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教案
地理人口教案: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
地理人口教案: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
一、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概述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也是五大洲和大片海洋组成的家园。而人口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发展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全球范围内,亚洲拥有最多的人口,超过40亿,占全球总人口数近60%;而非洲则是第二大人口集中区域,约占总人口数16%。欧洲以及北美也拥有较大规模的人口。
二、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对于人类定居和繁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给。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常常使得一些地区适合农业发展,并容纳更多居民;寒冷干燥或气候极端严酷的区域通常无法提供足够的农业产出和适宜的居住环境,因此人口数量较少。此外,地形、土壤肥沃程度等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2. 经济条件
经济状况是吸引人口迁居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好的经济环境和丰富资源,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水平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移民。相反,贫困地区通常面临资源匮乏、失业率高等问题,人口流动性较小。
三、全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
1. 高密度区域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一些人口密度十分高的地区。例如,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地区都被认为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些地区普遍拥有广阔肥沃的平原和河流,有利于农业发展,并有较好的工商业基础。
2. 低密度区域
与高密度区域相反,全球上也存在着一些人口稀疏或低密度的地区。这些地区
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学科领域:地理
年级:八年级
课时:2课时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掌握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观察世界人口分布;
(2)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
(3)探讨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2)增强学生的人口国情意识;
(3)培养学生的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内容
1.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1)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世界人口分布的很不均匀;
(3)四大人口稠密地带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
2.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
(2)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较多;
(3)农业地区人口较多,城镇地区人口较少。
3. 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计算实例;
(3)人口密度在地理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4. 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
(2)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人口合理容量在制定人口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中的作用。
5.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1)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2)科技水平的高低;
(3)地区开放程度;
(4)人口消费水平;
(5)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地理教案:地球上的人口分布
地理教案:地球上的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的背景介绍
人口分布是指地球上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人类自从出现以来,就开始在不同地区定居并繁衍生息,形成了不同的人口聚集区。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资源分布、交通条件等。随着时间和技术进步的推进,人类对于地理环境的认识逐渐深入,也促进了人类在各个地区的迁徙和扩散。
二、人口密度与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
1. 人口密度较高地区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方,由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因素,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这些地区往往拥有优越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资源,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并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例如,中国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快速,在城市化程度高和工业化水平高于内陆地区。
2. 人口密度较低地区
相比之下,一些偏远山区、荒漠地带和高海拔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这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以及缺乏基础设施等原因,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一些特殊资源、旅游景点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可能会吸引一定数量的人口。
三、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气候与人口分布
气候对于人类定居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往往更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因此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极寒或极热的地理环境,则限制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迁移。
2. 地形与人口分布
地形对于土地利用和开发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河流两岸的平原和丘陵地
带常常受到农业开发压力,因此容纳了大量的人口。而山脉、荒漠等地形则限制了居民定居点的扩张。
四、城市化与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分布与人口政策教案
中国人口分布与人口政策教案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将介绍中国人口分布的
现状以及相关的人口政策,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对中国社会产
生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人口分布的现状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不均衡,这导致了人口分布的
不均衡。主要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西
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1. 沿海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这是因为沿海地
区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例如,
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省份的人口密度较高。
2. 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
口分布也比较密集。例如,湖南、湖北和上海等省市的人口数量较多。
3. 西部地区:中国的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人
口分布较为稀疏。例如,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份的人口相对较少。
二、人口政策的演变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
和优化人口结构。经过多年的实施,人口政策也经历了一些调整和演变。
1. 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是指限制每个家庭的生育数量,包括晚婚晚育、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等措施。这一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减轻了人口压力。
2. 单独二孩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政府于2016年实行了单独二孩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促进人口结构的调整。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认识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一、中国的人口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超过14亿。然而,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并不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国土上。
二、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这些城市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企业前来发展。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就业机会较多,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了许多农民工迁徙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首选目的地。
三、西部内陆地区
相比之下,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也是中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由于山脉环绕以及水资源不足等自然条件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因此,这些地区通常被农村或乡村所占据,并且拥有更低的人口密度。
四、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是中国东北平原中最大的一块平原地区,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由于这些地方适宜农业生产,华北平原被广泛开发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因此,在这个地区人口相对较多。
五、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具民族多样性的地方之一,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这个地区山脉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并且气候多样,生态环境十分丰富。由于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移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六、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也被称为中国的“工业重镇”,是中国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地方之一。曾
经以其煤炭、钢铁等重工业而闻名,如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该地面临经济下滑和人口减少等挑战。
七、城乡人口差距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分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现状;
3. 分析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2. 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人口分布的兴趣,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山地地区等。
2. 知识讲解(15分钟)
2.1 人口分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 定义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状况;
- 影响因素:
- 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资源等;
- 经济因素: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
- 社会因素:政治、军事、教育等。
2.2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现状:
- 东西分布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
- 北南分布差异:南方人口密集,北方人口稀疏;
- 地区间分布差异:城乡差异、内陆沿海差异等。
3. 实例分析(20分钟)
3.1 北京市的人口分布:
- 东城区、西城区人口密集,海淀区、朝阳区次之,城市中心人口多,远离市区人口减少;
-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城市规划等。
3.2 四川省的人口分布:
- 成都平原人口密集,西部山区人口稀疏;
-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等。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4.1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有哪些?
4.2 不同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影响是什么?
5. 总结归纳(10分钟)
学生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指导:
地理初中八年级教案:探索不同城市的人口分布特点
地理初中八年级教案:探索不同城市的人口
分布特点
一、引言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人口的分布特点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因此研究人口分布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教案将重点探索不同城市的人口分布特点,旨在帮助初中八年级学生了解和认识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城市人口分布的规律。
二、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1. 人口分布的定义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人口的分布因素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经济因素包括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等。
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例如河流、山脉、气
候等。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也是决定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发
达地区通常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3)社会因素: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资源的分布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特点。
(4)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措施、战争和冲突等,这些都会对人口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城市人口分布的规律
1. 大城市的人口集聚
大城市往往聚集了大量的资源和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这导致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多,成为人口的集聚中心。
2. 北方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
由于北方天气条件相对较为恶劣,农业发展较为困难。因此,北方的城市人口分布较为密集,人口数量相对较大。
3. 沿海城市的人口集聚
沿海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方面具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这些城市往往是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具有较高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潜力。
人口分布分类教案
人口分布分类教案
教案标题:人口分布分类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人口分布的分类方法;
3. 理解各种人口分布类型的特点和原因。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思考: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
知识讲解:
2. 解释人口分布的概念,即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3. 介绍人口分布的分类方法:
a. 根据地理位置:城市人口分布和农村人口分布;
b. 根据地区:不同洲际和国家的人口分布;
c.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分布。
案例分析: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分析该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并找出可能的原因。
5.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他们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理解。
巩固练习:
6.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例如:你所在的城市的人口分布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拓展活动:
7.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更广泛的研究,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总结:
8. 总结人口分布分类的要点和学习收获,强调人口分布对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评估:
9. 设计一份评估问卷,考察学生对人口分布分类的理解程度,并收集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教案扩展:
-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人口分布类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口分布。
-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并撰写实地考察报告。
(完整版)《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
课题
《人文地理学》第4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3、通过分析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能够正确认识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2、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人口的总数量是多少吗?是的,有70亿人口,那么这70亿人口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他们是平均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人口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人口分布的测度
人口密度: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
刚才我们提到世界人口共有70亿,那么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
1、北半球人口稠密,南半球人口稀疏;
2、中纬度地区人口稠密,低、高维度地区人口稀疏;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全球和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3. 讨论人口分布的影响与挑战。
二、教学内容:
1. 人口分布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2. 全球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3.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4. 人口分布的影响与挑战。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和概念解释**(15分钟)
1. 引入人口分布的概念,解释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2. 解释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Step 2:全球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30分钟)
1. 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和数据,让学生观察全球人口的分布特点。
2. 分析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
3. 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的规律。
**Step 3: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30分钟)
1. 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探讨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关系。
3. 比较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差异及其原因。
**Step 4:人口分布的影响与挑战**(40分钟)
1. 分小组讨论人口分布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总结人口密集区与人口稀少区的发展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
的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人
口迁移等挑战。
4. 引导学生思考应对人口分布不均衡和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资源:
1. 世界人口分布图、数据;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迁移
地理教案:人口分布与迁移
一、人口分布与迁移的概念和影响
人口分布与迁移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人类在地球上的空
间分布以及人口流动的原因与结果。通过研究人口的分布与迁移,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1. 人口分布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集
中在沿海地带或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印度恒河-雅鲁藏布江平原等都是世界人口密集区。
受生态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明显。有些地方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如荒漠、高山、极地等,则几乎没有永久居民。
2. 人口迁移的原因:
(1)经济原因: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人们会选择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在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中尤为常见。
(2)社会原因:人口迁移也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战争、政治动荡、
宗教迫害等都可能导致人口流动。
(3)环境原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恶化都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重
要原因。当地资源匮乏或遭受重大灾难时,居民可能被迫离开现有居住地。
3. 人口分布和迁移对地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1)生态环境破坏:过度集中的人口分布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会对当地的生
态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增加资源消耗和能源需求,引发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
(2)城市化与社会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还直接影响到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就业压力增加、住房紧张等问题。
高中地理教案:探索地球上的人口分布
高中地理教案:探索地球上的人口分布
一、引言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的研究,而人口分布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人
口分布影响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对于了解人类活动和资源利用至关重要。高中地理教案的任务目标是探索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本文将通过介绍人口密集区与稀疏区的特征,讨论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并探究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
二、人口密集区特征
1. 地理条件:通常位于沿海和平原地区,具备优越的交通和交流条件。
2. 自然资源:丰富的土地、水源以及适宜农业发展等自然资源吸引大量人口聚集。
3. 城市化程度高: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吸引了大量就业机会,从
而吸纳了更多居民。
4. 社会服务设施:医疗保健、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三、人口稀疏区特征
1. 地理条件:通常是高山、沙漠或寒冷地区等不适宜居住和农业发展的地方。
2. 自然资源匮乏:缺乏水源、肥沃土地以及其他能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资源。
3. 异乡移民较少:由于地理条件不良,缺乏吸引力,因此人口较稀疏区域接受
外来移民的规模通常较小。
4. 交通条件落后: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限制,交通和交流相对困难。
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等。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的
地区更适合人类居住和农业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活动是吸引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业机会多的地方,
特别是工商业中心和发达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
3. 政治因素:政治稳定与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备吸引外来移民和本国
居民留下来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人口分布概述教案
人口分布概述教案
教案标题:人口分布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3. 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并理解其原因。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特点。
3. 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1. 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地图和统计数据。
3. 学生练习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认为人口分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什么影响?”
二、讲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
1. 通过多媒体展示,简要介绍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三、讨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特点(15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可能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列举出一些特点。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四、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其原因(20分钟)
1. 利用地图和统计数据,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2. 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政治因素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总结人口分布的关键点,并与学生共同整理出一个概念性的定义。
《人口分布》参考教案
人口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
3.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4.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联系的观点。
2.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节假日出游时,是否遇到过人山人海排队等候进入景区的现象你们在超市购物时,是否为排队等候结账而心烦意乱你们是否见过宽阔的马路因交通堵塞变成了巨大的露天“停车场”
讲授新知: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教师课件投影“世界人口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纬度看,世界人口主要
分布在什么范围导致世界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即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1_1人口分布(第一课时)(教案)
【探究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
材料: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其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
问题1(综合思维)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提示: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
问题2(综合思维)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提示:严寒的两极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疏。
问题3(区域认知)人口第一大国的人口分布有何特征?
提示: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中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
【巩固练习】
1.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1)B(2)C[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人口比重最大值。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
【课堂检测】
2017年,美国政府开始着手修筑“美墨边境墙”,美国与墨西哥接壤的边界长达3100多公里,而特朗普计划中的隔离墙据估算将高达100亿美元,并打算通过提高关税让墨西哥为其买单,下图为美墨边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教案人口分布
课题:1.1人口分布
【教学目标】
1.利用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2.结合世界和中国人口的稠密与稀疏区案例,分析差异的形成原因。
3.总结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
【教学重、难点】
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小组活动探究法、自主阅读法
【新课导入】
课前探究:自主阅读教材P2探究材料及图1-1,爪哇岛靠近赤道,全年没有寒暑之分,而且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非常频繁,其中印尼最活跃的默拉皮火山,就位于爪哇岛之上。可见爪哇岛不仅面积相对较小,而且自然环境也不优越,那么为何印尼半数人口都愿意挤在爪哇岛生活呢?
【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
1.生自主阅读教材p2-p4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人口分布?
(2)如何衡量人口分布状况?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主要可以从哪四方面进行分析?
2.生阅读教材p2-p4内容,讨论交流,完成下题。
(1)观察书本P3图1-2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
(2)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各大洲中人口最多的大洲是,目前暂无定居居民。
(3)世界各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2016年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个,约占世界人口的。
(4)阅读书本P4世界及各大洲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分析世界人口城乡分布总体趋势,并说出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和最低的大州。
3.师讲解,略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主阅读p6阅读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并思考为什么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分布
课题
《人文地理学》第4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3、通过分析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能够正确认识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2、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人口的总数量是多少吗?是的,有70亿人口,那么这70亿人口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他们是平均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人口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人口分布的测度
人口密度: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
口数。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
[引出问题]
刚才我们提到世界人口共有70亿,那么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
1、北半球人口稠密,南半球人口稀疏;
2、中纬度地区人口稠密,低、高维度地区人口稀疏;
3、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4、海拔500米以下的人口稠密,500米以上的人口稀疏;
5、城市人口密集,乡村人口稀疏;
6、欧、亚两洲人口稠密,其它各洲人口稀疏。
(用PPT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邦奇的人类大陆图
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用PPT展示人类大陆图,让学生看图总结出世界上的四个人类大陆)
[引出问题]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我国的人口分布又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五、中国的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
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三个特点是:人口的低地指向性,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
(用PPT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引出问题]
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会如此不平衡,都有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不平衡的分布?先来思考几个问题:
1、沙漠、两极等地区为什么鲜有人居住?
2、务工潮都流向什么地方?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3、闯关东是世界移民史上的一次壮举,为什么先后有两千多万山东人闯荡到关东大地谋求生存?
(引用这些问题,可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六、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重要。
1、气候:过于寒冷、干燥或湿热的地区均不适合人类居住,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如:亚热带和温带)成为人类密集的地区;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地区;
3、土壤:具有不同的天然肥力和适耕性能,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4、水体:除了作为水源,还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载体和通道,也是人类副食品的一个源地;
5、矿产资源:现代人类需求的主要矿产资源区逐渐发展成为人口稠密区;
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资源、新材料的发现与利用,往往成为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及其分布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1、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史前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分布特点是极端分散、稀疏和流动性;
奴隶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人口密度增大,大多数人仍散于农村;
封建社会:农业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大大提高;且城市人口大增,农村人口减少;
二战后:全球人口向城市集中。
2、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3、经济活动方式:一般来说,工业区比农业区的人口稠密,农业区中的种植业区又比畜牧业区人口稠密;
4、交通输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促使交通沿线人口日益稠密。
(三)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1、历史因素:人们通常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而居住历史长、开发较早的地区集中了稠密的人口;
2、政治因素:有时短时间内便可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四)科技发展、国家制定的人口政策等也对人口分布有影响。
(讲述每一个影响因素时,都要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引出问题]
我们了解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再来总结一下: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七、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1、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过于炎热、寒冷的地区人口稀疏;
2、地势地平的地区人口稠密,地势过高的地区人口稀疏;
3、水源充足的地区人口稠密,水源短缺的地区人口稀疏;
4、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稠密,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稀疏;
5、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密集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稀疏;
6、位置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偏僻、闭塞的地区人口稀疏;
7、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新开发区人口稀少。
(让学生根据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思考、讨论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由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