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合集下载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说课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说课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说课教案第一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直观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通过实物模型或图形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直观形象。

3.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判定方法。

巩固练习:2.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证明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几何证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表述。

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让学生理解定理的含义。

2.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证明方法。

3. 通过图形示例,让学生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进行判断。

巩固练习:1. 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第三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证明定理、求解几何问题等。

巩固练习:第四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综合训练教学目标:1. 使学生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与其他几何定理的关联。

教学步骤:1. 给出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完整版)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完整版)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孙世纪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一节课,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任教的学生在年段属中上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几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准备、新课引入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完成下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a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判定方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模型,直观展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判定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几何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提前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直线、平面基本概念。

1.2 提问:直线与平面有什么关系?1.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2. 知识讲解:2.2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3 通过几何模型展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过程。

3. 案例分析:3.1 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3.2 引导学生总结判定方法的应用规律。

4. 课堂练习:4.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判定方法。

4.2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5.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 直线与平面斜交的判定。

3.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十、教学资源:1. 几何模型。

2. 教学图片。

3. 练习题库。

4. 相关教学视频或课件。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和实际操作,尝试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规律。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2.掌握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直线与平面的概念回顾;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3.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方法。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直线与平面的概念回顾(15分钟)1.复习直线的定义: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延伸方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线段。

2.复习平面的定义:平面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延伸方向无限延伸的二维空间。

3.引导学生回忆直线和平面的特性,如直线上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平面上的三点不共线,等。

步骤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10分钟)1.定义:直线与平面平行是指直线与平面上的所有点之间没有交点。

2.解读定义:当直线在平面上移动时,不与平面相交。

3.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的概念,即两者间没有交点,彼此永不相交。

步骤三: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方法(30分钟)1.法一:垂直关系判断法。

a.若直线与平面的任意一条线段垂直,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b.示意图:垂直关系判断示意图2.法二:法向量判断法。

a.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b.示意图:法向量判断示意图3.法三:点判断法。

a.若直线上的一点在平面上,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b.示意图:点判断示意图步骤四:练习与解答(25分钟)1.给出几个直线和平面的示例,要求学生通过判断法判断其是否平行,并解释判断思路。

2.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解决,并说明解决思路。

四、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并学会了几种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几何问题中准确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并给出合理解释。

通过练习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掌握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一、素质教育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会运用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问题;2、领悟将空间的线面平行关系转化为线线平行关系的转化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2.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与灵活运用.三、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1、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室,教学课件;2、教具准备:直线2条、平面、长方体模型各一个。

四、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创设问题情境.师: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生: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师: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怎样?生: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二)提出问题.师:可不可以用这个方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三)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发现定理.师: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不仅可以根据定义,还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先来观察(动手操作):【实例1】如图1,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的硬皮封面,封面边缘AB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模型演示)【实例2】门框的对边是平行的,如图2,a ∥b ,当门扇绕着一边b 转动时,另一边a 始终与b图1 ——启发学生观察,积极进行思考,探索、总结归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生:不会有公共点,即a 平行于b 所在的平面.由此我们得到: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为:a ⊄α,b ⊂α,a ∥b ⇒a ∥α师:从上面的判定定理我们可以得到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形成知识方法。

生:只要在这个平面内找出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就可断定这条已知直线必和这个平面平行,即: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知识及时反馈:在长方体中,指定一条棱所在直线,找出与该棱所在直线平行的平面。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判定方法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引导学生直观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3. 运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上台演示等方式,掌握判定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让学生明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3.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a. 利用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给定直线判定。

b. 利用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与给定直线判定。

a. 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平行的。

b. 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平行直线都在该平面内。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一些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上台演示,评价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实际问题解答,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应用场景,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2. 介绍直线与平面平行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数学、物理等。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

2. 实例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3.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公开课讲义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公开课讲义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公开课讲义教案一、教案简介本公开课讲义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的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直线与平面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来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与平面的基本概念;2.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3. 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的定义及性质;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3. 直线与平面平行关系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一)引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并向学生提问:如何判断这条直线和平面是否平行?引发学生思考。

2. 学生回答后,教师逐步引导,最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判定。

(二)示例讲解1. 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讲解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

2.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直线的定义,并解释直线的特点,如没有宽度、可以延伸无限等。

3.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平面的定义,并解释平面的特点,如无限延伸、没有边界等。

4. 接下来,教师将示例问题投射到黑板或PPT上,由学生与教师一同解决。

示例问题:判断直线AB是否与平面P平行。

英文提示:Line AB // Plane P5. 教师通过操纵图形或用笔在黑板上进行推导,展示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步骤与方法。

6.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推理,以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知识点讲解1. 教师对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通过图示和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3. 教师强调直线与平面平行关系的重要性,并指出该知识在几何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四)练习与巩固1. 教师出示若干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3. 随机抽查学生回答,鼓励同学互相讨论与解答。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优秀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优秀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定理进行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动手实践、逻辑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空间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对判定定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模型(如门、书本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2.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二)新课展开1.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通过实物模型(如门、书本等)展示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2)引导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如,门转动到离开门框的任何位置时,门的边缘线始终与门框所在的平面平行。

3. 判定定理的证明(1)引导学生根据判定定理的条件,利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2)通过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判定定理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4. 判定定理的应用(1)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运用判定定理解决空间平行关系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1.2 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1.3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2. 给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解释其含义。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引导学生运用定义进行判断。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例判断练习,检查学生能否运用定义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学生能够运用判定定理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2.2 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判定定理的证明。

2.3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2. 给出判定定理,解释其含义。

3. 进行判定定理的证明,解释证明过程。

4.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进行判断。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

通过实例判断练习,检查学生能否运用判定定理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第三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1. 引入实际问题,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解题过程。

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解答。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理解。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能否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通过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4.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及步骤5.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及步骤。

2.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模型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2.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基本含义。

3. 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讲解判定定理和判定条件。

4. 通过几何模型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5. 运用判定方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 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强调判定条件的运用。

8.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课堂反馈:听取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优秀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优秀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优秀教案教案名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2.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3. 能够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物模型、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主题(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并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直线与平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 让学生思考一分钟,然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2:导入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包含直线与平面平行定义的PPT,并向学生解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2. 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特点,并向全班汇报。

Step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20分钟)1. 教师出示包含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方法的PPT,并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判定方法,如:平行线与平面的夹角相等、直线与平面的法线垂直等。

2. 教师以示例的形式演示如何应用这些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4: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2.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并板书总结内容。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确认总结内容的准确性。

Step 6: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与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相关的练习题。

2. 提醒学生将作业按时交到指定的地方。

Step 7:课堂反馈(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可以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或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主题、导入知识、讲解判定方法、练习与拓展、总结归纳等环节,全面提高了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启发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例如:“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是相交的,那么它们是否可能是平行的呢?”2.讲解(20分钟)(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交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就是平行的。

(2)判定方法:①法向量法:如果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该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该平面是相交于一个点或者互相重合,因此不可能是平行的。

反之,则它们是平行的。

②截距法:如果一条直线在该平面上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这条直线和该平面相交,因此不可能是平行的。

反之,则它们是平行的。

(3)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3.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关练习,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书面测试法:通过给学生布置相关试题,以考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后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

通过引入问题、讲解定理、演示实例和练习等环节,使得本节课具有很好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同时,在评估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考查,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第2.2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一课时: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

2、本节课内容安排在空间几何体的基本知识和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之后,是学生对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形成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了一定的构建知识基础。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对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进一步理性认识,同时也为之后的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起到奠基、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学习的空间几何体以及第一节学习的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都是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的,并没有严格的理性认识要求,而从本节开始要求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判断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作出合情推理,学生的理解力不一定能很好跟上。

另外,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立几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转化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教学中要多加注意训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证明简单的线面平行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操作实物模型(如教室的门、书本、纸-笔模型等),理解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和条件的确定。

(2)通过对定理、例题、变式题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判定定理的正确理解,并培养合情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研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创造的激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对空间几何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合情推理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归纳及其应用。

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及其应用。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课前先让学生复习空间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以旧带新,以旧促新,引入本节的课题——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加强理解。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引导学生经历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

数学:2.2.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

数学:2.2.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及模型,得出两平面平行的判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

难点:判定定理、例题的证明。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借助实物,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讨,教师予以启发,得出两平面平行的判定。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长方体模型四、教学思想(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材第57页的观察题,导入本节课所学主题。

(二)研探新知1、问题:(1)平面β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α、β平行吗?(2)平面β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α、β平行吗?通过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得出结论。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βb βa∩b = P β∥αa∥αb∥α教师指出: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1)用定义;(2)判定定理;(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例2 引导学生思考后,教师讲授。

例子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掌握该定理的应用。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练习:教材第59页1、2、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导讲评。

(四)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判定定理中的线与线、线与面应具备什么条件?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五)作业布置第65页习题2.2 A组第7题。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和特征;2. 学会使用几何方法和判定条件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直线与平面平行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和特征;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方法和判定条件。

三、教学难点1.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2. 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问题。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有直线和平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是否平行吗?”学生可以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他们发言,并引导思考。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明白: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是指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直线重合或者平移之后与平面永远不相交。

3. 几何方法(30分钟)3.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教师通过几何图形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尝试找出与直线平行的线段,并验证它与平面的关系。

3.2 利用垂直关系判断教师向学生介绍垂直关系的概念,并通过几何图形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垂直关系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尝试找出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直线段,并验证它们的关系。

3.3 利用角度关系判断教师向学生介绍角度关系的概念,并通过几何图形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角度关系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尝试找出与直线平行的角,并验证它们与平面的关系。

4. 判定条件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几何方法,并归纳出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包括:4.1 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直线重合;4.2 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线与平面垂直;4.3 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与平面垂直。

5. 练习与应用(3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数学22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数学22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数学22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2.学会利用给定的条件判定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

3.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判定。

教学难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培养学生的综合考察能力。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本、教学PPT等。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1.什么是直线?2.什么是平面?3.你们认为直线与平面是什么关系?Step 2 探究(15分钟)1.上课提问:对于给定的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怎样才能确定它们是否平行?2.设计实验:通过在空间上绘制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尝试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特征。

Step 3 提出判定条件(20分钟)1.根据探究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条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是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垂直于直线的平面的距离。

2.运用判定条件:通过给定的例子,帮助学生运用该判定条件来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并解释判定过程。

3.理解平行性质:解释平行线与平面的性质,例如平行线不会相交等。

Step 4 拓展与应用(20分钟)1.对于已知的直线和平面,通过作图和计算,练习灵活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布置课后作业:题目中给出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方程,要求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并求出每个问题的解。

Step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课堂小结: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并复习相关概念。

2.学生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延伸:1.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并与同学讨论解题思路,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实例,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案教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b.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c.能够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展示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兴趣;b.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20分钟)a.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房间的图片,问学生房间的地面和天花板是平行的吗?b.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是否平行?2.基础知识讲解(30分钟)a.介绍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引出两种常见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法线判断和平面内直线判断。

b.解释法线判断的原理:若直线与平面垂直相交的直线与给定直线平行,则给定直线与平面平行。

c.解释平面内直线判断的原理:若给定直线在平面内任意一直线上的投影与该直线的任意一直线上的投影相等,则给定直线与平面平行。

d.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进行详细说明和演示,确保学生理解两种判定方法的过程和原理。

3.合作探究(4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设计并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进行解决。

b.教师通过巡回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确定解题思路,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c.鼓励学生主动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

4.总结与拓展(20分钟)a.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强调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和要点。

b.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c.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更多与直线与平面平行相关的例子,并分析解决方法。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讲解基础知识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案例设计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案例设计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定义,正确理解线面平行的定义;能力方面: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方面: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以及初步应用。

其中,线面平行的定义是线面平行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平行的判定充分体现了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平行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纽带!(可用箭头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非常重要的.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定义及判定定理教学难点:1、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反证法的证明方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2.如何判定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呢?(二).定义的建构本环节是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是后面探究活动的基础,分三步:a创设情境,感知概念实例探究:问题1:在黑板的上方装一盏日光灯,怎样才能使日光灯与天花板平行呢?问题2:将课本的一边紧贴桌面,沿着这条边转动课本,课本的上边缘与桌面的关系如何呢?问题3:把门打开,门上靠近把手的边与墙面所在的平面有何关系?针对同学们找的大量图片资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线面平行的实例提出思考问题: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b观察归纳,形成概念1.学生画图请画出电线和地面位置关系相应的几何图形2.如何定义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呢?(学生讨论并交流)3.归纳线面平行的定义,介绍相关概念(直线与平面三种位置关系),并要求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你能猜想出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的方法吗?c辨析讨论,深化概念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学生总结定理中需注意问题(三要素)a 在平面内,b在平面外,a平行于b这一环节深化本节基础,线面平行的定义较抽象,使学生从线面平行的直观感知中抽象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是本环节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安排学生收集大量图片多感知,然后通过动手画图,讨论交流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其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和正确的概念,最后通过辨析讨论,加紧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种立足于感性认识的归纳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一节课,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任教的学生在年段属中上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几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准备、新课引入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完成下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a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复习并归纳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题,并为探寻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作好准备。

](二)判定定理的探求过程1、直观感知提问:根据同学们日常生活的观察,你们能感知到并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事例吗?生1:例举日光灯与天花板,树立的电线杆与墙面。

生2:门转动到离开门框的任何位置时,门的边缘线始终与门框所在的平面平行(由学生到教室门前作演示),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学情预设:此处的预设与生成应当是很自然的,但老师要预见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如电线杆与墙面可能共面的情形及门要离开门框的位置等情形。

]2、动手实践教师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当把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就不平行。

又如老师直立讲台,则大家会感觉到老师(视为线)与四周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前或后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左、右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左、右倾斜,则感觉老师(视为线)与前、后墙面平行(老师也可用事先准备的木条放在讲台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

[设计意图:设置这样动手实践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线面平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使学生学在情境中,思在情理中,感悟在内心中,学自己身边的数学,领悟空间观念与空间图形性质。

]3、探究思考(1)上述演示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何有如此的不同?关键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呢?通过观察感知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关键是三个要素:①平面外一条线②平面内一条直线③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平面外的直线a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平行吗?4、归纳确认:(多媒体幻灯片演示)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简单概括:(内外)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符号表示:温馨提示:作用:判定或证明线面平行。

关键:在平面内找(或作)出一条直线与面外的直线平行。

思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三)定理运用,问题探究(多媒体幻灯片演示)1、想一想:(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说明理由:①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就与平面平行( )②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一直线上有二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2)若直线a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与的位置关系是( )A、a ||B、aC、a ||或aD、[学情预设:设计这组问题目的是强调定理中三个条件的重要性,同时预设(1)中的③学生可能认为正确的,这样就无法达到老师的预设与生成的目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更广阔些。

此外教师可用预先准备好的羊毛针与泡沫板进行演示,让羊毛针穿过泡沫板以举不平行的反例,如果有的学生空间想象力强,能按老师的要求生成正确的结果则就由个别学生进行演示。

]2、作一作: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问,然后教师总结,并用准备好的羊毛针、铁线、泡沫板等演示平面的形成过程,最后借多媒体展示作图的动画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动手操作的问题,不仅是为了拓展加深对定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感与思维的严谨性。

]3、证一证:例1(见课本60页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 的中点,求证:EF || 平面BCD。

变式一: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 中点,连结EF、FG、GH、HE、AC、BD请分别找出图中满足线面平行位置关系的所有情况。

(共6组线面平行)变式二:在变式一的图中如作PQ EF,使P点在线段AE上、Q点在线段FC上,连结PH、QG,并继续探究图中所具有的线面平行位置关系?(在变式一的基础上增加了4组线面平行),并判断四边形EFGH、PQGH分别是怎样的四边形,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设计二个变式训练,目的是通过问题探究、讨论,思辨,及时巩固定理,运用定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与C1D1中点,求证:EF || 平面BDD1B1分析:根据判定定理必须在平面BDD1B1内找(作)一条线与EF平行,联想到中点问题找中点解决的方法,可以取BD或B1D1中点而证之。

思路一:取BD中点G连D1G、EG,可证D1GEF为平行四边形。

思路二:取D1B1中点H连HB、HF,可证HFEB为平行四边形。

[知识链接:根据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因此把找空间平行直线问题转化为找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位线问题,这样就自然想到了找中点。

平行问题找中点解决是个好途径好方法。

这种思想方法是解决立几论证平行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思想方法]4、练一练:练习1:见课本6页练习1、2练习2:将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和ABEF拼在一起,设M、N分别为AC、BF中点,求证:MN || 平面BCE。

变式:若将练习2中M、N改为AC、BF分点且AM = FN,试问结论仍成立吗?试证之。

[设计意图:设计这组练习,目的是为了巩固与深化定理的运用,特别是通过练习2及其变式的训练,让学生能在复杂的图形中去识图,去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逐步培养空间感与逻辑思维能力。

] (四)总结先由学生口头总结,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由多媒体幻灯片展示):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定理的符号表示:简述:(内外)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3、定理运用的关键是找(作)面内的线与面外的线平行,途径有:取中点利用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是学生学习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开始学习立几演泽推理论述的思维方式方法,因此本节课学习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讨论、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等活动,从多角度认识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空间图形的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合情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及图形语言,加强各种语言的互译。

比如上课开始时的复习引入,让学生用三种语言的表达,动手实践、定理探求过程以及定理描述也注重三种语言的表达,对例题的讲解与分析也注意指导学生三种语言的表达。

本节课对定理的探求与认识过程的设计始终贯彻直观在先,感知在先,学自己身边的数学,感知生活中包涵的数学现象与数学原理,体验数学即生活的道理,比如让学生举生活中能感知线面平行的例子,学生会举出日光灯与天花板,电线杆与墙面,转动的门等等,同时老师的举例也很贴进生活,如老师直立时与四周墙面平行,而向前、向后倾斜则只与左右墙面平行,而向左、右倾斜则与前后黑板面平行。

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定理。

本节课对定理的运用设计了想一想、作一作、证一证、练一练等环节,能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强化对定理的认识,特别是对“证一证”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本节课的设计还注重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作用,在复习引入,定理的探求以及定理的运用等过程中,都有效地使用了多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