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史实,如重庆谈判、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Array等,理解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补充,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了解内战爆发的背景,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图表展示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和概况,学生活动探究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提高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3、突破方法:以“纲要信号”来引导学生阅读并记忆教科书的有关内容,用层进式教学法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图片2005年“胡连会”(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实现其破冰之旅时提到:“当年走得不容易,现在回来不容易”。

为何他说当初走得不容易?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从而导入解放战争。

展示课题《解放战争》(板书)第17课解放战争(板书)一、内战的爆发(板书)(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板书) 1、重庆谈判(1945.10)(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先生钧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急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计,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念之至。

——蒋中正八月十四日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

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是其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教学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指出中国在抗日中付出巨大民族牺牲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中国在二战后期赢得了四大国的地位,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面临民族复兴的极好机遇。

然而接踵而来的内战又使中国与这次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

下面我们来学习解放战争这一课。

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请学生看书找出国民党共产党参加谈判的目的,老师归纳。

(1)目的国民党: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拖延时间。

共产党:争取和平。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3)协定内容:提问:在重庆谈判中有哪些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学生回答: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定。

所以后来又召开政协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老师提问: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那么国民党首先进攻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战术?结果如何呢?学生回答。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7课 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1.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2.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3. 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 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 决战:1948年秋,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1941年1月发起总攻➢平津战役:1941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结果: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 1949年4月,《国内和平协定》,和谈破裂2.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3日,占领南京。

3. 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前言: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

国民党特务使用暴力破坏了这次集会。

较场口事件后,国民党不顾政协协议和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

总结: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内战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战略反攻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进行重庆谈判,进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教案(2)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教案(2)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39页PPT文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39页PPT文档

C 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33
练一练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 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 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 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A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C、挺进大西南
B、百万雄师过大江 D、挥师大西北
1.重庆谈判: (1945年8月底——10月)
2.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内战爆发:
(1)标志:1946、6
区 (2)战术:运动战
中原解放
(3)结果: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 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5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刘邓 大军
大 别 山
战略反攻:1947、6、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作了哪些努力?
答案提示:(1)①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阶段。参 加重庆谈判,签订 《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 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 平,真内战”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 ②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和重点进攻。政治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③ 战略反攻阶段,千里跃进大别山。④进行战略决 战和渡江作战,基本解放全国。
34
练一练
3.文献记录片《走进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中有这样一个情
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
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打趣地说:“打了
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
为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C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战略计划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内战。

(2)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成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①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②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3)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内战爆发(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防御①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学思之窗] (见教材P79)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提示: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

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内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抱有和平的诚意,但对国民党也有所防备。

(3)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知识点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一、解放战争的过程: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①防御阶段(1946、6——1947、6)②反攻阶段(1947、6——1948秋)③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④胜利阶段(1949、1——1950、6)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1.重庆谈判:(1)背景:①主要矛盾:抗战结束后,国内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变为了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发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②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③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来源:学.科.网]④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假和平、真内战”⑤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2)结果: 签署《双十协定》(3)《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4)斗争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5)意义: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

2.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运动战,歼敌70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1947年,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2.反攻阶段(1947、6——1948秋)[来源:Z&xx&](1)经济: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意义)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2)军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部队、意义):1947年6月; 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 1 第四章第 17 课《解放战争》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1.(1)课标要求 :①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②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 .(2)教材地位: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近代中国近代百年来的辱没史最后终结,又迎来新中国的发展史。

(3)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终结,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基本成功,同时为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基础 ,此后新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一致的道路。

2.中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在学生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概略基础上,从而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从而使学生领会中国共产党最后领导中国人民获得革命的成功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二、学情剖析1、学生认知发展剖析:经过教师主观剖析,得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掌握认识放战争的史实,而且具备了必定的认知能力和剖析能力,要点是着重对结果的归纳和总结。

要形成本节内容应当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2、学生认知阻碍点:经过问卷检查,得悉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意义和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难以理解。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庆谈判、战略反扑、三大战斗、渡江战斗等史实。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矛盾剖析法、问题研究法、归纳总结法3、感情态度价值观:(1)中共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表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实代表人民的利益。

( 2)三大战斗的成功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成功。

(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功是历史的必定。

四、教课要点和难点1、要点及解决举措:重庆谈判和《双十协议》。

经过矛盾剖析法、问题研究法得出公民党和共产党各自代表的阶级属性不一样。

2、难点及解决举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粗心义。

指引学生思虑、总结,并得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五、讲堂教课过程构造设计(一)、导入新课 (3 分钟 )教师:利用赣州中学红色班特有的文化,让学生叙述他们祖辈的革命故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是什 么?内线和外线各指什么?
内线指解放区,外线指国统区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 数
430万
370万
127万
190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A.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 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C.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 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2、在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 区是
对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 立了新中国。
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阅读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武装的,采取自我批判方法的,联系人民群 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 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 统一战线。”这就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三件主 要武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大法宝。
党的建设 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
国何共借关鉴完系成?的表演格变:过程国说共明两了党什关么系?的对今演天变祖国统一有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合作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设计

《解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 第4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pdf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 第4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pdf

第17课解放战争学习目标: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教材整理1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概况: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3)成果:签署“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4)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3.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粉碎敌人的进攻(1)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成功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教材整理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背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战役时间概况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首先攻占锦州,到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以徐州为中心,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误区警示]“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区别“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解放战争

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解放战争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解放战争背景、过程、影响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
1.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内外形势。
2.讲解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战略,分析其意义。
3.讲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
4.讲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
5.观看一部关于解放战争的电影或纪录片,如《大决战》、《英雄儿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观后感要求体现学生对电影情节、人物塑造、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理解。
6.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歌曲、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选取一首作品进行朗诵或演唱,录制视频,并在课堂上分享。
4.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史料分析、地图解读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放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开展小组合作,选取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人物传记,不少于800字。传记需涵盖人物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等方面,并联系现实生活,阐述其对新时期的启示。
4.针对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撰写一篇论文,不少于1000字。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照片包括解放军战士、人民群众支前、战场上的激烈战斗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照片背后的历史吗?这段历史对新中国有着怎样的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解放战争这一章节,一起去探寻这段历史的奥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
B.国民政府在政治上陷入孤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
B
D.民主政府成立条件的成熟
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
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
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 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三、战略反攻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在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 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 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二、内战爆发
1、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敌人全面进攻
战略上藐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战术上重视
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山东 虎口拔牙:孟良崮战役,
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 整编七十四师三万余人
A、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 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 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B:美国的主张: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维护其在华利益。
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 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陕北 蘑菇战术,四战四捷,
歼敌三万余人

【导与练】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导与练】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
【思维导图】 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1)合作→对抗→再合作
(2)再合作→再对抗
高中·历史
【归纳综合】 解放战争各阶段的特点
高中·历史
【课堂小结】
高中·历史
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探究主题1 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 材料一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 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 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胜利 (1)北平和谈:国共两党代表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修正案,但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高中·历史
(2)渡江战役 ①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②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 南京 ,国民政府覆灭。 (3)追歼残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 . 主义革命 取得了基本胜利。 2.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2)国际:改变了世界 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 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高中·历史
第17课 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训练
高中·历史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解放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最终胜 利的战争,中国人民真正赢得民族独立,为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富强、民主奠定 了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掌握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政治、军事斗争的历程, 从唯物史观出发理解抗战胜利后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及两党矛盾斗争的实质。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代表人民的利益, 取得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失去民心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客观原因,培养 以人民利益为重,造福人民的家国情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我国解放战争的过程。本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它既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时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一学生,年龄大约在16-17岁,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思考。
1.对解放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和胜利原因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对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实质理解困难,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3.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分析不够客观。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生动展示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历史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解放战争相关的故事,如“渡江战役中的英雄事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案(2)牛老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案(2)牛老师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课时安排:1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1)有一幅漫画导入,引出美国和蒋介石真实目的。

讲述新课:一、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课件2、3)1、 1.重庆谈判 (1945.8-10)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结果:签署《双十协定》(内容)2、重庆谈判意义:意义:中共向全国人民显示了和平的诚意,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再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3、政治协商会议(1946.1)二、战争过程(课件4--12)1.内战的爆发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①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后,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及矛盾变化、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投影列表)认识到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及各种力量斗争。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借助内战爆发形势图,以及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形势,分析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掌握国民党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的变化。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共20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共20张)
A 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juézhàn)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析] 题干有两处关键信息,一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 河”,一处是“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根据这些信息可知当时仍处 于战略防御阶段,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展开战略反攻,而揭开战略反 攻序幕的正是(zhènɡ shì)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据此分析A项正确。B、 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所述的形势。
三、战略(zhànlüè)反攻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在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 (shān dōnɡ))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 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1)由于国民党兵力主要集结在陕北和山东搞 重点进攻,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相对空虚。(2) 中原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zhòngyào),可 以威胁国民党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政协会议
内战 结果— 开始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展开战略反攻
第十八页,共21页。
检 解析(jiě xī):从时间来看,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并 未成定局,从“举国”“遍地”“南天民变”可以看出蒋 介石政权完全陷入政治上的孤立。
1、1947年12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发表陈毅《反攻 形势》诗:“……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 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其说明了( )
各方态度 美国:扶蒋反共假和平,真内战
共:争取和平,建立民主政府
第八页,共21页。
三次电邀 毛泽东
为了尽一切 可能(kěnéng)争 取国内和平, 戳穿蒋介石假 和平的阴谋, 毛泽东等赴重 庆谈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预习评价】 ( × ) 2.(判断)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 1.(判断)北平谈判最后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
治中国长达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也标志着中国新民
( × ) 3.(思考)大决战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胜无疑,为什 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 理解内战的爆发,掌握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进行的斗争。 2.运用图示法理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 变;用数字归纳法总结解放战争的 历程,分析其胜利的原因,总结其 基本经验。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主要史实,认 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预习评价】
( × ) 2.(判断)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 1.(判断)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战略决战。
中国奠定了基础。 ( √ ) 3.(思考)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 捷……辽吉猎虎布火雷。”诗句反映的主要史实有什么?
锦州 ,长春解放,攻下沈阳,东 攻占_____ 北全境解放
徐州 为中心开始,先后歼灭黄百 淮海 1948年11月~ 以_____ 战役 1949年1月 韬、黄维和杜聿明集团
平津 1948年11月~ 北平和平解放 攻克张家口、天津,____ 1949 年 1 月 战役 (3)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歼灭战,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以及对陕北和____ 山东解 放区的重点进攻。答疑
名师指津
【预习评价】
1.(判断)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和平。 2.(判断)内战爆发具有必然性。 3.(思考)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 ) ( √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2)再合作→再分裂
【误区警示】 内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具有必然性,因为蒋 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其必然反共反人 民的面目。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实现民主
政治,推翻国民党军事独裁统治为目标。二者之间的矛盾不
协议。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2)政治协商会议 ①召开: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 ②结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全面内战的爆发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 中原解放区 。
(2)结果:人民解放军采取______ 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知识点一
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①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________ 假和平 、真内战”的 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②召开:为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③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__________”,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 __________,保证人民 政协会议 权利等。 ④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
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知识点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邓小平 率晋冀鲁豫解放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_______ 军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 敌我力量 发生重大变化。 (1)条件:1948年秋,_________ (2)战况 战役 时间 战果 辽沈 1948年9月~ 战役 11月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社会主义 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 _________ 的士气。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 (3)思想:是___________
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海、平津战役胜利奠定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知识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1)背景: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______ 求和 ”声明。毛泽 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2)结果:国共两党代表达成《_____________ 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修正 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么还要与国民党和谈? 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名师点拨】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但由于准备不
足,抛出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中国共产党到重 庆谈判。 【图解历史】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合作→分裂→再合作
有何意义?
(1)史实: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2)意义:挺进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为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渡江战役: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解
放军占领_____ 南京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追歼残匪: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基本胜利。
自主学习
基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4.胜利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 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