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中2的N次方的含义

合集下载

遗传学试题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共20分)1、同一物种不同基因型﹝如AA、Aa、aa﹞差异的本质是什么?试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什么是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2、牛和羊吃同样的草,但牛产牛奶而羊产羊奶,这是为什么?试从分子水平上加以说明。

3、已知Aa与Bb的重组率为25%,Cc的位置不明。

AaCc的测交子代表型呈1:1:1:1的分离。

试问怎样做才能判断Aa和Cc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基因,还是具有最大重组率的连锁基因?4、在细菌接合过程中,供体染色体DNA进入受体的长度不及全长的1/2,那么怎样才能用中断接合法定位染色体DNA上的全部基因?二、判断题。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个5分,共10分)1、关于斑竹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舜帝南巡不归,死后葬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伤心不已,挥泪于竹,竟不能褪去,于是有斑竹。

2、一血型为A的妇女控告一血型为B的男人,说他是她孩子的父亲,她孩子的血型为O,法院驳回了其起诉。

三、填空题(共10分)1、三价体存在于等非整倍体的减数分裂中。

2、三联体密码中,属于终止密码的是及3、把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记为2n,核DNA含量记为2c,那么玉米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染色体DNA分子数目为,核DNA含量为4、根据质核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的发生过程,可把它分成不育和种类型。

四、论述题(10分)试说明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内容、其细胞学基础和各自的适用范围。

五、推理与计算题(共40分)1、(8分)香豌豆花的紫颜色受两个显性基因C和P的控制,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呈隐性状态时花的颜色是白色的。

下列杂交组合后代花的颜色和分离比例将是怎样的?A、CcPp某CCPpB、CcPP某CCPpC、CcPp某ccppD、ccPp某CCPp2、(6分)基因a、b、c、d位于果蝇的同一染色体上,经过一系列杂交后得到以下交换值:基因a、ca、db、db、c交换值40%25%5%10%试描绘出这四个基因的连锁遗传图。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172):生物必修二内容概括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172):生物必修二内容概括

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 =1 :1 :2 : 4
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2种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可以产生1种卵细胞 某种生物可以产生2的N次方种精子(N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若考虑四分体的交叉呼唤,则一个精原细胞将产生4种精子(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交叉互换一次)
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法) 摩尔根实验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假说演绎法)
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针对全部生物而言)

越多,DNA 越稳定
越多,DNA 越稳定(氢键越多)
相关计算: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百分之50总碱基数(在双链结构中) 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整个DNA分子中,(A+G)/(T+C)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伴Y:外耳道多毛症 定性:无中生有为隐 有中生无为显
定位:⑴隐性:看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 ⑵显性:看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 若出现上述病症,则是伴X染色体,否则 是常染色体 病
实验关键:设法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它们对实验是否起作用
S型细菌有多糖类 的荚膜,表面光滑 S型细菌能使人患肺炎,或者使小鼠患败血症
生物必修二内容概括
广东肇庆中学高二(13)班 组名:Heliocentric 组长:张明茵 组员:麦竺雨、严晶莹、伍思烨、麦婉华、莫家莹

实验材料:豌豆 ; 选材原因: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②自然状态下,避免了外来花粉的 干扰;③具有易于区分的形状
孟 德 尔 的 豌 豆 杂 交 实 验 一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 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15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15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含解析

第2讲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陕西西安中学高三期中)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A)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获得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解析]亲本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还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A错误;F1黄色圆粒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才能使子代出现9︰3︰3︰1,B正确;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C正确;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D正确。

故选A。

2.(2020·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就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个体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若这4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EeGg植株自交,则子一代中(B)A.杂合子占1/16B.白花植株共有65种基因型C.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64D.基因型为AAbbeegg的白花植株占1/128[解析]4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自交,子代中杂合子=1-纯合子=1-(1/2)4=15/16,A错误;由于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紫花,紫花植株基因型种类数易于计算,故:白花植株基因型种类数=基因型总数-紫花植株基因型的种类数=34-24=65,B正确;在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比=(1/4)4÷(3/4)4=(1/3)4=1/81,C错误;基因型为AAbbeegg的白花植株占(1/4)4=1/256,D错误。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

1.样本: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2.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3.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4.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5.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6.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7.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8.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9.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10.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11.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12.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13.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14.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15.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16.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17.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18.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19.方差:指用样本容量 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20.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21.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22.概率:指某事件 A 在 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 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WA 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 P,于是则定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23.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和事件 B 的事件;24.积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积事件;25.互斥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互斥;26.对立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必有一个事件发生,但两者不能同时发生;27.独立事件:指事件 A 的发生与事件 B 的发生毫无关系;28.完全事件系:指如果多个事件 A1、A2、、、、、、An 两两相斥,且每次试验结果必然发生其一,则称事件 A1、完全事件系 A2、、、、、、An 为一个完全事件系;29.概率加法定理:指互斥事件 A 和 B 的和事件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B 的概率之和, PA+B=PA+PB;30.概率乘法定理: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 A 与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各自概率乘法定理的乘积,即:PAB=PAPB; 31.伯努利大数定律:设 M 是 n 次独立试验中事件 A 出现的次数,而不是事件 A 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则对于任意小的正数ε ,有如下关系:limp{m/n-p< ε }=132.辛钦大数定律:是用来说明为什么可以用算术平均数来推断总体平均数 m的;33.统计推断:指从样本的统计数对总体参数做出的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34.假设检验:指根据总体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有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35.参数估计:指由样本结果对总体参数在一定概率水平下所作出的估计;点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直接给出总体相应参数的估计值,由于抽样误差存在,X拔不同的样本将会得到不同的点估计值,点估计缺乏明确的精度概念,而区间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不足36.小概率原理:指如果假设一些条件,并在假设的条件下能够准确地算出事件A 出现的概率 a 为很小,则在假设条件下的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时按预定的概率发生,而在有一次试验中则几乎不可能独立;37.显着水平:指在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后,要确定一个否定 H0 的概率标准,这个概率称为显着水平;38.方差同质性:就是指各个总体的方差是相同的;39.α 错误 :H0 是真实的,假设检验却否定了它,就烦了一个否定真实假设的错误,称为α 错误;40.β 错误:指如果H0 不是真实的,假设检验时却接受了 H0,否定了 HA 这样就犯了接受不真实假设的错误,称为β 错误;41.适合性检验:指比较观测值与理论值是否符合的假设检验交适合性检验;42.独立性检验:指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影响的一类统计方法;43.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 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44.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45.回归系数:y^=a+bx,自变量 x 改变一个单位,依变量 y 平均增加或减少的单位数,即回归直线的斜率 b;46.回归截距:y^=a+bx,a 是当 x=0 时的 Y^值,即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称为回归截距;47.离回归平方和:它反映除去 x 与 y 相关程度和性质的统计数;48.回归平方和:它反映在 y 的总体变异种由于 x 与 y 的直线关系而产生 y变异减小的部分;49.相关系数:是指通过计算表示 x 和 y 相关程度和性质的统计数;50.决定系数:是变量 x 引起 y 变异的回归平方和与 y 变异总平方和的比率;51.转换:指估计总体相关系数 p 的置信区间时,需要将 r 转换成 z;52.试验设计:广义的指整个研究课题的设计,包括实验方案的拟订,试验方案的拟订,试验单位的选择,分组的排列,实验过程中试验指标的现象记载,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等内容;53.试验结果重演: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在进行实验或实践,应能重复获得与原试验结果相近的结果;54.处理因素:一般指对受试对象给予的某种外部干预;55.主效应:多因素中试验中引起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的主要;56.互作: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57.受试对象:是处理因素的客体,实际上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立的观测总体;58.处理效应:是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是研究最终体现59.误差:在试验中受偶然影响或者说非处理因素影响使观测值偏离试验处理真值的差异;60.随机误差:由于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产生的误差;61.系统误差:由于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或定向性的偏差62.重复:在试验中,同一处理设置的试验单位数;63.随机:是指一个重复的某一处理或处理组合被安排在哪一个试验单位,不要有主观成见;64.均积:是 x 与 y 的平均的离均差的乘积和,简称均积;65.协方差:与均积相应的总体参数;66.协方差分析:把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结合;67.试验控制:要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必须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均匀性,使各处里处于尽可能一致的条件下;68.统计控制:是试验控制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用统计方法来矫正因自变量的不同而对依变量所产生的影响;69.估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70.无偏估计量:如果一个统计量的理论平均数即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这个统计量就叫无偏估计量71.矩估计:用样本矩作为总体矩的估计值72.矩估计法数字特征法、矩法用样本矩作为相应总体矩的估计量,也可以用样本数字特征作为相应的总体数字特征的估计量;用矩法获得的估计值,叫据估计值;据发的思想实质是用样本去替换总体矩的原则,称之为替换原则73.有效估计量:设a1,a2是A的两个无偏估计量,若vara1<vara2,则a1为有效估计量74.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差异成为抽样误差,直接原因:总体中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或重复试验中一些服从某种分布的偶然误差的存在75.标注误差标准误:描述样本平均数波动情况的统计量,就是X拔的方差或标准差,计均数抽样误差为西格玛X拔,=西格玛/根号n,西格玛X拔就是标准误差76.估计样本平均数方差:SX拔平方,=S平方/n77.估计标准误:SX拔,=S/根号n78.置信区间:达到某一置信度如95%时,预报量可能出现的范围如Ey±西格玛,这里西格玛是标准差置信区间的意义是:反复抽样多次,每次的样本容量相等,每次的样本值确定一个区间a1,a2,这个区间包含a的概率是1001-阿尔法%,不包含a的概率是100阿尔法%79.置信水平置信度,置信系数,可靠度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内的概率;而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误差范围;置信区间越大,置信水平越高;80.拟合优度检验:对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包括检验观测数与理论书之间的一致性,通过检验观测数与理论书之间的一致性来判断事件之间的独立性81.皮尔逊定理:若n充分大,则不论总体服从什么分布,卡平方总是近似服从自由度为m-a-1的卡平方分布82.方差分析:能同时判断多组数据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显着性,能把随机变异从混杂状态中分离开来,从而为判断因素对实验结果有无确实的影响提供依据83.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等方差,正态性、独立性84.固定因素:若因素的a个水平是经过特意选择的,则该因素为固定因素;发差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只适合于选定的几个水平,并不能将其结论扩展到未加考虑的水平上85.固定效应模型:处理固定因素所用的模型称为固定效应模型或固定模型86.随机因素:若因素的a个水平,是从该因素水平总体中随机抽出的样本,则该因素称为随机因素,从随机因素a个水平所得到的结论,可以推广到这个因素的所有水平上87.处理随机因素所用的模型称为随机效应模型88.多重比较:对各对均值之间的差异的显着性检验89.LSD法在统计推断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大,而Duncan法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小;90.多个方差齐性检验bartlett检验,巴特氏卡平方检验:当a个随机样本是从独立正态总体中抽取时,可以计算出统计量K平方,当n=minnj充分大时,K 平方的抽样分布非常接近于a-1自由度的卡方分布;由此可对多个总体进行卡平方检验;91.两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产生新效应的现象为交互作用92.由因素水平的改变而造成的因素效应的改变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93.交叉分组设计:假设A药物有a水平,B药物有b水平,共有ab个剂量组合,每一组重复n次;共有abn名病人参加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交叉分组设计94.相关:设有两个随机变量X和Y,对于任一随机变量的每一个可能的值,另一个随机变量都有一个确定的分布与之相对应,则称这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95.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就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确定性关系96.回归关系、相关关系:统计学上把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也成为回归关系97.如果对于一个普通变量x的每一个可能的值xj都有随机变量Y的一个分布与之对应,则称随见变量Y的一个分布与之对应,则称随机变量Y对x存在回归关系98.具有回归关系的两变量之间对于任一xi都不会有一个确切的yi与之对应,但为了描述两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选当x=xi时Y的平均数谬角标Y乘X=xi与之相对应,则称谬角标Y乘X是Y的条件平均数99.Y1,y2…yn这n个数据的离差平方和,记作SYY,称为总离差平方和,反映了n个yi折的离散程度100.回归平方和y折-y拔平方求和,几座SSR;是n个yi折的离差平方和,反映了n个yi折的离散程度101.剩余平方和残差平方和yi-yi拔平方求和,记作SSe,是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之外的其他剩余因素造成的平方和,这些因素中包括x对Y的非线性影响及试验误差,观察误差等随机因素102.相关分析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随见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的统计学方法103.存在于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简单相关或单相关,存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多重相关或复相关在一元回归中,回归的显着程度,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同样,在多元回归问题中,回归的显着程度可以用复相关系数表示104.统计学上把衡量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量称为相关系数105.消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纯相关;为了反映两变量间的真正关系,就要保证在其他变量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这时的相关系数称为偏相关系数或纯相关系数106.样本平均数作为总体平均数估计值的优良:无偏均值等于总体平均数、有效方差小雨其他估计值、一致性总体平均数为极限值107.概率论中有关论证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称为中心极限定理108.若X为一随机变量,则Fx=PX<=x为X的分布函数数理统计上称统计量的分布为抽样分布第一个统计假设是μ =10,这个假设称为原假设零假设,零值假设,用符号H0表示;第二个统计假设μ ≠10 称为备择假设替代假设,用符号H1或HA表示;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按小概率原理否定H0,不免要犯错误,我们知道,当H0为真时,小概率事件A也有可能发生,因此当我们拒绝H0时,我们可能会犯以真为假的错误,称之为Ⅰ型错误;原假设不真实,而我们却按小概率原理接受了它,这种以假为真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假设检验的步骤提出假设H0,即,假定试验结果与真值正常值,或要求值没有差异,现有差异是由抽样误差所引起的;确定检验方法,在H0为真的前提下,构造一个合适的统计量U、T、X2 、或 F;显着性水平a的确定,然后由a确定所选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从而划定接受域和拒绝域;做出推断根据样本值计算所选统计量的具体值;然后做出推断: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总体参数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通过样本确定分布函数中参数值的过程称为参数估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同它的概率分布中的参数之间通常有一定的关系,因而对数字特征的估计也被称为参数估计;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衡量估计量好坏的准则;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标准误差,标准误描述样本平均数波动情况的统计量就是样本平均数这个随机变量的方差或标准差,配对实验是指这样的实验,来自两个总体的样本值是成对出现的,它的特点是n1=n2,一个样本中的某个数据必然对应于另一个样本中的相应数据;由于同一配对内两个供试材料的实验条件很接近,而且这一配对内的系统误差又可以通过这一对数据的差数来消除,从而使处理效果更加明显,因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精度;对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通常称为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检验goodness of fit test ;该检验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检验观测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二通过检验观测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来判断事件之间的独立性;皮尔逊卡平方检验的第二个主要应用方面是通过检验观测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来判断事件之间的独立性;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就属于这种情况;列联表是样本观测数据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分类所得的一种频数表;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等方差:a组数据可看作来自a个总体的a个样本,要求每个总体要有相同的方差s2;正态性:要求a个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独立性:要求a个总体之间相互独立;处理固定因素所用的模型称为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或简单地称为固定模型fixed model;两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新效应的现象称为交互作用由因素水平的改变而造成的因素效应的改变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则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非确定性关系;统计学上把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称为相关关系,有时也称为回归关系;若X也是一个随机变量,在Y对X存在回归关系的同时,X对Y也存在回归关系,这时称X和Y间存在相关correlation关系;相关分析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随机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存在于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简单相关,或单相关;存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多重相关,或复相关;统计学上把衡量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量称为相关系数;一个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复相关,而它们之间相关联密切程度的数量指标就称为复相关系数消除了其它变量的影响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或纯相关,相应的相关系数称为偏相关系数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或纯相关系数。

吉林师范成人教育《遗传学A》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吉林师范成人教育《遗传学A》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吉林师范成人教育期末考试试卷《遗传学》A卷年级专业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如果A-B两显性基因相引相的重组率为20%,那么A-b相斥相的重组率为( )A 20%B 30%C 40%D 80%2. Aabb与AaBb杂交产生A_B_类型子代的比率为()A 3/8B 5/8C 7/8D 9/163. 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A 三倍体B 二倍体C 四倍体D 六倍体4. 一表型正常女人与一表型正常的男人婚配,生了一个克氏综合症并色盲的儿子,那么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A 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B 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C 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D 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5. 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两个都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男女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

A 1.00B 0.75C 0.50 D0.256. 同源染色体存在于()A 精子B 次级卵母细胞C 极体D 口腔上皮细胞7. 一个2倍体配子(AA)与该种正常的单倍体配子(a)结合,产生的后代是()A 异源三倍体B 三体C 由于三价体的随机分离几乎是不育的D 由于染色体缺乏同源性几乎是不育的8. 对于果蝇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的检出,常采用()A ClB品系B Muller-5品系C 平衡致死品系D “并连X染色体”法9. 根据人类血型遗传知识,可以鉴别亲子间的血缘关系。

已知父母中之一方AB 血型,另一方为O血型,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是:()A O型B AB型C A型或B型D A型10. 为了确定T4噬菌体的h和r位点间的重组率,利用大量的h+r-和h-r+噬菌体对大肠杆菌进行复感染,收集裂解液,分析其基因型,结果是:h+r+2000;h+r-3000; h-r+ 3000;h- r-2000,这些资料说明两位点间的重组率是()A 20%B 40%C 50%D 75%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正常染色体发生引起的。

生物学中2的N次方的含义

生物学中2的N次方的含义

生物知识点
生物学中2的N次方的含义:
①、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数.
②、具有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③、具有n对相对性状的生物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的种类数;
④、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的DNA分子的数目;
⑤、一个细胞有丝分裂n次后产生的子细胞数目。

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ATP、NADPH)→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
在光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在黑暗中,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实测的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耗氧

光合作用实际二氧化碳消耗量=实测的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
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化作用实际葡萄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综上所述,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遗传病判断的一般方法:
肯定判断
1、无中生有为隐性,如是女儿定为常——常隐;
2、有中生无为显性,如是女儿定为常——常
显;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细胞分裂个数计算

细胞分裂个数计算

细胞分裂个数计算
细胞分裂个数计算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逐渐分裂成两个细胞、四个细胞、八个细胞,以此类推。

这个过程被称为2的n 次方倍增。

在分裂的过程中,每个细胞将分裂成两个新细胞。

这样,第一次分裂后得到2个细胞,第二次分裂后得到4个细胞,第三次分裂后得到8个细胞,以此类推。

计算细胞分裂的个数可以通过使用公式2的n次方来实现,其中n表示细胞分裂的次数。

例如,如果细胞分裂3次,那么分裂后的细胞个数为2的3次方,即8个细胞。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的时间来计算细胞分裂的个数。

假设细胞分裂的周期为1小时,而我们观察了细胞分裂过程持续了10小时,那么在这个时间内,细胞会进行10次分裂,得到的细胞个数为2的10次方,即1024个细胞。

细胞分裂个数的计算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元关系的n次方

二元关系的n次方

二元关系的n次方1.引言1.1 概述概述二元关系是离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两个元素之间的某种关系或联系。

在数学领域,二元关系的定义和性质一直以来都是学习和研究的重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二元关系的幂运算,也就是二元关系的n次方。

二元关系的幂运算是指将一个关系连续地作用于自身多次。

这类似于数学中的指数运算,我们通过将一个数连续乘以自身,来得到这个数的幂。

同样地,通过对二元关系进行幂运算,我们可以得到关系的n次方。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探讨二元关系的幂运算及其性质。

我们将介绍如何定义二元关系的幂运算,并研究它的一些基本性质。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元关系的幂运算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对二元关系的n次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结果和应用。

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的二元关系,它的n次方可能具有特殊的性质或者应用价值。

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探讨这些应用,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总之,本文将全面介绍二元关系的幂运算,包括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二元关系的内在特性,拓展我们的数学思维,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探索二元关系的幂运算及其鲜为人知的奥秘吧!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二元关系的n次方:第一部分,引言。

在此部分中,我们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正文。

这一部分将包括两个小节:2.1 二元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我们将首先介绍二元关系的基本定义,包括其在集合论中的形式化表示以及常见的关系类型。

然后,我们将探讨二元关系的一些基本性质,如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二元关系的幂运算及其性质。

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引入二元关系的幂运算的概念,并详细讨论其定义和性质。

我们将探讨幂运算在关系合成中的作用,以及幂运算的几个重要性质,如结合律、幂次零的特殊性质等。

第三部分,结论。

c++ 信奥赛 计算2的n次方

c++ 信奥赛 计算2的n次方

标题:探讨C++在信奥赛中计算2的n次方的应用一、引言在计算机编程的世界中,C++语言一直以其高效、灵活和强大的特性受到广泛关注。

而在计算机竞赛中,特别是信奥赛(即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C++语言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

本文将介绍C++在信奥赛中计算2的n次方的应用,通过深入的探讨和广度的展示,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技能。

二、计算2的n次方的意义与应用在计算机编程中,经常需要对数值进行指数运算,其中最基本的指数运算就是计算2的n次方。

在信奥赛中,计算2的n次方通常以多种形式出现,例如在问题求解、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等方面。

掌握高效、准确地计算2的n次方对于参加信奥赛的选手至关重要。

三、常规方法与问题1. 暴力循环法:最直接的方法是使用循环将2连乘n次,但当n较大时,时间复杂度将变得非常高,无法满足信奥赛中对效率的要求。

2. 位运算法:利用位运算的特性,可以通过移位操作快速计算2的n次方,这是一种常见而高效的方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四、C++语言中的计算2的n次方在C++语言中,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2的n次方,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并给出代码示例。

1. 使用循环迭代法计算2的n次方```cppint powerOfTwo(int n) {int result = 1;for (int i = 0; i < n; i++) {result *= 2;}return result;}```2. 使用位运算法计算2的n次方```cppint powerOfTwo(int n) {return 1 << n;}```3. 使用递归法计算2的n次方```cppint powerOfTwo(int n) {if (n == 0) {return 1;}return 2 * powerOfTwo(n-1);}```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在C++语言中计算2的n次方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选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效率和精度。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

1.样本: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2.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3.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4.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5.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6.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7.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8.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9.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10.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11.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12.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13.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14.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15.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16.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17.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18.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19.方差:指用样本容量 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20.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21.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22.概率:指某事件 A 在 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 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WA 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 P,于是则定 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23.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事件;24.积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和事件 B 的积事件;25.互斥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互斥;26.对立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必有一个事件发生,但两者不能同时发生;27.独立事件:指事件 A 的发生与事件 B 的发生毫无关系;28.完全事件系:指如果多个事件 A1、A2、、、、、、An 两两相斥,且每次试验结果必然发生其一,则称事件 A1、完全事件系 A2、、、、、、An 为一个完全事件系;29.概率加法定理:指互斥事件 A 和 B 的和事件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的概率之和, PA+B=PA+PB;30.概率乘法定理: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 A 与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各自概率乘法定理的乘积,即:PAB=PAPB;31.伯努利大数定律:设 M 是 n 次独立试验中事件 A 出现的次数,而不是事件 A 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则对于任意小的正数ε ,有如下关系:limp{m/n-p< ε }=132.辛钦大数定律:是用来说明为什么可以用算术平均数来推断总体平均数 m 的;33.统计推断:指从样本的统计数对总体参数做出的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34.假设检验:指根据总体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有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35.参数估计:指由样本结果对总体参数在一定概率水平下所作出的估计;点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直接给出总体相应参数的估计值,由于抽样误差存在,X拔不同的样本将会得到不同的点估计值,点估计缺乏明确的精度概念,而区间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不足36.小概率原理:指如果假设一些条件,并在假设的条件下能够准确地算出事件 A 出现的概率 a 为很小,则在假设条件下的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时按预定的概率发生,而在有一次试验中则几乎不可能独立;37.显著水平:指在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后,要确定一个否定 H0 的概率标准,这个概率称为显著水平;38.方差同质性:就是指各个总体的方差是相同的;39.α 错误 :H0 是真实的,假设检验却否定了它,就烦了一个否定真实假设的错误,称为α 错误;40.β 错误:指如果H0 不是真实的,假设检验时却接受了 H0,否定了 HA这样就犯了接受不真实假设的错误,称为β 错误;41.适合性检验:指比较观测值与理论值是否符合的假设检验交适合性检验;42.独立性检验:指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影响的一类统计方法;43.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 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44.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45.回归系数:y^=a+bx,自变量 x 改变一个单位,依变量 y 平均增加或减少的单位数,即回归直线的斜率 b;46.回归截距:y^=a+bx,a 是当 x=0 时的 Y^值,即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称为回归截距;47.离回归平方和:它反映除去 x 与 y 相关程度和性质的统计数;48.回归平方和:它反映在 y 的总体变异种由于 x 与 y 的直线关系而产生 y 变异减小的部分;49.相关系数:是指通过计算表示 x 和 y 相关程度和性质的统计数;50.决定系数:是变量 x 引起 y 变异的回归平方和与 y 变异总平方和的比率;51.转换:指估计总体相关系数 p 的置信区间时,需要将 r 转换成 z;52.试验设计:广义的指整个研究课题的设计,包括实验方案的拟订,试验方案的拟订,试验单位的选择,分组的排列,实验过程中试验指标的现象记载,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等内容;53.试验结果重演: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在进行实验或实践,应能重复获得与原试验结果相近的结果;54.处理因素:一般指对受试对象给予的某种外部干预;55.主效应:多因素中试验中引起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的主要;56.互作: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57.受试对象:是处理因素的客体,实际上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立的观测总体;58.处理效应:是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是研究最终体现59.误差:在试验中受偶然影响或者说非处理因素影响使观测值偏离试验处理真值的差异;60.随机误差:由于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产生的误差;61.系统误差:由于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或定向性的偏差62.重复:在试验中,同一处理设置的试验单位数;63.随机:是指一个重复的某一处理或处理组合被安排在哪一个试验单位,不要有主观成见;64.均积:是 x 与 y 的平均的离均差的乘积和,简称均积;65.协方差:与均积相应的总体参数;66.协方差分析:把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结合;67.试验控制:要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必须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均匀性,使各处里处于尽可能一致的条件下;68.统计控制:是试验控制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用统计方法来矫正因自变量的不同而对依变量所产生的影响;69.估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70.无偏估计量:如果一个统计量的理论平均数即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这个统计量就叫无偏估计量71.矩估计:用样本矩作为总体矩的估计值72.矩估计法数字特征法、矩法用样本矩作为相应总体矩的估计量,也可以用样本数字特征作为相应的总体数字特征的估计量;用矩法获得的估计值,叫据估计值;据发的思想实质是用样本去替换总体矩的原则,称之为替换原则73.有效估计量:设a1,a2是A的两个无偏估计量,若vara1<vara2,则a1为有效估计量74.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差异成为抽样误差,直接原因:总体中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或重复试验中一些服从某种分布的偶然误差的存在75.标注误差标准误:描述样本平均数波动情况的统计量,就是X拔的方差或标准差,计均数抽样误差为西格玛X拔,=西格玛/根号n,西格玛X拔就是标准误差76.估计样本平均数方差:SX拔平方,=S平方/n77.估计标准误:SX拔,=S/根号n78.置信区间:达到某一置信度如95%时,预报量可能出现的范围如Ey±1.96西格玛,这里西格玛是标准差置信区间的意义是:反复抽样多次,每次的样本容量相等,每次的样本值确定一个区间a1,a2,这个区间包含a的概率是1001-阿尔法%,不包含a的概率是100阿尔法%79.置信水平置信度,置信系数,可靠度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内的概率;而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误差范围;置信区间越大,置信水平越高;80.拟合优度检验:对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包括检验观测数与理论书之间的一致性,通过检验观测数与理论书之间的一致性来判断事件之间的独立性81.皮尔逊定理:若n充分大,则不论总体服从什么分布,卡平方总是近似服从自由度为m-a-1的卡平方分布82.方差分析:能同时判断多组数据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能把随机变异从混杂状态中分离开来,从而为判断因素对实验结果有无确实的影响提供依据83.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等方差,正态性、独立性84.固定因素:若因素的a个水平是经过特意选择的,则该因素为固定因素;发差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只适合于选定的几个水平,并不能将其结论扩展到未加考虑的水平上85.固定效应模型:处理固定因素所用的模型称为固定效应模型或固定模型86.随机因素:若因素的a个水平,是从该因素水平总体中随机抽出的样本,则该因素称为随机因素,从随机因素a个水平所得到的结论,可以推广到这个因素的所有水平上87.处理随机因素所用的模型称为随机效应模型88.多重比较:对各对均值之间的差异的显著性检验89.LSD法在统计推断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大,而Duncan法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小;90.多个方差齐性检验bartlett检验,巴特氏卡平方检验:当a个随机样本是从独立正态总体中抽取时,可以计算出统计量K平方,当n=minnj 充分大时,K平方的抽样分布非常接近于a-1自由度的卡方分布;由此可对多个总体进行卡平方检验;91.两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产生新效应的现象为交互作用92.由因素水平的改变而造成的因素效应的改变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93.交叉分组设计:假设A药物有a水平,B药物有b水平,共有ab个剂量组合,每一组重复n次;共有abn名病人参加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交叉分组设计94.相关:设有两个随机变量X和Y,对于任一随机变量的每一个可能的值,另一个随机变量都有一个确定的分布与之相对应,则称这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95.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就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确定性关系96.回归关系、相关关系:统计学上把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也成为回归关系97.如果对于一个普通变量x的每一个可能的值xj都有随机变量Y的一个分布与之对应,则称随见变量Y的一个分布与之对应,则称随机变量Y 对x存在回归关系98.具有回归关系的两变量之间对于任一xi都不会有一个确切的yi与之对应,但为了描述两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选当x=xi时Y的平均数谬角标Y乘X=xi与之相对应,则称谬角标Y乘X是Y的条件平均数99.Y1,y2…yn这n个数据的离差平方和,记作SYY,称为总离差平方和,反映了n个yi折的离散程度100.回归平方和y折-y拔平方求和,几座SSR;是n个yi折的离差平方和,反映了n个yi折的离散程度101.剩余平方和残差平方和yi-yi拔平方求和,记作SSe,是除了x对Y 的线性影响之外的其他剩余因素造成的平方和,这些因素中包括x对Y的非线性影响及试验误差,观察误差等随机因素102.相关分析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随见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的统计学方法103.存在于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简单相关或单相关,存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多重相关或复相关在一元回归中,回归的显著程度,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同样,在多元回归问题中,回归的显著程度可以用复相关系数表示104.统计学上把衡量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量称为相关系数105.消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纯相关;为了反映两变量间的真正关系,就要保证在其他变量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这时的相关系数称为偏相关系数或纯相关系数106.样本平均数作为总体平均数估计值的优良:无偏均值等于总体平均数、有效方差小雨其他估计值、一致性总体平均数为极限值107.概率论中有关论证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称为中心极限定理108.若X为一随机变量,则Fx=PX<=x为X的分布函数数理统计上称统计量的分布为抽样分布第一个统计假设是μ =10,这个假设称为原假设零假设,零值假设,用符号H0表示;第二个统计假设μ ≠10 称为备择假设替代假设,用符号H1或HA表示;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按小概率原理否定H0,不免要犯错误,我们知道,当H0为真时,小概率事件A也有可能发生,因此当我们拒绝H0时,我们可能会犯以真为假的错误,称之为Ⅰ型错误;原假设不真实,而我们却按小概率原理接受了它,这种以假为真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假设检验的步骤提出假设H0,即,假定试验结果与真值正常值,或要求值没有差异,现有差异是由抽样误差所引起的;确定检验方法,在H0为真的前提下,构造一个合适的统计量U、T、X2 、或F;显著性水平a的确定,然后由a确定所选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从而划定接受域和拒绝域;做出推断根据样本值计算所选统计量的具体值;然后做出推断: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总体参数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通过样本确定分布函数中参数值的过程称为参数估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同它的概率分布中的参数之间通常有一定的关系,因而对数字特征的估计也被称为参数估计;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衡量估计量好坏的准则;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标准误差,标准误描述样本平均数波动情况的统计量就是样本平均数这个随机变量的方差或标准差,配对实验是指这样的实验,来自两个总体的样本值是成对出现的,它的特点是n1=n2,一个样本中的某个数据必然对应于另一个样本中的相应数据;由于同一配对内两个供试材料的实验条件很接近,而且这一配对内的系统误差又可以通过这一对数据的差数来消除,从而使处理效果更加明显,因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精度;对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通常称为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检验goodness of fit test ;该检验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检验观测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二通过检验观测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来判断事件之间的独立性;皮尔逊卡平方检验的第二个主要应用方面是通过检验观测数与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来判断事件之间的独立性;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就属于这种情况;列联表是样本观测数据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分类所得的一种频数表;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等方差:a组数据可看作来自a个总体的a个样本,要求每个总体要有相同的方差s2;正态性:要求a个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独立性:要求a个总体之间相互独立;处理固定因素所用的模型称为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或简单地称为固定模型fixed model;两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新效应的现象称为交互作用由因素水平的改变而造成的因素效应的改变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则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非确定性关系;统计学上把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称为相关关系,有时也称为回归关系;若X也是一个随机变量,在Y对X存在回归关系的同时,X对Y也存在回归关系,这时称X和Y间存在相关correlation关系;相关分析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随机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存在于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简单相关,或单相关;存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多重相关,或复相关;统计学上把衡量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量称为相关系数;一个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复相关,而它们之间相关联密切程度的数量指标就称为复相关系数消除了其它变量的影响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或纯相关,相应的相关系数称为偏相关系数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或纯相关系数。

生物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生物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生物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几何平均数:资料中有n个观测值,其乘积开n次方所得的数值,称为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变量x为对数正态分布,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资料。

二、变异性--度量变量的离散性,常用指标有:极差、标准差、方差和变异系等。

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用R表示。

方差:离均差平方和除以样本容量n,变异系数:将样本标准差除以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相对变异量,是不带单位的纯数。

用变异系数可以比较不同样本相对变异程度的大小。

三、常见的理论分布(一)离散型变量分布1、二项分布“非此即彼”两种情况,彼此构成对立事件,其概率分布称为二项分布。

2、泊松分布在生物学研究中,有许多事件出现的概率很小,而样本容量或试验次数却往往很大,即有很小的p值和很大的n值,这时,二项分布就变成另一种特殊的分布,即泊松分布。

二项分布当p<0.1和np<5时,可用泊松分布来近似。

(二)连续型变量分布3、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四、统计推断1、统计推断--从样本到总体统计推断主要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两个方面。

它们的任务是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确定差异的性质,排除误差干扰,从而对总体的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

假设检验:通常把概率等于或小于0.05叫做差异显著标准,或差异显著水平概率,等于或小于0.01叫做差异极显著标准。

一般达到显著水平,则在资料右上方标以“*”,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则在资料右上方标以“**”2、方差的同质性检验方差的同质性,又称为方差齐性(homogeneity of variance),就是指各个总体的方差是相同的。

方差的同质性检验(homogeneity test),就是要从各样本的方差来推断其总体方差是否相同。

S2为样本方差;σ2为总体方差;k为样本数适合性检验(compatibility test)是比较观测值与理论值是否符合的假设检验;独立性检验是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之间是否具有关联关系的假设检验。

2^n

2^n
u s e s b i t s t uc r t u r e t o c ha r a c t e r i z e t h e f u n c t i o n s o f c o n n e c t i v e s,a n d s e t v a l u a t i o n ma p p i n g o f 2" P.I n l i g h t o f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2 " P a n d b y t a k i n g k e y—v a l u e d a t a mo d e l a n d d a t a r e d u n d a n c y a s e x a mp l e s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u i t i v e l y
d i s c us s e s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2" P a pp l i e d t o t h e r e s e rc a h e s o n b i g d a t a .F u r t h e m o r r e,t h i s p a pe r i n i t i ll a y a n a l y z e s t h e
基 础。描述 了2 值逻辑 的真值形式 、 采 用位 结构刻画 了联结词 的功能 , 并建 立 了赋值 映射 ; 根据 多值 逻辑 的特 点, 以数 据 冗余 、 k e y —v a l u e模型 为例 , 直觉地 讨论 了2 值逻辑 应用于 大数据研 究的有效 性; 初 步分 析 了 2 P语 义与经典命 题逻 辑语义 之间的关系 , 并展望 了2 n P在 计算机科学、 人 工智能、 信息技术等学科 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 命题演算 ; 语义; 大数据 ; 降冗 ; k e y— v a l u e 模 型

格特纳的发现中得出的奇妙规律

格特纳的发现中得出的奇妙规律

格特纳的发现中的奇妙规律约瑟夫·格特纳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奇妙的规律,被称为格特纳规律。

这个规律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格特纳的发现以及相关的应用。

1. 格特纳的发现约瑟夫·格特纳在研究离散数学的一个经典问题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该问题描述如下:有n个人围坐在一个圆桌周围,从第一个人开始按照某个规则依次报数,当报到某个数字时,该人离开圆桌。

接下来,下一个人从1开始重新报数,如此往复,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

在这个问题中,格特纳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圆桌上的人数为2的幂次方时,最后幸存的人的位置总是1。

例如,当n=2时,最后一个人在位置1;当n=4时,最后一个人在位置1;当n=8时,最后一个人在位置1。

这个规律引起了格特纳的极大兴趣,他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并推导出了更一般的结论。

他发现,当圆桌上的人数不是2的幂次方时,最后幸存的人的位置与人数n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关系。

2. 格特纳规律的数学推导格特纳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了最后幸存的人的位置与人数n之间的关系。

他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如下算法:1.将人数n表示为2的幂次方加上r,即n=2^m+r,其中r是小于2的幂次方的余数。

2.计算出最后幸存的人的位置f(n):f(n) = 2r + 1。

格特纳进一步证明了这个算法的正确性。

他利用数学归纳法和推理,将这个问题转化为递推关系。

然后,通过对递推关系进行求解,得到了最后幸存的人的位置与人数n之间的关系。

格特纳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数学家们对格特纳规律进行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发现了更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

3. 格特纳规律的应用3.1 数学应用格特纳规律在离散数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具有类似结构的问题的解析和求解。

例如,在编码理论中,格特纳规律被用来研究错误校正码和编码的最优性问题。

在图论中,格特纳规律被用来解决环形图和循环排列的问题。

a的n次方b的n次方c的n次方 文法

a的n次方b的n次方c的n次方 文法

a的n次方b的n次方c的n次方文法在数学中,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当我们谈论一个数的几次方时,就是在讨论这个数与自身相乘几次的问题。

而在数学表达中,要表示一个数的n次方,通常使用字母a的小上标n来表示,即a的n 次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a的n次方b的n次方c的n次方的数学概念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a的n次方b的n次方c的n次方。

这个数学表达方式表示我们先计算a的n次方,然后再将这个结果与b 的n次方相乘,最后再将得到的结果与c的n次方相乘。

也就是说(a^n)^(b^n)^(c^n)要计算这个数学表达式,我们可以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计算。

首先计算c的n次方,然后计算b的n次方,最后计算a的n次方。

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a的n次方b的n次方c的n次方。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些具体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假设我们要计算2的2次方3的2次方4的2次方。

根据前面的表达式,我们首先要计算2的2次方,即2的平方。

这个结果是4。

然后我们计算3的2次方,即3的平方。

这个结果是9。

最后,我们计算4的2次方,即4的平方。

这个结果是16。

最后,我们将这三个结果依次相乘,4乘以9再乘以16,得到576。

因此,2的2次方3的2次方4的2次方等于576。

这看起来可能有些复杂,但实际上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指数运算。

指数运算不仅仅在数学中有重要的应用,还在其他领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指数运算在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在物理学中,指数运算用来描述各种物理量的增长或衰减规律。

例如,核衰变的速率可以用指数函数来表示。

指数运算还在统计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用来描述概率分布函数。

在经济学中,指数运算用来计算复利和指数增长率等。

在生物学中,指数运算用来描述生物种群的增长规律。

其次,在计算机科学中,指数运算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计算机算法中,指数运算是一种高效的计算方法。

例如,快速幂算法就是利用指数运算的性质来提高计算效率的算法。

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生物选修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地理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针对生物选修二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遗传与进化、分子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一、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内部或个体之间的基因传递现象。

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其研究对象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等。

生物体内部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着一整套遗传信息,这些信息被传递给后代,影响着后代的性状和特征。

2. 遗传的规律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等。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经典实验,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隐性性状、显性性状等遗传规律。

分离规律是指在杂合子个体的子代中,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按照各自的比例分离出现。

自由组合规律是指不同的基因对于一个性状的影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不相互影响,自由组合的可能性达到2的n次方,其中n是基因数目。

3.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生物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适应、变异、选择等现象。

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阐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4.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生物地理学证据、化石证据、生化证据等。

生物地理学证据是指生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揭示了生物的演化过程。

化石证据是指化石学家所发现的古生物遗迹,揭示了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历程。

生化证据是指通过DNA比对、蛋白质序列比对等手段,揭示了生物的遗传关系和演化路径。

5. 进化的机制进化的机制包括自然选择、基因漂变、突变等。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于生物个体的选择作用,使得适应环境的性状在种群中的比例增加。

基因漂变是指在小种群中,由于机会性事件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突变是指生物体内部基因发生变异的现象,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分子生物学1. DNA的结构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由多种核苷酸单体组成。

2的n次方故事

2的n次方故事

2的n次方故事(原创版)目录1.2 的 n 次方的概念和意义2.2 的 n 次方的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3.2 的 n 次方的故事情节4.2 的 n 次方的故事主题和价值观5.2 的 n 次方的故事影响和启示正文2 的 n 次方,是一个数学概念,表示 2 的 n 次幂。

在数学领域,这个概念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故事中,它也有着特殊的含义。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 2 的 n 次方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基因改造和药物干预,使得自己的智力、体力等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名为“2 的 n 次方”的特殊能力者,他拥有着可以将自己的能力提升到 2 的 n 次方的神奇能力。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阿泰的年轻人。

阿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却拥有着 2 的 n 次方的能力。

在他十六岁生日那天,他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这个特殊能力。

那天,他在一次意外中,发现自己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将自己的力量提升到 2 的 2 次方,也就是 4 倍。

这个发现让阿泰感到十分惊喜,他开始尝试着利用这个能力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随着阿泰对能力的掌握越来越熟练,他的能力也不断提升,从 2 的 2 次方提升到了 2 的 3 次方,甚至 2 的 4 次方。

每次能力的提升,都让他感到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他能够做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然而,随着能力的提升,阿泰也发现了这个能力背后的危险。

他发现,如果他过度使用这个能力,他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极大的负担。

而且,他发现,有些人开始觊觎他的这个能力,甚至试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得到它。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关于能力和责任的。

阿泰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但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它,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追求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错误的,但过度追求往往会带来灾难。

2的若干次方 -回复

2的若干次方 -回复

2的若干次方-回复2的若干次方是指将2乘以自己多次,也就是2的指数次方。

首先,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

2的0次方等于1。

这是因为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

接下来,2的1次方等于2,因为2乘以自己1次等于2。

2的2次方等于4,因为2乘以自己2次等于4。

2的3次方等于8,因为2乘以自己3次等于8。

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将指数加1,结果就是前一次结果的两倍。

这是2的若干次方的基本规律。

继续计算下去,2的4次方等于16,2的5次方等于32,2的6次方等于64,2的7次方等于128,2的8次方等于256,2的9次方等于512,2的10次方等于1024。

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次结果都是前一次结果的两倍,指数越大,结果也越大。

继续往后推算,2的11次方等于2048,2的12次方等于4096,2的13次方等于8192,2的14次方等于16384,2的15次方等于32768,2的16次方等于65536,2的17次方等于131072。

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指数的增加,2的若干次方的结果呈指数级的增长。

这个规律并不仅限于整数次方。

我们可以继续计算2的1/2次方、1/4次方、1/8次方等等。

2的1/2次方等于1.414(约等于),2的1/4次方等于1.189,2的1/8次方等于1.090。

可以看到,随着指数逐渐减小,结果逐渐接近1。

这是因为2的1/2次方表示的是2的平方根(即根号2),2的1/4次方表示的是2的四次方根,2的1/8次方表示的是2的八次方根,以此类推。

通过这样的推算,我们可以计算得到2的任意次方的结果。

例如,2的20次方等于1048576,2的30次方等于1073741824,2的40次方等于1099511627776。

尽管这些数字很大,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或者科学计算器轻易地得到这些结果。

2的若干次方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它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如指数函数的图像绘制、对数运算、复利计算等。

在计算机领域,2的若干次方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内存和存储的表示,因为二进制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数值表示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知识点
生物学中2的N次方的含义:
①、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数.
②、具有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③、具有n对相对性状的生物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的种类数;
④、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的DNA分子的数目;
⑤、一个细胞有丝分裂n次后产生的子细胞数目。

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ATP、NADPH)→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
在光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在黑暗中,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实测的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耗氧

光合作用实际二氧化碳消耗量=实测的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
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光化作用实际葡萄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综上所述,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遗传病判断的一般方法:
肯定判断
1、无中生有为隐性,如是女儿定为常——常隐;
2、有中生无为显性,如是女儿定为常——常
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