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3《秋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3《秋千》教学课件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3《秋千》教学课件

想一想
1.画一个你见过的秋千? 2.选择哪种材料做支架使秋 千更稳定?
3.设计秋千
这是我的秋千 设计图!
3.设计秋千
我发现木棒比 吸管更硬一些
4.制作秋千
kǔn zhī jià 1.捆 支 架
4.制作秋千
dā héng liáng
2.搭
横 梁
4.制作秋千
zhuāng 3. 装
dǐ zuò 底 座
1.任务
我们已经为丁丁和当 当的游乐园做了一个滑 梯、跷跷板还有什么好 玩的项目呢?
我们再做一个秋千
吧!
2.观察秋千
仔细观察秋千的 结构,说一说它由哪 几部分组成?
2.观察秋千
支架
底座 座椅
3.设计秋千
吸管
木棒
纸杯
绳子
细铁丝 材料 超市
卡纸
橡皮泥
安全剪刀
从中和完 善自己的作品的!
谢谢
4.展示评价
1.展示自己的作品, 说一说作品的优点和 需要改进的地方?
4.展示评价
1.展示自己的作品, 说一说作品的优点和 需要改进的地方?
4.展示评价
2.欣赏他人的作品, 说一说有什么优点和 需要改进的地方?
5.改进秋千
想一想,我们可以 对秋千进行哪些修改, 使它更稳固、更美观?
5.改进秋千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3《秋千》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3《秋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
第三课秋千
课标要求:
1.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2.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3.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秋千。

2.小组合作,用画图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千的设计与想法。

3.根据设计图,独立制作完成一个秋千。

4.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作出评价。

学习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秋千。

学习难点:
小组合作,用画图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千的设计与想法。

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秋千科学教案(一)

秋千科学教案(一)

秋千科学教案(一)秋千科学教案教学目标•认识秋千,了解它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学习通过实验探究秋千运动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准备•秋千模型或真实的秋千•计时器•不同长度的绳索或链条•不同重量的物体•测量工具(例如尺子、秤等)•课件或展示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一幅图或秀给学生秋千模型,引发学生对秋千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在秋千上玩耍的经验,并促使他们思考秋千的运动规律。

探究秋千的运动(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改变绳索或链条的长度,观察秋千的运动情况。

–实验二:在同样长度的绳索或链条上挂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秋千的运动情况。

–实验三:改变秋千摆动的幅度,观察秋千的运动情况。

2.学生依次完成实验,并用计时器记录秋千的摆动次数或时间。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学生回到座位上,小组讨论并整理实验结果。

2.学生描述各实验下秋千的运动表现,并与组员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或写出结论的方式呈现实验数据。

教师讲解(10分钟)1.教师使用课件或展示图,介绍秋千的原理和运动规律。

2.教师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秋千运动受到重力、长度、摆动幅度等因素的影响。

拓展活动(10分钟)1.学生提出更多改变条件的实验设置,并预测实验结果。

2.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并记录实验数据。

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学生讨论秋千运动的实际应用,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兴趣,设计实验探究和讨论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若时间充裕,可以加入更多有趣的实验,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掌握秋千科学。

《秋千》教学片段与反思

《秋千》教学片段与反思

《秋千》教学片段与反思作者:杨清茹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20年第04期教学分析《秋千》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的第3课。

本课以丁丁和当当制作秋千为任务,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秋千,让他们经历设计、制作、评价等科学实践过程。

本课力图渗透STEM教育理念,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本课注重作品的设计与评价。

设计环节强调以画图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现有资源,选择合适的材料。

评价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基于表达交流进行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二年级学生对游乐场的秋千是非常熟悉的,通过前面两课《滑梯》和《跷跷板》的学习,学生对设计和制作一件作品的基本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设计”和“制作”有了初步的意识和能力,但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秋千,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继续练习提高,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品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设计和动手制作秋千的活动,引导他们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培养他们自主设计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千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等信息,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秋千;能根据设计图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根据自己和同学互评的意见进行改进。

3.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片段一:合理选材,设计秋千(教师先出示多幅秋千图片,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然后出示秋千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着重认识支架和座椅,并板书秋千的组成部件。

)师:这节课大家将化身为小小工程师,为皮卡丘做一个秋千。

谁先来说说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秋千?生:既稳固又美观的。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秋千既稳固又美观?生:支架要稳固,横梁也要稳固,绳子绑在横梁上要稳固,座椅要有安全带,不然小朋友坐上去会掉下来。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精品教案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精品教案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荡秋千》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秋千的运动原理、简单力的作用效果、以及荡秋千的基本技巧。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秋千的基本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秋千的运动原理,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秋千运动原理的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教学重点:荡秋千的基本技巧,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秋千模型、砝码、计时器、粉笔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纸杯、绳子、砝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荡秋千的经历,引导他们关注秋千的运动规律。

2. 例题讲解:(1)秋千的运动原理:向学生介绍秋千的运动是由重力、拉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砝码对秋千摆动周期的影响,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探究不同长度的秋千绳子对摆动周期的影响。

4. 知识讲解:结合实验结果,详细讲解秋千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荡秋千》2. 内容:(1)秋千运动原理(2)力的作用效果(3)荡秋千的基本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荡秋千时,如果增加或减少绳子的长度,摆动周期会发生什么变化?(2)荡秋千时,为什么有时能荡得很高,有时却荡不高?2. 答案:(1)增加绳子长度,摆动周期变长;减少绳子长度,摆动周期变短。

(2)荡秋千时,初始速度和角度会影响荡的高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秋千的运动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其他物体(如瓶子、书本等)进行荡秋千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规律,进一步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荡秋千的基本概念和玩法。

培养学生对荡秋千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荡秋千的定义和特点。

荡秋千的基本玩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荡秋千的基本概念和玩法。

采用示范法,展示荡秋千的正确姿势和动作。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玩过荡秋千,了解他们对荡秋千的认知。

讲解荡秋千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荡秋千是一种在绳子上悬挂的座椅,通过摆动来体验乐趣。

讲解荡秋千的基本玩法:示范正确的坐姿,讲解如何摇动绳子,使座椅来回摆动。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不要在荡秋千上站立或做出危险动作,确保安全。

第二章:荡秋千的基本动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荡秋千的基本动作。

培养学生协调身体和控制平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荡秋千的基本动作:坐姿、握绳、摆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向学生讲解荡秋千的基本动作。

采用示范法,展示荡秋千的正确动作。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亲自尝试荡秋千的动作。

2.4 教学步骤:讲解荡秋千的坐姿:示范正确的坐姿,强调坐姿的重要性。

讲解荡秋千的握绳:示范正确的握绳方法,强调握绳的重要性。

讲解荡秋千的摆动:示范正确的摆动动作,强调摆动的节奏和力度。

让学生分组练习荡秋千的动作,教师进行指导。

第三章:荡秋千的游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荡秋千的游戏。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技意识。

3.2 教学内容:荡秋千的游戏:荡秋千接力、荡秋千比赛。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荡秋千的游戏。

采用示范法,展示荡秋千游戏的玩法。

采用竞技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3.4 教学步骤:讲解荡秋千接力:介绍接力规则,示范接力动作。

讲解荡秋千比赛:介绍比赛规则,示范比赛动作。

组织学生进行荡秋千接力比赛,教师进行裁判和指导。

第四章:荡秋千的安全注意事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荡秋千的安全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上册《荡秋千》单元,涉及教材第3章《力的作用》的第2节《荡秋千的原理》。

详细内容包括:荡秋千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原理、秋千摆动的规律、简单机械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荡秋千的原理,掌握力的作用,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荡秋千的原理,力的作用。

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秋千摆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荡秋千模型、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个荡秋千模型、弹簧测力计、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亲身体验荡秋千,观察秋千摆动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秋千为什么能荡起来。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荡秋千的基本概念。

(2)力的作用原理。

(3)秋千摆动的规律。

(4)简单机械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荡秋千时,为什么向后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大?(2)荡秋千时,如何用力才能使秋千荡得更高?4. 随堂练习(10分钟)(1)荡秋千时,力是如何作用的?(2)如何改变用力方向和大小,使秋千荡得更高?5.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秋千摆动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1. 荡秋千的原理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秋千摆动规律2. 力的作用向后摆动:重力、摩擦力向前摆动:惯性、空气阻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荡秋千时,为什么秋千摆动的幅度会逐渐减小?(2)荡秋千时,如何用力才能使秋千荡得更远?2. 答案:(1)因为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秋千摆动的能量逐渐减小。

(2)用力方向与秋千摆动方向一致,且用力大小适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荡秋千的原理和力的作用。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教科版

二年级上册《荡秋千》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1会写本7个生字,会认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背诵文。

3体会文内容,感受小女孩荡秋千的快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游戏?你喜欢荡秋千吗?有一个小女孩,她很喜欢秋千游戏,今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走进荡秋千的游戏中,和小女孩共同体会荡秋千给小女孩带来的快乐。

板书题
二、初读文。

1自由轻声练读文。

要求:(1)标好小节号。

(2)读准生字字音。

(3)读通文中的长句子。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卡,看字组词
2分小组交流记字方法,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四、指导书写
第二时
一、回顾引新
1有感情地朗读文
2说说我荡秋千时的心情
二、细读诗的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想想我是怎样荡秋千的?找出本节中的比喻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有感情地读本小节,找出我荡秋千的变化?
2差点就和天边的青山握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作者为什么会感到绿野在摇晃?
四、自学第四小节
1自由读文
2从哪个词可以知道我喜欢荡秋千?
3说说我荡秋千的变化过程
五、解决后问题
六、指导背诵文。

《秋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秋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秋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本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秋千的运动规律,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设计内容1.观察秋千的运动规律:学生们首先观察秋千在摆动过程中的变化,探究秋千的运动规律,包括摆动的周期、幅度、频率等。

2.实践体验秋千的摆动:学生们分组实践操纵秋千进行摆动,通过调整力度和频率的变化,尝试让秋千做出不同的摆动效果。

3.设计实验验证秋千的运动规律:学生们设计实验,验证秋千摆动的周期与摆长、质量等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秋千的运动规律。

4.总结归纳:学生们通过实践和实验,总结归纳秋千的运动规律,并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三、设计步骤1.前期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秋千的概念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秋千的摆动过程,激发学生对秋千运动规律的疑问和思考。

2.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秋千摆动的实践活动,探究秋千的摆动规律,并尝试调整摆动的幅度和频率。

3.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前期观察和实践的结果,设计实验验证秋千的运动规律,确定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

4.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总结归纳: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汇报。

四、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实践表现、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资源1.提供秋千等实物示范,帮助学生观察和实践。

2.提供实验器材和资料,支持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3.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千的运动规律。

六、延伸拓展1.引导学生探究不同长度和质量的秋千摆动规律的关系。

2.组织学生设计自己的秋千摆动实验,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3.引导学生设计其他与秋千相关的实验,拓展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七、结语通过本次作业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秋千的运动规律,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不断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科学制作秋千教学设计

科学制作秋千教学设计

科学制作秋千教学设计引言:秋千是一种常见且古老的娱乐设施,对于孩子们的体能发展和乐趣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而在教育领域中,通过科学制作秋千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物理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巧及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中小学学生的科学制作秋千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目标:通过制作秋千的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1. 了解秋千的结构和原理;2. 学习如何综合运用材料和工具来制作秋千;3. 提高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学会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秋千的使用和结构,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制作一个能够安全使用的秋千。

2. 理论知识传授(15分钟)向学生们介绍秋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悬挂绳索、座位和重心等要素的重要性。

同时,以图表和示意图的形式展示秋千相关物理概念,如重力、平衡、动力等。

3. 材料准备(10分钟)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清单,并向学生们展示每种材料和工具的用途和特点。

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提供他们自己的创意和建议。

4. 实践制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秋千。

老师在制作过程中要积极辅导和指导,确保学生们的安全并鼓励他们运用创造力。

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木材、绳索和铁件,并运用工具,如锤子、钳子和螺丝刀等进行制作。

学生们应该注意测量和调整材料的长度和角度,以确保秋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实验观察(20分钟)学生们使用已制作好的秋千进行实验观察。

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座位高度、绳索长度和推动力,记录每次实验时的结果。

学生们应该重点关注秋千的摆动速度和平衡性,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理解秋千的物理特性。

6. 总结和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将展示他们制作和实验的结果。

学生们可以使用图片、图表和文字来说明他们的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对秋千的特性进行总结和分析。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们应该分享他们的体验、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变幻的天气第一课变幻的天气一、目标指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2.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变幻的天气》,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猜一猜、连一连等环节,让学生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生疏简洁几种天气符号,并在各个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处理信息的力气。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天气变化的生活阅历,但不能全面、系统的描述各种天气现象的特点,对于略微不常见的天气现象,甚至有的学生不能准确说出其科学名称,对天气符号的生疏更是少之又少,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生活阅历上升为科学概念。

二、学习目标:1.能准确说出不同的天气现象,并依据其特点做出行预备。

2.能准确应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状况。

三、学习重点:能够准确说出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四、学习难点:能准确应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状况。

五、教学预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六、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出示问题对话情境,引出观看天气预报节选,从生活实际需求入手,天气状况问题,再播放天气预争论沟通听到的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报,引导学生争论沟通听到的及其特点,并全班汇报。

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出示天气图片,组织学生进展猜天气的玩耍,活动规一个同学依据教师出在描述与猜测的过程示的图片,描述天气特点,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气,处则:1.一个同学描述天气特猜天气点,另一个同学猜天气。

2.描述天气的同学,不能说出天气名字中的字。

例如,描述雨天时,不能说到“雨”字。

出示前面活动中消灭的全班同学猜天气,并说出猜测的证据。

依据教师出示的天气理信息力气,并据此得出结论的力气,同时加深对各种天气现象的生疏。

学生自主建构学问,了生疏天气符号天气现象图片和天气符号,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找相像等方法进展对应连线。

图片和天气符号,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找相像等方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展对应连线。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2.3 秋千 大象版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2.3 秋千 大象版

第三单元磁针与南北1.磁铁有两极【教学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磁铁“魔法”城堡》的基础上继续对磁和磁铁内容的研究。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磁铁隔着一段距离对铁和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磁铁”等科学知识内容。

本课再次出示磁铁,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磁铁的相关知识,然后利用条形磁铁进行争夺曲别针的游戏。

在游戏感悟中提出问题“条形磁铁哪个部分吸的区别针最多?”在学生猜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往不会按照部位来进行比较猜想,教师可以适时引导。

同时对于设计实验证明哪个部位吸引的曲别针多,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示。

注意指导学生定性的观察和定量的记录相结合,以便发现条形磁铁的两端吸引的区别针最多的事实。

最后教师再给出两极的释意,并进行拓展迁移,将断为两截的磁铁、各种其他形状的磁铁进行研究,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

【教学目标】(1)通过条形磁铁、摔断的磁铁和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曲别针实验,发现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极,两极吸的曲别针最多。

(2)能对观察、描绘的实验现象形成简单的实验结论,提升得出结论的能力。

(3)能持续保持对磁铁的探究热情。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曲别针、摔断的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蹄形磁铁等(按照小组数量准备)。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师:(出示各种磁铁)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吗?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研究过的磁铁,你还记得磁铁有哪些本领?生:磁铁能吸铁和镍,还能隔着一定距离吸引铁和镍。

师:下面,我们用磁铁来做个游戏。

(图片显示:谁的力气大)师:一名学生手持条形磁铁的一头,另一名学生手握住条形磁铁的两端,只露出中间部分。

两人同时去吸引曲别针,看谁吸引的曲别针多。

(进行展台演示,请两名同学参加活动)师:怎么条形磁铁的中间部位吸不过磁铁的一端,你认为条形磁铁哪里吸的区别针多?生1:红色吸得多,蓝色吸得少。

生2:我也是这么认为。

生3:我觉得都一样,哪里都吸的一样多。

秋千的教学设计【5篇】

秋千的教学设计【5篇】

秋千的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这5篇秋千的教学设计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秋千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秋千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的:1、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2、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活动过程: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

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

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

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秋千的教学设计篇二活动目标:1、感应曲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会根据乐曲节奏使用道具。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1、音乐CD。

2、道具:碰铃、三角铁、呼啦圈。

活动过程:歌曲:乘着白云荡秋千。

指导语:天空的白云真好玩,不一会儿小喜跑去荡秋千。

曲式:A——感应乐句B——感应两大拍1、全体个别A段: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

B段:前/后、左/右摇摆状。

2、两人一组牵手A段:到处逍遥走,依乐句换方向。

秋千-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秋千-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秋千-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千的定义和构成原理;2.了解力和动能的概念,理解秋千运动的物理学原理;3.了解大象生活习性和日常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秋千的定义和构成原理秋千是由一条长绳或钢索悬挂在高处的横木上,供人们荡来荡去的游戏装置。

它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支柱、横木和缆绳等。

2. 秋千运动的物理学原理秋千运动的物理学原理是显然的,正是在重力和动能之间的平衡。

当一个人起初开始荡秋千时,他所受到的力是重力。

当他在荡秋千时,他转换了他的动能,而动能与他的速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他的身高和摆动的幅度成反比。

3. 力和动能的概念力是作用于物体的引力或推力,它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变形。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获得的能量,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4. 大象的生活习性和日常行为大象是陆地上重量最大的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森林、平原和草原上。

它们有很强的社交性,普遍以家庭为单位生活。

大象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长鼻子,这使它们可以轻易地抓住东西并喝水。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先讲解秋千和力、动能的概念,并使用适当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

2. 秋千实验在课堂上进行秋千实验,学生可以由两人一组来组成,分别作为“荡秋千者”和“计时员”。

每位“荡秋千者”荡一百次,并记录下荡秋千的时间。

在实验后,通过比较不同“荡秋千者”的记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同体重、身高和力气的人对秋千运动的影响。

3. 大象知识大比拼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两段关于大象的视频,并进行互动的问答、比拼。

比拼的方式可以采用小组或全班对抗的形式,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印象来回答和提出问题。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对学生的答卷进行评分,比如对“大象生活习性和日常行为”部分提供一张有关大象特征和行为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并打分。

同时,对于“秋千实验”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填写记录,并评价自己对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秋千是一种常见的游乐设施,对于学生来说它既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学习。

做秋千教学设计

做秋千教学设计

做秋千教学设计引言:秋千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娱乐设施,不仅可以带给孩子们愉快的时光,还能训练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堂秋千教学课程,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导学生使用秋千并享受安全而有趣的体验。

一、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秋千的正确姿势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3.提高学生的身体锻炼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程内容:1.安全知识讲解:在开始秋千使用之前,首先向学生阐述秋千使用的安全知识,包括正确的入座方法、保持平衡的技巧、避免碰撞其他人或物体等。

2.秋千基本动作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展示秋千的基本动作和姿势,包括:前后荡秋千、保持平衡、放松身体等。

3.小组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配对或小组之间进行练习和互助,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4.不同难度动作挑战:逐渐增加学生使用秋千时的难度,例如单手荡秋千、单脚站立荡秋千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挑战他们的能力。

5.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例如比赛看哪个小组荡得更高或更远,以增加学生对秋千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给学生展示正确的动作和姿势,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和交流,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和改进。

3.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和挑战的动作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游戏化教学: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1.观察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动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团队合作的态度等。

2.反馈评估:提供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给予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

3.自我评估: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评估的方式,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改进。

结论:通过设计一堂有针对性的秋千教学课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秋千使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平衡感,并增强他们的身体锻炼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小小游乐园
第三课秋千
课标要求:
1.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2.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3.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秋千。

2.小组合作,用画图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千的设计与想法。

3.根据设计图,独立制作完成一个秋千。

4.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作出评价。

学习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秋千。

学习难点:
小组合作,用画图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千的设计与想法。

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