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大学观
蔡元培教育理念
蔡元培教育理念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他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
一、军国民教育(一)从国外环境看来,中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二、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
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
三、公民道德教育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
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四、世界观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
五、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
蔡元培对近代与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一、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三、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他不仅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的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蔡元培
• 5月 7日,迫于全国舆论压力,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蔡元培亲自率领全体师生到红楼前的广场迎接。北洋政 府认为蔡元培是学潮的幕后指使人,内阁会议上有人提 出解散北大,撤换蔡元培等主张。教育总长傅增湘也遭 到众人指责。最耸人听闻的传闻是:总统徐世昌要严办 北大校长,安福系军阀要刺杀蔡元培;陆军次长徐树铮 已命令军队将炮口对准北大。“但被拘的虽已保释,而 学生尚抱再接再厉的决心,政府亦且持不做不休的态度。 都中喧传政府将明令免我职而以马其昶君任北大校长, 我恐若因此增加学生对于政府的纠纷……不可以不速 去。 ”被捕学生安全返校,在学生欢庆胜利的热闹中, 蔡元培再次开始撰写他入主北大后的第三份辞呈。 • 5月9日晨,正是五四运动进入高潮之际,蔡元培不辞而 别,离京出走。蔡元培 临走前留下一个启事:“我倦矣! ‘杀君马者道旁儿。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 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 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 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 ”
《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以 最负盛名的近现代教育家为主角,揭示中国教 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 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 本图新。头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 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 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
下一张
•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 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蒋梦麟一生致力于 教育工作,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 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 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 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 为目标。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 《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 人[1] 。“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 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民国年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国 立清华大学校长之职。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 伟”,就是由罗家伦所提出。1949年到台,先后出任中华民 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党史会主任 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 杨振声(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山 东蓬莱(今蓬莱市)水城村人。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教 授,曾任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的前身)校长。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二、坚持教育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想
蔡元培认为教育是他主张“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 每区立一大学;凡中等以上各种专门学术,都可以设在 大学里面,一区之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社 会教育,……都由大学办理”,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 教授所组成的教育委员会主持,排斥宗教势力介入教育 等等。这也反映了当时国内教育界要求独立自办教育的 良好愿望。
感谢聆听!
三、“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
蔡元培对大学的理解是“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 学府也。” 这显示出他海纲百川的宏大气度和开放心态。1917年在 北大就职演说上又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并且开宗 明义地向学生提出“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不为升官发财 而来;“砥砺德行”;“敬爱师长”这三项要求。他认为,大学为 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 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人趣,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培养具备 健全人格的学生,这才是大学的最高宗旨之所在。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为急务, 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 美育为桥梁的五项教育。这五项统统不可偏废,并 且是相辅相成,相融相通的。前三者为隶属政治之 教育,后两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而蔡元培尤其注 重后两者,他曾说惟世界观、美育“鄙人尤所注 重” 。
论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及其启示
体、 、 美 世界观和谐发展 , 身心协调发展 ,
个 体 与 群 体 全 面 发 展 。 他 主 张通 过 自由
的人 。这个思想传统成为蔡元培制定 教
育 目的重要依据 ; 二是启蒙主义思想 。 蔡
兀培 培 养 “ 人 ” 教 育 目的 与 法 国 资 产 完 的
的学术研究 、 普通教育 、 自我教育培养新
砥砺 德 行 , 曰敬爱 师 长 。为 了 打破 北 京 三
的阶梯” 。显然 , 蔡元培把将学生培养成
研究者作 为教 育 目的之一 。这要求大学
的教师不 能“ 鸭式” 灌知识 , 是 自 填 地 而 身 对 学 问 有浓 厚 的兴 趣 ,并 引 导 学 生 对
学 问 产 生 研究 兴趣 ; 大学 生 也 不 应 机 械
关 键 词 : 元培 ; 学教 育 ; 育 目的 观 ; 蔡 大 教 启示
蔡 元 培 是 我 国 近现 代 教 育 史 上 著 名 的教 育家 。 他认为 大学 是研 究 高深 学 问的
地 方 而 不 是 升官 发 财 的场 所 ; 出 “ 育 提 五
点 其思 想 渊 源密 不 可 分 :一 是 人 文 主
时代 的 “ 人 ” 完 。
2培 养 大 学 生 成 为 研 究 者 .
、
大 学 教 育 目的 提 H 之 {
依 据
1哲 学 基 础 .
阶级 的“ 自由” 平等 ” 博爱 ” “ “ 相契合 ; 三
是 以黑 格 尔 、 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 、 费 康德 为代 表 的德 国
蔡元培明确地 向学生说 明:诸君来 “ 此求学 , 必有一宗 旨, 欲求宗 旨之正大与
义思 想 。 文 艺 复兴 时 期 , 文 主 义 以思 在 人
浅析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蔡元培大学教育兼容并包教授治校论文摘要: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在北大的实践对近现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他反对把大学作为官僚养成所,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
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主张发展学生个性,实行选科制。
反对文理相隔,主张文理沟通。
反对校长独断独行,实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
这一系列大学教育改革思想,对于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素质教育、高校改革创新以及课程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着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的研究,多次专门考察德国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深受西方大学理念的影响,为高等教育改革奠定了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蔡元培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学是什么,古今中外学界有不少论述。
古代的“大学”教育指的是最高层次、最完善的教育。
《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学,觉悟也,从教形,意尚蒙也”。
《大学》在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的《大学章句》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认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渭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蔡元培先生的心目中,“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基于这种“大学观”的大学理念,蔡元培把个人学识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再加上他又较长时间主持北京大学,有丰富的大学教育实践经验,因而形成了颇有创建性的比较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
一、大学应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大学,按照蔡元培的理解,是指“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一个思想包罗万象、言论百家争鸣的场所。
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众所周知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是
众所周知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八个字,一方面他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沈伊默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一方面北大教师中又包括了一些学术上有造诣但政治上保守(甚至主张君主制)的学者,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等。
他认为大学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应该广揽人才,容纳各种学术、思想,让其自由发展。
他聘用辜、刘等是因为他们的学问可为人师,是尊重讲学自由和一切学术讨论的自由。
筹安会发起人刘师培在北大讲《三礼》、《尚书》、训诂,从没宣讲一句帝制;辜鸿铭拖着长辫教英诗,也从未利用讲台讲复辟帝制。
他曾对攻击刘、辜的学生说"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
"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习惯专制、好同恶异的社会里,蔡先生这种容纳异己的民主作风,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开创了一代新风。
他的北大是兼容并包的北大,各种思想、各种声音都可以并存,是一个多元、开放、宽容、民主的大学,超越了单纯的党派观念和“革命棋子” 的狭隘性,不仅造就了傅斯年、罗家伦,也培养了高君宇、张国焘等人。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蔡元培先生重塑了北大,也重塑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在他眼里,“大学是包容各种学问的机关”。
所以他用人不分信仰、党派、学术见解,他主持下的北大因此能超越当时的军阀政权之外、各种社会势力之外。
他有大胸襟、大气魄,是大手笔,前无古人,后尚无来者。
如果把北大看作中国民主的摇篮,蔡先生则是中国民主的奠基者,他一生最为伟大的功绩正是给北大这一民主摇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点五四运动以来20世纪的编年史已经可以作出充分的证明。
他鼓励学术研究,提倡社团活动,其中新潮社、国民社等在五四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学生社团都产生于1918年下半年,得到了他这位校长的支持。
为培养学术自由精神和自治能力,他批准每月由北大的经费中拨出二千元来给傅斯年、罗家伦他们的新潮社办《新潮》杂志(当时北大每月的全部经费不过四万元),并由学校负责印刷发行。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
中国近代教育家之蔡元培第一:人物介绍及评价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第二:著作《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第三:观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
1912年2月,他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蔡元培认为,这五育是互相联系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蔡元培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的主要措施有:(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的办学指导思想,也是其大学教育的出发点。
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具体内容有:①改变学生的观念;②整顿教师队,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治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②沟通文理,废科设系;③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可大致归结为:(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4、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间民国政府制定公布的学校系统。
这两年旧历分别称壬子年、癸丑年,故称壬子癸丑学制。
蔡元培对学生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北大何时再出下一个蔡元培?蔡元培对学生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年月日,总统黎元洪下令,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作为满清遗物地京师大学堂在年更名为北京大学.这座清末京师大学堂,实为一座“官僚养成所”,衙门习气深重.蔡元培抱着改革教育、清除积弊地理念,于年月日到北京大学上任.他认为:“我们第一要改革地,是学生地观念.”到校视事地第二天,他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地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这三点要求,都是有针对性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日,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就职演说,明确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由于学生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识地深浅,只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地教员,特别受欢迎,因为将来毕业后“有人提携”,有阔老师做靠山.他要求北大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他又要求学生“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敬爱师友”等.他还提倡让学生兼听不同学派地课,独立去评判.他还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主张沟通文理科,培养学生地创造性思维.这些主张和措施,不但使北大学生明确了学习目地,而且养成了良好地学习风气,开创了近代高校学生自由研究学术之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蔡元培在整顿和改革北大地过程中,提出了著名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地方针.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地心愿.他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阐述了自己对大学精神地理解:“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兼容并包”地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地各路学术精英.以文科为例,从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到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地学风”,那种民主自由地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地独特传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四运动中,蔡元培有过劝阻之举,但很快就放弃了.他一向主张“读书不忘救国”,同时也认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地,不应有何等政治地组织.其有年在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过去他也曾两次劝阻过学生游行,但这一次态度不同,他在电话中对教育总长傅增湘说:“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阻止.”五四运动最终导致蔡元培挂冠出走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日,在他发布地《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地宣言》中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地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地通例.后由于北大师生极力挽留,蔡元培答应只做北大师生地校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蔡元培在痛陈教育官僚化地种种积弊后指出:“我是个痛恶官僚地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地鼻息么?我将进北京大学地时候,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两年有半,天天受这个苦痛.现在苦痛受足了,好容易脱离了,难道还肯投入进去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他强调:“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地通例.得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地国度,他地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地拘束,是很不自由地”,自己到任后稍稍有所革新,就被守旧势力视为“洪水猛兽”,“又不能用正当地辩论法来辩论,鬼鬼祟祟,想借着强权来干涉.于是教育部来千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有这种不自由地大学吗?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地校长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他认为“北京是个臭虫窠”,“无论何等高尚地人物,无论何等高尚地事业,一到北京,便都染了点臭虫地气味.我已经染了两年有半了,好容易逃到故乡地西湖、鉴湖,把那个臭气味淘洗干净了.难道还要我再作逐臭之夫,再去尝尝这气味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三个“不”字,真是掷地有声.有学者总结说,蔡元培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地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地和自主地;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地自由地社会政治环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蒋梦麟:实现学术自由不受政治干扰在北京大学地历任校长中,蒋梦麟是在职时间较长地一个.关于他地贡献,傅斯年曾有这样地评断:蒋梦麟地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不如胡适,但办事却比他们高明.对于傅斯年地看法,蒋先生是认可地,但同时他又开玩笑地说:“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地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地功狗.”(《现代世界中地中国》第页,学林出版社年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初到北大地蒋梦麟比较顺利地开展了工作,从而为蔡元培重回北大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月日,蔡元培在各方期待下,重返北大复职视事.在此后地日子里,蒋梦麟便以总务长地身份协助蔡元培对北大进行整顿和改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蒋梦麟第一次代理北大校务只有两个月左右.年月蔡元培返回北大,聘他为教育学教授兼总务长.在此后地日子里,蒋梦麟便以总务长地身份协助蔡元培对北大进行整顿和改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蒋梦麟认为,正像西方地谚语所说地那样,“旧瓶不能装新酒”.作为新思潮地发祥地,北大既有新精神,便不可不有新组织.犹如有了新酒,不可不造一个新瓶.在他地主持下,北大创设教务、总务两处及聘任、财务等委员会,均以教授为委员.蒋梦麟自任总务长,顾孟余任教务长.根据教授治校地原则,蒋梦麟于年创设评议会、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总务处四大部.评议会司立法,行政会议司行政,教务会议司学术,总务处司事务.教务会议仿欧洲大学制,总务处仿美国市政制,评议会、行政会议,为北大首创.蒋梦麟首创地行政会议有点类似于西方民主政体中地行政机关.行政会议及各委员会之委员由校长推举,经评议会通过,一半采纳民主地意思,一半采取效能主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蒋梦麟主持完成地这一系列改革中,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北大能够走上教授治校地道路,从而实现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地现代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使大学真正成为不受政治干扰,相对独立和自主地学术机关,并以无畏地追求真理,作为治校地基本准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蒋梦麟提出自己地期待:第一,具有大度包容地精神.俗语说“宰相肚里好撑船”.个人如此,机关亦如此.凡一个机关只能容一派地人,或一种思想地,到底必因环境变迁而死.即使苟延残喘,窄而陋地学术机关,于社会决无甚贡献.虽不死,犹和死了地一般.但容量无止境,我们当继续不断地向“容”字一方面努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具有思想自由地精神.人类有一个弱点,就是对于思想自由,发露他是一个胆小鬼.思想些许越出本身日常习惯范围以外,一般人们恐慌起来,好像不会撑船地人,越了平时习惯地途径一样.但这种思想上地胆小鬼,被北大渐渐儿地压服了.北大是不怕越出人类本身日常习惯范围以外去运用思想地.虽然我们自己有时还觉得有许多束缚,而一般社会已送了我们一个“洪水猛兽”地徽号.北大里面各种思想能自由发展,不受一种统一思想所压迫,故各种思想虽平时互相歧异,到了某种思想受外部压迫时,就共同来御外侮.引外力以排除异己,是北大同仁所不为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虽然此后中国在政治上风暴迭起,但北大却在这一批有勇气、有远见地人士主持下,引满帆篷,安稳前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胡适:北大精神地内核是“自由与容忍”胡适在旧北大执教二十年有余,无论在蔡元培长校期间地“新政”,还是蒋梦麟长校期间地“中兴”,胡适地影响重大.胡适本人长校地旧北大地最后三年,是北大历史上最为艰难困窘、风雨飘摇地三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在陈独秀力荐下,从美国学成归来满腹西方民主思想地胡适出任北大哲学系教授.蔡元培校长对这位“旧学邃密”、“新知深沉”地年轻人很是赏识,使其参与了北大一系列地改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胡适发表《大学开女禁地问题》,主张在北大招收女生,并呼吁社会改革女子教育.这个建议得到素来主张男女平等地蔡元培校长地赞同,年初,蔡元培与李石曾、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蔡元培任校长.年月,蔡元培下令允许王兰、奚浈、查晓园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当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中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北大校长.年月日,胡适主持召开了北大行政第一次会议,讨论和研究北大院系新建制以及教师聘请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北大举行地开学典礼上,胡适向全校学生动情地说:“我只做一点小小地梦想,做一个像样地学校,做一个全国最高学术地研究机关,使她能在学术上、研究上、思想上有贡献.”他引用南宋思想家吕祖谦地“善未易明,理未易察”与大家一起反省,这或许可以解读为既反映了他一贯地教育思想,也反映了他不愿卷入政治斗争地心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地国民大会制宪会议上胡适与朱经农等人联合提出《教育文化应列为宪法专章》地提案和与位教育界国大代表联合提出地《请政府注意教育问题》地提案.并着重指出“教育是立国之本,亦为施行民主政治之基础.当今宪法正在制订之时,政府即将还政于民,尤赖教育之普遍推行.”又提出六条供政府参考地具体建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春,胡适在北平邀集北大、清华、南开等校教授们组织了一个“独立时论社”,胡适办地这个《独立时论》在当时颇有点像储安平办地《观察》,《观察》也是打着“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四个基本原则,储安平创办《观察》时曾于年月日写信邀聘胡适为《观察》撰稿人,信中说“我们创办《观察》地目地,希望在国内能有一种真正无所偏倚地言论,能替国家培养一点自由思想地种子,并使扬墨之外地超然分子有一个共同说话地地方.”―这也正是胡适办《独立时论》地“独立”立场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那时候,北平地学生运动也开始渐渐高涨,风起云涌.月日胡适在南京接见《申报》记者时借“五四”地二十九周年发表他语重心长地谈话,他热情肯定“五四”是“一个新思潮新文化运动”,只是后来政治性过早加强了,总觉有些遗憾.他说:“二十九年以来,我个人始终觉得政治地基础应该建筑在文化思潮地基础之上.”从新思潮时代出来地人应该继续向新潮流走,新文化走,即向前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胡适认为,要克尽自己地职责,还得在思想文化上作最后地努力,经过一番沉静地思考,他终于公开亮出了“自由主义”地大旗.年月初胡适发表《自由主义是什么》一文,月初又在北平广播电台做了《自由主义》地长篇广播,强调了两百年来世界范围里地自由主义演进史地两大贡献:一,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地权利.二,“不流血地和平改革”.他认为坚持这两条可以渐渐革除“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地政治格局,使国家地民主政治与法治实践渐渐上轨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胡适总结“自由主义”地四层意义:“自由主义地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容忍反对党,第四个意义是和平地渐进地改革.”显然胡适关于“自由主义”地阐释与宣扬目光放在中国地现实政治格局上.他劝导国民党要容忍反对党,要尊重反对党地政见与信仰;他也劝共产党放弃武装斗争暴力革命地手段,与国民党携手共同走上“和平地渐进地改革”地大路,刷新中国几千年传统地“东风西风式”地政治旧格局,努力开创自由民主容忍地政治新气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胡适在“五四”地第二十八周年地讲演中特别指出:北大精神地内核是“自由与容忍”.“五四”以来,“极左与极右地均出自北大”,“政治逼人”,“历史又无法回避”,“北大要始终坚持自由与容忍”,才能纾解目前地困难,为国家为民族多多培养与保存人才地种子.――他根据这些意思又撰成《五四地第二十八周年》纪念论文在《大公报》发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迷失地中国校长:何时再有蔡元培?世上既无蔡元培,大学没有风格,校长缺乏荣誉,学术失去标准!于是,我们看到学术腐败愈演愈烈,有学术良心并且仅能依靠学术良心地院士痛斥“一个本已被其他国家反复研究、确认是完全错误地研究项目,在中国某大学和部分院士地推动下强行开展,近一亿元投资白白浪费,却没有任何形式地责任追究.”(《中国青年报》二五年一月二十七日)我们又看到,中国科学院发表《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地咨询报告,抨击中国科学界存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盗名欺世”、“屈从权力”.‘学术霸道”、“权学交易”、“心态浮躁”、“科研欺诈”等八项恶行,直指中国科学界道德沦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所有正规大学就被整合在这样一个官僚层级地体系之中,从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到大学基本教学与学术单位,一元化地行政权力通天贯地,天下英雄,靡不在其彀中.这个体系决定了中国大学地基本状态和发展地前景,决定了中国大学地教学和学术生态环境,从而决定了整个中国学术界地学术道德状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个体系所代表地是一种强大地力量,任何一个个人,即便是一位大学校长,想要孤身一人与它对抗,远不上是困难地,几乎是不可能地,更不用说一位教授.事实上,在这样地体系里面,教授是不能以自治地原则组织起来地,而单枪匹马地教授是无足轻重地.它所承认地是权力,即使是学术地位和声望,也要通过它地确认和整合才有其合法性.所以它地基本规则就是任何具有学术成就地人如果要在这个体系所覆载地地盘上获得承认,就必须谋得一官半职,或者说,任何取得学术成就地最高地奖赏,按照这个体系地原则,就是封官.与此同理,一些人虽然没有什么学术地位学术成就,但是如果能够谋得一官半职,那么就可以换得学术权力,甚至学术荣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文化运动已离我们远去,尊孔读经又回来了,学术大师只见背影,诺贝尔奖纪录几乎为零,教育地官僚化、功利化积重难返.当人们高标科学发展观,并重新认识民主这个“好东西”时,反思中国地教育,不禁会发出这样地感慨:像蔡元培那样地真正教育家——还会有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参考资料:《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人民网《蔡元培地北大时代》,中国新闻周刊《大学大学:何时再有蔡元培》作者:章立凡,共识网年月《现代世界中地中国》第页,学林出版社年版《蒋梦麟与北京大学》作者:马勇,《传记文学》年第期《胡适与北大》时代人物周报(原文载《世上已无蔡元培》作者:韩水法转载请注明)。
蔡元培
改革北大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抒写改革灵魂。
他到校的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校门口恭恭敬敬地 向他行礼。他—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 睬的惯例,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鞠躬回礼。 此后,他每天出入校门,校警向他致敬,他都脱帽 还礼。这一件令校工和学生感到惊讶的新鲜事,无 疑是给封建积习严重的北大人吹进一股强劲的平等 民主之风,预示着这所学校将在改革中走上新的途 程。
整顿校风
“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了”,这是一句恐吓兼要挟的话,说 这句话的人是当时英国驻华公使的朱尔典。事件由来是蔡元培 要辞掉英籍教员朱尔典,他便摆出一副公使的架子,非要蔡元 培卖他一个面子,可是蔡元培当时去北大时就说我去做一个校 长,而不是做官,在北大他最看不惯的就是学生把官场上的习 气带入学校,所以这位公使也就碰了一鼻子的灰,最后不得不 留下一句“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了”,自找台阶。就像中国 人一样,“你给我等着”,这只是找个台阶而已,听者也不会 在乎。朱尔典想用这种中国人惯用的伎俩来使蔡元培就范,是 找错地方用错了人,最终也不了了之。蔡元培在辞掉这样一些 不合格的教员以后,就在全国寻求知名学者为北大补充新鲜血 液。
不拘一格
在聘请教师中,不计资历,唯才是举,网罗众家。 他不仅聘请像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当时的新派 人物,还聘用学有专长的旧派人物,如辜鸿铭,黄 侃等。陈独秀在学问上毋庸置疑,但是个人作风上 却不检点,还闹出了和学生在八大胡同争风吃醋的 丑闻;辜鸿铭是北大拖着辫子的老师,但其学问相 当厉害。蔡元培能够看到他们的亮点,包容他们的 不足,这使得北大云集了各式各样的人才,为活跃 北大学术气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唯才是举
蔡元培初到北大,就去拜访了北京教育界很有影响的医专 校长汤尔和,汤就告诉他,“文科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 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另外,“文科学 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仲甫即陈独秀,当时主持 《新青年》,蔡元培看了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后,就 决定请他到北京大学来。凑巧的是当时陈独秀正好在北京, 蔡元培就去拜访了陈独秀,可是陈却拒绝去北大,蔡元培 也不气馁,就坚持天天去陈独秀住的地方劝说,陈睡得晚 起的迟,蔡就在门外等他,也不心急。颇有程门立雪的精 神。从当时社会来看,蔡元培要比陈独秀的社会地位高很 多,但是他并不介意,可见其修养之深,胸怀之宽广。就 是这种诚恳,“三顾茅庐”,最终陈独秀答应到北大。
蔡元培三不主义是指什么
蔡元培三不主义是指什么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那么蔡元培三不主义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蔡元培三不主义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蔡元培先生活到72岁,经历过一个时代的变革,但是他本人却在其中守住自我,并且以已之力改变别人。
而这些肯定少不了蔡元培三不主义: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我们先来看看这第一个原则:不做官。
蔡元培先生从德国回来之后就接手了北大。
当时的北大在众人眼里就是一个科举考试的培训机构,目的为了做官。
但是蔡元培想要的大学教育是一个自由纯粹的学术天堂。
所以这条原则有理有据并且很先进,并且他的后代也在坚守着这一原则。
而当时的北大也的确是这样的,而如今的北大的教育理念似乎倒退回去了。
纳妾的观念是封建时期的看法,绝对将女人置于男人的附庸位置。
再者,那时候纳妾的大多是官商。
蔡元培先生的这一原则是尊重女性的表现。
那会儿的蔡元培有才有事业有地位,想要有个小老婆是相当容易,但是他拒绝这样做。
而在之后的征婚启事里他对自己的续弦要求一定有:有文化和可以离婚这两条。
在那时候打麻将基本就是在赌博,虽说这是国粹,没事儿玩两把可以放松放松。
但是有些人惊人打麻将打到倾家荡产,这就太过了。
蔡元培先生的这一原则可能是在杜绝自己沉溺语气中,文化人还是有一些独特的坚持的。
蔡元培三不主义这一个倒是显得有些无力。
蔡元培有哪些事迹蔡元培事迹包括了他早期考取清朝学位到最后抗日救国坚持教育改革的一生事迹。
清朝晚期出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的蔡元培从小发奋读书,十七岁就考取了秀才,后又陆续考入了清朝的更高学位直到翰林。
三十岁辞去朝廷任职开始转向教育行业,担任绍兴学院院长。
33岁创立了中国的教育会,并且还组建了爱国女学堂,开创中国女性学堂的先例。
此时民主改革势在必行,许多民主人士都投身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权的革命浪潮中,35岁的蔡元培和其他民主人士组织成立了光复会同盟会等。
蔡元培事迹中最突出的就是他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中国。
从蔡元培看大学之美何在?
从蔡元培看大学之美何在?邓黎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2012级物理二班2012130157在中国,谈到大学,就不得不谈到北大;而谈到北大,又不得不谈到蔡元培,蔡元培对北大意味着什么?北大又给当今的大学带来了什么?在蔡元培任职于北大短短的五年之内,北大乃至中国的大学教育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灵魂栖息的地方——大学,其美何在?《大学》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层含义,一为“博学”,二为相对于小学的“大人之学”,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用蔡元培先生的话来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大学若是这样来看,理应是文化灵魂的碰撞以及思想诞生的摇篮。
各类学术文化,兼容并包;各类思想,自由驰骋。
蔡元培先生还曾说道“用美育代替宗教”,科技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与意志往往已经不是传统的宗教所能控制,因此这时用美育去教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体现在他所说的“人生不外呼意志,人人互相关系,莫大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已德育为中心是也”,这个观点正是顺应了当时北大官僚积习深厚,校政及其腐败的现象,学校里不仅是封建的陈腐思想盛嚣尘上,连学术的空气也变得异常稀薄,大多数的学员只为摄取功名利禄,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似乎占领了整个学术界的半壁江山。
至此,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之风席卷而来,从那以后,大学的美肆意绽放。
尤其以此后战乱年代的西南联大,尽管条件艰苦,但却绝对称得上是最美,8年办学中,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涌现了2个诺贝尔奖获得者、3个国家最高科技获得者、8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以及171个两院院士。
大学之美还真真存在那些年代——解放后直至87年以前,大学生们的眼里除了爱因斯坦就是像居里夫人那样伟大的科学事业贡献者,实验室图书馆灯火通明,走廊里草地上还能闻得朗朗书生之家国天下。
或许就如烟花易逝,美好总是短暂的,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总是时不时的来点波折抑或玩笑。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摘要:一、引言:介绍蔡元培的背景和重要性二、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的内容概述三、详细解析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1.教育独立2.教育公平3.学术自由4.培养全人四、蔡元培主张在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五、结论:总结蔡元培的贡献和影响正文: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仲申,号孑民,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教育独立、教育公平、学术自由、培养全人”的十六字主张,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教育独立蔡元培主张教育独立,意味着教育应该不受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的干扰,以确保教育的公正、公平和纯洁性。
在当时的背景下,蔡元培极力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教对教育的束缚,提倡教育为民生、为国家服务,强调教育的独立地位。
二、教育公平蔡元培主张教育公平,要求消除阶级、性别、地域等差别,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提倡普及教育,关注弱势群体,使教育成为全民共享的资源。
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积极改革招生制度,取消对女性的限制,践行教育公平的理念。
三、学术自由蔡元培主张学术自由,鼓励师生追求真理、发挥创造力。
他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不受权威、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
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大学成为我国学术自由的重要基地,吸引了众多有才华的学者和青年。
四、培养全人蔡元培主张培养全人,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具备良好品德、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全人。
在他的倡导下,北京大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
在当代社会,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教育独立、公平、自由和培养全人,仍然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我们应该继续弘扬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蔡元培的十六字主张代表了我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的大学观
关键 词 : 蔡元培; 大学观; 大学职能; 办学理念; 培养目 标
中图分类 号 : G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 0X 20 )4— 06— 4 61 66 (090 03 0
蔡元 培通 过教 育 实践 形 成 了一 套 自成 体系 的 高 学 为研究学 术 之蕴 奥 , 大 学 院 ” 招 收大 学 各 科毕 设 ,
高等教 育实践 、 学校长 如何 有效 管理大 学等具 有重 反映 了其远见 卓识 , 体 现 了在 德 经历 对 他 的影 响 。 大 也 要作用 。
一
蔡元 培认 为 , 大学应 当成 为“ 究 高深 学 问 ” 研 的机 构 。 这既 是他办学 的基本 指导 思想 , 也是他 大学教 育思想 的 出发点 。蔡 元 培如 此 强 调 大 学 性 质 在 于 “ 究 高 研
固势所 必然 , 而在 大学则 不 然 , 学者 , 大 研究 高深学 问 趣 ; 求大学 生不 是死 记 硬 背 教员 的 讲义 , 要 而是 在 教
者也 。 … 1 1 ” 9 2年 , 在 担 任 中华 民 国临 时 政 府 教育 员 的指导下 自动 的研 究 学 问 。为使 大学 能承 担 起 教 他
车 如 山 , 永 红 : 元 培 的大 学 观 崔 蔡
3 7
科学 的研究 所 ” 。
三
、
“ 授治校, 教 , 是大 学 的 办 学体 制
11 , 9 2年 蔡元 培 任 民 国 临 时 政 府 教 育 总 长 时 颁
总长 之初 , 就亲 自起 草并 颁 布 了《 学令 》, 出“ 大 提 大 学 、 研 的双 重 任 务 , 极 力 主 张 “ 大 学 必 有 各种 科 他 凡
蔡元培大学精神名言
蔡元培大学精神名言
熊大学者朱熹曾说:“宽容他人,不貌可言,宽容像宗室,公爱似天。
”蔡元培当之
无愧,他是一代宽容宽大的大学者,双眼散发出远大理想的火焰。
他如圣相,带着力量的
双眼,看出被压迫百姓的不幸,于是勇敢地走上变革的道路,在困难重重中改革以及弘扬
独特的中国学术思想,发展民族才能,教育百姓,缩小距离,拉近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心,
以及勇于改革常规,探索新指导方针。
蔡元培曾提出“爱人立己”的言论,鼓励全体同学和师生携手共进,不贪小便宜,拒
绝骄傲,尊重他人,珍视自己,心存敬畏,以利己利他。
通过伦理常识、仁孝教育、道德
建设,让学生具备宽容力、正直品性,正视人生、正确抉择,努力发展学术和思想。
蔡元培此番学朮,载着振兴中国教育之梦苦苦孜孜以求,他深深历练过大自然斐然的
原野,在艰辛的道路上勇敢奋斗,把太平盛世的理想镌刻在草木石头中,发扬希望的火焰,以幻影照亮茫茫的黑暗,纵横书坛无穷的青春,把精华传递下去,以期让历史写太平盛世。
实仁、实义、实学是蔡元培大学者追求的真理,而他把知识传授给更多人,把理想传达到
更多人,把远大志向传递到未来的世代。
蔡元培大学精神名言
蔡元培大学精神名言蔡元培是传奇性的中国实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一生承载着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担当,将自己的学识与政治观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具哲学美感的大学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其中他的观点和名言,更是深植人心,下面欣赏一下蔡元培大学精神名言: 1、“思想是万里马,只有它足以使人登上最高峰。
”蔡元培在《国学新概念》中这样写道,强调了思想的重要性,启迪人们以思考探索自身,不断推翻自我,达到自我更新和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境界。
2、“追求真理最终可以实现自由。
”蔡元培敦促学生要学习科学,理性地去发现机理,去弄清世界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自由,通过精神的解放来实现自由,真正把自己从物质境界中解放出来。
3、“自由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实现。
”教育本质上就是追求自由,蔡元培更深刻地认识到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打破束缚,摆脱死板的思维模式。
4、“学习是永恒的,因为它可以把人引入无穷的知识的大门。
”蔡元培告诉学生们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终身的追求,一路学习,不断积累,超越自己,永无止境,开启知识的大门,让自己探索无穷的可能。
5、“只有不断追求学习,才能拥有持久的快乐。
”蔡元培劝诫学生,学习是快乐的根本来源,只有不断追求学习,才能拥有持久的快乐,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精神奔放,实现自我蜕变,让自己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6、“既然开始,就要一心投入,尽全力去做。
”蔡元培对学生的要求永远不可松懈,把每件事情都完整地完成,如果你有一件事情开始做了,那就要把它做到最好,不计较收获,不考虑得失无谓,只要把它做好,就是一种最大的收获。
以上就是蔡元培大学精神名言,它们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追求真理、自由、学习、快乐和投入,它对我们今天来说同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知者乐,乐者知,我们要把它们融入到我们自身的人生历程中,通过学习实现真理,把自我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蔡元培的大学精神是深厚的中国文化精神,也是激励中国人奋斗的力量。
蔡元培大学精神名言
蔡元培大学精神名言蔡元培,被称为“社会精神之父”,是一位尊崇文化和智慧的人。
他深信文化和智慧是实现强大国家的重要有力金钥匙,因此他将知识定义为“生活的基础”,他向世人注入了大量富有智慧的精神,帮助中国建立了一个成功的现代文明。
他的精神和理想被全国人民所尊重,令整个世界为之叹服。
蔡元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努力求学必能收到良好的回报,思想就是力量,勤奋好学亦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这句话是在1897年他访问上海盐商学校时所说的,说明他对知识的尊重和重视。
他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人们学习知识,以获得良好的报酬。
蔡元培还认为,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因此,只有充分利用思想,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蔡元培还认为,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他说:“即使在最严峻的时期,也要尽力而为,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有价值的东西。
”蔡元培还在1934年,在他访问武汉军校时,告诫学生们:“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要放弃,只有努力付出,才能取得最大的收获”。
蔡元培对民众的号召,让中国开始凝聚一股强大的力量,取得了更多的发展,他认为,团结合作,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他说:“同胞之间应该相互帮助,互惠互利,和谐共处,才能创造辉煌的未来。
”在抗战的时期,蔡元培更加强调,“要勿忘国之危,团结一心,抗日穷追猛打,获得最终的胜利”。
蔡元培的著名名言已被中国人民所普遍接受,他的精神将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蔡元培的大学精神名言,鼓舞了千百万中国人,去追求他们的理想和梦想,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抗击一切挑战,勇往直前,为祖国和人民谋取更大的荣誉与功勋。
蔡元培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思想家之一,他的名言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对世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学习知识、实践技能的道路上,蔡元培的精神支撑着每个人的脚步。
因此,他的大学精神名言,将一直鼓舞着中国人在探索真理、发展文明的道路上前进。
蔡元培的大学理念
是 研究 和创 造 能力 , 决 定 了大 学所 获成 就 的高度 , 这 也 正是 蔡元 培非 常关 注北 大学 生研 究能力 培养 的原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1 5
作者 简介 : 王平( 1 9 5 8 一) , 男, 陕 西耀 州人 , 上 海 交通 大 学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教授 , 哲学博士 , 博士生导师, 主要 从 事 现代 西 方 哲 学 、 教 育 哲 学 及 马
2 0 1 5年 1月
J a n . 2 0 1 5
蔡 元 培 的大 学 理 念
王 平
(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 0 0 2 4 0 )
摘 要 : 在 蔡元培 的大学理 念 中, 大 学 品格蕴 涵 四重维度 , 即研 究性 、 综 合 性、 自主性和 开放 性 。 研 究 性 品格 决定 了大 学是 以治学 为宗 旨的研 究高 深 学 问 的机 构 , 它负 有探 究学 理和 培 养研 究性 人 才 的使 命和 责任 。大 学 的综合 性 品格是 其研 究性 品格 在 更 高层 次 上得 以 实现 的 需要 , 它 回应 了知
研究 也 常常感 到对 他 种 学术 的需 要 , 例 如 哲 学 的研 究关 涉 自然科 学 , 自然 科 学 的 基本 假 定 也 往 往 涉及 研究 性 品 格 规定 了大学 是 一个 自主 性 的机 构 , 这种 自主性 是 由大学 研究 主体 具有 的个性 化特 征所 决定 的 。思维 的放 飞和智 慧 的火花 以及 与之 相关 的
教 育 的依托 和希 望是 大学 。科学 发展 的根 本在 于学
理 研究 , 如果 只有 技 术 习 练 , 而 缺 乏学 理 研 究 , 技 术 就 会失 去发 展 的动 力 和 源 泉 。 因此 , 大 学应 该 以学
形容蔡元培的四字成语
形容蔡元培的四字成语
形容蔡元培的四字成语有:
1.兼容并包:他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时,倡导“育人为本,研究次之”的教育理念,提倡学术自由,尊重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思想。
他广泛延聘各类人才,使北京大学成为了一个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殿堂。
2.博学多才:蔡元培不仅在教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还涉猎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博学多才的一面。
他倡导美育、传播西方美学思想,对我国现代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蔡元培担任过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为中华民国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的“大学观”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为囊括之大典,网罗众学之学府,”蔡元培曾经这样说道。
1917年,蔡元培从德国归来,按照柏林大学的模式管理北大,成就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
此后,北大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
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开创了中国的二十世纪。
当然也影响了中国所有的大学。
]
大学负有培养人才、传播知识、专研学术、教化社会等多种职能。
作为“中国现代最大的教育家”(冯友兰语),蔡元培先生不仅有过一段执掌北京大学的办学经历,而且提出一套可称之为“大学观”的办学理念,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借鉴。
概括地讲,蔡元培的“大学观”由什么是大学和如何办大学两大命题构成。
什么是大学?从古到今,虽非言人人殊,但亦不是异口同声。
在蔡元培看来,大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和功能:
其一,大学以研究学问为第一要义。
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学问之机关”,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场所,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文凭的地方。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摒弃“做官发财思想”,抱定做学问这一宗旨,孜孜以求。
就教师而言,“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不当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不当“委身学校而萦情部院”;就学生而言,当在教师指导之下自动地研究学问,不当“硬记教员的讲义”,迁就目前,更“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其二,大学以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为职志。
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
”作为“社会之模范、文化之中心”,大学在社会道德建设上要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进德修养,担起培育社会公德的责任,不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在文化建设上要摒弃把大学看作“只有大学学生同教员可以进去,旁人都是不能进去的”的观念和做法,实行开门办学,开展平民教育,担起改良国民文化素质的责任,“大学职员的责任,并不是专教几个学生,更要设法给人人都受一点大学的教育”;在经济建设上要为各行各业提供知识服务,“大学的目的,要把个个学生都养成有一种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商业的都会,大学就指导工厂、商业;在农业的州府,大学就指导农人。
”
其三,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
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上,蔡元培无疑是一位素质教育论者。
他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也就是说,蔡元培把教育目的定位于培养人的能力和人格两个基点上,只有兼具能力和人格的人才是“完全之人”,前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技能教育,后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教育,“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
因此,在出任教育总长之始,蔡元培便明确提出以“养成共和国健全人格”为宗旨,实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所谓“五育并举”的办学方针。
其四,大学是精神家园。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些精神主要包括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
所谓自由精神,是指学术思想自由,不论什么学派,只要学有专长,自成一说,即任其存在发展,“同流并进”。
所谓平等精神,是指学术平等、男女平等、师生员工平等。
所谓民主精神,一指管理民主,认为大学不是衙门,大学校长不是官,要进行民主治校;二指教育民主,认为教育应该对作为民主国家主体的民众开放,人人享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
所谓科学精神,是指教学研究要以“求真理”为基本要旨,要有批判意识和独立意识,不可盲从迷信。
“研究也,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
”
其五,大学教育以创新为灵魂。
蔡元培一生以自我革新和革新教育为职志,从前清翰林一变而为民主志士,是其自我革新之写照;将暮气沉沉的北大一变而为“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鲁迅语),是其革新教育之显绩。
在执掌北大期间,他对北大的办学方针、管理体制、学制与课程建设均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正是这些改革开创了北大的新气象。
他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要寻着创新的思路加以改进,“不但世界的科学取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本国固有的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他”;“世界学术进步,教授方法,日新月异,本校虽未能于短时期间大事更张,要亦决无故步自封之理。
”针对学生“死守讲义”的学习态度,他一再勉励学生不要盲从,要养成“创造的能力”,“在学校内,既要有活泼进取的精神,又要有坚实耐烦的精神。
有第一种精神,所以有发明,有创造。
有第二种精神,利害不为动,牵制有不受,专心一志,为发明创造的预备”。
他寄语留学生,不但要学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有所发明创造。
他给北大毕业生的赠言仍在一个“新”字:“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
关于如何办大学,蔡元培也有一套独特的理念,这就是以革新思想为先导,以改革管理体制为保证,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制改革、课程建设。
所谓革新思想,是指学校要摒弃狭隘的门户观念,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教师要摒弃情萦仕宦意念,树立“终其身于讲学事业”的思想,学生要摒弃陈旧的“科举”意念,树立“以研究学术为天职”的求学思想。
蔡元培认为,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在他入主北大之初,北大在国人的心目中尚是一个“官僚养成所”,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进北大就是要得一个“进士出身”,而教师队伍也鱼龙混杂,因此他提出“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观念”,同时引进有真才实学的教师。
这些思想在办学与求学两个方面为北大注入活力,带来新气象。
在学校管理体制建设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以教授治理校务,用民主制度,决定政策,以分工方法,处理各种兴革事宜”。
经过一系列改革,北大逐步革除原来“形同衙门”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以教授为主体,以评议会、行政会议、教务会议和总务处为基本机构,立法、行政、教务、事务分立的教授
治校体制。
这一体制将北大导入稳定有序规范高效的运行环境中,以致在蔡元培长期离校时“校务不但不陷停顿,且能依计划以进行者”。
在学科建设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按“学”与“术”分类规划组建学科。
“学”为学理,“文、理,学也”;“术”为应用。
“法、商、医、工,术,术也。
”在他看来,学重于术,“学为基本,术为支干”,大学的发展重点应当是“治学”,高等专门学校的发展重点是“治术”。
这一改革思路扭转了当时重术轻学、重工轻理重应用轻理论的偏向,将北京大学导入文理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轨道。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大量引进新派人物,不拘一格网罗众家。
一时间北大名师云集,新旧各派“并坐而论,同席笑谑”,学术为之大盛。
在学制改革与课程建设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本着“尚自然”、“展个性”的自由教育观,实行选科制;本着中西并蓄、择善而从的原则,建设学贯中西的课程体系。
以上所列即是蔡元培“大学观”之大端,其于历史之贡献在“救活了北京大学”,“开出一种大气,酿成一大潮流”;其于现实之意义,无庸赘言,治教育者自可观而有所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