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亚专题系列——历史文化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三亚专题系列——历史文化篇

三亚从一个滨海小渔镇迅速成长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从本土城市向移民城市发展,从区域城市向国际都市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大花园。

三亚历史涓涓而流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1992年10月、1993年11月,在三亚荔枝沟境内的落笔洞(距三亚市区约15公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它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两三千年。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曾经有一支古人类在这里的热带雨林中繁衍生息,落笔洞也成为目前发现的海南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始点。

三亚的建置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据史书考证,其建置演变先后为: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军、吉阳军、崖州(明)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为直隶州(清朝廷直辖州,即今天的中央直辖市),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直隶州,设崖县。1984年5月,撤销崖县,以崖县政区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三亚升格为地级市。同年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

1984年,撤县设市的三亚,正好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它勇敢地面对新浪潮的冲击,乘风踏浪前行。1987年底,三亚升格为地级市后更进一步选准目标,成功地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在短时间内,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发生质的飞跃。18年来,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十五”期间,三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抓住“在创新中加快三亚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一市两都三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大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城市规划师妙笔勾勒的美丽天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万丈炎荒无觅处,花映天涯海角新。如今,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三亚各族人民以崭新的姿态与时俱进,紧踏时代的节拍,向着新型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如今的三亚,早已作别那一段荒凉落后的历史,以一个充满无穷魅力的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英姿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和理想居住地。

自秦汉开始,悠悠两千多年来,在天涯这片炽热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崖州人,兴教于学,结庐而读,一代代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演绎着崖州千百年丰腴而厚实的文明,千古垂范于史册,让后人敬仰不已。

崖州人文鼎盛垂青史

据典籍记载,仅从汉代到明代被贬谪、流放到崖州的贤相、名臣、学士就有15人之多,其中有10人居住在水南村。其中有唐高宗乾封年间的太子冼马兼侍读刘纳言、北宋太祖时的宰相卢多逊、仁宗时的宰相丁谓,南宋力主抗金、反对秦桧投降卖国的爱国将相曾任右司谏待御吏(宰相)、参知政事的赵鼎,曾任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的李光,曾任秘书少监、起居郎的胡铨,宋诗僧惠洪,元代宰相王仕熙,以及明代广东名儒莫蔡等一批在中国史书中占据相当位置的历史人物。

在历史学家的眼里,宋末元初对棉纺技术做出巨大改革的女纺织家黄道婆,是与汉代张衡、元代郭守敬、明代李时珍齐名的中国四大古代科学家之一。

崖州孔庙是为祭祀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而修建的。庙祠建于宋代庆历年间(1041年),上承唐代庙学的定制,与学宫合在一起,也称学宫、圣庙或文庙,俗称“儒学堂”,为当年全州最高学府,人称“儒学圣地”,其中隆重祀奉着孔子等先圣先哲。

崖州学宫对崖州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故崖州人多有血性,颇具慧能,不但生财致富有道,治家教子也很有方,现崖城、保港地区的农民很多人喜文习字,也极胜诗文书画琴棋,尤其懂书法者颇多。他们前几年就成立了农民诗联社、书画社和诗词楹联协会,农民们的诗文书画创作极为活跃,这便是崖州学风的世代传承。

翻开尘封的历史,一群群崖州名流逸士“破纸”而出,迎面走来,一个个像星辰闪烁,光照天涯,他们以其文明和智慧垂青于史,激励后世,为人所传颂。

明代岭南巨儒钟芳,是崖州人最大的骄傲。钟芳,又名黄芳,字仲实,号筠溪,自幼有“崖州神童”之誉,原籍崖州高山所(今崖城镇高山村)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他与丘浚、海瑞、王弘海、王佐等是明代全国有影响的海南名贤。

南明总兵王王晃(今崖城拱北村人)乃崖州知名抗清志士。清顺治四年(1647年),崖州知州于有义“奉旨”强迫全州士民“剃发”,号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崖城地区有12名人士拒不听命被杀害。王晃的父亲王应桃(明朝生员)就是其中的一个。

戊戌君子林缵统乃清朝末年崖州官圹村(今崖城拱北村)人,是当时海南地区唯一参加戊戌变法活动的举人。

明永乐岁贡裴士龙(今崖城水南村人)是海南唯一参加编修《永乐大典》的崖州知名大儒士。

慕容居中(今崖城水南村人)是宋代崖州一名出类拔萃的兴教兴学的知名学士。

郑绍材也是光绪二十七年崖州最后一位名誉天涯的举人(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度)。这位清末崖州举人的一篇中试论文《规矩,方圆之至也》哲理至深,广为世人传诵。

……

热土崖州,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各领风骚。

纵观三亚文化的历史传承,三亚拥有历史悠久的海南先民文化、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后来居上的旅游文化。多种文化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积淀成三亚一种厚重的文化大观。

天涯文化源远流长

在三亚荔枝沟境内的落笔洞里,尘封着一处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南端的史前文化洞穴遗址———落笔洞史前人类文化遗址。

据考证,落笔洞人类文化遗址将海南岛人类活动历史推到了一万年前。落笔洞也成为目前发现的海南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始点。

据专家介绍,远在一万年前,“三亚落笔洞人”主要从事狩猎、捕捞和采集等生产活动,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繁衍不息,在蛮荒时代创造出海南岛的远古文化。这也说明海南岛远古文化与大陆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落笔洞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给三亚的历史文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说明,三亚在一万年以前,就有海南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这也有力地证明:三亚的早期开发时间,不亚于国内其他地区,“三亚人”是开发海南岛的伟大先驱。

早在两千年以前,三亚就已经归入中央朝廷管辖。三亚古称“崖州”。秦始皇时期,南方设置三郡,崖州就属于其中之一的象郡;西汉两伏波将军平定南疆,在海南全境建置郡县,在三亚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在古代,因三亚远离帝京,孤悬海外,一直被认为是边陲蛮荒的“天涯海角”,长期被作为贬黜罪臣的流放之地。古代一批名臣学士因政治斗争被贬黜到三亚谪居。他们大多是中原杰出人物,被蒙冤贬谪流放三亚期间,他们积极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亚是多民族聚居的滨海城市,主要居住着汉、黎、苗、回同胞,其中黎族人口17.8万人,苗族人口2907人,回族人口6024人。千百年来,各民族同胞和睦相处,在开发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