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TU MU 40
30 TU 20 10 0 1 MU 7 商品数量
2
3
4
5
6
图3-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三)、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1、假定消费者在心目中能给不同的商品(或商品组)按照偏好 排列一个顺序。 2、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可传递性。 3、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多比少好”。
B
△X C D E F
线上任何一点X与 Y的不同组合,给 消费者所带来的效 用相同。
10
I
0
5
10
15
20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组合
无差异曲线特征
•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 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 者要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 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 加或减少。
(2)同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 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 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图示:I1、I2、I3 是三 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分别 代表不同的效用,其顺序为:
Y
I1
I2
I3
I1
(四)给定预算约束线的效用最大化
• (五)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 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闲暇与工作的选择具 有双重影响。一是工资率的下降会使闲暇的机会成本减少, 从而导致人们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即形成所谓 的替代效用;二是工资率的下降意味着收入水平降低,从 而促使人们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时间,即工资率提高 也具有收入效应。 • 所谓替代效用是指当闲暇的价格下降时,劳动者将会放弃 劳动时间,消费相对便宜的闲暇。 •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保持工作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 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的比例。
劳动经济学3
(五)劳动供给决策现象
讨论: 讨论: 在实际生活中,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旅游的多是 青年人和老年人? 青年人和老年人? 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 对"超过 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 作?"的分析
1),就业年龄 ),就业年龄 ),
1,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向后推移的倾向 , (1)由于一个人年轻,因此将时间资源用 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从经济 的视角看是合理的. (2)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 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就越 大.
2,就业年龄向后推移是有条件的 , (1)这种推移是有极限的.因为人们接受教 育活动最终要与有酬的市场劳动联系在一 起,接受学历教育的活动总有终结之日, 接下来就是就业. (2)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的制 约.大学入学率并不是永远都是增长.
3,对于为什么读大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 察有两种观念:一种是把大学教育看做人 力资本投资,另一种是把大学教育看做消 费. 讨论: 讨论:根据你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及未来的 预期收入及发展态势,从经济学的角度分 析,选择读大学的决策是否合理?
关注妇女劳动参与率: 关注妇女劳动参与率:半边天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上 升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 量适合女性的岗位 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 庭劳务市场化 观念的变化:独立意识,经济独立是基础 离婚率的上升:机会成本过高 妇女男女平等权意识
劳动和闲暇
闲暇: 闲暇:除了工作以外的时间,即可以用于各种消 费活动的时间.
闲暇可以带来直接效用,而劳动通过工作 获得收入,进而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消费而 间接获得效用.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 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 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 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 望.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28.02.2019
7
三、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⒈劳动力需求函数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也很多,制度结构的影响,多种经济因素的影 响,诸如生产的技术条件、生产要素的价格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工 资率的变化、产品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化以及资本价格的变化。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需求作为因 变量,就可以用函数关系表示劳动力需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D表
28.02.2019
6
⒊根据要素投入量能否全部改变分类,分为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 动力需求。短期和长期不是时间长短划分的意思,而是指能不能根据 产出来调整生产要素的时期,是功能上的需求。
• 短期劳动力需求:指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资本投入量不变,劳 动投资量可变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 长期劳动力需求:指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时,对劳动力 的需求。包括资本的、技术的、还有劳动力要素等等都可以变化。 例如,一个企业只是招聘了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没有新建厂房 设备就是短期劳动力需求,而另一个企业,新增加了两条生产线,同 时招聘管理、操作人员就是长期劳动力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短期、长期是功能方面的含义,不是计时性质的定义。
⒈劳动力投入的合理区间 如图,在区域Ⅰ中,AP、MP均为上升的, MP>AP,说明,相对 于不变资本而言,劳动投入量是不足的,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还没有得 到最充分的利用,所以,劳动投入量还可以继续增加直到A点,才使得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区域Ⅱ中,也即AB两点之间,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也下降, 但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仍然使得总产量在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下降了 ,直到B点,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零。 在区域Ⅲ中,劳动投入量继续增加超过B点,边际产量MP < 0,总 产量也减少,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只是在增大成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 经过分析,企业的劳动投入量在区间Ⅱ上,在AB点间,具体落在哪 一个点上有必要先确定企业的生产目标。一般企业的生产目标有三种: 人均产量最大、总产量最大和利润最大。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时,劳动 投入量在A点是最佳,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为B点最佳。如 果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就不能简单的做出判断了,因为它还要取决于产 品的价格和费用等因素。
王云多劳动经济学教案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主讲教师王云多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对现代劳动经济学学科系统的课堂讲授和学生广泛参与的较为深入的课堂讨论,使学生全面、系统和较为深入的掌握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应用的主要内容。
学习用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和成长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微观及宏观的问题。
并为劳动经济学及劳动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源方向的本科论文选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三、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教师就现代劳动经济学中的一些主要内容的要点、难点及发展动向、实际政策应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教授。
2、课外阅读及网上案例收集:教师将在每章内容讲授后提供课后阅读书目及有关刊物文章目录。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人本学期通过INTERNET或其他媒体或其它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个劳动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实证案例(2000字左右)。
3、课堂讨论:每章讲授完后,就每章有关理论和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每次讨论前,指定5人一组中2人作为重点发言者,并提交书面发言材料。
其他同学应积极参加讨论。
四、使用教材及阅读书目:1、使用教材:《劳动经济学》,曾湘泉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2、阅读书目:《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SIXTH EDITION, RONOLD G.EHENBEG,ROBERT S. SMITH,1997《THE ECONOMICS OF WOMEN,MEN,AND WORK》,THIRD EDITION, FRANCINE D. BLAU, MARIANNE A.FERBER, ANNE E.WINKLER.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年《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1-10期;《劳动经济》2001年1-2期; 2002年、2003年《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分析
新进入、
失业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退休
非劳动力
•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 劳动力(labor force):在美国,劳动力是指16岁 以上在工作,或者积极地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 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的人。
• 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又称非经济活 动人口。指既没有工作也不寻找工作,也不是因 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人,即处于劳动力队 伍之外的人口。
•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 动力供给量的增加。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性别:一般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要高于女性
年龄:年轻型和老年型与成年型社会相比,短期内会 表现为比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 民族:黑人的劳动参与率要低于白人
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 比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L2
D
L1
B Y2 Y1
Z X
0
H1
H2
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C
A 闲暇 工作时数
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
下页图示考察工资率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工资 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 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
• 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做工 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 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病除外) 的一切人。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那些没做工 作,又适于工作的(1)临时解雇以后正在等待 再起用的人;(2)正在等待的,等待时间达30
天后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到的人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力供给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六、家庭劳动力供给(贝克尔)
2商品的特性
商品可以分为时间密集型和物品密集型两种
时间密集型:包含大量时间和少量物品 物品密集型:包含大量物品和少量时间
在一定的限度内,生产商品的时间和物品之间通常
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h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个人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对预算线的影响
Y Y3 Y2
个人可支配时间增加 曲线平移,收入增加 工资率提高,曲线旋转 收入增加
Y1
h1
h2
h
第四节 最佳劳动力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三、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无差异曲线:个人的主观愿望 预算约束线:反映了个人的现实条件
劳动经济学
广东白云学院 黎超 15914509827 18670201827 705633025
广东白云学院
案例
人社部: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还在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15至59岁的劳动年 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了345万人。有分析认为,劳动年 龄人口总量下降,这一历史性的拐点,意味着年轻人需要 抚养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即人口抚养 比上升,使得中国经济过去赖以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窗口 加快关闭,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会日益严重。 尹成基对此表示,虽然有关机构和专家预测,将来一个时 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会持续减少,但在“十二五”期间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是呈增加的趋势。主要有以下两 个原因:
ES=(ΔS/S)/(ΔW/W)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供给曲线
E=0含义: 1短期内,劳动者来不及调整工作计划和职业技能 2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第三章_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李放)
1
➢1.1劳动需求的派生性 ➢1.2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3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4劳动需求的弹性
2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 力需求的因素
一、派生需求原理
3
– 产品市场: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 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7
–2、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 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 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一时期内,劳动、 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和技术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8
– 3、企业目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力需
35
• 三、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 线的相互作用
工资率 DS1 DS2 DS3 DS1
W1
D
B
W0
A
W2
E
C
DL
劳动数量 L0
36
– 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 于短期调整
– 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总是要比作为其基 础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为平坦
37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 劳动力需求分析
18
图3-1 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实际工资条件下)
W
(W/P)0 0
MPL
E1
E0
E2
L
19
–(3)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 劳动价格W=边际收益产品MRP
MRP=W 或者 MP*P=W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
(三)主体均衡: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
(四)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收入效应: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收入变化而
产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的变化而产
生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案例:
张华是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编写程序。 工作初期,涨工资会使张华增加工作量。当他成为一 个软件高手之后,工资已经足够高了,张华的积蓄也 在增加,这个时候,张华对涨工资的反映,不是选择 加班,而是选择更多的闲暇和体育活动。
需把握以下要点:
1、个体决策 决策由劳动力供给主体,即一个个劳动者个人 或家庭单独做出
2、个体意愿 (1)劳动力供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供给主体对职业的选择不仅考虑货币化收入, 职业的稳定性、劳动保障等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案例导入: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根据2010年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实施方案的安排, 为期10天的网上报名工作已于24日结束,截止24日 24时,共有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审查,预计今年 将有100万人确认参加考试。
(二)效用函数
U=f(q),效用是消费量的函数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四)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用1,2,3 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边际效用分析法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表
巧克力的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说明: 1、边际效用可以 反映每一巧克力的 效用。
我国劳参率变化的趋势:
女性劳参率普遍上升
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 造了大量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
2、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家 庭劳务市场化 3、观念的变化:独立意识
劳动供给理论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后来,劳动者实际上类
似于取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在其他条件不 变旳情况下,非劳动收入旳增长会造成劳动者 劳动力供给时间旳降低。所以工资率上升旳收 入效应,会促使劳动者降低劳动力旳供给时间, 多享有闲暇。相反,工资率下降旳收入效应, 则造成劳动者好像失去了某种非劳动收入,从 而造成劳动者为了为了维持原有旳收入水平而 增长劳动力供给数量。
旳是,劳动力供给数量伴随工资率旳提升而提升。而当 工资率降低时,劳动者乐意供给旳劳动数量就会降低。
W
s
W
S
L 图a
L 图b
图b显示旳是一条垂直旳劳动力供给曲线。它反应旳 是不论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给数量都不会增长或 降低,即工资率对劳动力旳供给数量没有影响。
7
还有一种是一条向后弯曲旳劳动力供给曲线。它表白在 一定旳阶段,劳动力供给数量伴随工资率旳提升而增长; 但当工资率超出一定水平之后,伴随工资率旳进一步提 升,劳动力供给数量反而会降低。
第三章
Labor
劳动力供给
Economics
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市场一种主要旳方 面,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形成旳主要原因 之一。它不但是微观经济学中要涉及到 旳内容之一,也是劳动经济学中旳主要 内容之一。
1
3.1 劳力供给概述
3.1.1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 一、什么是劳动力 第一,指人旳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利用旳体力和智 力旳总和; 第二,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旳人,即劳动者; 第三,指一种国家、一种地域、或者一种部门劳动者旳总和。
26
就业与非就业旳选择
• 为分析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是怎样做出旳,
我们假设:一种家庭试图决定夫妻双方谁留在 家中,或从事工作时间不是十分严格旳工作, 以便照看孩子。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3.1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3.1.1劳动力需求的含义:含义:社会再生产吸收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容量。
劳动力需求主体:企业、政府和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劳动者本身。
对劳动力需求含义的理解:1)是一种派生需求:直接需求,社会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劳动力需求是由产品需求派生出来的,也称引致需求;●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水平随市场产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2)与物质产品需求的本质区别:●对物质产品需求:满足生产和消费●对劳动力需求:本质上生产剩余●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能够提供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利润)3)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小与价格水平密切相关:规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是:工资率提高,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4)劳动力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宏观上:社会再生产吸收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容量,首先是由社会生产的总规模决定的。
●微观上:对劳动力需求的两个层面:有相应的货币支付;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5)劳动需求的直接基础源于就业岗位的形成和扩大。
●就业岗位:指能够保证劳动力充分发挥效益的社会必要水平和强度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构成。
●生产资料: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其货币表现形式为生产基金。
●生产基金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提高劳动力需求量以提高社会的就业水平的本质方法是扩大生产以形成新的就业岗位。
3.1.2劳动力需求的分析假设1)技术条件假设●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替代。
●在分析劳动力基本需求模型时,应该假定技术条件不发生变化。
●考察劳动力需求的动态性特征时,假定技术条件可以发生变化。
2)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3)市场是竞争性的。
竞争性的市场使得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均衡价格出售其想要出售的产品,并获得其想雇佣的工人。
3.1.3劳动力需求弹性1)弹性:●经济学基本概念: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动反应大小的指标。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⒋劳动力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 素,其需求与其他生产要素必然有联系,要么互补,要么替代。
2021/4/9
3
二、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⒈根据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程度及就业的稳定性分类,分为正规部 门需求、非正规部门需求、农业部门需求。
例如,一个企业只是招聘了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没有新建厂房 设备就是短期劳动力需求,而另一个企业,新增加了两条生产线,同 时招聘管理、操作人员就是长期劳动力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短期、长期是功能方面的含义,不是计时性质的定义。
2021/4/9
7
三、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⒈劳动力需求函数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也很多,制度结构的影响,多种经济因素的影
⒉劳动力需求是雇主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不能等 同于劳动力需要,需要是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 没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不能构成劳动力需求。
2021/4/9
2
⒊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说明劳动力需求水平随着产品和服务需求变化而 变动,但是在企业能生产出更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并需要更多数量的劳动 力时,雇主往往不愿使用更多的劳动力。因为,从边际生产率理论得出, 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是由生产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决定的,还要根据 对增加劳动力所花费的成本和其所能增加的效益进行比较的结果而作出决 策。只有当劳动力的使用产生的总收入大于或等于因使用其产生的成本时, 企业才能产生或扩大劳动力需求的意愿。只有当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劳 动力的边际成本时,雇主才能增加劳动力。
响,诸如生产的技术条件、生产要素的价格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工 资率的变化、产品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化以及资本价格的变化。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均衡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 求弹性被称为“蛛网不稳定条 件”。
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1)
工资和就业量的波动,既 不是收敛性的,也不是发 散性的,而是在同一波动 程度上变动起点的工资率 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一点 上的重叠,从而形成一个 循环,被称为“封闭型蛛 网”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2)
由于工资率和就业量既不 会恢复到均衡位臵,也不 会远离均衡点,因此,劳
(一)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
首先,假设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t表示, 执行或实现该决策的时间为下期,用t+1表示,从t到t+1 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即 wt=f(Dt)。 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即 St+1=f(Wt)。
三、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3)
供求均衡 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 能全部得到满足。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理想状况 是罕见的,只要劳动力供给的绝大部分都能得到就业岗位, 也就是说不存在长期的大量失业人员,同时不存在长期的、 大量的缺乏劳动力的部门、行业,就是劳动力供求的均衡 状态。
行为最优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 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是在假定其他市场因 素处于静止不变状态的条件下,研究单个市场均衡状态的 实现与新旧均衡的变动。 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 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定各个 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种 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供求达到 均衡时才能确定。
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 的工资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
劳 动 力 供 给 概 述 供个 给体 分劳 析动 力 生联家 命合庭 周劳生 期动产 理供、 论给家 和庭 策劳 上动 的供 应给 用在 政
3.1 劳动力供给概述
3.1.1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3.1.2 劳动力参与率 3.1.3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3.1.4 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分类
• 含义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 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 (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 动时间。
分类(1) 从分析层面上划分有: 个别劳动力供给:个人一生中向社会 提供的劳动总量 家庭劳动力供给:从家庭成立到家庭 解体,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 社会劳动力供给:一个社会的经济活 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所得税的类型
比例税:税率不 随征税客体总量 变化而变化 累进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增加 累退税:税率随 征税客体总量增 加而递减
• 结论 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 动供给(闲暇相对比较便宜);收入 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因为比以前相 对更穷了)。 • 建议 政府在设计一种税收政策时应该 考虑该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尤其 是在设计累进税制的时候。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 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忽略 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 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 联合做出的。 • 简单的劳动-闲暇模型没有 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 用上的分配决策。人们在时 间的使用上除了劳动和闲暇 之外,还要参加家庭劳动。
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 个人劳动供给理论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消费闲暇和劳动收入的总 效用不变的前提下,要多消费一单位 的闲暇就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的数量
就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析
就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析第一章:引言就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是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性。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第二章:就业市场分析就业市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领域内,用人单位向求职者提供的岗位和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的体现。
就业市场的变化影响着人的生计和社会的稳定,下面从就业市场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就业市场总体情况就业市场总体情况包括就业人口规模、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等因素。
当前,全国就业人口已经逼近9亿,其中非农就业人口占据相对较大的比例。
除此之外,各就业领域的招聘信息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传统制造业、互联网、教育、金融等多个板块。
2.就业市场薪资水平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下,当前的就业市场薪资水平整体偏低。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对薪资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降低了薪资谈判的议价能力。
但是,一些高技能、高收入的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依然很高,薪资水平也相对较高。
3.就业市场空缺职位在就业市场的空缺职位中,一些新兴领域的职位变化相对较大,例如人工智能领域、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
同时,在一些传统行业中,如教育、医疗等,由于相关政策支持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岗位需求也很大。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分析劳动力市场是指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在市场上进行谈判和竞争,决定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数量与价格的关系。
下面从劳动力市场的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劳动力资源总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给情况也不断扩大。
然而,供给情况不一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部分劳动力资源出现严重过剩现象,例如过剩的高校毕业生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劳动力质量劳动力质量主要体现在技能水平、学历和经验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区别
一、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劳动力: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特指在一 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 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 口。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 给主体(劳动者个人,或是家庭)在一定的 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 使用权的出让。
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
(2)劳动力供给量不等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或 称为实际就业人数。也就是说有的人可能愿意提供 劳动力,但未获雇佣。
3、时间要素 供给的分析在时间上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短期和长期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一个严格 的、确切的概念。
三、劳动力供给假设
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即假设劳
动者在作出有关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 为主要目标。 2、市场环境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市 场状况可以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不完全竞 争性市场两种。 3、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模型 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那么根据这个假设, 只要市场上有一个工人处在失业状态,就不 会有劳动力短缺。
如上图所示,两个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
它们分别代表两个消费者对闲暇和收入 的态度不同,对于A,曲线较为平坦,B 较为陡峭,表明A消费者要比B消费者更
重视收入,或者说更重视工பைடு நூலகம்。
三、收入约束线
1.定义
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 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
线。
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闲暇和收
时,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成
了起作用的目标。
2、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 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在闲暇和劳动二
者之间进行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
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劳动供给涉及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 的分配。除去睡眠时间,约为一天16个小时。
示。
第三、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
组合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
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第四、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 第五、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具有
不同的形状。
Y
△ Yb
{
IB
△Ya{
IA
0 L1 L2
H
问题: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的人更加
偏好收入还是更加偏好闲暇?
中国的不同年龄段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4、劳动参与率的作用
劳动参与率本身并不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
因素,它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 度的指标。但劳动参与率在研究确定一个 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
来劳动力供给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
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重要工具。
五、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值增大,说明工资率是增大还是 减少了?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
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工资
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了证明这一点,把表示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同表示工资率与收入约束线放在同一坐标系 内,以便分析劳动者的工作决策。
假定劳动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换句话说,就是要尽可能的达到最
高的无差异曲线。而达到的效用水 平受工资率和非劳动收入的影响。
(二)劳动和闲暇的二者关系:此消彼长
劳动者的问题是其对有限的时间资源的用途选
择问题。然而,劳动者的时间是有限的。增加
收入就必须减少休闲。减少休闲带来的收入增
加取决于工资率。这些形成劳动者面对的约束
条件,即他若选择多工作,则闲暇时间就会减
少;他若选择在闲暇多花时间,则工作时间就
会减少。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四、劳动力参与率
1、含义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
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 动的程度。
2、公式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100% 总人口
法定劳动年龄
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 *100%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年龄(性别)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 *100% 劳动力参与率 = 与分子同范围人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化
(b) 女性
45
55
65
年龄(岁)
劳 动 参 100 与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中国的不同年龄段男性劳动参与率
劳 动 参 100 予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上一等式的经济含义解释了为什么X点是最 优的工作时点数, 工资率(约束线的斜率)表示额外工作一小 时所获的报酬,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量的 是劳动者从心理上感受到的每小时闲暇的价 值。 为了使效用最大化,劳动者的决策规则是只 要工作额外一小时的收入超过从心理上感受 的每小时闲暇的价值就继续工作;相等时, 效用达到最大化。
男性劳动力参与率=
男性劳动力人口 16岁以上男性总人口
*100%
3、劳动参与率的变化特点
劳 动 100 参 与 80 率 60 (%) 40
20
0
15 25 35 45 55 65
年龄(岁)
(a)男性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化
100
劳 80 动 力 60 参 与 40 率 (%) 20
0 15 25 35
放弃的收入为15元,即一小时闲暇 在劳动者心理的价值为15元。此时, 每小时工资率为8元,那么,劳动者 就会减少工作时间,使效用增加, 同时使闲暇变得相对较多,使闲暇 的心理价值降低。
在X点上无差异曲线和约束线刚好相
切,斜率相同。 即在该点,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工资 率,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 替代率 MRS= W
Y
B 128
I1
V
I2
I3
64
X
T 0 8 A 16
H 闲暇 工作时数
在T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
放弃的收入为6元,即一小时闲暇在 劳动者心理的价值为6元。此时,每 小时工资率为8元,那么,劳动者就 会增加工作时间,使效用增加,同 时使闲暇变得相对稀少,使闲暇的 心理价值提高。
在V点,消费者为增加一小时闲暇愿
闲暇所放弃的收入。
如果将上图中约束线与横轴的夹角
设为а,则可以看到直线的斜率为: tgа=OY/OH=劳动收入/时间
可见,收入约束线的斜率即为个人
放弃余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 工资率。
劳动者面对的收入约束线
劳动收入Y=工资率W×劳 收入 动时数L 即Y=W×(16-R) 其中,R是闲暇时数。 Y 假设一个人没有其他收入, 那么,他的选择机会由图 中直线描述。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
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
望强度。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
许多与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以及
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一)定义:指能够给劳动者带来相同满足程
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结合点的轨迹。
(二)特点 1、具有负的斜率 2、凸向原点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假若只考虑工资价格与供 给量的关系,函数关系表示为: S = f(w)
一、劳动供给量的变动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 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
线上的移动。
工 资 率
W
0
劳动量L
二、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
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 束线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 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达 不到的。
收 入 Y
O
а
余暇 劳动 时间H
收入约束线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斜率为负。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
入增加而下降 2、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比
如AB线的斜率为-8,表示增加一小时
(三)社会制度因素
1、劳动制度 2、工资制度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这个函数关系成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以S表示劳动力供给量,以Xi (i=1,2,3….)表 示影响因素,则 S = f(X1,X2,X3,X4,· · · ,Xn )
(一)自然因素
1、人口规模
由于一国的人口规模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在短期内不 会马上产生影响,因此称之为“滞后效应”。
2、人口的自然结构
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二)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它是通过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不同选择态度而 产生的。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它主要是通过劳动力需求变化所产生的市场运行效 果。一般而言,经济增长,资本投资需求增大,导 致劳动需求增加,整个市场运行的结果导致劳动力 供给增加,相反亦反。
O
Y=W×(16-R)
R
16
Y 200
E
斜率为 —10
160 C 128 B
斜率为 —8
D
A
16
0
H
当工资率发生变化时,约束线也会随之
变化。当工资率上升,约束线将围绕A 点向上移动,这是约束线更为陡峭,反 之,向下移动,更为平坦。
当存在非劳动收入时,约束线将沿着Y
轴平行向上移动。
问题:收入约束线的斜率的绝对
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 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
工 资 率
劳动量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