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展史
电化学发展史
电化学发展史
电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无机
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化学工程等学科相关,还渗透
到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学和金属工业等领域。
电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两类导体(电子导
体,如金属或半导体,以及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形成
的接界面上所发生的带电及电子转移变化的科学。
传统观念认为电化学主要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如电解和原电池。但电化学并不局限于电能出现的化学反应,也包含其它物理化学过程,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以及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反应。
一、16-17世纪:早期的相关研究
公元16世纪标志着对于电认知的开始。在16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William Gilbert (威廉·吉尔伯特,1540-1605)花了17年时间进行磁学方面的试验,也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一些电学方面的研究。吉尔伯特由于在磁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被称为“磁学之父”,他的磁学研究为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吉尔伯特按照马里古特的办法,制成球状磁石,取名为“小地球”,在球面上用罗盘针和粉笔划出了磁子午线。他证明诺曼所发现的下倾现象也在这种球状磁石上表现出来,在球面上罗盘磁针也会下倾。他还证明表面不规则的磁石球,其磁子午线也是不规则的,由此认为罗盘针在地球上和正北方的偏离是由陆地所致。他发现两极装上铁帽的磁石,磁力大大增加,他还研究了某一给定的铁块同磁石的大小和它的吸引力的关系,发现这是一种正比关系。吉尔伯特根据他所发现的这些磁力现象,建立了一个理论体系。他设想整个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石,上面为一层水、岩石和泥土覆盖着。他认为磁石的磁力会产生运动和变化。他认为地球的磁力一直伸到天上并使宇宙合为一体。在吉尔伯特看来,引力无非就是磁力。吉尔伯特关于磁学的研究为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电磁学中,磁通势单位的吉伯
电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电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现代
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化学传感技术也经历了多次革新和发展。电
化学传感技术是指将化学反应转化为电化学信号,通过测量和分
析这些信号,得出样品中特定化学物质的浓度和其他相关参数的
一种技术。
电化学传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很广泛,如医学、环保、食品安全等等。其中,医学领域的应用最为突出,电化学传感技
术可以帮助医学领域对生物组织进行检测,进而识别疾病。
传统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将标准电极、电解质、测试物资等放在
一个封闭的电化学池中进行实验,根据测试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
的电化学测定方法来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有着传统电化学分析的
缺点:复杂、成本较高、存在交叉干扰等问题。近年来,基于柔
性和可穿戴导电材料的电化学传感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受到了广
泛关注。
基于柔性和可穿戴导电材料的电化学传感技术
柔性和可穿戴导电材料的电化学传感技术是一种新的电化学传
感技术,它减少了传统电化学分析所需要的复杂器材和耗材,可
以使用非常简单的手段,以及可以在生物体内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由于其灵活性强,因此可适用于
不同领域,如环保、体育、医学等等。
这种电化学传感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导电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作为这种传感技术的载体,具有敏感、灵敏和快速等
特点,因此可以用于传感器制作中。高分子材料还可以根据测试
物质的特性进行结构改变,并通过引入可控制色团来推动传感器
检测信号的转换。
电解液作为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设计来改变传感器
的信号响应。最近国际上已经出现了可重复利用的离子液体作为
生活中的物理化学
生活中的物理化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电化学的介绍,让大家了解了电化学的发展、不同电化学过程的异同以及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化学发展史应用
学习物理化学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并不算短的日子里,也对物化有些许的认识。其实不仅在学习中,生活中也有许多体现物化原理的地方,比如电化学。下面来讲讲电化学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 电化学的发展史
电化学主要是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互相转化以及转化过程中相关规律的科学,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们对电的认识:
早在1600年,Gilbert已经观察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微小物体的现象。
1799年,Volta从银片、锌片交替的堆叠中成功产生了可见火花。
1807年,Davy用电解成功分离出金属钠和钾。
1833年,Faraday根据多次实验归纳出了著名的Faraday定律。
1870年,人们发明了发电机,使得电能广泛运用于工业中。
1893年,Nernst提出了Nernst方程,为电化学平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23年,Debye与Hückel提出了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互吸理论,推动了电化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905年,Tafel提出一个半经验的T afel公式,用以描述电流密度和氢超电势之间的关系。
三百多年来,人们对电化学的认识不断深入。而如今的社会已经离不开电化学,如电镀工业与机械工业、电子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密切的联系,和生物学医学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化学电源是电化学在工业上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锌锰干电池、铅酸蓄电池等以其稳定又便于移动等特点在日常生活和汽车工业等方面已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尖端科技,例如火箭、宇宙飞船、计算机和移动通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高能电池像锂离子电池、氢电池等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电学发展史
1.公元前的琥珀和磁石
希腊七贤中有一位名叫泰勒斯的哲学家。公元前600年前后,泰勒斯看到当明的希腊人通过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用磁钱矿石吸引铁片的现象,曾对其原因进行过一番思考。据说他的解释是:“万物皆有灵。磁吸铁,故磁有灵。”这里所说的“磁”就是磁铁矿石。
希腊人把琥珀叫做“elektron”(与英文“电”同音)。他们从波罗的海沿岸进口琥珀,用来制作手镯和首饰。当时的宝石商们也知道摩擦琥珀能吸引羽毛,不过他们认为那是神灵或者魔力的作用。
在东方,中国人民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中国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已经有的指南针,他们在古代就已经用磁针来辨别方向了。
2.磁,静电
通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在公元前人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现象。很长时间里,关于这一种现象的认识并没有进展。
而罗盘则在13世经就已经在航海中得到了应用。那时的罗盘是把加工成针形的磁铁矿石放在秸秆里,使之能浮在水面上。到了14世纪初,又制成了用绳子把磁针吊起来的航海罗盘。这种罗盘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1519年麦哲伦发现环绕地球一周的航线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磁,静电与吉尔伯特
英国人吉尔伯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他在当医生的同时,也对磁进行了研究。他总结了多年来关于磁的实验结果,于1600年出了一本取名为《论磁学》的书。书中指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大磁石,并且阐述了罗盘的磁倾角问题。
吉尔伯特还研究了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琥珀上,而且存在于硫磺,毛皮,陶瓷,火漆,纸,丝绸,金属,橡胶等是摩擦起电物质系列。把这个系列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质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将带负电。
电化学分析的进展及应用
电化学分析的进展及应用
一、概述
电化学分析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和分析技术的分析方法,其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化学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推动了分析化学的边界扩展,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回顾电化学分析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近年来在电极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和仪器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探讨电化学分析在环境监测、能源转换与存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阐述其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我们还将指出当前电化学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电化学分析的视角。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一探讨电化学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 电化学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
电化学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分析化学分支,其核心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对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和测量。在电化学分析中,电流和电位
被用作敏感的信号来反映溶液中化学物质的浓度、活性和反应速率等信息。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化学分析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电化学分析方法能够提供关于化学物质的重要信息,如氧化还原电位、电极反应速率等,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过程至关重要。电化学分析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实现对痕量物质的高精度检测,为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电化学分析还可以与其他分析技术相结合,如光谱法、色谱法等,形成多元化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化学原理讲解
几个重要的参数
• 两个峰电位 阳极/氧化峰电位(Epa) 氧
• 两个峰电流
阴极/还原峰电位(Epc) 阳极/氧化峰电流(ipa )
化 过 程
还 原 过
阴极/氧化峰电流( ipc)
程
电位可定性! 电流可定量!
几个重要的参数
• 氧化还原电对的表观标准电极电位 E0’ = (Epa + Epc) / 2
电化学
课程安排
一、电化学的发展史
二、电化学原理简介 (以三电极体系,循环伏 安法为例)
三、电化学的应用 1.小分子(抗氧化剂)的研究 2.蛋白质的电子传递研究 3.核酸检测
电化学的发展史
公元前600年, 希腊泰尔斯发现摩擦的琥珀 能吸引轻小物体
电化学的发展史
1752年, 美国富兰克林进行风筝实验,并以 此为基础设 计了避雷针。
方波伏安法SWV Square-wave Voltammograms
方波伏安法的激发信号(施加的电压)
方波伏安图
Square-wave voltammograms for TNT solutions of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from 1 to 10 ppm (curves b–k), along with the background voltammogram (curve a) and resulting calibration plot (inset).
电化学简述
3.1934年巴特勒-伏尔默(Butler-Volmer) 提出了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式(电子得 失)。 4.1940年代弗鲁姆金(Frumkin)迟缓放电 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电化学动力学基础。
5. 1950-1960 年代Bockris, Parsons,Conway, Grahame等均为电化学动力学的发展做 出了奠基性的工作,使其更加完善。
Pt-Ru/nanofibrousPANI复合膜
5.
8.1887年阿拉尼乌斯(Arrhenius)电解质 溶液理论(电离学)的提出。 9.1889年能斯特(Nernst)电化学平衡方程 式的建立,完成了从化学热力学到电 化学热力学划时代的工作。
二.电化学动力学发展历程(1905-至 今)
1. 2.
1905塔菲尔(Tafel)根据氢析出实验提出了Tafel 经验方程式:η=a+ b lgj。 1920年海洛夫斯基(Heyrovsky)发明了滴汞电极 (该成果获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电化学动力学
第一章 电化学概述
1-1 电化学发展简史
电化学科学是一门研究发生在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 体界面或附近区域中载流子(电子、离子、空穴)传输 规律的科学。 电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反应的方向与程度 电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历程
1839年格多夫(Groveo)发明了燃料电池 (铂丝作电极,H2SO4水溶液,电解水的逆 过程)。 6. 1859年普兰特(Plante)发明了铅酸电池。 7. 1868年勒克朗谢(Leclanche)发明了锌-二氧 化锰电池(氯化铵电解质溶液),1888年加 斯纳(Gassner)研制成功锌-二氧化锰干电 池。
电解发展历史
电解发展历史
电解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以下将从电解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电解的起源
电解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的研究。1834年,法拉第提出了电解的基本原理,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化学物质在电场中可以被分解成阴阳离子,并进一步阐述了电解的电化学基础。
二、电解的发展
1. 电解的基本原理
根据法拉第的研究,电解是指利用外加电场的作用,使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分解成阴阳离子的化学反应过程。电解过程中,正极吸引阴离子,负极吸引阳离子,从而实现了物质的分解。
2. 电解的应用
电解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电解制取金属。例如,电解法可以用于制取铝、锌、铜等金属。此外,电解还可以用于电镀、电解析水、电解制氯等。
三、电解的发展历程
1. 以电解制取铝为例
电解制取铝是电解的一项重要应用。1886年,法国化学家保罗·赛维尔(Paul Héroult)和美国化学家查尔斯·马丁·霍尔(Charles Martin Hall)几乎同时独立发明了电解法制取铝的方法。他们利用电解质熔融的铝氧化物溶液,在电解槽中通过直流电解的方式,使铝氧化物分解成金属铝,并在负极上析出。
2. 电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除了制取金属外,电解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应用。例如,电解可以用于电镀,即利用电解过程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镀层。此外,电解还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电解制盐、电解析水等方面。
四、电解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解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电解技术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现象的分析方法,其主要原
理是利用电流或电势来测量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从而推断
出目标物质的浓度或其他相关信息。这种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世纪初期,当时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和德国化学家奥斯特一起发
现了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
完善,电化学分析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历史、原理、应用三个方面来探讨电
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历史: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现象
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化学家
们发现,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和德国化学家
奥斯特分别研究了这一现象,并得出了独立的结论。法拉第发现,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盐的浓度成正比;奥斯特则发现,不同电
解质的电导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电化学分析技术
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带电粒子在电场
中的行为,并探索带电粒子(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行为。
1877年,德国化学家豪森发现了电极电势的变化与斯文特效应
(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此后,电化学分
析技术的研究方向从简单的电导率测量扩展到了各种电化学过程
的研究,如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解质的溶解度等。
二、原理:电位和电流的测量
电化学分析技术主要基于两种测量方法:电位测量和电流测量。这两种测量方法都是依据电化学反应的特征来进行的。
电位测量是通过测量电极电势差来描述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和浓度。在电化学反应中,电子会在电化学反应中流动,当电子通过
电化学的发展史
电化学的发展史(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电化学的发展史
201013020427 杨艳艳
摘要: 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以及研究电流导致化学变化方面的研究。主要介绍电化学200多年的发展史以及探讨未来电化学的研究动向。
关键词:电化学发展史未来
电化学的发展从伏特的第一个化学电池开始已经经历过两个多世纪的
发展。现在的电化学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与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用于
各个不同的领域,例如; 电解、电镀、光电化学、电催化、金属腐蚀等。同
时电化学在生物、汽车工业、分析等这些新兴科学范畴也占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1电化学
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相关规律的科学。电化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子导体一离子导体、离子导体一离子导体的界面现象、结构化学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现象。研究内容包括2个方面:(1)电解质研究(电解质的导电性质、离子的传输特性、参与反应的离子的平衡性质等);(2)电极研究(电化学界面的平衡性质和非平衡性质)。现代电化学是十分注重研究电化学界面结构、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动力学。电化学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如金属的腐蚀、人或动物的肌肉运动、大脑信息的传递、生物电流以及细胞膜的功能机制等等,无不涉及电化学过程的作用。电化学技术成果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如化学电源、腐蚀保护、表面精蚀、金属精炼、各种化学药品的电解合成、治理环境、人造器官、生物电池、心脑电图、信息传递等。涉及电化学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地与其他自然科学或技术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1]。
第一章 电解质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t1 Q1 / Q I1 /I
vi z i C i t l v1 ztcl
j
若溶液只有一种阳离子与一种阴离子,则
v t v v
v t v v
dE v U E x U dx
离子迁移是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电场强度越大,即电位梯 度越大,迁移速度越大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1973年,Wright等人发现对聚氧乙烯(PEO) 与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具有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SPE,又称离子导电聚合物)具有质轻、成膜性好、易卷曲等 许多无机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它在电子、医疗、空间技术、 电致显色、电化学、光电学、传感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合物,将其与离子导电性高的低分子熔盐复合,得到室温电 导率(离子电导率高的新型固体电解质,它具有优异的低温导电 性能。
第二节
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一、活度和活度系数 活度的概念: 活度系数:不可能测定单种离子的活度系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平均活度与平均活度系数,可测量。 对于任何价型强电解质: 平均活度: 平均活度系数: 二、德拜一休克尔方程 活度系数可以通过离子强度I进行计算,I定义为
1 2 I mi Z j 2
教材:应用电化学(第二版),杨绮琴,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 绪 言 一、电化学发展史 电化学:从研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换开始形成的。 电化学发展史: l799年, 伏特电堆,第一个原电池→1807年,戴维(DaVy),电解法制到钠和钾 → 1837年,雅可比,电铸技术(精炼铜) → l849年,柯尔贝(Kolbe),电解戊 酸水溶液制辛烷→l859年,普兰特(P1an6t),铅酸电池→1870年发明发电机, 电解用于实际→ 电解制备铝、氯气和氢氧化钠,电解水。 电化学理论: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知识的积累,推动了电化学理论工作 的开展,并进一步以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伏特电堆出现后对电流通过导 体时发生的现象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 1826年欧姆定律(ohm)→1833年,法拉第定律(Faraday)→1887年电离 学说(阿累尼乌斯,Arrhenius)→l889年电极电位公式(能斯特,Nemst), 电化学热力学方面的重大贡献→l9世纪70年代,双电层的概念,赫姆荷兹 (Helmholtz)→l905年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式(塔菲尔Tafel)→20世纪50年 代, 电极过程动力学,弗鲁姆金((I)pyMKHH)、博克里斯(BOckris)等,成为现 代电化学的主体→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化学的实验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将量子力学引进了电化学领域,电化学有了新的发展。现今电化学的 研究已深入到探讨电化学界面的原子一分子世界。
哈工大电化学技术课件1-4
1.4.2 电流效率和活性物质利用率
Zn2+ + 2e- → Zn
主反应
2H+ + 2e- → H2↑ 副反应
通入2F电量,产物Zn和副产物H2二者之和是1 mol。
电流效率=
实际获得的产物量 理论产物量(法拉第定律计算)100%
产物折合的电量(法拉第定律计算)
实际通过的电量
100%
电镀时阴极电流效率通常小于100%,也有例外:电镀Ni-P合金,生成的
(1)电极材料不同(化学组成不同)——电催化活性不同。 例:H2 → 2H+ + 2e- Hg电极与 Pt电极相差1010倍。
(2)生成成相膜(钝化)或有吸附层改变电极的性质。 (3)晶型、晶面取向不同或表面状态不同(如粗糙度)。
Pt单晶,研究发现不同晶面H2析出的能力不同。特定 晶面的电化学研究近期研究的热点。
为什么锂离子电池电压3.6V?镍氢电池电压1.2V?
能不能设计出10V电压的单电池? 电池放电动力是什么?
单电池:只有一组正极和一组负极的电池叫单电池 单电极:单电池中的一个电极叫单电极
由于两个电极是在空间上分开的,两个电极反应 是独立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研究单电极。
单电极
一类导体与二类导体接触,并能发生电荷转移, 就形成了单电极。
(1) 电化学反应是一类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两个反应进行 的空间位置不同。
电化学原理和方法
0.5MNa2SO4及其中加入0.1M丁醇和 0.2M丁醇溶液中汞电极的电毛细曲线
第五节 双电层电容
一、双电层电容
1 微分电容
C= dq , 从Lippman方程可以从电毛细曲线计算微分电容值 dE
d qdE, q d dE
C
dq dE
d 2 dE 2
第二Lippman方程
2 积分电容
K= q E Eq0
返回
第四节 研究双电层的方法
一、吸附方法 通过测量电极上的吸附物质的量与电极电势之间的关 系来研究双电层
铂电极上的表面电荷与电极电势的关系 0.005MH2SO4+0.5MNa2SO4
二、电毛细方法 1、测量不同电势下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张力
古依毛细管静电计
0.5M Na2SO4中汞电极的电 毛细曲线
电化学的发展史
伽伐尼(1791年发现电化学现象、伏打(1800 年建立伏打电堆)
法拉第1834年提出了法拉定律(电流与物质之 间的作用)
吉布斯(1873)和亥姆荷茨(1882)(电动势 与热力学)
阿累尼乌斯(1887)、德拜和尢格尔(1923- 1925)(电解质导电理论)
塔菲尔(1905)塔菲尔方程(电极动力学)
3、没考虑双电层中的离子在电场下的变形。 4、双电层理论是研究电极表面状态的重要理论, 随着现代研究方法的不断提高,双电层理论还 在不断的发展,其一个重要工作是由以Frumkin 为代表的,将Helmholtz层分成内Helmholtz层 和外Helmholtz层,在内Helmholtz中,主要是 特征吸附的去水化的离子或吸附分子,而外 Helmholtz则是以静电吸附的水化离子。这一模 型更有效地解释了由双电层引起的实验现象。
化学电池发展史
化学电池发展史
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本文将从化学电池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化学电池的发展史。
1. 化学电池的起源
化学电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80年代,当时意大利化学家卢奇亚诺·伯蒂(Luigi Galvani)和亚历山大·伏打(Alessandro Volta)开始研究静电现象。伯蒂观察到青蛙腿在接触金属时会产生抽搐,而伏打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化学现象。
2. 早期化学电池
1800年,伏打发明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化学电池,称为伏打电池。它由多个铜和锌片交替堆叠而成,每两个金属之间都有一层纸浸润了盐水。这种电池通过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电源之一。
3. 进一步发展
随着对化学电池的研究深入,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金属和电解质来构建电池。例如,英国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在19世纪初提出了法拉第电解池,该电池使用了铂和银金属以及硝酸作为电解质。
4. 19世纪的突破
19世纪是化学电池发展的重要时期。1836年,英国化学家约翰·丹尼尔(John Daniell)发明了丹尼尔电池,这是一种使用铜和锌金属以及硫酸铜作为电解质的电池。丹尼尔电池具有较低的内阻和较稳定的输出电压,成为当时最常用的电池之一。
5. 现代化学电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化学电池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了镍铁电池,该电池使用了镍和铁金属以及碱性电解质。这种电池在工业和军事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电学发展史
1.公元前的琥珀和磁石
希腊七贤中有一位名叫泰勒斯的哲学家。公元前600年前后,泰勒斯看到当明的希腊人通过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用磁钱矿石吸引铁片的现象,曾对其原因进行过一番思考。据说他的解释是:“万物皆有灵。磁吸铁,故磁有灵。”这里所说的“磁”就是磁铁矿石。
希腊人把琥珀叫做“elektron”(与英文“电”同音)。他们从波罗的海沿岸进口琥珀,用来制作手镯和首饰。当时的宝石商们也知道摩擦琥珀能吸引羽毛,不过他们认为那是神灵或者魔力的作用。
在东方,中国人民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中国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已经有的指南针,他们在古代就已经用磁针来辨别方向了。
2.磁,静电
通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在公元前人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现象。很长时间里,关于这一种现象的认识并没有进展。
而罗盘则在13世经就已经在航海中得到了应用。那时的罗盘是把加工成针形的磁铁矿石放在秸秆里,使之能浮在水面上。到了14世纪初,又制成了用绳子把磁针吊起来的航海罗盘。这种罗盘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1519年麦哲伦发现环绕地球一周的航线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磁,静电与吉尔伯特
英国人吉尔伯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他在当医生的同时,也对磁进行了研究。他总结了多年来关于磁的实验结果,于1600年出了一本取名为《论磁学》的书。书中指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大磁石,并且阐述了罗盘的磁倾角问题。
吉尔伯特还研究了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琥珀上,而且存在于硫磺,毛皮,陶瓷,火漆,纸,丝绸,金属,橡胶等是摩擦起电物质系列。把这个系列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质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将带负电。
电催化的发展历史
电催化的发展历史
电催化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促进化学反应的技术。它通过在电极上施加电压,改变电子的输运过程,从而调控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电催化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将从电催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电催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发现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氢气和氧气会在两个电极上分别产生。这一现象被称为电解水反应。随着对电解水反应的研究深入,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电化学方法促进其他化学反应的进行。
电催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主要集中在对电催化基础理论的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揭示了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特性。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电催化理论模型,如巴特尔-沃尔赫方程和液相电催化模型等,为电催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电催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催化材料和电催化剂,如金属纳米颗粒、有机金属化合物和杂化纳米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好的催化活性,可以显著提高电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第三个阶段是在21世纪至今,电催化技术进一步拓展了应用领域。除了传统的电化学领域,如电解水制氢和电池储能等,电催化还被应用于有机合成、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化等领域。例如,科学家们利用电催化技术实现了高效的电催化还原和氧化反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设计。此外,电催化还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环境保护领域,以及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能源转化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发展史
电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无机
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化学工程等学科相关,还渗透
到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学和金属工业等领域。
电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两类导体(电子导
体,如金属或半导体,以及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形成
的接界面上所发生的带电及电子转移变化的科学。
传统观念认为电化学主要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如电解和原电池。但电化学并不局限于电能出现的化学反应,也包含其它物理化学过程,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以及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反应。
一、16-17世纪:早期的相关研究
公元16世纪标志着对于电认知的开始。在16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William Gilbert (威廉·吉尔伯特,1540-1605)花了17年时间进行磁学方面的试验,也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一些电学方面的研究。吉尔伯特由于在磁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被称为“磁学之父”,他的磁学研究为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吉尔伯特按照马里古特的办法,制成球状磁石,取名为“小地球”,在球面上用罗盘针和粉笔划出了磁子午线。他证明诺曼所发现的下倾现象也在这种球状磁石上表现出来,在球面上罗盘磁针也会下倾。他还证明表面不规则的磁石球,其磁子午线也是不规则的,由此认为罗盘针在地球上和正北方的偏离是由陆地所致。他发现两极装上铁帽的磁石,磁力大大增加,他还研究了某一给定的铁块同磁石的大小和它的吸引力的关系,发现这是一种正比关系。吉尔伯特根据他所发现的这些磁力现象,建立了一个理论体系。他设想整个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石,上面为一层水、岩石和泥土覆盖着。他认为磁石的磁力会产生运动和变化。他认为地球的磁力一直伸到天上并使宇宙合为一体。在吉尔伯特看来,引力无非就是磁力。吉尔伯特关于磁学的研究为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电磁学中,磁通势单位的吉伯
(gilbert)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纪
念他的贡献。
1663年,德国物理学家Otto von
Guericke(奥托·冯·格里克1602-1686)
发明了第一台静电起电机。这台机器由
球形玻璃罩中的巨大硫磺球和转动硫
磺球用的曲轴组成的。当摇动曲轴来转
动球体的时候,衬垫与硫磺球发生摩擦
产生静电。这个球体可以拆卸并可以用
作电学试验的来源。
二、18世纪:电化学的诞生
在18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夏尔·杜菲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静电,他将两者分别命名为“玻璃电”和“松香电”,同种相互排斥而不同种相互吸引。杜菲因此认为电由两种不同液体组成:正电“vitreous”(玻璃),以及负电“resinous”(树脂),这便是电的双液体理论,这个理论在18世纪晚期被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单液体理论所否定。
1781年,法国物理学家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夏尔·奥古斯丁·库仑1736-1806)在试图研究由英国科学家Joseph Priestley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1733-1804)提出的电荷相斥法则的过程中发展了静电相吸的法则。
1771年,意大利生理学家、解剖学家Luigi Galvani(路易吉·伽伐尼1737-1798)发现蛙腿肌肉接触金属刀片时候会发生痉挛。他于1791年发表了题为“电流在肌肉运动中所起的作用”的论文,提出在生物形态下存在的“神经电流物质”,在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电化学和电生理学的诞生。在论文中,伽伐尼认为动物体内中存在着一种与“自然”形式(如闪电)或“人工”形式(如摩擦起电)都不同的“动物电”,
“动物电”通过金属探针来激活神经和有限的肌肉组织。
伽伐尼的观点得到了多数同事的认同,但是帕维亚大学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卓·伏打并不赞成“生物电流”的这个想法,并提出蛙腿肌肉在伽伐尼实验中仅起到了连接两种不同金属(托盘和刀片)的作用。
三、19世纪:电化学发展成为化学分支
1800年,英国化学家安东尼·卡莱尔和威廉·尼科尔森通过电解的方式成功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不久之后,德国化学家约翰·里特发现了电镀现象,同时观察到在电解过程中沉积的金属以及产生的氧气的量取决于电极之间的距离。1801年,约翰·里特观察到了热电电流并预测了托马斯·约翰·塞贝克所发现的热电效应。
在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威廉·海德·沃勒斯顿改进了伏打电堆。同时,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爵士关于电解的研究得出电解反应是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的结论,随后用电解的方法得到了钠、钾等金属单质,成为发现元素单质最多的化学家。
丹麦科学家汉斯·奥斯特于1820年4月21日所发现的电流磁效应被认为是划时代的进步,随后,法国物理学家André-Marie Ampère(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1836)很快重现了奥斯特的试验,并且推导出了其数学公式,即安培定律。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
究。1820年7月,H.C.奥斯特发表关于电流磁效应的论
文后,安培报告了他的实验结果:通电的线圈与磁铁相
似;9月25日,他报告了两根载流导线存在相互影响,相
同方向的平行电流彼此相吸,相反方向的平行电流彼此相
斥;对两个线圈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讨论。通过一系
列经典的和简单的实验,他认识到磁是由运动的电产生的。
他用这一观点来说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质的磁性。他提出分
子电流假说:电流从分子的一端流出,通过分子周围空间
由另一端注入;非磁化的分子的电流呈均匀对称分布,对
外不显示磁性;当受外界磁体或电流影响时,对称性受到
破坏,显示出宏观磁性,这时分子就被磁化了。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有了实在的内容,已成为认识物质磁性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说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1821-1825年,安培做了关于电流相互作用的四个精巧的实验,并根据这四个实验导出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公式。1827年,安培将他的电磁现象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这是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对以后电磁学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纪念安培在电学上的杰出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托马斯·约翰·塞贝克描述了在两种不同金属接界处因温差而导致的电势差,即热电效应。
1827年,德国科学家格奥尔格·欧姆在著作《直流电路的数学研究》中完整阐述了他的电学理论,提出了电路分析中电流、电压及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
1832年,Michael Faraday(迈克尔·法拉第
1791-1867)基于其电化学试验中的发现阐述了法拉
第电解定律,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切电极反应的氧化还
原过程,是电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定量定律。1836年,
约翰·费德里克·丹尼尔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