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站桩秘法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形意拳入门桩功三体式

形意拳入门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 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眼, 下颏回收;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 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两前臂贴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图1~^)。

要点抬前臂时既要贴身, 又要使掌根的拇指侧贴于“心口”旁。

这就是“肘不离肋, 手不离心”、“摩经”、“手摩内五行”的技法要领。

不得耸肩、亮肘,更不要提气, 用拙力。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 停于小腹前;两腿同时屈膝下蹲(图1~③ )。

要点下按时, 上体自然正直、头顶、项直、沉肩、坠肘;呼气时, 两手下按, 边下按边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 气亦随之下沉入丹田。

两肘抱于两胁,拇指横平靠于丹田。

两腿下蹲要跪膝、压踝, 前膝向前, 后膝紧靠于前膝里侧成半蹲姿势。

提肛, 不得突臀, 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拳,心朝上(图1~④〉•要点握拳时要先从小指依次卷握,成实心拳,自然, 不用拙力。

向上翻转两拳要有拧拉之意,使两拳停于脐之两侧,两肘,必须仍抱贴于两肋(图1~@、附1~@正面)5.左拳及左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处(图1~5)。

要点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坠肘,又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这就是拳经所指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虎抱头” ,是“亦顾亦打蓄力待发”的技法窍要。

6.上动不停。

左拳及左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钻出,拳心朝上,高不过眉;同时左脚进步,形成前三、七的夹剪步(图1期、附1~⑥正面)。

要点左拳贴身从频下、嘴前钻出,即“虎抱头”的具体运用,亦即拳经云“出洞入洞紧随身”,“洞”是指人嘴。

钻出的拳要向外拧,有横劲却不见横形,眼看小指窝。

出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顺腰拔背,上体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出脚时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尽管不是向远进步, 也要一动步就要有“三催' , 之意与劲, 并要于脚齐到,也是为给动作打基础。

形意拳秘传桩功

形意拳秘传桩功

形意拳秘传桩功1. 无极桩歌诀无极妙处无限,独静孤月伴仙,神安养心清净,满洒放松得闲。

宽松衣带,身体完全自然放松,心平气静,两腿放松,自然盘坐。

颈正直放松眼似闭非闭。

舌微顶上腰,口似闭非闭。

左右手腕轻放在左右膝盖上,或两掌报球状在胸前(图1-1)。

盘膝有三种,自然盘膝、单盘膝、双盘膝。

无极桩是自然盘膝,初练选择自然盘膝,循序渐进然后再练单盘膝、双盘膝。

练功觅环境清净,空气清新流通的地方。

练功不分早晚,心情悠闲想练就练,练功时间长短顺其自然。

无极桩是一种集放松调息静坐于一体的桩功,调节情绪,消除疲劳,疏通百脉.充实精气神。

练此桩对于调节精气神效果特佳,悠然的松弛,自然的放松,使心情很快感觉清爽,身体得到调节而感到舒适。

练习无极桩无动作,以调息放松静坐为主。

调息方法繁多,细品千变万化。

简单地说调息就是调整呼吸。

无极桩的调息方法是先自然呼吸,再深呼吸,深呼吸时气要细缓长深,然后再回归自然呼吸。

气的运行按照混元气大循环法运行,调息完全在放松中进行,放松的愈好效果愈好。

气运行时心情悠闲在宇宙间,心中聆听自己的呼吸,在倾听呼吸时也许会感觉呼吸有些不寻常,这种现象是精神气质在变化,大脑思维中潜在的智慧被触动。

此时要调整心态,万缘放下,消除妄念,调匀呼吸,使形体意念进入自然放松境界。

此状已澄清思虑,已排除心烦神脑乱,精气神已进入补充修复状态,自然盘膝打坐,静坐中淅人上乘佳境。

心念不起,妄念不生,还本性清净,修身养性,增强体质。

2. 混元桩歌决混元一气玄妙开。

百脉畅通春常在采排固炼混元气,三元相聚金刚身(1)立正站好,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多次深呼吸(图1-2)。

(2)接上式,右脚向右侧跨一步,两脚之间略宽于肩,分脚时动作要缓慢,眼平视前方(图1-3)。

(3)接上式,两脚不变,左右掌同时向内经小腹上托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相对,两掌之间微分,眼平视前方(图1-4)。

(4)接上式,两掌同时内旋向下往前翻,掌心朝前,向前推至两臂内撑圆止,两掌前撑臂与肩平,两掌之间微分;两脚不变,两腿弯,眼平视前方(图1-5)。

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 (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於青少年,后者适用於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

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度一60度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

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著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

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於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

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

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

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

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

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

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鬆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於“天心”,目视前方,定若钟鼎。

拳经云:“目视鼎,弃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即指此也。

(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

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动若发机。

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

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

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髮皆开,气上升而内臟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臟亦随之鬆弛。

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

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

浑元桩的练法是:两足平行开立,宽与肩齐,脚趾抓地,足心空涵。

两臂向前抬起,如抱球状,高与胸齐,不要用力。

两腿微屈,仍是顶头竖项身正肌松,意诚而正,气下少腹。

站好后,头脑清空‘麈不染,天君稳坐,万念俱消。

四肢轻鬆,腹空空如久饥之状,听气血自然流行。

形意拳站桩功:三体桩、定劲桩、乾坤桩和鸡腿桩图文教学

形意拳站桩功:三体桩、定劲桩、乾坤桩和鸡腿桩图文教学

形意拳站桩功:三体桩、定劲桩、乾坤桩和鸡腿桩图文教学形意拳人门的一定之规,称做形意拳基本功,它是延年养生、学好套路和正确掌握技击要领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它包括通经络、养真气、定形式、固底盘四个方面。

形意拳是体、用、艺三者兼备的优秀内家拳种之一,讲究内外兼修,神、气、形合一。

内有气之飞腾,外有势之变化,劲有起落、横竖、吞吐、刚柔,三者合一,方得养生与技击之妙用。

初学者必须先进行气、形、劲三个方面的基础训练,然后才能开步练拳。

站桩功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要求站立不动的一种练功方法,是形意拳入门格式之本。

老前辈们的功夫都是“站”出来的。

刘老先生常说“二劈不如一站”。

尚云祥先生授徒,要先站三年桩,考试合格才能开步练拳,可见站桩之重要。

站桩的形式多种多祥,而比较常用的有:定劲桩、乾坤桩、鸡腿桩和三体桩四种。

定劲桩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置于大腿外侧,手心朝里;两膝微屈,膝盖与脚尖在同一垂直线上;上身正直,胸背肌肉要放松,松腰,垂臀,顶头,竖项。

然后两臂向前徐徐抬起,高与肩平,屈肘沉肩,如在胸前抱球状,掌心朝里,两中指尖相距约1分米(3寸许)(图1-1)稍停,随即两小臂内旋,掌心翻转向外(前方).虎口撑圆,高与口齐,眼看中指尖(图1-2及其侧面图)。

此时精神要内导,目似合未合,垂睑内视;口似闭未闭,舌顶上颚;呼吸纯任自然,由粗而细,由快而慢,由有而无,由动而静;意想小腹内之气,起伏动荡,四肢之气,上下流通、意到下肢,渐觉小腿与脚掌、脚趾有气沉肿胀之感,十趾抓地,有人地二尺之意;意到双手,便觉十指发痒、发麻,双掌发热发胀,有变大变f之感。

此时如闭合双口,便觉天地间空空荡荡,只剩自己双手,其大无边。

此乃生发周身浩然之气的要法也。

初练者,站十分钟便觉劳累,可稍稍活动后再继续站。

随着功夫的长进,站的时间可越来越长。

每天旱晚各站一次,每次以不少于40分钟为宜,多者不限。

乾坤桩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足心空涵.如行泥地;两膝放松微屈,下与足尖相对;两臂徐徐向前抬起,屈肘沉肩,掌心向里,高与胸齐,如抱球状,不能用力;顶头竖项,正脊,拔背涵胸,肌肉松净,任大气之自然流行,下于丹田。

形意拳站桩“三体势”修炼要诀,六合四线二步绵呼吸,手起吸气,手落呼气,内劲自生

形意拳站桩“三体势”修炼要诀,六合四线二步绵呼吸,手起吸气,手落呼气,内劲自生

形意拳站桩“三体势”修炼要诀,六合四线二步绵呼吸,手起
吸气,手落呼气,内劲自生
武术各流派无不重视站桩,练形意拳,第一件事就是站桩。

形意拳站桩功最根本的就是“三体势”,所谓:“万法出于三体”,丝毫也不过分。

三体势站的对不对决定了是否能练出功夫,不然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其中精义,只知道皮毛,练成“拳操”,也就失去了练形意拳的意义。

本文不做“三体势”外形的介绍,只是谈一下其中的要诀,真传一句话,学者自辨。

站桩锻炼的是人体的内部脏气,外形看似寂然不动,实际内部腑脏气血运动的很活跃,实为“外静而内动”。

“三体势”作为行气练气的一种姿势,是通过形意的结合起到生发内劲的功效。

站“三体势”的标准是六合,四线,绵呼吸。

即,内三合,外三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四线:前后脚一条线,肘与膝一条线,手脚前后为一条线,目视指尖一条线。

绵呼吸为:逆腹式呼吸,也就是吸气小腹丹田向内收缩,呼气时小腹丹田向外膨胀,呼吸时咽津提肛,呼吸专一,自然下行,气息似有似无,绵绵若存,不可努气,自然息息贯入丹田。

“三体势”两种练法,定步,活步。

定步即是,站着不动,意气贯注两掌指尖,以气降丹田下至涌泉为要。

活步即是,手脚相应,步进手出,步退手回。

手起吸气,手落呼气,气息顺畅,不可急喘努气,憋气,用力,一切以顺遂自然为要。

通过持久的练习,拙力自化,内劲自生。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最基本的练习方法之一是“站桩”,也称为“静静站”。

它是
形意拳的基础,是其他拳法的基石。

下面是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1.调整身体。

站在两脚之间,与肩宽相等。

双脚成为一个直角。

将膝盖略微弯曲,
并使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双脚上。

2.放松身体。

让你的身体松弛到位,身体自然地垂直,让你的上半身,臂和手自然
地下垂。

头部应向上,使你的眼睛看向前方,而不是向下。

3.保持正常呼吸。

呼吸是非常关键的。

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放松和集中注意力。

4.注意站的时间和次数。

初学者可以每次站1-3分钟,每天练习3-5次。

逐渐提高时间和次数,直到你的身体习惯了这个姿势。

5.注意力集中。

站桩是一种身体锻炼和内功修炼。

在站桩期间,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
内部,意识到呼吸和能量流动。

这可以帮助你提高身体控制和内在力量。

6.正确结束。

结束时,慢慢地放松你的身体,然后慢慢的站起来。

站桩后,可以做
一些身体伸展来缓解身体的紧张感。

以上是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在练习时,注意保持身体松弛和集中注意力。

逐渐提高站桩的时间和次数,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形意拳之三体式站桩(练气法门)

形意拳之三体式站桩(练气法门)

形意拳之三体式站桩(练气法门)一.两脚并步站立,面前前进的方向,以右脚跟为轴,身体向右转45度。

二.两腿慢慢向下弯曲,两腿屈膝半蹲,重心偏于右腿,随既两手提聚胸前,右手盖在左手上,两手心均朝下,目视前方。

三.身体方向不变,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两腿屈膝,重心偏于右脚,同时左掌前伸,五指张开,掌心内含,虎口挣圆,手腕下塌,指尖高于鼻平,右手下到腹前,五指根节紧靠肚脐,目视前方。

要点:上体正直,侧向前方,与目视方向成45度,头上顶,颈坚直,牙齿轻扣,下颚略内收,松肩垂肘,五指张开,腕部下塌,胸部内含,气乘腹部,塌腰正背,提肛收臀,跨腰收缩,膝要扣紧,脚要踏实,五指抓地,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可用腹式呼吸,效果更佳)身体稳固。

人的身体中线就是一条脊椎。

脊椎的顶端在后脑,脊椎的尾部就是尾椎骨,任何武功,不把功夫练到脊椎上去,就是一场空。

武功的根基武术,必定要说到一个关键的字,那就是‘气’,这个气,不是呼吸的气。

也不是空气中的任何一种。

人一运动,全身发热,发热厉害了,就要流汗。

这股热就是气。

所谓炼精化气,就是人的运用产生的这个热。

但是,人的身上无数个毛孔,一运动发热,气就从毛孔中散发出去了。

气散发得剧烈了,人就流汗了。

人身体上的毛孔,就好像竹篮的孔一样,竹篮打水,无论怎么装,水都要流出去,同样的道理,人的身体,无论运动得多么剧烈,气都要随着毛孔散发出去,变成一场空。

在运动中,保存住这股气不散发出去,这就是国术最为基础、又最为精深的东西。

这也是道家之中养生的法门。

气是通过毛孔散发出去的,人要养气,就要在关键的时候,闭住全身毛孔。

那怎样才能闭住全身毛孔呢?“你看过动物发怒没有,特别是猫狗,当他们愤怒到了极点,全身毛都会像刺猬一样竖起来。

这就是炸毛,也是闭住了毛孔。

人也是同样,有的时候,人身上会起鸡皮疙瘩,寒毛炸起来。

这也是闭住了毛孔。

”打人,不断要用手打,心里也要急。

人一急,就上火,浑身冒汗比剧烈运动还厉害的多。

拳经里面有口诀,叫遇敌好似火烧身。

河北形意拳教学大纲

河北形意拳教学大纲

河北形意拳教学大纲河北形意拳教学大纲河北形意拳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门派之一,以其独特的拳法和深厚的内功而闻名于世。

形意拳讲究以形传意,以意行拳,注重内外兼修,融合了拳术、兵器、推手等多种技艺。

为了系统地传承和推广形意拳,河北省武术协会制定了一份形意拳教学大纲,以便于学习者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和目标。

一、形意拳基本理论形意拳的基本理论包括拳法的起源、拳谱的解读、拳术的特点等。

学习者首先要了解形意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形意拳的创始人、传承流派等基本信息。

同时,学习者还需要学习拳谱的解读,掌握拳谱中的套路和拳法要点。

形意拳的特点是以意为主,注重内功修炼,通过气的运用和身法的变化来达到攻防的目的。

学习者需要深入理解形意拳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掌握其拳法精髓。

二、形意拳基本功训练形意拳的基本功训练是学习者打好拳术基础的关键。

基本功训练包括站桩、行功、腿法、手法等方面。

学习者需要通过站桩来锻炼身体的稳定性和内力的积累。

行功是形意拳的特色之一,通过行功的训练,可以提高身法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腿法和手法是形意拳的主要攻击手段,学习者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各种腿法和手法的技术要领。

三、形意拳套路训练形意拳的套路是形意拳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者学习形意拳的重点。

形意拳的套路包括单套和对练套路。

单套是学习者独自练习的套路,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身法的灵活性和拳法的准确性。

对练套路是学习者与他人进行对练的套路,通过对练套路的练习,可以提高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

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套路进行训练。

四、形意拳推手训练形意拳的推手是形意拳的特色之一,也是形意拳实战能力的重要体现。

推手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应变能力和攻防技巧,培养学习者的意识和灵敏度。

推手训练分为固定步法和自由推手两种形式,学习者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推手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

五、形意拳器械训练形意拳器械训练是形意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意拳技艺的高级阶段。

形意拳桩功要领:无极桩、太极桩和两仪桩

形意拳桩功要领:无极桩、太极桩和两仪桩

形意拳桩功要领:无极桩、太极桩和两仪桩
无极桩、太极桩和两仪桩是形意拳的三大桩功,形意桩功是由无极入静,虚无含一气渐生,由太极而充盈,由两仪循行(谓小周天),由三体而贯通(谓大周天)。

关于练形意拳这三种桩功的练习要领,详解如下。

练无极桩时要将身体站立正直,两足踵并拢,两足尖均向外展45°( 合成90°角),两手自然下垂,松肩、松肋,两膝放松,微微屈弓;心中要空空静静,无忧、无虑、无所求,使大脑皮层极度安静,既似扁舟泛巨海,又似木鸡植中庭,呈无人、无物、无我之象。

此为太极桩功之基础,又谓虚无无极含一气之势。

练太极桩时,应由无极势半面向左转,右足以踵为轴,足尖向内扣90°,随之左足踵靠在右足里踝骨处,足尖向外展45°左右,两腿屈膝半蹲,并收臀、塌腰;上体要中正,两目平视;两手置于下丹田,手心向上,十指相对,口微闭合,舌舐上颚,意守丹田。

此功须站至真气充盈,玄关自开,并沿督脉上升至乾顶(即上丹田——泥丸宫),方为功毕。

练两仪桩时,要恪守“眼观鼻,鼻观脐,处处行持不可移,打开二、六连环锁,一盏明灯吊在眉”的口诀。

眼观鼻、鼻观脐”,讲的是意守丹田严处处行持不可移”,讲的是贵在坚持;“打开二、六连环锁”,“二”指任,督二脉,“六”指“前三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与“后三关” (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一盏明灯吊在眉”,指小周天循环以后,百病皆消,目光炯炯有神。

三体势是在两仪势基础上的进一步桩功。

它的功法重在于贯通头,手(身)、足的气血运行。

【功法】形意拳三体势完全讲义

【功法】形意拳三体势完全讲义

【功法】形意拳三体势完全讲义一、三体势站桩概述形意拳讲究“万法出于三体势”。

形意拳的宝贵,首先在于它的三体势桩法。

由三体势桩法训练,形成身法上的三体势结构,再在五行拳、十二形拳中运用、强化、巩固这种结构,最终建立起牢固的动力定型,使形意拳具备优良的健身、强身和技击自卫功能,成为科学的武术。

三体势结构,是形意拳的内在灵魂,而这种结构,首由三体势站桩训练而得,因此三体势站桩是习拳者真正进入形意拳之门的总钥匙、总开关。

忽略三体势站桩,没有经过严格训练而得其三昧,是很多人把形意拳练成花架子、伪形意拳的原因,也是很多人感觉空虚乏味,最终放弃形意拳的原因。

没有深厚三体势桩功的强大支撑,不可能建起宏伟的形意拳大厦。

三体势不只是一个预备势、警戒势、对峙势,它在身体的间架结构上从后脚到前手节节钝角相连,既具有强劲支撑力,又具有灵活变形变位的能力,内蓄弹劲,张弓待发,悬剑欲落,使用时省心省力,是形意拳一拍打法和准一拍打法的根本基础。

三体势站桩以训练身体的间架结构为主线,同时培蓄力、势、精、气、神。

二、三体势站桩的练法1、立正站立,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正前,右脚尖朝右前,两脚中心线夹角约为45°。

2、左脚向前迈出。

以身高175cm为例,则两脚跟相距约65cm,成“稍息”姿势。

3、两膝、胯关节松开弯曲,身体下蹲。

躯干中正,百会与会阴上下对成一线,胸平微含,背微后弯,虚胸实腹,臀部向前包住,成“发懒腰”状。

重心偏于后腿,体重分配为两腿前三后七。

4、身右扭(俯视为顺时针转,以后说到身的扭、转、拧均准此,不另说明),成半向前半向右的斜身式(《李洛能拳谱》称为阴阳身),左手向前上抬起伸出,左食指尖在鼻尖正前与之对齐,同时右手提至于肚脐处,右腕塌在肚脐上。

两肩同高,一齐略向胸前扣合松沉,两肘下垂,两腕向下向外塌、手掌里扭(“向里”即向中),两手五指分开,掌心凹回,虎口撑圆,食指顶劲。

以上均不可用拙劲,要在尺寸上稍微留有余地,并加上几分用意。

马世琦老师站桩八式教学内容

马世琦老师站桩八式教学内容

马世琦老师站桩八式马世琦先生从22岁开始教功,他认为形意、八卦、太极同为内家拳,所谓内家,就是注重体会体内真气的运行,进而做到神率意, 意率气, 气率形。

套路为形, 去掉神、意、气,这样的形不可能实用。

所以内家拳必须练习内功,如果只追求套路的可观赏性,就无异于外家拳。

站桩,是以静站方式调养气息、增长劲力的方法。

称其为“桩”,是因为习练者要像木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之后,就可以脚底生根,像木桩一样扎实稳固。

站桩是各门各派武术都强调的功法,也是俗话讲的“私功夫”中的一种。

形意拳的桩功共8式。

形意拳,相传创自岳飞。

原作“心意拳”,乃以心行意之义,后讹为“形意拳”。

该拳以五行、十二形体,以展、截、裹、跨、挑、顶、云、领八字为用。

其基本功为站桩与盘根。

形意桩要诀:头顶、项竖、肩垂、抱胯、前膊、裹肘、顶膝、提肛、撑虎口回缩劳宫。

讲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不仅调气、调经络,还练修养。

姿势要领:双脚分开稍比肩宽,脚尖向前。

双腿微弯曲,双手交叉,劳宫穴对准丹田穴(男左手在内侧,女右手在内侧)。

头要正,不要左右摇摆,且微向上顶。

肘往前合一点,向下沉,但不要用力。

微含胸。

腰调直后尾骨往前翻,有坐的感觉,整个后背是平直的。

重心在脚跟,前脚掌抓地。

完全放松,采取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收紧。

站桩时间:依自己能力,由短时间到长时间。

开始时站一会儿也许就会觉得脚麻,腿累,站不住,可以停下来走一走,再接着站。

注意事项:站桩时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如果走神,收回来就是了,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初练时不宜用气过猛,以防腹泻。

针对疾病:改善下肢气血运行,增强下肢力量,对下肢疾患有明显改善作用,如腰酸腿软,下肢运动不力等。

腹式呼吸时横膈膜上下运动,按摩胸腹腔内的脏器,可改善消化功能,对消化系统疾病有治疗效果,如胃部疾患、腹泻、便秘等。

疲劳时站一会儿,可很快恢复体力,改善精神状态。

形意拳—站桩第一式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驰,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并以舌上抵,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形意拳桩法入门教学

形意拳桩法入门教学

形意拳桩法入门教学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它以拳为主要技法,注重内外兼修,强调意念与身体的协调配合。

而形意拳桩法则是形意拳中的一项基本功法,它是形意拳的基础,也是形意拳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形意拳桩法的入门教学。

一、基本姿势形意拳桩法的基本姿势是“马步”,即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身体保持直立,两臂自然下垂。

在练习桩法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注意呼吸,保持放松的状态。

二、基本动作形意拳桩法的基本动作有“单桩”、“双桩”、“三桩”等。

其中,“单桩”是最基本的桩法,它的练习方法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然后将意念集中在丹田,缓慢地将两臂向前伸展,直至与肩同高,保持一段时间后再缓慢地放下。

在练习时,要注意手臂的伸展要缓慢,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伤害。

“双桩”是两只手臂同时向两侧伸展的桩法,练习方法与单桩类似。

而“三桩”则是将两臂向前伸展的同时,将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换另一只脚。

这样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

三、注意事项在练习形意拳桩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姿势要正确: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注意呼吸,保持放松的状态。

2. 动作要缓慢:桩法的练习要缓慢进行,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伤害。

3. 持之以恒:桩法的练习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 注意调节呼吸:桩法的练习需要注意调节呼吸,保持呼吸平稳,不要憋气或过度呼吸。

总之,形意拳桩法是形意拳的基础,也是形意拳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桩法的练习,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同时也可以增强身体的抗压能力和免疫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练习,掌握形意拳桩法的基本技巧,从而更好地发挥形意拳的功效。

行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行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行意拳秘法讲义-站桩——站桩寿关顺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

但是,始终鼓不起勇气执笔。

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几十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

以有限的认识去揭示极为无限的人体结构,岂非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入一想,实是似是而非。

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立,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又复盛行,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白拳术道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口口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

就算有有心人编撰拳谱,但往往生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

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入手,老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方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还要路径是'表里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

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方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示,有'四正八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一整体的练法、方法。

”练法与规矩,练了之后究竟与人体组织起了哪些作用?不知道这许多规矩方法与懂了这许多规矩方法有哪些差别?同样开始练,其后所得结果在程度上又有哪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拳术有外家内家之分,因何有此区别?既以内家而论,也有有体无用或有用无体,以及体用兼顾等类别,就是所谓体用也看在拳术中指的是什么,优劣何在呢?学生欲学拳,对拳的知识茫然无知,如何选择拳种,对拳种已有所认识则选择老师也可迎刃而解,不至于再糟蹋时间,我立志想做识途老马,使后来有兴趣于钻研拳术者得以避免走上歧路。

形意拳分三个步骤进行,所谓“三还九转是一式”,第一步求其正齐,上下一致,所谓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有如春虫蛰;第二步求其力面扩大,所谓拉丝棉拉钢丝,好象满载的塌车由桥脚处车上桥面;第三步如春沼鱼由圆而满,由满而空,所谓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为一大天地,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即是明暗劲化劲三步功夫,何以有明劲?是练精化气易骨也,暗劲是练气化神易筋也,化劲是练神还虚洗髓也,这三个步骤层次鲜明,姿势不变而所得结果也随着层次转移,练一年与练十年其效果截然不同。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

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1.姿势站定: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尖稍微外扣,落地平稳。

两腿略弯,呈半蹲状,这样可以保持身体重心平衡,并且增加下盘力量。

2.脊椎挺直:保持脊椎挺直,头顶向上延伸,腰背打直,使身体呈立直状态。

这有助于提高站桩时的稳定性,并且有助于内劲的传导。

3.手臂放松:双臂自然下垂,胳膊要放松自然,手臂稍微向内旋转,掌心向内。

手指自然展开,不要用力握拳,保持手部柔软,有助于气的流通。

4.关注呼吸:站桩时注重呼吸,吸气顺着胸腹中轴线下慢慢吸入,气息沉于丹田。

呼气则放松快速,借助上一口含气锁止气息,形成内劲。

5.专注内观:闭上眼睛专注内观,感受整个身体的变化,注意感知丹田的深层气息,慢慢将注意力扩展到全身各个部位。

6.坚持练习:站桩是一种持久性的训练,要进行持续的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站桩时间都是根据自身情况来调节。

以上是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站桩其实不仅仅是静止的站立,可以通过意念来调动身体的力量,但同时,也需要放松身体来感受和倾听身体的反馈。

站桩训练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姿势与对重心的控制,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加柔韧性,锻炼关节的协调性和弹性,促进血液循环与肌肉的强度。

同时,站桩还可以培养内劲,即通过吸收自然界的气来进行内劲的发放,增加身体的力量与稳定性。

通过持续的站桩练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形意拳的内外关系,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因此,在站桩的训练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与持之以恒的精神,确保每次训练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站桩不仅仅是身体的训练,更是心境修养的过程,通过调整呼吸与内观,可以带来身心的平静与放松。

总之,形意拳站桩的正确方法需要注意姿势的稳定、脊椎的挺直、手臂的放松、呼吸的调节、内观的专注以及持之以恒的练习。

通过正确的方法与坚持不懈的训练,将会获得身心的健康与提高拳术水平的机会。

形意拳三体式站桩练法

形意拳三体式站桩练法

形意拳三体式站桩练法三体式站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基本功。

它把人体各部按照形意拳的要领安排成一个圆满完整的姿势,所有形意拳的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姿势的基本法则。

各种拳路尽管变化万端,但原理和要领与三体式是一致的,所以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

具体练法如下。

一、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头要端正;两脚脚跟靠拢,脚尖外展成90。

眼向前平看(图2-1)。

要点:精神集中,头颈自然竖直,面部要自然,口要合闭,舌尖抵住上腭;不要挺胸或拱背,全身任何部分都不可紧张。

二,右脚不动,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扭转45。

,同时身体半面向右转;两臂仍垂在身体两侧,眼仍看原来的方向(图2-2)。

要点:左脚向右转动时要和身体的转动一致,避免身体左右摇摆或肩部歪斜。

三、两腿慢慢向下弯屈,身体成半蹲姿势,体重偏于右腿,随即左前臂经体前向上提起,左手停于胸前(偏左),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右前臂也随之向上提起,右手盖在左手背上(右手食指对准左手中指),两肘微屈;眼仍平看前方(图2—3)。

要点:身体不可俯仰,两肩向下松垂,两肘紧靠在两肋外侧,头要向上顶劲,胯部要缩,膝部要屈,腰部要塌,身体要稳定。

四、身体方向不变,左脚前进一步,两脚脚跟前后相对,相距约两脚长,两腿屈膝,重心偏于右腿;同时左掌前伸,肘部微屈,掌心向前下方,五指分开,掌心内含,高与胸齐;右手后撤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肚脐,手腕向下塌,眼看左掌食指(图2—4)。

要点:1.上体要正直,不俯不仰,侧向前方,与目视方向成斜45度,头向上顶,颈要竖直,面部要自然,牙齿轻扣,下颊略向内收。

2.两肩向下松垂,肩窝处略向后缩,左臂(前手)肘部下垂,不可伸直,左手食指要向上挑劲,拇指尽力向外撑开,虎口成半圆形,掌心内含,右前臂靠在腹部右侧,右手五指也要撑开,腕部要塌住。

3.胸部略向内含,不要紧张用力,两肋肌肉舒展(束肋),心胸平静空虚,腹部自然充实(沉气),但不要故意鼓腹,背部肌肉尽力向两侧伸展(拔背),腰要塌住;臀部不可向外突出,肛门部位的括约肌注意向里收缩(谷道内提)。

形意拳内功修炼站桩八法动作要领教学

形意拳内功修炼站桩八法动作要领教学

形意拳内功修炼站桩八法动作要领教学文章第八式是形意拳内功桩法修炼的最后一式,此桩法在练习中要循序渐进,从浅入深,是初学者内功修炼的基础功法。

形意拳内功桩法第八式动作要领:身形、步势不变,两臂弯曲,两手掌心向上,两臂与肋间的夹角各为45度左右,从肘至腕要与地面垂直,双手如托重物,十指自然弯曲,手腕高度与肩平齐,两手拇指对着双肩,两掌距离稍比肩宽。

松肩,沉肘,两肘有内交之意,两手劳宫内含。

站定后调息,仍是丹田呼吸。

本式内气运行较为简单,吸气时意想由百会入泥丸,降至大椎,呼气时一分为三,其二意想入臂骨达于指梢,其一沿脊椎下行至尾闾,再分为二,下两腿入骨里达于趾梢。

由于到达手梢的距离较近,故手指先有感觉,此时下行之气仍不停止,到达手指之气可不必管它,当下行之气达于趾梢后,再重复上述行气法。

如能按要领练习,周身应出现酥、麻的感觉。

本式要求谷道轻提,内气达于梢而不外泄。

本式行气为敛、为蓄,内气行于髓道,可使髓满而骨坚。

本文接着为大家讲解的是形意拳内功站桩八法第二式的桩法练习方法。

第二式站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与第一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式以两手为掌,掌心向上,曲臂、沉肘、两手五指一一相对,两中指间的距离很小,但不要互相接触,两掌的高度应与“气海”平齐。

两臂成环抱式,以小指指尖外侧贴住腹部,两肘下沉,在沉的同时向前翻,离开两肋,意想两肘的“曲池”交于正前方一点。

形意拳内功站桩八法第二式练法:要求两肩松开,两手十指毫不用力,自然放松并微弯,以利于气血顺利到达梢节。

姿势调定自觉周身舒适自然后,调呼吸,此时呼吸方式改顺腹式呼吸为逆腹式,吸气则小腹回缩,呼气时小腹隆起,这样可以加强体内脏腑器官的活动量,使脏腑功能得到锻炼,实战技击时均以逆腹式呼吸来增加爆发力,这也正符合呼气为开、为发、为阳的道理。

同时,在内功按摩技法施用时,呼则施力,吸则持力,也是逆腹式呼吸的运用。

逆腹式呼吸的方法需以意领气,当吸气时,意想气过“重楼”直降“膻中”,可稍做停顿,但不可用力憋气。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核心提示:孙禄堂,中国近代武术历史上的奇人,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的武学圣者。

但是近代历史对于这位武学奇人知之甚少,而武孙禄堂,中国近代武术历史上的奇人,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的武学圣者。

但是近代历史对于这位武学奇人知之甚少,而武学人物也因为种种缘故鲜有历史记载,故而曲解者有,不解者有,怀疑者亦不少,笔者由于机缘巧合,得知民间异人寿关顺老师是孙禄堂拳学正轨传人,而且是按照孙禄堂的整套体系训练以后出的真功夫,经过前辈引见结识这位当代的通家,而寿老师侃侃而谈,没有丝毫名家架子,把孙禄堂整个系统的毫无保留的告诉笔者,笔者不敢独专,遂把寿老师口述原文全部公开与习武、修身诸君子分享。

以下全部为寿老师口述原文。

修炼的基础,胎息功夫孙禄堂在传说中的功夫是确实存在的。

当代亲武学大师中亲眼见过孙禄堂功夫的人至今健在的仍大有人在。

近代、当代中对于孙禄堂先师了解的人不多,中国功夫的传承是口口相传的,这种方式在孙公的著作中都有详实记载,但是广大读者绝大多数是无从下手的。

因为我们现在所练习的功夫都是动中求静,而道家修炼功夫则是静中求动。

道家的修炼功夫主要是用来修炼成仙的,修炼的具体目标是还虚、胎息的境界。

胎儿生存在母体中主要是依靠脐带提供营养,静、动脉混合血这套工具运转。

胎儿的呼吸是靠毛孔,正常的情况下肺是不工作的,当婴儿出生后,羊水破裂,第一件事便是张开嘴巴,任督二脉打通,肺脏开始工作,所以婴儿的呼吸非常宏大,脉搏跳动特别快,毛孔呼吸的功能仅仅发挥25%的功效,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本体免疫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是先天修炼的秘诀,以达到长生的目的。

孙禄堂的形意拳和道家的修炼功夫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想把我一生的经历的东西谈出来,证明孙禄堂的功夫的科学性。

先从动中求静开始入手,如何在动中能够求到静?首先从无极式入手,无极式要如何作到“沙地立杆”,“腾云驾雾”,要求是百会穴上顶,两肩向外拉开,向内微含。

站桩教学大纲和计划

站桩教学大纲和计划

站桩教学大纲和计划站桩教学大纲和计划站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功夫训练方法,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训练身体力量、平衡感和内力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站桩的训练方法和效果。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站桩教学大纲和计划,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学习者的训练质量至关重要。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制定站桩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站桩训练的目标,例如提高身体力量、增强平衡感、培养内力等。

2. 教学内容:包括站桩的基本姿势、呼吸方法、动作要领等。

3. 教学要求:明确教学者对学习者的要求,例如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体能、学习态度等。

4. 教学方法:介绍适合站桩教学的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教学、讲解教学、实践教学等。

5. 教学评估:制定评估标准,对学习者的站桩训练进行评估,以及评估结果的反馈和改进。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

制定教学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巩固。

2.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等资源的准备和利用。

3.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方法,具体制定每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4. 教学评估: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评估标准,制定每个环节的评估方法和流程。

5. 教学反馈和改进:及时收集学习者的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三、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者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教学者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示范,激发学习者对站桩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习者正确理解和掌握站桩的基本姿势、呼吸方法和动作要领。

站桩教学大纲

站桩教学大纲

站桩教学大纲站桩教学大纲站桩,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训练方法,也是武术修炼的基础。

通过站桩,可以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站桩教学大纲,是指在站桩训练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总结和概括。

下面,我们将从站桩的基本原理、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来探讨站桩教学大纲。

一、站桩的基本原理站桩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呼吸的方式,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和内外力的协调。

站桩时,身体保持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头部微微抬起,目光平视前方。

通过这种姿势,可以使身体的重心分布均匀,保持稳定的站立姿势。

在站桩时,要注意呼吸的调节。

呼吸要深而缓慢,通过鼻子吸气,通过口吐气。

深呼吸可以增加氧气的摄入,提供足够的能量给身体。

而缓慢的呼吸可以调节身体的节律,使身体更加放松。

二、站桩的训练方法在站桩的训练中,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一般来说,站桩的训练可以分为静态站桩和动态站桩两种。

静态站桩是指保持一定的姿势不动,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训练身体的平衡和力量。

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势,如马步站桩、单腿站桩等,来训练不同部位的肌肉。

动态站桩是指在保持一定姿势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

可以通过上下蹲、左右转身等动作,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在进行站桩训练时,要注意训练的时间和频率。

一般来说,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过度。

训练的频率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一般每周2-3次为宜。

三、站桩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站桩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专注:站桩需要集中精神,保持专注,不要分散注意力。

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帮助集中注意力。

2.呼吸调节:呼吸是站桩训练的重要环节,要保持深而缓慢的呼吸,通过鼻子吸气,通过口吐气。

3.适度放松:站桩时,身体要保持放松,不要过度用力。

可以通过调整姿势和呼吸来帮助身体放松。

4.循序渐进:站桩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终南门形意拳桩法(降龙桩、伏虎桩等)

终南门形意拳桩法(降龙桩、伏虎桩等)

终南门形意拳桩法(降龙桩、伏虎桩等)形意拳桩法是一种具有技击和养生双重功效的气功锻炼方法。

它具有茼单易学,不易出偏差的特点。

桩法是一种精神与气血的运动通过桩法的练习可以达到疏通人体任督二脉;加速大小周天的运转;充实内气;调动人体的潜在能力。

形意拳将桩法做为拳法的基本功,就是为了提高人的攻击能力和抗击能力。

从养生的角度讲,久习桩法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加快气血循环、调动内在的能量,达到治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本门桩法的站功计有:童子桩、浑元桩、三体式、降龙桩、伏虎桩、虎抱三元桩、胡僧托天桩、蹲猴式等。

一、站功1.童子桩:童子桩为站功入门第一桩,初学者练习此桩法可以“打通”横隔膜,引气下行。

由此可将常人的逐步呼吸方式过渡到丹田呼吸。

练习方法:未练之前先要排除杂念。

两脚开立略大于肩宽,脚趾略微抓地,两腿屈膝半蹲,两掌五指并拢相合于体前,掌指向上,两掌高不过口,低不过胸。

两臂成半圆形,并与地面平行。

肩肘向下松沉,腋下要半虚,胸部略内含,松腰,正脊、提肛(提肛时略有一点收缩就可以了,以免提肛过度使下腹肌肉紧张,影响腹式呼吸)。

头略向上顶,颈项要正直,下颏略向内收,口闭齿合,舌尖轻顶上腭(以闭口默念“天”字,舌尖所处位置为准)。

两眼从两手中指尖上前视,意守丹田(即脑子里想着脐下一寸二分处)。

呼吸时要细、匀、慢,长,练习完毕身体立起,两手自然下落即可。

由此就可以逐渐体验出下腹部随呼吸而呈现一定程度的起伏(不要故意憋气挺腹)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下腹部就愈感充实(图1、2)。

2.浑元桩:此桩法较为平和,容易得气,利于丹田呼吸的加深加调节。

下肢承受力较小,便于长时间练习。

练习方法:身体正立,两脚跟并拢足尖成45°,两手自然下垂。

两手掌心翻转向上,由身体两侧慢慢托起,鼻孔随之向内吸气。

当行至与头部两侧同高时,两前臂翻转内旋,两掌心向下,经面部,胸步按落于腹前,鼻孔随之向外呼气。

两臂成半圆形,两肩向下松沉,两肘略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站桩秘法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

但是,始终鼓不起勇气执笔。

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几十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

以有限的认识去揭示极为无限的人体结构,岂非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入一想,实是似是而非。

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立,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又复盛行,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白拳术道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口口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

就算有有心人编撰拳谱,但往往生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

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入手,老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方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还要路径是‘表里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

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方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示,有‘四正八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一整体的练法、方法。

”练法与规矩,练了之后究竟与人体组织起了哪些作用?不知道这许多规矩方法与懂了这许多规矩方法有哪些差别?同样开始练,其后所得结果在程度上又有哪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拳术有外家内家之分,因何有此区别?既以内家而论,也有有体无用或有用无体,以及体用兼顾等类别,就是所谓体用也看在拳术中指的是什么,优劣何在呢?学生欲学拳,对拳的知识茫然无知,如何选择拳种,对拳种已有所认识则选择老师也可迎刃而解,不至于再糟蹋时间,我立志想做识途老马,使后来有兴趣于钻研拳术者得以避免走上歧路。

形意拳分三个步骤进行,所谓“三还九转是一式”,第一步求其正齐,上下一致,所谓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有如春虫蛰;第二步求其力面扩大,所谓拉丝棉拉钢丝,好象满载的塌车由桥脚处车上桥面;第三步如春沼鱼由圆而满,由满而空,所谓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为一大天地,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即是明暗劲化劲三步功夫,何以有明劲?是练精化气易骨也,暗劲是练气化神易筋也,化劲是练神还虚洗髓也,这三个步骤层次鲜明,姿势不变而所得结果也随着层次转移,练一年与练十年其效果截然不同。

我们以呼吸而论,初步明劲时呼吸来往宏大,自己能听到声音,第二步暗劲呼吸仍然宏大,但已听不到声音,第三步化劲虽以轻如鹅毛置于鼻端,呼吸出入不有微动,而做到内胎息,所以有调息,调整呼吸,恢复呼吸,以本能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不论情绪波动或劳动强度扩大都不会影响到呼吸正常,故养生入手方法莫不以调息为主,调息莫不以摄心入静为主,息调则血液循环、消化、排泄等莫不随之正常化,祛病延年,可操胜券,尤其是体用兼有的形意拳最为有效。

一、站桩形意拳入手首先要站三体式,初步立正姿势名之曰无极式,头要顶,项要竖,目要平视,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虚合,舌要顶上腭,齿要相叩,两肩下垂有松开意,两肘下垂有包裹意,两胯胯根要松,两膝如起步时略带弯曲,不可有死弯子,此时足根不扭,两足足尖不扣,整个体重移置于两足足根,两足前心与地似离非离,似着非着,好象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象腾云驾雾,其目的要求做到虚无,摇摇欲坠的光景,即进入了静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开小差,同时正因为把整个身体的重心平均分置与两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贯脐下的腹式呼吸,也即是古人说的“真人呼吸入踵”的一种腹式呼吸,所以立无极式时要做到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思,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即所谓天地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故有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概念,绝对跨进静的境界,才能有恬澹虚无,精神内守,初步做到情绪安定,疾病勿侵,大家都知道头脑为人一身之主宰,呼吸中把主持大循环与小循环的气体交换,气体为人身上各器官各组织的原动力,所以有此处正则一身正,此处不正则无身正,头是整个身体的领导大队长,因此头顶而钻是顺劲,头落而翻是逆劲,顺劲是运动伸肌的锻练方法,逆劲是运动屈肌的锻练方法,但顺逆二劲决不是割裂开来,分别加以运动的,而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的互相协作,不可分开,这就是呼吸纳入正轨,即不能呼长吸短或呼短吸长违反自然规律,也用不着注意呼吸,一任自然,所谓气不可御,御气则滞,也就不会犯上“有心御气,气反奔腾”的违反自然等毛病,所以顶头是调息(呼吸)的主要一环,竖项是稳定全身平衡姿势的要头,大家都知道维持平衡依靠身后的半规管,假使把头颈左右旋转,半规管离开水平位置,就要晕眩,影响身体立不稳,假使坐海船遇到风浪就要晕眩甚至引起呕吐,古人以项为姹女,象征阴柔,以腰为美男,象征阳刚,即以柔克刚调和阴阳,颇与人体生理符合,盖甲状腺激素主管抑制,肾脏腺激素主管兴奋,所以竖项塌腰使脊髓中枢和大脑中枢协作通畅,因为两腺激素分泌时与淋浴相仿,故以铅汞二物象征,该两腺分泌情状既不许有偏胜也不许有偏差,要相互协调,力持平衡,所以有熊经鸟伸之说,目的视线其范围就比五官中任何一官来得广,因为目有所视最易引起思想情绪波动,但是闭眼睡着虽不用目去视,而思想杂念如万弩齐发,会得纷至沓来,越是心想停止杂念而杂念越不肯听话,会得接二连三地窜跳出来,所以闭目垂帘并不是帮助入静的门径,谁有将目的视线调整在两目一样高低的水平线上,力避仰视为老阳,俯视为寒阴,配合顶头竖项及整个体重重心安放在两足足根,作为帮助摄心入静的一环,鼻为呼吸出入的主要器官,鼻孔中的设备其要有二:第一阻止灰尘吸入肺腔;第二调节空气温度,防止冷空气进入器官,所以必须用鼻孔专任呼吸之职,凡人用力不论寒暑都容易使嘴张开,其弊有二:一则在不知不觉帮助呼吸时容易将空气中的灰尘吸入肺腔;一则容易使牙齿不叩,舌头不顶上腭,引起喉干口渴,故必须将嘴虚合,万不可用力紧闭。

将舌头略卷向上轻轻顶上腭。

身上有四梢:一、骨之梢是牙齿;二、血之梢是毛发;三、肉之梢是舌头;四、筋之梢是指趾之甲,故舌为肉之梢又名鹊桥,舌顶上腭是使肉与肉之间气流通达,犹之乎河上驾桥,交通往来,不受阻隔,大家都知道,口中涎唾是六液头等重要的津液,其味淡,不象其它玉液或咸或腥,唾液中化学成分有许多种,至今尚末分析出来,但是都知道它起着帮助消化和润滑作用。

古人遵这唾液为华池之精,可以灌溉五脏,流利百骸,说也奇怪,如果你在劳动中能够能够舌顶上腭,不管多久而不感觉口渴舌干,因有上池之津润于所致,以津上出于舌间之尊泉穴,常用舌顶上腭,即能使津液不断自生,假使嘴不虚合,齿不相叩,舌不顶上腭,不消多少时间,就会感到口渴舌干,这种舌顶上腭是生理上的天然本能,并不是创造发明,而是与生俱有的东西,如果你注意一下初生婴孩在襁褓时,不管他熟睡也好,清醒也好,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舌尖本能地上顶于腭,直到后来在成长的环境中逐渐把这与生俱来的本能消失干净,现在不过力求恢复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牙齿为骨之梢,牙齿的运动要轻叩;两肩下垂是顺劲;两肘下垂有包裹意是逆劲;腰要塌,有往前往下按的意思;两胯胯根要向后缩,即是松的意思,这是气贯小腹时的关键性要着,才能把整个体重重心置于两足足根,此时即能步入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虚无境地,落实到静的境界,古人说: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方法皆无用,身形应当如水流。

就在这个无极式的基础上改为太极式;右足用足根左足用掌心,如撑船时用的竹篙一样,左手掌心露盖于自己的肚脐眼,右手不动,向右旋时用左足根如研墨一般旋转,即拳中之研劲。

无极式时足尖不扣,足根不扭,太极式时两足足根各向外扭,两足足趾均向地扣紧,这样做既感到心平气和,依靠重心在两足足根,身子往下坐,松开胯根,右膝不冲过右足足尖,要膝与足尖垂直成一直线,左手在下,右手中指盖在左手食指上,两手与胸间人字骨相齐,这就是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内三合,然后迈步向前,即左足要在右足根的相齐一线向前迈出,要在不影响右足与右胯之下昼向前,如推东西向前,如按物向下的意思。

如拳谱上说:脚打踩意不落空,足根先着地,足尖后着地,在着地的同时,要与后足即右足时把两足足根向外扭,把两足足尖向下扣,两膝如同骑马般向里扣,右腿在极力松胯,即往后坐满在足根,然后用力往上蹬,如迈步跨过河浜,即拳谱上说:消息全凭后脚蹬,蹬腿啊!扣膝啊!扣足尖啊!扭足根啊!都不许显露形迹,在左足迈出的同时,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之指要撑开,大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与人字骨在一水平线,肘要朝上极力往里裹,这是左手,右手往后拉,拉至肚脐眼,手腕靠脐停止,也要平腕竖掌,手根往外翻,裹肘不离肋,左手食指中指分开,如有两线牵着两眉,即拳谱上说:二指挑眉,右手的食指中指分开,极力往上翘,这就是二指挑肩,这就是三体式,右足足根与右胯与右肩成一条垂直线,左足足跟与左膝与左臂肘尖成一条垂直线,外三合是形意原的基本功,初练时老师往往传授形式,力求形式合乎规矩,亦不将平腕、竖掌、裹肘、翻手根以及扣足尖、扭脚跟相告。

考其原因:(一)初立时不能求得中正,不能前俯或是后仰或左偏或右,思想上照顾不到。

(二)难求中正,也就是气质不肯就范,故呼吸骤然变得宏大,手足鼓荡尤其是后足即右足抖得厉害,无法控制,故事实上不允许再想其它。

(三)初立时只能做到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在中正基础上使有吸则降的感觉。

(四)根据万物土中生的道理,故先从扣足尖扭足跟扣膝顶膝松胯塌腰蹬腿垂肩松肩裹肘平腕竖掌手根横翻二指挑眉挑肩竖项头目视虎口嘴虚合齿轻叩舌顶上腭呼吸自足趾手指及头顶等五处,要由下而在喊口令“一”均要做到。

(五)天得一则宁,地得一则静,得一则灵。

故就是说一要塌(塌腰、塌腕)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足尖)三要提(提肛,但决不可用意去提肛,如忍住大便一般,而是塌腰缩胯即包含了提肛)四要顶(顶头、舌顶上腭,顶手、顶膝)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六要松(松肩、松胯)七要垂(垂肩、垂肘)八要缩(缩肩、缩胯)九要起钻落翻分明,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脚起而钻,脚落而翻。

用这九要作为练拳工具,使人体由踵至顶浑然成为整个一块钢铁。

这九要是内家拳主要,得真传和得不到真传,知道家拳的九要而知道达到要道理者,往往有之。

所以人说练拳之人多于过江之鲫,而能其方法进入内家拳门者实如凤毛麟角。

在晚清民初的时候,国术导师李存义,外称单刀李者,从师齐奇兰了十五年拳,依然不到拳中道理。

后来其师齐奇兰向同门说这孩子不会走到别门儿里去的,一言之下才传授给他,所以李存义教人最多,但没有把真传传授给任何人,其珍视盖想见了。

因此初步练拳入要站三体式,站三体式内三合,不挺胸,不可鼓腹,不尚拙力,这拳中三。

心与意合,就要做到整个体重70%置于后右足跟,30%置于前左足跟,也就是单重。

单重并不是前足完全不用力,什么是心与意合?就是要用镇心猿拴民的方法时时牢记教师口授的八要:“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神气相通即步入心息相依即意与气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