Ⅲ期结直肠癌中NLRC3与预后和肿瘤免疫的关系

合集下载

外周血NLR或PLR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外周血NLR或PLR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引导 中 性 粒 细 胞 向结 直 肠 炎 症 部 位 聚 集 , 聚 集 的
T A N, 一 方 面通过 大量 分 泌 I L 一 1 B, 诱 导 定 居 于肠 黏
作用 , 可能在 肿 瘤 的预 后 上 具 有 一 定 临 床 指 导 意 义 和参 考 价 值 。外 周 血 中性 粒 细 胞 与 淋 巴细 胞 比值 ( N e u t r o p h i l t o l y mp h o c y t e r a t i o , N L R) 和血 小 板 与 淋 巴细胞 比值 ( P l a t e l e t t o l y m p h o c y t e r a t i o , P L R) ¨ 他 J , 就是 一个 值 得关 注 的与 C R C相 关 的炎症 细 胞 比值 。 为此 , 本 文就 近 年来 发 表 的有 关 “ N L R、 P L R与 C R C
彭维忠 综 述 杨浩 洁 ② 张克 兰② 秧茂 盛 审 校 ( 吉首 大学 医 学院 , 吉首 4 1 6 0 0 0 )
R 7 3 5 . 3 + 5 R 7 3 5 . 3 + 7 文献标志码 A
中图分类号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 4 8 4 X( 2 0 1 7 ) 1 2 - 1 9 0 2 - 0 5
9 , MMP - 9 ) 、 粒 细 胞 弹 性 蛋 白酶 ( N e u t r o p h i l e l a s t a s e , N E ) 、 趋化 因 子 、 成 纤 维 细胞 生 长 因子 - 2 ( F i b r o b l a s t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一 2 ,F G F - 2)和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中老年结直肠癌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中老年结直肠癌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中老年结直肠癌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中老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逐渐增高。

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手术前的细胞免疫状态对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两大主要细胞类型,它们在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可以反映患者的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而关于NLR与中老年结直肠癌术前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NLR与临床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希望能揭示NLR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

1.2 研究目的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恶性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NLR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NLR水平与肿瘤的分期、生长模式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2. 探讨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NLR水平与手术切除后的预后情况之间的相关性;3. 分析术前NLR对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这些目标的实现,期望能够深入了解术前NLR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

2. 正文2.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的意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成分,它们在维持免疫平衡和抵御病原体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清除体内的细菌和病毒,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种类。

而淋巴细胞则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它们参与调节和抵御各种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三级淋巴结构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全文)

三级淋巴结构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全文)

三级淋巴结构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全文)摘要肠道作为全身免疫细胞富集的重要器官,肠道免疫微环境改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入了解结直肠癌进程中肠道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是未来探索结直肠癌新型治疗策略的基础。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近年发现的存在于结直肠癌周围的免疫细胞聚集结构,与次级淋巴器官(SLO)具有类似的表型和功能特征。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三级淋巴结构与疾病进程、病人预后及辅助治疗疗效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直肠癌中的遗传突变导致肿瘤抗原的产生,抗原提呈细胞识别抗原并递呈给适应性免疫细胞,从而介导抗肿瘤免疫应答[1]。

传统观点认为,二级淋巴结构(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SLO)如肠系膜淋巴结、派尔集合淋巴结是肠道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2]。

在上述二级淋巴结构中,结合了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从肿瘤内迁移至二级淋巴结构,将抗原呈递给CD4+ T和CD8+ T细胞;B细胞在抗原结合到初级卵泡中后也在淋巴结内活化,增殖并形成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随后淋巴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迁移至肿瘤,介导抗肿瘤免疫应答[3]。

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的发现则颠覆上述传统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是在非淋巴组织内形成的异位淋巴结构,与淋巴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存在于肿瘤基质和边缘,并在乳腺癌、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呈高表达状态[4-6]。

TLS可为细胞和体液免疫提供重要的淋巴细胞功能环境,促进和维持抗肿瘤免疫反应。

TLS形成、组成、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位置和特定炎症刺激的调节,因而在不同组织和疾病中表达不同的特性[7]。

本文就TLS在结直肠癌中的形成、结构及生物学意义做一综述。

1 TLS的定义与组成TLS是指在慢性炎症部位产生的淋巴细胞聚集结构。

在细胞组成成分上,其与SLO类似,均包括适应性淋巴细胞、浆细胞、GC、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FDCs)、基质细胞、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HEV)和淋巴管[8-9]。

【互联网】nlrp3机制

【互联网】nlrp3机制

nlrp3机制1️⃣ NLRP3炎症小体基础概述NLRP3(NOD样受体家族,含PYD结构域3)炎症小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免疫感应复合体,它在识别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后,通过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进而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成熟与释放,以及驱动细胞焦亡过程。

这一过程在机体抵抗感染、清除受损细胞及促进组织修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过度激活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2️⃣ 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机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启动阶段和激活阶段。

启动阶段:通过TLRs(Toll样受体)或细胞因子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外来病原体或内源性危险信号,诱导NFκB(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促使NLRP3、proIL1️⃣β和proIL18等前体蛋白的合成增加。

激活阶段:多种不同类型的刺激,如ATP、尼日利亚菌素、晶体物质(如尿酸盐、硅酸盐)等,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NLRP3,导致其构象变化,进而与ASC(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和caspase1前体形成复合物,即NLRP3炎症小体。

此过程中,NLRP3的K63位点多聚泛素化修饰、线粒体功能障碍及ROS(活性氧)产生等也被认为是关键调控因素。

3️⃣ 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策略鉴于NLRP3炎症小体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双刃剑作用,开发有效的调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靶向NLRP3的特定结构域或上游信号通路,如抑制K63位点多聚泛素化、阻断ROS生成等,减少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与激活。

自噬调节:自噬作为一种细胞内的降解过程,能够清除异常积累的NLRP3蛋白,从而抑制其过度激活。

通过调节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利用自噬诱导剂,可有效控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

免疫调节剂:某些生物活性分子,如姜黄素、白藜芦醇等,可通过调节NFκB、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间接影响NLRP3炎症小体的启动与激活过程。

NLRP3对肠炎的保护作用

NLRP3对肠炎的保护作用
为了观察在Nlrp12缺陷小鼠中炎症持续存在的证据,在DSS干预的第5、9、20天后对结肠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和以上所述的临床参数一致的是,在疾病的恢复阶段(第9和20天)Nlrp12缺陷小鼠的结肠中的炎性细胞、溃疡和增生明显更多,而在早期阶段却没有。相似的,在第9天的时候Nlrp12缺陷小鼠结肠组织的促炎因子明显高于野生型的,但是在DSS干预的第5天却不是。总之,这些结果说明了在肠上皮中,NLRP12在清除DSS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究在Nlrp12敲除的小鼠中肿瘤生长信号下调的本质,我们首先对AOM/DSS治疗的小鼠结肠的诱导凋亡进行研究。然而,野生型和Nlrp12敲除小鼠结肠中的mRNA和抗凋亡蛋白Bcl-XL以及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都相一致。(图S4)。我们接着检测了结肠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生长因子,比如COX2和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因为这些他们经常导致肿瘤的发生。相对与野生型小鼠,Nlrp12敲除小鼠街行中的促炎因子如IL-6,TNF-a和趋化因子MIP2都有明显的升高(图5A)。不像IL-6和TNF-a,肿瘤抑制因子IFN-g和它的效应器IFN-g依赖的NOS2转录水平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图5A)。相反的,我们检测到多于平常3倍水平的前列腺素合成酶COX2的mRNA,这些mRNA是致结肠癌的先兆。不仅如此,Nlrp12缺陷小鼠的结肠肿瘤中也存在COX2和MIP2的高表达(图5B)。
结果
NLRP12基因缺陷小鼠建模
小鼠NLRP12和其他的NLRPs有着同样的结构,即:氨基酸末端有一个Prin模体,然后紧跟着一个中央核苷酸绑定结构域(NBD),C端存在富亮氨酸重复序列。NLRP12产物由小鼠7号染色体编码,并存在7个外显子,大约有28.3kb的区域。我们最初研究了在大量的主要免疫细胞群中小鼠的Nlrp12基因的转录表现。Nlrp12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的是中性粒细胞、T细胞,然后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图1A)。据最近报道,NLRP12可在结肠组织表达。我们进一步证明了Nlrp2在胃肠道各部分和淋巴器官间的表达差异。Nlrp12在小肠、盲肠、结肠、脾、肝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均有表达(图1B)。为了研究NLRP12在调节内脏炎症反应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制备Nlrp12基因缺陷的小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目标重组时,用新霉素选择性盒子取代编码Nlrp12的Pyrin结构域,下游效应器和蛋白功能所需的结构域(图S1B、S1C)。用阳性的胚胎干细胞生产嵌合子小鼠,而Nlrp2敲除的小鼠与C57BL/6进行10代回交。Nlrp2敲除小鼠在特定的无菌环境中看起来生殖能力旺盛、健康。

NALP3炎性体在结直肠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NALP3炎性体在结直肠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壅 兰 Hale Waihona Puke ! 旦塑塑堂 塑 垩 笙 !
0 u

! : : : !
.6 . 33
溢出影响操作 , 也不宜过早 , 避免染料将各级乳 管及腺 体染色 , 响术 中病灶定位 。手术过程 中 , 找到乳头 影 先 下方染色乳管 , 在乳头下方将染色乳管结 扎切断 , 避免 乳管 内染料逸 出 , 并轻 微牵拉 该乳管 , 向远 端 分离 , 至 体表标记部位下方乳腺组织时 , 可看到局 部扩张乳管 ,
推 广。
参 考文 献
[ ] 王昕海 , 1 邹强 , 王红鹰 , 乳管镜定位在乳管 内乳头状瘤术 等. 中的应 用[ ] 外科 理论 与实践 , 0 7 1 ( ) 54— 7 . J. 20 , 2 6 : 7 56 [ ] 刘慧 民,葛 斌.乳 管镜 直视定 位 下乳 管 内乳 头状 瘤切 除术 2 [] 中国普通外科 杂志 , 0 8 1 ( ) 5 7 5 8 J. 20 , 7 5 : 1 — 1 . [ ] 屈翔 , 3 苑著 ,张忠涛,等.乳管镜下置定位针结合亚甲蓝染色
在引导切除乳管 内乳头状瘤病 中的应用 [ ] J .中华外科杂 志 ,
2 0 , 7 2 ) 5 2—19 . 0 9 4 ( 0 :19 5 3
腺体一并切除 , 即行病变乳管切 除术 , 本组共 2 8例 ; 另 有 2例术 中发现病变乳管远端有多发病 灶 , 延长切 口, 术 中追加麻 醉 , 区段 切 除 , 后病 理 报告 乳 头状 瘤 行 术 病, 目前该 2例患 者 正在 随 访 中。在治 疗 上 , 般认 一 为, 乳腺增生发展至乳管 内乳头状瘤病 时 , 由于乳管 内 乳头状瘤病为 多灶性 , 且癌 变率较 高 , 一旦 明 确诊 断 , 应以乳腺 单 纯 切 除为 宜 。乳 管 内乳 头状 瘤 癌 变率 低, 文献报道 , 乳头状瘤癌变率 为4 4 ~I% J但本 .% 1 , 组病例未见癌变 , 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 。 通过本组手术 , 笔者认为 , 于术前乳 管镜诊断均 对 为导管 内占位 性病变 , 通过乳 管镜定 位结合亚 甲蓝染

NLRC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NLRC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NLRC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赖青云;孟祥磊【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9(054)001【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NLRC3;增殖;凋亡;肿瘤【作者】赖青云;孟祥磊【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 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模式识别受体(如 TLR,NLR,CLR,RLR)是宿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 [1-3]。

NOD 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domain,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receptors,NLRs)是与内外源性病原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PAMPs、DAMPs)引起的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的模式识别受体。

NLRs分子[4]根据其生物学功能的差异将其分为形成炎性小体 NLRs (如:NLRP1、NLRP3、NLRP6、NLRC4、NLRC5)和非形成炎性小体 NLRs (NLRP12、NLRX1、NLRC3)。

其中NLRC3是含有CARD (caspaserecruitment domain)结构域的NOD样受体家族3简称,是一种新发现的在免疫细胞内高表达的非形成炎性小体家族成员,由第16号染色体的基因所编码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胞质内模式识别受体[5]。

NLRC3由N端的胱天蛋白酶募集结构域(caspase-recruitment domain,CARD)、中心的核苷酸结合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domain,NBD)及C端的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构成[5],其各亚基功能作用:N端主要作用是募集接头分子、中间分子、效应分子来启动下游信号传导,中心NBD能促进寡聚化,C端主要进行感应配体。

研究发现NLRC3具有炎症及肿瘤信号通过检查点的功能,既可负调节NF-κB活化及IFN-I的产生来削弱炎症、免疫反应[6],也可通过抑制PI3K-mTOR信号轴的活化影响细胞的增殖来发挥抗肿瘤的功能[7],因此当其表达异常而不能正常行使调节功能则可引起对机体造成损害的异常病理生理反应,引发异常炎症、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等疾病并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对Ⅱ、Ⅲ期结直肠癌远期疗效的影响

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对Ⅱ、Ⅲ期结直肠癌远期疗效的影响

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对Ⅱ、Ⅲ期结直肠癌远期疗效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比值(LNR)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26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LNR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LNR与总生存时间(OS)与无瘤生存时间(DFS)之间的关系。

结果LNR与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

LNR的水平与OS(P=0.041)和DFS(P=0.003)呈正相关。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LNR是影响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OS(P=0.015)和DFS(P=0.028)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LNR的测定可以辅助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关键词】结直肠癌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预后【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24-02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位于第三位,死亡率位于第五位。

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反映人体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的两个临床上最常用的指标。

国外有研究显示,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比值(LNR)可能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1]。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126例行根治性手术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前LNR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1.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所纳入的126例结直肠癌患者均于2003年1月-2014年1月在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性手术。

其中男性69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0.3±11.3岁;结肠癌79例,直肠癌47例;Ⅱ期47例、Ⅲ期80例。

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腺癌。

采用UICC 的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

nlrp3基因

nlrp3基因

nlrp3基因NLPR3基因是什么?NLRP3基因是一个编码NLRP3蛋白的基因,也被称为NALP3或CRYOPYRIN。

该蛋白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方面。

NLRP3蛋白是一种细胞内感受器,可以感知细胞内外的各种刺激,并引发一系列信号传递过程,最终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NLRP3基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的慢性疾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LRP3基因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1.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关节炎。

多项临床和实验室数据表明,NLRP3基因在RA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RA患者血液中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NLRP3基因缺陷小鼠模型中RA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2.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皮肤损害、关节炎、肾脏损害等多种表现。

多项研究表明,NLRP3基因在SLE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SLE患者血液中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NLRP3基因缺陷小鼠模型中SLE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3.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干涸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项临床和实验室数据表明,NLRP3基因在S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SS患者唾液腺组织中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NLRP3基因缺陷小鼠模型中SS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NLRP3基因与炎症反应的关系NLRP3基因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机体受到感染、创伤或其他刺激时,NLRP3蛋白会感知到这些信号,并启动一系列信号传递过程,最终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如果这种反应过度或持续不断,就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组织中胶原沉积增加,导致肝功能逐渐减退。

术前NLR与PLR对结直肠癌预后的意义

术前NLR与PLR对结直肠癌预后的意义

【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 值;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 值; T N M分期; 预后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1 3 6 . 2 0 1 6 . 0 6 . 0 0 6
文章 编号 : 1 6 7 4— 4 1 3 6 ( 2 0 1 6 ) 0 6— 0 3 6 9— 0 4
2 0 1 5 i n Y a n b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H o s p i t a 1 .Re s u l t s N e u t r o p h i l t o l y m p h o c y t e r a t i o ( N L R)h a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 e n c e s w i t h T N M s t a g e g r o u p . T s t a g e a n d N s t a g e ( P<0 . 0 5 ) . H o w e v e r ,t h e r e w e r e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t a l c a n c e r r a d i c a l s u r g e r y p a t i e n t s ’ c l i n i c a l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l a d a t a w a s c o l l e c t e d f r o m 2 0 1 1 J a n u a r y t o De c e mb e r
中 国肿 瘤 外 科 杂 志 2 0 1 6年 1 2月 第 8卷 第 6期

肿瘤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治疗疗效的价值

肿瘤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治疗疗效的价值

肿瘤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治疗疗效的价值作者:李娟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治疗疗效的价值。

方法: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80例,分析不同病理指标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不同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TNM、肿瘤分化患者的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入院时CE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前高水平CEA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TNM、肿瘤分化可能是造成CEA水平升高的因素。

关键词肿瘤指标;结直肠癌;预后结直肠癌为全球第3大恶性肿瘤,每年有160余万新发患者。

CEA为临床中常用的肿瘤指标,《欧洲肿瘤组织标记指南》建议将其作为结直肠癌术后监测的指标"。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80例,分析CEA监测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80例,均有明确组织病理学依据确诊为结肠癌或直肠癌,其中男88例,女92例;年龄39~76岁,平均(51.72±12.67)岁。

人选标准:①原发肿瘤行手术切除。

②术后随访依从性好。

③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恶变者。

②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者。

③同时性或异时性并发其他癌。

资料收集:收集两组患者实验室结果、手术病理数据,术后由专门的研究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①采血指标:在患者结直肠癌手术前进行抽血,抽血时间为早晨7:00,血液标本获取后立刻送实验室检查,测定CEA。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CEA>5ng/mL为阳性。

②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每年随访1次,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6月1日。

观察指标:分析患者人院时不同病理指标的CEA;存活者及死亡者人院时CEA水平。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

结直肠癌中LC3与不同表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结直肠癌中LC3与不同表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637)。 通信作者:吴淑华 E-mail: wsh6108@
850
范守仁,等 结直肠癌中LC3与不同表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and CD20+ lymphocytes,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M2 TA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10 and TGF-β,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filtration of CD4+, CD8+ and CD20+ lymphocytes (P<0.05). The expressions of LC3, CD16 and CD163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umor size,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 Kaplan-Meier and COX regression model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C3, CD16 and CD163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autophagy in colorectal cancer can induce macrophage recruitment and polarization of TAM into M1 phenotype, and then induces immune cell aggregation. Regulating autophagy can be a new way to induce polarization of TAM and enhance anti-tumor immun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Autophagy;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LC3; Tumor microenvironment

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和术前对预后评估的探索

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和术前对预后评估的探索

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和术前对预后评估的探索潘宏达;彭亦凡;王林;顾晋【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年(卷),期】2013(40)11【摘要】目的探讨Ⅲ期结肠癌的预后因素及术前预后评估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北京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肠癌的预后因素。

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

结果 (1)全部Ⅲ期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为63.4%;(2)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血清CEA水平>5 ng/ml、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直径≥5 cm、更高的N分期、TNM分期和脉管癌栓(P<0.05)是影响Ⅲ期患者预后的因素;(3)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血清CEA水平(P=0.000,RR=2.832,1.755~6.023),N分期(P=0.001,RR=1.456,1.522~4.984),肿瘤直径≥5cm(P=0.015,RR=1.663,1.155~3.871)是Ⅲ期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结论根据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直径≥5 cm和更高N分期,可以对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Ⅲ期结肠癌患者进行更准确的风险分层,应针对Ⅲ期高危患者进行更积极的术前新辅助治疗以及更加密切的术后随访。

【总页数】5页(P1059-1063)【关键词】结肠癌;Ⅲ期;预后;术前【作者】潘宏达;彭亦凡;王林;顾晋【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结直肠肿瘤外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相关文献】1.Ⅲ期结肠癌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壁外血管侵犯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 石佳鹏2.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对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J], 陈建勋;彭健宏;范文华;张荣欣;王福龙;周文灏;许东波;潘志忠;卢震海3.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的预后价值\r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的相关性 [J], Jianhong Peng;Rongxin Zhang;Yixin Zhao;Xiaojun Wu;Gong Chen;Desen Wan;Zhenhai Lu;Zhizhong Pan4.癌结节对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将癌结节数目纳入淋巴结计数整体评估TNM分期的探索性研究 [J], 秦琼; 杨林; 周爱萍; 王金万; 钟殿胜5.术前外周血LMR、MASP-2水平在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J], 李龙;张阿龙;李梦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

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

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状况与肿瘤分期的关系董晖;王朝杰【期刊名称】《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年(卷),期】2005(029)003【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状况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和酶免法分析60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各项指标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D+8)、sIL-2R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熟T细胞总数(CD+3、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结直肠癌Dukes'分期的增高,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逐渐降低,sIL-2R逐渐增高.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分期有关,其恶性程度越高,免疫功能越低,预后越差.【总页数】3页(P115-117)【作者】董晖;王朝杰【作者单位】510081,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510081,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7.5【相关文献】1.膀胱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钙调素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 [J], 李秀清2.不同肿瘤分期的营养风险评分以及营养风险与患者并发症的关系分析 [J], 吴垒3.围手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J], 沈海滨;刘小金;刘锐;沈忠4.血液学参数与肾细胞癌肾切除术患者Fuhrman分级和肿瘤分期关系研究 [J], 王传亮;卢家镇5.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OD水平与肿瘤分期的关系及化疗对其的影响 [J], 谭亚纳;吕杰;魏小童;李明玉;赵亚君;李红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直肠癌组织中NR2F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直肠癌组织中NR2F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直肠癌组织中NR2F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陈汝蕾;沈铭红;王凤;居颂文;吕京澴【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24(35)7【摘要】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核受体亚家族2组F成员1(NR2F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

采用EnVision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R2F1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NR2F1蛋白表达水平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NR2F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的NR2F1高表达率为48.2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2F1高表达者的无脉管侵犯率为85.19%,明显高于NR2F1低表达者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2F1高表达患者突破浆膜层的占比为48.15%,明显低于NR2F1低表达者的65.52%,且随着浸润深度从固有肌层到突破浆膜层,NR2F1低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R2F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在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的NR2F1高表达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为26.79%,明显高于NR2F1低表达患者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直肠癌的NR2F1表达升高,NR2F1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页数】5页(P968-972)【作者】陈汝蕾;沈铭红;王凤;居颂文;吕京澴【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相关文献】1.结直肠癌组织中RREB1和ANKRD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2.结直肠癌组织中ARID1A基因突变和MSH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3.结直肠癌组织中HER2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4.结直肠癌组织中TMCO1、CALR的表达水平与其根治术后预后转归的相关性分析5.EGFR、P53、Ki-67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LR、PLR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NLR、PLR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NLR、PLR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张文静;田红梅;王冲;马玲【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22(14)2【摘要】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将术后发生SSI的19例患者纳入感染组,余77例纳入未感染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基线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NLR、PLR水平,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SSI 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前NLR、PLR对结肠癌根治术后SSI的预测价值。

结果感染组患者NLR、PLR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TL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NLR、PLR水平均是影响结肠癌术后SS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NLR、PLR水平用于评估结肠癌根治术后SSI患者诊断价值的AUC分别为0.722、0.681。

结论NLR、PLR水平与结肠癌根治术后SSI发生密切相关,术前重视其水平对结肠癌根治术后SSI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总页数】4页(P245-248)【作者】张文静;田红梅;王冲;马玲【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护理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2.脊柱外科手术后感染患者NLR、DD、PLR、IL-35、PCT、IL-10表达水平及预后分析3.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4.PLR、NLR 及相关指标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价值分析5.NHL化疗患者NLR、PLR、RDW变化及对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PR对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研究

FPR对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研究

FPR对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研究韩晓帆;段降龙;刘思达;张金;秦豪原;陈波朋【期刊名称】《中国肿瘤外科杂志》【年(卷),期】2023(15)1【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行根治性切除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术后随访,观察5年总生存情况,研究术前FP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通过ROC曲线分析法确定FPR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FPR的最佳截断值将纳入的患者进行分组。

采用χ^(2)检验法分析不同研究组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别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P<0.05)。

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ROC曲线分析得到术前FPR的最佳截断值为21.3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CEA、CA199、FPR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术前CEA>5 ng/ml、CA199>37 U/ml、FPR>21.34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r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PR>21.34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FPR≤21.34的患者(P<0.05)。

结论术前FPR对根治性切除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总页数】6页(P19-24)【作者】韩晓帆;段降龙;刘思达;张金;秦豪原;陈波朋【作者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术前血清白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2.FPR在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3.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以及探讨淋巴结转移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4.比较各炎性反应预后评分系统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价值5.新辅助治疗后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预测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NLR、PLR及SII与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范文

《2024年NLR、PLR及SII与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范文

《NLR、PLR及SII与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非小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免疫联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通过分析临床数据,我们发现这些指标在预测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一、引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其中驱动基因阴性的中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

近年来,免疫联合治疗在NSCLC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如何预测免疫联合治疗的效果及患者预后仍是一个挑战。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等炎症指标可能为这一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二、方法本研究纳入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NSCLC患者,收集其治疗前的基础炎症指标(NLR、PLR、SII)及临床资料。

通过免疫联合治疗,对比不同炎症指标水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炎症指标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三、结果1. 治疗效果研究发现,低NLR、PLR和SII水平的NSCLC患者在接受免疫联合治疗后,总体反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较高。

高炎症指标水平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ORR和DCR相对较低。

这表明炎症指标水平可能影响免疫联合治疗的效果。

2. 预后低NLR、PLR和SII水平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较长。

相比之下,高炎症指标水平的患者PFS和OS较短。

这表明炎症指标水平与NSCL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四、讨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免疫细胞在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NLR、PLR和SII等炎症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程度。

本研究发现,低NLR、PLR和SII水平的患者在接受免疫联合治疗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结直肠肿瘤的预后如何?

结直肠肿瘤的预后如何?

发病时,由于对癌症治疗缺乏正确认知,医师建议 开展手术治疗,但是病情较轻,认为无需接受手术
4环周切缘 :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时, 医师手术技术佳,环周切缘距离足够情况
治疗,只需要吃药控制就可以 ;很多患者接受手术 下,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证实,环周切缘距离
治疗后,对于术后采取化疗等辅助手段缺乏正确认 越远,患者的预后效果越佳。
知。上述排斥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导致患者的治 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
5淋巴管血管侵犯 :血管淋巴管浸润包括小 脉管浸润、静脉浸润,研究表明,小脉管
应根据过往临床研究与获益基础上获取相关研究结 受侵与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预后判断
论,对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更好促进患者预后 的不良因素,肠壁外大静脉受侵也可作为独立的预
择时强度高的手术耐受性低,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 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例如肠穿孔、肠梗阻,也是
想。病理检查是通过对肿瘤类型进行确定,腺癌发 决定患者预后效果的关键所在。
病率较高,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等恶
性风险较高。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应结合病理检查、 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TNM 分期,对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进
大,也会导致预后效果降低。而在Ⅱ A 期、Ⅱ B 期、 有限,残留率较高。很多年轻患者病情发现时间
Ⅱ C 期等患者虽然也是Ⅱ期分期之中,但是由于病 晚,肿瘤恶性度高,病情进展速度快 ;老年人随着
变程度存在一定的不同,导致生存时间与生存率也 病情进展慢,但是老年人身体状况差,治疗方式选
October 18
情分期,肠癌患者应根据浸润程度、转移程度进行 后效果的有效反应指标。
综合性分析。临床研究也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是 改善预后的最有效办法。肿瘤大小也是近年来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结直肠癌;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蛋白3;血管癌栓;CD8+ T细胞;中 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微卫星稳定性
Association of NLRC3 with prognosis and tumor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536
KEY WORDS
中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19, 44(5)
family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containing 3 (NLRC3) with prognosis and tumor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Data of 122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from 2012 to 2013 in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The expressions of NLRC3 and CD8+ were examined by immumohistochemical (IHC) staining. The preoperative clinical data were used to obtain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 and the stability of microsatellite was deter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LRC3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was analyzed by χ2 test, and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were determined by COX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NLRC3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D8+ T cells infiltration (χ2=27.79, P<0.01), NLR (χ2=6.35, P<0.05), lymph node metastasis (LN) (χ2=10.12, P<0.01) and 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χ2=6.05, P<0.05). NLRC3 (OR=0.066, 95% CI 0.020 to 0.218), vascular emboli (OR=3.119, 95% CI 1.547 to 6.286) and NLR (OR=5.103, 95% CI 2.465 to 10.563) had an effect on overall survival (OS)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all P<0.05). In addition, NLRC3 (OR=0.144, 95% CI 0.055 to 0.377), vascular emboli (OR=3.589, 95% CI 1.859 to 6.932) and NLR (OR=2.939, 95% CI 1.509 to 5.723) also had an effect on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all P<0.05). Conclusion: NLRC3, intravascular emboli and NLR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NLRC3 might be a good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due to its capacity of inhibiting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promoting local anti-tumor immunit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J Cent South Univ (Med Sci)
2019, 44(5)
53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OI:10.11817/j.issn.1672-7347.2019.05.010 /xbwk/fileup/PDF/201905535.pdf
III期结直肠癌中NLRC3与预后和肿瘤免疫的关系
王丹,裴谦,谭风波,周园,王康韬,裴海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胃肠外科,长沙 410008)
[摘要] 目的:探讨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containing 3,NLRC3)与III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及肿瘤免疫相关指标 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2年至2013年122例经手术根治切除的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资 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NLRC3与CD8+ T细胞的表达情况,利用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 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并检测其微卫星稳定性。采用χ2检验分析NLRC3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 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II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在III期结直肠癌中,肿瘤组织CD8+ T细胞浸润 分期(χ2=27.79,P<0.01)、NLR值(χ2=6.35,P<0.05)、淋巴结转移分期(χ2=10.12,P<0.01)以及微卫星稳定性(χ2=6.05, P<0.05)与NLRC3的表达有关。NLRC3(OR=0.066,95% CI:0.020~0.218)、血管癌栓(OR=3.119,95% CI:1.547~6.286) 及NLR(OR=5.103,95% CI:2.465~10.563)对III期结直肠癌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影响(均P<0.05);另 外,NLRC3(OR=0.144,95% CI:0.055-0.377)、血管癌栓(OR=3.589,95% CI:1.859~6.932)及NLR(OR=2.939,95% CI: 1.509~5.723)对III期结直肠癌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同样有影响(均P<0.05)。结论:NLRC3,血管癌栓 和NLR是III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NLRC3通过抑制系统性炎症、促进局部抗肿瘤免疫而使III期结直肠癌患者 具有良好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of 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18-08-13 第一作者(First author):王丹,Email: wangdan19931006@, ORCID: 0000-0001-8388-9842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裴海平,Email: php1966@, ORCID: 0000-0002-2480-4738 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2956);中南大学战略先导项目(ZLXD2017003);湘雅医院-北大未名临床与康复研究基金 (xywm2015I21)。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81702956), the Strategy-Oriented Special Project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ZLXD2017003), and the Xiangya Hospital-Wei-Ming Clinical and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Found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xywm2015I21), China.
WANG Dan, PEI Qian, TAN Fengbo, ZHOU Yuan, WANG Kangtao, PEI Haiping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