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yong)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美图素材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美图素材 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
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1课【桃花源记】全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1课【桃花源记】全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1课【桃花源记】全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 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 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前进,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这儿的步在古代是一个计算单位,并非是现代的一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野花野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这类的景物。

2021年桃花源记的原文和翻译

2021年桃花源记的原文和翻译

桃花源记欧阳光明(2021.03.07)——东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

(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桃花源记》课文原文《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课文原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第21课《桃花源记》作者及文章大意

第21课《桃花源记》作者及文章大意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文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文章大意:东晋太元年间,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而纷乱。

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惊奇。

(渔人)再向前走,想走到那片树林的尽头。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

(有一次渔人)页 1 第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

(渔人)又向前划行,想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源头消失了,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

(渔人)又向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开开心心,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那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参考!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八上21课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八上21课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八上21课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地上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村中人看见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

村人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摆酒杀鸡做饭菜(来款待渔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说出来,那些人听了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021年初二上册语文精品课《桃花源记》

2021年初二上册语文精品课《桃花源记》

2020-2021学年初二上册语文精品课件21 桃花源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桃花源记(第五单元)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桃花源记(第五单元)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桃花源记(第五单元)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二、文言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三、课文1.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

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2.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3.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5.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021年整理)桃花源记原文+注释+译文

(2021年整理)桃花源记原文+注释+译文

(完整版)桃花源记原文+注释+译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桃花源记原文+注释+译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桃花源记原文+注释+译文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桃花源记原文+注释+译文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桃花源记原文+注释+译文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桃花源记原文+注释+译文>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①业。

缘②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①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③,落英④缤纷⑤。

渔人甚异⑥之,复前行,③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新鲜肥美.④落英,落花。

⑤缤纷,繁多的样子。

⑥异,动词,对……感到诧异.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欲穷其林.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①,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②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桃花源记注音版拼音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桃花源记注音版拼音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t áohuāyuán jì欧阳家百(2021.03.07)桃花源记z uòzhětáo yuānmíng作者:陶渊明jìntàiyuánzhōng , wǔ líng rén bǔ yú wéi yè。

yuán xīxíng ,wànglùzhī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yuǎnjìn 。

hū féngtáo huā lín ,jiáàn shù bǎi bù,zhōngwú zá sh ù,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fāngcǎoxiānměi ,luò yīngbīn fēn , yú rén shèn yì zhī。

fù qián xín g,y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qióngqílín 。

穷其林。

lín jìn shuǐ yuán ,biàn déyī shān , shānyǒu xiǎo kǒu , fǎng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fú ruò yǒu guāng 。

biàn shě chuán ,cóng kǒurù。

chū jí xiá, cái tōng rén 。

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fùxíng shù shí bù,huò rán kāilǎng 。

第21课《桃花源记》

第21课《桃花源记》

第21课《桃花源记》
一、回顾前堂,朗读课文
二、课文分析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第三课时
三、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中心思想)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后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美图素材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美图素材 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
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 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 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 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 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桃花源是一个宁静 安乐、虚无缥缈的 理想社会。
桃花源美在哪里?
景美——优美的自然风光 人美——淳朴、热情友善
生活美——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没有战乱, 老有所养,幼有所乐,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 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 问津者。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 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 近。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
人捕鱼为业。
缘溪
行,忘
路之远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业。(一天)沿着溪流划船前行,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 地方?为什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而后来 " 寻向所志 ",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 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 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 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 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板书
线索: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文 章 脉 络
发现 进入
访问
离开 再寻
桃花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
幽美
神秘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环 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境 鸡犬相闻。 安居乐业 平和 外 貌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祥和

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他在桃花源的奇遇。大守当即派人跟他前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了 路,不再找得到先前去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 之 ,欣然规 往。
未果,寻 病
。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还没实现,不久便病死
终。 后
遂 无问津
者。
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具:详尽地
要:通“邀” 咸:都 乃:竟然 延:邀请 yÙ 语:告诉
足值得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说说上文中三个划线的词在现在 的意思,比较一下它们的古今义。

古:妻子儿女 妻子 今:男子法律意义上的配偶
停数日, 辞
去。此中人语云:
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打鱼人住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桃花源 的人对他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幻灯片 22板书]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处处 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打鱼人)出了洞,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返回,沿途到处做上标记。到 了武陵郡,拜见大守,说了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绝境 今:走不通的地方
古:不必说,更不必说
无论 今: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 果都不会改变
既出,得其
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及郡
下,诣(yì)太
守,说如此。太 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既:已经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 旧的 志:做标记 及:到 诣:特指到尊 长那里去 遂:终于
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打鱼人)便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洞内)。开始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竹之属。阡陌交通,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
朗读欣赏,感知文意
疏通字词
作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循着
shù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数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鲜嫩美丽 落花
繁多的样子
意动用法(以……为异) 感到惊奇、奇怪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很,非常 欲穷其林。 尽 又,再
看见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夹岸数百步,中

杂树,芳草鲜美,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 鲜嫩美丽,落花繁
纷。
渔人甚

之。
复前行,欲穷其
林。
多。捕鱼人对这里的美景感到很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走完这片桃林。
林 尽 水源, 便 得 一 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消失了,打鱼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 好像有光亮透出来。
精 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淳朴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与世隔绝,与世无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好客 热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好客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想破坏安宁生活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 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作者描 写美好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 么看法?
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 作者借此表达对当时社会黑暗动荡、政 治腐朽的不满,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 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有积极意 义,但是它有原始社会的特征, 表露了作者的消极避世思想, 历史不可能倒退,这种理想是 不可能实现的。
②乃不知有汉
(乃:竟,竟然)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并:全部)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一 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为:给)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类判断) 2.省略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鸡犬相
闻。其中往 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完全像 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
垂髫(tiao),并怡然自乐。
和小孩, 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 来,
具 答 之。便要
看见打鱼人,(他们)竟然非常惊异,问从什么地方来,打鱼人详细地回答 了他们。(他们)就邀请(打鱼
间隔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
断绝了来往。问(打鱼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打鱼人一件一件地
为具言 所闻 ,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
给他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不已。其余的人各自 都又请打鱼人到他们家中做客,
皆出 酒 食。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舍弃、放弃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刚刚,仅
……的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 然 池桑竹之属。


阡陌:田间小路
tiá o
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 交通: 互相交错连通 古今异义 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 黄发: 指老人 垂髫,并怡然自 借代 垂髫:指小孩 乐。 然
( 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承前而省略主 语) ②便舍船,从口入 (句前省略主语“渔 人”) ③初极狭,才通人 (句前省略主语“山洞”) ④问所从来 ( “问之所从来”,省略宾语) ⑤便要还家 ( “便要之还家”,省略宾语)
根据图示背诵课文

(作标记,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④《聊斋志异》
(志向,名词)
(记述,动词)
⑤《三国志》 (记事的书或文章,名词)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寻找,动词)
(随即、不久,副词) (寻常,形容词)
③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人寻常百姓家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这、那)
②既出,得其船 ①见渔人,乃大惊 (其:他,代渔人) (乃:就,于是)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作者及社会背景
东晋 ——(晋宋更替,
政治黑暗,连年战乱。)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
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 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陶 渊明少年时代好读六经,颇 有大济苍生之志,后厌世避 居,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他自29岁入仕,作过江州祭酒、参军一类 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 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更愤慨于南北士 族的兼并纷争,战乱不断,陶渊明于41岁 毅然辞去任职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 桑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 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 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 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传》等。
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