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结核病研究进展及热点

结核病研究进展及热点

医生的不当处治. 病人的依从-差 , W 流行 , 口动 力学改变例如人 口增加等。耐 药问题是我 国结核病控 制的 H 人
主 要 限 制 性 因 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近 年 来许 多学者做 了大量 的 工作 采研 究结核 杆 茵 的 耐 药机 制 并鉴 别 出 了一 些相 关基 因。研 究表 明 ,N 的 IH
的人 . 终生都将有成为结核病患者的危险性 , 结核 茵感染者 中有 1%的人会发病r 当前全球13 在 0 。 / 的人 已感染 了结核病茵, 每年有 8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 30万人死 于结核病 -结核病是 当夸世界单一致病 茵死亡率最 O 有 0 , 高的 疾病 l 它 占世 界 总死 因的 第 7住 , 年 固结核 病 而 死 亡 的人 数 , 当于 一年 中每 小 时撞 毁 一 架波音 77 , 每 相 4 伤 亡的人 数 。尽 管结核 病给人 类 生命 带 来如 此 巨大的 负担 , A 4现 在 时 结核 茵致 病 、 药、 力 等的 分 子机 制 但 -l f 耐 毒 却知之不多。科 学技 术的发展继续为结核病控制带来新的前景, 人们将进一步分析结核 茵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 旦 获悉 蕴藏在 鲒核 杆 菌基 因纽 中的绝 大 多数遗 传信 息, 它们的破 译将 套 为结核 病 的诊 断 、 药物 的研 制和 新 疗 新
诊 断方法的探求厦高特异性 、 敏感的分子生物学快速诊 断手段的确立; 在基础方 面注重: 致病机 制、 力、 药基 毒 耐 因的探 讨厦其 影 响 因素 , 眠 茵的 分子 生物 学特性 , 发和 难 治肺 结核 产 生 的细 茵和免 疫 学机 制 , 型 抗结 棱 药 休 复 新 物 和抗 结核 药物 复合 制剂 的研 究与开发 等 。 1 结构和 功能 基 因组 学 结核分支杆茵H 7 v 因蛆初 步分析结果的, 布l , 3R 基 厶 4 标志着结核杆茵研 究进入 了结构和功能基因组学时代, \ l 这将推 动结核 分 支杆 茵基 因功 能 的研 究 , 在其 基 因蛆 中蕴藏 着结核杆 茵的绝 大 多数 遗传 信 息 , 它们 的破 译将 套 为 结核病的诊断、 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一虽然人们早 已推测结核茵细胞壁是毒 力的重要 因 新 素, 然而一直缺乏遗传学证据 Cx 用突变小鼠 Ps o等 P 启动子、 b 2 f D 8和 m p7基 因的方法 , a mL 使结棱杆 茵不能 合 成 或运输 与 细胞 壁形成 相 关 的脂质 (DN)结 果发现 , PI , 结核 茵 不能在 肺 中生 长 , 可 能是 P 珊 调 节细胞 壁 的 这 D 渗透性或 P I DM分泌到宿主中时毒力作用非常重要的缘故 结核杆 菌致病需要在慢性感染期 内, 在宿主体 内持 续 生长 、 殖 . 集吞噬 细胞 和淋 巴细胞形 成 肉 芽肿 , 繁 聚 只有 两者 作 用平衡 才能保 证 共 同的存 在 。M rn 等 通 过 ai i a 时 结核 茵H 7 v 体 内、 3R 在 外基 因表 达的 观 察发 现 , TOa3 D ,h ,i , a M IS ,K aa s K t 基 因在 体 内外都 表 达 ; gS , C等 a SB A 8C m V E A 6 g5 , p ,S T 等仪在体外培养 中表达; 异5 , p a v 而A 8A m Bphi A和 i B等仅在吞噬细胞内表达。鉴别结核茵 n n v 在人体吞噬细胞 内外的表达情 况, 可以增加人们 对宿主一病原体相互作 用的了解 , 有助于了解细菌在体 内外生长 和繁 殖 的必需 因素 一 总体上 来讲 , 结核 分 支杆 茵 的致病机 制 仍 然 不甚 清晰 功 能基 因组 学 的研 究将 为 结核 茵的 致病 机 制 、 主免 疫机 制 、 速诊 断 、 宿 快 免疫 治疗 、 因治 疗等 等 带来新 的 契机 。 基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及其 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简称结核杆菌,首次由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于 1882年由肺结核病人的痰液中分离得到,并被证实为结 核病的病原菌核杆菌在分类上隶属于放线菌目、分支杆 菌科、分支杆菌属,是种不能运动、不产芽孢、专性需 氧的短小杆菌。菌体-般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圆,多呈 单个或分枝状排列,大小约1-4×0.4μm。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呈红色 ,非抗酸性细菌则呈蓝色。结核杆菌的抗酸性主要取决 于其胞壁内所含的分枝菌酸残基,亦和其胞壁固有层的 完整性有关。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其意义
02 治疗性结核病疫苗的种类 2.1 活载体疫苗 2.2 亚单位疫苗 2.3 DNA疫苗 2.4 全菌灭活疫苗 2.5 其他疫苗 03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 04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展望
12 / 12
END! 感谢观看
이 문서는 나눔글꼴로 작성되었습니다. 설치하기
10 / 12
04 展望
结核疫苗快速发展,并能对致病性结核杆菌产 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为TB的防治带来了希望。然而, 迄今还没有一个重组疫苗能达到BCG的免疫水平。 其原因在于,重组疫苗虽可激活免疫系统,但不能 引起长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记忆,所以开发一种与B CG协同的、可产生长效免疫应答的疫苗十分重要。 初免-加强免疫策略的出现,有效联合了BCG与新型 结核疫苗,为预防结核、诱导机体产生长期免疫保 护作用提供了可能。

MTB肝素结合血凝

DNA疫苗
HG85 A/B
临床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嵌合 DNA疫苗 A 医学科学院(吴雪琼) g85A/Ag85B 等

支气管结核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支气管结核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且其局部 血运差 , 影响 了药 物在病变组织 的渗透 , 血药 浓度不高 , 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 难 故单纯全身化疗很难取
得 良好疗效 圈痰菌不转 阴 , , 尤其 肉芽增殖 型支气管 内膜结 核
因形成增殖性 肉芽组织及纤维疤痕挛缩更易导致支气管狭窄 及 阻塞性肺炎 , 肺不张的形成 。 这就使支气管内膜结核 的局部 治疗成为必要 。
气管镜介入治疗 , 包括激光疗法 、 微波疗法 、 冷冻疗法 、 高频电疗法 、 球囊扩张和植入支架) 和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关键词 : 支气管内膜; 结核 ; 治疗
支气管结核 ( rnh —u ecls )又称支气管内膜结核 bo ci tbruoi a s (n 0rnh bru0iE T )是发生在气管 、 ed b0ci e l s B B , 咖 c s, 支气管黏膜或 黏膜下层的结核病 ,在治疗过程 中单纯全身化疗疗效不佳 , 部 分患者经一年多 的内科抗痨治疗出现支气管瘢痕狭窄 , 导致不 同程度 的肺 不张 、 难治性阻塞性肺炎、 严重肺功能受损等 , 往往 需要进行胸外科手术。目前治疗 E T B B的各项综合技术得 以逐 步应用和开展。下 面就 E T B B的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疗法 、 球囊扩 张和植入支架 。
病, 均可获得 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 , 当前支气管结核 的抗结
核治疗 与肺结核相 同 ,目前实行 的支气管 内膜结核治疗疗程 为 1 — 8m ni 2 1 oa 实际上每一病例在化疗 一开始细菌学 动态变 , 化就是极不相同的I 2 ] 。 1 激素治疗 . 2 激素用于治疗预 防支气管狭窄仍有争论 。在 以下两个方面使用激素得到认可 : 1对结核分支杆菌呈超敏 () 状 态者 ;2 儿童纵 隔淋 巴结核 引起的结核性支 气管炎 , () 然而

结核病的细胞免疫研究进展

结核病的细胞免疫研究进展

肺 部定 居 于肺 实质而 不是 气管 的 黏膜组 织 , 而这 两 种 细 胞在 表 型和 功 能上 也 有 明显 的不 同 。有 关 低 剂 量 的活 菌进行 感染 后 的情况 还没 有 确定 。然 而 , 9天 在
后 结 核 菌 大 量 增 加 , 初 在 引 流 淋 巴 结 , 后 进 入 淋 最 然
间 。因此 , 不论 以何 种 方 式 激 活 的初 始 T细 胞 反应 ,
都 是 于气 溶胶 感染 9天 后发 生 , 而最初 的部位是 引 流
淋 巴结 。在所 有研究 中 , 产生 细胞 免疫 应答 的时 间与 活菌 到达 淋 巴结 的时间 是一致 的 , 这表 明细菌 的播 散
对 于 细胞 免疫应 答起 着重 要 作用 。 那 为 何 播 散 如 此 之 慢 呢 ? 研 究 表 明 结 核 菌 到 达
熟 佐剂 。然 而 最 近 有 研 究 表 明 在 体 内被 感 染 的 D C 比等 量 的未 感 染 D C刺 激 抗 原 特 异 的 T细胞 效 率 更
蛋 白 和 肺 泡 巨 噬 细 胞 的 可 调 节 的 环 境 中 , 就 限 制 了 这
在 L 2 C T细胞 中 出现 , 后 两 种 细 胞 都 会 对 气 y( D ) 然
溶胶 产生 保护 性 作 用 。研 究 表 明在感 染气 溶 胶 后 的 2 5天 内起保 护性 作 用 的 T细 胞 为 即为 效 应 T细 胞 。
目前 , C被认 为是 最 有 效 的 T细胞 免 疫 反 应 启 D
动 者 。它们 不仅 产生 抗 原特异 性 刺激 , 还产 生二 级 和
三 级 的信号 刺 激 , 而 引起效 应性 T细胞 产生 有效 作 从 用 。大量研 究 是有关 结 核菌 感 染 对 D C功 能 的影 响 。 实 际上 , 典 的表现 是未 成 熟 D 经 C可 以吞 噬有 害 颗 粒 并 成 为有效 抗 原 呈 递 细 胞 , 后 者 使 用 B G作 为 成 而 C

结核杆菌的研究进展

结核杆菌的研究进展
TM包括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非洲 结核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又称为结核分枝杆菌 复合群(MTBC).该群中DNA相关性为85%一100%,分 类地位相近。
NTM包括MTBC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所有其他分枝杆 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由于NTM对氯化物具有抗 性,它们甚至可以在自来水管道系统中生存。
Company Logo
结核杆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二、血清学检测 多数血清学实验检测时间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人群筛选。但日前 已商品化的组合抗原检测试剂盒都无法检测出所有结核患者血清中的抗结核 抗体。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多且复杂,在宿主体内表达的数量、种类或时机可 能随患者的个体免疫背景和病程而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抗体谱。因此,采 用多种抗原联合检测的手段,在保证特异性的基础上有助于改善灵敏低的缺 点。
Company Logo
结核杆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1 、结核杆茵DNA扩增法(PCR法)
在过去的20年,已建立起多种PCR技术用来检测结核 分枝杆菌特异性的靶序列。实验证明,PCR是一种简便、 快速、灵敏、特异的基因诊断技术,特别适用于因排菌量 少、结核杆菌发生L型变异而被常规细菌学检查漏诊者的 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化疗后排菌情况的观察,标本不需 要预培养,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虽然PCR技术有诸多 好处,但是目前该方法仍缺少权威性的诊断试剂盒,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扩增时气溶胶污染导毁的假阳性、标本中 PCR抑制物质导致的假阴性,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菌的菌型鉴定。
Company Logo
结核杆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4、噬茵体报告技术 该技术原理为,萤光素酶指示的分枝杆菌噬菌体与在含抗结核药物培养基中 短暂培养的待检菌混合后,能感染活的耐药菌,使之表达萤光素酶基因,再 加入萤光素底物,活菌会产生荧光,而敏感菌无荧光产生。此办法直观性高、 用时短,但如要被广泛应用于结核杆菌的快速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必 须使用标准化的细菌、标准化的萤光素酶系统,以及标准化的培养基和发光 检测仪,并能与用常规方法所测最低抑菌浓度值相符。

结核分枝杆菌FurB(Zur)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FurB(Zur)研究进展

结 核病是 由结核 分枝杆 菌 ( cbcei tbru s ) 致 的 以呼 吸 系 统感 染 为 主 的慢 性 传染 病 . 目 Myo atr m u ec l i 所 u os
前全球 每年有 8 0万 新感染 患者 和 3 0万 患者 死亡 ,表 明结 核病 仍是 影 响全球 人类 健康 的一个 主要 公共 0 0 J 卫生 问题 .但是 ,有 关结 核毒力 和致 病 因素 的基础研究 却进 展缓 慢 . 近年来 ,随着基 因组 学的发 展 ,结核 分枝 杆菌 的基 因全 序列 已完 成测 序 ,并且 证 明结核 分枝杆 菌在 J 结 核病患 者体 内的生 长及致 病 与很多 微量元 素有 关 .后 基 因组学 分析表 明 ,结 核分 枝杆 菌 中存 在与 铁的代
王 奇
( 顺 师 专 ,辽 宁 抚 顺 1 3 0 ) 抚 10 6

要 :在 结核 分 枝 杆 菌 中存 在 与 铁 的代 谢 相 关 的基 因. 铁 是 多种 酶 的 辅 因子 ,在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的生 长 过
程 中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F r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中存 在 的铁 依 赖 调 节 因子 ,包 括 F r 和 F r 两 种 类 似 蛋 白,其 中 u是 uA uB
Fr uB被 认 为 还 具 有 锌 依 赖 性 . 对 近 年 来 F r 的相 关研 究进 展 情 况 进 行 综 述 . uB 关键 词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F r uB;锌 依 赖 性
中 图分 类 号 :Q 3 . 3 9 9 1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5 8 ( 0 8 0 —0 3 — 4 0 8 6 8 2 0 )4 0 1 0

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摘要: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其致病机理也是与众不同的。

本文对结核分支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结核杆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核杆菌耐药机制、抗结核药物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小结。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耐药抗结核药物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bstrac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 a pathogen that can lead to Human tuberculosis and its its pathogenic mechanism is also different from many other.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 th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Then we also make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n of the intera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macrophages,mechanisms of drug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some new Antituberculous drugs.Key word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athogenesis; Drug resistance; Antituberculous drugs一、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1、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结构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抗酸阳性棒状杆菌,主要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和鼠型,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人型结核菌。

结核杆菌的研究进展

结核杆菌的研究进展
创新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开发出 更加安全、有效的结核病疫苗。
个性化疫苗
根据不同人群的免疫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开发 出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结核病疫苗。
05
结核杆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研究
传统治疗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治疗方法
结核病主要通过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 乙胺丁醇等。
耐药性的机制和类型
耐药性机制
结核杆菌的耐药性机制主要包括药物 外排、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药物作 用机制的改变等。
耐药性类型
结核杆菌的耐药性主要分为单药耐药 和多药耐药,其中多药耐药是指结核 杆菌对多种药物同时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耐药性的挑战
结核杆菌耐药性的挑战主要包括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增加、患者死亡率增 加等。
局限性
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受到药物耐药性的影响,部分结核病菌 株对现有药物产生抗药性,导致治疗失败。
新药研究进展和临床试验
新药研究
针对结核病的新型药物研究正在进行,包括新型抗生素、免疫疗法和疫苗等。
临床试验
新药在临床试验阶段,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抗耐药结核病菌株。
联合治疗和优化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
应对策略
针对结核杆菌耐药性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加强耐药性监测、 规范治疗和管理、加强疫苗接种等。
04
结核杆菌的疫苗研究
结核病疫苗的种类和特点
卡介苗(BCG)
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结核病 疫苗,对儿童结核病有较好 的预防效果,但对成人结核 病预防效果有限。
重组蛋白疫苗
基于结核杆菌的抗原蛋白开 发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但免疫原性相 对较弱。

结核杆菌实验诊断的研究进展

结核杆菌实验诊断的研究进展

特性 而 建立 的菌型 鉴 定法 。涂 片法是 最基 本 的检 测 方法 , 有 简便 、 速 的特 点 , 具 快 但敏 感性 差 , 平均 检 出
率 只有 2 % ~3 % , 法 区分 死 菌 、 菌 J 5 5 无 活 。培 养
法周期太长 , 4 约 ~8周 , 同时必须结合药敏试验 和 菌种 鉴 定试 验 才能 进 一步 确诊 , 这样所 需 周期更 长 ,
这 些方 法 各有 优 劣 , 还需 不 断发展 和 完善 。
1 细 菌 学检 测
对结 核 病人 痰 的 细 菌 学检 测是 结 核 病诊 断 、 治
疗及 评 价 治疗 效果 最 可靠 的标 准 。常规 的细 菌学 检 测 方法有 痰 涂 片法 、 养法 、 敏 试验 及根 据其 理 化 培 药
不利 于 临床 上结 核 病 的诊 断 和治 疗 , 之试 验 过 程 加 中 的 影 响 因 素 很 多 , 易 标 准 化 , 能 满 足 临 床 不 不
需要 。
有重要意义 。结核抗原 的检测是结核病免疫诊断的 另 一条 途径 , 以抗 结 核 杆 菌 的单 克 隆抗 体包 被 酶 标
核 杆菌 的抗 体取 得 成 功 , 此 开 始 了结 核 病 的免 疫 从 学 检测 。早期 是 用 P D( 核 菌 素 纯 蛋 白衍 生 物 ) P 结 作 为结 核 杆 菌 抗 体 的 检 测 抗 原 , P 的 抗 原 性 较 PD 弱 , 异性差 , 特 限制 了该 技 术在 临床 诊 断 中 的应 用 。 结 核 菌 重 组 蛋 白、 A ( 阿 拉 伯 甘 露 聚 糖 ) L S L M 脂 、P ( 多糖 ) 是 近年 来 国外研 究 成 功 的较 为优化 的抗 脂 等 原, 应用 后 极 大 提 高 E S 检 出 率 。 结 核 杆 菌 的 LIA IG抗 体 的血 清 水 平 与 病变 程 度呈 正 相 关 , g 因此 检 测 血清 中 IG抗 体 的水 平 对 于 活 动 性 疾 病 的诊 断 g

分子生物学方式检测结核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方式检测结核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方式检测结核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研究进展摘要: 最近几年对结核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说明,rpoB基因是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耐药株通常发生特定位点基因突变,因此能够通过鉴定突变有无而评估其利福平耐药性,本文对这方面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结核病至今仍是世界上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估量目前全世界每一年有800万新病例发生,29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现今单一致病菌致死的最要紧死因。

近十几年来结核病疫情呈现全世界性明显上升趋势,产生缘故之一是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1990年我国结核病流行调查结果说明,我国临床分离株耐药率达%,初始耐药率%,复治继发耐药率%。

利福平是一种要紧的抗结核药物,对利福平耐药常常致使化疗失败,且被以为是多耐药菌株的标志之一。

因此初期迅速对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性进行鉴定十分重要。

现将有关研究进展做进一简要综述。

传统方式依托直接或间接含药培育进行结核分支杆菌利福平耐药性鉴定,这是体外结核杆菌耐药性的直接证据,而且能够了解其对利福平耐药程度。

但各实验室间所用培育基不同,检测方式不同,结果判定标准不一,致使结果报告不同,而且由于结核分支杆菌本身属于缓慢生长菌,使得耐药培育耗时长,通常需8~12周,不能知足现代短程化疗需要。

最近几年进展起来的应用BACTEC460TB系统进行结核杆菌快速培育及药敏测定能够大大缩短结果回报时刻,但此法成立在培育方式基础上仍需数天出结果,加上仪器试剂昂贵,有放射性污染等,限制了临床普遍应用。

1 利福平耐药基因的研究关于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机制一直存在三种假设,膜通透性改变、耐药质粒介导及染色体组基因突变(耐药性有关基因),其中已证明耐药基因突变与利福平耐药有紧密关系。

关于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研究第一在大肠杆菌取得重要冲破。

第一发觉利福平耐药的大肠杆菌其RNA聚合酶有突变而且只发生在β亚单位上,并推知产生这种β亚单位突变的基因位点相接,进一步对基因研究取得了大肠杆菌野生株编码RNA聚合酶β亚单位基因(rpoB)序列,并发觉耐利福平的大肠杆菌有rpoB基因突变。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
据报道,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Th1型CK反应 超过Th2型CK反应达20倍时,可建立潜伏期感 染,表明Th1型CK反应在抑制结核菌生长繁殖 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实验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 核细胞经结核抗原刺激后IFN-γ 产生明显减少, IFN-γ 基因无表达,而IL-10产生明显增加。但 经两个月抗痨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IL-12产量明 显升高。
功能,16%称为孤儿蛋白。
结核杆菌基因组学:耐药基因研究
在结核菌耐药基因研究中,近来发现 : 约90%~95%的耐利因突变, 其余则inhA基因或ahpC基因突变; 耐乙胺丁醇菌株与embA、embB基因突变有关; 约72%耐吡嗪酰胺菌株与编码PZA酶的pncA基因 突变有关。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
T细胞在结核病免疫中的关键作用:细胞免疫反 应功能低下者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而体液免 疫功能低下者如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是结核病 易感者。
其中CD4+T细胞发挥了主导作用。Th1和Th2为 两种功能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其分泌的细胞 因子(CK)各不相同。
基础研究: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
Jumy等对有毒结核菌株与无毒BCG进行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有两种蛋白质 仅在有毒菌株中高度表达,菌种内变异非 常小,有可能成为结核病早期诊断的分子 标志。
基础研究: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
Bahk等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发现有两 种蛋白质RRV369和RRV3874在结核杆菌中含量 较高。然后采用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肺 结核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各100份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RRV369和RRV3874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分 别为74%和60%,特异性为97%和96%,有望成 为肺结核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肺结核患病情况及研究进展-综述 (2)

肺结核患病情况及研究进展-综述 (2)

肺结核患病情况及研究进展综述: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以侵袭淋巴结、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和皮肤等多种器官和组织,被称为“白色瘟疫”或瘩病。

肺结核病患者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由于这种病情较难控制和预防,所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肺结核病也得到了卫生研究部门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这一慢性疾病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使这一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是仍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其目的旨在增强全世界各层次人群对结核病的关注,以期消灭结核病。

对肺结核患病情况及研究进展的分析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肺结核;患病情况;研究进展1.结核病概述肺结核是肺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可累及人体除牙齿、头发、指甲以外的所有器官[1]。

根据2001国家结核病分类法,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将患者登记分类为:新患者、复发、返回、初治失败、其他。

将终止治疗的原因分为:治愈、完成疗程、结核死亡、非结核死亡、失败、丢失、不良反应、诊断变更、拒治、转入耐多药治疗。

作为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病己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结核病控制年度报告指出,目前约有1370万人患有结核病,年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是927万和177万。

印度、中国的患病人数是居于前两位的国家。

而结核病治疗中耐药性的产生更是棘手的问题,使得某些药物对结核病失去作用,所以,结核病日趋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3]。

2.我国结核病发病情况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是世界上结核病负最高的国家之一。

结核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结核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4 %有功能 ,4 可能 有功 能 ,6 称为 孤独 序列 。间隔 子 | D 4% 1%
2 12 在 P R基 础上发展 的核酸 扩增 技术 .. C
① P R 单链 C-
构象多态性分析 ( C .S P 。是检测单碱 基突变 可靠而 简 P RS C ) 便的方法 。P R产 物为两条 互补单链 , C 各单链 的碱基序列 不 同可形成不 同的空 间构 象 , 凝胶 上显示 不 同 的带型 , 确 在 可 定有 无突变 。 目前 采用 P R S C C —S P技术 分析 耐 多药结 核 杆 菌的耐药机理 已成为研究热点 , 尤其是该法 直接 检测临床 标 本中结核杆菌耐药基 因的成功 , 会对传统结核 药敏试验 产 将 生新的挑 战。S en等 学者 检测 比嗪酰胺 的耐药基 因 , he 与
2 结核病 的分 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2 1 核酸扩增技术 .
径。
基因突变 , 分别 检 出突变基 因 1 株 、9株 、4株 , 该法 不 6 1 l 但
能确定突变部位和性质 , 对操 作技 术要求 过 高 , 响因素 较 影
多 , 前 只在 条件 较好 的实 验 室 开展研 究 。② 序列 特 异 引 目
断, 缺点是无法 区别 死菌和活菌 。巢式 P R 半 巢式 P R采 C 、 C
近1 0余年 来 , 核病 发病呈 全球 持续 恶化 ,07年 死 结 20 于结 核病 的患者约 17万 j 7 。结 核杆菌 是结 核病 的主要致 病菌 , 可在人群 中传播 , 对外界环境 的抵抗力强 , 易产生耐 药
山东医药 2 1 年第 5 Biblioteka 第 3 期 01 1 l・
综述 与讲 座 ・
结 核 病 的分 子 生 物 学诊 断技 术 研 究 进 展

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全文)

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全文)

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进展(全文)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结核病是全球十大"致死性疾病"之一。

研究表明,Mtb属胞内寄生菌,其感染、致病及预后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主免疫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1],巨噬细胞则是该过程中的关键免疫效应细胞。

Mtb感染肺组织时主要由巨噬细胞摄取,且其致病的关键过程均发生在巨噬细胞内环境中,被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活性氮中间产物,使之与吞噬体融合,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然而,在长期的演化进程中,Mtb已经进化出包括产生毒力因子等在内的有效的方法来抵御这些宿主免疫细胞的杀灭效应。

与其他一些细菌病原体产生特定的毒力因子不同,Mtb是通过毒力相关因子和宿主防御反应的复杂免疫过程导致病理损伤,因此对Mtb毒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涉及结核病发病的不同阶段的相关因子。

早在2003年人们通过鉴定194种Mtb基因,首次粗略评估了Mtb毒力因子的全基因组[2]。

通过转座子定点杂交技术对小鼠感染模型研究显示:有126个基因是Mtb与宿主巨噬细胞作用过程中必需的[3]。

新近研究推断可能有超过400种其他基因在Mtb与宿主巨噬细胞作用过程中是必需的[4]。

这些研究结果为Mtb的毒力基因的定义提供了初步框架,其中许多基因是参与Mtb本身编码基础代谢的毒力蛋白,但更多单个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确切作用尚待研究。

目前有关Mtb ESX/Ⅶ型分泌系统产生的分子及细胞膜的几种类型的复合脂质组分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相对较为集中,本文拟就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Ⅶ型分泌系统致病菌可将毒力因子分泌到胞外或定位于细菌表面存在Ⅰ~Ⅶ型分泌系统。

研究表明,Mtb的培养滤液中缺少经典的信号蛋白序列,但存在新的蛋白分泌系统,该系统被命名为ESX/T7SS分泌系统,即Ⅶ型分泌系统。

1.1 ESX-1分泌系统Mtb基因组编码5种Ⅶ型分泌系统(ESX-1~ESX-5),专门用于跨细胞膜运输选定的蛋白质底物[5]。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研究进展临床1班 王小蕾 90301136结构严谨,内容翔实,但缺少英文文献是为憾事9分细菌L型,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指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而能够继续生长和分裂的菌株。

[1]1935年klieneberger首先从念珠状链杆菌的菌落中发现,并以她工作的Lister研究院命名为“L型”。

迄今为止, 几乎所有的细菌、螺旋体和真菌中都发现L 型的存在。

[2]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发现实际上要早于细菌L型概念的提出。

1908年,Much在结核性冷性脓肿、浆液性渗出液、淋巴结和痰液中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非抗酸染色的微小颗粒样异常,被后人称为Much 颗粒。

一般认为, Much 颗粒是结核杆菌的非耐酸性细胞, 有感染豚鼠并发育成正常抗酸杆菌的能力。

有人认为Much粒可能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结核杆菌L型主要有三种形态:球菌相、颗粒相和滤过相。

球菌相: 1936年由Steenken发现,杆菌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失去细胞壁成分而形成球状体。

球状相结核菌由双层质膜包裹, 原生质中核糖体丰富, 间体消失。

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发生返祖。

颗粒相:即Much颗粒。

滤过相: Khomenko 于1991 年发现,是形态小于常杆菌20 倍的超小型结核杆菌,具有电子致密的外壳和很低的蛋白含量,可以通过除菌滤膜,并可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

[3]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对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研究逐渐深入,该菌与一些疾病的关系也逐渐明朗,现将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产生原因、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检查、治疗方法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一、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诱导产生结核分枝杆菌既可以体外诱导产生也可以在患者体内产生。

已知的诱导剂及其作用机制概括起来有: (1) 使细菌细胞突变, 如物理因素的紫外线, 化学因素的人胆汁, 尿素, 微量元素铁、锌、镁。

(2)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如氨基酸类的甘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 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异烟肼、链霉素、环丝氨酸等。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资料)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资料)

文章编号:1001-764X(2011)08-609-03·综述·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代旭磊1a,柳爱华1b,宝福凯1a,汪亚玲2,文霞1a,赵勤2,吕松琴2(1.昆明医学院a.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b.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昆明650031;2.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昆明650032)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分子分型;技术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志码:A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细胞内致病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结核病呈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病例发现率低等特点[1]。

结核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胸片、痰培养、涂片抗酸染色等。

提供快速、敏感、特异、可靠、简便、适合临床应用的实验室检查技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MTB基因分型技术能更准确地预测疾病的暴发流行及传播模式,主要是根据其插入序列或重复序列通过扩增或酶切杂交获得指纹图进行分析。

本文就MTB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标准分型方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IS6110-RFIP)分析是应用最广泛的MTB基因分型方法。

IS6110属插入序列IS3家族,可根据其在基因组中插入序列数目和位置的差异而区分不同的菌株。

IS6110-RFLP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较好的重复性及很强的鉴别菌株的能力,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同与应用,已被用作MTB基因分型的金标准。

但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如对IS6110拷贝数少(基因组DNA<5 10μg)或无IS6110的菌株难以鉴定;程序复杂,操作费时、费力;图谱识读困难,需要软件支持;需菌量大,DNA提取失败率高;不同实验室以及不同实验者之间的数据难于比较,缺乏可信性[2]。

为此国际上逐渐建立一些以PCR为基础的DNA指纹分型方法,通过多种分型技术、多步分析的方法替代标准指纹分型,以达到快速鉴定的目的。

Granulysin的研究进展

Granulysin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7-8738(2002)06-676-02G ranulysin 的研究进展李 越1,陈 伟1综述 范雄林2,李 元2审校(第四军医大学1学员旅,2微生物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收稿日期:2002-03-21; 修回日期:2002-05-30作者简介:李 越(1981-),女,陕西延安市人,七年制学员.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Tel.(029)3374527关键词:Granulysin ;519基因;颗粒溶素中图分类号:R392.11 文献标识码:A Granulysin (颗粒溶素,或519基因)是位于CTL 和N K 细胞胞浆颗粒中的一种蛋白质,属于SAPL IP (saposin 2likeprotein )家族的成员之一[1]。

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gran 2ulysin 与perforin 和granzyme 等颗粒分子一起排出胞外,参与抗菌、抗病毒和杀伤肿瘤细胞等免疫过程。

1 G ranulysin 的来源和产生外源性刺激首先作用于CTL 表面的TCR ,经TCR 传递信号,granulysin 随胞内颗粒移位到CTL 和靶细胞相接触的部位,并释放出胞外,发挥效应。

T 细胞被外源性抗原或丝裂原激活后3~5d ,519基因开放转录。

519基因大小3.9kb ,包括6个外显子,经过选择性剪接转录可得到4个转录本519、520、522和521mRNA 。

四种转录本中,520mRNA 的生成量最多,它不包含exon 2的结构;其余3种的生成量大致相当,且表现出exon 2的多态性。

这种RNA 的选择性加工是由于转录过程中剪接受体的不同引起的[2]。

520mRNA 和522mRNA 的表达产物分别为18kDa 和22kDa 的蛋白质,半衰期短暂,很快降解转化。

519mRNA 的表达产物为15kDa 和9kDa 的蛋白质,是目前研究最多的granulysin 。

15kDa 片段可很快聚集,因其半衰期较短,水平有所降低,而后保持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杆菌DNA疫苗研究进展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全世界约有20 亿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200~300 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人数是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

20世纪末,结核病仍然是全球感染和传染病的第一“杀手”。

当前唯一可用的疫苗-卡介苗(BacilleCalmette Guerin,BCG)的免疫效果下降,对其保护效果也存在争议,经试验证明其总有效率仅为50 %。

而且对成年人的免疫效果也不明确,因此现在急需研制出新型疫苗。

目前新型结核疫苗研制方向主要有:减毒结核疫苗,高表达重组疫苗,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和DNA 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等四种。

本文就结核DNA 疫苗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DNA 疫苗的作用机理DNA疫苗的作用机理是能让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内表达,表达出来的蛋白质和MHC-Ⅰ类分子结合后被呈递到细胞的表面,再被CD8+T淋巴细胞的受体识别而诱发CTL的细胞毒反应,这对细胞内寄生的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但目前对DNA 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详细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不过有以下几种机制可对此进行解释:①DNA 疫苗直接致敏体细胞;②基因疫苗转染APC(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核酸疫苗在APC 内表达的蛋白质抗原作为“内源性抗原”,结合MHC-Ⅰ类分子后被T 细胞受体识别,这是诱导细胞毒T 细胞的最有效的途径;③交叉致敏;④细菌质粒具有免疫佐剂功能[1]。

当人或小鼠感染结核菌后,巨噬细胞(MΦ)吞噬结核菌但却不能将其杀灭。

因此结核菌在MΦ中生存繁殖,外来药物与抗体也无法直接消除结核菌。

只有人MΦ被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 细胞溶解后,其中寄生的毒性结核菌才能被杀死。

因此可以设想,杀菌性T 细胞的功能低下导致了小鼠感染结核菌后免疫抵抗力的下降,造成慢性感染,在人体也可发生类似情况。

在主动免疫的机制中,可溶性蛋白抗原主要刺激CD4+T 细胞反应,而DNA 疫苗则可引起强烈的CD8+T 细胞反应,诱导产生大量的抗原特异性CD8+/ CD4- / CD44 high T 细胞,分泌IFN-γ[2],引起有效的细胞免疫。

2 编码抗原基因重组的DNA 疫苗1996年8月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同时刊登了Huygen和T ascon两位博士各自分别完成的结核病DNA疫苗的论文,1998 年英国剑桥Sanger 中心完成结核杆菌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为结核DNA 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保证,使其研制进入飞跃发展阶段。

实验证明结核杆菌在体外培养早期分泌的蛋白质是主要的抗结核保护性抗原,因此主要的结核DNA疫苗都是将编码这些抗原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中构建而成的。

目前结核DNA 疫苗的研制主要有:以Antigen85 和hsp65,以及结核杆菌培养过滤液中的分泌蛋白ESAT-6 和MPT-64 编码基因重组的DNA 疫苗[3]。

2. 1 以Antigen85 编码基因构建的DNA 疫苗在结核菌和BCG 的培养滤液中分泌蛋白的一个主要成分是Ag85复合体(Antigen85 complex),由Ag85A,Ag85B,Ag85C组成的30~32kD 蛋白家族,分别由三种不同但高度同源的基因编码。

在感染结核或麻风菌与卡介苗免疫的小鼠及人体上,Ag85 复合体不仅可以刺激产生体液免疫,尚可激发较强Th1 型细胞免疫,引起CD8+ T 细胞增殖和IL-2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的上升。

结核病的免疫学特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研究结果显示CD8+T细胞的保护功能可能与IFN-γ诱导有关,这些实验揭示可利用Ag85 复合体基因构建DNA 疫苗。

其中Ag85A 和Ag85B 被认为更有效,一些实验已证实,由Ag85A 和Ag85B 编码的DNA 疫苗对小鼠抵抗由呼吸道或静脉感染的结核菌有保护作用[4],目前一些研究小组正在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

2. 1. 1 Ag85A用含结核菌38kD 蛋白基因与Ag85A 及HSP65 编码基因构建的DNA 疫苗免疫的动物模型中,可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以人工合成的包括Ag85A 全部20 肽刺激小鼠脾细胞分泌IL-2,IFN-γ为指标,发现DNA 免疫诱导产生的T细胞反应在强度和广度上均比皮下注射结核菌感染的效果好,CTL 活性也上升。

编码Ag85A 的DNA 疫苗与BCG 有同样的诱导保护作用。

Huygen把结核杆菌的抗原85A基因克隆到美国Merk公司的VIJ载体中构建了DNA疫苗,然后将DNA在体外转染肌肉瘤细胞,证明了DNA疫苗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结核杆菌的抗原85A蛋白质。

给Balb/c和C57BL/6小鼠肌肉注射Ag85A疫苗,能在小鼠体内诱发很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2. 1. 2 Ag85B由MTB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H37Rv 基因组编码,用其作为亚单位疫苗与多个蛋白疫苗比较或与其他基因疫苗比较[4],均表明Ag85B 是MTB 较好的保护性靶抗原之一。

研究表明Ag85B 基因免疫小鼠可以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和脾淋巴细胞显著增殖为特征的细胞免疫反应。

将此小鼠的T 细胞过继免疫给正常小鼠后,对MTB 毒株的感染有一定的保护性[5]。

相继用编码Ag85B的DNA 疫苗和卡介苗免疫,其对抵抗结核杆菌的感染比单独用卡介苗更为有效[6]。

Li和Kamath各自分别将Ag85B基因克隆到pJM4303载体中,用于免疫C57BL/6小鼠,都获得了明显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在用气雾攻击结核杆菌H37Rv毒菌后,均获得了接近BCG的免疫保护力。

2. 1. 3 Ag85C对于Ag85C 基因重组的DNA 疫苗,目前发现其效果远远不及85A 和85B 。

也有研究人员对此进行对比研究[7]。

有学者发现[7]利用tPA(Tissue plasminogen acti 2vator 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信号序列为增强子可使编码85A,85B 和ESAT-6 的重组疫苗高水平表达,而Ag85C 编码基因重组的DNA 疫苗却没有明显效果。

Ag85 基因重组疫苗免疫过的小鼠中,受tPA 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L-2,IFN-γ大大增加,利用tPA 信号序列可增强Ag85 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原性,这为将来的疫苗设计起到重要启示。

2. 2 以hsp65编码基因构建的DNA 疫苗hsp65(Heat shock protein65)是由HLA 2 DR 和2 DQ 复合基因编码的65kD 蛋白。

据Tascon 等人报道,表达麻风分枝杆菌hsp65 的重组质粒有与BCG 相似的抗结核作用。

以hsp 2 65 编码基因构建的DNA 疫苗可诱导产生大量的IFN-γ,使T 细胞转化为CD8+ / CD44 hi T 细胞。

将其接种后至8 个月保护性T细胞数量和免疫水平持续上升,15 月后逐渐下降[8]。

在免疫后8 ~15 月,CTL 仍有作用。

而与此对照,接种卡介苗,产生IFN-γ诱导T 细胞转化为CD4+ /CD44 lo T 细胞,在过继转移实验中CD4+ /CD44 lo T 细胞被证实没有免疫保护作用,而CD8+ /CD44 hi T 细胞才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接种DNA 疫苗的小鼠比接种卡介苗的小鼠更易受到保护。

用全长的Mhsp65 编码的DNA 疫苗可以诱导特异性MHC-Ⅰ和Ⅱ型T 细胞反应[9]。

因此在MHC -ⅠCTL 细胞介导的抗结核免疫反应中Mhsp65(9369 )有着广阔研究前景,甚至可考虑用其来诱导免疫保护以抵抗更为广泛的各种病原体。

2. 3 以ESAT-6 编码基因构建的DNA 疫苗ESAT-6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 t uberculosis)毒株和牛型分枝杆菌(M. bovis)毒株分泌的低分子量T 细胞抗原。

它是结核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质中诱导T细胞免疫反应能力最强的蛋白质。

能有效刺激病人外周血中CD4+ T 细胞增殖和诱导IFN-γ产生。

在小鼠感染模型中,ESAT-6 特异性T 细胞主要是CD45RBlowCD44highLFA-IhighL 2selectinlowCD4+ T 细胞(可能是一种长效记忆性T 细胞),它较易分泌IFN-γ[10]。

敲除ESAT6 基因能够导致结核杆菌失去毒性,因此可从牛型结核杆菌中获得活菌疫苗,并能应用于鉴别小鼠是疫苗免疫还是结核感染[11]。

因为试验中接种敲除ESAT-6 基因的变异结核菌株和接种毒型结核菌株的小鼠都对PPD阳性,而只有后者对ESAT-6 试验阳性。

研究表明肌注单独由编码ESAT-6 的DNA 疫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4],因为ESAT-6 不是很强的免疫原。

Kamath [4]等认为编码ESAT-6DNA 疫苗的保护作用比MPT64 强,但这两种DNA 疫苗的保护作用并未超过BCG,所以需要加入其它免疫刺激源,如细胞因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Li等在构建ESAT6 DNA疫苗时,对能表达信号肽和不能表达信号肽的DNA疫苗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这两种ESAT6 DNA疫苗的免疫保护力都很高,而且试验的重复性很好。

2. 4 以MPT编码基因重组的DNA 疫苗MPT-64 是结核菌生长过程中的分泌性蛋白,也是重要的T 细胞抗原,能诱发结核菌感染的豚鼠发生很强的DTH 反应。

1999 年Kamath 等首次将结核分枝杆菌的MPT-64 蛋白编码基因经骨骼肌注射免疫C57BL/ 6 小鼠,第一次免疫后2 周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每间隔3 周免疫一次,共3 次,免疫过程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逐渐增高。

目前设想MPT-64 主要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不是其主要反应,这需进一步研究其细胞免疫应答加以证实。

国内有研究认为,结核分枝杆菌MPT-64 DNA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只能诱导部分小鼠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效果存在明显个体差异[12]。

部分BCG 在减毒的过程中丢失了编码MPT64 的基因,可用MPT64 代替PPD 作为皮试试剂,且其特异性较强,因此可以鉴别小鼠是用BCG免疫过还是结核感染。

MPT-63蛋白质也有很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

Li等将MPT-63基因克隆到pJW4303载体中构建的DNA疫苗也显示了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其免疫保护力的重复性。

2. 5 其他编码抗原基因构建的DNA 疫苗目前对结核杆菌其他成分及其DNA 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

DNA 疫苗编码的蛋白还有38kD 蛋白,hsp70 和36 与6kD 蛋白。

PstS-1,PstS-2,PstS-3 蛋白免疫小鼠可以刺激特异性抗体产生(lgG),并刺激生成Th1 型细胞因子IL 2 1 和IFN-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