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柏林大学改革与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19世纪洪堡教育模式及其影响

19世纪洪堡教育模式及其影响

19世纪洪堡教育模式及其影响摘要:近代大学始于19世纪初期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及其教育体制改革。

在改革中,德国大学极其注重人文学科多元化发展和自然科学研究,使整个德意志民族由思想领域到科学领域迅速崛起。

威廉?洪堡所创立的“柏林大学模式”使德国高等教育率先走出了“欧洲大学危机”,随之成为日本、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威廉·洪堡;柏林大学模式;德国崛起;教育改革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勤助科研校级项目社会科学类项目编号:qzyb110351810年,时任普鲁士教育大臣的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近代大学——柏林大学,开始用新的办学理念改革高等教育和重建大学。

柏林大学的创办和改革使19世纪初的德国大学率先走出了18世纪末以来的“欧洲大学危机”,并成为世界各地的大学群而效仿的典范。

同时,各种先进教育机构的设立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和人才基础,使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建立时,已然成为欧洲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

大学的文化水平能够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水平,柏林大学的创立不仅为世界高等教育开创了全新的模式,而且为德国的崛起指引了一条捷径,使整个德意志民族国家由思想领域到科学领域迅速崛起。

“柏林大学的兴建,使旧瓶装入了新酒,旧瓶也因此破裂。

古老的学府如此彻底地按照一种理论进行重塑,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洪堡教育理念的诞生17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发展、科学革命的爆发、功利主义的膨胀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动冲破经院哲学的束缚,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的本来面目,开始为各自的国家和民族探索生存之道。

而拿破仑的入侵迫使普鲁士进行施泰茵——哈登贝格改革。

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柏林大学的建立。

然而早在柏林大学建立之前德国的教育思想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先是康德在总结个人本质与教育的关系时说:“教育的实质,就在于如何使人们能去理智的引导内心,理智地采取行动。

洪堡柏林大学改革与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的对比研究

洪堡柏林大学改革与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的对比研究

为 1 世 纪初期 德 国大学 改革 的基 本指导 思想 。 9
的学 问” 在 这 一 问题 上 , 元 培认 为 大学 应 当成 为 。 蔡
中 国现代 教育 酝 酿 建立 的时 期 , 是德 国教育 、 研究 高深 学 问的 学 府 , 是蔡 元 培 办 学 的指 导 思想 , 正 这
二、 两次大学改革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对 比
1 大学 的性 质 .
献 。社会期 待着一 种 能够进行 学术 研究 的新 型大学 ,
希望 通过学 术教育 上 的繁荣 和精 神上 的胜利 , 一方 面
新 大 学 的办 学 理念 中 , 堡 强 调 , 大 学 的本 质 洪 新
洗刷军 事上 的国耻 , 另一 方面 发展 德 国的 国力 。在 随 是 “ 客观 的学 问 与 主观 的修 养 想结 合 ” 。洪堡 极其 反 之产生 的有关 大学 教育改 革 的观点 和理 念 中 , 最有影 对 传统 大学 中神学 、 法学 和医学教 育 的职业性 和功利 响力 的是以洪堡 为代 表 的新人 文 主义教 育思 想 , 它成 性 , 于这类 课程 , 对 洪堡 斥 之为 “ 级 的仅为养 家糊 口 低
洪堡强 调 , 在新 型大学 必须 将 教学 和科 学研究 相 索和 传授真 理 的 自由 。蔡 元 培从 大学 应 该是 研 究 高 提 思想 自由 、 兼容 结合 统一 。他反 对将 传授 知识 作 为大学 的 主要职 能 , 深学 问的学府 这一 思想 出发 , 出 了“ 这一 办学 原则 。他 认 为大学 应该广 泛 吸收各种 他认 为大学 的根本 职 能在 于追求 真 理 , 大学 教学必 须 并 包 ”
总结两次 改革 的现实影 响 和重要 意 义 。

界各大 学通 例 , 思想 自由原 则 , 兼 容并 包 主义 ” 循 取 。

洪堡与蔡元培大学办学理念之比较研究

洪堡与蔡元培大学办学理念之比较研究

学是 为了毕业后做官 的功利性 目的而提出来 的 受洪堡思想 的影响 , 蔡元培也强调 学术 的 非功利性 .认为大学的任务在 于研究 纯粹 的 学 问。蔡元 培《 大学令》 的第一 条为 : “ 大学 以
教授 高深 学问 . 养成硕学宏 才. 应国家之需要
为宗 旨。”
洪堡的思想 中还蕴涵着 民主 的光辉 他
能力
突出二人办学理念的相似性 .以期有助 于我
国当代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 洪堡 蔡元培
比较 研 究
大学
办学理念
受洪 堡办学理念的影响 . 蔡元 培提 出“ 囊 括大典 . 网罗众家 . 思想 自由 . 兼容并包 ” 的办 学原则 。他认为 . 大学 应该广收天下之英 才 . 无论何种学派 . 只要 言之成理即可 自由发展
对 于大学 的性质 . 洪堡 和蔡 元培在 这一
问题 上的观 点也很相 似 . 都 认为 大学是 研究 学 问的场所 . 学术研 究是 大学不 可缺少 的职
洪堡( 1 7 6 7 —1 8 3 5 ) 与蔡元培 ( 1 8 6 8 -1 9 4 0 )
两位 著名教育家虽然生活 的时代 和地域相距
名的教 育家、 改革 家. 他们 二人都对所在 国家
的教 育尤其是 高等教 育的发展做 出了卓越 的
贡献 .他们的教育思 想至今 对后世 仍有深远
的影响 文章拟从 大学办学理念的角度. 在教 育独 立、 科研与教 学相 结合 、 自由包容和教 育
民主四 个方面对二 人的教 育思 想进行 比较 .
强调 . 任何一个人 , 甚至是最穷的人 . 都有权获 得与人的尊严相符的完整教育的权利 为此 . 他坚决反对按社会阶层来划分学制 . 主张学制 的民主化 . 设立单 轨学制 此外 . 在古 老的地

从办学理念看柏林大学改革与北大改革的相异点

从办学理念看柏林大学改革与北大改革的相异点

Think the Reform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Berlin University and Beijing University from Ideology of
Running the University
作者: 陈晶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54-57页
主题词: 柏林大学;北京大学;洪堡;蔡元培;纯粹科学;主观教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摘要:德国柏林大学继承中世纪大学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理念并发扬光大,尤其是费西特、施莱尔玛赫、洪堡等人对柏林大学的改革更是对后世的近现代大学影响深远.蔡元培模仿德国模式改造北大,这就是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典型例子.德国大学观对北京大学改革的深刻影响虽然带来了两者的相似性,但其差异性更是明显.本文试图从两者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的侧重点和主要倾向上的不同点以及两者对世界的不同影响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两者改革的相异点,以此能给予我们更大的启示.。

2024年粤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93

2024年粤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93

2024年粤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9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

”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A. 民族融合B. 江南地区的开发C. 北魏政权的建立D. 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2、商鞅自卫国入秦,宣讲法家理论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发展战略,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支持变法。

商鞅被秦孝公重用的关键在于A. 秦孝公下决心要变法图强B. 当时群雄并起争霸战争不断C. 变法主张迎合了现实需要D. 奴隶主贵族势力已普遍衰落3、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是()A. 伯利克里B. 克里斯提尼C. 梭伦D. 屋大维4、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

瓦德西持上述观点主要原因是A. 充分认识到中国地广人多B. 希望各国侵华达成相互谅解与妥协C. 认识到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D. 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5、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

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A. 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B. 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C. 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D. 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6、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B. 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C. 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D. 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 7、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从北大改革看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

从北大改革看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

国 思 想 从 北 大 改 革 看 蔡 元 培 的 教 育 救
王 双 伟
( 西华师 范大学 教育学院 ,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2 )
摘 要: 蔡元培先 生在执政 北大期 间对北大进行 了彻底 的改革 , 这 些改革 实践值得 我们 高等教 育管理 者 借鉴和思 考, 可 以使我们 沿着蔡 先生教育救 国的 思想来发展今 天的 高等教育 , 加强我 国人 才 的培 养机制和科 学技 术的研 究。通过 了解蔡元培先 生在 北大的教 育 实践 , 使现代 的教育领导 者从 中受到 启发 , 对 现在 大学的
管理和改革有 所深思 , 努 力 办好 现 代 中 国的 大 学 。 关键词 : 蔡元培 ; 教 育救 国; 改革 ; 北 大 中 图分 类 号 : G 4 0— 0 9 2 文献标识码 : A
蔡先生N: I L 大 首先要 做 的事就是 改变 北大 的校风 。 从领导到校工 , 从 教员 到学生 都要 彻底地 改变他 们原 有 的对 学校 、 对师 生的定 位。把 培养官 僚 的旧式学 堂改 造 成为学术气氛浓厚的大学 。教员不再只 是敷 衍 了事地 上 课 就拿薪水 , 学员也 不再 只是 为做官 而在 北大学 习混 文 教 育 救 国 思 想 的来 源 凭。当时的北大只是封建官僚 的养 习所 而非真正意义 上 在经过了鸦片 战争和 中 日甲午 战争 之后 , 一批 先进 的大学 , 并未做 到大 学对社 会应 有 的贡献。蔡先 生致 力 的知识 分子开始寻找救 国的途径 , 此时教 育 、 人 才和救 国 于把 北大办成研究高深学问之机关 , 首先从教员 着手 , 坚 的逻辑关 系紧密联系起来 。发展教育拯救 国家是 大部分 决解聘不 合格 的教员 。而这些教员 当中有一 部分还是托 先进人 士的共识 。康有为认为“ 泰西 之所 以富强 , 不 在炮 中国驻外 使馆介绍进来滥竽充数的外 国教员 。蔡先生 冒 械军兵 , 而在 穷 理劝 学 ” , ‘ 自强之 道 , 以 作 育人 才 为 着校 长职位被解聘的风险坚决解雇他们 。蔡 先生面对政 本, 求才之道 , 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 ” 。 J 一些先进 的知识 府方 面的威胁 从容不迫 , 决心要办好北 大 , 改 变北大 的校 分子在 外国游 学之 后 看到 国外 的各方 面 都要 比 中国先 风 , 最后政府对蔡 先生 无可奈 何 。从 此行 为 中可 看 出蔡 进, 而明显 的就是 教育事业繁荣 发展。蔡先生在 1 9 0 0年 先生 的坚 持原则 的作 风和一 位 真 正教育 家 的胆 识 和 魄 的 日记 中写 到“ 德 国先 贤薄 尔泥 日 : 将来 时节 , 惟 在 教育 力 。其次在学 生方 面 , 引导 学生 朝着德 智体美 四方 面全 者掌握之 中。福 斐 得尔 见 拿破 仑 蹂躏 柏 灵 , 乃 立 市 中。 面发展 , 为北大创造 一种 积极 向上 的学生 文化 。为了营 扬言 日: 振兴我 国以规复其势力 者 , 惟教育耳 ” 。 3 可见蔡 造浓厚 的学习气氛与积 极 的学 习风 气 , 蔡先 生亲 自领导 先生非常认 同发 展教育实为救 国的一条有 效途径 。于是 开办 许 多学 术研 究 团体 , 像学 术讲 演会 、 新 闻学 院研 究 此影 响了蔡先生 一生从 事教 育事业 , 为 的就 是 国家 的前 会 、 化学会和历史学 会 等等。各种 组织 和学会 在北 大如 途和命运 , 一切以 国家 为至上 。蔡 先生 曾多次 出外游 学 火如荼 的进行着 , 丰 富和 加强 了北大 的学 术气息 。后 来 总计时 间长达 十二年 , 而德 国则 占据 了他 的大部 分游 学 蔡先生为 了培养学 生 的美 感 和审美 情趣 , 提升 学生 的艺 时间 。之所 以选择 多次 游学德 国, 那是 因为当 时德 国拥 术 气 息 , 又 组 织 起 了 音 乐 研 究 会 和 画 法 研 究 会 。 并 且 聘 有世界上一流 的大学像柏 林大学 、 莱 比锡 大学 等 , 且 汇聚 请音乐和绘画界颇有造诣 的大师执教。音乐课聘请 名师 了一大批名师和学 界泰 斗像 哲学 家康德 和包 尔生 教授 。 肖友梅担任音乐研究会 导师 , 教授音乐史 和声学课程 ; 在 德国的大学科 目丰富 , 种类繁多 , 学 术气 氛浓厚 且各个学 美术上聘请徐悲鸿 为导 师 。确 实 , 随着蔡 先生 为北大 教 科 的建设都相对其他 国家 的完 善。在德 国 的数 次游学经 育 目标的定位和对 师生教 学观 念的 改变 , 一步 步使北 大 历, 影响 了蔡先生 以后 在北大的改革 , 为北大 的改革 明确 成为 了有着春秋战 国时期稷下学 宫和宋朝 书院的百家 争 了方向并奠定 了深厚 的基础 。所 以从蔡 先生在 北大 的改 鸣的缩影 。学术气息浓厚 , 各 种思想交汇碰撞 , 新 旧思 想 革 方向与改革措施体现 出的思 想不免会看 出德 国大学各 的交 锋 , 中西文化 的融合使 当时中国的知识 、 文化和艺术 方 面改革 的影子。只是在蔡先生对 中国具 体情 况的分析 都得 到了深化和升华。 之下 , 成功地将德 国大学 的办学 经验 移植 到 了中 国最高 2 . 严 密有 效 的 管 理 体 制 。 学 府 的北 大 身 上 。 蔡先 生在北 大执政期间 , 是其一生 中的辉煌 阶段 , 也

蔡元培与洪堡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研究

蔡元培与洪堡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研究

2006年1月第8卷 第1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Jan.2006Vol 18No 11・教育国际比较与国际交流史研究・Ξ蔡元培与洪堡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研究刘黎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摘 要:蔡元培和洪堡都是著名的高等教育家。

比较他们的“完人”教育目的观之异同,对于反思我国大学教育目的,培养新时代“完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蔡元培;洪堡;教育目的;异同;借鉴中图分类号:G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Ο413X (2006)01Ο0054Ο06 蔡元培与洪堡都是近代杰出的高等教育家,各自主持领导过一个伟大民族的教育改革。

洪堡缔造了柏林大学,使之成为德国新人文主义和学术研究的中心,又彻底改造了普鲁士科学院。

蔡元培则彻底改造了北京大学,使之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又领导创建了中央研究院。

两人不仅事功业绩接近,而且提出了“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等相似的大学办学理念,在教育目的上也有共同的选择———培养“完人”。

比较他们的教育目的观之异同,对于反思我国大学教育目的,深化教育目的研究,培养新时代“完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蔡元培与洪堡教育目的观之相同点蔡元培把教育目的表述为: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或“健全人格”。

洪堡把教育目的表述为:培养“完全的人”或“全面发展的人”。

两人教育目的的实质就是培养“完人”,这是他们的教育目的之最大的共同点。

在对培养“完人”教育理想的具体阐述上也存在明显的共同之处。

(一)两者都将人的和谐发展视为“完人”最主要的品质在洪堡的心目中,“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是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其人生的目的将不是追求‘变换着的爱好’,而应当是获得‘永恒的不变的理智’。

而理智的实现,就是使人‘成为完全的人的那种至上、至善的力量的教育’的任务”[1](P15)。

从蔡元培的“研究高深学问”看现代大学职能的完善

从蔡元培的“研究高深学问”看现代大学职能的完善

从蔡元培的“研究高深学问”看现代大学职能的完善作者:於鸿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年第06期一“研究高深学问”观点的提出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演说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认定研究学问是大学的主旨。

大学,就应该是做学问做研究的地方,蔡元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留学期间,受到了现代教育之父洪堡教育思想的熏陶,对大学教育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大学是培养人格和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是最高的科学文化研究中心。

学生入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因此在民国教育找不到出路的风雨飘摇的年代,蔡元培就提出研究学术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在当时的中国来说可谓首屈一指。

大学应该秉承其办学宗旨,在办学过程中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并付诸实践,学术与科研并举,拥有科学的头脑,做到明辨是非,在大学里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将“读书做官”这一传统理念驱除,明确研究学问的重要性。

蔡元培为了彻底改变我国传统大学的单一的培养目标,着重强调大学教育的纯学术性。

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史,孔子“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思想地位不可动摇,古代的的求学者基本都是为了求官,为了跻身于封建官僚政府,而真正为了达到在某一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人屈指可数。

这恰恰是我国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荡不定的民国初期,蔡元培一心搞教育,强调大学的纯学术性,对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形成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大学强有力的思想根基。

“学术”一词有两层涵义,“学”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术”是对其存在物及其规律化的论证。

蔡元培在倡导大学应以“学”为主时,并没有轻视“术”的作用,与之相反,他认为“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科研的规律,对后来现代大学职能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基础。

二现代大学职能的诠释西方的高等教育是世界其他地区高等教育争相学习的对象,蔡元培也是在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基础之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应中国的大学发展之路的。

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及意义

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及意义

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及意义.txt师太,你是我心中的魔,贫僧离你越近,就离佛越远……初中的体育老师说:谁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

蔡元培北大改革启示陈汝平(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系,重庆400047)摘要: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在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而卓有成效的改革,从此,使一座衰败腐朽的封建学堂获得了新的生命。

本文选取蔡元培当年北大改革的部分思想和举措,结合当前状况,阐明其对今天我国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建设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蔡元培;北大改革;启示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

民国成立以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初的民主改革,但由于继承了老式学堂的传统,加上袁世凯复辟的一些政治气候的影响,北大的封建沉疴未去,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

1917年,蔡元培先生赴任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入主北大后从自由、民主的原则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而卓有成效的改革,使这所充满封建僚习气的学校一跃成为中国首等学府,使一所衰败腐朽的封建学堂获得了新的生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蔡元培对北大改革的思想和经验对今天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有着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转变师生观念,明确大学的宗旨蔡元培早在1912年担任教育总长时就强调,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但当时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仅仅是为混资历谋官位;教员中也有不少是不学无术的人,课堂讲授敷衍塞责。

蔡元培认为教师不热心学问,学生追求的是当官发财,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

因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蔡元培在1917年1月9日的演讲中为北大设计了未来:“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责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柏林大学与北大

柏林大学与北大

洪堡柏林大学改革与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的对比研究摘要:德国的威廉·冯·洪堡的柏林大学改革使其成为现代大学之父。

他的大学改革理念对现代各国大学都有很大的影响。

曾经两度赴德留学的中国现代伟大教育大家蔡元培就深受洪堡大学改革思想的影响,并且体现在了后来的北京大学的改革实践中。

作为两个深深影响两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伟大教育家,其的教育思想都充满了民主、科学和人本精神。

他们都认为教育应该是纯粹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力倡教育独立,主张学术至上.本文从两次大学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指导思想理念以及改革实践对比分析的角度阐述了两次大学改革的的现实影响和意义。

一、洪堡柏林大学改革和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的时代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英国、法国都建立了较为稳固和强大的资产阶级政权,德国尚未摆脱政治上分裂和经济上落后的局面。

1807年,普鲁士战败。

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精英与民众都期待着教育界尤其是大学能够为国家的自由强盛和民族文化的复兴作出贡献。

然而当时德国传统大学里弥漫着保守和陈腐的气息,知识已经凝固为封闭的体系,大学变成机械传授已知知识的场所,没有真正的学术研究。

社会期待着一种能够进行学术研究的新型大学,希望通过学术教育上的繁荣和精神上的胜利,一方面洗刷军事上的国耻,另一方面发展德国的国力。

在随之产生的有关大学教育改革的观点和看法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洪堡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它成为19世纪初期德国大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中国现代教育酝酿建立的时期,正是德国教育、特别是大学以其巨大的学术成就誉满世界之时,因此德国的教育制度也很自然的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学习。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的蔡元培,深受现代教育之父洪堡的思想影响,在辛亥革命之后回国并担任教育总长。

之后因不满袁世凯而辞职回德继续学习,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也赴德学习过。

这三次德国学习经历中,第一次是留学时间最长,对其学术观念的影响也最大最深的。

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主张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主张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主张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1917年,蔡元培先生赴任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入主北大后从自由、民主的原则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而卓有成效的改革,使这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一跃成为中国首等学府,使一所衰败腐朽的封建学堂获得了新的生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蔡元培对北大改革的思想和经验对今天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有着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蔡元培的大学观及其高等教育思想大学负有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研究学术、教化社会等多种职能。

作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不仅有过一段执掌北京大学的办学经历,而且提出一套可称之为“大学观”的办学理念以及他的高等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借鉴。

在蔡元培看来,大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和功能。

其一,大学以研究学问为第一要义。

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学问之机关”,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场所,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文凭的地方。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摒弃“做官发财思想”,抱定做学问这一宗旨,孜孜以求。

就教师而言,“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不当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不当“委身学校而萦情部院”;就学生而言,当在教师指导之下自动地研究学问,不当“硬记教员的讲义”,迁就目前,更“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其二,大学以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为职志。

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两大基本功能。

一在引领,所谓“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

二在服务,“就是学校里养成一种人才,将来进社会做事”,或者“就是学生或教育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

其三,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

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上,蔡元培无疑是一位素质教育论者。

他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也就是说,蔡元培把教育目的定位于培养人的能力和人格两个基点上,只有兼具能力和人格的人才是“完全之人”,前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技能教育,后者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教育,“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

2021各院校333真题

2021各院校333真题

2021各大院校333真题(五十所)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一、名词解释1、苏湖教学法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3、赠地学院4、形成性评价5、京师同文馆6、智者学派二、简答题1、教育过程中知识迁移有哪些策略2、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有哪些3、教育的质的本质特征4、要素主义教育思潮三、分析论述1、结合教育实践,论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2、试论观察学习3、对比洪堡的高等教育改革与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指出异同。

4、结合教育实践,论述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一、名词解释1.美育2.教育评价3.新教育运动4.教育即生长二、简答题1.简要评析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成效。

2.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全人教育理想及其影响。

3.简述什么是变式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的作用。

4.简述双重编码理论并举例说明三、论述题1.材料分析题在民主观念放任的情况下,人们已经忘记教育为何物,人们所理解的教育只是将青年人培养成有用之才。

当某一科学被运用到经济之中时,这门科学马上身价百倍,人们为了获利,纷纷追求它,并在学校中推广这一学说。

因此,科学和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人们也因此愿意付出最大的物质代价。

科学价值的评判与精神价值的评判不可同日而语。

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

因为技能的培训、专业技能的提高还不能算是人的陶冶,连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也谈不上,更何况理解的培养。

结合以上材料,论述你对教育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评述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教育实践及影响。

2021年东北师范大学教原1.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2.结合案例论述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3.联系实际论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中外教育史1.简述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3.试述“中体西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洪堡与蔡元培教育理念比较及思考

洪堡与蔡元培教育理念比较及思考

洪堡与蔡元培教育理念比较及思考作者:谢晨霞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08期摘要:洪堡与蔡元培分别是德国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改革家,他们都对两国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深地影响了两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笔者分别从大学观、人才培养观、科研观、办学观的角度对洪堡和蔡元培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同时又存在一些局限性,通过认识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思想。

关键词:洪堡;蔡元培;教育理念中图分类号:G4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129-02洪堡(1767—1835)与蔡元培(1868—1940),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教育家,却因为历史上两所著名的大学被人们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柏林大学和北京大学。

他们关于大学教育理念的阐述为北京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改革的提供了思想基础。

比较两人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很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与此同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在吸收和借鉴洪堡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一、共同的思想渊源洪堡和蔡元培的许多教育理念都存在相似之处,虽然表述上略有差异,但其内涵总体上是一致的。

其一在于蔡元培受到了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的影响,蔡元培曾亲自前往柏林大学进行访问和学习。

“当时的德国大学主要参照柏林大学的办学模式,所以渗透在德国大学的精神、环境与风气之中的洪堡的大学理念,对蔡元培间接产生了影响。

”[1]其二是由于两人都同时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于14至16世纪的欧洲,宣扬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丰富下,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卢梭提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认为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也提出“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一方面他强调要发展“个人天赋才能的内在力量”,另一方面,他认为只有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完整的人”。

洪堡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洪堡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2007年7月 学 术 交 流 Jul.,2007总第160期 第7期 A cade m ic Exchange Ser i a lNo .160 No .7[收稿日期]2007-05-22[作者简介]李俊霞(1969-),女,沈阳人,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洪堡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李俊霞(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610059)[摘 要]19世纪初的德国教育改革是德国及世界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其/教学自由、学术独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0的办学思想至今仍是备受国内外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洪堡;教育思想;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7)07-0179-04在德国教育史上,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都与教育改革息息相关,其中1809年前后的洪堡教育改革,是对德国影响最大的一次教育改革。

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但其对德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至今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认识与借鉴。

一、洪堡其人及其教育改革威廉#冯#洪堡(W ilhe l m Von H um bo l d t)1767年出生于男爵世家,父亲是普鲁士王室的内臣,与威廉二世私交甚好,洪堡和他的兄弟在贵族及皇室的圈子里长大。

洪堡早年的教育来自于家庭教师,然后在格丁根大学以及普鲁士科学中心接受高等教育。

洪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教育改革。

1806年,波拿巴占领普鲁士并使其蒙受羞辱。

洪堡认为,普鲁士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来自教育的失败,它为德国教育敲响了警钟,只有从教育入手才能拯救德国。

他的教育思想在某些方面与纽曼相似,强调高等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对职业的专门训练,目的也绝不是为了谋求职业。

高等教育给予学生的不应该是让他们能够/做什么0,而是/成为什么0。

他还认为,大学的学术研究应该是独立的,其他部门比如政府不应该干涉。

浅析德国洪堡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

浅析德国洪堡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

浅析德国洪堡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作者:颜烈真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概括洪堡思想的内容,对洪堡思想给当今德国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并反思其内容,指出其与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相差之处,从而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洪堡思想;大学改革一、洪堡思想形成的背景:18世纪两所大学的改革运动18世纪的末期,德国大学由教会掌管,其重要任务在于为本邦君主培养行政臣仆,科学研究被拒之门外,大学在当时被看成是过时与衰亡的教育机构。

在这种背景之下,普鲁士教育大臣马索夫呼吁进行教育改革:大学这种源于古代的机构已难以满足未来理论性学者在科学、道德和实际教育上的需求,且不适于培养具有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国家公民。

应当取消大学,只保留人文中学和培养医生、法官等的专业学院。

[1]但哈勒大学与哥延根大学在这方面的改革经验未被重视,德国大学的制度从整个国家的大学体系来看依然落后于时代的要求,面临生源减少,经费紧缩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洪堡提出了一系列大学思想,创建柏林洪堡大学,形成了全新的大学理念。

二、洪堡教育思想的内涵与意义(一)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洪堡认为大学的主要职能是追求真理,而非传授知识。

把学术研究放在第一位,教授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从学术研究中获得高深的学问,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要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养成学术探索的兴趣。

这一思想在柏林大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保留了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四个学院的模式,并使哲学院取代了神学院的主导地位。

洪堡领导的柏林大学改革还创办习明纳(Seminar)教学模式,其重在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学术研究的氛围。

洪堡把研究的地位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是把认识论哲学作为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根据。

赫钦斯(1952)说,大学这样的机构,其目的是对社会的最令人困扰的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刻的思考,甚至思考那些无法想象的问题。

[2](二)“孤独”与“自由”并存。

浅析洪堡大学观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浅析洪堡大学观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自由与寂寞是相互依存的 , 没有寂寞就没有 自由。 自由也包含三 层意思 : ( 1 ) 自由是针对国家而言 的 , 国家应 当尊重科学活动 的特 性 ; ( 2 ) 教师的 自由, 不受 国家的管束 , 不受社会种种利益的牵制 ; ( 3 ) 学生 的 自由 . 大学生与教师具有共同的任务 , 均是 “ 为科学而共处” 。
借 鉴 和 启 示 价 值 的 内容 。
【 关键词 】 洪堡大学观; 高等教 育; 改革
在大学 的发展历史上 , 威廉 ・ 冯・ 洪堡是里程碑式 的人物 , 他 的大 术研究于他们难以做 到, 也不乐于去做。
实践对后世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今仍有极强的 3 洪堡思想对 高教改革的启 示 元培北 大教育改革以来 . 我国高等教育 的办学理念和模式都 在不同程度上探索并试 图实践洪堡大学观 . 然而 当今大学中“ 反洪堡” 思潮汹涌 , 行政凌驾 于学术之上 , 学术 自由不 复存在 . 科研“ 被绑架 ” 等 现象层出不穷 . 其原 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2 . 1 “ 官” 、 “ 学” 不 分 的历 史 源 远 从我国的教 育管理体制历经的历史演变来看 . 早在周王朝就建立 了一个严密的“ 官” 、 “ 学” 不分家的教育体 系 。 新中国成立之后 , 教育也 不免于被政府垄断 . 学校经 费的投入 、 教师 的任用 以及学生 的就业分 配等等均 由政府来统筹 规划 。 我国的教育就从来没有独立于国家的行 政管理 系统之外 . 国家对 于教 育的管理 已不仅是 “ 介入” , 而是掌控和 利 用 2 _ 2 中国 缺 乏 学术 传 统 从学术文化的角度看 , 中国历来缺乏纯学术 的传统 。 在中国 , 学术 而采取校长遴选制度 . 实现校长 的职业化。 这要求高校 早 已被定义为晋升的工具 . 学校往往是为下一 步晋升做准备 的临时栖 的教师任命制 , 尤其是资深教授 ) 群策群力, 并 与教育行政部门已经社会 居之所 自古以来学 问成为官场晋升的跳板就不足 为奇 . 为官之术收 中人力资源( 制定校长标准 . 面向全社会进行遴选 拢 了读 书人所有 的注 意力 , 经 世致用 自然成 为学术 的最高追求 . 就多 力量共商共谋 . 3 . 3 . 2 实现“ 教” 与“ 学” 的 自由 数人来说 . 学术往往不过是登上仕途的手段。 给“ 教” 与“ 学” 充 分的 自由是指要充分重视教 师和学生在学术中 2 - 3 中国特色的心理和行 为取 向 而绝不是放任 自流式的培养。 为达到“ 教” 与“ 学” 的自由, 在心理学研究 中 .中国人有很多 区别 于西方人的心理和行为取 的 自由选择 , 学术 自由” 、 “ 教授治校” 的理念 . 并努力推行选课制 、 向 其 中最为突出的是“ 他人取 向” . 即 中国人在心理 和行 为上 易受 到 高校要积极树立“ 课程如何组织和实施 . 采取 他人影 响的一种强烈趋 向 . 即对他人意见敏感 和重 视 . 希望给他人 留 学分制 让教师能够有 自由选择开什么课 , 让学生有权利根据 自己的专业所需 以及兴趣爱 下好 的印象 . 在行为上也与别人保持一致 。特有的心理 和行 为取 向意 怎样 的形式考核学生 : 在何时何地上课。 并且鼓励师生之间形成学术团体 , 味着 中国人其实是镶嵌 在复杂交错 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的. 故而对 于多 好选择上谁的课 , 实施 , 以及课程外的探讨研究 。( 下转第 7 4 页】 数高校 的师生来说 , 脱离于世俗杂务 , 追求特立独行 。 孤独地沉潜于学 共 同参与课程的组织 、

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及意义(精简版)

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及意义(精简版)

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及意义蔡元培北大改革措施及意义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组织了一个聘任委员会,协助校长聘任教职员,蔡元培在制度上明确了教授在治校选才上的重要作用,这一条说明蔡元培在用人上坚持自己把好最后一关,“兼容并包”聘任制体现了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精神,也反映了蔡元培珍惜人才、知人善,由于蔡元培重视延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各方面人才,使北大教员队伍发生了变化,延聘人才的同时,蔡元培大胆地解聘了一批不称职的中外教员,比如,徐佩铣是北大当时既无学要求之严格。

第三,群策群力,又最后把关。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组织了一个聘任委员会,协助校长聘任教职员。

委员以教授为限。

除了他所看准的杰出才能的人他亲自聘任教授外,在聘任其他教师时主要还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尤其看重教授们的共同。

蔡元培在制度上明确了教授在治校选才上的重要作用。

规定聘任委员会非校长或其代表人出席不得开会。

这一条说明蔡元培在用人上坚持自己把好最后一关。

凡新聘或延聘的教授都要经过委员会的审查与投票决定,审核相当严格。

第四,真才实学者终身聘任,不称职者解聘。

“兼容并包”聘任制体现了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精神,也反映了蔡元培珍惜人才、知人善任的民主作风。

由于蔡元培重视延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各方面人才,使北大教员队伍发生了变化。

文科、理科方面他都长期聘任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教授。

延聘人才的同时,蔡元培大胆地解聘了一批不称职的中外教员。

比如,徐佩铣是北大当时既无学问、德行又差的一个教授,他组织过声名狼藉的“探艳团”。

所以蔡元培上任不久就解聘了他。

辞退外籍教员一事,也曾引起不少风波,但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蔡元培敢于顶住帝国主义的压力,表现了他革新的决心和勇气。

三、对当今我国高校用人制度改革的启示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呼声已有多年了,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真正体现,也未能对教育产生影响。

近几年来,有些高校虽然开始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模式,但各高校的各种所谓聘任还只是对局部岗位的聘任,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

浅谈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及其原因分析

浅谈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及其原因分析

浅谈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及其原因分析作者:唐静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03期摘要: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宏观管理的指导下,市场适度调节,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

民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等发生巨大变革,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

对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的反思能够为我国目前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原因【中图分类号】G649.29一、现代大学制度的概述现代大学制度,是反映现代大学本质和特征的制度。

主要有一下三种观点:(一)以德国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制度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中世纪大学而言的,在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的《现代大学论》来看,现代大学的理念是发展知识,而柏林大学成功的使教学和科学相结合,使大学由保存和解释知识转向发展知识。

当今的教育史家一般也认为中世纪大学是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

著名学者韩水法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由1810年在洪堡主导下建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奠定的。

”(二)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制度1895年北洋大学成立,推动了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的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便成立了教育部,而后在蔡元培先生的带领下,确立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方针。

后来,在此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及参照日本学制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1912-1913年学制。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

(三)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制度在克拉克.克尔看来,现代大学已经进入社会的中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学者潘懋元先生也提出了“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因此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王恒先生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架包括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学校和外部的关系)来说,包括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从微观层面(学校内部)来说,即大学的运行机制,包括大学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3期2008年6月理 工 高 教 研 究Journal of Technology College EducationVol.27 No.3 June 2008洪堡柏林大学改革与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的对比研究陈伟(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摘要: 从德国威廉 冯 洪堡对柏林大学的改革和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指导思想、改革理念以及改革实践的角度对比分析,阐述了两次大学改革的现实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 洪堡; 蔡元培; 大学改革作者:陈伟系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德国威廉 冯 洪堡对柏林大学的改革理念对现代各国大学都有很大的影响。

曾经两度赴德留学的中国现代伟大教育大家蔡元培就深受洪堡大学改革思想的影响,并且将该影响体现在了后来的北京大学的改革实践中。

本文拟考察分析两次大学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指导思想以及改革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两次改革的现实影响和重要意义。

一、洪堡柏林大学改革和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的时代背景1807年,普鲁士战败,德国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社会精英与民众都期待着教育界尤其是大学能够为国家的自由强盛和民族文化的复兴作出贡献。

社会期待着一种能够进行学术研究的新型大学,希望通过学术教育上的繁荣和精神上的胜利,一方面洗刷军事上的国耻,另一方面发展德国的国力。

在随之产生的有关大学教育改革的观点和理念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洪堡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它成为19世纪初期德国大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中国现代教育酝酿建立的时期,正是德国教育、特别是大学以其巨大的学术成就誉满世界之时。

德国的教育制度也很自然的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关注和学习。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的蔡元培,深受现代教育之父洪堡的思想影响。

蔡元培上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正值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黑暗时期,统治阶级坚持以孔孟之道去禁锢人民的头脑。

此时的康有为等保皇派,也在上书黎元洪、段祺瑞,积极主张将孔教定为国教。

当时的北京大学官僚积习很深,校政极其腐败。

为改变这种局面,蔡元培号召学生们要去研究高深学问,不要追求做官发财的仕途之路;强调自己的治校方针是: 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作为一校之长的蔡元培,并没有被北大浓厚的封建势力所吓倒。

他要以西方国家之通例,采用思想自由原则。

蔡元培为了让新文化、新思想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

二、两次大学改革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对比1.大学的性质新大学的办学理念中,洪堡强调,新大学的本质是 客观的学问与主观的修养想结合!。

洪堡极其反对传统大学中神学、法学和医学教育的职业性和功利性,对于这类课程,洪堡斥之为 低级的仅为养家糊口的学问!。

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强调大学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在当时是为了扭转学生上大学为做官的陈腐观念。

他认为要改革旧北大, 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因为,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而对于学问则没有什么兴趣。

2.大学的职能洪堡强调,在新型大学必须将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统一。

他反对将传授知识作为大学的主要职能,他认为大学的根本职能在于追求真理,大学教学必须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洪堡不主张大学传授实用的专门化的知识,而应该是纯粹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尚的品格。

只有教师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才能作为知识加以传授。

洪堡认为,这种形式的教学和学习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学教学和大学学习。

基于这样的定位,柏林大学的各学部都设立研讨班和研究所,这是新大学区别于德国传统大学的根本所在。

在柏林大学之前,德国传统大学中的研讨班,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只是以辅助性的性质存在,并没有真正将将教学和研究真正结合起来。

柏林大学的此项实践标志着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此现代大学进入一个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新阶段。

蔡元培也认为大学的职能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

他要求大学教员不应只是灌输固定知识,还应该对学问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且引导和培养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大学生也不再是传统式地死记硬背教员的讲义,而是在教员的指导下研究学问。

与洪堡所主张成立研讨班和研究所相似的是,蔡元培主张凡大学必须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以使得大学能够承担起教学、科研双重任务。

他认为设立各类研究所可以避免教员陷入传统教学不求进步,也可以为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实践的机会,为毕业后进一步研究和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办学理念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上,洪堡首先认为,大学应该保持孤独和自由!的原则。

这是指大学及其大学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等不仅应该对世俗社会,特别是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保持一定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大学还必须摆脱国家和教会的制约以及来自工业社会的世俗压力与影响。

另一方面,洪堡认为,国家绝不应该指望大学同政府的眼前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却应相信大学若能完成它们的真正使命,则不仅能成为政府眼前的任务服务而已,还会使大学在学术上不断地提高,从而不断地开创更广阔的事业基地,并且使人力物力得以发挥更大的功用,其成效是远非政府的近前布置所能预料的。

!他还强调大学办学的学术自由原则。

他所强调的学术自由有两层涵义,即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

学习自由!指学生有选择学习任何课程内容和在大学中独立生活的自由;教学自由!是指大学教授具有在其学术领域内不受干涉、探索和传授真理的自由。

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办学原则。

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

如果抱残守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也有两个方面,分别是表现在对待学说和教员上。

由于学说必须由人提倡、宣传和发展的,教员又是以研究、传授学问为己任,所以这一办学理念的实施主要是体现在对待教员的方面。

蔡元培聘请教员,最重要的有无专门学问。

只要有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就聘为教员。

反之,学术水平低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坚持予以辞退。

而对于教员的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的标准。

4.学科设置洪堡希望通过哲学这门包罗万象的古老学科来统摄一切学问,将各种具体不同的学科有机地统合和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取的不是个别、具体和互不关联的经验知识,而是通过对哲学学习和研究,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进而在此基础上掌握一种治学方法,获取最高形式的纯粹客观知识,同时具备科学研究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身的道德灵魂。

虽然洪堡极其反对传统大学中神学、法学和医学教育的职业性和功利性,但是他并不反对传统大学的学部设置形式。

1809年创建的柏林大学由哲学、法学、医学和神学四个学部组成。

其中的哲学学部不再被看作是低一级的学院,不再是实施普通教育为升入其他学部所做准备打基础的学部。

而是各学部的地位平等,废除了各学院的等级差别,另外,课程设置以及其功能生了重大改变。

柏林大学的哲学学部在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是柏林大学中师资力量最雄厚、规模最大和地位最高的学部,成为其科学研究发源地,是其他学部效仿的对象。

哲学院变成大学的中心是柏林大学的又一显著特点。

蔡元培的大学学科设置思想,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

经历了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再到废科设系的过程。

具体而言,最初,他从大学为研究学理的机关!这一思想出发,主张要偏重文理两科!。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又进一步主张学术分校!,大学专设文理两科,目的是为了突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学理的理念。

在蔡元培看来,学!与术!可分为两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

文、理是学!;法、63陈伟:洪堡柏林大学改革与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的对比研究商、医、工、农皆为应用,为术!。

学与术关系紧密,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学为基本,术为枝干。

在进一步的实践中,蔡元培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弊端,于是进一步主张沟通文理!。

他意识到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比如,哲学联系起了所有的学科,理科各学科都与哲学有关,另外文科中的史学、文学都与科学有关等等。

这是由于现代社会,知识蓬勃发展,学科之间的彼此交错,有些学科简直无法以文、理科来区分。

因此,蔡元培主张沟通文理,和为一科。

随后,北大进行改革,撤销文、理、法三科界限。

5.教学制度鉴于洪堡所强调的学术自由的两层涵义,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

学习自由!使得柏林大学的学生有选择学习任何课程内容,选择教师的自由,拥有极大的自由完善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教学自由!使得大学教授具有在其学术领域内不受干涉,教授有选择讲授内容和传授方式的自由,有探索和传授真理的自由。

这形成了柏林大学独特的教学原则。

蔡元培主张采用选科制。

他认为这种制度使学生于专精之余,能够旁设种种有关系的学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打破学生狭隘的专业视角,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蔡元培认为必须加强对实行选科制的指导,以防学生纯粹从兴趣出发,忽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所选的学科必须经教员审定。

鉴于这样的限制,学生实际上只有相对的选择,无绝对的选择,即除必修课以外的学科,才有选择权。

同时,他还指出,选科制只能实施于高等以上学校,普通教育只可采用选科精神,而不能行选科制。

6.行政管理洪堡认为,虽然国家为大学投资,对大学有所期望,但国家应当尊重学术活动的特性。

在洪堡思想的指导下,柏林大学实行教授治校,给教师以充分的自由。

体现在行政管理上,即是采用教授会制。

教授会成员为全体正教授,大学内的所有事务皆由教授会决定。

比如校长的遴选、教授的选聘等。

教授治校实质是民主治校、学术主导。

教授治校的关键,在于教授阶层在学校重要决策和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于他们的意志能否通畅地表达并发生实际的影响。

这对柏林大学学术氛围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教授学者们科学研究热情的提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意义。

受洪堡思想影响,实行教授治校,也成为蔡元培关于大学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

他主张教授治校,是为了防止校长主观专断、任意办事,以建立民主的管理体制,是他民主思想的集中反映。

另一方面,蔡元培这样的举措更是为了使得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这样,新北大的教授既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力,又是运用教育理论和自身所学来管理学校的行政决策者,彻底扭转了旧北大一切校务均由校长等少数几个人决定的状况。

封建主义作风顿时消失,北大管理体制焕然一新。

三、两次改革的现实影响和重要意义洪堡柏林大学改革不仅仅是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