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3 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 鉴赏诗歌(知识梳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  鉴赏诗歌(知识梳理)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鉴赏诗歌(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关于词课文基点:《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这首词从“独立寒秋”到“谁主沉浮”是上阙;从“携来百侣曾游”到“浪遏飞舟”是下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上下阙的过渡句。

抛砖引玉: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

如“长沙”、“游泳”等。

③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

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④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词一般分上下阙,也可以称为上下片,上片一般叙事或者写景,而下片大多议论抒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就是一个过渡句,“江山如画”是针对上片写景的词句;“一时多少豪杰”就是为下片写周瑜做了开启,然后才有了“遥想公瑾当年”。

《沁园春长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

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

⑤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

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专题1 3 诗歌鉴赏-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

专题1 3  诗歌鉴赏-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划重点(统编版)(解析版)

专题13 诗歌鉴赏★知识划重点★一、古代诗歌的基本文体知识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文体。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种,从形式上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另外,“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它的发展轨迹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代表作有民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

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还另立新题,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但这一新诗体直到白居易才确定了名称。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绝句没有硬性对仗要求。

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七绝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的《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

押韵对仗。

一般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明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春望》等。

七律如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锦瑟》等,均是律诗。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1)词的名称、起源、特点: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简称“词”,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等,都是词。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2020-2021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及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边的宋词,达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 姿艳丽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 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注】①(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人间第一枝。

② 端须:只该。

③ 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纳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高慢的气概,隐含一丝潦倒的悲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高傲孤绝与月亮相般配。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清香。

正由于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繁把梅花装修在头发上,一个“先”字重申了它与“众芳”的差别。

D.整首词一直环绕梅花来写,赞叹梅花的品行。

词人一世宦途崎岖,以梅花自喻,寄望自己深邃的感情。

(2)请联合作品简要剖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梅花幽静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 1) B(2)①经过直接描绘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高傲幽独。

“姿”写梅花漂亮的姿容,“艳丽”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幽静高洁的气质。

② 经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干干净净的环境,突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丽,加上“雪后”修饰,创造出一种幽冷的气氛,衬托出梅花独出心裁的气质和“仙姿”。

③ 运用对照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高傲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照,写梅花不可以被其余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商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分析】【剖析】( 1) B 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当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 ?咏梅》曾写梅花“无心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肯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忌妒,把梅花写得极为漂亮又高傲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高慢的气概减少了,忧如还有了一丝潦倒的悲伤。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 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 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 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同:在两首诗歌中,诗人都借“梦”表达了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以“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异:何诗在悲愤中见绝望,辛词于悲愤中显壮怀。

何诗借“前世梦”“匣中剑”表达自己一身才华于世无济的悲愤,满心抱负无力回天的绝望。

辛词借“挑灯看剑”,“梦回”沙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悲愤中有壮怀。

【解析】【分析】(1)B项,“颔联……‘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错误,选项对“遗民闲居”中的情态界定不准,这里的“云归岫”既不是隐居的悠闲之情,也没有闲人的聊赖之意,表达的是诗人避世隐居的痛苦。

故选B。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一、知识点1:用典故课文基点:1、《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惟君故,沉吟至今”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引用《诗经》《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嗣,继续。

音,声问。

嗣音,继续相问,即“保持联系”之意。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2、《短歌行》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谢公“谢公宿处今尚在……身登青云梯。

”中诗人为何提到“谢公”的原因: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抛砖引玉: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

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2021高一语文诗歌鉴赏详解(完整版)

2021高一语文诗歌鉴赏详解(完整版)

2021高一语文诗歌鉴赏详解(完整版)(古代诗歌阅读部分)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读诗。

孔子教导弟子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论语·阳货》)而且他还批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孔子对《诗》的重视。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

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

⒈《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

⒉《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3 诗歌鉴赏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3  诗歌鉴赏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3 诗歌鉴赏★知识划重点★一、诗歌形象的鉴赏(一)明确概念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物形象,包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作者自己。

第二类:景物形象,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第三类:事物形象,是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鉴赏诗歌形象是要抓住三点:一是把握形象的特征。

二是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三是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存在诗人的形象和痕迹。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恰当地描绘出来,并加以赏析。

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贬谪怀远诗、怀古伤今诗等题材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诗人自己的形象。

2.鉴赏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送别留别诗、爱情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来表情达意。

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塑造了临别时依依不舍的人物形象,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读来仿佛就在眼前。

鉴赏人物形象解题过程:第一步,找到诗歌中描绘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二、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多个景物形象往往形成意境。

考题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把握,或者是对某种意境的描述。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总是融入诗人的主观感情,如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在三句中连用九个事物,但这些事物都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作者所选的“枯藤”“老树”等都是与主题“秋思”紧密联系的。

所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上,应该揭示出它包含的思想情感,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知识点一、古诗词鉴赏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鉴赏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我们首先需要学会识别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比如句式、节奏、韵律等。

接着,我们要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学会读懂古人的内心世界。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1. 诗词体裁:是什么类型的诗词,如抒情诗、山水诗等。

2. 诗词主题:古诗词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3. 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以及其在诗词中的作用。

4. 音韵格律:通过分析古诗词的韵律、押韵等特点,了解其音韵美。

5. 诗词背景: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感受其中的美妙与魅力。

二、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也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增强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和技巧:1. 了解词语含义: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代的词语,我们需要通过词典等工具了解其具体含义。

2. 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有时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需要分析句子的结构,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3. 掌握常见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学习文言文的经典表达方式,如设问、反问、排比等,以及其在文言文中的功能。

4. 理解典故和历史背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和历史故事,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通过积极的阅读和分析,我们能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 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 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C(2)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

②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

③“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

④“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

【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

(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

)】【解析】【分析】(1)C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诗歌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沙场秋点兵”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B.“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是牛名。

C.全词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分析,“亲自领兵上阵杀敌”是错误的。

这是梦境。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推向顶点。

“可怜白发生!”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

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

然而没有谁“可怜”他。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知识专题13 诗歌鉴赏★知识划重点★一、诗歌形象的鉴赏(一)明确概念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物形象,包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作者自己。

第二类:景物形象,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第三类:事物形象,是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鉴赏诗歌形象是要抓住三点:一是把握形象的特征。

二是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三是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存在诗人的形象和痕迹。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恰当地描绘出来,并加以赏析。

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贬谪怀远诗、怀古伤今诗等题材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诗人自己的形象。

2.鉴赏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送别留别诗、爱情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来表情达意。

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塑造了临别时依依不舍的人物形象,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读来仿佛就在眼前。

鉴赏人物形象解题过程:第一步,找到诗歌中描绘人物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二、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多个景物形象往往形成意境。

考题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把握,或者是对某种意境的描述。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总是融入诗人的主观感情,如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在三句中连用九个事物,但这些事物都不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作者所选的“枯藤”“老树”等都是与主题“秋思”紧密联系的。

所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征上,应该揭示出它包含的思想情感,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即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的描写对象(拟人、象征)。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理。

鉴赏事物形象解题过程:第一步,找到诗歌中描绘事物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事物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重点关注诗歌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四、诗歌语言的鉴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诗歌语言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也更具有感染力。

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准确把握其深层含义;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诗歌语言方面考查的重点主要有:一是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二是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三是能分析诗眼的作用或炼字的妙处,四是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一)炼字艺术古人作诗填词大多讲究炼字,诗人往往着意锤炼一个字或几个字,使之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表现力,最独具匠心。

(二)炼句艺术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炼句”就是诗人精心提炼出的名句、警句,它是诗中最富有艺术魅力、非常精确地表现主旨或情感、具有高度典型性、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句子。

炼句要注意与诗歌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相联系,要注意知人论世。

我们在赏析句子时,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要善于从中概括基本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五、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塑造形象、抒发思想感情、表现主旨服务的,所以在答题时要围绕表情达意来作答。

提问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分析诗歌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方式、修辞)的内容;第三步:揭示这种手法(表达方式、修辞)在诗歌中对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情感、传达主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六、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句隐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已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

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5.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练习划重点★一、(2020·全国单元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沈佺期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作者和杜审言都于神龙初年(705)流放岭南,杜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沈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

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长地阔”“岭头”“白云”看似自然之物,但营造的意境却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B.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洛浦风光”和“崇山瘴疠”形成强烈的反差,引起读者的共鸣。

C.“人何处”是默念友人杜审言人在何方,类似于设问,不答而答,不言自明,表意含蓄。

D.最后一联“两地江山”即可指与朋友分隔之远,又可指与朝廷相距万里之遥,面君之难。

【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C项,分析有误,“人何处”更主要的是表达自己和朋友的天涯飘落、孤独失意之感,而不是“默念友人杜审言人在何方”。

故选C。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概括说明。

【答案】①“天长地阔岭头分”表达了与朋友同僚的惜别与思念家乡之情。

②颔联表达了对流放之地的野僻荒蛮的失落之感。

③颈联表达了流落天涯的飘零、孤独与对家乡故地的思念。

④尾联表达了对重新得到皇帝起用、为朝廷效力的渴盼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岭南、去国离家的凄苦;“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杜审言和家乡的思念;“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表现了作者渴望重回朝廷,得到重用的情感。

如果是律诗,要善于从“首颔颈尾”四联的顺序和角度,逐一分析作者的情感。

二、(2020·宾县第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王昭君二首白居易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1.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不同于他人咏昭君“死战生死俱为国”的高尚和宏大,白居易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刻画出了昭君楚楚可怜的形象,诗歌格调略逊一筹。

B.“愁苦辛勤憔悴尽”仅仅七字,便将这位辞家别亲、远赴匈奴的巾帼奇女子概括殆尽。

“愁苦”二字描绘出她为民族大义和亲北庭后,深抑于心底的忧愁和痛苦。

C.第一首诗偏重于静态的画面描述,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了昭君的伟大形象;第二首诗则选取了颇具典型性的送别场面,借助人物语言塑造了人物形象。

D.这两首诗的侧重点虽不相同,但能在同一题目下彼此补充、相映生色,使得这组诗别开生面,在众多吟咏昭君的诗歌中脱颖而出,历久弥新。

【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A项,“诗歌格调略逊一筹”是错误的。

这首诗立意巧妙,诗歌以王昭君自己的角度来入笔,先描写她为胡地风沙所困,已变得憔悴,形象鲜明,但不愿让皇帝知道,只希望回国,有恋主之情。

故选A。

2.试分析白居易《王昭君二首》和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的昭君形象所怀有的情感有何异同之处。

【答案】同:都有对故土家园的深切思念;都有深刻的忧愁和痛苦。

异:白诗表现出昭君对君王发自内心的深沉衷爱;杜诗中昭君对君王的昏庸糊涂满怀怨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本题是一道比较阅读题,分析白居易《王昭君二首》和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的昭君形象所怀有的情感有何异同之处。

首先要分别分析出每位作者笔下昭君形象所怀有的情感,然后再比较异同。

白居易《王昭君二首》前两联写出了王昭君为民族大义和亲北庭后,为胡地风沙所困,已变得憔悴,写出了深抑于心底的忧愁和痛苦。

后两联写出了王昭君想要回到自己的故土家园,表达了对故土家园深深的思念之情。

同时不愿让君王知道自己容颜憔悴衰老,也表现出昭君对君王发自内心的深沉衷爱之情。

而《咏怀古迹(其三)》后两联写到王昭君的魂魄在月夜之下回到自己的故国,并且弹奏的琵琶曲中有幽怨之情,所以也表达了王昭君对故土家园的深切思念之情,有深刻的忧愁和痛苦之情。

而王昭君的悲剧是因为汉元帝的昏庸造成的,他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

因此,这首诗也表达了昭君对君王的昏庸糊涂满怀怨恨之情。

三、(2020·南岗黑龙江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平澹然判官王维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①。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瀚海经年到,交河②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③。

注:①定远侯:即东汉班超,汉明帝时,奉命出使西域,令西域五十余国全部归附,因功被封定远侯。

②交河:水名,源于天山,因流经交河城(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而得名。

③月氏:即月支,古时西域少数民族名。

匈奴曾大破月氏王,用其头颅做饮酒之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不识”起笔,又用班超因功封侯的典故,点明友人新出关者的身份。

B.颔联,选取“黄云”“画角”两个意象,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实写边塞的荒凉与艰苦。

C.颈联,“瀚海”“交河”描绘出交河横穿沙漠的画面,“经年到”表现了路途遥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