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并能够用这些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移、旋转对图形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并能够用这些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移、旋转对图形的影响。
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物模型3. 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 介绍平移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平移的效果。
2. 介绍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旋转的效果。
3. 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老师进行讲解。
4. 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的实际操作。
2. 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5. 解决问题1. 老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来解决。
2. 学生进行思考,老师进行讲解。
6. 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旋转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移、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平移、旋转的概念和实际应用,看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
- 掌握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方法。
- 能够通过变换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实物图形、PPT等。
-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册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图形,引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让学生猜测实物在不同变换下的效果,并与他们的伙伴分享。
2. 引入平移变换: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介绍平移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进行平移变换,并互相检查。
3. 引入旋转变换: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介绍旋转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进行旋转变换,并互相检查。
4. 引入翻转变换: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介绍翻转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进行翻转变换,并互相检查。
5. 综合练习:出示一些图形,并要求学生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判断变换后的图形是否与原图相同。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的特点和方法,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8. 展示成果:鼓励学生在下节课时展示他们完成的变换作品,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检查学生课后练习册上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练习册。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关于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8页~10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意义和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将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和缩小。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应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验温故知新的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出示图片配音:法国考古学家萨尔泽,在巴格达东南部发现了美索布达米亚古城遗址。
他发现三座神庙之间的排水系统就是利用旋转变换的规律设计的,使三座神庙的排水道长度之和最小。
谈话:同学们,古代人聪明吗?(聪明)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图形的变换。
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学生可能想到:1.推拉门在打开或关闭时是平移。
2.收费站栏杆的打开或关闭是旋转。
3.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两侧的图形是对称的。
4.用显微镜看到的.细胞是按比例放大,中国地图是按比例缩小……相机板书: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缩小。
谈话:刚才这些,都是图形的变换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的变换。
(板书课题:“图形的变换”复习)【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图形变换的例子,是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图形变换的有关知识的再现和整理,也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极好机会。
】二、自主探索,整理概括1.分类整理。
谈话:如果根据图形变换的特点,把这些变换方法分一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同座位同学互相讨论。
学生可能把图形变换的方法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它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第二类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它们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设计意图:分类讨论既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
六下数学教案+实录+反思《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教学案五、师生反思,分享成功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原来的面积与新得到的正方形面积的比是2:1。
()⑷半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只有一条。
()第二关:大显身手⑴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⑵把正方形B向右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⑶把三角形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⑷把平行四边形按2:1的比画出变化后的图形。
⑸把梯形E按1:3的比画出变化后的图形。
第三关超越自我画两个圆,使这两个圆组成的图形⑴只有一条对称轴。
⑵有两条对称轴。
⑶有无数条对称轴。
教师巡视,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有哪些问题呢?学生独立作图挑选学生的典型作业上台反馈展评学生各自设计欣赏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回答通过设计闯关游戏,既反馈了复习效果,查漏补缺,强化了重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⑷⑸小题没有明确提出要求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判断什么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什么样的比是把原图缩小“超越自我”的设计旨在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欲望,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图形与变换》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图形与变换》执教时间:2010年5月13日执教班级:执教老师: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许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
(板书课题)【二、回忆整理,再现旧知】师:老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之一,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剪纸的图案,想看吗?(出示三下教材中的剪纸图案)看了这些漂亮的剪纸,你发现在这些图案中有哪些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呢?是怎么得到的呢?(学生互相交流)师:谁先来说一说?生1:第1幅图是其中一个图案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生2:第2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标题:《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和反射。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点、线、面的概念
- 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和三维图形(如球体、立方体等)
2. 图形的变换
- 平移: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 旋转: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 反射: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可以怎样将它们进行分类?”以此引入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新知讲解:在讲解图形变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反射后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种变换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用纸片制作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尝试对其进行平移、旋转和反射。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1.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反馈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
(2)能够运用平移、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探索和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移:(1)认识平移的概念,了解平移的性质。
(2)学会用平移的方法进行图形变换。
2. 旋转:(1)认识旋转的概念,了解旋转的性质。
(2)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变换。
3. 图形变换的应用:(1)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制作模型等。
(2)探索和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移、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2)图形变换的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图形变换的规律。
(2)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图形变换的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1)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2)合作学习小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平移、旋转的实例。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平移、旋转的概念。
2. 探究平移、旋转的性质:(1)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平移、旋转后的图形变化。
3. 图形变换的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指导。
4. 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1)学生观察、分析已知图形变换实例。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课后作业:(1)巩固平移、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2)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2. 图形的旋转3. 图形的轴对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 图形变换中对称轴的确定和变换规律的理解。
2.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形变换示例图。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图形变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示例图和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图形变换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5.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实例引入:使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滑滑梯(平移)、旋转木马(旋转)、剪纸艺术(轴对称)等,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滑滑梯的运动是怎样的?”“旋转木马是如何运动的?”“剪纸时如何得到对称的图案?”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新课概念讲解: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动画,讲解每个变换的定义和特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月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复习目标: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复习重点:利用图形变换的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复习难点:利用图形变换的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修改批注
一、回顾与交流。
1.轴对称图形。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3)画对称轴。
你能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吗?可以怎样画?
长方形等边三角形圆
(4)画对称图形。
①出示图形。
②学生画出左图的对称图。
③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2.平移与旋转。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出示图片。
(2)画一画。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A
②把图形A向右平移5格。
③把图形A向下平移3格,再绕点O将图形顺对针旋转90度。
过程要求:
①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操作。
②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③学生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④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图形按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放大。
(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2)师生共同完成。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二十。
分层作业
A 练习册 B
板书
设计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一、教材分析【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08“整理与反思”以及P108-109“练习与实践”1-题。
【知识要点】、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但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促使他们从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建议、组织第108页的“整理与反思”时,重点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平移和旋转只是变换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也是把图形进行变换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它是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典型的例题再说说把一个图形平移、旋转,或把一个图形放大、缩小的具体方法。
2、复习第八个五年计划108~109页“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要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叫做对称轴。
还要鼓励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或画出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3、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时,也可以先在原图形中选出一些重要的线段,然后画出这些线段放大或缩小后的样子,最后连一连。
《图形与变换》说课稿_说课稿范文
《图形与变换》说课稿_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与变换》,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图形与变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知识和变换的概念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图形变换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认识图形变换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常见图形变换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图形变换的应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图形变换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是引导探究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学法主要是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各种图形变换的实际操作材料,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换的。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变换的意义和应用场景,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图形与变换。
环节二、复习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些思维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个图形变换前后的对比图,让他们观察和分析变换前后的关系,从而引导他们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环节三、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和应用这些变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介绍平移的概念,探讨平移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平移。
2. 图形的旋转:讲解旋转的定义,研究旋转的特征,以及如何计算旋转后的坐标。
3. 图形的轴对称:探讨轴对称的定义,分析轴对称的性质,并学习如何在坐标系中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在坐标系中表示和应用这些变换。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变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平面直角坐标系图。
学具:练习本、直尺、量角器、彩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第二阶段:探究与讲解1. 图形的平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平移的性质,并尝试在坐标系中表示平移。
2. 图形的旋转:讲解旋转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旋转,并计算旋转后的坐标。
3. 图形的轴对称: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并通过实例找出对称轴。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解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
2. 重点概念:平移、旋转、轴对称。
3. 关键性质:平移和旋转的不变性,轴对称的对称性。
4. 坐标系中的应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坐标表示。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的变换知识。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2.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3. 图形的镶嵌4. 图形与坐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变换规律。
2. 教学难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2. 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图形的变换过程。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图形的分类和性质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2. 新课:讲解图形的分类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
3. 练习: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的性质,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第二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 导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 新课: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课时:图形的镶嵌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镶嵌图案,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镶嵌。
2. 新课:讲解图形的镶嵌原理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图形的镶嵌规律。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图形的镶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图形的镶嵌原理和应用。
第四课时:图形与坐标1. 导入:通过展示坐标系,引导学生关注图形与坐标的关系。
2. 新课:讲解图形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让学生理解坐标表示图形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图形与坐标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图形与坐标的关系。
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二)》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二)》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图形与变换(二)”单元的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以及旋转的性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平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图形变换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含义,能够根据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难点在于理解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的含义,知道什么是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能够根据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掌握旋转的性: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索旋转的特征。
•通过自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含义,能够根据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难点:理解旋转性质,并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旋转演示工具(例如:可以旋转的指针、转盘等)、各种形状的纸片、直尺、圆规等。
•学生准备:各形状的纸片、直尺、圆规、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约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生活中旋转的现象,例如:旋转木马、风车钟表的指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观察到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它们都在旋转。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二) 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约5分钟)1.认识旋转:o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一张三角形纸片绕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观察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3-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3-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3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翻折、滑动、旋转的概念以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和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形的性质和几何变换的规律,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熟练掌握翻折、滑动、旋转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在坐标系中进行几何图形的表示。
3.发现并总结几何变换的规律和性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翻折、滑动、旋转的概念及相关术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几何变换的规律和性质推导几何定理;•练习几何变换的基本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过程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两个图形之间变换的示例,引导学生了解翻折、滑动、旋转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将一张正方形纸片翻折成两个等面积的三角形。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两条相邻的边滑动,使其面积不变,并能正好铺满一个正方形。
•将一个正方形图形沿中心点旋转90度,观察变化后的图形。
通过这些示例,让学生对几何变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
第二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以及坐标系的象限分布和坐标变化规律等,为后续几何变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步:学习几何变换介绍翻折、滑动、旋转的操作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掌握这些几何变换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四步:加深对几何变换的认识通过示例、题目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何变换的规律和性质,探究几何变换的规律,并借助适当的数学符号和形式将其表达出来,例如:平面图形变换前后的面积、角度、方向等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3《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至第70页的3.3《图形的变换》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移、旋转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移、旋转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操作,学会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卡片、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几何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挂钟、风扇等,找出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引出平移、旋转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运用几何图形卡片,展示平移、旋转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用它们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平移:定义、性质、应用2. 旋转:定义、性质、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平移、旋转的方法设计一个图案。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对学生理解平移、旋转概念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移、旋转的运动形式,为后续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此环节中,我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知识讲解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
在这个环节中,我需要清晰地阐述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_人教新课标图形与变换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移得到的。
生2: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
生3:天安门城楼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4:紫荆花的图案是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5:三个大小不同,模样相同的奥运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缩小后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提问:誰能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在不同学段学习了图形变换的知识,所存在脑子中的也是一些零散的记忆,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素材,分别出示5幅观赏性强,并藏着不同的变换特征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再现,避免学生空想,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系统地进行整理。
在此过程中,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综合运用,复习旧知欣赏课本第104页板报花边图案。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图案大多是设计师们设计的,瞧,这是一位同学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的板报花边,仔细观察,你们知道他利用了哪些变换的知识吗?(出示课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 ▏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2.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3. 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4.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图形变换的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1)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分类。
2)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及性质。
(2)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1)平移的概念、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旋转的概念、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5.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后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图形与变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以及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第课时教案
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过程与方法: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教材第78页“回顾与交流”中第1题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知识与能力: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的图知识与能力: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的图知识与能力: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
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教材以常见的俄罗斯方块游戏为情境,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回顾与交流学过的三种变化: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这里的三个问题由静到动,由简单到复杂;先关注一个图形的性质,然后再去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学生叙述方便,可以在图中用字母表示某些点.教学时,借助具体图形的变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三种变换的要素.对于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对于旋转来说,要指出旋转中心、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对于轴对称来说,要指出对称轴.进一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这些要素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鼓励。
二、在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课后反思:。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与变换的概念,了解旋转、翻转、平移的基本操作;2.掌握使用坐标系表示平面内的图形和作图的方法;3.能够通过图形的变换来解决实际问题;4.发扬合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掌握旋转、翻转、平移等图形的基本变换方法;2.学习如何使用坐标系表示图形和进行相关作图;3.将图形变换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1.理解图形的变换原理;2.线上线下结合,掌握坐标系的使用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的变换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计划第一课时: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坐标系的介绍(1课时)1.讲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引入图形的变换;2.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坐标系象限、坐标的表示方法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平面内的图形(2课时)1.理解平面内的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如点、线、面、多边形等;2.学习平面内基本图形的命名和性质,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3.介绍在平面框架中如何用点、线段和尺规来作图。
第三课时:平移(2课时)1.讲解平移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打通平移与图形的关系;3.练习平面图形的平移操作。
第四课时:旋转(2课时)1.清楚旋转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2.学习用旋转的方法进行作图;3.练习平面内图形的旋转操作。
第五课时:翻转(2课时)1.讲解翻转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学习用翻转的方法进行作图;3.练习平面内图形的翻转操作。
第六课时:综合应用(3课时)1.理解图形的对称性、旋转对称性和平移对称性的概念;2.通过综合应用,学生掌握变换的操作方法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3.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大型模型设计。
五、教学方法1.前置知识导入法;2.概念讲解法;3.合作学习法;4.问题情境导入法。
六、教学手段及条件1.教师:收录课件、试卷和练习册;2.学生:笔记本电脑、PPT展示、黑板批讲;3.施教方式:远程教学;4.评估方法:日常练习、小组合作、大作业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
图形与变换
计划课时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这段教材主要复习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旋转。
教材给出了一幅小朋友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图案的情境图。
图中三个少先队员分别用轴对称的方法剪图案,用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用按比例放大(即图形的相似变换)的方法把图案扩大,并通过平移做出板报的花边。
通过这幅情境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再现与复习所学过的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而且还能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几何图体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情
教
学
标
.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
学
重
难
点
.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
教具
学具
准备
方格纸
指
导
︶
(1)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形的变换有哪些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材情景图,说出图中三个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设计的图案和制作的板报花边,各采用了什么方法。
然后再让学生指出剪纸的对称轴,指出正方形的旋转中心,说出旋转了多少度。
为此,可以让学生自己用正方形纸转一转,画一画。
(2)第103页下面的“做一做”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A→B,向右平移了5格;B→c向右平移5格并逆时针旋转90°或先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5格;c→D是继续这种变换。
还可以让学生说出B→D是怎样变换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及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复习回顾
一、
整理与反思
.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4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新知学习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
.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
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
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
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
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巩固提高
练习二十1、2、3、4、5
小结
三、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习题设计
练习二十6、7
板书设计
图形与变换
轴对称图形:有对称轴,沿着对称轴对折,图形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