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储藏霉菌活动预测的研究
不同储藏条件下玉米真菌多样性研究
我 国是 储 粮 大 国 , 米 是 我 国三 大 主 要 粮 食 品 玉
种 之一 , 产量 约 为 全 国粮 食 总 产 量 的 14 占世 界 玉 /,
米 总产 量 的 151。玉米属 于不 耐储 品 种 , 储 藏期 / j l 在 间会受 到 各 种 微 生 物 特 别 是 真 菌 的 危 害 。据 估 计 , 全世 界 每 年 仅 粮 食 霉 变 造 成 的 损 失 就 达 总 产 量 的
1 12 仪器 ..
则》 将玉 米 脂 肪 酸值 >5 K H 10g的 玉 米 判 0mg O /0 定 为 不 宜 储 存 , >7 K H 10g的 玉 米 判 定 将 8mg O / 0
基金项 目: 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 00 0 9 2 13 0 ) 收稿 日期 :0 0—1 21 1—3 0 作者简介 : 程芳 , , 8 年 出生 , 女 1 4 9 硕士 , 食品科学 通讯作者 : 陈伟 , , 7 女 1 0年出生 , 9 博士 , 副教授 , 农业微生 物学 、 发酵食品
程 芳 陈 伟
( 山东农业 大学 食 品科学 与 工程学 院 , 泰安 摘 要 2 11 ) 70 8
研 究不 同含 水率 玉米在 温度 为 2 、53 、5℃及 相 对 湿度 为 7 %~8 % 、0 9 % 、 9 % 条 0 2 、0 3 O O 8 %~ 0 I 0 >
件 下储 藏过程 中霉 菌数 量 、 种群 组 成 、ipo Sm sn优 势度 指 数 和优 势微 生 物 种群 变化 动 态 。结 果表 明 : 不 同含 从
玉米储藏过程 中的脂肪酸值变化 。
粮食 微 生 物 从 数 量 上 看 , 菌 数 量 最 多 , 菌 细 霉 次之 , 放线 菌 和 酵 母 菌 最 少 , 是 霉 菌 对 粮 食 的危 但 害最 为 严 重 , 菌 、 线 菌 和 酵 母 菌 影 响 有 限 _ 。 细 放 3 影 响粮 食 储藏 安 全 的主要 因 素 是 霉 菌 腐 败 , 菌 的 霉 种 类 和 数量 基 本 上 可 以反 应 粮 食 的 安全 状 况 , 国 美 农 业 部 规 定 粮 食 中霉 菌 菌 落 总 数 限量 级 别 为 1 0 eu g 当霉 菌 总数 大 于 此级 别 时 , 不 能 使 用 ; f/ , 则 日本
霉菌对储藏期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呻 舯 国
2
霉 菌 对 储 藏 期 玉 米 种 子 发 芽 率 的 影 响
黄 淑 霞
( 河南 工 业 大 学 , 卅 4 0 0 ) 郑 I 50 1
摘 要 : 究 了霉 菌 对储 藏 期 玉 米 种子 发 芽率 的 影 响 , 果 表 研 结 明. 当储 藏 玉 米水 分 为 1 . 4 %和 1 . 5 6 %时 ,0 下储 藏 5 d 霉 菌带 O 3℃ , 菌量 显著 增 多 . 芽率 降幅 达到 1 % 3 %; 发 3 和 4 降低 储 藏温 度 可 以抑 制 霉 菌的生 长 .降低 霉 菌对 玉米发 芽率的 影响 。进 一 步的研 究表 明. 玉米种 子储 藏在 高湿环 境 下 . 粒上 含有 分 解能 力强 的霉 菌种 子 群或 原始 霉 菌带 菌量较 高等 因素均 可加速 种子 发 芽率的 下 降
天气 回暖 时萌发生 长 .又可避 免 5月始 的高温 季节 影
【] 巨 振 .农 作 物 种 子 检 验 规 程 》 施 指 南 . 京 :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 2支 《 实 北 中
关 键 词 : 菌: 霉 玉米 种 子 : 子储 藏 : 芽率 种 发
芽 能力影 响最 重要 的 因素 .需 要对其 危 害性及相 关特 点 进行 系统分 析 本试 验主要 考察 玉米种 子在 不 同水 分 含量 、 种储 藏条 件下 主要 霉菌类 群 、 各 数量 及 玉米种
子发 芽率 的变 化 .并 进一 步探 讨优势 霉菌种 群 和原 始 带菌量等 因素对 玉米 种子发 芽率 的影 响
基 金 项 目:十一 五” “ 国家科 技 支撑 计划项 目(0 9 AD O O 5 20B A B 0)
・ -
玉米储藏期霉菌活动及玉米主要品质变化研究
第31卷第3期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31,N o .32010年6月Journa l o fH enan Un iversity of Techno l o gy(N atural Sc i e nce Edition)Jun.2010收稿日期:2009 12 04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B210002);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50206)作者简介:胡元森(1976 ),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粮食、食品微生物学.文章编号:1673 2383(2010)03 0016 04玉米储藏期霉菌活动及玉米主要品质变化研究胡元森,王改利,李翠香,蔡静平(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河南省谷物资源转化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对两个玉米品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模拟储藏,定期测定玉米中脂肪酸、蛋白质的变化及微生物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低水分玉米微生物代谢活动弱,水分含量15%以上的高水分玉米中微生物活性值在第10天开始明显上升,在50d 时,活性值高出低水分玉米10倍以上.储藏期玉米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水分越高,上升越快,水分含量15.4%的玉米脂肪酸值在第20天时上升趋势开始加快.水分含量15.4%的玉米水溶性蛋白含量在储藏期变化明显,而盐溶蛋白含量相对稳定,当水分含量升高至18%以上时,两种蛋白含量都会发生较大变化.低水分玉米中醇溶蛋白含量变化不大,而水分含量为18.5%的玉米在储藏20d 醇溶蛋的含量开始迅速下降,60d 后其含量下降了22%.关键词:储藏霉菌;脂肪酸值;微生物活性值;蛋白质组分中图分类号:TS210 文献标志码:B0 前言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20%以上[1],已成为极重要的饲料原料和食品工业原料.玉米在仓储过程中,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及粮堆湿热扩散的影响,极易发生霉菌生长活动,导致霉变及品质劣变.多位学者对玉米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与微生物活动进行了研究.刘晓莉等[2]研究玉米吸湿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与品质变化时发现,玉米中微生物活性变化与脂肪酸值变化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李振权等[3]研究证实霉菌处于菌丝生长期时,其微生物活性值的增加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生理时期,对储粮品质的影响最大.唐芳等[4]对不同水分含量玉米储藏中主要危害真菌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霉菌生长与玉米温度变化的关系.其他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玉米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5-6],获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玉米收获后缺乏自然干燥的条件,储藏期间北方雨雪天气多,南方湿度大,其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吸湿,导致水分含量增加,霉菌活动旺盛.前人研究大多集中在温度或水分对玉米脂肪酸值、发芽率等指标的影响,对低温、高水分玉米储藏过程中微生物活动及蛋白质的变化涉及不多.作者对不同水分含量玉米在低温条件下霉菌活动及主要品质指标变化进行研究,为玉米安全储藏及品质分析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两个玉米品种分别为郑单958号和中科4号,从河南省驻马店豫鑫种子公司购买.1.2 方法1.2.1 储藏方法把两个品种玉米的水分含量调成15%~16%和18%~19%,连同原始水分(水分含量9%~10%)玉米分别装入2.75L 塑料瓶中,每瓶装玉米约400g ,封口后一同放入20 、相对湿度75%恒温恒湿箱中,定期取样分析霉菌量、脂肪酸值、微生物活性值、蛋白质组分变化情况.1.2.2 水分测定按GB5497 85方法测定.第3期胡元森等:玉米储藏期霉菌活动及玉米主要品质变化研究171.2.3 脂肪酸值测定按GB /T15684 1995方法测定.1.2.4 微生物活性值测定微生物活性值是表征微生物活动状况的一个指标,该值既与粮食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有关,也与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有关,活性值大小用微生物快速检测仪测定[7].1.2.5 蛋白组分的提取及测定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的提取参照文献[8]的方法:将玉米样品用粉碎机粉碎后,过40目筛,称取2g 放入三角瓶中,加80mL 水提水溶蛋白、加80mL 5%的N a C l 提盐溶蛋白,加80mL 70%乙醇提醇溶蛋白,于30 振荡提取2h ,5000r/m i n 离心10m in ,上清液供电泳分析或含量测定.水溶蛋白及盐溶蛋白采用垂直板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电泳条件:分离胶浓度12%,浓缩胶浓度5%,上样体积20 L ,电泳开始时电流为10mA,待样品进入分离胶后,电流为20~30mA.醇溶蛋白的含量测定参照文献[9].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在储藏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值的变化在20 条件下,两个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品种在储藏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见图1和图2.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微生物活性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水分越高上升得越快.在50d 储藏期内,低水分含量玉米微生物代谢活动弱,其活性值变化不大,而水分含量18.5%左右的玉米从第10天开始,微生物活动开始旺盛,其微生物活性值显著上升.在第50天时,郑单958活性值是同期低水分玉米的13倍,中科4号活性值变化规律与郑单958变化趋势相似.2.2 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在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的变化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在储藏过程中脂肪酸值的变化见图3和图4.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玉米储藏期脂肪酸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水分越高上升得越快.在50d 储藏期内,水分含量10.4%的玉米脂肪酸值变化不大,水分含量15.4%左右的玉米在储藏30d 后,该值开始略有上升,当水分含量较高时,脂肪酸值上升较快,如水分含量18.6%的郑单958在储藏50d 后脂肪酸值增加了1倍以上.2.3 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在储藏过程中蛋白质组分的变化郑单958储藏期水溶蛋白、盐溶蛋白电泳图见图5和图6.从图5和图6可看出,郑单958水溶性蛋白在储藏期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储藏20d 左右时,蛋白谱带发生明显变化.在40d 储藏期内,条带a1~a3灰度减弱甚至消失,b1~b4、b6~b7灰度在储藏20d 时有短暂增强,随后又减弱.在18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储藏期b5灰度一直增加.储藏30d 后,电泳谱带基本不变.这一情形说明,水分含量15.4%的玉米在储藏20d 左右时蛋白种类开始变化,少数大分子质量(a1、a2条带)水溶性蛋白水解,使20~40ku 的蛋白含量增多(b1~b6),至储藏30d 后,蛋白组分已趋于稳定.与水溶性蛋白相比,郑单958盐溶蛋白条带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只有部分条带灰度减弱(图6箭头所示).这说明在该储藏条件下,盐溶蛋白组分稳定,水解较少.不同水分含量玉米储藏40d 时的水溶蛋白电泳结果见图7和图8.由图7和图8可知,水分含量18.5%的玉米中多数蛋白条带灰度较水分含量10.3%及15.4%的下降,随水分升高至20.7%,部分蛋白带消失(图7箭头所示).盐溶蛋白表现与水溶蛋白相似的变化规律,c1~c5蛋白带在低水分含量玉米中含量较大,当水分升高至20.7%时,该谱带灰度减弱,同时中、低分子质量的d1~d4蛋白带灰度增强(见图8).这一情形暗示,储藏40d 时,低水分玉米蛋白组分变化不大,当水分含量高于18.5%时,玉米中水溶及盐溶蛋白开始水解,随水分含量升高水解愈明显.不同水分含量郑单958储藏期醇溶蛋白变化情况见图9.图9 不同水分含量郑单958储藏期醇溶蛋白的变化从图9可看出,在20 储藏条件下,低水分玉米短期储藏时醇溶蛋白含量变化不大,随着水分升高,玉米醇溶蛋白含量降低.水分含量15.4%的玉米在储藏40d 后,醇溶蛋白开始缓慢下降,而水分含量18.5%的玉米在储藏的第20天即开始迅速下降,储藏60d 后其含量下降了22%.这说明玉米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醇溶蛋白储藏稳定性较好,蛋白不易发生变化,当水分高于15.4%后,由于种子呼吸和霉菌活动旺盛,醇溶蛋白含量下降较快,储藏品质开始发生劣变.第3期胡元森等:玉米储藏期霉菌活动及玉米主要品质变化研究193 结 论在20 储藏条件下,水分含量是影响储藏期玉米霉菌活动的主要因素.水分含量在10%以下时,微生物代谢活动弱,其活性值变化不大.当水分含量在15%以上时,微生物从第10天开始活动旺盛,其微生物活性值显著上升.储藏期玉米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水分越高上升得越快.水分含量10.3%的玉米脂肪酸值变化不大,水分含量达18.5%时,脂肪酸值在20d 时开始上升,储藏50d后其值增加1倍以上.水分含量15.4%的玉米水溶性蛋白在储藏期变化明显,而盐溶蛋白相对稳定,当水分含量升高时,这两种蛋白中高分子质量蛋白会发生较大程度水解.水分含量10.3%的玉米中醇溶蛋白含量变化不大,当水分含量达到18.5%时,储藏20 d即开始迅速下降,60d后醇溶蛋白含量下降了22%.参考文献:[1] 何学超,肖学彬,杨军,等.玉米储藏品质控制指标的研究[J].粮食储藏,2004(3):46 50.[2] 刘晓莉,蔡静平,黄淑霞,等.粮食吸湿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与品质变化相关性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5):33 35.[3] 李振权,蔡静平,黄淑霞,等.不同生理状态霉菌对储粮品质危害性的研究[J].粮油加工,2007(7):96 98.[4] 唐芳,程树峰,伍松陵.玉米储藏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8,23(5):137 140.[5] 张玉荣,温纪平,周显青.不同储藏温度下玉米品质变化研究[J].粮食储藏,2003(3):7 9.[6] 王若兰,白栋强,姚玮华.主要储备粮种在不同温度状态下储藏品质的研究[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3,24(4):5 8.[7] 蔡静平.储粮微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4(4):76 79.[8] 张进忠,王金水,周长智,等.不同储藏件下小麦蛋白质变化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7,18(4):72 76.[9] 张龙翔.生化实验技术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83 187.F UNG I ACT IV ITY AND QUALITY CHANGE OF MA J OR COM P ONENTOF S TORED CORN DUR ING S TORAGE PER IODHU Yuan sen,WANG G ai l,i L I Cu i x iang,CA I Jing p i n g(K ey Lab of Corn K ernel Trans for m ation and Utili z ation of H enan P rovince,S chool ofB ioengineering,H 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 ina)Abst ract:The artic le perfor m ed sti m u l a ted storage o f t w o corn varieties under the cond ition of different m ois ture contents,and period ica ll y deter m ined the change of pro tein and fatty aci d as w ell as the m icrob ial activ ity i n the corn.The results sho w thatm icrobes in lo w m o isture corn have w eak m etabolic acti v ity;the activ ity val ue o fm icr obes i n high m o isture co r n(m o isture continent h i g her than15%)increases re m ar kab l y i n the10th day,and is m ore t h an10ti m es that of the l o w m oist u re corn;t h e fatty acid val u e of the stored co r n increases gradually,and the i n crease speed is i n d irect ratio w it h the m o i s ture conten;t the fatty acid va l u e o f corn w ith 15.4%m o isture content i n creases g reatl y in the20t h day;the content ofw ater so l u b le protei n in the corn w ith 15.4%m o isture content changes re m ar kably i n the storage per i o d,but the con tent o f salt so l u b le prote i n keeps relatively stable,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 w o prote i n s change greatl y when the m o isture content increases to above18%;the con tents of alcoho l so l u b le pr o te i n i n l o w m o isture change littl e,bu t the contents o f the al coho l so l u b le pr o te i n in co r n w ith the m o isture content of18.5%decrease rapidly w hen stored for20days and decrease by22%after stored fo r60days.K ey w ords:stored fung;i fatty ac i d value;m icrob ial acti v ity value;protein co m ponen t。
玉米储藏真菌早期预测的研究
g a l wa s d e t e c t e d i n t h e s a mp l e wi t h m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o f 1 2. 2 % s t o r e d a t s i x d i f f e r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s .Th e r e
在2 O℃及 以上储 藏 均有 真 菌生 长检 出 , 水 分越升 高 , 真 菌生 长逐 渐加 快 。1 5℃ 以下低 温储 藏 对 真 菌 生长有 一 定抑制 作 用。对 不 同水分 玉 米的储 藏 温度 与真 菌 生 长起 始 时 间进 行 了幂 函数 拟合 , 得
到 了玉米储 藏 水分 、 温度 与 真 菌起 始 生长 时 间的预 测 关 系曲线 , 通过 此 曲线 可对 高水 分 玉米短期 安
全储 藏期进 行 预测 。
关键 词 : 玉米; 储藏; 真 茵危 害 ; 早期预 测 中图分 类号 : S 3 7 9 .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7 5 6 1 ( 2 0 1 7 ) 0 5— 0 0 5 2— 0 4
Ea r l y pr e di c t i o n o f f un g us h a z a r d du r i n g c o r n s t o r a g e
贮藏期间粮食霉变控制方法的研究
贮藏期间粮食霉变控制方法的研究作者:冯蒙蒙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发生霉变会造成巨大损失,控制粮食储藏过程中的霉变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对粮食霉变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粮食霉变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粮食霉变,构成要素,预防措施我国是储粮大国,其中我国玉米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4,约为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5[1]。
玉米、小麦等粮食均属于不耐储藏的品种,非常容易受微生物尤其是真菌的危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世界上约有3%的粮食因为霉变而不能食用,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霉变的粮食还会产生真菌毒素,引起人畜食用后中毒或致癌。
在储藏期间,危害玉米的微生物中,细菌的数量最多,霉菌次之,酵母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较少。
但是危害粮食安全储藏的关键因素是霉菌腐败,霉菌的数量和种类基本可以反映粮食的安全状况。
日本的标准规定粮食中的霉菌菌落总数应在104 cfu/g以下,否则不能食用;美国农业部规定,其菌落总数的限量级别为105 cfu/g[1]。
我国作为储粮大国,控制粮食霉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1 引起粮食霉变的主要因素粮食霉变是微生物在粮食上生长繁殖,分解粮粒中的有机质,造成粮食品质劣变的现象。
粮食霉变的发生与粮食自身的品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是构成粮食霉变的主要因素[2]。
1.1 微生物是粮食霉变的前提微生物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且繁殖快等特点。
粮食从田间生长到收获、运输、加工及储藏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都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的聚集到粮食上来。
这些寄生在粮食及其制品上的微生物群,被称为粮食微生物。
在储藏的过程中,对粮食的危害最大、最普遍的是粮食收获后感染的曲霉和青霉。
由于粮食微生物分布十分广泛,田间或仓储、空气或土壤、农具或粮仓等任何空间和物体都是微生物活动的地方。
因此,在收获、运输、加工、储藏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是防止粮食霉变的一个重要措施。
储粮霉菌活动产生CO_2及其在粮堆中扩散规律的研究
储粮霉菌活动产生CO_2及其在粮堆中扩散规律的研究储粮霉菌对粮食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转的,防控储粮霉变的关键在于霉菌活动的监测。
虽然可用于霉菌监测的技术有很多,但至今仍没有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
利用CO<sub>2</sub>浓度变化来监测储粮霉菌活动情况,不需进仓采集粮食样品,而且容易实现在线远程自动化,具有很大发展前景。
本试验主要研究粮堆中CO<sub>2</sub>的形成及粮食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密封性、不同霉变位点、不同发霉量、不同粮食品种下粮堆内CO<sub>2</sub>的浓度变化,并对未密封粮堆中CO<sub>2</sub>的散失速率及粮堆中霉变部位的判定进行了探讨。
因此,研究霉菌活动产生CO<sub>2</sub>及其粮堆的扩散规律,有利于对储粮霉菌活动进行早期评估。
研究粮堆中CO<sub>2</sub>形成,结果表明,粮堆局部发霉时,霉菌呼吸产生的CO<sub>2</sub>占主导地位;当密封粮仓中无发霉现象时,整个粮堆内CO<sub>2</sub>浓度变化不显著,而有发霉现象时,粮堆局部范围内CO<sub>2</sub>会显著增高,粮堆内底层、中层、上层和表层之间的CO<sub>2</sub>浓度变化显著,因此,通过检测粮堆内CO<sub>2</sub>浓度的变化,可以有效的监测粮堆中霉菌的活动。
进一步研究了,环境温度、粮仓密封性、霉变位点、发霉量对粮堆中CO<sub>2</sub>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高,密封性好,发霉量多的粮堆内CO<sub>2</sub>的扩散较明显,且从水平方向上看,局发霉点位置附近的检测点浓度较高;从竖直方向上看,有霉变粮食的粮层CO<sub>2</sub>浓度变化显著,粮堆中CO<sub>2</sub>浓度值最终表现为底层>中层>上层>表层。
玉米霉菌测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玉米在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不同条件下霉菌的种类、数量及对玉米品质的影响,为玉米的储存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新收获玉米- 马铃薯培养基(PDA)- 霉菌接种环- 高压蒸汽灭菌器- 显微镜- 玉米样品2. 实验方法(1)样品处理将新收获的玉米样品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另一组作为实验组。
实验组玉米样品在收获后24小时内进行晾晒,使其水分含量达到14%以下。
(2)霉菌接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玉米样品分别取适量,用霉菌接种环在马铃薯培养基(PDA)上划线接种。
将接种后的PDA平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PDA平板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记录霉菌的种类、数量及生长速度。
(4)显微镜观察将生长良好的霉菌菌落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对照组:玉米样品在收获后24小时内进行晾晒,霉菌生长速度较慢,菌落数量较少。
(2)实验组:玉米样品在收获后24小时内未进行晾晒,霉菌生长速度较快,菌落数量较多。
2. 分析与讨论(1)玉米在收获后,若不及时晾晒,水分含量较高,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本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玉米样品的霉菌生长速度和菌落数量均高于对照组。
(2)霉菌的种类主要有曲霉、青霉、毛霉等。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霉菌种类为曲霉和青霉。
(3)霉菌的生长对玉米品质的影响较大。
霉菌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这些霉菌毒素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四、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玉米在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生长速度和菌落数量与水分含量密切相关。
为防止玉米霉变,应加强玉米的晾晒和储存管理,控制水分含量在安全范围内,降低霉菌的生长繁殖。
五、实验建议- 在玉米收获季节,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晾晒玉米,降低水分含量。
- 在玉米储存过程中,保持仓库通风、干燥,定期检查玉米样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玉米储藏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玉米储藏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唐芳;程树峰;伍松陵
【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
【年(卷),期】2008(023)005
【摘要】采用储粮真茵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玉米在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新玉米清理、除杂后,采用喷雾法将水分调至14%、15%、16%、17%、18%五个梯度,于30℃恒温恒湿箱中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孢子数、水分、温度等指标,实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玉米储藏危害真菌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主;在水分16%下,以灰绿曲霉生长为主,随着水分和储藏时间增加,与其危害程度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水分17%、18%时,以白曲霉生长为主,其对储粮的危害与储藏时间和水分有明显的相关性;两种曲霉具有典型的储粮真茵生长特征,即孢子-菌丝-孢子,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孢子呈动态上升趋势,与玉米危害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总页数】4页(P137-140)
【作者】唐芳;程树峰;伍松陵
【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玉米储藏真菌早期预测的研究 [J], 欧阳毅;祁智慧;李春元;张海洋;唐芳
2.储粮真菌危害早期检测技术研究——玉米储藏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J], 唐芳;程树峰;伍松陵
3.储粮真菌危害早期检测技术研究(2)——小麦储藏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J], 程树峰;唐芳;伍松陵
4.小麦储藏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J], 程树峰;唐芳;伍松陵
5.稻谷储藏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J], 唐芳;程树峰;伍松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玉米储存安全的试验分析
造成籽粒破损,诱发霉菌感染的最直 接的原因。因此在玉米储存入库之前 要彻底消灭害虫,彻底检查仓房的缝 隙与裂缝,清除隐蔽性的害虫窝点。 另外,入库后为了防止外来虫害,需 要对入库门窗出进行防虫隔热门窗设 置,并采用低剂量的熏蒸进行杀虫, 一方面,杀灭粮堆的残留害虫,另一 方面防止害虫生长迹象。绝对不能放 任其大量生虫后再处理。 水分控制
结语
通过分析影响玉米安全储存的因 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降低玉米含水 量、破损率能够控制玉米霉变,提升 提米储存质量,并根据现有的检测手 段,分析检测玉米发生质变的常用方 式方法,从而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 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也为玉米的储 存提供相关指导依据。
关于玉米储存安全的试验分析
□ 丁学亮 毕节市粮油质量检测所 蒋 丽 毕节市食品药品稽查局
玉米通常会在潮湿或者不通风的
情况下发生霉变,所以为了控制玉米 霉变,一定要对即将储存的玉米进行 除湿、通风处理。通过实验得知,在 室温为 21 ℃情况下,水分含量在 18% 左右的玉米能够储存一个月,水分含 量在 13% 的玉米能够储存 26 个月。 因此,玉米降低水分含量是保障其品 质质量最有效的方式。后有实验结论 成,在含水量低于 13% 的玉米储存过 程中,也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令自身 水分平衡,致使玉米表面水分增加, 滋生霉菌。因此,储存环境的空气湿 度也是需要控制。所以存放玉米需要 用木板架进行隔开,令其底部保持干 燥,并进行长期通风干燥,控制水分, 是保证玉米安全的手段之一。 分类储存
在 玉 米 质 量 检 测 中, 通 常 会 遇 到 其发热情况,这是由于在储存中真菌 繁殖产生的。最早关于粮食行业的储 存真菌研究局限于曲霉以及灰绿曲霉, 人们认为引发粮食产生质变的主要真 菌是灰绿曲霉以及白曲霉。玉米储存中 容易受到水含量以及环境因素影响,导 致发生霉变。本文将通过控制玉米水分 含量等方式研究如何控制玉米霉菌的生 长,通过分析黄曲霉 B1、玉米赤霉烯 酮等方式来判定玉米的品质变化。
含水量对玉米粉贮藏过程中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积累的影响
含水量对玉米粉贮藏过程中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积累的影响作者:陈军,赵立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7期陈军,赵立(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摘要:研究了玉米粉在不同水分含量(14%、16%、18%、20%和22%)条件下贮藏过程中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生长和黄曲霉毒素积累的情况,并对玉米粉含水量、黄曲霉生长量与黄曲霉毒素积累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为玉米粉贮藏期间真菌危害的早期预测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不同含水量玉米粉中黄曲霉生长量和黄曲霉毒素积累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升高,后基本保持不变。
贮藏时间相同时黄曲霉生长量和黄曲霉毒素积累量随玉米粉含水量的升高呈升高趋势。
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粉含水量、黄曲霉生长量及黄曲霉毒素积累量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关键词:玉米粉;水分含量;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黄曲霉毒素;相关性分析中图分类号:S513;S895.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7-4192-02EffectsofWaterContentongrowthofAspergillusflavusandAccumulationofAflatoxininCornFlourduringStorageCHENJun,ZHAOLi(DepartmentofBiologyandChemicalEngineering,HuaiyinInstituteofTechnology,Huai’an 223003,Jiangsu,China)Abstract:ThegrowthofAspergillusflavusandaccumulationofaflatoxinincornflourwithdiferrentwatercontent(14%,16%,18%,20%and22%)were observed;andthecorrelationofA.flavusgrowth,aflatoxinaccumulationandwatercontentofcornflourwasanalyzedtoprovideevidenceforearlypreventionoffungiharmofcornflourduringstorage.TheresultsshowedthatthegrowthofA.flavusandcontentofaflatoxinincornflourincreasedfirstlyandthenbecamestableduringstorage.Withsamestoragetime,growthofA.flavusandcontentofaflatoxinincreasedwiththeincreaseofwatercontentincornflour.Therewasverysignificantcorrelationamongwatercontentincornflour,growthofA.flavusandaccumulationofaflatoxin(P<0.01).Keywords:cornflour;watercontent;Aspergillusflavus;aflatoxin;correlationanalysis丝状真菌是食品领域中最重要的腐败微生物,易于感染粮谷作物,能引起食物发生腐败变质[1,2],尤其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真菌生长旺盛,同时其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因此,防止真菌污染是粮食贮藏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
不同储藏条件下玉米真菌多样性研究
不同储藏条件下玉米真菌多样性研究程芳;陈伟【摘要】研究不同含水率玉米在温度为20、25、30、35℃及相对湿度为70%~80%、80%~ 90%、≥90%条件下储藏过程中霉菌数量、种群组成、Simpson 优势度指数和优势微生物种群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从不同含水率玉米中分离到的优势霉菌主要是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根霉属(Rhizopus)和镰刀霉属(Fusarium),玉米含水率为10.04%和14.72%时,优势霉菌为青霉属和曲霉属;玉米含水率为19.41%时,优势霉菌为曲霉属中灰绿曲霉和黄曲霉.霉菌多样性特征与玉米的储藏环境有关,温度低且玉米含水率低时,霉菌的多样性大,优势度小;而高含水率玉米的霉菌多样性小,优势度大.含水率和温度对玉米脂肪酸值变化有显著影响,玉米含水率和储藏温度越高,脂肪酸值含量越高.%The mold quantity, population composition, Simpson dominance index and dynamic changes of dominant species groups,in maize with three moisture contents,four temperatures and three relative humidity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Penicillium,Aspergillus,Rhizopus and Fusarium were isolated from maize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Penicillium and Aspergillus were dominant in the maize with 10.04% and 14.72% moisture contents,while in the maize with 19.41% moisture content,Aspergillus glaucus and Aspergillus flams were domina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versity features of molds were related to the storage environment. Greater diversity and lower dominance index presented in the maize with lower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while lower diversity and larger dominance index were demonstrated in the maize with high moisture content. Moisturecontent and temperatur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mount of fatty acid values. The higher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were,the greater the fatty acid value was.【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1(026)010【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玉米;储藏;温度;含水率;相对湿度;霉菌;脂肪酸值;微生物种群【作者】程芳;陈伟【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0.2我国是储粮大国,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之一,产量约为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5[1]。
玉米储藏霉变条件及其品质研究
玉米储藏霉变条件及其品质研究李慧;王若兰;渠琛玲;潘柏西【摘要】将玉米置于1.5 m×0.95 m×1.2 m的模拟仓中,于室温(25~35℃)下储藏,定期观察玉米色泽、气味和发霉情况,并测定脂肪酸值、容重、不完善粒和糊化特性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为14%的玉米储藏60d后,仍呈现玉米固有的色泽、气味和亮度,脂肪酸值略有上升,但在宜存范围;容重由755 g/L降至735 g/L,不完善粒上、中、下层均增多;最终黏度和峰值黏度略有下降,糊化温度基本稳定.最终黏度降低了300 mPa·s,峰值黏度降低了44 mPa·s,回生值下降260 mPa·s,糊化温度在82~84℃之间波动.水分含量为17%的玉米储藏12 d后,上、中层不完善粒多于下层;52 d后,颜色变暗,上层和中层玉米籽粒开始发霉;储藏60d脂肪酸值已升至90 mg/100 g;容重上层和中层下降幅度基本一致,由715 g/L降至665 g/L,而下层容重下降较少,下降了30 g/L;最终黏度降低480 mPa·s,峰值黏度基本稳定,回生值降低100 mPa·s,糊化温度均在(84±2)℃范围内波动.【期刊名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玉米;储藏;发霉;品质【作者】李慧;王若兰;渠琛玲;潘柏西【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0.10 前言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范围广、产量高,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玉米产量可达数亿吨。
玉米入库时没有降到安全水分(≤14%)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玉米的原始水分越高,其呼吸能力越强,脂肪和淀粉含量降低速度越快,粮食霉变程度越严重。
玉米储藏霉菌类群及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研究
玉米储藏霉菌类群及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研究李听听;陈伟;李广富;卢中一【摘要】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ld species and zearalenone production of corn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the low humidity environment (RH 75%),the effect that Trichoderma viride suppressing the content of zearalenone was affected by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significantly,and it increased rapidly with the initial moisture increasing.The zearalenone was strongly inhibited by Trichoderma viride rather than initial moisture at the medium and high humidity condition (RH 84% and RH 92%).The mold diversity with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of 12.4% and 14.3% increased,but with 19.9% initial moisture it was decreased at RH 92%.The number of Fusarium moniliforme and moisture content wer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zearalenone,but positive under RH 92%.The Trichoderma viride and water component were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zearalenone (P <0.05)at relative humidity of 84%.The total number of mould and Fusarium moniliforme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zearalenone,respectively.The result showed that zearalenone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the medium and low humidity condition.Moreover, the zearalenone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Fusarium moniliforme at high humidity condition.%研究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类群与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的关系。
玉米的储存调研报告
玉米的储存调研报告玉米的储存调研报告为了解玉米的储存情况和改进储存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玉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粮食之一。
玉米的储存对于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玉米的储存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害虫和霉菌的侵害、贮藏损失等问题。
调研发现,在玉米储存过程中,害虫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害虫有谷蠹、赤拟谷盗、玉米象等,它们会繁殖和破坏储存的玉米,导致大量粮食损失。
调研发现,目前常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药剂喷洒和物理阻隔。
化学药剂可以有效灭杀害虫,但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物理阻隔如使用密封容器和防虫网等方式,可以有效隔离害虫,但也会增加存储成本和操作难度。
另外,玉米的储存还容易受到霉菌污染的影响。
霉菌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并且容易导致玉米发霉变质。
目前,一些防霉剂被广泛使用以抑制霉菌孳生,但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更为可行的方法是通过优化贮存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减少霉菌生长。
此外,贮藏损失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玉米存储过程中,由于不当的贮存条件和管理措施,会导致玉米的数量和质量损失。
例如,剧烈的温度变化、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等都会影响玉米的质量。
因此,进行玉米储存时,应遵循合理的贮藏条件,定期检查和维护仓库设施,以减少贮藏损失。
综上所述,玉米的储存需要应对害虫、霉菌和贮藏损失等问题。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环保、食品安全和生态友好的储存方法。
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方法可供选择,如物理阻隔和防霉剂,但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技术,以提高玉米储存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玉米发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在适宜条件下发霉的原因。
2. 探究不同温度、湿度对玉米发霉的影响。
3. 学习微生物培养和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玉米发霉是由于其储存过程中受到霉菌污染,霉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玉米变质。
本实验通过改变温度和湿度条件,观察玉米发霉的程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发霉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玉米(10个)- 食品保鲜膜- 温湿度计- 玻璃瓶(5个)- 纱布- 滤纸- 乙醇- 灭菌器- 移液管- 玻璃棒2. 实验仪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 电子天平- 移液器- 显微镜四、实验方法1. 将10个新鲜玉米分别编号为1-10号。
2. 将1-5号玉米放入5个玻璃瓶中,用保鲜膜封口,模拟正常储存条件。
3. 将6-10号玉米放入5个玻璃瓶中,用保鲜膜封口,分别放入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 6号瓶:25℃,湿度60%- 7号瓶:30℃,湿度70%- 8号瓶:35℃,湿度80%- 9号瓶:40℃,湿度90%- 10号瓶:45℃,湿度95%4. 每天观察并记录玉米发霉情况,包括发霉面积、颜色、气味等。
5. 实验结束后,将玉米取出,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放入干燥器中干燥,然后称重。
6. 将干燥后的玉米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观察霉菌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 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玉米发霉较慢,发霉面积较小,颜色较浅。
- 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升高,玉米发霉速度加快,发霉面积增大,颜色加深,气味变臭。
2. 分析:- 温度是影响玉米发霉的重要因素。
温度越高,霉菌生长速度越快,玉米发霉越严重。
- 湿度也是影响玉米发霉的重要因素。
湿度越高,霉菌生长速度越快,玉米发霉越严重。
- 玉米表面的微生物是导致玉米发霉的直接原因。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玉米变质。
六、实验结论1. 玉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容易发霉。
2.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玉米发霉的重要因素。
黄淮海地区玉米霉变调研报告!权威数据分析
黄淮海地区玉米霉变调研报告!权威数据分析基本调研情况1. 黄淮海地区玉米品种多,主栽品种生育期均偏长调研发现,黄淮海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较多,75个示范县所调查农户种植品种有33个,郑单958、先玉335、登海605、隆平206和浚单20等位列前五位。
这些主栽品种生育期一般为115-120天,而实际生长期大多在100-115天(图1),即多数地区玉米收获时未达到生理成熟,品种生育期偏长。
以山东省为例,玉米生长期内实际活动积温2650~2850℃·d,而郑单958和登海605等主推品种生理成熟所需积温2950℃·d左右,相差100-300℃·d,品种难以适应生产需求。
2. 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多为机械摘穗,籽粒霉变较轻调研结果表明,该地区机械收穗比例占95.2%,机收籽粒占4.8%。
收获后多采用晾干方式,露天囤放比例占50.2%,其余为简易棚或其他简易装置贮存,阴雨天用塑料布搭盖。
由于收获后及时晾晒,调研时玉米籽粒含水量平均为16.6%。
玉米霉变较轻,所调查农户玉米果穗霉变率平均为3.6%,籽粒霉变率平均为0.5%(图1和图2)。
各综合试验站的具体调研数据见表1。
玉米霉变发生原因分析1. 品种因素黄淮海地区多数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玉米霉变率与籽粒含水量呈正相关,储藏期间籽粒含水量大于18%时,玉米霉变率明显升高。
晚熟品种收获时未达到完全成熟,机械收获破损严重,果穗晾晒不充分,贮藏期间易发霉。
品种抗虫性差,害虫蛀孔后引发霉变;个别品种易感穗腐病。
玉米果穗苞叶短、果穗上部籽粒易发生霉变。
2. 气候因素所调查区域9月下旬、10月上旬和10月中旬的降水量平均为15.2、24.8和18.7mm,日照时数平均为63.4、55.8和43.0小时,气温平均为20.6、18.4和16.9℃。
9月下旬和10月上中旬温度低、雨水多的天气影响了玉米籽粒后期脱水和收获后的及时晾晒,果穗和籽粒易发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玉米储藏期间微生物活动变化规律 (相对湿度 70% ̄79%)
图 2 玉米储藏期间微生物活动变化规律 (相对湿度 80% ̄89%)
试验表明, 当储 藏 环 境 温 度 低 于 23℃时 , 以 玉 米 中霉菌活动为特征的微生物活性值变化幅度很小, 如
粮油加工
92 2007 年第 5 期
图 3 玉米储藏期间微生物活动变化规律 (相 对 湿 度≥90%)
管理、检测的工作量, 对于储藏玉米中微生物的活动 做到心中有数, 有效防止霉菌危害性事故的发生。
表 2 恒定温湿度储藏玉米微生物活性值与预测值比较分析
温度
25℃
30℃
相对湿度
76%
83%
71%
85%
相关系数
0.79
0.95
0.96
0.90
平均偏差
14.9u
5.7u
27.8u
10.1u
2.3 玉米微生物活性值与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脂肪酸值是常规用于衡量玉米品质主要指标。我
0.85
23 ̄28℃ 80% ̄89% y = 6.862x + 243.46
0.96
>90%
y = 27.7x + 254.4
0.97
70% ̄79% y = 5.301x + 108.11
0.98
>28℃
80% ̄89%
y = 8.490x + 348.43
0.91
>90%
y = 48.114x + 88.8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3, ( 4) : 18 ̄21 3 蔡 静 平 . 储 粮 微 生 物 活 性 及 其 应 用 的 研 究 [J] . 中 国 粮 油 学 报 ,
2004,19 (4): 76 ̄79. 4 伯纳德·罗斯纳. 生物统计学基础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5 于 宏 敏 等. 粮 食 储 藏 综 合 气 象 指 标 的 研 究 与 对 策 [J] . 黑 龙 江 粮
表 3 玉米微生物活性值和脂肪酸值的相关性比较
储藏时间 ( d)
0
16
22
32
微生物活性值 ( u)
57
66 121 405
脂肪酸值 [( KOH ) /( mg /100g) ] 24.9 26.3 38.7 53.7
参考文献
1 路茜玉. 粮食储藏学 [M] .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2 蔡静平. 仪器法与菌落计数法检测储粮微生物敏感性 的 比 较 [J] .
相对湿度 80% ̄89%试验组储藏 42d 玉米的微生物活性 值仅 从 90u 增加到 234u, 说明安全水分的玉米储 藏 在 23℃以 下 的 温 度 条 件 , 即 使 环 境 相 对 湿 度 较 高 , 短 时 间内霉菌不会有明显活动, 也不会对玉米品质构成威 胁。
当温度升高到 23℃后 , 随 着 储 藏 天 数 的 延 长 , 玉 米中微生物活性值增加非常明显, 显示有明显的霉菌 活动迹象。尤其当相对湿度≥90%时, 储藏 7d 的玉米 微生物活性值均超过 500u ( 图 3) 。对于这种微生物活 性值迅速增加的现象, 在实际储藏时应予充分的关注。
油科技.1997, (3): 19 ̄24. 6 王肇慈. 粮食食品品质分析 [M] .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4.
国家 “十五”科技攻关资助课题 ( 课题号: 2004BA523B04) 收稿日期: 2007- 03- 19 作 者 简 介 : 陈 娟 ( 1981- ) , 女 , 天 津 人 , 在 读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为 粮食食品微生物。 通讯地址: ( 450052) 郑州市嵩山南路 140 号
环境中温湿度变化密切相关。通过试验研究各种温湿 度条件下玉米中霉菌活动的规律, 可以用来预测玉米 储藏霉菌活动的变化。但储藏环境的温湿度组合条件 可以无限细分 ( 温度或相对湿度的间隔) , 显然不可能 进行无穷多组合的试验。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 了可以导致储粮微生物活动的 3 种温度和 3 种相对湿 度范围进行了玉米模拟储藏试验, 如图 1、图 2、图 3 所示。
【关键词】微生物活性; 预测; 玉米储藏; 防霉 中图分类号: S3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199 (2007) 05- 0091- 03
玉米是容易在储藏期间受到微生物侵害的粮食品 种。一旦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霉菌即可迅速在玉 米的表面、胚等部位生长, 从而造成玉米食用品质和 加工工艺品质的劣变。有些侵染的霉菌还可以在代谢 过程中形成真菌毒素使玉米带毒, 通过直接或间接 ( 食物链) 的途径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 要确保玉米 的品质和储藏安全, 应该预测玉米中微生物的活动状 况, 以便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
及其可能危害程度的途径, 为玉米储藏期间霉菌活动 危害的早期预测、预报提供一类有效的技术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仪器 材料: 粮食样品, 郑州本地产玉米; 所有试剂均
为市售分析纯产品。 仪器: 微生物快速检测仪, 由四川晟荣科技有限
公司与河南工业大学联合研制; LDS- IA 电脑水分测定 仪, 上海青浦绿州监测仪器公司。 1.2 方法
<<< 粮食工程·技术
C EREALS AND OILS PROCESSING
玉米储藏霉菌活动预测的研究
陈 娟 蔡静平 黄淑霞 李振权
( 河南工业大学)
【摘要】研究了温度区间分别为<23℃、23 ̄28℃和>28℃, 相对湿度分别为 70% ̄79%、80% ̄ 89%和> 90%, 各条件组合储藏玉米的微生物活性值变化, 总结出相应的线性方程, 其线性相关性 系 数 为 0.85 ̄0.99。通 过 恒 定 温 度 和湿 度 玉 米 模 拟 储 藏 微 生 物 活 性 值 预 测 和 实 际 检 测 比 较 试 验 , 结 果 表 明 , 预 测 值 与 实 际 值 的 相 关 系 数 在 0.79 ̄0.96 之 间 , 微 生 物 活 性 值 预 测 平 均 偏 差 为 5.7 ̄ 27.8u, 证明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可靠地预测储藏玉米一个月的霉菌活动状况。
( 1) 粮食模拟储藏方法: 在密闭小空间中 ( 无菌 室) , 用温控器和湿度传感控制器分别控制加热器和加 湿器, 维持试验环境在所需的温度及相对湿度范围。
( 2) 微生物监测仪检测法: 将一定量的粮食用无 菌水振荡洗涤制成菌悬液, 置于监测容器中检测, 维 持 30℃恒 温 15min, 然 后 直 接 在 显 示 屏 中 读 出 微 生 物 数量单位值, 即: 微生物活性值。
表 1 玉米储藏期间微生物活性值变化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环境温度 相对温度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 r)
70% ̄79% y = 0.490x + 99.286
0. 92
<23℃
80% ̄89%
y = 3.357x + 93.214
0.99
>90%
y = 4.1429x + 63.5
0.97
70% ̄79% y = 5.102x + 170.29
0.98
2.2 恒定温湿度下玉米微生物活动变化及比较 在一定温湿度区间储藏试验做出的玉米微生物活
性值变化回归曲线, 是否与特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玉 米的微生物活性值变化一致需要作进一步检验。选用 了 25℃, 相 对 湿 度 76% 、 83% 和 30℃, 相 对 湿 度 为
C EREALS AND OILS PROCESSING
( 3) 脂肪酸值的测定方法: GB5510- 85。 ( 4) 粮食加湿方法: 将干燥粮食置于盘子中, 用 气压喷壶对粮食喷洒, 调节至一定的含水量, 混合均 匀, 然后用保鲜膜密封。
粮油加工
91 2007 年第 5 期
技术·粮食工程 >>>
C EREALS AND OILS PROCESSING
粮油加工
93 2007 年第 5 期
对于试验的每一种温湿度条件组合, 通过线性回 归分析, 可以得出相应的线性方程见表 1, 经相关系数 计算, 线性方程与各试验条件下测得的玉米微生物活 性值数值的相关系数 除了有一个是 0.85 外, 其余均大 于 或 等 于 0.91, 表 明 检 测 结 果 与 线 性 方 程 有 显 著 的 相 关性。
71%、85% 4 个稳定控制温、湿度条件的环境进行玉米 储藏试验, 如图 4、图 5 所示。结果表明, 在恒定温湿 度条件下, 玉米储藏期间的微生物活性值变化呈稳定 增加趋势, 没有明显的高低跳越现象; 其曲线的线性 度更好, 经计算表明, 各点与回归直线的线性相关性 系 数 均 高 达 0.99, 高 于 上 述 温 湿 度 在 一 定 区 间 变 化 测 得的微生物活性值与回归直线的相关性系数。
图 4 不同湿度储藏玉米微生物活动变化规律 (温度 25℃)
图 5 不同湿度储藏玉米微生物活动变化规律 (温度 30℃)
将区间变化温湿度储藏建立的微生物活性变化线 性方程作为预测工具, 将预测值与恒定温湿度储藏检 测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 结 果见 表 2。4 个 试 验 条 件 中, 温度 25℃, 相对湿度 76%环境下 储藏玉米 的 微 生 物活性检测值与预测值的 相关性最 低 ( r=0.79) , 这 可 能 与 温 度 为 23 ̄28℃, 相 对 湿 度 70% ̄79%条 件 下 作 出 的 线 性 回 归 方 程 自 身 的 相 关 系 数 较 小 有 关 ( r=0.85) 。 进一步 考 察 各 检 测 值 与 预 测 值 的 偏 差 发 现 , 在 35d 的 储 藏 试 验 期 内 , 平 均 偏 差 最 小 为 5.7u, 最 大 为 27.8u, 相对于检测仪自身的检测误差 ( ±10u) , 预测值与实际 检测值的偏差是比较小的。这一特性也表明, 利用区 间变化温湿度储藏建立的预测模型, 只需对储藏玉米 进行一次取样检测, 就至少可以较为可靠地预测储藏 玉米一个月的霉菌活动变化, 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