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议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追求语文课堂的原生态
一
1 8 3 —
二、 语文课要巧妙提 问。 不能泛泛而谈 巧妙提 问指教师提的问题巧而精, 是为实现教学 目标服务 的。 每 个问题的提出都要有价值 , 给学生留下思维 的空间 , 能引起学生情 感的共鸣, 同时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如, 我在教学拼音 d、 的四声时 : ii l 师 : d、 加上声调你会读吗? 给 i1 1 出 示 di、 dI、 dI、 d1 生读( 多种方式诵读 ) 师: 谁来说一说 , 生活 中, 你在哪些词句 中用过这些音节 ?
这是思想碰撞 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而有 的老师却忘了对话要 为 达 到教学 目标服务 , 对话 的有效性需要师生与文本 ” 零距离接触 ” , 不 管什 么课文 ,基本是 ” 老三 问 ”” 了课文你 知道了什么 ” ” ,读 , 你 想说什么?”” 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益?” ,学
学
问
( ) 下
2 o ・ 0 93
清水 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 追求语文课 堂的原 生态
卞 艳清 ( 连云港 市郁 林 小学
【 要 】t 摘 ・ 清水 出芙 蓉, 天然去雕饰 ” 是荷 的本真与质朴 , 大 自然是生命之母 , 是万物之 源, 它之所 以生生不 息 , 日趋繁盛 , 因 是
为大美而无华 , 大美而无痕的 自然智慧 , 而我们 的现代教育却 陷入 了 些误 区, 正需要 追求 自然 、 本真、 质朴的原生态课 堂教育态的语 文, 要将课本摆在教学资源的首位 , 如果说课 程标准是课
程的 ” 灵魂 ”课本则是 课程 的 ” , 肉体 ”我们语文课决 不能忘 ” , 本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 : 语言有温度 , ” 字词知冷暖 。 学生在反复诵 ” 读 中, 才能发现文本语言文字的意蕴 , 实现对语境 的独特感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由一堂文言教学课引发的思考
关 于文 中 “ 赂” 的危 害 , 已是 不言 自
能抗拒诱惑 , 为 了“ 权” 、 “ 利” 去贿赂他人 、
近 期本人 听了一堂 文言文 教学 的省 同体 , 在课程开发 、 生成方 面一道合作 , 形 明 , 然而 , 可悲 的是 , 当今社会中仍有人不
修教材 中的 《 六国论 》 。整个课堂很是热
、
授之“ 渔” 。所 以, 执教 者必须 具备渊博的 悟 , 探讨现 实, 撷 取现实之新花 , 是每一个 总之 ,在课程标 准改革的新要求下 , 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学 习能力的培养 , 还
参考文献 :
新课程带来新理念 , 新标准带来新思 学识 、 丰富 的情感资源 、 敏锐 的社会洞 察 执教者的最高境界 。 路、 新教法 , 教学 资源不 断丰富是教 学发 力 , 深刻 的思考 力和超凡 的策划 力 , 并 将 体 的过度滥用只能是画蛇添足。 我个人觉 的方法 , 交给学生 , 现总结 如下 : 得, 文言 教学应本 着清 晰、 清爽、 本 色的原
Y UW EN T I A o YU
清水 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
由一堂文言教 学课 引发的思考
一吉林省孤儿职业学校 孟繁丽
摘要 : 随着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 , 文言
另一方面 , 教 师应 以讲授法和诵读法 三、 古树 新花 , 观历史 。 鉴现实
文教学已经成为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 为主 , 以“ 追本溯源” 为 目标 , 直指文言学 习 台阶上 , 继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 力。 编三绝 ; 自居易也 曾读到 “ 口舌生疮” 。可 了一个探讨的话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 问 更应重视 诵读 , 不仅要读 准字音 , 读 清句
画 批注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也谈语文教学的本色韵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谈语文教学的本色韵味
赵娟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前段时间参加省名校名师观摩活动,授课教师立足文本,扎实训练,引领学生挖掘文章内涵,让笔者对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有了更深的认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本色韵味。
【总页数】1页(P5-5)
【作者】赵娟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洋口镇新林小学,22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谈语文教学的本色韵味 [J], 赵娟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略谈语文教学的本色 [J], 倪彦;孙欢
3.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本色课堂的构建 [J], 周吉芹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议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 [J], 成佃兰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之“本色” [J], 陈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汉字教学
语法词汇课程教育研究185学法教法研究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设计的“课程目标”来看,它还应该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
不难看出,“汉字教学”理应放在与“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待。
那么如此重要的汉字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呢?我觉得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读读写写”为我们初中汉字教学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地学习。
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初中汉字教学停滞不前,处于混沌状态,几乎被边缘化。
特别是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很少看到有汉字教学这一基础知识的落实。
即使被落实了,那也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仍沿袭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而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读读写写”为初中汉字教学开启了全新的时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读读写写”汉字书于传统田字格之中,为初中汉字教学增添了天然美感。
由于多种原因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仅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和规范,而且字写得歪歪斜斜,潦草马虎,行款不整齐,滥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或者繁体字,写错别字等现象相当常见,作业和卷面不整洁。
随着电脑应用的广泛普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用电脑输入打印汉字逐渐习以为常,同时动手写字的意识日渐淡薄,这导致学生的写字水平下降。
新编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的汉字教学的格式,选用传统字帖格式让学生眼前一亮,每个汉字都是大大方方、规规矩矩地书写在田字格之中,为汉字教学打好了一个规矩方正的底子,就像一位待字闺中的淑女让人流连忘返。
看着这样创造出无限美感的传统田字格,我就充分利用它来引导学生如何写好字并且爱上书写,原来学生中写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各种各样缺少规范和美感,现在都主动买来田字格课余时间主动像模像样的开始了临摹。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读读写写”汉字书写采用标准楷体,字体用笔讲究、笔画分明、结构匀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者:赵霞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10期语文课堂就像一件以纯棉布料为材质的衣服。
它应该是纯净天然的,是温暖贴心的,是素朴简洁的,是自然质朴的。
老子曾经说过:“万物莫与朴素争美。
”作为语文课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加修饰地面对学生。
但,语文的天然状态是什么?我认为学生的学语、习文,要紧紧围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八个字,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进行情感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还原文本,回归自然要做到“自然”,就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展开,选择最能让人感觉舒适的“纯棉布料”来制作衣服。
联系到课堂教学,首先必须依照文本的本来面目展开,并切实把握好文本中的精华部分。
如:我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选择了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为本真,最为精华,最为“自然”的部分,即描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那个部分。
让学生在反复品读过程中感受到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触摸到本文所能体现的“语文”中最真实、自然的部分。
二、以读为本,返璞归真何谓“质朴”呢?首先教学的手段应该是“质朴”的。
很多时候手工制作的衣服往往比机器制作的衣服更具人性。
语文教学也一样。
教学手段不用多,也不必花哨,最实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
我在网上学习了于永正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一课的视频,感受到一种犹如纯棉呵护肌肤的亲切与舒服。
他让孩子们说说从大屏幕的文字中捕捉到了哪些信息?轻轻地提醒着:“这就叫阅读,这就是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然后,他蹲下身子,伸长手臂一字一顿地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一边写一边说:“字要认认真真写,写得正确、规范。
”于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流露出的情感、责任、体贴,是那么让孩子们专注、投入、忘我,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已经捧起课本读书了。
就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思考,细心捕捉,逐步由浅入深地经历着阅读实践的过程。
三、感知语言,体味词句如何感知语言呢?教师对于重点词句的把握、推敲像衣服关键部位的“修饰设计”一样显得至关重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艺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朱建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教学要着力于从小语文到大语文观的转变,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
从课堂教学、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三个角度鼓励学生真正从课堂中再现生活,在生活中品味语文。
语文这朵“芙蓉”,需要用生活这股“清 泉”去雕饰,才能还其反璞归真的美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观念的转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和语文 血肉相连。
小到一片树叶、一只飞鸟、一条游鱼,大到国际要 闻、浩瀚宇宙,都是语文的精华之材。
学生的语文学习并不局 限在学校教育的一两节课,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 会。
语文课该如何真正做到让生活这股清泉去雕饰语文这朵 芙蓉?我想,首先要实现思想理念上的转变,其次在实施过程 中关键在于把握好三个主体——教师、学校和学生的角色。
一、实现从小语文到大语文观念的转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通常把语文课本等同于语 文,在生活中提到语文,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叠厚厚的课本,这 几乎成为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的习惯性思维。
这是由于语 文课本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被学生认为 是获取语文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最主要的 根据。
这种简单地把语文课本等同于语文的观念其实就是小 语文观念的一个典型的外在体现。
其实,语文课本属于语文,但不是全部,语文的外延几乎等同于生活。
错误地认为语文 课本对于语文课堂的唯一性常常局限了孩子的视野和思维 空间,严重割裂了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语文和生活之间 人为地划了一条楚河汉界。
其实,孩子是一只飞鸟,属于他们 的那片叫做“语文”的天空不应该只有课本那么狭小,他们需 要飞得更高、更远,他们需要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生活。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摘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指清澈的水中绽放着娇艳的芙蓉花,展现出自然的纯真与美丽。
这一意象在文学艺术中也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纯洁、高贵和坚强。
清水出芙蓉的历史传承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天然去雕饰的美学观念则强调自然、朴实和平和,反对过度的雕琢和繁复。
这一观念在艺术表现中常以简约、清新的形式呈现,给人以清逸、纯净之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融合出独特之美。
我们珍视自然本色,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体验生活中的真实与美好。
【关键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含义,象征意义,历史传承,美学观念,艺术表现形式,魅力,传统与现代融合,珍视自然本色,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1. 引言1.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古语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形象地描绘了清澈的水中绽放着娇艳的芙蓉花,展现出一种自然与纯洁的美景。
在当代社会,这句诗句被人们引用,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景观,更成为一种美学观念和生活态度的象征。
"清水出芙蓉"代表着追求天然本真,珍视自然之美的心境和态度;而"天然去雕饰"则表达了追求简约、素雅的审美倾向,拒绝繁复、夸张的装饰风格。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回归自然,追求简约与自然之美。
清水出芙蓉的意象让人联想到清新、纯洁的感觉,而天然去雕饰则强调从繁复中解放,回归本真,展现出一种朴素、典雅的美。
在这个充满喧嚣的社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平静与清净,更让人们体会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愿我们珍视自然本色,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体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魅力。
2. 正文2.1 清水出芙蓉的含义"清水出芙蓉"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在《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语文教学的简化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语文教学的简化现象一: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千头万绪,有人曾经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语文课就是老太太的针线笸箩。
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阅读课,涉及到的方面太多,考点太多,知识层次不明显,知识构成不规律,琐碎、凌乱,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行,不抓也不行,往往让语文老师们头疼,也让学生们困惑。
现象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很多,却未能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某一阅读问题经常在不同的文章中出现,教师今天讲了、学生明天就忘;教师只好又讲、可是学生又忘,最终累坏了老师,累坏了学生的无奈重复现象。
现象三: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很多语文老师都有困惑,各种新奇的教学理念、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各种风格的示范课公开课,把语文课打扮的花枝招展。
让我们眼花缭乱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疑问:语文课到底是答辩课还是音乐课?是活动课还是表演课?是让学生声泪俱下还是笑语喧哗?针对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不注重对文本问题的整合和提炼,教学中教师“碎问”,学生“碎答”,静止、孤立、缺乏紧密联系的大量提问缺乏内在的聚合力,严重割裂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的现状,我开始实验简化教学法,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内容、简化教学程序、简化教学方法、简化教学手段、简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率,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一、简化教学目标一节课,我设计的目标顶多三个,一般为两个,甚至有时只有一个。
我认为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目标越简明,重点也就越突出,也就越容易达成。
二、简化教学内容1、设计主要问题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不能样样都学。
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议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
朴素、 最真实、 最常态、 最原汁原味 的语文。 清水出美蓉, 天然去雕饰, 它不需要作秀矫情, 也不需要故弄
玄虚 , 不要 热热 闹 闹走 过 场 , 这才 是本色语文教学的自 然之道。 三 、语 文课 堂滥用 多媒 体 的 弊端
《 语文课程标 准》 在“ 努力建 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的 基本理念 中指出 : “ 语文课程应当 密切 关注 当代社会 信息 化的进 程 ,推动语文课 程 的变 革和发 展。 ” 在“ 教学建议” 中指出: “ 教师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 积 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 中学 会学习。” 鉴于此, 语文教师摒弃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刻板的教学模 式 ,使用高效提高课堂效益 的多 媒体进行教学, 这本无可厚非 , 但 是 ,现在好多语文教师不从教学 目标出发, 每课必用多媒体 , 表面 上热热闹闹,但结果是除了视觉 疲劳外, 学生并无太大所获 , 听说 读写能力无从落实 ,这就不能不 让人深表忧虑了。 因此 , 呼唤语文
( 作者 单位 : 苏州工 业 园区 第二 高级 中学 l
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社会生活中 发生的各种新闻本身就是学生写 作的素材 ; 另外艺术来源于生活 ,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的源泉。王 家伦老师在《 作文就是生活》 一书 就写到 :教会学生选材是中小学 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说到选材, 就牵涉到“ 生活” , 我们认为, 不必 强求 学生如作 家般地 “ 深 入生 活” , 只要能立体地观察、 分析本属 于 自己的生活, 选择 自己生活的某 角度 , 并循序渐进地表现他们即 可。 细心观察生活中 极其细微的变 化, 思索探究变化 的原因, 就能积 累很多有用的素材。比如, 我们每
一
4・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略谈语文教学的本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略谈语文教学的本色
倪彦;孙欢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倪彦;孙欢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陶都小学;江苏宜兴市陶都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谈语文教学的本色韵味 [J], 赵娟
2.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本色课堂的构建 [J], 周吉芹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再议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 [J], 成佃兰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谈语文教学的本色韵味 [J], 赵娟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之“本色” [J], 陈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也谈语文教学的本色韵味
点首 先 应 该 是 最 朴 素 、 真 实 、 常 态 的 语 文 课 , 化 最 最 是 简求 活 后 语文 教 学 工 具 性 与人 文 性 的 高 度统 一 。 以本 次 课 堂 展 示 为 例 ,执 教 者都 很 好 地梳 理 了 文 本 , 出 了简 洁 而又 提 纲 挈 领 的研 究 性 问题 。 提 孙 双金 老 师执 教 的 《 语 》 — “ 习之 道 ” 论 — 学 。以“ 孔
( 用手 上 下 比划 ) 师 。
《 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宋 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 ( 名生填读课文第四 自然段 ) 指 师 :填上 的这 么多词语 中,哪一处是你最欣 赏的
呢?
生 : 座 山 连 着 一 座 山 , 的 高有 的 低 , 续 不 断 一 有 连
的。
生 : 密的 树 叶绿 得 发 亮。 稠
一
四 蓉
: _ \
胎
娟
也谈语文教 学的本色韵味
江 苏如 东县 洋 口镇 新林 小 学(2 4 0 赵 260 )
谨
、
简洁 的 目标
就一堂课而言 , 有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只 根 据文 本 特 点 、 学生 特 点 制 定 合 理 的 目标 进 行 教 学 , 不 才 至于 成 为 空 中楼 阁 , 是有 效 的 教 学 。本 色 语文 的 落 脚 才
师 : 个字? 哪 生: ! 亮 师: 。 亮 就是 指— —
师 : 也会 用 它 来说 句话 吗 ? 你 生 . 里的 山岭 连 绵起 伏 。 : 这 生 : 长城 连 绵起 伏 , 长啊 ! 好
生 : 空中的云有时也像小山一样连绵起伏。 天
这 个片 段 中教师 并没 有急 于将 正确 答 案告 诉学 生 , 是用 手 势 演 示 了 “ 伏 ” “ 山” 而 起 的 西 。学 生 立 刻 就 明 白了 “ 连绵 起 伏 ” 的意 思 , 以在 造 句 时就 得 心 应 手 了 。 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语言课的本色教学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语文课的本色教学【引子】语文是什么?曾以为,语文就是对一篇篇课文进行分析串讲;曾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会听、说、读、写;曾以为,语文就是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什么?或许一千个语文老师就有一千种答案,或许昨天、今天、明天的语文会有着不同的答案,但今天的语文应该去掉更多的浮躁、繁杂,要真真实实、扎扎实实、朴朴实实,还原本色, 返璞归真!【现状篇】【镜头】1有位教师在教《秋天的图画》,新课一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孩子欣赏秋天的美景,接着感知课文,读读说说秋天美在哪儿?然后不惜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分小组讨论、合作画画、比赛读书等等,在这些活动中便学完了全文。
【镜头】2一位教师执教《清澈的湖水》一课,教师为了让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便让学生扮演该文中的小洁和丢纸的小男孩,将故事向下生发。
同桌练习、上台表演,进而发出号召写环保标语,直到学生变成一个环保专家为止。
【镜头】3有些老师在教《司马光砸缸》《跳水》《称象》等课文时,着力于引导学生想出更多更好的救人或称象的办法,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伟大的友谊》致力于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何以伟大,美其名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上《落花生》努力于探究怎么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人,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读《鸟的天堂》注重于感受大榕树如何如何美丽,美其名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剖析篇】第一,虚。
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
内容庞杂,课件繁杂,这在公开课上更甚。
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虚,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
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
课件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
有些课画蛇添足,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
第二,闹。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之“本色”
文课堂之“ 本色” 应该体现在如下方面 :
一
、
课 堂应 少些 课外 的延 伸 , 多些 文本 的 回归
很多老师都希望 自己的课 堂是大容量 的 , 并能
帮助学生由课内走 向课外。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 ,
但付 诸 实践 的前提 就 是要 吃 透 文本 、 立足 文 本 。事
的情思 , 掌握鉴赏古典诗词的技巧 , 就是收获 。 二、 课堂应少些空洞的形式 , 多些充实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 , 多媒体用于辅助教学 司空见 惯 。教师比较喜欢利用漂亮的幻灯片模板 , 适时配 上点图片 、 音像等 资料 , 课堂 上依次 呈现 自己教 学
实上 ,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可能急于求成 , 就会对 文 本草草 解读 了事 ,而将 时间过多地偏 向于课 外拓 展。笔者觉得有点本末倒置。南通中学夏立东老师
5 4 教 学
的内容。在这种美丽的形式后面 , 殊不知 , 教师的教
学能力会逐 步下降 , 学生原本的听写速 记能力正在
被单~的抄写能力取代 , 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声情
研究方 向: 高中语 文课堂教学 。
笔者有幸参加了 2 0 1 2 年江苏省高 中语文优秀 课评比观摩活动 , 真正享受了一顿语文教学的饕餮 盛宴。选手们各显神通 , 尽展风采 , 课堂可谓精彩纷 呈。但给人感觉多数参赛课堂不是我们意念 中的那
种 热 闹繁 华 的课 堂 , 而 是平 实厚 重 的课 堂 。颇 感Fra bibliotek欣 课堂
本 色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3 3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3 ) 0 7 — 0 0 5 4 — 0 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者:李霞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年第06期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四年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但作为一线教师,这几年笔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跟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教研员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焕发了“课改”热情,但同时也感到迷茫、困惑: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好课?改革到什么程度才不离语文本色?高考的指挥棒又会将语文指向何方?下面笔者谈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热闹的背后是什么?有画面欣赏,无想象感悟,文本被图解。
多媒体课件是把双刃剑,过多过滥地使用,课本被闲置一旁,让学生只读屏幕上的某段、某句、某词,脱离了文本。
当前,有些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画面太多、音乐太响)。
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没有由文本带来的丰富美好的想象,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
因而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
有综合活动,少言语实践,语文被虚化。
课堂表面的活跃,掩盖了教学的真相。
当前,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
在跟这些教师探讨此问题时,他们都称品味语言课会“冷场”,所以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以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结构主旨归纳等知识,更是一溜而过。
有课外拓展,少文本阅读,文本被架空。
即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线。
人文熏陶压倒语言感悟,语言被虚化,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
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摘要: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异彩,观点如下:1.追求和谐;2.顺其自然;3.选择生成;4.力求简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体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荷的本真与质朴,大自然是生命之母,是万物之源,它之所以生生不息,日趋繁盛,是因为大美而无华、大美而无痕的自然智慧,而我们的现代教育却陷入了一些误区,正需要追求和谐、自然、本真、质朴的原生态课堂教育。
作为教师,如何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呢?结合平时上课、听课的收获,我从以下几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追求和谐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因此挖掘语文本身的人文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关系。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而要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构建完善和谐课堂,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让语文课堂的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人情味”。
如,教学《月光启蒙》一课,学生反复诵读妈妈吟唱的歌谣后,我让学生品味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的学生说,我从“先盖瓦屋后盖楼”中感受到妈妈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有的学生说,我从“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看出妈妈虽然身在农村,但是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可能她也想到外面去旅游;还有的学生说,我从妈妈的童谣、谜语中感受到妈妈是个很风趣的人……学生畅所欲言,理解中包含着各自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化的意见。
即使个别学生说法有些偏差,我也让他很体面地坐下,尊重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扬弃式”地处理。
因此,课堂上,伴着月夜优美的旋律,吟诵着朗朗上口的歌谣,学生抒发着心中所想,师生平等、友善,课堂沉浸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论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文课堂就像一件以纯棉布料为材质的衣服。
它应该是纯净天然的,是温暖贴心的,是素朴简洁的,是自然质朴的。
老子曾经说过:“万物莫与朴素争美。
”作为语文课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加修饰地面对学生。
但,语文的天然状态是什么?我认为学生的学语、习文,要紧紧围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八个字,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进行情感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还原文本,回归自然要做到“自然”,就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展开,选择最能让人感觉舒适的“纯棉布料”来制作衣服。
联系到课堂教学,首先必须依照文本的本来面目展开,并切实把握好文本中的精华部分。
如:我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选择了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为本真,最为精华,最为“自然”的部分,即描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那个部分。
让学生在反复品读过程中感受到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触摸到本文所能体现的“语文”中最真实、自然的部分。
二、以读为本,返璞归真何谓“质朴”呢?首先教学的手段应该是“质朴”的。
很多时候手工制作的衣服往往比机器制作的衣服更具人性。
语文教学也一样。
教学手段不用多,也不必花哨,最实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
我在网上学习了于永正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一课的视频,感受到一种犹如纯棉呵护肌肤的亲切与舒服。
他让孩子们说说从大屏幕的文字中捕捉到了哪些信息?轻轻地提醒着:“这就叫阅读,这就是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然后,他蹲下身子,伸长手臂一字一顿地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一边写一边说:“字要认认真真写,写得正确、规范。
”于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流露出的情感、责任、体贴,是那么让孩子们专注、投入、忘我,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已经捧起课本读书了。
就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思考,细心捕捉,逐步由浅入深地经历着阅读实践的过程。
三、感知语言,体味词句如何感知语言呢?教师对于重点词句的把握、推敲像衣服关键部位的“修饰设计”一样显得至关重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但同时还是一门充满思想、智慧,充满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生命灵性的学科。
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提升人生境界。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
这就注定语文教学应当观照人的灵魂,担负起情感关怀的使命。
但是许多时候,语文教学往往直接指向功利,不能给予学生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不能开阔其视野,不能提升其人生境界,最终导致学生无法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
这种语文教育势必抑制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扼杀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理性的太多,动情的太少;教授应试技巧解题套路的太多,探讨生命意义精神信仰的太少。
老师们多以理性的化身自居,即使心中对所教的诗文有无尽的感触和由衷的赞赏,脸面上却总是风平浪静。
语文教师常常就这样像一个贵族一样地戴着正统的人格面具和现实的应试枷锁进入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课堂犹如牧师布道般死气沉沉,偶尔有几个学生发言,也是可怜的“应声虫”,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沦为“看客”甚至“睡客”。
有个学生说:“我一个人读《窦娥冤》时哭了,我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
”这真是令人汗颜的讽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用多媒体工具已经蔚然成风,许多非语文的元素堂而皇之地走进了语文课堂。
一贯单调的语文课堂像一个暴发户一样突然阔气起来,有了炫目的色彩,有了悦耳的声音,一堂课要读、要说、要写,有唱,有跳,有表演……高高兴兴、热热闹闹。
细观静思只是形式上花哨了,实质上没有进展,学生所体会到的享受到的并非语文的乐趣。
在有些“充满新意”的课堂教学中,看似环环相扣,实则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逼其就范,对学生相左的意见不是鼓励、放飞,而是“扭转”、“剪接”。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迷雾重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者:陶玲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4期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同仁相继发出了“越教越难,越教越累,越教越不会教”的喟叹,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况赫然存在。
新课程改革到现在,我们有些授课形式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
那么,到底该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本文中,笔者力图从分析语文现状,寻求语文突围等环节阐释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营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文课堂。
综观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师们教得辛辛苦苦,而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
“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有专家称:如今的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得了“浮燥病”,教师们“把语文课教肿了”。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教师只有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才能民主和谐且有效。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最有效的途径。
叶圣陶曾经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到文章特有的美,从而提高语感,进而提高语言能力。
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
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地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
诵读并非一次完成的,而需要多次反复,诵读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譬如,学习《我愿意是急流》,老师先提出读的环节要求,读第一遍,要求是:整体把握,读准语音(课件显示)。
(老师先范读第一段。
)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
第二遍读的要求: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课件显示)。
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
语文论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追求语文课堂的原生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当前,特别是在一些语文公开课上,形式的东西太多,读书用录音磁带代替,动不动使用多媒体,书本放到一边,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试想,一节课本来就只有短暂的40分钟,只管热热闹闹,不求实际效果,只好看,不务实,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扎实的训练,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知道了多少?到底怎样务本求实呢?由此我呼唤语文教学需要恢复自然、本真、质朴、和谐的“原生态”。
何谓原生态的课堂呢?个人认为,课堂上老师的自如、从容、朴实,学生的天真、活泼、快乐,给人的感觉不做作,是自然的、真实的,没有演戏的成分。
原生态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受技能、技巧、经验等约束,而表现出来的超常规的、想象化的、甚至是有些幼稚的思维形式。
著名教育学专家杨再隋教授对当今语文课堂提出了本色语文理念,即“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要让课堂教学回归到常态,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比如,语文作文课上老师叫以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先请学生们说说可以写哪些方面,有学生说“春天”也可变成“春天,播种的季节”、“人生的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等等这些语言,都是学生生命中萌发的绿色的、不受污染的、原生的思维,充满了生命的个性和活力,我想精彩源于课堂的原生态,原生态的课堂让我品位到了语文课的真谛。
“原生态”的课堂,就像一位朴实无华的女子,虽然没有花团簇锦、浓妆艳抹,却也给人幽雅脱俗、清新素净之感。
那是天然的质朴与含蓄的混合,它像水一样的柔软,像风一样的迷人……。
经过几年的新课改后在一些公开课上“做秀热”、“表演热”成了流行的风潮,往往一提到公开课,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做课件,课件要做得越漂亮越好,有歌曲,有片段播放,最好要有动画播放,总之一句话有声有色,课堂要呈现的东西几乎都要用课件播放出来,一步一步按照教学的程序来,要学生表演的地方也是很到位,时间上最好是一到下课铃声响,老师的课正好结束,分秒不差,这样的课我们会说课堂上一点乱子都没出,教师的教学水平真高,时间把握得很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赞扬的话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 出风 头 , 示 所 谓 的“ 华” 结 果 把 原 汁 原 味 的 语 文 课 变 成 表 演 课 。因此 呼 唤语 文 课 堂 的本 色 回 归迫 在 眉 睫 。 展 才 ,
【 键 词 】本 色 ; 文 课 堂 的本 色 ; 生本 位 关 语 师
一
、
语 文 课堂 的现 状
都 要 学 会不 靠 花 哨新 鲜 的刺 激 而仅 凭 自己的 素 养 , 靠 内容 的 仅
实 实 教语 文 , 不 要 浮光 掠影 式 的 架起 虚 幻 的空 中楼 阁 。具 体 而 做法如下: 1 本 色语 文 , 读 进 文 本 。语 文课 上应 引 导 学 生 实 实 在 . 还 要
何谓 “ 色 ” 本 ?天 以蓝 , 以黄 , 以青 , 以绿 , 以 猛 , 地 山 水 虎 人 以善 , 本 色 。工 具 性 和 人文 性 的和 谐统 一是 语 文 学科 的基本 为 特点, 因此语 文 教育 要 坚 持语 言 训练 和人 文 熏 陶的 统一 。 什 么是 语 文课 堂 的本 色 ? 那 就是 没有 繁 杂 的手 段 , 没有 多 样 的形式 , 有花 哨的 内容 , 的只是 最朴 素 、 没 有 最真 实 、 最常 态 、
因此 , 唤语 文课 堂 的本 色 回归迫 在眉 睫 。 呼
二 、 为语 文课 堂 的 本 色? 何
释 的词 要解 释 , 辨 析 的词 要 辨析 , 品 味 的句 子要 反 复 品 味 , 该 该 该 归 纳 的段 意 要 归纳 , 连 最 基本 的句 子 , 章 知识 , 到标 点 就 篇 小 符 号 知 识都 不 能 一溜 而 过 。 句 话 , 要 踏踏 实 实做 人 , 扎 一 就是 扎
弃传 统 的教 学 观念 和 刻板 的教学 模 式 , 先使 用 提 高 课 堂效 益 优 的 多媒体 进行 教 学 , 本无 可厚 非 , 这 但是 , 好 多 语文 教 师不 现在
从 教学 目标 出发 , 每课 必用 多媒 体 , 表面 上是 热 热 闹闹 , 结果 但
是 除 了视 觉疲 劳 外 , 生一 无 所 获 , 学 听说读 写 能力 无 从落 实 。 更 有甚 者 , 些 优 质课 评 比 , 然 把是 否 使 用 多媒 体 进 行语 文 教 有 竟 学作 为一 票否 决 权 来 上纲 上线 ,这 就 不能 不让 人 深 表忧 虑 了 ,
单 的方法是读 。语文课堂上, 没有琅琅读书声 , 那是没有生机
的 。 得多 , 生 对 美 的感 悟 能力 就会 不 断上 升 。 的形 式 多种 渎 学 读 多 样 , 教 师 范读 、 生 个别 读 、 组读 等 。 有 学 小 我认 为 , 全 班学 生 让 开 火 车读 课 文 , 生一 句 , 是一 个 让学 生 接 触文 本 的 好 办 法 。 一 也 这 种 读法 , 那 些 “ 竽充 数 ” 书 的学 生是 个 很 好 的触 动 。课 对 滥 读 堂 上人 人 读 , 出语 文 的 博 大精 深 , 出语 文 的神 采 飞扬 , 生 读 读 学 才 能与 文本 发 生 交 流 , 流得 深 刻 、 畅 、 整 , 文 与精 神才 交 流 完 语 虚 , 也 不需 要 热 热闹 闹走 过场 。 果用 十二 个 如 字来概 括就 是 “ 实 为本 、 实 为妙 、 实为 绝 ” 真 朴 扎 。教 出语 文 昧 , 是 本 色语文 教 学 的 自然之 道 。 三、 怎样 实现 语 文 课 堂的 本 色 回归?
堕 堂
清 水 出芙 蓉 , 然 去 雕 饰 天
一
浅议语文课 堂 的本色 回归
。 毛 惠琴
( 东莞市虎 门第四中学,广东 东莞 5 3 0 ) 2 9 1
【 摘 要 】新 课 改 中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日益 突 出 , 教 师 的 主 导 作 用 则 日 益 淡 化 。 然 而 有 些 教 师 绞 尽 脑 汁 让 主
最原 汁原 味 的语 文 。 清水 出芙 蓉 , 然 去雕 饰 , 天 它不 需要 自 矫 作
在 地接 触 文 本 , 触 语 言 , 过 生 动 、 实 的语 言 实 践 活 动 , 接 通 扎 把 握 文本 语 言 的 “ 、 、 ”让 语 言与 精神 融合 在 一 起 。 精 气 神 , 古人 云 :书读 百 遍 , 义 自现 。 让学 生亲 密 接触 文 本 最简 “ 其 ”
课 一 得 ” 我 们 最 常用 的 、 基本 的教 学 形 式就 是 讲 和 练 ; 们 , 最 我
进 程 , 语 文课 程 的变 革 和发 展 。 “ 学 建议 ” 推动 在 教 中指 出 , 师 教 应 创 造性 地 理 解 和 使用 教材 , 极开 发课 程 资 源 , 活运 用 多 积 灵
实 用 来 吸 引学 生 。
《 语文课程标准》 “ 在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的基 本理 念 中指 出 , 文 课 程应 当密切 关注 当代 社会 信 息化 的 语
第 二 , 语 文之 本 色 , 要 淡 然 。我 们多 有 这 种 体会 , 还 形式 一 节 课如 果 过 分追 求 热 闹 的教 学形 式 , 是 学 生 一 点 收获 都 没 结果 有 , 中 空 空 。 以 , 们 教师 要 淡化 教 学形 式 , 脑 所 我 倡导 让 学 生 “ 一
种 教 学策 略 , 引导 学 生在 实 践 中学 会学 习 。 于 此 , 文 教师 摒 鉴 语
教 师所 追 求 的最 好 的 教学 形 式就 是精 讲 、 练 。 多 精讲 , 求要 讲 要
精髓 , 主 干 , 重 难 点 ; 讲 讲 多练 , 即要 多读 , 写 。 多 第 三, 还语 文 之本 色 , 内容要 扎 实 。 体现 在语 言训 练必 须 这 要落到实处 , 难认 的字要 多念 几遍 , 写 的字 要 多 写几 次 , 解 难 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