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复翻译理念与翻译实践的矛盾及统一
浅析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
浅析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摘要】严复的译作为二十世纪初的西学传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贡献巨大。
笔者认为,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严选译本原著、译前准备充分、对译名和术语的运用要求严格,和开创性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这些都为后辈译者树立了楷模和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严复西学翻译信达雅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通过翻译西学名著, 为国人介绍了西洋近世的先进思想,影响深远。
同时,他在翻译上面的实践,和他通过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翻译理论,更是令人钦佩。
首先,严复选取译本原著,非常慎重和注重其社会功用。
按理说, 身为海军人才的他应该去翻译一些介绍造船制炮之类的技艺方面的书籍,但他却选择了去翻译介绍西方学术思想方面的著作。
这表现出了严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急迫的救世心态。
因为在他看来,当时中国的落后挨打,并不在于工兵器械上,而在于学术思想和政治体制上。
因此,他所选取的译本原著,基本上都是有助于救亡济世的目的的。
同时,他还注意有计划、有次序地推出相关的译作,以达到他报国效命的目的。
在用《天演论》唤醒了国人后,他又翻译出正合中国当时所需的《原富》,接着是探讨社会人权、政治体制方面的《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和《法意》等,大致都是按自己的既定计划来完成的。
翻译工作是艰苦的,严复却能够忍受书斋的寂寞和病痛的煎熬,去翻译一些能匡时济世的经典著作,而不是急功近利或者为了追赶时髦去翻译一些投合普通小市民庸俗口味的文学作品,确实难能可贵。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后也从事过翻译实践活动,但用他本人的话说,自己是“务广而荒”。
梁曾经回忆说:壬寅、癸卯间,译述之业特盛,定期出版之杂志不下数十种。
日本每一新书出,译者动数家。
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
然皆所谓“梁启超式”的输入: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而社会亦欢迎之……时独有侯官严复,先后译赫胥黎《天演论》,斯密亚丹《原富》,穆勒约翰《名学》、《群己权界论》,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肄言》等数种,皆名著也。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2018年14期总第402期ENGLISH ON CAMPUS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文/黄梦菲【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在下,语言已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所服务。
翻译对于传播人类文化知识,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翻译工作的要求亦与日俱增,翻译工作难度也大大提升。
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由翻译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构成。
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对翻译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翻译实践又时刻检验着翻译理论的现实可行性,两者是一种“互助互补互彰”的关系。
本文就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和两者的结合方式展开论述,来探讨如何出色的完成翻译工作。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结合【作者简介】黄梦菲(1992- ),女,汉族,河南许昌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翻译理论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因此,人们对于翻译的界定也千差万别、困难重重。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翻译的解释,也大致说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将一种相对陌生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符合和视频等等。
翻译既可以指翻译活动的主体,即译者;也可以指翻译的行为与过程,即翻译行为;还可以指翻译活动的结果,即译文。
“翻译”一词集三种含义与一身,主体、行为与结果交叉在一起,更增加了对翻译的含义以及对其所要进行的研究的难度。
1.翻译理论相关内容。
翻译理论主要来源于,译者从以往自身的翻译经验,以及对进行过的翻译工作所出现的相关问题,而进行的深入思考,从而总结出的一些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翻译工作主要针对对象是受政经模式、文化思想、风俗习惯差异而影响的不同语言,所以这就要求译者,语言语法构成、词汇、句法分析烂熟于心,此外,还要有丰富的百科知识,熟知历史、经济、政治、文化、风俗,并对当下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有了解,以此来丰富和拓展译者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迷茫而无从下手,从而译出原作的风格与语言,而在这过程中翻译理论也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浅谈严复的翻译三原则 2
浅谈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任何时代,任何大师的翻译都离不开社会背景,个人经历,自身修养,因此我们在谈及严复的翻译原则时需要对他的教育经历,所处时代进行略析。
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就是严复著名的翻译三原则,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所谓“信”,即是忠实、准确、无误;“达”,即是达意、通顺、流畅。
而对“雅”却是众说纷纭,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共识。
有人将其理解为“典雅”、“高雅”;有人理解为“文采”、“雅致”;有人理解为“风格”、“韵味”。
所以在具体讨论“雅”字之前,需要了解“雅”在中国古语中的含义。
雅者,古正也。
是正确,合乎规范的一种标准。
我认为这三原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在翻译时,要做到忠实于原文,能够切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主旨要点,具有可信度,当然,要语意通顺,流畅顺达,能够使读者明白作者所想表达的丰富情感,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思想的表达,这就需要一种标准,一种规范。
因此,后来的翻译家们都一直遵循翻译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力图使自己的翻译符合标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严复这三原则的影响。
现今,对于翻译的准则和规范是数代人经过不断改进和学习总结出来的,但是依然沿袭了严复的“雅”的思想内涵,即在“信”、“达”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中遵循着一种准则与规范,当然也会结合时代的特色,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我们在关注和研究某位思想家,翻译家的翻译作品时除了要知道是否做到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流畅,也要了解翻译家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这样才能评价翻译家是否遵循一种准则与规范,翻译的作品是否是经典。
严复翻译思想与实践探析
严复翻译思想与实践探析口程平[摘要』自严复提出“信达稚”翻译标准以来,翻译界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肯定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
甚至有人提出,严复在翻译实践中,并没有遵循自己提出的翻译标准。
其实,严复的翻译思想有其深刻的合理因素,其翻译实践大体上也是遵循其自己提出的“信达稚”标准的。
〔关键词」严复;翻译思想;翻译实践;探析自十九世纪末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首倡“信、达、雅”以来,引起了几代人不断地思索和探讨,其影响之极几乎到了“译必称信达雅”的地步,被奉为中国翻译界的金科玉律,译书者的唯一指南。
同时,这三个字简洁、凝炼,是严复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
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为什么严氏在其翻译实践中并没有完全依照他本人提出的三字原则来进行翻译?本文试图通过对严复翻译思想和实践的探析,来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对严复的经历有一个大致地了解。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字又陵,又字几道,十四岁进人左宗棠办的船政学堂,毕业后到英国海军学校留学三年。
这时他为了深人了解西方社会和仔细探讨西人成功的秘决,开始接触当时西方世界的重要典籍,如亚当·斯密、孟德斯鸡、边沁、达尔文、赫胃黎等人的著作,对西方文化有了直接的了解,为后期的翻译作了前期准备工作。
1879年自英国学成回国后,他先后任职于福州船政学堂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严复以极大的打击,也激起了他救亡图存的使命感。
他开始领悟到中国的失败不只是军事的落后,而有更深一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要师法西方,才能突破困境,为此,他发表了四篇影响深远的文章,围绕中西文化的对比,探讨中国积弱的根源。
他希望以译介西书作为一种手段来开民智,实现救国的愿望。
在这一时期,他先后翻译《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群学肄言》、《法意》、《社会通论》、《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西方重要典籍,介绍了进化论、阶段性的进步史观、资本主义经济学、英国自由民主学说、社会学、逻辑学等,反映出严复效法西学精神,实行资产阶级改良的国家主义思想。
从《天演论》看严复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之相悖成因
关键词 :严 复 ;《 天演论 》 ;翻译 思想 ;翻 译 实践 ;成 因 中图分 类号 :H 3 1 9 . 5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3 8 0 X( 2 0 1 5 )0 7— 0 0 9 4— 0 4
Ca u s e s o f Co n t r a d i c t i o n Be t we e n YAN F u’ S Tr a n s l a t i o n P r i n g c l f e s a n d Hi s Tr a n s l a i t o n P r a c t i c e Ba s e d o n Tr a sl n a t i o n o f T h o ma s H. Hu x l e y’ S Ev o l u t i o n a n d Et h i c s a d n Ot h e r E s s a y s
p in r c i p l e o f “ f a i t h f u l ne s s , e x p r e s s i v e n e s s , a n d e l e g a n c e ”. F o r t he s a k e o f c e r t a i n r e a s o ns ,h o we v e r , YAN Fu u s u a l l y
ZHOU F a n g— - h e o fF o r e i g n S t u d i e s ,G u a n g x i N o r m a l U n & e n i t y ,G u i l i n 5 4 1 0 0 4 ,C h i n a )
r n a c o u n t e r t o t h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p i r n c i p l e h e p r o p o s e d i n h i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s ,w h i c h p i r ma r i l y ma n i f e s t e d i t s e l f i n he t f a c t ha t t h i s a r c h a i c ra t ns l a t i o n s we r e n o t f a i t } l f u l t o he t f o r m nd a c o n t e n t o ft h e ou s r c e t e x t . T h r o u g h t a k i n g Y AN F u’ S v e r s i o n o f E v o l u t i o n a n d E t h i c s 。f or e x a mp l e ,a nd o n t h e b a s i s f o na a ly z i n g Y AN’ s c o n c r e t e t r ns a l a t i o n s a n d c o mp a i r n g i t s mo de m C h i n e s e v e si r o n,t he p a p e r a t t e mp t s t o ma k e a n e mp h a t i c a l l y d i s c u s s i o n f o t h e c a u s e s o f YA N
严复的翻译理论
“信达雅”说“客观上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一方面集汉唐译经论说之大成,另一方面开近世翻译学说之先河(罗新璋,1984:6)。”“信达雅”标准的提出,把我国历史上零散的翻译观点从理论上加以扼要、中肯、鲜明、概括的综合,为后世从事翻译的人提出了明确可信、具体切实的翻译标准,使我国的翻译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高惠群、乌传衮,1992:85)。
1900年2月,《原富》全部译完,只差序言、目录、例言、作者传等没有完成。严复写信给张元济,首次提出翻译版税之事;他还以郭隗千金市骨招揽人才的故事,说明实行版权保护的必要性:
……仆尚有鄙情奉商左右者,则以谓此稿既经公学弍千金购印,则成书
后自为公学之产,销售利益应悉公学得之;但念译者颇费苦心,不知他日出售,能否于书价之中坐抽几分,以为著书者永远之利益。此于鄙人所关尚浅,而于后此译人所劝者大,亦郭隗千金市骨之意也。”(王栻,1986:538)
研究严复的翻译的著述,可能已远远多于严复的译作本身了。严复于译事的贡献涉及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严复一生译过十余本书,其中八种被商务印书馆列为“严译名著”,它们对晚清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严复其实是对翻译不信任的(王宏志,1999:105),他在多处著述中流露出了这个观点。
1902年,严复给《外交报》写信,谈到西学教育宜用之语言时,严复说:
吾闻学术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奋耳目心思之力,以得之于两间之见象者,上之上者也。其次则乞灵于简策之所流传,师友之所授业。然是二者,必资之其本用之文字无疑也。最下乃求之于翻译,其隔尘弥多,其去真滋远。”(王栻,1986:561)
严复翻译思想中的矛盾性及其原因
关键 词 : 翻译伦理 ; 矛盾性 ; 忠实; 达旨
中图分类号 : H 0 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8 4 4 4 ( 2 0 1 5 ) 0 5 - 0 6 6 4 - 0 4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3 - 05 -
基金项 目: 教 育部 青年基 金项 目“ 翻译 的价值 哲 学研究” ( 1 3 Y J C 7 4 0 0 2 4 ) ; 江苏省高 校哲 学社会科 学基金 项 目
今 是 书所言 , 本 五十年 来西人新 得之 学, 又 为作 者 晚 出ຫໍສະໝຸດ 书 , 译 文取 明深 义 , 故
6 6 4
于心 , 则 下 笔抒 词 , 自善 互 备 ”, “ 原 文 辞 理 本 深, 难 于共 喻 , 则 当前 后 引 衬 , 以显其 意 ” 。 译
者 作 出这 种 种 “ 经 营 ”, 目的 都 是 为 了 “ 达” , 但
严 复 声 明他 用 了 “ 达 旨” 的方 法 来 翻译 《 天
演 论 》, 同时 还 提 醒 读 者 这 种 方 法 “ 非正法 ” , 仅 仅是权宜之 计 , 总体原 则 是 为 了使 意义 “ 不倍
本文 ” 。在第 二 段文 字 中, 严 复 解 释 了 西 文 的
的角 度 去 理 解 , 结 果 引来 了不 少 混 乱 。人 们 对 “ 信” 的理 解 较 为 统 一 , 一 般被 理解 为 “ 忠实 ” , 问题 主要 出 在 对 “ 达” 和“ 雅” 两 字 的理 解 上 。 《 译 例言》 中提 到 “ 达” 的一 共 有 两 处 , 现 全 部 摘
“ 翻 译 的价 值 论 研 究 ” ( 2 0 1 2 S J B 7 4 0 0 0 4) 。 作者 简 介 : 张广 法 ( 1 9 8 1 . ) , 讲 师, 硕士 , 主 要 从 事 翻译 学研 究 。
严复_信达雅_与_非正法_翻译的社会历史统一性解读_吕世生
2017年5月第40卷第3期外国语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May2017Vol.40No.3文章编号:1004-5139(2017)03-0072-06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严复“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的社会历史统一性解读吕世生(南开大学外语学院,天津300071;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300035)摘要:严复主张翻译应循“信达雅”,却直言《天演论》是“非正法”翻译,关于其翻译理念与文本实践的分歧由此而起,百年无有定论。
本文尝试摆脱既往孤立的分析思路,全面分析“信达雅”、翻译文本与社会历史语境之间的多重联系,发现先前对严复思想的研究未能准确解读“信达雅”三个概念的内在联系,这是理解“信达雅”乃至严复翻译思想的关键所在。
“信”“达”两字的概念互为依存,“达”“雅”两字互为联系。
“信”是目标,“达”是手段,“雅”是服务“达”的辅助手段。
“信达雅”是严复翻译理想的表述,《天演论》的非正法翻译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翻译实践,是趋近翻译理想的历史过程,“信达雅”的理论原则与《天演论》翻译实践是历史过程的统一。
关键词:信达雅;严复;翻译;翻译行为Socio-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Yan Fu’s Three-CharacterTranslation Principle and His“Abnormal Translation”StrategyLYU Shisheng(Foreign Languages School,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enter for Central Government Documentation Translation andResearch,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300035,China)AbstractʒYan Fu insisted that translation conform to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 Elegance while he practiced “abnormal translation”,thus giving rise to years of debate over the relationship of hi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It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either the study of Y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has been undertaken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his translated version,or focus has bee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ource text and a target text alone.The ar-ticle argues that his Faithfulness and Expressiveness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end and means,respectively,though the previous views of them were also reasonable in a sense.Three-character translation principle embodies his ideal of translation,which is to approach the ultimate goal of translating,that is,being faithful to the source text,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is a product in the particular stage of socio-historical development.Key wordsʒ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Yan Fu;translation;translation act《天演论》中文译本问世百年有余,一直享有汉译名著之誉。
论严复翻译理念与翻译实践的矛盾及统一
在1 9 、 2 0 世纪 之 交 的 中国 , 当时 社会 上 正酝 酿着 一 场 政治 和 文化 的 巨变 。政 治上 , 晚 清制 度 腐败 落 后 , 政府 已是垂 垂 老人 、 摇摇欲坠; 文 化 上 ,国内各 种 势力 把 西式 现代 文 明 大量 引入 中 国 ,对 清 廷或 颠 覆或 拯 救, 混 乱不 堪 。与 此 同时 , 一 场 近代 翻译 运 动也 应运 而生 , 严复 便是 其 中 代表 人物 之 一 。 除 了政 治家 、 教 育家 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衔 ,严 复 还更 多 的被 称 为启 蒙 思想 家 , 而 他 所具 备 的启 蒙价 值 , 正 是 体 现 在 他 翻 译 的西 方 先 进 作 品 中。通 过 翻译 《 天 演论 》 等 大 量介 绍 资 产 阶级思 想 的学术 著作 , 进而 宣传 西方 民主 与科 学 , 严 复 被 誉为 “ 介 绍 西 洋近 世思 想 的第一 人 ” 。 对 严 复翻译 理 念 的当下再 议 以色 列 翻译 理 论 家 G i d e o n
教育
论严复翻译理念与翻译实践的矛盾及统一
嘲 夸 元
内容摘要 : 严复作为我 国近现代史上 的著名政治家、 教 育家、 翻译家 , 在 其翻译 赫胥黎 名著《 天演论》 一书的 过程 中, 提 出了“ 信、 达、 雅” 的翻译理念 。但 由于严复所处 的晚清 时代的特殊性 , 严 复的翻译 实践又有很 强的 目 的性 和 意识 形 态 色 彩 , 这 似 乎跟 他 所 主 张 的翻 译 理 念 有 所 冲 突 。本 文 从 严 复 所 处 的 时代 大 背 景 出发 , 论 证并剖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严复(1894-1956)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语言学家,他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一、严复翻译原则的背景与特点严复是中国现代翻译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的翻译原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严复的翻译思想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意译为主:严复提倡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递原文的意思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字面的翻译。
他认为翻译应该致力于表达原文的内涵和精神,而非逐字逐句地转换词语,这种翻译方式能更好地使译文与读者产生共鸣。
2. 文化因素的考虑:严复注重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目标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更好地沟通和理解的效果。
他认为翻译者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语言学习能力,还要对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3. 借鉴西方语言学研究成果:严复的翻译原则受到了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尤其是他引入和应用了西方的功能翻译学和等值翻译理论。
他强调了语言表达的功能和效果,并试图通过翻译实践来达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等值传递。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应用与实践严复提出的翻译原则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也在实际翻译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他的翻译作品涉及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他的《红楼梦英译》。
在《红楼梦英译》中,严复秉持着自己的翻译原则,努力将原作中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传达给英语读者。
他运用了大量的意译手法,灵活运用英语表达方式,使得译文在保持原作风貌的同时,也具有了独特的英语特色。
他的翻译工作不仅展现了他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也为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了《红楼梦英译》外,严复还翻译了许多其他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为中国现代翻译事业奠定了基础。
他的翻译作品多才多艺,而且准确传达了原著的风格和特点,使得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原著的魅力。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影响与启示严复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影响深远,不仅为后来的翻译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谈翻译中的对立统一
谈翻译中的对立统一【摘要】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排斥,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在同一个统一体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翻译中大量的对立统一现象为我们从事翻译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因此,坚持对立统一,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避免犯错误。
【关键词】矛盾对立统一翻译1.概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排斥,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依据,双方共处同一个统一体中。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
列宁称这一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毛泽东1967:310)。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精髓,它贯穿了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始终,具有普遍性。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范中英1994:)“翻译是现代信息传递的工具”(WolframWilss 2001:11),也是国际问交流的重要手段。
译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际问交流的质量。
坚持对立统一的哲学原则才是科学的、辩证的翻译原则,也是翻译者们在翻译实践中所必须遵守的法则。
2.对立统一与翻译。
翻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存在着矛盾,即对立统一。
1968年谢伏里曾归纳过翻译中的六对矛盾:①译作应传达原作的词语/原作的思想;②译文像原作/像译作:③译文应反映原作的风格/译者的风格;④译作像译者同时代的作品/像原作同时代的作品;⑤译者有权增删原作/无权作丝毫增删:⑥诗应译成散文/诗应译成诗。
中国翻译理论家孙致礼也提出了翻译十大辩证关系,涉及十大对立与统一的矛盾。
①科学性/艺术性;②保洋味/避洋腔;③神似/形似;④直译/意译;⑤克己/创造;⑥原语风格/译文风格;⑦忠于作者/忠于读者:⑧整体/细节;⑨归化/异化;⑩得/失。
翻译中的这些对立统一关系为翻译实践的进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原则。
辨析严复泰特勒的翻译理论
辨析严复“信达雅”说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一、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的三原则(一)严复的“信达雅”众所周知,“信、达、雅”是1898年严复在其译作《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
“信”由“修辞立诚”中的“诚”演化而来,它含义广泛,既包括对原文思想内容的信,也包括对原作风格神韵的信。
“达”则指“辞达而已”中的“达”,即“达旨”,其前提是汉语表现要通顺。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矣。
” 这显然是在说“达”比“信”更重要,严复是不是由此就不要“信”了呢?非也,请往下看:“……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即“达”的目的还是“信”。
严复的“雅”则是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目的是“为达易”,“实则刻意求显”,是为“达”服务并最终服务于“信”的,是追求“达”的手段,而不是并列于“信”和“达”的第三个标准。
因为严复预设的读者是士大夫和只是分子阶层,故而他要“求其尔雅”以迎合其读者的口味,或如王佐良先生所言,此为其“招徕术”。
他认为用“近世利俗”的文字来翻译“则求达难”。
他是在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来达到其求“信”,求“达”的目的。
由此可见,自“信”至“达”至“雅”都是在追求“达旨”即“意义不倍于本文”。
“为达,即所以产信也”,求雅,“实则刻意求显”,亦即为达。
求“雅”为“达”,求“达”为“信”,最后的落脚点在“信”上,既一元论,同时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既互为条件,又各自为独立的副标准。
此可谓“信、达、雅”之真谛所在。
(二)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具体内容是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泰特勒非常注重对原文的忠实。
泰特勒提出的三原则为:“(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从严复的信达雅浅谈翻译原则
从严复的信达雅浅谈翻译原则从严复的“信、达、雅”浅谈翻译原则摘要:严复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当今的翻译活动仍然适用。
它是“实用的”、是“精练之至”的、是“经验之谈”、是杰出科学的翻译理论总结和宝贵的翻译理论遗产。
本文将从“信、达、雅”三个方面谈论翻译原则,便于进行翻译实践活动。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一、严复及“信、达、雅”19世纪的中国不仅在政治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传播领域也有了新发展,严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学者和启蒙思想家,被誉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大量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著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一书,被誉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在社会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译事三难”,即: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2如果说“信”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考虑的,那么“达”则是从读者的方面来思考的。
“达”强调我们翻译的文章语句要通顺,目标语言国家的读者读起来不费力,不晦涩不拗口,符合他们的说话习惯。
从英汉互译角度来看,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很大,想要简单地实现“达”这个目标也不是很容易。
举个例子来说,英语中定语从句的使用非常普遍,如果直接按照英语的句式翻译到汉语中,就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说话习惯。
同理,还有被动语态的句子。
汉语里偏好使用主动语态的句子,硬是按照原文的句式,在译文里出现“被...”这样的句子,读者读起来也不会很顺畅。
英语中还有可能出现很长的句子,汉语的习惯用短句来表达意思,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不必拘泥于英语的句式习惯,为了读者容易理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句子的拆分。
再者,汉语里也有很多意象或事物无法直接翻译出来,或者翻译出来的意思有偏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摘要:一、引言二、严复的翻译原则1.信、达、雅2.直译与意译的平衡3.保持原文风格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影响1.翻译实践2.对后世翻译工作的影响四、结论正文:严复是一位清朝末年的著名翻译家,他的翻译原则对我国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严复的翻译原则进行探讨。
严复提出翻译原则为“信、达、雅”。
首先,“信”是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其次,“达”是指翻译要通顺、易懂,让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最后,“雅”是指翻译要优美、文雅,保持原文的风格。
这一原则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指导。
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力求在直译与意译之间找到平衡。
直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形式和意义进行翻译,而意译则是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适当牺牲原文的形式。
严复认为,过于追求直译会导致译文生硬、不自然,而过于意译则可能使原文失去原有的韵味。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严复努力在直译与意译之间寻求最佳方案。
此外,严复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保留原文的风格。
他认为,每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翻译时应尽量保持这种风格,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译文时感受到原文的魅力。
为此,严复在翻译时注意选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体现原文的风格。
严复的翻译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译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严复的翻译原则对后世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翻译工作者都以严复的翻译原则为指导,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总之,严复的翻译原则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他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准则,他的直译与意译平衡观念以及保留原文风格的要求,使他的译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对后世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翻译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达雅”翻译原则
“信达雅”是严复翻译思想的精髓,也是他翻译实践的基本准则。
“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传达出原作者的思想和意图;“达”是指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雅”是指译文要优美,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严复认为,只有做到“信达雅”,才能使译文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翻译三观
严复提出的翻译三观包括:译事观、译经观和译道观。
译事观是指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译经观是指翻译是一种学术活动,需要严谨、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译道观是指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需要追求译文的优美和雅致。
三、翻译三原则
严复提出的翻译三原则包括:忠实原则、通顺原则和雅致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译文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不偏离、不遗漏、不改变;通顺原则是指译文要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雅致原则是指译文要追求语言的美,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四、翻译三模式
严复提出的翻译三模式包括:直译、意译和神译。
直译是指直接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译成译入语,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和意义;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意义,用译入语的表达方式重新表达,尽量保持原文的意义;神译是指通过译入语的形象、意象、意境等手法,传达原文的精神和神韵。
严复的翻译原则和思想,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翻译实践和理论,不仅对中国的翻译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的翻译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
2.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
3.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与影响
4.严复翻译原则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
正文
一、严复翻译原则的概述
严复,字复之,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哲学家,他提出了一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原则,被称为严复翻译原则。
严复翻译原则是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
严复翻译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忠实于原文:翻译应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不偏离原文的观点和立场。
2.表达通顺:翻译要使译文通顺易懂,符合译文的语言习惯,让读者易于理解。
3.尊重语法:翻译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法结构,不随意改变原文的句式和语法关系。
4.保持风格:翻译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风格,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似的风貌和特点。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贡献与影响
严复翻译原则的提出,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他的翻译原则为后来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对提高翻译质量、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四、严复翻译原则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
时至今日,严复翻译原则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对现代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翻译中,我们应遵循严复翻译原则,努力提高翻译质量,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总之,严复翻译原则是我国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严复的翻译理论
支谦
严复
信:支谦《法句经序》中有“传 实”、“贵其实”、“勿失阙 义”、“因循本旨”等,实际就
信:表达原文“意义”(即 语义、逻辑)的准确性
是注重传达原作实质性内容,同 达:通达顺畅,要从整体上
时又引老子的“美言不信,信言 不美”为“信” 张目;他嫌竺将
把握文章的脉络
炎所译“其辞不雅”,显然“雅” 雅:文雅,语言要优雅些不
——主讲人:杜轩
严复的翻译理论
理论来源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 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 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 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 辨之者少,三也。”
------------《天演论•译例言》
Evolution and Ethics
严复翻译理论概述
“研究严复的翻译的著述,可能已远远多于严 复的译作本身了。严复于译事的贡献涉及了理 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 伟大的贡献在于,在《天演论·译例言》中, 将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 “达”、“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 组合,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 “我国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支谦的信达雅
信:支谦《法句经序》中有“传实”、“贵其 实”、“勿失阙义”、“因循本旨”等,实际 就是注重传达原作实质性内容,同时又引老子 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为“信” 张目; 他嫌竺将炎所译“其辞不雅”,显然“雅”也 是评判译文好坏的一个标准;“其传经者,当 令易晓”,“易晓”当然是晓畅通达的意思, 所以“今传胡义,实宜径达”,因此这“达” 的标准在当时的翻译家而言已是常识一样的东 西了。
达
• “达”是对 “信”的必要 补充,使“信” 的价值体现出 来。
论严复_信_达_雅_翻译思想
收稿日期:2005-01-18 作者简介:冯立新(1970-),男,湖北大冶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翻译.论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冯立新(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 要: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翻译之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之目的,“雅”是翻译之语体选择。
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判也是毁誉参半,莫衷一是。
同时,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并没有严格遵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主要源于其西学救亡的翻译动机和当时官僚士大夫对西学的排斥。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5)02-0131-04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几道。
1866年,他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派往英国留学,学习海军。
留学期间,他广泛涉猎了亚当・斯密、约翰・穆勒、孟德斯鸠、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的经济、法律理论、进化论和逻辑学等新学说新思想,参观过英国议会、法院等制度设施,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严复所处时代正是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时期,启蒙与救亡是中国近代两大主题。
为挽救危亡的中国,他大量翻译了西方著作。
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被人誉为“译界泰斗”[1]和“能熔中西为一冶”的第一人[2]1561。
他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信、达、雅”之翻译标准,对中国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1895年,严复开始翻译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并取名《天演论》。
他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他引用孔子的话,“修辞立诚”,“辞达而已”,“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并指出,信、达、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2]1322。
此翻译思想一出,即备受推崇,甚至被奉作翻译的“金科玉律”。
论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论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严复先生于1 8 9 8年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这个翻译标准对我国几代的广大翻译工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奠定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翻译标准无懈可击,其中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应批判地继承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肯定其合理成分,否定其不合理成分并加以改进,使得这一标准更加完善,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标签:信;达;雅;批判继承一、“信、达、雅”标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李培恩认为“信、达、雅”三个标准如果去掉其一,则去“雅”,去“雅”虽文不美尚不为害,如再去其一,则去“达”,去“达”文虽不通,其于原文尚无妨害。
李培恩割裂了“信、达、雅”三个标准的统一完整性。
关于“信、达、雅”三者的关系,严复认为翻译应求其“信”,但如果不“达”,等于没译,所以在“信”之外还得求“达”,“雅”是指“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因此翻译要兼顾“信、达、雅”三个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一篇文章或作品都是思想、语言和风格的对立统一体,因此原作中就包含三个要素:思想、语言和风格。
翻译的对象是原作,那么在翻译时就应该针对这三个要素分别提出不同的标准。
严复先生吸收了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在自己丰富翻译实践基础之上,针对原作的思想、语言和风格提出了高度概括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该标准成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基础。
郁达夫说:“信、达、雅的三字,是翻译界的金科玉律”(郁达夫2009:464);周作人说:“信、达、雅三者为译书的不刊典则,至今悬之国门无人能损益一字,其权威是已经确定的了(转引自陈福康2000:111);沈苏儒指出:“历史已经证明,信、达、雅理论80年代以来一直在对我国的翻译工作起着指导作用,至今还有它的生命力。
许多学者先后提出过各种不同的翻译原则(标准),但看来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取代它”(转引自贺爱军2015:1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严复翻译理念与翻译实践的矛盾及统一作者:李元沁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1期内容摘要:严复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政治家、教育家、翻译家,在其翻译赫胥黎名著《天演论》一书的过程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理念。
但由于严复所处的晚清时代的特殊性,严复的翻译实践又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意识形态色彩,这似乎跟他所主张的翻译理念有所冲突。
本文从严复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出发,论证并剖析了严复翻译实践与其翻译理念看似相互矛盾的深层次背景,指出二者看似矛盾,但实则是统一的。
关键词:严复天演论信达雅目的论晚清在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时社会上正酝酿着一场政治和文化的巨变。
政治上,晚清制度腐败落后,政府已是垂垂老人、摇摇欲坠;文化上,国内各种势力把西式现代文明大量引入中国,对清廷或颠覆或拯救,混乱不堪。
与此同时,一场近代翻译运动也应运而生,严复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除了政治家、教育家等头衔,严复还更多的被称为启蒙思想家,而他所具备的启蒙价值,正是体现在他翻译的西方先进作品中。
通过翻译《天演论》等大量介绍资产阶级思想的学术著作,进而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严复被誉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一.对严复翻译理念的当下再议以色列翻译理论家Gideon Toury指出,翻译标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被称为文本标准(textual norms),第二类被称作超文本标准(extratextual norms)。
[1]所谓文本标准就是译本本身,因为它是译者标准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而超文本标准则是译者或其他人士提出的半理论(semi-theory)以及批评性观点。
他还指出,这两类标准常常是有差距的,甚至往往会存在矛盾。
因此要弄清楚某一标准的确切含义,常常不能孤立地来看,更不可望文生义,必须结合译家的其他论述,特别是要结合他的实践。
严复的翻译理论及方法,概述在他翻译的《天演论》的“译例言”中,其首倡了“信、达、雅”的“三字真言”翻译标准。
郭宏安先生在《恶之花之跋》中对这“三字真言”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信者,真也,真者,不伪也;达者,至也,至者,无过无不及也;雅者,文学性也,文学性者,当雅则雅当俗则俗也。
我们从严复翻译外国作品的实践来看,其译文大多运用意译,而非采用直译,你很难把原文的文字与其翻译作品的句次加以对照比较。
在翻译中,严复常常根据原著中的某一思想或观点,脱离原文展开论述,借而抒发自己的见解。
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天演论》视为严复自己的作品。
“信、达、雅”这种翻译理念的提出及流传不衰,其实反映了我国传统翻译理论注重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文体风格相统一的本质,而其中又以“信”为首。
[2]可以看出,严复把“信”(不背本义)看的比较重,摆在了基础性甚至是先导性的位置,用他的话说就是如果连“信”都没有做到的话,基本上相当于没有翻译。
在“达”和“雅”方面,严复也备受争议。
“达”讲求的是精确的再现原文的意义,有学者认为严复严重偏离了作者的原义,但也有学者认为如果从严复想通过翻译西方书籍宣传进步思想的角度去理解,严复的翻译其实是符合“达”这一标准的。
另外,严复过于追求古雅对于一般人来说译文“确实难以理解”,而学界质疑最多是“雅”作为翻译标准的理据。
华中师范大学黄忠廉教授指出:“应把严译及其主张置于更大的文化背景下,研究域外信息的摄取方法;严译名著并非尽善尽美,却对中国文化、政治、经济、法制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奥妙值得研究。
”[3]二.“信达雅”在翻译实践中的矛盾性其实,作为“信、达、雅”这翻译理念的创始人,很多学者认为严复本人在其翻译实践中就没有很好地恪守和贯彻这一理念标准。
“信、达、雅”每一个方面都可以案例佐证,尤其是在最基本的“信”这一方面,严复都没有做好“忠实”于原文。
1.严复对“信”的理解与操作。
单就对书名的翻译来看,严复翻译的一些作品的书名,有的是根据原著书名意译而来,但也有很多书名翻译时被他做了删节处理。
比如,他把Evolution and Ethics译成《天演论》,将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译成了《原富》;有的书名在翻译中对文本进行了改写,如他将History of Politics译成了《社会通诠》,但我们知道History of Politics中的Politics不管直译还是意译,都只有“政治”的意思,而不可能被译为“社会”。
另外,严复还有意对原著的思想内容或观点的改写。
在思想内容方面,《天演论》一书与原著文本相比较,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天演论》巧妙地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代替了赫胥黎在其原著中所表现的进化伦理观。
那么,严复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严复是通过加在译文中增加案语、评论,并运用删节和改写等方法来实现的。
例如,在《天演论》一书导言部门第一节中,有一段关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无时无刻不处于演化进程中的文字描述,严复在翻译时对其进行了改写,在严复的译文里,“神思知识”和“政俗文章”这两个词汇在赫胥黎的原文中均没有与之相对的文字。
其实,严复想表达的就是——进化规律不但适用于自然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
有学者指出,严复早在翻译《天演论》之前,其实就已经广泛涉猎了达尔文、斯宾塞等欧洲思想家的先进著作。
这其中,令他最钦佩、信服及认同的是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因此,可以说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理论和思想,已经成为了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这是他本人所无法摆脱掉的。
本杰明·史华兹曾明确指出:“严复自己的先入之见在他的译著中到处显现”,“凡是他的先入之见没有闯入的部分,原文的一般意思则能基本上被无损地译成中文”。
[4]2.“达”何人之“旨”?作为翻译大师,或许严复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性,他在翻译《天演论》时就曾经说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并承认这种方法“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
这里所谓的“达旨”,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达”原作者之“旨”,即应该属于“信”的范畴,二是指“达”译者之“旨”,他的言语表达只有“达”了他心目中的“旨”的话,才能算是“达”或“通顺”的。
在翻译《天演论》之前严复就已经接纳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当读到有关“演化只发生于自然界”的文字时,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而结果是,严复将赫胥黎的思想误读为社会达尔文主义。
严复的这种选择恰好符合了其翻译目的——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唤起民众的救亡图存意识。
严复对很多翻译文本中的部分思想内容或观点进行改写,反而促进了严复翻译目的的实现。
因此,我们与其说严复翻译《天演论》是要宣扬赫胥黎的相关学说和观点,倒不如说是严复想通过《天演论》来“达译者(自己)之旨意”。
可以说,严复对很多翻译文本中的部分思想内容或观点进行改写,反而促进了严复翻译目的的实现。
李泽厚在《论严复》一文中精辟地指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恰恰在于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而是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根据现实,…取便发挥‟的…达旨‟”。
[5]因此,我们与其说严复翻译《天演论》是要宣扬赫胥黎的相关学说和观点,倒不如说是严复想通过《天演论》来“达译者之旨意”。
3.对“雅”标准的再认识。
“雅”就是指翻译文字的优美吗?学者们的观点莫衷一是。
因此,在对严复的种种批评中,对“雅”这一标准的探讨也是学界争议的重点。
如果把“雅”等同于使用汉以前的文体,那么这条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显然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但是,严复的“雅”是否就是指文字优美,实在值得深究。
翻译家王佐良就曾指出:“选择汉以前字法、句法也不只是从语言或风格着眼的”、“雅,乃是严复的招徕术。
”[6]这里所说的“招徕术”,是指严复在翻译西方作品时,故意运用古雅的古文句法组织文章,以引起国内士大夫观读的兴趣,从而达到介绍西学、灌输新思想、以文化救国的目的。
“雅”正是严复为达到其自身目而运用的一种特殊翻译手段。
所以,“雅”(目的法则)又优先于“信”(忠实法则)和“达”(连贯法则)。
[7]可以看出,严复并不只是为了文字优美而采用汉以前的文体,他更多的恐怕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考虑的。
严复自己也说:“夫固有所不得已也,岂钓奇哉!”[8]这一层“不得已”他并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作出合理的推测。
严复译的作品对当时封建守旧的士大夫来说,无疑是一副“难以下咽的苦药”,因此他要给自己的译作涂上一层“糖衣”,也就是采用汉以前的文体。
三.目的论视角下严复翻译的统一性严复所生活的的晚清时代,社会就已开始受到西方现代意识形态影响,无论情愿或不情愿,都必须接受西方现代思想意识的精神洗礼。
1.严复翻译实践中隐含的目的性。
严复从事翻译活动,一向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那就是介绍民主思想,推广西学,启迪民智。
他的译著都是反映资本主义国家思想和制度的社会科学著作。
因而,我们在看待严复时,要认识到严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家,而是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翻译家,这对于理解和研究严复的翻译是非常必要的。
在笔者看来,严复首先是位启蒙思想家,其次才是位翻译家。
严复在译《天演论》自序中曾说,“风气渐通……然亦有一二巨子訑然谓彼之所精,……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又断断乎不如是也”。
[9]可见,严复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是带着其自身的政治目的。
他之所以提倡多多翻译西方的科学经典,是因为他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抓住了西方发达的根本,能够直探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脉之所在”。
2.严复翻译实践中的意识形态操纵。
所谓的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系统总和,指的是社会的、政治的思想观或世界观。
[10]从翻译学理论来说,翻译在根本上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行为。
因此,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下,翻译行为自始至终都将被赋予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烙印。
而在清代,彼时的翻译者大多是社会上的上层知识分子,他们在从事翻译活动时,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
严复的翻译活动带有鲜明地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这种政治倾向明显受到近代中国长期以来“救亡图存、救国保种”主流意识的影响。
严复在身处的特殊社会大环境之下,在翻译时对西方资产阶级著作进行“改写”,从而达到适应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迎合特定的读者群的目的,是无可厚非的。
综上,笔者认为:严复通过翻译资产阶级著作这种学术性的方式,达到了启迪国民、开启民智的社会目的,其译著不仅是他学术成果的生动体现,更是他传播西方社会先进政治思想的直接载体和有力武器;另一方面,严复作为启蒙思想家对西方社会先进政治思想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充分认知,也增强了其译著的思想魅力。
因此,严复的翻译实践表面上虽然在很多地方没能与其提倡的“信、达、雅”的翻译理念完全契合,但考虑到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局限,以及其翻译达到了设定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故笔者认为严复的翻译实践与理论在本质上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