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3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
三数上第八单元计划、教案
唐店街道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NO.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第 5 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
月
日)
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 教学目标: 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 进一步发展根 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 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 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回顾策略 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 200 箱苹果,又运来 8 车,每车 75 箱。 林场要栽 800 棵树,先栽了 200 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 4 个苗圃里。 补充与调整
板书设计:
唐店街道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NO.
第 八单元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
月
日)
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复习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 加深对长方形、 正方形特征和周长含义的认识, 能比较熟练地测量边长,计算平面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加深对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正确判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并 说明理由。 2、使学生体会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发 展归纳、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再联系概念进行比较、分析、 判断、说明的活动中,培养简单的演绎推理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充分体验,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在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增强掌握数学知识的信心。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4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丨苏教版 (3)
一、引言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空间与图形”。
本教材的学习内容都是基于学生的成长和实践经验,力求贴近生活实际。
本次总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检查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与图形意识,巩固强化其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巩固基本概念,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
•照片、物品等教具;
•PPT或黑板;
•学生课本及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和实物照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和照片描述出物品的基本特征、颜色等,并找出相关的基本图形等。
2. 复习基本概念
1.教师出示几幅图,让学生找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每个图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几何体图形并要求学生命名,并分辨它们的特征。
3. 综合应用
1.学生上课本修身一节,进行思考题复习。
2.学生分组进行昆虫繁殖场的建设设计,要求学生图纸的绘制遵从所学相关知识。
3.学生调查本班级同学的房间布置情况,并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和图形绘制等。
4. 课后作业
略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总复习,学生对所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与巩固。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教师也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课下将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力争下节课教学更上一层楼。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数的乘、除法教学内容:教材P112“成长小档案”和P113第1题,完成教材P115~118“练习二十五”第2、3、5、13、14、15、16、18题。
教学目标:1.帮助建构小数乘、除法的知识网络,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能根据具体情境或按照要求取积、商的近似数。
能应用小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合作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
教学重点:对小数乘、除法运算的巩固和提高。
教学难点:应用小数乘、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展示“成长小档案”1.分享学习成果。
师:本学期的学习涉及哪些内容?具体内容是什么?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收获?同学们在课前已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整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整理的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用重点结论摘抄、知识点罗列、框架图、知识树等方式进行整理和展示。
师:刚才,几位同学展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档案,也分享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同学们觉得他们的成长小档案做得怎么样?【预设】学生可针对同伴展示内容的一点或几点进行评价,教师应予以充分肯定。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建立“成长小档案”,对全册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积累了重要的数学学习经验,在今后的复习中都要用到这种方法。
2.梳理全册学习内容。
师: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小数的乘、除法,多边形的面积,简易方程,位置,可能性。
在所有学习的内容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教材P112的6幅图)学生自由发言后,阅读图配对话,了解同伴的想法。
二、整理小数乘、除法师:我们先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翻看教材第1、3单元的内容。
想一想,在这两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哪些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乘、除法)【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小数乘法”主要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小数除法”主要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以及解决问题。
(完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完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课反省》第一单元1.1认识毫升教后记:认识毫升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升的基础上持续要研究的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常常在饮料瓶上、果汁杯上、食用油桶上接触过毫升,可是关于1毫升有多少,它与升之间的关系是多少,还没有充足的认识和丝毫感知,所以我在教课时先复习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稳固成立升的观点,而后让学生同组学生着手察看比较发现这两个单位用在上的大小不同,而后尽量多做活动,掂一掂,倒一倒让学生体验指定的毫升数,在滴一滴中体验1毫升有多少让学生开放思想体验成功成立毫升的表象。
1.2认识容量和升教后记:本课主要认识了容量单位“升”,学生能初步的知道升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多少,而且知道还能够用字母“L表”示,它和我们以前研究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有所差别,也有所近似,比如填适合的单位名称,单位换算,判断对错,解决问题里都会出现这种题目。
第一让学生感知一升有多少,经过实验,让学生也能理解大概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但好多学生对升仍是不太熟习,这要让学生学完本课后在生活中慢慢感觉容量,知道一盆水大概几升,一桶水大概几升。
1.3升与毫升练习一教后记:本课是研究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练习的,主要让学生练习单位之间的转换,知道1升=1000毫升,需要特别重申的是10升=( )毫升毫升=90毫升,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容量单位的比较大小。
讲堂中我选择了一些填适合的单位名称,有些同学仍是对升与毫升没有概念,这晋升只好让学生在生活中慢慢领会。
第二单元2.1《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教课反省数学今日教课《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除法》,能够说又行进了一步。
但今日学下来,有些学生思想出现了杂乱。
因为上一节课,学生试商是直接预计“几百几十里面最多有几个几十”的,因为商是一位数,能够这样思虑。
但今日这节课商是两位数了,不可以直接预计了。
所以要试着指引学生从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法例”下手,来打破难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知识之间的网络图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过程: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学过的图形,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罗列学过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梳理出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图等形式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组织学生展示梳理的结果,并进行交流。
对于学生呈现的好作品,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反思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在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图形与名称结合起来,在整理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画出图来。
二是通过分类,再次深化学生对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图形的知识网络。
)二、结合你熟悉的物体或图形,说说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材呈现了三幅图,是从不同的角度提示学生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第一幅图呈现了一个正方形,是从“视图”的角度沟通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面在体上”;第二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个长方形),是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角度沟通联系;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锥的截面(一个三角形)是从“截面”的角度沟通联系。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小学阶段学过的几种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虽然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的复习,也注意让学生适当动手操作,以实现所学内容的认识上的提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图形的认识课后记:线与角教学目标:1、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理解平行、相交关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应用,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使先生明白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络与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言语来描画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画角、画垂线战争行线的方法。
3.提高先生的作图才干、培育先生的反思看法和协作肉体。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具预备:PPT课件教学进程一、温习旧知,说话导入1.师:同窗们,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哪几种图形?〔先生交流汇报〕2.同窗们对有关角、图形、直线、垂线等知识很感兴味。
明天我们来温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二、回忆整理,建构网络〔一〕师:为了更好地疏浚这些知识,如今,请大家翻开教材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们对这些知识停止整理,写出知识网络。
〔先生小组协作交流〕〔二〕轮番展现整理效果,完善知识系统。
1.温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什么叫角?角的各局部称号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3〕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4〕先生操作量角。
〔5〕你学过哪些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先生自在交流、汇报〕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6〕先生说说画角的步骤。
〔自在交流〕2.正方形的特征:四边相等,两组对边区分平行,有四个直角。
〔先生选择〕3.从正方形的特征你可以联络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相关知识?延伸:平行线、垂线的知识。
〔1〕在什么状况下我们可以说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还有什么位置关系?〔相互垂直〕〔3〕在什么状况下我们说两条直线相互垂直?〔4〕练习:过直线外一点区分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整理与复习 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系统复习。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的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数的世界”,复习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图形王国”,复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统计天地”,复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第四部分是“应用广角”,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
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本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
需要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1.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分数的知识;能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更完整的认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圆的相关知识,能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进一步熟悉所学统计图的特点,了解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更直观形象的特点。
4.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
在平时整理和复习的基础上,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
使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有机会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八、总复习第一课时:小数乘法和除法复习内容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时安排1、因数和倍数1课时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4、空间与图形1课时5、统计1课时6、期末综合实力评价1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复习因数和倍数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复习目标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一、基本练习1、做教材13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做教材138页第2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二、复习指导1、复习因数和倍数2、复习2、5、3的倍数3、复习质数和合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略)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复习目标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步骤一、基本练习1、做教材138页第3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做教材138页第4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3、做教材138页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指导1、复习分数的意义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4、复习约分5、复习通分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三、巩固练习1、完成141页第3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2、完成第141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第141页第5题四、全课总结(略)第三课时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描述物体的三维形状,对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仔细想象和仔细辨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理解、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形成探究物质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物体的三维形状2. 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教学难点】1. 对物体的长宽高、容积和表面积的认知和计算2. 教师的教法,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从日常生活中提取一些学生所熟知的、具有三维形状的物品,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金字塔等,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考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形成对物体的三维形状的初始认知。
二、讲授(20分钟)1. 分类与比较让学生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
如立方体、长方体都有长宽高,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2. 认识长宽高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物体,观察和描述出它们的长宽高,通过测量和比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通过上述基础工作,让学生根据所认识的长宽高,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长方体宽高相等、长不等,直接计算出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或者通过解题思维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三、操练(25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并让学生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和探究。
2. 设计几个简单的活动,例如通过自己制作纸张,切割成几个小方块,根据长宽高自制出一个3D物体,让学生自主操作、感受物体的三维形状和计算出物体的长宽高、体积和表面积等。
三、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梳理和归纳,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下一次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整理复习建议
(2)给缸口直径是0.95米的水缸做一个木盖,木盖直径比缸口直径大5厘米。 给缸口直径是0.95米的水缸做一个木盖,木盖直径比缸口直径大5厘米。 0.95米的水缸做一个木盖 木盖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木盖的边沿钉一圈铁片,铁片长多少米? 木盖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木盖的边沿钉一圈铁片,铁片长多少米?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平面图形的回忆 引导学生回忆搜集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回忆搜集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 板书:线段、射线、直线、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板书:线段、射线、直线、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 根据预习,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再全班交流。 根据预习,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都有什么样的特征, 再全班交流。 3.分类整理 引导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画知识结构图),再全班交流沟通。 引导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画知识结构图),再全班交流沟通。 ),再全班交流沟通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弄清: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弄清:
线的分类:线段、射线、直线。 (1)线的分类:线段、射线、直线。涉及画法 线的关系:相交、平行。作垂线、平行线。 (2)线的关系:相交、平行。作垂线、平行线。 (3)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涉及角的度量和画角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 作高、内角和180 180度 形、不等边三角形 。作高、内角和180度
2.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 大小关系与测量; 大小关系与测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4)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7)第4课时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第5课时解决问题 (11)第6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14)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6)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1)第2课时观察物体(2) (23)第3课时观察物体练习课 (26)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 (30)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 (32)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5)第4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 (37)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 (40)第6课时乘法结合律 (42)第7课时乘法分配律 (45)第8课时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48)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 (50)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54)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56)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第4课时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62)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65)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68)第7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1)第8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4)第9课时外币兑换 (77)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79)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82)第12课时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 (85)第13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87)第14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90)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 (94)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99)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102)第3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104)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107)第5课时四边形内角和 (109)第6课时练习课 (111)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14)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119)第2课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121)第3课时小数加减法练习课 (124)第4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26)第5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28)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130)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1) (133)第2课时轴对称(2) (135)第3课时平移 (138)第4课时平移解决问题 (140)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平均数的含义与求法 (145)第2课时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147)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150)第4课时营养午餐 (15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156)第2课时鸡兔同笼练习课 (160)第十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65)第2课时复习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168)第3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 (170)第4课时复习统计 (173)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时计划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第七单元图形单位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计划(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计划三、复习目标旨在通过综合复习,系统梳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升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使他们在数学能力的提升中获得满足感,全面达成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巩固加减乘除运算、运算定律及简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统计等概念,深化理解,提高掌握程度。
(2)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熟练进行三步及以下的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高效计算,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明确其边角关系,更准确地进行三角形的分类,深化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认识。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点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掌握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和混合运算,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能根据这些信息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6)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性,能有效解读并从中提取信息,能基于折线统计图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复习整理的过程,通过练习和交流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复习整理的过程,学习有效的整理和复习策略,初步理解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自我整理学习内容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复习过程中反思学习过程,享受与同伴交流和学习的乐趣,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1)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简算。
(2)小数的意义、性质及加减法的运用。
2、难点:(1)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五、复习策略与措施:1、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以加深理解,形成知识体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主题为“空间与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以及图形与位置的关系。
具体内容涉及: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长、宽、高、面积、体积、角度的测量;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能够准确测量长、宽、高、面积、体积、角度。
3. 培养学生图形的平移、旋转能力。
4. 使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并能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图形的测量方法,特别是体积和角度的测量。
2. 图形的平移、旋转的理解与应用。
3. 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模型、测量工具、坐标系图板。
2. 学具: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2. 新课:讲解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测量长、宽、高、面积、体积、角度,巩固测量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图形的平移、旋转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的方法。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位置定位。
板书设计1. 点、线、面、体的基本概念。
2. 长度、角度的测量方法。
3. 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4. 图形的平移、旋转。
5. 坐标系的建立与应用。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3课时课后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实例,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丰富的操练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对图形测量方法和坐标系应用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抽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3. 深入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抽象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抽象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检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辅导资料:相关教学辅导书籍和网上资源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抽象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一、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合理运用。
难点: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4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复习数与代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以及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
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结合具体情境惧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的运算。
二、自主探究1.回顾与整理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会这些内容的,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全班交流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2.整理练习(1)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写算式,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
(2)第2题,先组织学生采用对口令、分角色等形式背一背乘法口诀,然后问: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如果忘记了某句乘法口诀该怎么办?最后完成第(2)小题的写算式。
(3)学生完成第3题的填写,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得出: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5或0,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2、4、6、8或0。
(4)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计算练习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的计算,集体校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
4. 在下面的梯形中添上一条线段,把图形分成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是梯形,另一部分是平行四边形。
1厘米
1厘米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利 用这个特点在上下底的同样方向上取相同 的长度(如1厘米,截取长度应小于较短的 底)各画一点,再连接两点即可。
4. 在下面的梯形中添上一条线段,把图形分成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是梯形,另一部分是平行四边形。
【重点】 深刻理解有关角、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知识。
【难点】 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
图形的特征。
▪ 复习导 入小组交流:关于空间与图形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空间与图形
公顷和 平方千米
角的 度量
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
认识公 顷和平 方千米
面积 单位 间的 换算
线段 直线 射线
角的定义、 度量、分 类和画法
顶点 边
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 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 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角
角的分类
画角
2
∠2
线 段 怎样用量角器量角?
线
角
射线 直线
1.点心重合; 2.边线重合; 3.看另一条边所对刻度。
(准确区分内、外圈是关键)
的 度
什么是角
量
角的度量
角
角的分类
。
45
画角
线段
我们认识了哪些角?
线
射线
图形
线段
B
射线
A
B
A
B
直线
l
A
B
端点数 长度 表示方法
2个端点 有限长
线段AB 或线段BA
1个端点 无限长
射线AB 射线BA
没有端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表内乘、除法 (8)第2课时复习平行四边形、厘米和米的认识及观察物体 (10)第3课时复习解决问题 (13)(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能正确地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运算能力。
2.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进一步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的视图,培养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回顾整理、练习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整理和复习。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掌握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等有关计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不断积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 二次备课第3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量长度、和统计
教学内题 课本第96-97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认识图形的复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
以试一试。
三、量长度的复习
1.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4.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5.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辅导。
四、复习空间方位
1.完成期末复习15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细心分析,然后作出判断。
2.完成期末复习16题。
可以先指名回答教材所提出的问题,再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3.完成期末复习17题。
(1)鼓励学生根据图意进行直观思考,然后作出判断。
(2)实物观察,检验判断的正确性。
五、全课小结。
第10题四边形有14个,五边形有8个,六边形有5个 第13题要注意了解学生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要通过交流测量结果,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第15题除了让学生通过比较两张座位上票上的信息作出判断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平面图说说两个小朋友分别应
坐在体育馆
的哪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