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暴力是心灵上的摧残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现象的消解途径研究
刘云艳在其《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 与实践
.
研究》 一书中 指出, 一个 心理 健 康的 幼儿 应具 备以 下 ≥
的素质 : “ 智力符合常态” 、 睛绪稳定而愉快” 、 I 生 格
和自 我意识 良好” 、 “ 人际交往和谐” 等个性心理特 征。然而幼儿园中出现 的以心理伤害为特征 的教育 软暴力现象给幼儿的 良好发展带来 了很大的危害。 ( 一)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会导致幼儿形成 负面的
答说 “ 大 树是摇 篮 , 小 草是 宝 宝 ” , 孩 子 的话 音 刚落 ,
个体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 德强 调 : 儿童经 验对 于人 格 发展极 其 重要 , 个体 在儿
童经 验 的作用 下形 成一 个人 的人 是摇篮 , 小草怎么可能是宝
心 理 场
题 。例如在一次语言课上 , 某老师讲 的是“ 什么是摇
篮” 。让孩子举“ 什么是摇篮” 例子时 , 有个小女孩回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1 0
勒温指出, 个体所生活的心理环境 即我们头脑
里 的环境 可 以影 响 到我们 的行 为 ,他把 这个 心理 环
・
11 5 ・
2 0
嚣 月
王 平 平李 佳 孝 : 幼 儿 园 教 育 软 暴 力 现 象 的 消 解 途 径 研 究
J 龇 N 1 o . 2 . 0 1 1 3
境 称之 为 “ 心理场 ” , 也就 是 对 我们 的心 理 世 界 实 际 发生 影 响 的环境 J 。他 进一 步提 出 “ 动 力场 ” 这 一概
王平平 李佳孝
四川南充 6 3 7 0 0 0 ) ( 西华 师范大学四J I I 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远离教师“软暴力”,呵护学生弱心灵
中学 ,大庆 ,1 30) 6 0 0
编辑 / 于 洪 终校 / 何 妍
218 月干 0 1( l 『 )
1 8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4 5
”不 难 看 出 以计 算 机 为 主 的新 的 精力 在 电脑前 面浏 览 、制作 ,最 后 面 排 版都 显 得 力 不 从 心 ,颜 色 乱 七 八 社 会 。 的作 品能 不 能 出来 还 不 好 说 ,很 多 学 糟 ,都 是 简 单 的纯 色 ,没 有黑 白灰 的 技术 将 改 变 我 们原 有 的生 活 和工 作 方
教 师成 长 ■
不 可 救 药 ” 的 学 的态 度 实 施 “ 零 给学 生 身 心 造 成
。
如 :对 智 力 水
采 取 一 种 不 闻 不
由而 快 乐 ” 地 成
1语 言 “ 暴 力 ” . 软
长 ;对 调 皮 好 动 的 学 生 ,采 取 教 室
[ 键 词 ] 教 师 ;软 暴 力 ;心 理 关
生 因此 望 而却 步 。
节 奏感 ,排 版 更谈 不 上 规 范 。
式 。这 预 示 着 电脑 美 术 教 育有 着 更 大
2 学生普 遍 没有 经过 系统 的 美 术 .
当 今 为 电脑 化 信 息 时代 ,电脑 美 的发展 空 间 ,人们 与 电脑 的关 系将 更
( 者 单 位 : 黑 龙 江 省 大 庆 市 第 作
越 来 越 多 ,并 且 呈 现 日益 攀 升 的 趋 势 ,这 给我 们 美 丽 的校 园埋 了一 颗 不
2行 为“ 暴 力” . 软
有 些教师还 固守着 “ 验教学 ” 经
即教 师 通 过 一 种 隐性论
无 情地 刺 在 一 颗 颗 稚 嫩 的 心上 ,摧 残 “ 自我 反 思 ” ,并 将 之 在 教 室 “ 醒栏 ” 动 ”; 平 时 的教 育教 学 中不能 用 新 的 督 在 着 一 颗 颗 幼 小 而 不 成 熟 的 心 。校 园 “ 示 ” 展 ;如学 生 调 皮 影 响 上 课 ,教 师 课程 教 学 观 、新 的教 育 教 学 理 念 指 导 “ 软暴 力 ”根据 形成 主体 可 以分 为教 师 在 讲 台 旁设 “ 座 ”给 予 “ 别 的 关 自己的 教育 教 学实 践 。 专 特 因为这 一 学科 的特 殊 性 ,需要 花 很 大 有 兴趣 ,那 么 相 对 应 的 色 彩搭 配 、页 距 离 的 障碍 ,十 分有 效 地 塑 造 明 日的
警惕学校软暴力 创建和谐校园
() 2 家校联 合 , 抓好 学生 的道德 教 育 。学校 教 育是 对 学生 教育
校 园第一 杀手 , 因为 软暴 力 本身 具 有很 强 的杀 伤 力 , 是 尤其 是 对 的 主阵 地 , 学 生 中 出现 的 软暴 力 现 象 , 针对 学校 要 给 予 高度 重 视 。 对 受伤 害的 同学 及 时给 以关 注和 心理 疏 导 ,使 其 尽早 走 出心 灵 阴
三 、 制校 园软暴 力 . 遏 创建 和 谐校 园 校 园软暴 力 的存 在让 人气 愤 ,对孩 子们 造 成 的心 灵伤 害 使人 痛心 , 别是 有些 教 育工 作者 甚 至就 是校 园软 暴 力的 实施 者 , 特 则更 令 人担 忧 。我 们必 须要 引起 高 度重 视 , 吁全社 会 行动 起 来 , 呼 对校
霾 。对于 给 别人 造成 伤 害的个 人 或 集体 , 必须 进 行批评 教 育 。 使其 认识 到这 样做 的 错误 , 帮助他 寻 找 改正 错误 的途 径 和方 法 。 并 除此 之外 , 学校 还 应通 过 开展 丰 富多彩 的 活动 、 净化 校 园环 境 以及 教 师
差 , 得起 父母 吗? “ 简直 就是 个 垃圾 !… …如 此话 语 之于 天, 直 就是 一 种 精 神 虐待 , 种心 毫 简 一 理 摧 残。 统计 发现 , 1 的小学 生 、2 5% 7 %的初 中生 和 3 % 的高 中 9 生认 为 , 师 的语言 暴 力对 其造 成 了心理 伤 害 。 软 暴 力 ” 学 生 教 “ 对 造 成 的 是 内伤 , 时 不 容易 发 现 , 容 易被 人 忽 视 , 也 是 它 的 一 也 这 的可 能 导致 诸 如 焦虑 症 、 郁 症 、 社会 行 为倾 向 等心 理 疾 病 , 抑 反
校园软暴力讲解
校园里来自老师的软暴力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校园软暴力”,并了解它的具体表现及对人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掌握日常生活中如何克制歧视行为以及应对软暴力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许多学生恐怕都有这种体会,上学的时候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老师的冷落,有的是一个方面,有的是在一门课上。
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有时也不能例外。
比如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鄙视、轻蔑与嘲弄、给脸色;对学生进行公开通报批评、要求学生作公开的检讨、把学生转入层次比较低的班级和学校等等。
校园里这种来自老师的以冷落和语言伤害为主要内容的被称作“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由来已久,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暴力却愈演愈烈。
原本师生关系比较和谐美好的校园,现在却日趋冷漠,校园变得杀气戾气十足。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家面对这些看不见的“软暴力”,有的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则麻木了,致使这些“软暴力”显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一、什么是校园软暴力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
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
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在学校里发生的软暴力,我们称之为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是指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互相在精神上和心灵上造成伤害的行为。
目前校园里最常见的软暴力主要来自老师。
被软暴力之后的学生常会感到自己被歧视、被忽视、被轻视,精神和尊严遭到打击,毫无自信、倍感自卑,孤立无援。
校园“软暴力”它不像行为暴力一样可以留下证据、伤痕等,而且常常难以分清责任,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对方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的。
因此,在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被口诛笔伐,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大幅度降低的现阶段,随之而来的“校园软暴力”却明显抬头,越演越烈。
软暴力之所以在校园里盛行,还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1.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从严。
但“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里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
教育软暴力现象分析
教育软暴力现象分析[摘要]软暴力一般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性等特点。
往往通过言语、神态、表情等表现出来,虽不伤及皮肉,却戕害心灵,扼杀个性,个别受害者甚至发生心理变态和道德沦丧。
因此,对产生在学校教育中的这些软暴力现象进行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教师意识到自己无心之过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良好目标。
[关键词]教育;软暴力;现象;分析“暴力”一词在《辞海》中有这样的解释:“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等权利的强暴行为。
”“教育软暴力”又称”精神虐待”、“心理虐待”、“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是指教育者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发出的任何影响学生人格正常发展,伤害心理健康的言行。
与肉体虐待不同,往往通过言语、神态、表情等表现出来,虽不伤及皮肉,却戕害心灵,扼杀个性,个别受害者甚至发生心理变态和道德沦丧。
它是相对于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而言的。
1 教育“软暴力”的表现形式1.1 冷漠型冷漠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意的疏远冷落,指对一些能力较差、不太听话或者家长爱提意见的学生,教师常常有意摆出一副冷面孔,不理不睬更不去亲近,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只会更孤僻、更懦弱、更胆小,进步更慢;另一种是无意的疏远冷落,一般指对那些处于中间阶层的多数学生,一些性格孤僻、不太与教师交谈的学生,既不能凭优异的成绩得到教师的青睐,也很少做出“越轨”行为招致教师的注意,因而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根本无暇顾及到他们,不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也不因学生的失败而难过,更别提注意到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这种忽视教师自身可能很少意识到。
1.2 教训型有些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经常进行批评,教育变教训。
很少表扬,甚至对其成功持怀疑与否定态度;更为可怕的是在批评时总爱带上“从来”“每次”“总是”“没有一点”等夸大的字眼,对学生进行全盘否定。
这些行为的后果可能就是给学生造成看不见的心理伤害,使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软暴力”犯罪为何愈演愈烈
“软暴力”犯罪为何愈演愈烈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37期前不久,全国扫黑办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经濟社会发展,扫黑除恶力度在加大,黑恶势力为了逃避打击,不断变换犯罪手法,逐渐摒弃了原来明火执仗、打打杀杀的明显暴力手段,转而采取易对他人形成心理强制的“软暴力”,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传统到新型的表现形式“软暴力”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对他人或者在有关场所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手段。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检察院检察官王维认为,在司法实践中,“软暴力”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传统和新型,传统的包括滋扰、贴身跟随、泼油漆、送花圈、堵锁眼等“可以看得见”的方式,在涉及暴力催债、民间借贷案件中较为常见。
新型则使用微信、短信、电话骚扰别人。
在淮安发生的一起暴力催债案中,“90后”蒋金明是负责催债的团伙头目。
借债人宋安民的砖厂因为效益不好,还不起之前借下的20多万元高利贷。
泼大粪就是蒋金明团伙帮人要债的其中一种手段。
在另一讨债事件中,蒋金明等人的催债“软暴力”可谓五花八门。
黄生因为欠下5万元高利贷迟迟未还,高利贷主把要债的活儿交给了蒋金明。
蒋金明先带着手下来到黄生家里警告,接下来就在晚上将胶水注入黄生家的锁眼,并在门口用红漆喷上“欠债还钱”。
几天后,见黄生还是没有还钱的意思,再次将黄生新换的门锁用牙签堵住锁眼,临走时,还将黄生家的窗户用石头砸碎。
在福建省首例认定为“软暴力”的涉黑恶案件中,何志文、李建荣等人于2015年开始合伙经营土石方工程,在思明区观音山某地块一带承揽部分工程项目。
其间,何志文等人为强揽工程,确立其在该区域内的强势地位,通过辱骂、恐吓等方式以及纠集人员采取纠缠、滋扰、聚众造势等“软暴力”手段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产、经营,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语言暴力:孩子快乐的杀手
语言暴力:孩子快乐的杀手随着儿童心理健康的普及和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已经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各种体罚孩子的行为已经在家庭教育中大大减少。
但是大多数家长却忽视了,软暴力比体罚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
实际上就是一句话,一个神情对孩子的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和心灵上的摧残。
语言的杀伤力有多大?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
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
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惩戒的后续应该是阳光学校的制度化模式应灵活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其实,在孩子受到学校的批评与教育时,已经有内心深层的焦虑、震动与无奈,这个时候也是“人生的临界点”,是孩子“转化的临界点”。
惩戒的后续应该是阳光,不然,长期雷雨孩子的根就烂掉了。
要给孩子缓冲地带,要让孩子软着陆。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当前教育面临着一种“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父亲式的阳刚教育、自我成长教育、智慧教育和注意力的养成。
而且家长们又都过于高估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加剧了家庭中两代人的冲突、矛盾、隔阂,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行为。
这里应该提醒家长和老师,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
这种控制应该建立在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心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思想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明了后果,要始终用自己的心,而不仅仅是语言和“做”出来的行动,去告诉孩子: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你没有问题,你只是小小的心理感冒等。
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思考作文800字以上10篇-5068儿童网
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思考作文800字以上10篇 - 5068儿童网“校园欺凌”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学校的禁词,国家也非常重视校园安全问题。
让我们时刻记住:杜绝校园暴力,珍爱生命,从现在开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思考作文800字以上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思考作文800字以上范文一法律不能迟到,更不应缺席在大多数人心中,校园应当栖居着冲融明媚的青春笑靥,让人终生眷恋。
然而近年来愈渐严峻的校园欺凌事件却让校园成为了一些孩子毕生不愿提及的地方。
由此看来,校园欺凌不仅仅是成年人眼中孩童之间的小打小闹那么简单,校园欺凌带来的阴影,往往会笼罩当事人的精神一生。
校园欺凌的残酷,有时让成年人也触目惊心。
这些恶劣事件无疑直接伤害了受害者的身体,更给其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甚至引起部分受害者产生自杀心理。
然而校园欺凌的“受害方”不仅是直接受伤者,也包括了“施暴者”和冷眼默视的“旁观者”。
施暴者在长期施暴中心理发生了极大扭曲,极有可能养成冷漠、自我中心甚至暴力狂躁的恶性人格;而旁观者常年旁观暴力事件,可能会对欺凌行为产生麻木心理,或者对同学关系产生不安与恐惧。
校园欺凌就这样散射性地对一代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足见其大害矣!那么为什么这种恶劣的社会现象,会在本纯洁美好的校园发生?一是施暴者家庭教育的缺失。
荀况曾言“人之性恶”,所以必须“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施暴者童年没有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甚至本身就是暴力的受害者,导致形成了缺乏同情心和善意的个性,直接引起暴力。
二是受害者法律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校园欺凌的恶劣性质,往往使其不了了之。
三是社会风气的扭曲。
成人方即家长、学校往往“好面子”,不愿将事情闹大毁了自家脸面,却忽视了孩子的需要。
三者互相影响,只会让校园欺凌愈演愈烈。
然而我们不缺乏极具保护意识的家庭,但校园欺凌仍在发生,只因在我国相关法律尚不完善甚至存在部分空白,法律往往迟到或者缺席。
校园安全常识:校园安全防范整改措施
校园安全防范整改措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教育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学校的规范和监督下,教师体罚学生等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
硬暴力几乎销声匿迹了,但是另一种软暴力却又有抬头的现象,那么如何有效的遏制软暴力呢?一、校园软暴力及其危害何谓教育软暴力?教育软暴力是相对于教育硬暴力而言的,就是学生不打、不骂、不体罚,而是用写检讨、罚抄写、讽刺挖苦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致使学生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以至付出结束生命的代价。
教育软暴力最大的特点就是伤害时间长软伤害很难治愈。
硬暴力体罚疼在身上,软暴力伤在心上,有些学生甚至十多年后也依然留有伤害的阴影。
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变成教训,学生见了教师如履薄冰,瑟瑟发抖。
更为严重的是在批评时总爱带上从来、每次、总是、没有一点等夸大其词的字眼。
这些行为给学生造成看不见的心理伤害,使学生感觉一无是处一蹶不振,没有自信,看不到希望。
教育软暴力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经常遭到教师侮辱、讽刺的学生会变得不合群、孤僻、沉默寡言、学习的兴趣丧失、厌恶学习甚至逃避学习。
二、如何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为了有效遏制校园软暴力,剔除校园软暴力的温床,避免学生受到软暴力的伤害,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重点做好了一、二、三、四四项工程。
(一)达成一个共识是前提。
校园软暴力现象的发生,说明部分教师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我们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为抓手,统一思想认识,达成一个共识: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
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的管理,力戒形式主义,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更多的走进生活开阔视野,张扬个性发展自己。
(二)常抓两个教育是基础。
一是师德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学校利用每月的师德教育月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等文件,在学习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交流。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表现类型及对幼儿的伤害探析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表现类型及对幼儿的伤害探析【摘要】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软暴力的问题,其表现类型包括言语上的暴力、行为上的暴力、体罚式的暴力以及心理上的暴力。
这些形式的暴力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自尊心受损、抑郁、焦虑等问题。
建立健康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需要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应对软暴力的措施来保护幼儿的权益和健康发展。
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应对软暴力的重要手段。
应该重视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软暴力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并为幼儿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软暴力、表现类型、言语上的软暴力、行为上的软暴力、体罚式的软暴力、心理上的软暴力、伤害、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防范、措施、成长。
1. 引言1.1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定义幼儿园教育软暴力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以言语、行为、体罚或心理刺激等方式对幼儿进行精神上的伤害或侵犯,虽然没有造成明显的身体伤害,但会给幼儿的心灵留下创伤。
这种暴力形式并不仅限于直接的身体伤害,更多是以隐蔽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控制、打压或排斥。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定义,主要是指一种以非直接身体伤害为手段的暴力行为。
1.2 软暴力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园教育软暴力是一种隐藏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暴力现象,虽然不如体罚式暴力直接和明显,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危害同样严重。
软暴力可能导致幼儿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造成幼儿内心世界的深度伤害,甚至影响到他们日后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
软暴力可能打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幼儿产生自卑感和消极情绪,影响到他们正面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软暴力也可能导致幼儿出现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中的软暴力不容忽视,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创造安全和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表现类型幼儿园教育软暴力的表现类型主要包括言语上的软暴力、行为上的软暴力、体罚式的软暴力和心理上的软暴力。
护佑学生心灵 告别校园“软暴力”
护佑学生心灵告别校园“软暴力”作者:蒋志敏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09期摘要:校园“软暴力”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不和谐的声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本文列举校园“软暴力”的案例,分析其危害,进而从教育学及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消除校园“软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校园软暴力;案例;危害;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87-01校园,是纯洁而神圣的,她是学生人生花季的驿站,是放飞理想和梦想的摇篮,是传播知识和文明的殿堂。
学校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社会媒体对教育日益关注的今天,在学校的规范和监管下,教师体罚学生等硬性暴力行为已经日益减少,而另一种一种以讽刺、挖苦为主要特征的语言暴力以其隐蔽性迅速进入我们有些教师的教育词典中。
这种“心罚”的教育方式所产生的精神虐待不亚于“体罚”这种“硬暴力”,人们称之为“软暴力”。
一、校园“软暴力”案例校园“软暴力”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
表面上,“软暴力”的伤害不及肉体惩罚大,但实质上危害更深,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终生。
多年前,在我就读的小学,我班有位同学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和社会青年混迹,沾染了许多坏毛病。
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未果,对他失望之极,让他单独坐在后门靠窗的地方,算是离群索居。
有一次,这位同学偷拿了其他同学钱物,人证物证俱在,还拒不承认,和班主任顶了句嘴,班主任气急,叫他蹲在教室后黑板下,让全班学生依次朝他面前吐口水。
还都是些孩子呀,大家当时并未觉得不妥,有的同学甚至很得意,故意重重地吐一口。
我走在人群后,看着他苍白的脸,没有开口,默默地走开,他抬起头,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这件事让他颜面尽失,很长时间抬不起头来。
整个小学阶段,他心凉如冰,度日如年,脸上再无往日的笑容。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他也算小有成就。
但他从来不敢去曾经就读的小学,不敢像别的同学一样看望老师,更害怕参加同学聚会。
试论幼儿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
试论幼儿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作者:杨仕英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21期摘要:近几年来,校园软暴力问题成为社会、家长、学术界和理论界不断探讨的话题,幼儿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也日渐突出。
本文探讨了幼儿教育软暴力的形式、特点、危害以及产生幼儿教育软暴力的原因。
指出幼儿软暴力的产生不仅与幼儿教师个人素质等微观要素有关,还与学校、社会的整体环境尤其是文化、道德意识有关。
因此,对幼儿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进行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教师意识到自己无心之过给幼儿带来的伤害,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软暴力;形式;特点;成因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22-02受“不打不成才”、“师道尊严”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体罚、变相体罚曾经是部分教师教育学生的法宝,随着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暴力从曾经的熟视无睹,变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实施后,在学校的规范和监管下,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的现象日益减少。
但近年来,一种以冷漠、蔑视、厌恶、辱骂、恐吓等为特征的“教育软暴力”正在悄悄地向人们走来,幼儿也同样成为了教育软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有调查显示,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幼儿园中,体罚幼儿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但幼儿教育中“软暴力”倾向却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幼儿教育中的“软暴力”是我们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有学者倾向于通过加强社会立法和对教师进行惩处等方法加以解决,笔者认为上述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仍是头痛医头的“堵”的方法,不是最终手段,要从根本上消除“幼儿教育软暴力”,关键是要把幼儿教育放到社会和教育的大背景中去,了解产生“幼儿教育软暴力”的社会的、经济的、教师本身的原因,并运用教育管理和社会力量加以解决。
本文愿就幼儿教育中的“软暴力”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
什么是软暴力?软暴力的种类有哪些
什么是软暴力,软暴力的种类有哪些?家长们,教育孩子而不是虐待孩子一、什么是软暴力一切区别于肢体暴力造成伤害他人的行为,都可以算作“软暴力”。
这种暴力还有一个更显着的特点,那就是它潜在的危害常常被忽视,甚至有时候会被界定为一种“习惯”。
这种暴力作为武器,代替不宽容的心将愤怒投射到我们身上,它不能够把我们打得鼻青脸肿,但足以让我们的心灵受伤。
也许心灵的伤和肉体的伤一样,忍忍也就疼过了。
二、软暴力的种类目前的“软暴力”呈现增多态势,主要表现为几种类型。
1、高标准、严要求“高标准、严要求”看起来不错,但是高标准不是无限拔高,严要求也不能不顾现实。
每个孩子,他的遗传基因、原有基础、智力上的接受能力、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是千差万别的。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已经严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能力。
小学一定要考双百,中学一定要进重点中学,大学是非清华、北大不上。
过重的压力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2、是冷漠有些家长处理亲子之间的矛盾,子女没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或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他们不愿闹得不可开交,于是与子女展开长时间的冷战。
有的家长因为生孩子的气,几小时、一两天不搭理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犯错误,使父母痛心、失望,从而自我约束,自我矫正错误。
更多的是使孩子感受到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大打折扣。
本身具有叛逆性格的孩子还可能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敌意,进而形成反社会人格。
3、精神控制“你的生命都是我给的,所以,我让你怎么着,你就得怎么着”;“你年龄还小,不懂事,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听家长的绝对没错”。
长此以往,孩子也养成了温顺、乖巧、老实的性格特征,习惯了由家长来安排一切,一家人看起来和和睦睦,波澜不兴。
其实,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描绘为家庭中的“假性互惠”:表面看父母替孩子着想,孩子也朝父母期待的方向顺利发展,实际上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许多发展独立性、自主性的机会。
当他(她)长大成人时,人格可能不够健全,心智可能不够成熟,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精神上总想依赖别人,遇到重大事情很难独立做出决断,遇到困难、挫折、挑战总想逃避,心理承受能力差。
预防校园欺凌内容(最新)
(一)校园暴力是危及学生、破坏校园和谐的一大隐患。
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七种:1.索要钱物,不给就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人格。
4.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长。
5.不堪受辱,以暴制暴,冲动报复。
6.侮辱女同学。
7.侮辱、恐吓、殴打教职员工。
校园暴力还可以分为硬暴力和软暴力。
如果拳打脚踢、拔刀相向是硬暴力;乱起绰号、推举“最差”等等就是软暴力,软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硬暴力,同样可以置人于“死”地。
(二)校园暴力的处理方法1.遭遇校园暴力,应在学校、警方或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决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制暴。
2.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
必要时尽量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3.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较偏僻的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侵害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要增强法制意识,在侵害发生后,要能够勇敢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一)认识校园欺凌1、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学生明确何为校园欺凌。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
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
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浅议小学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
教育研究53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浅议小学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缑万义(甘肃省秦安县兴丰学区范山小学 甘肃 秦安 741600)一、小学教育中“软暴力”现象普遍存在“软暴力”是与“肉体暴力”相对应的概念,又称“精神暴力”,指不通过肢体接触而对他人造成的精神上的的伤害。
小学教育中的“软暴力”主要是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
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发展阶段,“软暴力”会带来严重危害,比如否定自我、自卑、缺乏自信、敏感多疑、神经质、不懂得表达需求和控制情绪、怯懦、逃避、有暴力倾向和受虐倾向、过度依赖物质等,“软暴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人际交往都会产生相当消极的影响。
然而,小学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还在伤害着孩子的心灵。
二、小学教育中“软暴力”的表现小学暴力中“软暴力”表现在很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语言软暴力”、“行为软暴力”。
1.语言软暴力小学教育中的“语言软暴力”是指教育者表现出来的让小学生感到感情受伤、精神痛苦、心灵折磨的语言、神态、文字、表情等。
常见的有语言上的挖苦、讽刺、侮辱、嘲笑、谩骂,比如“怎么那么笨!”、“笨的像头猪一样”、“蠢得跟头牛一样”、“蠢死了!”、“没药可救了”等等,神态上表现出不屑、鄙夷、嫌弃、厌烦等,文字上使用一些出格的描述,比如有教师在小学生的作文评语里写“你妈为什么要生下你”,在调皮的单亲孩子的检讨书上批语“没有教养”,故意在小学生作业重复犯错的地方写“朽木不可雕也”等等。
“语言软暴力”是小学教育中小学生最容易、最经常、最主要遭受的“软暴力”,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极大,可能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受伤、自卑、严重孤独感、自闭等,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2.行为软暴力小学教育里“行为软暴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教育者刻意的对小学生的冷漠、疏远、不与之亲近和交流,不回应学生,当学生不存在不闻不问等。
比如,有报道某小学教师因为与班上一个学生的妈妈有过节,一年下来没有和那位学生说过一句话,对那位学生的问好也从不回应,从没有请这位经常举手的学生回答过一个问题,包括全班只有这位同学举手的时候,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和那位同学玩,该学生也不在举手和问好,成绩快速下滑,最后学生的妈妈只能让孩子转学。
学校校园暴力安全防范措施
学校校园暴力安全防范措施
在当今社会,校园暴力已成为危及学生安全、破坏校园稳定的一大隐患。
虽然有些学校的暴力事件程度严重,但在大部分学校中,类似的现象也存在,只是没有被发现或重视。
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并认识校园暴力的形式和产生的原因。
首先,校园暴力行为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直接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更严重的是,校园暴力的频繁发生会造成学生心灵的扭曲,导致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
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
其次,校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索要钱物、以大欺小、大打出手、以“义气”之名争短论长、冲动报复、侮辱女同学以及侮辱、恐吓、殴打教职员工等。
校园暴力还可分为硬暴力和软暴力,软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硬暴力。
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暴力的形式。
最后,我们需要向学生剖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扭曲的、偏离道德底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淡薄的法制观念、道德意识和低俗的审美惯是导致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
受社会暴力、家庭暴力影响,或家长经常向孩子灌输以暴制暴等错误观念,导致部分学生意识上产生偏差。
在校园暴力的滋生过程中,暴力文化做了“帮凶”的角色,它为同学们的模仿提供了鲜活的“反面榜样”,而发生在中学校生身边的“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更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直接诱因。
因此,我们必须向学生剖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摒弃暴力文化,从而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的危害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的⾏为,校园欺凌多发⽣在中⼩学。
⽐如:对受害者的直接攻击,包括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敲诈、强索⾦钱或物品等等。
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理问题,影响健康,甚⾄影响⼈格发展。
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不是单⼀的偶发事件。
有时是⼀⼈欺负⼀⼈;有时集体欺负⼀⼈。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不对,⽽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校园欺凌也不仅仅包括⾁体上的折磨,还包括了区别对待的软暴⼒。
⽐如:给同学取侮辱性外号与喝骂,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和闲话等等。
较之前者,软暴⼒对孩⼦的⾃尊⼼和性格的伤害更⼤。
校园欺凌的⾏为不但对被欺凌者产⽣巨⼤的⼼理影响,⽽且对欺凌者本⾝也具有很⼤的危害性,校园欺凌性质恶劣,必须与以杜绝。
校园欺凌不仅在⾝体上影响了被欺凌⼈的健康,更严重的是在⼼理上给被欺凌⼈以巨⼤的、长期的损害。
这种损害深埋于被欺凌⼈的内⼼,终⽣难忘。
对被欺凌⼈以后的⾏为产⽣了许多影响,极易产⽣被欺凌⼈性格扭曲甚⾄是缺陷,严重的以后会做出违法、违背⼈性之事。
带来⾁体损伤甚⾄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卑,缺乏信⼼和勇⽓;造成⼼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辍学。
对于欺凌者⽽⾔,给他⼈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赔偿费⽤,要受到学校⽼师的严肃批评教育,甚⾄⽆法继续完成学业。
他们的⾏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学打架,特别是加⼊到暴⼒帮派的学⽣,很多最终都⾛上了犯罪道路。
在欺凌中被扭曲的⼼灵在经历快感的同时同样经历着折磨。
欺凌⽽没有受到惩罚,会使欺凌者产⽣⽆法⽆天的感觉,为以后触犯法律产⽣极⼤的侥幸⼼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来源因素之⼀。
学⽣暴⼒事件频繁发⽣,是中国教育的缺失。
相关部门对此类事件的轻视、不以为意。
越来越多的学校唯分数论成败,在学⽣成⼈的道路上缺乏正确引导。
学⽣家长与学⽣、学校沟通不到位,也是⼀个原因。
校园欺凌的危害是多⽅⾯的,对欺凌者、被欺凌者、以及学校其它学⽣都有影响。
校园欺凌名言名句
校园欺凌名言名句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它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的创伤,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我们努力共同防止和解决校园欺凌的道路上,名言名句常常能给我们带来灵感和鼓励。
它们言简意赅、深入人心,通过这些名言名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反思校园欺凌问题,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1. “欺凌是一种软弱的人行使的权力。
”——贝娜斯·帕斯卡尔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校园欺凌的实质。
实施欺凌的人往往是自卑、低自尊的,通过欺凌他人来获得短暂的快感和自我肯定。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应该不仅仅关注受害者,也要帮助实施欺凌的人走出自卑,从根本上减少这种恶行发生的可能性。
2. “一个人如果无法遵守校规,那他就没资格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马丁·路德·金这句名言将校园欺凌与品德、道德进行了关联。
一个人如果无视校规,对于他人不尊重,就很难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校园欺凌问题的存在,说明了我们在品德教育、价值观培养上任重道远。
教育应该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成为一名品德高尚、有担当的公民。
3. “欺凌者并不快乐。
”——英国谚语这句简洁的名言警示了欺凌者的内心矛盾和痛苦。
他们通过欺凌他人试图获得快乐和满足感,但事实上,这种快乐是虚幻的,短暂的。
他们内心深处缺乏自我价值的认同,这也是他们转向欺凌行为的一个原因。
这句名言提醒我们,我们既要关注受害者,也要试图解决欺凌者的问题,使他们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4. “不要因为欺凌而沉默,而是因为我们的勇气而发声。
”——马尔科姆·冈威尔这是一句激励人心的名言。
校园欺凌不应该被视为个人问题,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
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站出来,与欺凌做斗争,为受害者发声。
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真正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5. “在校园中,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以爱心和友善去对待他人。
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的班会教案
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的班会教案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的班会教案1活动目标:1、认知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为与表现: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
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重点: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过程:活动一:走近校园暴力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
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
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
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
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
列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9月30日下午3时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学生于某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因琐事发生打架,于某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不锈钢单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11月2日晚10时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中专学生甄某与同学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活动二: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
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
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自闭、自卑、消极等负面情绪并不是无端端产生的,这与家长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有关。
心理暴力,也就是软暴力,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在精神和内心层面的,这是一种心灵的摧残以及情感的虐待,家长们要好好注意了,软暴力产生的心理影响的深刻且严重的。
不打孩子,是不是就等于让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不是这样的,这一代孩子被家长的规划、学校的考试、社会的欲望所挟持,几乎等于被强加于自身的各种价值观所绑架,软暴力几乎随处可见。
生活在不平等、不尊重的环境中,软暴力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
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
成都砺剑者告诉您怎样规避软暴力。
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不少父母曾对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怎么这么爱管闲事”,“你再这样我不要你了”;在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时,有的父母会说:“你是傻瓜吗”,“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甚至在发火时总结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
长期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指出,在中国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吓死孩子”。
事实上,大量的儿童心理问题就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
在持续的“语言软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
专家介绍,2008年的一项家庭教育心理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从内心中把孩子看成一个比自己差的弱者,从语言和行动上都不断挫败孩子;当孩子更多表现出弱点时,又对这个“弱者”持续否定,更加强化了孩子的“失败者”形象;当孩子开始自我放弃时,心急的家长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一边埋怨一边“代劳”;因为内心瞧不起孩子,所以漠视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味强调自己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此教育模式下,孩子就成了一个自卑、无能、无目标、无眼界的惊弓之鸟。
语言的杀伤力有多大?
许多软暴力产生,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
家长和老师随口一句嘲弄、贬低孩子的语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
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在他曾接触过的案例中,儿童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或校园环境中,出现以下
行为的几率增大: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不会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物质依赖。
惩戒的后续应该是阳光
淄博市初中一年级学生小灿,因为偷窃同学的钱包被学校停课一周作为处罚,最近又因打架,学校通知父母:最好将孩子转学。
家长请求不要让孩子转学,一是孩子已经转了很多的学校,二是有问题的孩子,再转其他学校会受到歧视。
学校告诉家长:要么转学,要么全校通报批评,“以平民怨”,惩戒教育。
家长非常痛苦,孩子也产生强烈的被驱逐的仇视。
心理专家邹先生指出,这个例子中校方的行为事实上也是一种软暴力。
对学生进行公开通报批评、要求学生作公开的检讨、把学生转入层次比较低的班级和学校、对问题学生采取纵容或者不敢管理的态度等措施,属于看似合理的制度伤害,其实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学校的制度化模式应灵活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其实,在孩子受到学校的批评与教育时,已经有内心深层的焦虑、震动与无奈,这个时候也是“人生的临界点”,是孩子“转化的临界点”。
惩戒的后续应该是阳光,不然,长期雷雨孩子的根就烂掉了。
要给孩子缓冲地带,要让孩子软着陆。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邹先生指出,当前教育面临着一种“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父亲式的阳刚教育、自我成长教育、智慧教育和注意力的养成。
而且家长们又都过于高估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加剧了家庭中两代人的冲突、矛盾、隔阂,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行为。
他提醒家长和老师,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
这种控制应该建立在对孩子最真挚的爱心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思想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明了后果,要始终用自己的心,而不仅仅是语言和“做”出来的行动,去告诉孩子: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你没有问题,你只是小小的心理感冒等。
“对孩子说话,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邹先生说。
家长要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而只有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成都砺剑者是一家集企业管理综合服务,学生军事文化体验式训练服务,学生军事冬(夏)令营服务,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成人户外拓展(活动)服务,真人CS野战服务,婚庆礼仪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教育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