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22 唐雎不辱使命名校讲坛1.作家作品《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

记事从春秋结束以后到秦并六国为止,约二百四十余年。

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史学家刘向整理编订。

2.题解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是后人加的。

唐雎,也作唐且,人名。

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文章写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3.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2)古今异义(古义:出使任务;今义:指重大任务。

)不辱使命..,受地于先王(古义:两个词,虽:即使;然:这样,如此。

今义:转折连词。

)虽然..非若是.也(古义:如此,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3)词类活用亦免.冠徒.跣(“免”,动词使动用法,意即“使……免”,脱去。

“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使动用法,意为“使……伏”。

“流”,使动用法,意为“使……流”。

)且秦灭韩亡.魏(使动用法,使……亡,灭亡。

)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大,补充。

)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名词作动词,穿缟素,意即穿丧服。

)天下缟素..(4)一词多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

)【徒】亦免冠徒.跣(动词,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以】以.头抢地耳(介词,用。

)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夫】此庸夫.之怒也(名词,成年男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基础版,学生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基础版,学生

第六单元历史时空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A. 凝.视(níng)啜.泣(zhuì)嶙.(líng)峋筋.(jīn)骨B. 酝酿.(niàng)嗡嗡.(wōng)澄.(chén)清逮.(dǎi)捕C. 单.(shàn)于脚踝.(guǒ)阔绰.(chuō)绿.(lù)萍D. 着.(zhuó)落树杈.(chà)枯涸.(hé)肥硕.(shuò)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3分)A. 训械载缝栖息莫明其妙B. 嗤笑褴褛清洌披蓑戴笠C. 寥阔寒颤妖饶唯余莽莽D. 阴晦罔然恣睢红妆素裹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4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性行淑均:(3)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 (4)图穷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2)使毕使于前。 译文: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为何为者也
C. 吾欲辱之,何以也以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二、(某某乌鲁木齐市中考题)
1.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参考)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导练 新人教版

(参考)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导练 新人教版

(参考)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导练新人教版基础导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唐雎(jū) 阳夏(jiǎ)嗟(jié)乎呼天抢地(qiāng) B.鸿鹄(hú)篝(gōu)火缟素(gǎo)挑拨离间(jiān)C.韩傀(guī) 休祲(jìn ) 鞭笞(chī)被(pī)坚执锐D.闾(lǚ)左当行(háng)怫(fú )然免冠徒跣(xiǎn )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秦王不说。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卒中往往语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长跪而谢之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D.而君逆寡人者何至于此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判断句,判断动词“乃”。

)B.置人所罾鱼腹中。

(省略句,“置”后省略介词“于”。

)C.祭以尉首。

(倒装句,“以尉首祭”的倒装。

)D.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反问句,说明秦王真的生气了。

)5.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_______ 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_______ ③请广于君广:_______ ④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_______(2)秦王对唐雎说“灭韩亡魏”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唐雎拒绝易地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中的一组对话表现秦王__________的性格,又表现了唐雎__________的精神。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含解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含解析) 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字。

唐雎.( ) 徒跣.( ) 怫.然( ) 抢.地( )gǎo( )素色náo( ) 休jìn( ) huì( )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3)岂.直五百里哉( )(4)以头抢.地耳( )(5)秦王色挠.( )(6)寡人谕.矣(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秦王不说通(2)故不错意也通通(3)仓鹰击于殿上通4.区别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以.大易小( )(1)以以.君为长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2)之天子之.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与.( )与.臣而将四矣( )受地于.先王( )(4)于请广于.君( )仓鹰击于.殿上( )5.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6.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B.以势压人C.恐吓威胁D.不可一世E.虚伪狡诈(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该书是末年文学家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2)当秦王以“”进行威胁、恫吓的时候,唐雎地以“”回击,并以“、、”的严重后果震慑住秦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虚张声势。

8.周总理是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剑,以超人的智慧,应对自如。

周总理的说话艺术,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

阅读下面这个故事,回答问题。

(2)总理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请你补充一个。

(贵阳中考)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3)天下缟素 ____________(4)寡人谕矣 ____________10.翻译段1中画线的句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提升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历史时空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天门都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B.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无不与科技、人文的进步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C.北京大学学术气氛浓厚,学生在校学习四年,耳濡目染....,也养成了学术研究的习惯。

(耳闻目睹)D.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2.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小说里一个居主要地位的人物。

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

B.《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献身科学的“小茨冈”和乐观纯朴的“好事情”。

C.《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D.《骆驼祥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B.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C.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

D.要不是教练及时调整进攻阵形,否则,曼联队在这场关键比赛中肯定会出问题。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提升版,教师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2 唐雎不辱使命(练)(提升版,教师

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天门都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B.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无不与科技、人文的进步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C.北京大学学术气氛浓厚,学生在校学习四年,耳濡目染....,也养成了学术研究的习惯。

(耳闻目睹)D.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答案】D【解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小说里一个居主要地位的人物。

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

B.《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献身科学的“小茨冈”和乐观纯朴的“好事情”。

C.《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D.《骆驼祥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献身科学的“好事情”和乐观纯朴......................的“小茨冈”。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2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辞汇明白得(1)唐雎不辱.使命( ) (2)以大易.小,甚善( ) (3)而君逆.寡人者( ) (4)长跪而谢.之( ) (5)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6)轻.寡人与( ) (7)大王尝.闻平民之怒乎( ) (8)秦王色挠.( ) 2.一词多义(1)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者意为派遣,后者意为出使(2)徒⎩⎪⎨⎪⎧ 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3)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4)而⎩⎪⎨⎪⎧ 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不译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连词,表顺承,不译 (5)之⎩⎪⎨⎪⎧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愿终守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长跪而谢之.曰3.古今异义(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量合在一路;增加。

(2)尽管..,受地于先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可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非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3)虽.千里不敢易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尽管。

(4)长跪而谢.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感激;(花或叶子)脱落。

4.翻译句子(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民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22 唐雎不辱使命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唐雎.( )/怫.然(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 )/韩傀.( ) 天下缟.素( )/秦王色挠.( )/休祲.( )课内达标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 )(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大王加惠..( )(4)故不错.意也( )(5)请广.于君( )(6)轻寡人与.( )(7)秦王怫然..怒( )(8)亦免冠徒跣....( )(9)以头抢.地耳( )(10)非士.之怒也()(11)仓.鹰击于殿上( )(12)休祲..降于天( )(13)秦王色挠..( )(14)长跪而谢.之( )(15)寡人谕.矣( )4.解释多义词。

(1)以:①以.大易小( )②以.头抢地耳( )③以.君为长者( )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⑤徒以.有先生也( )(2)于:①受地于.先王( )②使唐雎使于.秦( )③请广于.君( )④休祲降于.天( )⑤何至于.此( )(3)徒:①免冠徒.跣( )②徒.以有先生也( )(4)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②唐雎使.于秦( )(5)其:①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③皆刑其.长吏(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6.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所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十二策。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刘向与司马迁是同一个朝代的人。

C.《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鲜明地刻画了唐雎不畏强暴,坚持原则、勇于斗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内阅读唐雎不辱使命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二、课外阅读东坡食汤饼①陆游【注释】①汤饼:面条。

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

③南迁:贬谪到南方。

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

⑤鬻:卖。

⑥恶(cū):通“粗”。

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

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恶.不可食 (2)徐谓.黄门曰 3)秦少游闻.之5.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A.录毕,走送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辍耕之.垄上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7.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参考答案1.(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2.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4.(1)吃(2)告诉、对……说(3)听说、听见5.A6.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7.豁达(乐观、洒脱)。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卷(3)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卷(3)
第2页(共8页)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所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十二策。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刘向与司马迁是同一个朝
代的人。 C.《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鲜明地刻画了唐雎不畏强暴,坚
持原则、勇于斗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D.文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形象与唐雎的形象互为衬托,他们构成了非正义与正
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⑦.臣窃为公譬可也⑧: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⑨.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第4页(共8页)
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 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 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⑩.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 身且死,爵且后归⑪,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注释]①昭阳:人名,是楚国的大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 ②覆军杀将:消灭敌军, 杀死敌将。 ③上柱国:楚国的最高武官。 ④上执珪:楚国的最高爵位。 ⑤异贵: 特别显贵。 ⑥令尹:楚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相。 ⑦非: 这里是“不可能”的意思。 ⑧窃:谦词,私下。譬:打比方。 ⑨舍人:贵族家中管 事的人。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⑩官之上:官职的最高位置。⑪爵且后归:人 死后爵位将要归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昭阳为楚伐.魏(攻打) B.再.拜贺战胜(再次) C.蛇固.无足(本来) D.解军而去.(离开)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 A.辍耕之.垄上。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无丝竹之.乱耳。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②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4)陈轸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来维护国家利益的? 11.扩展阅读

[推荐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一、基础知识:1、注音唐雎()怫然怒()跣()以头抢地()韩傀()休祲()缟素()色挠()谕()2、解释加粗词语。

(1)不辱使命(2)弗敢易(3)故不错意也(4)请广于君(5)岂直五百里哉?(6)秦王怫然怒(7)以头抢地耳(8)非士之怒也(9)休祲降于天(10)天下缟素(11)秦王色挠(12)长跪而谢之(13)寡人谕矣(14)虽然,受地于先生(15)徒以有先生也。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4、下列各组划线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技亦灵怪矣哉(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5、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二、课内阅读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l)故不错意也: (2)长跪而谢之曰: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 分)答:三、课外阅读:(一)陈轸为齐威王使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

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

”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卷(附答案新人教版)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卷(附答案新人教版)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卷(附答案新人教版)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卷(附答案新人教版)一、知识归纳:1、作家作品: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西汉末年史学家。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上起战国初年,下至六国灭亡,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于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2、时代背景:战国后期,秦国相继灭掉各诸侯国。

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吞并安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3、主旨提炼:文章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冒死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使秦王词穷色挠的经过,赞颂了唐雎不畏强暴、忠于使命、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凛然不成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揭露了秦王骄横虚伪、色厉内荏、虚有其表的本质。

4、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二、基础知识:1、注音唐雎()怫然怒()跣()以头抢地()韩傀()休? ()缟素()色挠()谕()2、解释加粗词语。

(1)不辱使命(2)弗敢易(3)故不错意也(4)请广于君(5)岂直五百里哉?(6)秦王怫然怒(7)以头抢地耳(8)非士之怒也(9)休?降于天(10)天下缟素(11)秦王色挠(12)长跪而谢之(13)寡人谕矣(14)虽然,受地于先生(15)徒以有先生也。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4、下列各组划线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技亦灵怪矣哉(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与臣而将四矣泯然众人矣5、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初三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大家是不是被唐雎铮铮铁骨、堂堂正气的铁血男儿气概感动了呢?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一)课文提示唐雎是战国时代一位铮铮铁骨、堂堂正气的铁血男儿,面对凶残狡诈的秦王,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终于折服了秦王,完成了使命。

唐雎这种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学习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领会“布衣之士”的凛然正气;还要在课外搜集一些不畏强暴的英雄事例,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份。

(二)精学语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jū)2、韩傀.(gūi )3、免冠.徒跣.(guān(xiăn)4、以头抢.地(qiāng)5、彗星袭.月(xí )6、天下缟.素(găo )7、寡人谕.矣(yù)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到2、仓鹰击于.殿上于:在3、受地于.先王于:从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用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以:用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答以大换小,这非常好。

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②唐雎不辱使命答: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使命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④长跪而谢之答: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⑥岂直五百里哉答:何况只是五百里呢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⑧否,非若是也答:不,不是这样的。

⑨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意思置意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意思青色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故:所以轻寡人与.与:疑问语气词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虽:即使请广.于君广:扩充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B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答: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答: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jū)
2、韩傀.(gūi )
3、免冠.徒跣.(guān(xiăn)
4、以头抢.地(qiāng)
5、彗星袭.月(xí )
6、天下缟.素(găo )
7、寡人谕.矣(yù)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到
2、仓鹰击于.殿上于:在
3、受地于.先王于:从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用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以:用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答以大换小,这非常好。

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
②唐雎不辱使命
答: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使命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答: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
④长跪而谢之
答: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答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
⑥岂直五百里哉
答: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答: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
⑧否,非若是也
答:不,不是这样的。

⑨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意思置意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意思青色
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故:所以轻寡人与.与:疑问语气词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虽:即使请广.于君广:扩充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B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答:疑问语气呢
②岂直五百里哉.? 答:疑问语气呢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答:疑问语气吗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答: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7.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答: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交换)
(2)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派遣)(,出使)
(3)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
(4)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5)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9、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
D、秦王不悦。

10、填空。

①、《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共33篇。

②、唐睢是安陵国的使臣,他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奏国的使命。

③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①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②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分)
答:①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③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14、下面是对秦王的一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先生坐!何至于此!”
[(1)正确。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狡诈。

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安陵的意图。

下文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承认自己的“外交”伎俩的失败;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压倒优势这一点来看,秦王是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
(1)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
(2)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
15.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E)
(2)“安陵君其许寡人。

”(D )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B )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A )
(5)“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 )
16.唐雎面对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他以布衣之士之怒作答,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有胆有识,正义凛然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

17.翻译下列句子大意。

(1)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摘掉帽子,脱光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

18.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B)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5.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答: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19.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答:唐雎威然不惧。

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语言(或“对话”)描写。

(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