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人口分布研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人口分布的定义人口分布的重要性人口分布的研究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教师讲解人口分布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研究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分布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世界人口分布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世界人口分布的格局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上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地区2.3 教学活动:地图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地图,指出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地区。
讲解:教师讲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
案例研究:学生分组研究特定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中国人口分布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3.2 教学内容:中国人口分布的格局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3.3 教学活动:地图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地图,指出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地区。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研究中国人口分布的数据,绘制图表展示人口变化趋势。
第四章: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城市化与人口分布的关系4.3 教学活动:讲解:教师讲解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案例研究:学生分组研究特定城市或地区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情况,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五章: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地理教案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
地理教案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情况;-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掌握人口分布的格局;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各国人口分布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质;3.学科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情况;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人口分布的规律和特点;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在世界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2.学习(30分钟):-讲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等;-分组讨论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情况: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国家,通过图表或报告展示其人口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和讨论各组展示的报告,总结世界各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和特点;3.实践(40分钟):-分组设计一个国家的人口分布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针对所选择的国家,学生自主分工合作,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4.总结(15分钟):-学生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全班讨论并总结调查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点评和评价;五、拓展延伸:1.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口分布情况,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2.讨论人口分布对国家的影响和挑战,例如城市化进程、资源分配等问题;3.家庭作业:以调查报告为基础,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世界各国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世界各国人口分布情况-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等-规律和特点:人口密集区、人口稀疏区、城市化进程等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实践调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初中地理我国人口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我国人口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人口问题,理解我国人口国策。
2. 利用图表,归纳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3. 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对策。
2. 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
2. 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漫画,让学生观察漫画,思考漫画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人口特点(1) 人口数量多【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国的人口概况?【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10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3.7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人口数量大。
(2) 人口增长迅速【教师活动】多媒体上给出1691—2010年的我国人口数据表,让学生绘出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教师指导绘图注意事项,学生绘图结束后进行展示,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分小组讨论:【问题】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绘制折线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2. 人口分布【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3. 人口问题【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数据,小组讨论。
2023年中国的人口地理教案
2023年中国的人口地理教案2023年中国的人口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关于“中国的人口”的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
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使学生掌握: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情况;2.掌握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3.了解重要的人口聚集地与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4.理解不同国家、地区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不一样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征:–世界人口总量;–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情况;–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世界人口密度的定义;–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人口聚集地和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人口聚集地的位置和原因;–人口分散地的位置和原因。
4.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分布情况的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征的了解;2.掌握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解;3.掌握人口聚集地和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听说综合教学法、小组合作模式、案例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热身活动:自我介绍2.课前调研:小组探究分小组调研各自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二胎政策、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信息,并综合分析、交流总结。
3.节课讲授:1.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征•世界人口总量;•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情况;•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世界人口密度的定义;•世界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人口聚集地和分散地的位置及其原因•人口聚集地的位置和原因;•人口分散地的位置和原因。
4.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分布情况的差异及原因。
4.课堂小结:游戏互动采用游戏互动形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训练。
六、作业1.课后团队观察反思;2.小组长汇报学习调研结果,讲解组员们的思考、疑问和解决方案;3.阅读有关人口控制、计划生育相关新闻并写出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使用了听说综合教学法、小组合作模式、案例教学法、游戏互动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教案人口分布
课题:1.1人口分布【教学目标】1.利用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2.结合世界和中国人口的稠密与稀疏区案例,分析差异的形成原因。
3.总结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
【教学重、难点】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小组活动探究法、自主阅读法【新课导入】课前探究:自主阅读教材P2探究材料及图1-1,爪哇岛靠近赤道,全年没有寒暑之分,而且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非常频繁,其中印尼最活跃的默拉皮火山,就位于爪哇岛之上。
可见爪哇岛不仅面积相对较小,而且自然环境也不优越,那么为何印尼半数人口都愿意挤在爪哇岛生活呢?【新课讲授】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生自主阅读教材p2-p4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人口分布?(2)如何衡量人口分布状况?(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主要可以从哪四方面进行分析?2.生阅读教材p2-p4内容,讨论交流,完成下题。
(1)观察书本P3图1-2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
(2)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各大洲中人口最多的大洲是,目前暂无定居居民。
(3)世界各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2016年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个,约占世界人口的。
(4)阅读书本P4世界及各大洲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分析世界人口城乡分布总体趋势,并说出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和最低的大州。
3.师讲解,略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主阅读p6阅读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并思考为什么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呢?2.阅读p7文字部分,讨论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
3.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拓展提升】1.阅读教材P3图1-2、图1-3,讨论一下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哪个大洲最多?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居多?2.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的中下游,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但长期以来人烟稀少,然而,巴西东南南部的高原上却人口稠密,城市集中。
《人口分布》教案.doc
《人口分布》教案.doc本教案是针对初中地理课程中《人口分布》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现状和原因,以及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本教案结合PPT展示和讨论,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和启发。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2.认识人口分布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关系;3.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意识。
一、PPT展示: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二、讨论:人口分布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的关系三、概念解析:人口密度、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等四、互动游戏:人口普查与人口结构一、导入环节(5分钟)1.引入主题:让学生描述他们居住的地方有哪些人,很多还是很少。
2.出示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口的分布情况。
三、概念解析(10分钟)1、讲解人口密度、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等概念的定义和含义。
2、通过世界和中国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四、互动游戏(15分钟)1、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2、让学生进行团体辩论,谈论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重点和收获。
2、布置作业:根据所在城市的人口情况,制作一张简单而清晰的人口分布地图。
本次教学采用了展示、讨论、概念解析和互动游戏等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1、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地图;2、教学PPT;3、互动游戏相关资料。
希望通过这一堂课,学生能够了解人口分布的现状和原因,并且能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地理意识,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做出应对人口问题的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人口分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人口分布的各种现象和特点,如密集区、稀疏区、拥挤区、空旷区等;3.学习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不均和人口流动的测量和分析方法;4.探究人口变化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人口分布现象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掌握人口分布量的测量和分析方法;2.探究人口分布不均与人口流动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分布情况,并讨论与人口分布相关的问题,如城市化、资源配置等。
2. 概念讲解讲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不均等。
3. 案例分析以中国为例,通过课件展示比较典型的人口分布现象,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等,并让学生分析形成这些现象的影响因素。
4. 经典资料展示展示和分析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如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等,以及不同地区人口流动的特点和趋势。
还可以通过相关报纸和文献展示国内外人口变化的趋势。
5. 组织讨论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人口分布不均对国家和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如资源分配、经济发展等。
五、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经典资料展示、组织讨论。
六、教学工具课件、相关报纸和文献。
七、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2.学生提交分析作业。
八、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情况和人口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和措施。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深入探究人口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人口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强调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口分布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4.通过实例和数据,阐述人口分布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
1.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2.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人口分布情况。
3.针对学生对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认识不足,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5.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兴趣。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掌握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趋势;(3)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利用数据资料,探讨中国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3)采用案例分析,研究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人口地理环境观念,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提高人口素质,关注人口问题,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趋势;(3)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人口分布数据的解读与分析;(2)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学科知识与应用》等相关教材;2. 地图: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分布图;3. 数据资料:世界各国人口数据、中国各地区人口数据;4. 案例:典型的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2. 课堂探究:(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利用数据资料,探讨中国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3)采用案例分析,研究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我国的区域差异;(2)介绍我国政府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方面的政策及措施。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并分析其特点及变化趋势;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中国人口分布图的绘制和地区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小论文。
《人口分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地理八年级下册《人口分布》2.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3.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b. 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c.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b.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c.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a.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b.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使学生掌握人口分布的特点;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口分布案例,使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案例分析及讨论题目的课件;2.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人口分布案例和数据;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思考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如地形、气候、经济等。
4. 案例分析(10分钟)利用收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反馈(5分钟)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并在图上标注出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2. 请学生选取一个具体的人口分布案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 请学生总结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等。
初中地理《人口分布》课堂教案
初中地理《人口分布》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学生能够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2)学生能够关注人口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教学难点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图片或视频)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或视频,大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世界上的人口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那么,人口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人口分布》。
2、讲授新课(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师:首先,我们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师:大家可以看到,在地图上,有些地区人口密集,而有些地区人口稀少。
那么,哪些地区人口密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呢?生: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区人口密集;而非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南极洲等地人口稀少。
师:非常好!那大家再思考一下,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少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发言:人口密集区一般自然条件优越,如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而人口稀少区往往自然条件恶劣,如气候干旱、寒冷,地形崎岖,水源缺乏等。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除了自然环境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呢?(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资料)师:同学们,请看这些资料,思考经济发展水平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
地理状况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教案
地理状况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地理状况与人口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2. 分析和评价不同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3. 掌握常见地理状况和人口分布的例子;4. 思考并讨论人口分布的优化方案。
二、教学重点1. 地理状况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 人口分布的优化方案。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评价和比较不同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 如何提出有效的人口分布优化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理状况与人口分布的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状况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2. 学生适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 (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理状况和人口分布的概念;2. 教师详细解释地理状况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例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等;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步骤三:案例分析 (15分钟)1. 教师给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案例,比如中国、印度、巴西等;2.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这些地区的地理状况对其人口分布有何影响;3. 学生展示并讨论自己的分析结果。
步骤四:优化方案 (15分钟)1. 教师提出人口分布的优化方案的概念;2.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讨论如何优化某一地区的人口分布;3.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优化方案,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 (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2.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应用地理状况与人口分布的关系;3.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展示进一步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状况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并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优化方案的讨论,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口分布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思路。
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不仅与地理环境有关,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
1.1 地理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是指自然地理条件对人口分布产生的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地区,适宜农业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聚集和定居。
同时,气候条件也影响了城市发展的格局,例如炎热潮湿的沿海地区多为商业中心;其次,地形也会对人口分布造成一定影响。
平原地带容易形成农业经济集聚区,而山区或高原则通常限制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
1.2 经济发展因素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从产业结构、居住方式以及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散或集中到特定区域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在工业化进程中,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多选择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这样就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往这些地区。
其次,在农业发展中,人口会从贫困山区或不发达地区向城市和沿海地区流动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最后,经济发展程度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密度分布。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理区域移居到另一个地理区域的现象。
人口迁移是一种主观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1 就业机会就业机会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某个地方出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时,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迁往该地谋求更好的生计。
例如,以中国为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拥有着较好的经济环境和更高薪资水平,吸引了许多农民工向这些地方转移。
2.2 教育条件教育条件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之一。
当某个地方教育资源丰富,并提供良好教育环境时,家长们往往愿意将子女送往该地接受更好的教育。
因此,人口迁移往往会出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趋势,以便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2.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会对人口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规划和措施,如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经济发展政策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和影响人口的流动方向和规模。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个特定地理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人口分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条件。
例如,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这些条件适宜农业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在这些地区。
相反,高山、沙漠和寒冷地区由于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人口分布较为稀少。
2.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它决定了人们在不同地区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水平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对外来的人口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相对较落后地区的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寻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机会。
这种人口迁移又会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的人口失衡。
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指人们的价值观念、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不同的社会文化决定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偏好。
例如,有些人喜欢繁华的都市生活,注重职业发展和个人追求;而另一些人则更加倾向于自然环境优美、传统文化丰富的乡村地区。
这种不同的文化倾向也导致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差异。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人口迁移对于人口分布的变化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驱动、政府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
1.经济驱动经济驱动是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
人们迁移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例如,中国的广东省和浙江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相反,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就业机会有限,人口往往向相对富裕的地区迁移。
2.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对于人口迁移的影响至关重要。
小学四年级地理人口分布教案
小学四年级地理人口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认识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和描述人口分布情况。
二、教学内容1. 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a. 引入:通过讲故事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的思考,进一步引出人口的概念。
b.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整个国家的居民数量,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2. 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a. 人口分布不均衡: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人口稠密,部分地区人口稀疏。
b.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口分布与气候、水资源、土地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c.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
d. 人口分布与交通网络的关系: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吸引更多的人口。
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a. 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地条件等。
b. 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交通等经济活动。
c. 社会因素:城市化进程、政治因素等。
4. 运用地图分析人口分布情况a.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地图,要求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人口分布情况。
b.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描述和总结。
c.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人口密集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口分布的思考。
2. 概念讲解:教师简单明了地介绍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是一个地区最宝贵的资源。
3. 主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案例、图片等方式讲解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4. 影响因素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地图分析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图分析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上的人口分布情况,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6. 分析结果展示和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7. 总结和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地理小学地理人口分布教学案
地理小学地理人口分布教学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3.理解全球和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人口分布概念、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全球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分布吗?人口分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老师出示一幅全球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步骤二:学习人口分布概念(10分钟)1.学生观察并描述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少区的特点;2.老师解释人口分布的定义和意义;3.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共同总结人口分布的重要性。
步骤三:了解人口分布影响因素(15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2.学生们提出可能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因素等;3.老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步骤四:探索全球人口分布(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全球人口分布的探索,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进行研究;2.学生们归纳总结各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记录在课堂板书上;3.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全班分享。
步骤五:了解中国人口分布(20分钟)1.学生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了解中国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少区的地理位置;2.学生们提出可能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并进行互动讨论;3.老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原因。
步骤六:综合分析与总结(15分钟)1.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人口在某些区域集中,而在某些区域稀少?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3.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进行复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人口分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全球和中国的人口分布,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整理,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掌握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3.了解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1.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及特点;2.计算人口密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师生互动;3.小组讨论;4.实地调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引入人口分布的概念,说明人口分布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
2. 讲解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1.计算人口数量的方法:–原始计算法;–人口调查法;–人口估算法。
2.计算人口密度的方法:–普通人口密度;–灌溉人口密度;–净人口密度。
3.计算人口分布的方法:–判断人口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判断人口的分布格局。
3. 分组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就自己所在的城市或省份的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特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实地调查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口分布现状,从而更好地理解人口分布相关知识。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并归纳总结出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的计算方法,以及中国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及特点。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调查中的表现;2.考核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人口分布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还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周边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
同时,教师也发现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发展情况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发展情况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
3. 了解人口的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 了解人口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二、教学重点
1.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
3. 人口的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
1. 人口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2. 学生的思维引导和问题解答。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 导入人口问题的概念;
2. 问学生:什么是人口分布?为什么人口分布会不同呢?
第二步:讲解
1. 分享视频材料,介绍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并对其中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2. 讲解人口的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分析人口问题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三步:练习
1. 搜集人口问题案例并分析;
2. 以分组形式,向班级介绍各自的调查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3. 制定个人或小组计划:探究个人或小组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参与解决人口问题。
第四步:归纳总结
1. 总结人口问题的现状;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
1. 课后思考人口增长的影响,如城市化、恶劣环境和资源的困难等;
2. 搜集相关数据,阐述各国在人口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其取得的成效。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思维发散能力;
2. 个人或小组的探究成果;
3. 课程反馈及课程改进。
小学五年级地理教案: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分布与定居点选择
小学五年级地理教案: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分布与定居点选择一、引言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了解人口分布和定居点选择对于认识城市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以小学五年级的视角,帮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和定居点选择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城市和人口问题的认识能力。
二、人口分布1. 什么是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各个地区或国家/地区内,不同数量与密度的人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和研究人口分布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一些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造成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山脉、河流、气候等自然元素都会对人口定居产生影响。
例如,河流附近往往有比较丰富的水源资源,易于农耕;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恶劣往往难以生存和发展。
(2)经济因素: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通常会有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人流入。
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由于生计问题,人口相对稀少。
3. 人口分布带来的影响(1)社会和文化交流: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差异会导致各地之间的社会和文化差异。
例如,山区的民族和习俗可能与平原地区完全不同。
(2)资源利用和保护:人口密集地区需消耗更多的资源,如果对资源使用方式不当,则可能造成环境恶化。
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考虑到人口分布带来的资源压力。
三、定居点选择1. 定居点选择的条件(1)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供应。
(2)水源条件:水源是城市发展必需品,定居点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才能保证城市正常运转。
(3)交通便利性:交通便利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交通便利可以促进商品、信息和人员流动,推动经济繁荣。
(4)资源丰富度:枯竭了资源无法进行可持续发展,因此定居点附近需要有丰富的资源供应。
2. 定居点选择对城市发展的意义(1)经济发展:合理选择定居点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社会交流:城市作为人们聚居的地方,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和文化融合有助于城市更好地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分布
课题
《人文地理学》第4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3、通过分析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能够正确认识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2、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人口的总数量是多少吗?是的,有70亿人口,那么这70亿人口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他们是平均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人口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人口分布的测度
人口密度: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
口数。
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
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
[引出问题]
刚才我们提到世界人口共有70亿,那么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
1、北半球人口稠密,南半球人口稀疏;
2、中纬度地区人口稠密,低、高维度地区人口稀疏;
3、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4、海拔500米以下的人口稠密,500米以上的人口稀疏;
5、城市人口密集,乡村人口稀疏;
6、欧、亚两洲人口稠密,其它各洲人口稀疏。
(用PPT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邦奇的人类大陆图
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
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用PPT展示人类大陆图,让学生看图总结出世界上的四个人类大陆)
[引出问题]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我国的人口分布又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五、中国的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
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
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三个特点是:人口的低地指向性,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
(用PPT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引出问题]
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会如此不平衡,都有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不平衡的分布?先来思考几个问题:
1、沙漠、两极等地区为什么鲜有人居住?
2、务工潮都流向什么地方?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3、闯关东是世界移民史上的一次壮举,为什么先后有两千多万山东人闯荡到关东大地谋求生存?
(引用这些问题,可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六、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重要。
1、气候:过于寒冷、干燥或湿热的地区均不适合人类居住,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如:亚热带和温带)成为人类密集的地区;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地区;
3、土壤:具有不同的天然肥力和适耕性能,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4、水体:除了作为水源,还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载体和通道,也是人类副食品的一个源地;
5、矿产资源:现代人类需求的主要矿产资源区逐渐发展成为人口稠密区;
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资源、新材料的发现与利用,往往成为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及其分布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1、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史前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分布特点是极端分散、稀疏和流动性;
奴隶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人口密度增大,大多数人仍散于农村;
封建社会:农业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大大提高;且城市人口大增,农村人口减少;
二战后:全球人口向城市集中。
2、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3、经济活动方式:一般来说,工业区比农业区的人口稠密,农业区中的种植业区又比畜牧业区人口稠密;
4、交通输条件: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促使交通沿线人口日益稠密。
(三)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1、历史因素:人们通常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而居住历史长、开发较早的地区集中了稠密的人口;
2、政治因素:有时短时间内便可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四)科技发展、国家制定的人口政策等也对人口分布有影响。
(讲述每一个影响因素时,都要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引出问题]
我们了解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再来总结一下: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七、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1、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过于炎热、寒冷的地区人口稀疏;
2、地势地平的地区人口稠密,地势过高的地区人口稀疏;
3、水源充足的地区人口稠密,水源短缺的地区人口稀疏;
4、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稠密,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稀疏;
5、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密集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稀疏;
6、位置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偏僻、闭塞的地区人口稀疏;
7、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新开发区人口稀少。
(让学生根据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思考、讨论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由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人口分布及人口密度的概念,然后通过读图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的不平衡的分布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最后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思考题]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