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1-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多元探究
2、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哪些启示?
共同探究
启示(参考)
1、改革是曲折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 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 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 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有光明前程。 3、改革者应有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政策;改革 措施应适合国情,顺应民意。
课堂巩固
1、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属于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A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C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3、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其主要原因是
D
A、“为天开阡陌封疆”
B、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C、令民为拾伍
2、军事: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政治: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始中
央集权制度的建设。
富国强兵
奠定统一中国基础
开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压迫 如:连坐法 3、改革不完全彻底 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 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文化高压政策
燔诗书而明法令
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窒息了创新意识
多元探究 1、我们应怎样评价商鞅变法?
共同探究
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
一分为二、总体肯定
1、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全面的、成功 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性质)
2、除旧布新,推动了社会进步;
3 富国强兵的秦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商鞅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亡的学习,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的能力;(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3)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富国强兵的秦国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
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
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
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始皇陵兵马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秦朝赫赫军威。
师:通过阅读引言中李白的诗,感受“秦王扫六合”的气势,你认为“秦王扫六合”奠定基础的是什么?生: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富国强兵。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讲授新课商鞅变法的结局(一)商鞅之死:1、原因:①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商鞅变法对于沉寂的秦国社会不啻于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沉重打击了世袭贵族的种种特权,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一如风卷残云而去。
教学设计8: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商鞅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亡的学习,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3)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2、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通过观察图片你从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秦始皇当年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历史伟业。
2、你认为:如何看待为“秦王扫六合”奠定基础的商鞅变法?讲授新课一、商鞅之死1、商鞅之死的原因幻灯片展示材料: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 商君列传》(2)苏轼:“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
二、3富国强兵的秦国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有军功者,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 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 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 )。宗室非有军功论 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 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 权衡丈尺。 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列传》 《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根据材料,
兵马俑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商鞅变法的结局和评价 ——商鞅变法的结局和评价 商鞅变法的
一、结局 知识体系 二、评价
第3课
一、结局 1、商鞅之死 (1)原因: 原因:
富国强兵的秦国
——商鞅变法的结局和评价 ——商鞅变法的结局和评价 商鞅变法的
a、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 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 b、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秦孝公去世, (2)过程: 过程: 2、“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你赞成司马迁的观点吗? 你赞成司马迁的观点吗? 司马迁认为商鞅天性残忍 少恩,在被任用之后, 少恩,在被任用之后,不择 手段,非常刻薄, 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 个谋反的罪名? 个谋反的罪名?
司马迁的观点不对. 司马迁的观点不对.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依据他的个 性天赋,而应当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 性天赋, 有利于社会进步. 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商鞅变法处在新旧交替时期, 但商鞅变法处在新旧交替时期,不可避 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3富国强兵的秦国
富国强兵的秦国
史料阅读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 商君欲反,发吏捕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命。 商君欲反,发吏捕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命。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商君之法,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 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 嗟乎, 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 一至此哉! 去之魏。 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 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 商君, 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 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遂内秦。 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 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 商君以徇, 莫如商鞅反者! 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 家。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材料一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材料一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 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2)材料二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材料二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材料二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 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 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 为评价标准。 为评价标准。 不同意。 不同意。 因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更要 因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 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 文明的发展, 文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人教版选修一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2、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 是
A、“为天开阡陌封疆” B、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C、令民为拾伍 3、D商、鞅有变军法功取者得,成各功以的率最受根上本爵原。因为是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商鞅的智慧与策略 C、变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D、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 旨4、秦惠文王发兵捕捉商鞅,商鞅出逃,在旅馆投宿,店主称按照
(5)燔诗书而明法令:摧残了文化,压制了人民 思想
以史明鉴:通 过本课学习,你收 获了哪些启示?
启示:
1、改革是曲折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方 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3、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 有光明前程。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1)新法触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遭到贵 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秦孝公去世,守旧势力复仇。
❖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
❖(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2)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 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
❖(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 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 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结合变法的措施分析其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2)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如:连坐法 (3)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 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 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原创4: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总之,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改革推 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 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 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刑法严酷。 ➢ 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 ➢ 改革不完全彻底,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依然存在。 ➢ 重农抑商: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
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 的是( )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5.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 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成果
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
2.经济上
措施: 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生产 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度,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发展。
3.军事上
措施: 奖励军功 (军功授爵制) 禁止私斗
意义: 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 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 中掌握了主动权
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政治上,打击了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 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 私有制度,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 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2.战国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新兴地主阶级推动 C.封建经济发展 D.大量水利工程修建
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高二历史富国强兵的秦国
我同后勤上人员当然是不会错过这种机会,便一起来到了这里用餐。其实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手机有了微弱的信号,虽然是不能酣畅的通话,但起码可以看看抖音玩玩微信, 趁着午饭后暂短的休息时间,来调剂一下紧张繁忙的高铁工地上的生,手机上信息的警示声音就吱吱吱响个不停,信号已经有了,只是还太弱,太弱你大可不必理会,只有出了洞口才能真正的查 看信息的内容。当大家都已走出了洞口时,你一定会发现,所有人基本上都是一个统一的动作:一手将盒饭放下,一手从口袋掏出手机,手指快速按动手机键盘,目光飞速扫描着 手机屏幕,或喜或怨或嗔或怒,面部会流露出各种复杂的表情。我也忙掏出自己的手机,发现了移动台上的几条信息和一条微信消息。打开微信才知是妻子发来的祝福话语:祝老 公生日快乐!
哦,原来今天已经到了二零二零年农历六月初八了。每当人在繁忙的时候,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得飞快!我感动着妻子的有心惦记,却无暇为自己操办生日的特殊礼遇。 还好,工地上的饭菜还是比较可口的,我就为自己多拿了一份菜,唤来就近的一位乾县工友,边吃边聊的,算是为自己过了五十岁这个特别的生日。
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富国强兵的秦国
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商鞅变法后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之死,富国强兵的秦国和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由于守旧势力的反扑,商鞅为变法献出生命,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
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
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
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商鞅之死”(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和破坏商鞅变法对于沉寂的秦国社会不啻于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沉重打击了世袭贵族的种种特权,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一如风卷残云而去。
主持变法的商鞅成为王族贵戚的眼中钉。
贵族保守势力伺机制造事端,向商鞅发难。
他们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新法,并在各种场合批评攻击商鞅的所作所为。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击。
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就严惩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贵族,在渭水河畔镇压了七百多个破坏变法的旧贵族,并将另外一批不满变法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
从此,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没人再公开对抗。
(2)商鞅之死商鞅在秦国二十余年,屡建奇功,声名卓著,但时刻为守旧势力所嫉恨,遭受攻击,他们在暗中等待反扑时机。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这就是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身边以前遭到商鞅惩罚的亲信向惠文王进谗言:“大臣权势太重则国家危险,左右太亲近就会使自家性命危险。
秦国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不谈大王之法,商君反为王,大王变成了臣子。
”诬告商鞅谋反。
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闻讯出逃,一日,他到一旅馆投宿,店主称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必须验明身份,否则他就要受罚,最终拒绝了商鞅的投宿要求。
商鞅走投无路,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运回国都咸阳示众。
2-3富国强兵的秦国.doc
2-3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材梳理【一】商鞅之死:1、侵犯了①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严刑重法打击违法的②,树立了变法的③,得罪了旧势力。
3.公元前④秦孝公去世,⑤下令捕杀了商鞅。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自我核对】①贵族;②旧贵族;③权威;④338年;⑤秦惠文王;【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①改革运动。
2、商鞅变法的作用⑴改革使秦国废除了②,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③。
⑵改革为秦国的④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⑶改革对秦国以至⑤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3、表现⑴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⑥制度,健全了⑦的职能,并开始建设⑧,对后世影响深远。
⑵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⑨,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⑶军事上:⑩,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结果: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⑪,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
【自我核对】①地主阶级②旧制度③新制度④富国强兵⑤中国历史⑥血缘宗法⑦封建国家机器⑧中央集权制度⑨土地私有制⑩奖励军功⑪富强之国【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①。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②与③。
3、未与旧的制度、④、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自我核对】①轻罪重罚;②剥削;③压迫;④文化;重点难点突破【一】商勒变法属于什么性质的改革运动?评价一次改革属于什么性质的改革运动,主要是从改革推行者的阶级属性,改革目的和措施是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由地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变法运动。
2、变法的根本目的和措施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建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都是封建性的内容,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
【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商鞅变法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因素有:1、变法顺应了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发展趋势,反映了地主阶级要求发展经济和建立专政的历史潮流,改革深入而全面,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3_富国强兵的秦国.
2019/4/27
3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⑴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 ⑵秦孝公去世。(直接原因) 2、过程: ⑴BC338年,秦惠王下令捕拿商鞅。 ⑵商鞅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3、结果: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2019/4/27
4
• 问题探究
2019/4/27
19
1、《战国策.秦策》中:“公元前338年)孝 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 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 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 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C、新兴地主
B、立功将士 D、富裕农民
• 商鞅之死说明了什么问题?
•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又说 明了什么问题?
2019/4/27
5
变法得以成功实践的原因
(1)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徙木立信)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 的变法指导思想 (6)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 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2、从经推济:行农的业生措产施发展和,结实果力增中强你能总 三3、、结变军出事法:变极的大法历地史的提局哪高限了些秦特国点军队?的战斗力
四、变法的特点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 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左 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 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 携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 携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愤之 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 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秦民大悦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史记》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正度量,调轻重, 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 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史记》
2011-11-24 1
故事二 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你外出时, 随从的车有十几辆,车上都是训练有素的 卫士,没有这些防卫措施,你就不敢出来, 说明你的处境十分危险,你为什么还不急 流勇退?退隐山林或许可以求得平安。” 说明了什么? 从一个侧面说明改革的阻力和艰难
2011-11-24 2
故事三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 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 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 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 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 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 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 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 灭商君之族。 秦孝公去世→失去依靠; 秦惠文王即位→守旧势力复仇。
8
2011-11-24
一、商鞅之死 二、商鞅变法积极作用
1、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政治: 行县制、什伍制、 行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 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11-11-24
9
回顾:经济方面 回顾 经济方面
承认土地私有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2)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提高生产积极性 ,开阡陌” 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 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即 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 3 )统一度量衡 1)废井田 开阡陌 探究——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探究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2011-11-24 17
梭伦改革 背景 城邦民主政治发展 核心 扩大平民政治权利 内容 性质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奠定西方民主政 结果 治的基础和传统
2011-11-24
商鞅变法 奴隶制崩溃, 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兴起 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的 封建化改革 使中国走上封建专 制道路
18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评价 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进 程为标准。 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 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 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商鞅尽管已经逝去,但他给我们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 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要想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改革,与时俱进;要想改革 成功,我们必须像商鞅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 于献身于光辉的改革事业;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 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2011-11-24
22
4、下列哪一项与商鞅变法废除奴隶主贵 、 族特权无关? 族特权无关? • A、奖励军功 B、废分封行县制 •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实行连坐法 5、商鞅变法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商鞅变法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根本原因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B、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C、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C、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D、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D、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理解这些措 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 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2011-11-24来自7回顾: 回顾: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刑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 意识, 意识,保证变 法彻底执行
2011-11-24
15
一、商鞅之死 二、商鞅变法积极作用 政治: 1、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2、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经济:农业生产发展, 从推行的措施和结果中你能总 军事: 3、军事: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结出变法的哪些特点? 结出变法的哪些特点?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四、变法的特点
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 C、为田开阡陌 D、重农抑商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 是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 是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 即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即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A、没落贵族 C、新兴地主
2011-11-24
B、立功将士 D、富裕农民
20
2、对商鞅变法起了重大作用的秦国国君是: 对商鞅变法起了重大作用的秦国国君是: A、秦穆公 B、秦孝王 C、秦不孝王 D、秦惠文王
2011-11-24
21
2、对商鞅变法起了重大作用的秦国国君是: 对商鞅变法起了重大作用的秦国国君是: A、秦穆公 B、秦孝王 C、秦不孝王 D、秦惠文王
2011-11-24 11
回顾:军事方面 回顾 军事方面
1)废除世卿世 禄制, 禄制,奖励军功 增加士兵勇气,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保证兵源
2)严格户籍, )严格户籍, 实行什伍制度
2011-11-24
12
一、商鞅之死 二、商鞅变法积极作用 政治: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经济:农业生产发展, 2、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故事一
太子驷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是反对派的首领。 他们利用太子年幼无知,唆使他触犯新法,给商 鞅出难题。商鞅怀着“板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的雄心,对反对派用铁的手腕回击:他无法处罚 太子,就惩罚其师,公孙贾被处以黥刑(脸上刺 字),公子虔再次犯法后处以劓刑(割去鼻子); 他还用残酷的血腥手段镇压,仅一天就处死七百 余人,以至于“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天地”。 并将另外一批不满变法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从 此,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没人再公开对抗。 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2011-11-24 19
1、《战国策.秦策》中:“公元前338年)孝 战国策.秦策》 公元前338年 338 公死,惠王代后…… 说惠王曰: ……人 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 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 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 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 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 ’”文中的 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2011-11-24 13
一、商鞅之死 二、商鞅变法积极作用 政治: 1、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经济:农业生产发展, 2、经济: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军事: 3、军事: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2011-11-24
14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 鼓吹轻罪重罚 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变法轻视教化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 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 迫 (3)变法未与旧制度 旧文化 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 变法未与旧制度 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 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 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 焚书坑儒” 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 如“焚书坑儒”政策
2011-11-24 16
梭伦
商鞅
公元前5~前 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 5~ 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 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 推行了不同的改革, 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 同的基础。 同的基础。 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 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
2011-11-24 23
教学反思 1.突出重点。变法的内容还有改变民 风、制定秦律,但主要是政治制度和 经济措施,因此,通过故事和细节, 要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 2.培养兴趣。应试教育影响了历 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而本 课通过故事,使学生一步步走近商鞅, 理解什么叫改革。通过这些原汁原味 的历史故事,使学生体会历史的滋味, 轻松学习。
3、军事: 军事: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奖励军功、 官爵晋升与斩敌首级,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官爵晋升与斩敌首级 军功大小成正比.此法 军功大小成正比 此法 的实行,大长秦国杀敌 的实行 大长秦国杀敌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立功之风,并来禁私斗 并来禁私斗, 立功之风 并来禁私斗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凡私斗者,按其情节轻 凡私斗者 按其情节轻 重予以严厉的处罚
2011-11-24 3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原因: ⑴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⑵秦孝公去世。(直接原因) 秦孝公去世。(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2、过程: 过程: ⑴BC338年,秦惠王下令捕拿商鞅。 BC338年 秦惠王下令捕拿商鞅。 ⑵商鞅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商鞅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3、结果: 结果: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