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血管造影:恶性肿瘤征象(血运丰富、肿 染色、大血管中断、AVM等)
瘤血管
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肉芽肿、转移瘤、
骨滑膜肉瘤、脊索瘤等
生长迅速 4月后
骨盆
CT
溶骨型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多房性偏心性膨 胀性骨质破坏, 典型者呈皂泡状; 破坏边缘呈筛孔 状;肿瘤突破骨 皮质或骨壳又在 外围形成单层或 多层骨壳;有横 向生长趋势
合 并 病 理 性 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折
2 例
薄 壳
纵向生长
C6病理性 压缩骨折
短管状骨
胫骨骨骺
骨巨细胞瘤MRI
右 股 骨 颈 巨 细 胞 瘤
X线: CT:更好显示肿瘤的范围和皮质破坏区CT值是44Hu,明显
强化 MRI:T1低到中等信号,T2呈高信号。髓内部分T1显示最
好,骨外部分T2显示为佳。含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在T1 和T2的信号明显减低 血管造影:少数正常,多数有肿瘤染 色及血湖区,中心 可有无血管区 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成软骨细胞瘤、骨 血管瘤
骨肿瘤影像诊断
巨细胞瘤
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恶性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病理:来自未分化结缔组织,瘤体=基质细胞+多核巨细 胞,可见纤维化、囊变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临床:常见,20~40岁多见,各骨均可发生但以股骨远端、 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骶骨最常见。逐渐加重 的疼痛,局部肿胀和压痛,邻近关节的活动受限。病程缓 慢,如生长迅速或生长突然加速多为恶性。可复发。
恶性骨巨细胞瘤
三型:(a)原发型,从开始就是恶性;(b)进化型,是 指原发的良性GCT自发性或因为复发多次手术切除或 经过一个长的潜伏期以后的恶性变;(c)继发型,良性 的GCT放疗后发生了恶变。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成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和椎体, 特别是股骨上端、胫骨下端、桡骨远端、骶骨和胸腰椎等。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
发病机制
目前对骨巨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细胞因子等多 种因素有关。
病理特点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特点是多核巨细胞和丰富的基质细胞,以及核分裂像增多。 根据病理表现,骨巨细胞瘤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侵袭性,Ⅲ级为 恶性。
02
03
MRI技术
MRI具有高分辨率和软组 织对比度,能够清晰显示 骨巨细胞瘤的内部结构和 侵犯范围。
CT技术
CT能够提供骨巨细胞瘤的 骨质改变和骨膜反应的细 节,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和 定性诊断。
PET-CT技术
PET-CT结合了功能成像和 解剖成像的优势,能够提 高骨巨细胞瘤的早期诊断 准确率。
影像诊断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骨巨细胞瘤的CT扫描
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骨巨细胞 瘤的骨质破坏程度和范围,以及肿瘤 与周围软组织的毗邻关系。
骨巨细胞瘤的CT增强
增强CT扫描有助于显示肿瘤的血供情 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骨巨细胞瘤的MRI信号
骨巨细胞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边界相对清晰。
3. 非骨化性纤维瘤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骨干,呈 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
2. 动脉瘤样骨囊肿
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呈囊状膨胀 性骨破坏,内有液平。
误诊分析
由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易与其他良 性或恶性骨肿瘤混淆,导致误诊。因此,在诊断 过程中需仔细分析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 病理诊断进行综合判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Ⅰ级
Ⅱ级
Ⅲ级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影像表现-X线
多为单发,边界清楚,典型者有横向生长特 征。
呈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 相应骨皮质变薄、轮廓完整 。 内可见纤细残存骨嵴,主要位于病灶周边,
典型者“皂泡”样改变。 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边缘一般无硬化边。 除非发生病理性骨折,一般无骨膜反应。
女,23y, 左膝疼 痛2个月。
鉴别诊断单骨单灶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多发生于20岁之前。 X线:取决于成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及新生骨小梁,可
分为5种:囊状膨胀性改变,丝瓜瓤样改变,磨玻璃 样改变,虫蚀样改变,硬化改变。 边缘清晰、较厚且完整硬化边。 外缘光滑,内缘毛糙。 内可见絮片状骨化/钙化。 常并发骨骼弯曲变形。
影像表现-X线分型
分房 型
较多见。X线上可见似有分 隔成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
溶骨 型
少见。破坏区内无骨嵴,表现 为单一的骨质破坏
提示恶性的表现有:
骨皮质破坏中断,并形成软组织肿块。 骨膜增生并中断形成骨膜三角。 病变增大迅速。
男,23y,左膝疼痛3月余,病理提示为恶性骨巨细胞瘤。
影像表现-CT
肿瘤一般不超过骨骼横径的一半。
男,13岁,左侧小腿疼痛半年。
治疗
刮除术加灭活处理,并植入自体或异体松质 骨或骨水泥。
该病复发率高:由于骨巨细胞瘤是“皂泡” 样改变,其腔壁呈大小、深浅不等的蜂窝状, 微量隐藏在陷窝内的瘤细胞可造成肿瘤复发。
对于复发者,应作切除或节段截除术。 双膦酸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因具有抗破骨
谢谢
平面 。 增强后可见粗大的供血血管,囊内可见斑片状
明显强化影。 可为原发性,也可继发或伴发于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来源于多核巨细胞,发生在骨的任何部位,尤其是长骨的骨髓腔内。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
1、X线表现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呈现为局部骨质破坏和瘤周反应,破坏区边缘模糊或毛糙,瘤周反应范围广泛,可有明显的半月形透亮区出现,被称为Shaefer征象。
还可出现气体或液体平片征象,如钙化或出血。
在长骨骨干上,病变可引起骨皮质增厚和骨膜反应,甚至穿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2、CT表现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与X线表现相似,但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分布。
病变呈现为均质或不均质的软组织密度影像,可有坏死囊肿区和骨小梁被破坏的表现。
CT还可以检测到骨膜下垂直粘膜面生长的情况,提示可能的恶性转化。
3、MRI表现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是研究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骨髓内的病变。
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
病变周围软组织肿胀和积血可表现为低信号,液体坏死区则呈高信号。
MRI能够确定病变的分界线和侵犯情况,也可以预测病变的活动程度。
4、骨扫描表现骨巨细胞瘤在骨显像中呈现为局部放射性浓聚区,与其他骨肿瘤的放射性浓聚区不同,其形状不规则而且病变区域较大。
放射性浓聚区的形状和分布可在正位放射仪和侧位放射仪上观察到。
5、诊断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结合X线、CT、MRI、骨扫描等多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X线和CT可作为首选方法,MRI可更好地显示软组织情况和病变的活动状态。
骨扫描可以发现较小的病变和转移灶。
另外,病理学检查也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手段。
6、结论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方法,以便于早期确诊和治疗。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应仔细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注意鉴别诊断。
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加强病例交流,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水平。
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个骨巨细胞瘤病灶的患者30例的X线影像资料。
观察所有患者病灶手术前的X线诊断准确率及相关表现。
结果手术前的X线诊断准确率为83.9%。
31个病灶中,位于长管状骨骨骺端28例。
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所有病灶均有边界,但和正常的骨质分界不锐利。
所有病例均未见骨膜反应。
结论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典型的X线表现特点,X线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标签:骨巨细胞瘤;X线影像;诊断The X-ray imaging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ZHANG Jian(Taixing cit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Jiangsu Taixing 225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earance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radiography in the giant ccell tumor of bone.Methods The radiographys of 31 lesions in 30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verefied giant cell tumor(GCT)of the bone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Results Approximately 83.9% cases were diagnoseed correctly by radiography.In 31 lesions,28 cases located in the epiphysis of long bone end.All lesions showed bony destruction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expansion and growth;all lesions had boundaries,but not with normal bone boundaries.No periosteal reaction was found in all cases.Conclusions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has typical radiaographic appearance,radiography can approve evidence to achieve the diagnosis.【Key words】Giant cell tumor of bone;Radiography;Diagnosis骨巨細胞瘤是骨科较常见的特殊性良性肿瘤之一,约占全部原发骨肿瘤的5%~9%,占良性肿瘤的18.2%。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标准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标准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变达软骨下骨或椎体终板:病变和关节软骨下骨或椎体终板的距离小于1cm。
2. 中心性生长:病变涉及患骨前后左右四个侧面骨皮质中的3个或4个侧面。
3. 膨胀程度:对称性患骨以正常侧为标准、非对称性患骨以相应部位上下正常层面为标准,如病变最大部位前后或左右径无增大者为无膨胀,增大小于者为轻度膨胀,增大1~2cm之间者为中度膨胀,增大大于2cm者为重度膨胀。
4. 病变周围的硬化程度:边缘的密度和邻近骨质密度一致为无硬化,高于周围骨质密度20Hu以下为轻度硬化,20-40Hu之间且硬化的长度大于1cm 为中度硬化,40Hu以上且硬化的长度大于2cm为明显硬化。
5. 软组织肿块:肿块的边缘无骨壳包绕。
6. 以5mm高度为界限将骨嵴分两类;以骨嵴数目5个为界限分多发骨嵴和少发骨嵴。
7. 病理学分级为III级、恶性巨细胞瘤或出现肺部转移者定为恶性骨巨细胞瘤。
此外,医生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史、主诉、发病部位,以及局部体检发现压痛及乒乓球样触感,也不难做出判断。
具体可以咨询医生了解更准确的信息。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男,29岁,膝关节疼痛3-4月来诊。X-Ray显示;股骨远端 溶骨性病灶,病灶骨皮质明显变薄,病变边界清楚,无硬
CT显示股骨远端溶骨性骨质破 坏,病变处骨皮质变薄,边界
MRI:T1WI呈低信号,边
清楚,无硬化边,无骨膜反应, 界清楚。
内未见钙化。
MRI:T2WI显示为近等信号,STIR序列显示 为高信号,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
中心或偏心性、 气球样膨胀性 破坏;边缘清 楚,有硬化边; 可有粗细不等 骨嵴,罕见钙 化;可有薄壳 状骨膜反应CT、 MRI可见液-液 平面。
肱骨近 干骺端 端、股 骨近端、 根骨、 距骨
中心或偏心性、 轻度膨胀透亮 区,透亮度较 高;长轴与骨 干一致,边缘 清楚,有菲薄 硬化边;无骨 膜反应;部分 有骨间隔。
• 大多发生于长骨,典型位于长骨骨端。其 中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最多见。约半数位 于膝关节附近。其次为桡骨远端、股骨近 端、胫布
影像学表现
• X-Ray:
• 长骨骨端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 膨胀、变薄,内可见纤细骨嵴,典型者“皂泡” 样改变。
CT:病灶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边界清楚,骨皮 质变薄,内可见粗大骨嵴。内无明显钙化。
GCT
M:F 年龄
好发部位 骨内部 影像学特征 位
1:1
20-40Y
股骨远端、 骨端 胫骨近端、
桡骨远端、
肱骨近端、
骶骨、骨
盆
偏心性、溶骨性、 膨胀性骨质破坏; 边缘清楚、无硬化 边;无骨膜反应,可 有骨性分隔,典型 者表现为皂泡状。
• 一般具有横向生长特征。 • 多数边界清楚,骨壳完整,无硬化边,病灶内
无钙化。 • 恶变者,病变骨壳残缺不齐,边界不清,可见
软组织肿块突出。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20-40岁的年轻人身上。
它的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并且很难通过临床检查来确定诊断。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并对其他常见骨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影像学诊断方法X线照片骨巨细胞瘤的X线照片通常呈现为一种有特征性的外观,表现为明显的骨质破坏区域,周围有骨皮质增厚。
破坏区域一般为囊样或薄壁化,病灶内有明显的骨质松解现象。
尽管X线照片对于骨巨细胞瘤的初步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它在确定病变的边界和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病变的精细结构信息,包括病变的大小、边界、骨膜反应和内部钙化情况等。
,CT扫描还能够准确评估病变的骨皮质完整性和邻近结构的受累情况,对于手术计划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扫描显示病变的软组织部分和骨髓部分,可以准确评估肿瘤的体积、边界和邻近结构的关系。
MRI扫描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对于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有价值。
骨显像骨显像是一种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不可或缺。
骨显像可以显示病变的全身分布情况,包括原发病灶和可能的转移病灶。
对于大的或多灶性的骨巨细胞瘤,骨显像可以帮助确定病灶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有助于外科手术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鉴别诊断除了骨巨细胞瘤以外,骨肿瘤还包括很多其他类型。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需要与其他骨肿瘤进行鉴别。
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与骨巨细胞瘤在X线照片上有类似的表现,但通常表现为更明显的骨质破坏、骨皮质的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的形成。
X线与CT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X线与CT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摘要:骨巨细胞瘤是临床常见的骨肿瘤之一,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率的特点。
本文研究骨巨细胞瘤的X线及CT表现,为骨巨细胞瘤的确诊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又称之为破骨细胞瘤,主要发生在长骨的表面,对人体的局部带有一定的侵袭破坏性,占所有良性的骨肿瘤的比例约为13%-20%,其发病率仅仅是低于骨软骨瘤和骨肉瘤[1]。
部分肿瘤会出现恶化倾向发生肺转移,引起呼吸功能障碍,造成呼吸困难,破坏肺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骨巨细胞瘤复发率极高,部分良性的骨巨细胞瘤在多次复发后也会发生恶变,从而转变为恶性肿瘤。
肿瘤的发现通常是通过医学影像进行诊断,因此研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国外研究现状据统计,骨巨细胞瘤在美国的比例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5%、占所有成人良性骨肿瘤的20%[2]。
而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在影像学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影像诊断标准和影像模型建立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比如,一些研究对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轮廓特征、局部骨质改变、软组织肿胀等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同时,还有研究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了影像模型,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病变进行溯源诊断和预测。
在影像诊断基础上,Aneta对35例曾接受地诺单抗治疗的GCTB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肿瘤进展情况,得出了其1年内的无进展率达92.8%,而地诺单抗就为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GCTB患者提供了条件[3]。
Tsukamoto等介绍了一例继发性mGCTB,地诺单抗治疗开始后滞后时间为六个月。
当时进行的CT扫描显示边界不清的成骨细胞肿块增大,活检证实为高级别肉瘤[4]。
Averill等人发现只有3%的病例发生在手部,0.32%发生在腕骨,通常比其他部位出现的患者更年轻,复发比其他部位更快,发病率手部骨骼GCT的多灶性表现为18%,刮除术治疗的手部GCT复发率为87%。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19例骨巨细胞瘤资料,对其X线平片CT及MRI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X线及CT 扫描均见骨端偏心膨胀性改变,无钙化,边缘清晰无硬化,部分病例可见粗大骨嵴;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 —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
结论:x线平片结合CT、MRI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指导。
标签:骨巨细胞瘤;X线;核磁共振;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骨肿瘤,我国占原发骨肿瘤的9.3%,良性骨肿瘤的18.5%[1]。
骨巨细胞瘤具有潜在恶性,多数学者认为恶性或恶变的巨细胞瘤约占10%,转移率5.9~15%不等[2]。
原发部位几乎均位于骨骺,个别病例为非骺性骨巨细胞瘤[3]。
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搜集的19例骨巨细胞瘤影像资料,探讨x线平片、CT特别是MR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6~53岁,平均34岁,其中20-40岁13例;病程1个月~10年。
发病部位:胫骨上端2例,股骨下端4例,股骨上段3例,腰椎3例,肱骨上端1例,骶尾骨1例,颈椎、肱骨、骶骨、髂骨、坐骨各1例,其中术后复发2例。
l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不适、疼痛、肿胀或局部包块,肿块邻近关节活动受限。
1.2 检查方法2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0例同时CT检查,15例同时行MRI检查。
x线摄片采用GE Centricity CR SP1001机,摄正、侧或斜位;CT采用GE Hi Speed NX/i螺旋CT机,横断扫描,层厚3~5mm;MRI扫描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常规TSE序列T1WI和T2WI矢状、冠状、横断面扫描,STIR 序列或FLASHT2WI,层厚4~6mm,层间距0.5~1.0mm。
13例行Gd—DTPA 增强检查,剂量0.1mmol/kg。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今天帮助考生整理医学影像学的复习资料,今天介绍骨巨细胞瘤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骨巨细胞瘤的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及例题。
1.特点:本病多在20~50岁发病,女性高于男性。
骨巨细胞瘤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骨骺,随病灶的扩大逐渐侵及干骺端。
骨巨细胞瘤多侵犯长骨,以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为最多。
2.临床表现:病变范围较大者,疼痛为酸痛或钝痛,偶有剧痛及夜间痛,是促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
部分患者有局部肿胀,可能与骨性膨胀有关。
病变穿破骨皮质侵入软组织时,局部包块明显。
患者常有压痛及皮温增高,皮温增高是判断术后复发的依据之一。
活跃期肿瘤血运丰富,血管造影显示弥漫的血管网进入瘤内,类似恶性肿物的影像。
毗邻病变的关节活动受限。
躯干骨发生肿瘤,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如骶前肿块可压迫骶丛神经,引起剧痛,压迫直肠造成排便困难等。
3.影像学特点(1)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肿瘤好发于干骺愈合的骨端,多呈膨胀性多层性偏心性骨破坏。
骨壳较薄,其轮廓一般完整,其内可见纤细骨嵴,构成分层状。
有的肿瘤膨胀可很明显甚至将关节对侧的另一骨端包绕起来,这是该瘤的特征之一。
肿瘤常直达骨性关节面下,以至骨性关节面就是肿瘤的部分骨性包壳,此亦为其特征之一。
肿瘤有横向膨胀的倾向,其最大径线常与骨干垂直。
骨破坏区与正常骨的交界清楚但并不锐利,无硬化边。
骨破坏区内无钙化和骨化影。
一般无骨膜反应。
例题:骨巨细胞瘤发生的常见部位A.股骨下端B.胫骨上端C.肱骨下端D.桡骨下端E.腓骨下端答案:ABD。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 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为治疗和预 防提供更多依据。
临床医生需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 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病,以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有望为骨巨细胞瘤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骨巨细胞瘤在MRI上通常表 现为低信号强度病灶,T1加 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
上呈高信号。
增强MRI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的 强化程度和范围。
Part
03
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与良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与骨囊肿的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通常在骨干部位发病,而骨囊肿多见于干骺端;骨巨细胞瘤的骨壳较厚且完 整,而骨囊肿的骨壳较薄且易碎。
线表现。
CT表现
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 的边界和内部结构,有助于确 定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囊 状破坏、皂泡状阴影以及骨膜 反应等征象。
CT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肿瘤与正常组织。
MRI表现
MRI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 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
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包括圆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等,核染色质少,核分裂像 少。
肿瘤组织中常有大量血管,血管扩张、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灶。
病理诊断标准
肿瘤组织中必须同时存在良性成 骨细胞、破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且良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
量必须明显多于纤维母细胞。
肿瘤组织中必须无核分裂像增多、 核沟、核沟内含物等恶性特征。
与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减少、结构模糊,骨皮质变 薄、髓腔增宽,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而骨巨细胞瘤则表 现为骨质破坏伴有皂泡状阴影。
医学影像学: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知识
医学影像学: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知识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之间充质的肿瘤。
我们总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知识,内容如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l)X线平片:长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多较典型,常侵犯骨端,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
多数为偏侧性破坏,边界清楚。
瘤区X 线表现可有两种类型,较多的病例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嵴,X线上可见似有分隔,成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称为分房型。
少数病例破坏区内无骨嵴,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称为溶骨型。
病变局部骨骼常呈偏侧性膨大,骨皮质变薄,肿瘤明显膨胀时,周围只留一薄层骨性包壳。
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邻近无反应性骨增生,边缘亦无骨硬化带,如不并发骨折也不出现骨膜增生。
破坏区骨性包壳不完全,并于周围软组织中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活跃。
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蚀状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侵犯软组织出现明确肿块者,则提示为恶性骨巨细胞瘤。
肿瘤一般不穿破关节软骨,但偶可发生,甚至越过关节侵犯邻近骨骼。
(2)CT检查:骨巨细胞瘤在CT平扫表现为位于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骨壳基本完整,但多数可有小范围的间断。
骨破坏与正常骨小梁的交界部多无骨增生硬化带。
骨壳外缘基本光滑,内缘多呈波浪状为骨壳内面的骨嵴所致,一般无真性骨性间隔,平片上所见的分房征象实为骨壳内面骨嵴的投影。
骨破坏区内为软组织密度影,无钙化和骨化影,如肿瘤出现坏死液化则可见更低密度区。
囊变区内偶尔可见液-液平面,即两种不同性质液体的水平界面,通常下部液体较上部液体密度高,并随体位而改变。
其成因可能是坏死组织碎屑或血细胞的沉积。
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巨细胞瘤的骨壳往往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影。
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有较明显的强化,而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3)MRI检查:肿瘤在T1WI上多呈低或中等信号强度,在T2WI 上多为高信号。
坏死整变区在T1WI上信号较低而在T2WI呈高信号。
肿瘤内出血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普通X线、CT、MRI影像学诊断方法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方法11例病例,分别行普通X线、CT、MRI影像检查及诊断。
对这些病例进行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
结果11例X线表现均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6例MRI出现液—液平面;2例CT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CT表现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
结论普通X线、CT、MRI对骨细胞瘤的诊断各具特征,对这三种检查方法认识及三种影像表现相互补充,对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骨肿瘤。
本文搜集本院经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的11病例,通过普通X线、CT、MRI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
探讨普通X线、CT、MRI的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对这三种检查方法影像综合分析,从而为提高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5~2007年病例11例,年龄15~ 45岁,男7例,女4例。
其中有3 例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诊断为骨囊肿;6例病理证实骨巨细胞瘤。
1.2设备X线机:GE 500 mA、Kodak CR 900;CT机GE公司Hispeed FX/I全身螺旋CT机,层厚、层距为5~7 mm,螺距为1;MRI:GE Singa 0.2 T。
2结果2.1 普通X线表现11例均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6例呈偏心性破坏,3例为中心性破坏,2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其中3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1例,边缘出现筛孔状骨质破坏5例。
2.2 CT表现7例均表现为骨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改变,其中偏心性病变5例,中心性病变1例。
骨皮质中断、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者6例,骨包壳完者2例;病灶周围出现硬化边者2例,无硬化边者5例;病灶周围出现筛孔者4例;病灶内出现液—液平面上半部密度低于下半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许 霖(1987-),男,上海市人,住院医师,主要从事骨关节肿瘤影像诊断工作㊂通信作者:吕秀花㊂胸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许 霖1,崔 博1,杜希娜1,赵向乾1,吕秀花1,张 彤1,杨广夫2(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032;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高新医院放射科)摘要:目的 分析胸椎骨巨细胞瘤的X 线㊁CT 和MRI 影像学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㊂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胸椎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 线㊁CT 和MRI 资料并对其回顾性分析㊂7例行X 线检查,6例行CT 检查,7例行MRI 检查㊂结果 9例胸椎骨巨细胞瘤中,8例单椎体发病,1例同时累及左侧第9后肋㊂X 线检查:6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边界清楚,3例病变椎体变扁,4例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形成㊂CT 检查:5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呈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边界清楚并可见少许硬化边,4例内见骨嵴影,5例周围见软组织肿块,椎附件㊁硬膜囊及脊髓不同程度受累及㊂MRI 检查:T 1WI 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T 2WI 等信号1例,高信号4例,高低混杂信号2例㊂结论 胸椎骨巨细胞瘤较为少见,应充分分析影像学特点,对提高诊断㊁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㊂关键词:胸椎;骨巨细胞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DOI :10.3969/j .issn.1002-1671.2016.02.021中图分类号:R738.1;R814.42;R44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671(2016)02-0247-04Ima g in g manifestations of g iant cell tumor in the thoracic vertebraeXU Lin ,CUI Bo ,DU Xina ,ZHAO Xian gq ian ,L üXiuhua ,ZHANG T on g ,YANG Guan gf u(De p artment o f Radiolo gy ,Xi j in g Hos p ital ,the Forth Militar y Medical Universit y ,Xi an 710032,China )Abstract :Ob j ective T o anal y ze the X -ra y ,CT and MRI findin g s of g iant cell tumor in the thoracic vertebrae ,in order to im p rove its dia g nosticaccurac y .Methods X -ra y ,CT and MRI findin g s of 9cases of p atholo g icall y p roved g iant cell tumor were anal y zed retros p ectivel y .X -ra y examination was p erformed in 7cases ,CT in 6cases ,and MRI in 7cases.Results Of the 9cases with thoracic vertebrae g iant celltumors ,8involved a sin g le vertebra while 1case involved the left ninth p osterior se g ment of rib simultaneousl y .On X -ra y s studies ,6cases of bone destruction were dis p ensabilit y ,and 1case was osteol y sis.Three cases of vertebral destructive mar g in were clear.The bod y of vertebra was flattened in 3cases.Pore -vertebral soft tissue masses were found in 4cases.On CT examinations ,5cases of bone destruction were dis p ensabilit y ,and 1case was osteol y sis.3cases of vertebral mar g in were clear with p artial sclerotic rim.4cases of vertebral bod y had shade of bone -cristae.There were soft tissue masses around vertebrae in 5cases ,with vertebrae accessor y ,dural sac and the s p inal cord involved to var y in g de g rees.On MRI studies ,h yp ointense were showed in 5cases while isointense in 2caseson T 1WI ;On T 2WI ,isointense was showed in 1case ,h yp erintense in 4cases ,and mixed -intense in 2cases.Conclusion Giant cell tumor in the thoracic vertebrae is uncommon.Full understandin g X -ra y ,CT ,MRI characteristics is useful to im p rove the dia g nosis ,g uide clinical sur g ical treatment and forecast p ro g nosis.Ke y words :thoracic vertebrae ;g iant cell tumor ;com p uted tomo g ra p h y ;ma g netic resonance ima g in g骨巨细胞瘤(g 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 )是一类较为常见㊁具有一定侵袭能力的交界性原发骨肿瘤,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长管状骨骨端,女多于男㊂中轴骨中骶骨最为好发[1],胸椎次之㊂据文献报道[2],发生于胸㊁颈㊁腰椎者约占骨巨细胞瘤的2.9%㊂胸椎骨巨细胞瘤常因解剖位置深在,临床症状不典型,加之周围相邻结构复杂,外科手术存在一定的困难㊂为了提高本病的诊断能力,现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6 201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胸椎骨巨细胞瘤,其中男3例,女6例,男女比例为1︰2㊂年龄15~49岁,平均29岁㊂病程为7d~5年㊂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5/9),双下肢麻木㊁无力(4/9)㊂1.2 检查方法 CT 扫描采用Siemens 16排螺旋CT ,层厚5mm ,层间距5mm ,120kV ,100mAs ,螺距1㊂MRI 采用Siemens 1.5T 超导磁共振,FOV 240mmˑ240mm ,矩阵288ˑ192,层厚3mm ,层间距0.3mm ,采用FSE 序列行T 1WI ㊁T 2WI 轴位及矢状位扫描㊂2 结果9例患者8例单椎体发病,1例左侧第9后肋及T9椎体左侧同时受累㊂㊃742㊃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年2月第32卷第2期 J Pract Radiol ,Feb.2016,Vol.32,No.27例X线检查:6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图1A);1例呈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图2A)㊂3例边界清楚,3例椎体压缩变扁,呈前窄后宽,周围见不同程度硬化边㊂1例内见少许骨嵴(图2A)㊂4例骨包壳不完整,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并不同程度累及椎弓(单㊁双侧各2例)(图2A)㊂6例CT检查:5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图1B),1例呈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图2B)㊂3例病变位于椎体一侧,呈偏心性生长,边界清楚,周围见少许硬化边(图2B)㊂4例内见骨嵴影(图1B,2B)㊂5例骨皮质不连续,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图2C),并累及椎附件(单侧2例,双侧3例),4例不同程度压迫硬膜囊及脊髓(图1C)㊂1例软组织肿块部分包绕胸主动脉(图2B,C)㊂7例MRI检查:7例椎体骨质破坏,呈软组织信号,边界清楚,周围可见低信号环㊂4例病变位于椎体一侧㊂2例椎体变扁,上下缘凹陷,前后径增宽,呈 哑铃状 (图1D,E)㊂5例累及椎附件㊁硬膜囊及脊髓(单侧2例,双侧3例)㊂T1WI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图1D,2D);T2WI等信号1例,高信号4例,高低混杂信号2例(图1E,F;2E,F)㊂1例软组织肿块部分包绕胸主动脉(图2F)㊂3讨论3.1病理学表现椎体骨巨细胞瘤常单椎体发病,累及多个椎体较为罕见,部分学者认为与Pa g et病有关[3-4]㊂肿瘤切面呈灰红㊁灰黄的鱼肉状,质软脆,周围可见纤维包膜,其内可见碎骨组织㊂光镜下肿瘤主要由决定其生物学活性的基质细胞及均匀分布的多核巨细胞组成,内可伴出血㊁坏死㊁钙化㊁增生的纤维组织,部分内部可见骨样组织㊁形成的编织骨㊁少许死骨及含铁血黄素沉着,病变局部侵及周围脂肪组织㊁骨皮质及骨骼肌㊂有学者认为[5],肿瘤本身无成骨现象,但有时可见类骨组织及新生骨小梁,可能是适应性新骨形成或病理骨折后形成的骨痂㊂上世纪40年代Jaffe 根据基质细胞的活性在病理学上将其分成3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生长活跃,可为良性或恶性,Ⅲ级为恶性㊂3.2影像学分级及表现随着临床发展,Jaffe分级一定程度上无法和临床表现相匹配,于是Cam p anicci 等[6]在1987年提出了影像学的分级㊂Ⅰ级(静止期):边界清楚,周围有硬化边,内呈皂泡样,基本不累及骨皮质,软组织未受侵犯㊂Ⅱ级(活跃期):边界清楚,见少量硬化边,骨皮质完整㊁变薄㊁膨胀,无骨膜反应㊂Ⅲ级(侵袭期):边界模糊,有骨皮质穿破及严重的软组织侵袭,可合并骨膜反应㊂本组病例中Cam p anicci影像分级Ⅱ级5例,Ⅲ级4例㊂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对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同㊂X线对典型的 皂泡样 病变能做出定性诊断,但此类特征性表现少见,绝大多数呈溶骨性骨质破坏,X线检查受其分辨率及图像解剖结构重叠的影响,对于病变的早期及椎小关节的受累情况意义不大㊂有文献报道[7],脊柱骨巨细胞瘤中多数病例X线不能定性诊断,漏诊率高达50%㊂胸椎骨巨细胞瘤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㊂CT 可明确骨质破坏的类型㊁程度㊁范围,椎附件的受累情况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受侵程度,被认为是观察骨质破坏及钙化最重要的方法㊂病变在CT上呈轻度膨胀㊁溶骨性的骨质破坏,其内可见形态不一的嵴状分隔,其短小㊁边缘光整,部分与骨皮质相连,此征象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㊂与长管状骨相比,椎体骨巨细胞瘤所见骨嵴更为细小,边缘略显粗糙[2],本组病例中有4例可见此征象㊂病变骨皮质变薄,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硬化㊂当病变膨胀性突破骨皮质时,骨包壳不完整,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并累及一侧或双侧椎附件㊁硬膜囊及脊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临床症状㊂谢长波等[7]认为脊柱骨巨细胞瘤溶骨性骨质破坏显著,病变同时可侵犯椎间盘及邻近椎体,但较少累及椎附件并在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㊂国外报道[8]1例原发于胸椎骨巨细胞瘤,周围形成巨大的软组织肿块,类似纵隔巨大新生物,此现象较为少见,本组中有1例病变原发于左侧第9后肋,后逐步累及T9左半椎体㊁左侧椎附件,同时在胸腔形成较大软组织肿块并部分包绕胸主动脉㊂胸椎骨巨细胞瘤以椎体为中心,逐步累及附件者多见,而杜联军等[2]曾报道了2例以椎附件为中心,后逐步累及椎体造成骨质破坏病例,此现象较为少见,本组中除所述T9椎体病例外,其余均原发于椎体㊂MRI对骨质破坏㊁骨膜反应㊁钙化及骨化的灵敏度不高,但MRI的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明确发现病变内的出血㊁坏死及周围组织侵犯程度,尤其与相邻关节腔㊁关节软骨㊁重要血管神经之间的关系㊂这些对于临床分期㊁手术范围大小㊁术后功能的恢复及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㊂病变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边界清楚,周围见连续或不连续低信号环,有学者称之为 环征 [10],并认为肿瘤呈膨胀性破坏,邻近骨皮质受压变薄如蛋壳状所致,病理学认为肿瘤表面的纤维包膜也参与其构成㊂本组中有2例病变合并压缩骨折,表现为椎体上下缘凹陷,前后径增宽,椎体后缘呈球形向后突入椎管内,呈 哑铃状 ,笔者将其定义为 哑铃征 ,此征象在诊断椎体骨巨细胞瘤合并压缩骨折时具有特征性的意义㊂有学者认为此现象与病灶为囊实性有关[11]㊂当病变累及椎间盘㊃842㊃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年2月第32卷第2期 J Pract Radiol,Feb.2016,Vol.32,No.22A 2B2C 2D 2E 2F1A 1B 1C 1D1E 1F 图1A~F 男,25岁,双下肢无力4月余㊂A.X 线示T3椎体呈溶骨性骨质破坏,椎体压缩变扁;B ,C.CT 示T3椎体呈溶骨性骨质破坏,病变清楚,内见斑点状高密度残骨影,周围见少许硬化边,局部骨包壳不完整,向左累及椎板及椎弓,向后压迫椎管,硬膜囊及脊髓部分受压;D~F.MRI 示T3椎体压缩变扁,呈软组织信号,椎体上下缘凹陷,前后径增宽,椎体后缘呈球形向后突入椎管内,呈 哑铃征 ,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病变在T 1WI (D )上呈等信号影,在T 2WI (E ,F )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影 图2A~F 女,27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㊂病变起源于左侧第9后肋,后逐步累及T9椎体㊂A.X 线示左侧第9后肋内带㊁T9椎体左半椎体及左侧横突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楚,病变内见骨嵴影,病变向上侵犯T8椎体左下缘;B ,C.CT 示左侧第9后肋内带㊁T9椎体左半椎体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楚,病变周围可见少许硬化边,其内见少许骨嵴影,病变骨包壳不完整,累及T9椎体左侧椎板及横突,硬膜囊左侧受压,周围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局部包绕胸主动脉;D~F.MRI 示T9椎体左侧及左侧第9后肋内带呈软组织信号,病变边界清楚,病变累及T9椎体左侧椎板及横突,硬膜囊左侧受压,周围见巨大软组织肿块,部分包绕胸主动脉,病变在T 1WI (D )上呈等信号影;在T 2WI (E ,F )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影时,在T 2WI 上信号不均匀减低或呈低信号㊂出现液化㊁坏死时常呈长T 1长T 2信号;当T 1WI ㊁T 2WI 内均可见到高信号时,需考虑病变内出现亚急性出血;当病变因陈旧性出血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积或留有残余骨嵴存在时,T 1WI ㊁T 2WI 上均可见到斑点状或细条状低信号影㊂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2],病变内含铁血黄素沉着具有重要的意义,常预示瘤体分化程度高,病变呈良性㊂由于骨巨细胞瘤富含血供,内部易发生出血坏死,注射Gd -DTPA 后,肿瘤可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明显强化不等㊂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时其内可见宽窄不等的液-液平面㊂3.3 治疗㊁复发㊁恶变与转移 胸椎骨巨细胞瘤临床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㊂手术切除的关键在于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并保留神经功能[13]㊂㊃942㊃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年2月第32卷第2期 J Pract Radiol ,Feb.2016,Vol.32,No.2最新研究表明[14],趋向于恶性的骨巨细胞瘤常位于脊柱内,由于其复发率高,因此常采取整节椎体切除术㊂由于骨巨细胞瘤含有丰富的血供,在术前行CTA很有必要,不仅可以了解病灶的血运情况,同时可以对供血动脉进行栓塞,这样一方面可以更有效㊁更大的切除肿瘤,又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量[15]㊂近年来,国外部分专家认为[8],不论病变是否复发,均不应在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因为有27%的患者在放疗后出现或加速了病变肉瘤变的程度㊂本组病例均采用栓塞术后行病变椎体的完全切除,并植骨融合手术㊂2例 哑铃征 患者同时行病变处椎管减压及肿瘤剥离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至目前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㊂本院骨肿瘤科王臻教授认为肿瘤与骨皮质交界处呈 指状突起 样浸润生长,并在松质骨及软组织交界处形成跳跃病灶,这些部位常成为手术刮除的死角,是导致肿瘤复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6]㊂Prosser等[17]认为影像学分级决定了病变术后的复发情况 分级越高术后越容易复发㊂脊柱骨巨细胞瘤术后出现转移几率很小,术前转移更是罕见,肿瘤细胞对血管的侵袭及其形成的瘤栓被认为是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㊂有文献报道[18],约有13.7%的脊柱骨巨细胞瘤可出现类似肺的良性转移瘤㊂当肿瘤发展迅速,表现为无房㊁硬化边消失的大片状溶骨性改变,并侵入附件㊁椎间盘及相邻椎体,同时伴有椎前㊁后软组织肿块,压迫脊髓引起明显的神经症状时,则应考虑肿瘤已发生恶变㊂除小部分病变从疾病发展初期即显示出恶性征象,表现为恶性骨巨细胞瘤外,绝大多数均是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发生恶变的㊂恶变的病例临床一般采用扩大病灶切除手术,并在术后辅以一定的治疗㊂3.4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以下病变相鉴别㊂①动脉瘤样骨囊肿:两者均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向关节骨皮质方向扩张,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发病年龄较轻,且病变常以椎附件为原发病灶,椎体累及较为少见,其内所见液-液平面宽窄不等,并且较骨巨细胞瘤明显增多,病变边缘无软组织肿块㊂然而,相当一部分骨巨细胞瘤可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形成,出现此现象时两者则无法进行鉴别㊂②嗜酸性肉芽肿:发病年龄较骨巨细胞瘤轻,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㊁压缩变扁,呈 钱币样 改变,相邻椎间隙不窄或稍增宽㊂病变内无钙化,周围无软组织肿块㊂③转移瘤:年龄较大,常有原发病史,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内无骨嵴影㊂④椎体结核:首先表现为椎体的骨质疏松,椎间隙变窄,相邻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椎旁见脓肿形成且部位较低,常常偏向椎体侧前方,结核造成的骨质破坏所剩余的残骨组织往往位于椎体附近,脓肿腔内无残骨骨质存留,并且无钙化影㊂总之,胸椎骨巨细胞瘤较为少见,影像学表现常不典型,只有将X线㊁CT及MRI三者相互结合,必要时辅助穿刺活检,才能对该疾病的诊断㊁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利帮助㊂同时对于临床提高肿瘤的切除,降低术后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㊂参考文献:[1]Raskin K A,Schwab J H,Mankin H J,et al.Giant cell tumor ofbone[J].J Am Acad Ortho p Sur g,2013,21(2):118-126. [2]杜联军,丁晓毅,江浩,等.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3):300-301. [3]李立,郭茂凤,倪才方.骨巨细胞瘤X线㊁CT征象比较分析及分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12):1101-1104. [4]Marui T,Yamamoto T,Yushihan H,et al.De novo mali g nanttransformation of g iant cell tumor of bone[J].Skeletal Radial, 2001,30(2):104-108.[5]梁碧玲.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4-432.[6]Cam p anicci M,Baldini N,Boriani S,et al.Giant cell tumor ofbone[J].J Bone Joint Sur g Am,1987,69(1):106-114. [7]谢长波,黄光泽,周永红.非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6):903-906.[8]Sakurai H,Mitsuhashi N,Ha y akawa K,et al.Giant cell tumor ofthe thoracic s p ine simulatin g mediastinal neo p lasm[J].AJNR, 1999,20(9):1723-1726.[9]丁晓毅,陆勇,颜凌,等.骨巨细胞瘤常见和典型的MRI表现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66-71.[10]彭旭红,吴元魁,陈斌,等.MRI 皂泡征 和 环征 对骨巨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5):699-702.[11]赵晖,胡永成,王林森,等.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8):466-470. [12]Kashiwa q i N,Hirabuki N,Andou K,et al.MRI and CT findin g sof the g iant cell tumors of the skull:five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literature[J].Eur J Radiol,2006,58(3):435-443. [13]周明,杨惠林,陈康武.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139-142.[14]Bullmann V,Li j en q vist U.Beni g n and semi mali g nant s p inaltumors: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 and adults[J].Ortho p ade,2013,42(19):700-708.[15]Zhou M,Yan g H,Chen K,et al.Sur g ical treatment of g iant celltumor of the sacrum and s p ine combined with p re-o p erative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J].Oncol Lett,2013,6(1):185-190.[16]杨子明,郭卫,牛晓辉,等.骨巨细胞瘤生物学特征及治疗对策[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2):793-796.[17]Prosser G H,Baloch K G,Tillman R M,et al.Does curetta g ewithout ad j uvant thera py p rovide low recurrence rates in g iant-celltumors of bone[J].Clin Ortho p Relat Res,2005,435(12):211-218.[18]Donthineni R,Boriani L,Ofluo g lu O,et al.Metastatic behaviorof g iant cell tumor of the s p ine[J].Int Ortho p,2009,33(2):497-501.(收稿日期:2014-04-14;修回日期:2014-07-12)㊃052㊃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年2月第32卷第2期 J Pract Radiol,Feb.2016,Vol.32,No.2胸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作者:许霖, 崔博, 杜希娜, 赵向乾, 吕秀花, 张彤, 杨广夫, XU Lin, CUI Bo, DU Xina , ZHAO Xiangqian, LüXiuhua, ZHANG Tong, YANG Guangfu作者单位:许霖,崔博,杜希娜,赵向乾,吕秀花,张彤,XU Lin,CUI Bo,DU Xina,ZHAOXiangqian,LüXiuhua,ZHANG Tong(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710032), 杨广夫,YANG Guangfu(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高新医院放射科)刊名:实用放射学杂志英文刊名:年,卷(期):2016(2)引用本文格式:许霖.崔博.杜希娜.赵向乾.吕秀花.张彤.杨广夫.XU Lin.CUI Bo.DU Xina.ZHAO Xiangqian.LüXiuhua. ZHANG Tong.YANG Guangfu胸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期刊论文]-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