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简介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简介

04
交叉过敏
不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交叉过敏反应现象相差很 大,且难以预测。
05
临床表现
表现为皮肤轻度红斑直至广泛严重的疱疹,直接或间 接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均可引起。
肌肉骨骼系统
01
02
➢ 幼年动物给予氟喹诺酮类可出现承重 关节炎症,表现为软骨损伤和非炎症
性渗出。
➢ 由于对儿童软骨损害的担心,本类药 品不推荐用于未成年人。
01
02
03
➢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急症, 可导致不可逆性的失明。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 用使视网膜脱离的风
险增加。
➢ 可能的机制为药物聚集 于眼部组织,对胶原与
结缔组织的作用于肌腱 炎相似。
Q-T间期延长
氟喹诺酮类药物阻滞心肌 细胞的钾离子通道,延迟 复极化,导致室性心律失 常风险增加。
危险因素有充血性心力衰 竭,Q-T间期较长,合并使 用Ia类及Ⅲ类抗心律失常 药、低钾和低镁血症等。
经验治疗
腹腔感染起病急,常采用初始经验 抗菌治疗。
腹腔、 胆道感染
药敏结果
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可选用三、四 代头孢菌素或环丙沙星±甲硝唑。
抗菌药物
对于继发性腹膜炎重症患者的经验治疗 首选碳青霉烯类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酶 抑制剂。
轻中度感染
轻中度感染住院患者可选用氨苄西 林-舒巴坦或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甲硝 唑。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

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和实际调查,分析、归纳、评价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多,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损害、肌肉关节、软骨毒性、血液系统影响等。结论正确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充分发挥其广谱、高效、低毒的优势,减少耐药性及不良反应。

标签: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人工合成的,因其结构中含有4-喹诺酮母核而命名。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作用机制独特(抑制细菌DNA螺旋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Ⅳ)、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等优势颇受临床青睐,现已成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其中氟喹诺酮类已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然而,随着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断涌现及临床广泛使用,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指导人们合理使用这类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

1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自1962年萘啶酸被合成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到第四代。抗菌谱从单一抗革兰阴菌发展到抗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厌氧菌的超广谱的第四代。第一代(萘啶酸)因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较大,现已淘汰。第二代吡哌酸由于血药浓度较低,仅限于治疗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现亦较少应用。引入氟原子后的氟喹诺酮类第三代、第四代产品具有如下特点:①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具有相似且良好的抗菌活性;②对革兰阳性需氧菌的作用明显增强;③对厌氧菌、分枝杆菌、军团菌及衣原体也有良好作用;④某些品种对具有多重耐药性菌株也有较强抗菌活性;⑤具有较长的PAE,作用时间长。第三代、第四代临床应用较广泛。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对目前耐药性最严重的肺炎链球菌有很好的疗效,又称为”呼吸道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分析

田力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药学部,湖北 恩施)

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本院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5例,对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结果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除1例为口服给药外其余均为静脉注射给药,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半小时内。结论为减少氟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与其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同用,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64.054

本文引用格式:田力.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83,85.

0 引言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抗菌药物,其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口服易吸收及与其他抗菌药较少有较差耐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及伤寒中[1]。但是,越来越多的此类药物被应用于临床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药物相互作用对用药效果造成影响,用药的不合理造成不良反应事件频发。相关研究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过敏、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损害、骨关节损害[2]。本文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本院应用此类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合理用药的方法,报道如下。

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进展;现状;临床应用

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发现的第一个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药物——萘啶酸,以其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同的作用特点,开辟了抗菌药物研究和使用的新途径。30多年来,国内外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不断进行修饰,并对其含氟集团加以变革,陆续开发出多种新药物投入临床使用。该类药物的抗菌谱逐渐拓宽,从单一抗革兰阴性菌的窄菌谱,发展到抗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广谱抗菌药。下面就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药物作用特点、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第一代药物为萘啶酸、吡咯酸,1962~1969年上市应用。主要作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第二代药物为吡哌酸、西诺沙星,1969~1979年上市应用。此类药物的抗菌谱有所扩大,对革兰阴性菌有了较好的抗菌效果,并对部分革兰阳性菌有效。

第三代药物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第三代药物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进一步加氟,并对革兰阳性菌、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杀作用。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最成功地广泛应用的化合物之一是环丙沙星。它在1986年第一次投放市场,从那时起,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各种感染治疗的价值被承认。在抗生素领域内,氟喹诺酮类是唯一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媲美的合成抗菌药,对大多数敏感菌有快速杀菌作用。

第四代药物主要有格帕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曲伐沙星、克林沙星,1997年开始上市,与前三代相比,第四代药物抗菌谱更广、既保留了前三代抗革兰阴性菌的高活性,又保留了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并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显示出较强的作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研究

1 2 2・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 1 3年 1月 第 7卷 第 2期
C h i n J Mo d D r u g A o p 1 . J a n 2 0 1 3 , V o 1 . 7. N o . 2
3 讨 论
阳性率 略高于原发性肝 癌组 , 显然 A F P和 C E A是鉴 别转移 性 和原发性肝癌较好 的血 清 T M, C A 1 2 5和 C A1 9 9做 为两者
入脑组 织 , 抑制 G A B A与受 体相 结 合而 引起 的 中枢神 经 兴
诺酮类抗菌药不适合 与酸 陛药物合用。
3 小 结
综上所诉 , 喹诺 酮类抗菌药使用方 便 、 无 需皮试 , 在 临床 中备受欢迎 , 但 是药 物也 会 引起一 些不 良反 应。 因此 , 在 临 床应用喹诺酮类抗 菌药 物时 , 要 掌握 药物 的适度 性 , 要特 别
鉴别 指标 意义不大 。
通过 比较 发现 , 转移性肝 癌组 A F P阳性率显著低于原发
性肝癌组 , C E A阳性 率差 异显 著 高于 原发 性肝 癌组 , C A 1 9 9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综述 ・
氟 喹 诺 酮 类 药 物 不 良反应 及 其 合 理 应 用研 究
步 建设 袁德 莲
【 摘要 】 氟 喹诺 酮类 药物经常用于 治疗各 种感染 性疾病 , 但 在 临床 应用 中 , 也 出现 了一些 不 良的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骨骼感染等。然而,近年来有关这类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争议不断。因此,为了增强临床医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认识和使用,一些专家共同制定了相应的共识。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

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此类药物对于治疗迟发性肺炎、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腹腔感染、骨骼感染等感染病例具有较好的疗效。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局限性

1.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骨骼、关节的发育。

因此,儿童应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慎重考虑。

2.这类药物对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在某

些情况下导致谵妄、幻觉、抑郁等不良反应。

3.非必要情况下避免使用,以免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应用中的使用建议

1.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依据儿童是否已经需要使用这类药物,

如果必须使用,选择剂量低、疗程短时间短的药物。

2.学龄前儿童和孕妇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3.在儿童使用这类药物时应该注意监测副作用的出现,如发生昏迷、呼

吸急促、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4.儿童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遵照医嘱使用。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儿童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安全和有效。以上是专家共识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广大医生和家长有所启示。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新文档资料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新文档资料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新文档资料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喹诺酮母核上7位连哌嗪环、6位上连有氟原子结构的全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 螺旋酶,破坏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而呈杀菌作用。由于其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抗菌谱广、半衰期长、使用方便及价格适中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且其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如胃肠道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本文重点综述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机制。

1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CN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表明使用与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不

良事件发生率为12.2%,高于应用其他抗菌药物(3.6%)[1]。而由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占1%~2%。按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率排序,依次为氟罗沙星、曲伐沙星、格雷沙星、诺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2]。由于氟罗沙星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70%,其已经在美国禁用[3]。但国内的报道显示左氧氟沙星的中枢神经毒性最为常见,其次为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4],考虑与国内外的常用药物品种、药物制剂质量以及患者种族有关。

2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CNS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嗜睡和失眠。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颤动、焦躁不安、焦虑、头晕目眩、混乱、幻觉、偏执、沮丧、噩梦、自杀倾向。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

发表时间:2020-06-17T08:05:24.050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7期作者:吴海肖廖定钦[导读]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药物效果的提高,对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和控制有着积极作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目的:探析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根据分析总结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选取5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的处方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总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根据统计、记录及分析结果制定完善的用药方案,保证其合理性。结果:通过对所有的喹诺酮类药物处方资料的分析得知,500张处方中,共有54张处方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总例数的(10.6%);其中有16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6例胃肠道反应、1例肝肾毒性、25例皮肤及光梅毒性、5例血液系统毒性。结论:本次结果表明,在临床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为了能够促进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的使用药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药物效果的提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7-0073-01

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常见,其是一种核酸合成抑制剂,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该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通过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对于耐药菌株及病原微生物的清除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得到了临床治疗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应用。然而此类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若处方搭配缺乏合理性,就会导致较多不良反应发生。基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对部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类型及原因,以此促进用药合理性的提高。现行报告如下。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例诊治体会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例诊治体会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的2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收治的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结果:2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出现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现后及时停药,症状消失,治愈出院,随诊再未发作。结论:2例患者的精神症状系由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用于老年胆道系统疾病患者时,应当注意该类药物可能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标签: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老年;胆道系统疾病

我院在2004~2006年共收治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现对其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某患者,男性,68岁,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 g,2次/d,用药4 d后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幻觉、抽搐症状,送入我科治疗。查体:患者呈谵妄状态,血压、体温、心率均正常,查头CT、腰穿、ECG、EEG、肝功、胸片均正常。考虑为药物副作用,停用左氧氟沙星改用头孢类抗生素对症治疗,24 h后,精神症状完全消失。随诊再未发作。

1.2 病例2

某患者,女性,74岁,因急性胆囊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 g,1次/d,替硝唑100 ml,1次/d。1周后突然出现失眠、幻视,随后出现胡言乱语,狂躁不安。家人送我科查头CT示放射冠腔隙性脑梗死。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能均正常。ECG、TCD无异常,停用左氧氟沙星,对症治疗12 h后症状完全缓解,观察3 d后正常出院,随诊无复发。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摘要: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等优点[1]。氟喹诺酮类中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norfloxac in)、培氟沙星(pefloxac in)、依诺沙星(enox acin)、氧氟沙星(o floxacin)、环丙沙星(c ipro floxac in)、洛美沙星(lom eflox acin)等,第4代主要有司帕沙星(sparfloxac in)、妥舒沙星(to su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 in)等。由于其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在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和组织中表现出来。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氟喹诺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42-01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等优点[1]。氟喹诺酮类中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norfloxac in)、培氟沙星(pefloxac in)、依诺沙星(enox acin)、氧氟沙星(o floxacin)、环丙沙星(c ipro floxac in)、洛美沙星(lom eflox acin)等,第4代主要有司帕沙星(sparfloxac in)、妥舒沙星(to su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 in)等。由于其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在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和组织中表现出来。现综述如下。

07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07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玫 曲晶

【摘要】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世界各国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但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加趋势。通过近些年国内外有关不良反应病例的分析对比,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为安全合理用药,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和进一步开发新氟喹诺酮类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合理用药 作者单位:130031吉林省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 oquinol ones 2F QN s )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合成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 螺旋酶,阻碍DNA 的复制,而呈现较强的杀菌作用。因具有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抗菌谱广、半衰期长、使用方便及价格适中等特点,临床广泛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系统感染性疾病。F QN s 前景[1]被普遍看好,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逐年递增。但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通过对近些年国内外报道的大量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比,并结合发生机制的探讨,对F QN s 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不良反应的表现与机制分析111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风疹、皮疹、剥脱性皮炎、光敏反应和光毒性等症状,其发生比例在不良反应中最高,在文献[224]报道统计中分别达到3219%、

3511%、4112%。光毒性机制[5]

与8位母核上取代基团有关,8位取代基及光毒性比较:F ≥Cl >N >H >CF 3>OCH 3,所以8位母核上被卤原子取代的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诺沙星常显示相对较高的光毒性,而8位取代基为甲氧基的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等新F QN s 光毒性低。用药期间应避免阳光或人工紫外光源照射。112 免疫系统损害 可见到发热、寒战、胸闷、急性荨麻疹等过敏样反应或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过敏性反应比率在报道中分别达到2611%和1610%[2,7]。朱永珙报道[8]18634例不良反应中出现过敏反应的有5614例,其中发生过敏性休克428例,占所有变态反应的716%。引起过敏性休克以环丙沙星例数最多(207例),其他依次为氧氟沙星(144例),诺氟沙星(28例),洛美沙星(26例),培氟沙星(15例),司帕沙星(4例),依诺沙星(3例)和氟罗沙星(1例)。过敏反应的机制可能与过敏体质有关,或者由于药物作为半抗原引起淋巴细胞致敏所致。有研究[9]证实环丙沙星对祖细胞的毒性作用是引起过敏性反应的原因。所以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113 消化系统损害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消化不良、吞咽困难、流涎、胃炎,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224]。报道其发生比率分别为1614%、1917%和2414%。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刺激性和剂量有关。剂量愈大,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愈高[2,3]。提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肝脏有一定损害,可使丙氨酸转氨酶(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及乳酸脱氢酶(LDH )等暂时升高,或引起药物性肝炎,但停药后或护肝治疗可逐渐恢复。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研究
国 现 代 医 生 ,o 8 4 ( 6 :3 2 o ,6 3 ) 1 9— 10. 4
内蒙 古 中 医药
[ ] 勇 强 , 宏 立 . 性 重 症 胆 管 炎 不 同 梗 阻部 位 的 临 床 特 征 6王 严 急 和 治 疗 方 案 [] 中华 消化 外科 杂 志 ,09 8 6 :0 —4 0 J. 20 ,( )49 1 . [] 7 陈道 旺. 急性梗 阻性 化脓性胆 管 炎 4 7例 治 疗观察 [] 中 国 J.
s e t e a ay i o 1 ains o u o ptl rm a u r 0 0 1 1 o t s h y w r e td a v re ra t n f l oo u n ln si ains p ci n l s f1 5 p t t fo rh s i o J n a y2 1 — 2 m nh ,te ee t a d es e ci so u r q ioo e p t t v s e af r e o t n e w t l ia aa.a d d t ee a ay e i ci e d t h n l n aa w l n lzd.R sl :F u rq n ln d e s e cin r inf a t ih rta h ler t ffmae P < ' e ut s l oo n oo e a v r r a t s i e o wee s ic n y h g e n te ma ae o g i l h e ls(

氟喹诺酮类药物药理机制及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药理机制及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药理机制及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抗菌谱广、给药方便、疗效肯定、应用广泛的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本文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抗菌谱、药动学及临床合理应用进行综述,并探索其不良反应,以规范该类药物的使用。

标签:氟喹诺酮类药物;药理机制;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抗菌谱广,可口服也可静脉给药,不需皮试,疗效肯定。自1962年一代喹诺酮药物萘啶酸问世以来,发展很快,喹诺酮药物母核为4-喹诺酮,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在喹诺酮化学结构6位上加入氟原子,在7位上加入哌嗪环或吡咯啉等衍生物[1],这一类药物主要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氟罗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等10余个品种,临床应用广泛。现将氟喹诺酮类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1 氟喹诺酮类药物药理机制

1.1作用机理氟喹诺酮类药物是选择性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及拓扑异构酶的活性,阻止细菌的DNA合成和修复,对活跃期细菌有杀灭作用,对静止期细菌也有杀灭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内细胞分子螺旋结构有选择性,而对人体内细胞分子螺旋结构则没有影响。现发现该类药物还有“抗菌后效应”,即G+阳性、G_阴性菌如果没有立即杀灭,在2~6h内细菌也会失去活性[2]。实验研究证实,氟喹诺酮类药物并非直接与DNA螺旋酶结合,而是与DNA双螺旋结构中非配对碱基结合,从而抑制DNA螺旋酶的两个A亚单位,使DNA超螺旋结构不能封口,通过形成药DNA-酶复合物而抑制酶反应,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这样DNA双螺旋结构中的单链就暴露,导致mRNA与蛋白合成失控,最后细菌死亡[3]。

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喹诺酮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究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13年7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贵阳市上报使用喹诺酮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报表进行资料整理、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结果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在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过敏反应和泌尿系统等。结论经过对病历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有关系,患者服用该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医师确定身体状况是否可以服用。

标签:喹诺酮类;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喹诺酮类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其作用靶细胞是细菌,对细菌有选择性毒性,能够造成细菌不可逆转性的损害,阻止细菌的分裂,尤其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效果,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的治疗[1]。现在为了了解喹诺酮类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和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探讨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对2013年7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贵阳市上报使用喹诺酮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134份报表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7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贵阳市上报使用喹诺酮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报表中134份病例,男性74例,女性60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7±5.1岁,其中均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癫痫病史以及过敏史。这些患者已经根据病史,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和给药量、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药物自开发以来,由于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小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类药物。但是随着fqs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有关其adr的报道也日渐增多,除常见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adr外,还可以引发精神反应、幻觉、抑郁和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方面的adr[1],近年来报道不断增加,发生率一般为1%~2%,一般为轻中度神经精神反应,重度反应发生率<0.5%,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易于忽视其神经精神adr,误认为是各种原发病所致,或认为是不明原因的神经精神症状,导致误诊。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以及诊断与防治进行综述。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应用

1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1.1发病时间最快可以在第一次给药后数小时内发病,一般多在用药后第1~4天发病,再次用药时具有重现性,停药后多能自行减轻或消失。

1.2临床症状fqs药物可引起不同形式的cns症状,一般症状:

头晕、耳鸣、失眠或嗜睡、恶梦、步态不稳等;较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包括精神兴奋、幻视幻听、自杀倾向和攻击行为等;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压升高、抽搐、惊厥[2],以及帕金森病、急性锥体外系反应等,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而

在年轻人中主要表现为一般症状。

2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机制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概要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概要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随着临床大量的应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越来越多。为此,本文就氟喹诺酮类药物报道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应用做一简要阐述,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1 氟喹诺酮类药物及临床应用状况

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等,近年开发的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培氟沙星及莫西沙星等提高了对革兰阳性菌及非典型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

2.1 消化系统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紊乱,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部不适等,每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口服药居多,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2.2 中枢神经系统(CNS)反应中枢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物第二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失眠、视物不清等。严重可引起妄想、昏迷、痉挛、震颤、惊厥发作或抑郁。侯爱东等[1]报道1例,女性,43岁,患者静滴0.2%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200ml,用药至90ml时出现胸闷、恶心、有便意、视物不清,继而出现黑蒙、面色苍白、抽搐、昏厥等症状。停药后经对症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2.3 过敏反应常见为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2.4 光敏反应、光毒性常为急性发病,以光敏性反应最受关注,皮炎最多,表现为红斑、水肿等。这种光敏感性反应具有结构相关性,临床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为了用药安全,用药期间保持避光状态有利于减少ADR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药物自开发以来,由于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小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类药物。但是随着fqs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有关其adr的报道也日渐增多,除常见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adr外,还可以引发精神反应、幻觉、抑郁和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方面的adr[1],近年来报道不断增加,发生率一般为1%~2%,一般为轻中度神经精神反应,重度反应发生率<0.5%,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易于忽视其神经精神adr,误认为是各种原发病所致,或认为是不明原因的神经精神症状,导致误诊。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以及诊断与防治进行综述。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应用

1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1.1发病时间最快可以在第一次给药后数小时内发病,一般多在用药后第1~4天发病,再次用药时具有重现性,停药后多能自行减轻或消失。

1.2临床症状fqs药物可引起不同形式的cns症状,一般症状:

头晕、耳鸣、失眠或嗜睡、恶梦、步态不稳等;较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包括精神兴奋、幻视幻听、自杀倾向和攻击行为等;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压升高、抽搐、惊厥[2],以及帕金森病、急性锥体外系反应等,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中,而

在年轻人中主要表现为一般症状。

2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机制

2.1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构效关系 fqs分子结构不仅决定了其抗菌活性且与其adr密切相关。主要的母核结构有喹诺酮核和1,8-萘啶酮核二种,其共同点是1-氮、3-羧基、4-羰基,在6位上引入氟原子后称fqs,增强了抗菌活性,在其他位置可连接不同的取代基团。1位控制fqs与茶碱的相互作用和生殖毒性;3位羧基和4位羰基与fqs和金属离子的螯合相关,可与mg2+、ca2+等阳离子结合;5、8位取代基决定fqs的光毒性;7位决定着药物的cns 不良反应,此外,7位也涉及药物与茶碱、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相互作用。

2.2氟喹诺酮类药物与γ-氨基丁酸(γ-gaba)受体结合有研究认为,cns不良反应可能是fqs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gaba竞争性结合gaba受体,从而抑制了gaba的活性,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进而导致惊厥和癫痫的发生。研究发现,fqs7位哌嗪环取代使其与gaba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相似,可使其对大脑内的γ-gaba有较强的亲和力,使gaba受体受到拮抗而产生cns症状[3];fqs药物对gaba的拮抗作用取决于其7-杂环取代基的结构,通过甲基化增大取代基的空间体积,与7-哌嗪取代的fqs 相比,7-甲基哌嗪取代的fqs对gaba的拮抗作用明显减弱,可以降低毒性。

2.3氟喹诺酮类药物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结合nmda

也是一种cns抑制性神经递质,mg2+能阻断nm-da离子通道,使脑内nmda不能与其受体结合。fqs药物的活性基团能与高价金属阳离子络合发生螯合反应,形成螯合物,如与mg2+形成螯合物后,使nmda离子通道开放,nmda受体活化,进而产生兴奋,出现相应的cns临床表现[4]。mk801是nmda受体选择性通道阻滞剂,在小鼠实验中以芬布芬活性代谢产物与依诺沙星共同诱发惊厥,而提前使用mk801预处理则能够抑制阵挛发作向强直发作的转变;说明nmda 受体通道参与了其兴奋作用[5]。

2.4氟原子致颅内压增高fqs分子结构中6位上有疏水性的氟原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若剂量过大或肝肾功能不全,药物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升高,脑组织液中药物浓度升高,增加细胞内渗透压,使神经细胞水肿,可导致药物性高颅压,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临床症状。如果分子8位上的氯离子基团由甲氧基取代后,则脂溶性明显下降,几乎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研究发现加雷沙星去掉6位上的氟原子后,其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大大减低,即使与nsaids合用亦未诱发惊厥,体外实验显示加雷沙星对gaba结合力无抑制作用[6]。

2.5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茶碱类、nsaids与fqs药物联合应用时,能增强cns兴奋性,产生致惊厥、癫痫作用,其机制可能

为:(1)fqs药物可抑制肝细胞色素酶(cyp-450)系统,抑制茶碱类、甲基黄嘌呤(如咖啡因)在肝脏的代谢,从而显著降低茶碱或咖啡因的肝清除率,使血药浓度增加,易增加其adr,引起cns过度兴奋、

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2)由于nsaids明显增强了fqs药物与脑内gaba受体的结合能力,使神经元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cns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惊厥、癫痫发作。此外,有研究发现,在体外实验中,喹诺酮药物可以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7]。

3氟喹诺酮类药物cns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3.1年龄fqs药物cns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文献报道fqs药物adr与老年人年龄相关,且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8],可能因为高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缓慢易于蓄积,导致血药浓度增高,此外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脑动脉硬化、cns耐受性差、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因素,故其发生率较高。

3.2既往史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综合征、脑动脉硬化、脑瘤等病史的老年患者,因血浆蛋白含量的降低及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下降,血脑屏障因病理状态而遭受破坏,进入脑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升高,cns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3.3肾功能fqs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多以药物原形经尿液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清除率下降,清除半衰期延长,容易导致药物蓄积,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引起cns不良反应[9]。故肾功能减退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应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间隔。即使肾功能正常者也应避免大剂量使用,以免发生结晶尿和肾功能衰竭;与肾毒性较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