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名解: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以游戏为主导●填空:在幼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1. 是新的需要 2. 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辨析:幼儿教育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幼儿的智力和特殊能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性格的发展。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幼儿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心理活动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3.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起主导。
(简答)a. 教育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b. 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客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c.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名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过: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期。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只能代表一般趋势。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2.由于社会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形成儿童年龄特征稳定性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有其相对稳定性2.是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3.是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一个大致稳定的程序●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4、15—17、18岁)(年龄越小差距越大)●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关于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6岁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并为幼儿的教育、保育和心理健康提供指导。
一、社会性认知社会性认知是指儿童对他人和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发展出对他人的情感共鸣、意图、信念和欲望的理解。
他们也能够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
二、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在幼儿期,他们开始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能力。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年龄等身份特征,并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心。
三、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指儿童学会理解、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感。
在幼儿期,他们经历着丰富多样的情绪体验,如喜怒哀乐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通过自我控制来调节情绪。
四、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思维能力的成长和变化。
在幼儿期,他们通过观察、探索和试错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开始发展出对数量、形状、颜色等基本概念的认识,并逐渐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认知发展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五、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是指幼儿在情绪调控、社交互动和自我控制方面出现的困难或不适应。
一些幼儿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反社会行为、情绪不稳定、过分依赖他人等问题。
幼儿心理学通过理解行为问题的原因,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措施。
六、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儿童在情绪认知和情绪调控方面的能力。
它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理解、情绪表达的适应性和情绪调节的有效性。
情绪智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社交关系、情绪健康和学业成就都具有重要意义。
七、亲职教育亲职教育是指为父母或照顾者提供有关育儿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支持。
幼儿心理学强调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亲职教育为家长提供了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提供适宜的教养方式。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13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感影响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
健康的情感态度。
2024/1/26
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民 主、专制、放任等,会 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如离 异、重组等,也会对孩 子的情感发展产生重要
04
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06
记忆训练
通过重复、联想、归类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 提高记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记忆习惯。
9
思维与想象力激发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 性等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 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达。
教授基本词汇和句型
03
向幼儿介绍基本词汇和句型,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
16
阅读兴趣培养及阅读技巧指导
1 2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读物
选择内容有趣、难度适中的读物,激发幼儿的阅 读兴趣。
定期阅读
与幼儿一起定期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 趣。
3
教授阅读技巧
指导幼儿学习如何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和角色关系等阅读技巧。
影响。
14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 影响孩子的情感稳定性
和安全感。
04
幼儿语言与沟通技能培养
2024/1/26
15
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方法
儿童心理学(精选)
引言概述: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认知、社会和情绪方面的发展和行为的科学。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揭示了儿童的特点、需求、问题和解决方法。
本文将从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发展、性别角色和行为问题等五个大点展开,逐一阐述相关的小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正文内容:一、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与注意力发展2.认知发展阶段3.认知理论的解释4.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5.认知发展的实际应用二、儿童的情绪发展1.基本情绪的发展2.情绪表达与理解3.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4.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5.情绪发展的实际应用三、儿童的社会发展1.社交认知的发展2.同伴关系的形成3.情感理解与共情能力4.规范意识与道德发展5.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实际应用四、儿童的性别角色1.性别认同的形成2.性别角色认知与行为3.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4.性别角色教育的重要性5.性别角色问题的实际应用五、儿童的行为问题1.儿童行为问题的类型2.儿童行为问题的成因3.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与诊断4.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与治疗5.儿童行为问题的实际应用总结: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发展、性别角色和行为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同时,对于教育、家庭和社会各领域的从业人员,了解和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工作和实践,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因此,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应继续深入探讨和应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为儿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心里学
幼儿心里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心理学,因为幼儿时期是人类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学1.1 定义幼儿心理学是指研究0-6岁婴幼儿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情感、认知、语言、社会化等方面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2 研究内容(1)情感方面:包括早期依恋与分离焦虑、情感调节等;(2)认知方面: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等;(3)语言方面:包括语言习得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4)社会化方面:包括社交行为、道德发展等。
二、为什么需要研究幼儿心理学2.1 促进健康成长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提高幼儿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
2.2 预防心理问题通过研究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早地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
2.3 促进教育发展了解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心理发展规律3.1 情感方面(1)早期依恋:出生后6个月内形成亲子依恋关系;(2)分离焦虑:8个月至2岁时期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3)情感调节:3岁左右开始出现情感调节能力。
3.2 认知方面(1)感知:出生后即有吸吮反应,一个月后开始注视移动物体;(2)注意力: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短暂注意力;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持续注意力;(3)记忆: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短期记忆;1岁左右开始出现长期记忆;(4)思维:2岁左右开始出现简单的概括、分类、比较等思维活动。
3.3 语言方面(1)咿呀学语:出生后即有咿呀声,6个月左右开始模仿发音;(2)单词学习:1岁左右开始能够学习简单的单词;(3)句子构成:2岁左右开始能够构成简单的句子。
3.4 社会化方面(1)社交行为:2-3岁时期开始表现出对同伴的兴趣,4-5岁时期开始形成友谊关系;(2)道德发展:3-4岁时期开始表现出基本的道德意识,5-6岁时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1.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过程中的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的一门心理学科。
这一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脑部、神经、骨骼、肌肉等身体的发展;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性格、智力等认知发展;儿童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针对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心理塑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教育可以塑造儿童的心理结构及行为方式,而早期的教育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2. 儿童认知心理学儿童认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认知过程的一门心理学科。
该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其他认知过程。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些阶段均有其特点和不同的认知能力。
儿童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学会利用语言等社会文化工具,自身的认知也逐渐变得灵活多变,适应性增强。
3. 儿童社会心理学儿童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情感和互动的一门心理学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性格、个性、社交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与协作等。
研究发现,早期的社会经验对儿童的自尊、社交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此外,在儿童学习社会交往技巧方面,教育对于性别、民族、文化等差异性也可能有影响。
4. 儿童学习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学习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发展与学习相关过程的一门心理学科。
该学科主要探究儿童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以及如何为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针对0-3岁儿童的教育,需要特别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幼儿较为敏感,情感的影响很大,因而教育应该以传递情感、培养自我控制力、促进认知能力为主。
5. 儿童心理评估与干预儿童心理评估是指对儿童进行心理测试,以获得对儿童心理特征、心理功能和心理状况的客观性评估。
儿童心理干预是针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
评定儿童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可以对幼儿园教师或者父母进行信息反馈,积极预防和干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幼儿在教育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方式和环境。
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研究幼儿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通过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教育者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采用恰当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研究幼儿的情感认知、情绪调控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幼儿的情感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幼儿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成长。
3.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幼儿期是培养社会能力和道德意识的关键时期。
通过研究幼儿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发展,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幼儿的社会化需求和行为规范,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社会交往和行为训练的机会,培养他们积极的社会参与能力。
4. 幼儿教育评价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还关注如何对幼儿教育进行评价。
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估和测量方法,可以全面评价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这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措施,为幼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支持。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和社会行为表现,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为每个幼儿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支持。
第一章 初识幼儿心理学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时,总会 发生喜爱、憎恨、冷漠等不同的态 度和体验,心理学称之为情绪和情 感过程。
人常常为了改善自己、变革现实 而自觉地树立某种目标、并努力克服 困难去达到预定的目标。心理学称为 意志过程。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试一试: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
幼儿心理的研究方法
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法 三、测验法 四、谈话法 五、作品分析法(绘人测验)
探寻三 幼儿心理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观察法(重点掌握) 1、借助的手段 2、观察的情境 3、观察的内容 4、优点与缺点
探寻三 幼儿心理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 2、实验室实验法 3、优点与缺点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 5、( )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访问法 6、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 解儿童的心理表现。这种方法称为( ) A、作品分析法 B、调查访问法 C、测验法 D、谈话法 7、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称 为( ) A、教育实验法 B、观察法 C、作品分析法 D、调查访问法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幼儿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 了基本前提。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它是指个体成长的 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错过 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请你谈谈你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口号的看法。
心
理
稳 意志过程(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 坚持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多数。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观。
2.有助于教育者更理地展开幼儿教育工作。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持续发展。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描绘性研究(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产品分析法(四)个案法。
二.实验性研究1.实验室试验2.自然实验。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
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4.他还强调即时强化,他认为即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
另外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
他认为人格发展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
认知发展学说:这个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园教师是负责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人物。
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困扰。
一、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幼儿的需求和行为表现。
1. 社交情感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开始发展基本的社交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和合作活动,促进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
2. 认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来建立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3. 语言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语言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和阅读故事书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 情绪调节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学会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师可以教授幼儿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等。
二、应对幼儿困扰的建议1. 分享情感:幼儿可能因为家庭变化或者其他原因而感到困扰或不安。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担忧,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困扰。
2. 倾听和理解:教师需要倾听幼儿的需求和困扰,并试图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提供支持和指导。
3. 提供适当的挑战: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一些挑战,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教师可以提供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活动和任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自信心。
4. 培养自我控制:幼儿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幼儿实践自我控制的技能。
5.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6. 与家长合作: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领域。
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他们的
心理发展对其整个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学。
认知发展
感知
幼儿时期的儿童通过感知获取外界信息。
他们经常通过看、摸、尝来认识周围
的事物。
这种感知能力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语言习得
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
幼儿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逐渐习得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情感发展
情绪认知
幼儿的情绪认知逐渐发展。
他们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逐渐学会如何
应对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
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挫折和
困难,学会倾诉和寻求支持。
社会发展
社交技能
幼儿通过与同龄或成年人的互动,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社交技能。
他们学会分享、合作、互助,从而建立社会交往的基础。
独立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渐渐展现出独立性。
他们学会自我照顾、自主决策,并
逐渐实现自我价值的认知。
总结
幼儿心理学是一个涉及认知、情感及社会多个方面的学科。
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怀,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幼儿心理学提供一定帮助。
以上为幼儿心理学的简要探讨,希朋阅读时有所收获。
幼儿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02
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 的主要途径,包括视觉、 听觉、触觉、味觉和嗅
觉等。
视觉发展
幼儿视觉发展经历从模 糊到清晰的过程,逐渐 能够分辨颜色、形状和
大小等。
听觉发展
幼儿听觉发展逐渐从对 声音的感知到对语言的 理解,开始掌握语音、
语调等。
触觉发展
幼儿通过触觉探索周围 环境,逐渐能够分辨物 体的质地、温度等属性。
3
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关注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评估和干预策略。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自然观察或实验室观 察,记录幼儿行为表现, 分析心理特征。
调查法
运用问卷、访谈等手段收 集资料,对幼儿心理现象 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法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 系,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
持续评估与调整
定期对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 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干预计划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幼儿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语言与沟通发展 • 幼儿个性、道德与性别角色发展 • 幼儿心理评估与干预
01
绪论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2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研究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心理过程的发展 变化。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探讨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心理教育 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思维的发展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是幼儿认知发展的
高级阶段。
动作思维
幼儿初期以动作思维为主,通过 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幼儿心理学
学 习 目
1
2 和方法。
3 及其观点。
4 几个问题。
标
模块一 幼儿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一、早期的儿童观 二、幼儿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三、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早期的儿童观
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幼儿心理学也不例外。有史 以来,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即“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 笨的成人”。中世纪,儿童被视作“小大人”,这种观点在当时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都有反映。
模块四 幼儿心理学研究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幼儿心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特点 二、幼儿心理学研究是主试与被试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考察幼儿心理发展要通过幼儿语言与行为的研究 四、幼儿心理发展研究易犯的两类错误
一、幼儿心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 同特点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幼儿心理如何随年龄 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学科。在发展心理学(包括幼儿 心理学)研究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 量(即独立变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 年龄是一个不可以仅靠人为操纵,或者随环境改变 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纵; 第二,表面上看,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年龄增长的结 果,但实际上年龄只是心理发展的一个伴随变量, 它对于心理发展没有任何作用。
行全面深入的考查,缺点是从个别儿童身上所得出的结论不能推广为所有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规律。
三、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1 2 (三)测验法 (四)间接观察法 (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模块三 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介绍
一、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学说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幼儿心理学
★★2.动作不断发展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 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的出现 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 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认生是婴儿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和发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 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 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 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 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但实验室条件本身往 往使幼儿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而且也难以 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2.自然实验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 理,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C )
A.教育实验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 研究者通过调查对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 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被称作( A )
A.调查法B.测验法C.谈话法D.作品分析法
幼儿不同于成年人,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言行 举止,据此特点可采用(A)来研究幼儿心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二、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知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 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 儿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 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三)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好学好问 • 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 特征。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简述各个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三节《幼儿的感知与注意》,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感知发展、注意力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理解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3. 提高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运用感知发展与注意力培养方法,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拼图、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感知与注意表现。
2. 理论讲解:(1)介绍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
(2)讲解注意力的定义、类型及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3)分析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例题讲解:(1)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感知发展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注意力培养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针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2)让学生针对幼儿注意力培养,设计一个教育游戏。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学教案2. 主要内容:(1)幼儿感知发展特点(2)幼儿注意力的培养(3)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
2. 答案:(1)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具体、直观、动作性、情绪性。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设计:如“找不同”游戏、注意力训练课程等。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
1、3~4岁
——3~6岁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2.4~5岁
(1)爱玩、会玩(2)思维具体形象
3.5~6岁
(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32
第4讲 幼儿的注意
33
中班语言活动《谁和花好》
思考:视频中的老师运用了什么方法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了?
46
首先,教学、活动的内容要力求新颖、生动, 使幼儿感兴趣。
常识《颜色宝宝对对碰》:教师讲明要点,让幼儿通过 游戏的方式自己动手将红、黄、蓝分别混合,自己总结得出 结论,并用自己得到的颜色给橘子、树叶等涂色。在活动中 每个幼儿都神情专注的进行着自己的实验。
47
其次,教师组织教学与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 多变。
第二,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依赖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依赖孩子对活动目的、任务 的理解程度; 3、依赖对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 活动方式; 4、依赖言语指导和提示
42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稳定性:活动没有达到目标前,注意力没有转向 其他对象。 ☆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容易“分心”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疲劳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 4岁幼儿注意可持续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
45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幼儿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 阶段所适合的时间。 (2)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如环境的布置不宜过分繁 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不能过大等。 (4)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 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5)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精选5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精选5篇教案一:情绪的认识与表达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本节课主要学习情绪的认知和表达。
通过绘本故事《小兔子的心情日记》,让幼儿了解快乐、生气、悲伤等基本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基本情绪,如快乐、生气、悲伤等。
2. 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和表情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知基本情绪,学会表达情绪。
难点:情绪管理,转换负面情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绘本故事《小兔子的心情日记》2. 情绪卡片3. 情绪脸谱图4. 贴纸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讲述绘本故事《小兔子的心情日记》,引导幼儿认识小兔子的各种情绪,如快乐、生气、悲伤等。
2. 情绪认知(5分钟)出示情绪卡片,让幼儿指出对应的表情。
再拿出情绪脸谱图,让幼儿根据脸谱图,说出图中人的情绪。
3. 情绪表达(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情绪场景,并用语言和表情表达出来。
4. 情绪管理(5分钟)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
让幼儿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学会自我调节。
5. 实践练习(5分钟)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情绪管理方法,处理负面情绪。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给予贴纸奖励,鼓励他们运用情绪管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情绪认知:快乐、生气、悲伤等基本情绪情绪表达:语言、表情情绪管理: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情绪卡片游戏,巩固所学情绪认知。
2.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情绪管理方法,处理负面情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认知基本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在实践中,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引导和支持。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情绪的传递与影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案二:人际交往与合作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合作等。
2024版幼儿心理学教案(共6)
03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绪理解与表达
情绪识别
通过故事、图片等多媒体手段, 引导幼儿识别基本情绪,如快乐、
悲伤、愤怒等。
情绪表达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等 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情绪
表达能力。
情绪调节
教授幼儿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 如深呼吸、数数等,帮助他们平
复情绪。
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
亲子依恋
注意是记忆的前提,幼儿 只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 事物上,才能更好地记住 它。
思维与想象发展
思维的发展
幼儿开始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 力,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
时间顺序。
想象的发展
幼儿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能够创造 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通过想象来 理解和解决问题。
思维与想象的关系
思维和想象相互促进,幼儿在想象 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同时思维 能力也影响着想象的内容和质量。
尊重幼儿的话语权,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 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如绘本、故 事书等。
教授阅读技巧
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培养他们的阅 读理解能力。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培养他们 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想象力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想象力有助于幼儿理解抽象概念、发展语言和社交技能,同时 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方法
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
鼓励自由探索和尝试
为幼儿提供多种感官体验,如阅读图书、听 音乐、观看戏剧等,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02
CHAPTER
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与注意
感知觉
幼儿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并解释外部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和嗅觉等。
注意
幼儿对特定刺激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 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幼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
记忆
记忆
幼儿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记忆对于幼儿的认 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言语发展
言语
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和自己的言语,以及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言语发展是幼儿认知 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言语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从单词句、电报句逐渐发展到完整 句,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03
CHAPTER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绪情感概述
01
02
03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 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 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 美感。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 是情绪的深化和稳定化。
亲子关系与依恋类型
亲子关系的定义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 之间的关系,包括血缘关 系和非血缘关系。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个性发展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绪论
幼儿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一、概述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P17)2、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语言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P18)3、研究幼儿心理时必须从幼儿的生活中研究,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这即客观性原则。
(P16)4、幼儿的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发展速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儿童身上是大致相同的,这表明了儿童年龄特征的 B .(P13)A、阶段性B、稳定性C、可变性5、在儿童发展的心理过程中遗传起必要的物质前提作用,环境起决定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
(P6\P10)6、由外在要求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P4)7、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这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P13)8、社会生活坏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P7)9、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P12)、10、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起着主导作用的原因?P10-11答: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第二,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的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的发展。
第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再集体中接受教育。
11、幼儿教育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辨析)四、语言1、幼儿用语言来提醒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这是语言的调节功能。
P902、3-4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P743、幼儿掌握词的类型不断扩大,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
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P77(辨析)4、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P825、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自言自语的形式。
P916、整个幼儿期,幼儿在进行有明确目的的讲述时,其句子的平均长度大约为含有3个词以下和16个词以上的句子,均很少出现。
P877、自言自语是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
它既有外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
P928、幼儿往往不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反话”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表面性。
P869、幼儿语言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P7210、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P72-76答: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孩子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对发辅音感到困难。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相关。
6、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
五、注意1、幼儿按照教师要求先参加结构游戏,再做智力游戏,这是注意的转移表现。
P1102、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体现。
P105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个体本身的状态。
P1014、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P1005、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和掌握的熟练动作少。
P1096、注意对心理活动起着维持和组织作用,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P1007、注意分散主要是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引起的。
P1088、在组织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P111-113答:我们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各种活。
1、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a、重视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b、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c、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
2、充分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
a、帮组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b、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c、使幼儿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3、善于引导两种注意的转换。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恰当的引导幼儿两种注意的相互转换来维持注意,使幼儿能轻松、愉快的参加活动,顺利的完成教育任务是很必要的。
六、感知觉1、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是3 岁能分辨上下方位,4 岁能分辨前后方位,5 岁能分辨左右方位。
(P127)2、幼儿教师教学时使用的贴纸教具或挂图,背景和观察对象的差别应大一些,这是根据知觉的选择性规律。
(P132)3、幼儿时空知觉的特点是常常时空关系的混淆。
(P129)4、感觉的对比有两种:一是先后对比,二是同时对比。
(P131)5、幼儿辨别声音的听觉有两种:一是纯音听觉,二是语音听觉。
(P121)6、幼儿随着年龄的增大,视敏度在不断发展,所以给幼儿看读物,应该是年龄越小,图和字越大。
(P122)7、幼儿最容易掌握的名称是红,其次是黄、绿。
(P123)8、 4 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所以,这个年龄是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
(P126)9、播放音乐给幼儿听不应过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P131)10、幼儿经常把鞋子穿反,这是由于辨别方位能力尚未发展好。
(P128)11、感觉分析器在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后,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适应。
(P130)12、幼儿掌握综合辨色能力的特点是先会配对,再会指认,再到笼统命名,进而到精确命名。
(P123)13、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选两条规律分析)(P130-135)答:幼儿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感知觉规律有适应、对比、知觉的选择性以及知觉的理解性。
1)适应是指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的现象。
视觉适应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
比如明适应和暗适应。
嗅觉和触觉的适应现象也很明显,单痛觉的适应现象不明显。
根据感受性的适应规律,带幼儿由亮处进入较暗的场所,或u暗处进入亮处时,要注意视觉适应现象,以免因眼睛看不清而发生意外事故。
让幼儿闻某种气味也不要闻太久,以免因适应而分辨不出。
播放音乐给幼儿听不应过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2)感觉对比是指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有两种。
一是先后(相继)对比,这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是同时对比,这是同一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这一规律,对于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提高幼儿的感受性具有实际意义。
考虑到颜色的对比,可以使环境中的美术装饰相互存托,考虑到明度对比,又可以使演示场所利用一定的照明、遮光设备等,使儿童看的更清楚。
不过,不同分析器的活动也会相互影响,因此在幼儿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当很大。
3)知觉的选择性是人们的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虽然接触着许多刺激物,但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他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这就是知觉选择性。
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要受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
4)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只要感知对象的部分或一些主要属性,就可以把整个对象完整地反映出来。
对事物理解了,知觉就会更快、更深刻、更精确。
根绝这一规律,要使幼儿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能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平时就必须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并注意通过讲解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可做到较好的效果。
14、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36-139)答: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特点,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组织性、细致性以及概括性的不断完善。
1)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
3)观察的组织性,从缺乏系统性、顺序性向有顺序的知觉发展。
4)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精确的知觉发展。
5)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
七、记忆1、儿童记忆在质的方面的发展表现在记忆态度、记忆方法、记忆内容和记忆正确性的发展。
P1572、幼儿记忆在量的方面的发展表现在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
P1523、幼儿对不太理解的诗歌,熟读之后也记得住,说明幼儿以机械识记记忆为主。
P1604、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言语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P158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出著名的“遗忘曲线”,从中发现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
P1566、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的原因分析。
P166答:幼儿记忆的正确性较差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水平较低有关。
幼儿大脑皮质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于作精细的分析,识记时不求甚解,再现时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因而记忆的正确性差。
幼儿年龄越小,这一特点越明显,而记忆的正确性随年龄的增长逐年提高。
7、根据幼儿记忆力的特点,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P167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努力: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根据幼儿记忆保持时间较短,记忆的正确性差、容易发生遗忘的特点,帮助幼儿进行复习十分重要。
2、给幼儿记忆的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幼儿的记忆以不随意的形象记忆为主。
3、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
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幼儿对记忆材料理解的越深,记得就越快,保持时间也越长。
4、让幼儿使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实验证明,在记忆活动中,多种感觉道的参与对识记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机会,尽力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都投入记忆活动,在识记过程中既听又看,还能动手操作等,就容易记得既完整、正确,又牢固。
5、正确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
※8、如何正确对待幼儿“说谎”的问题?P170-171答:幼儿的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回忆。
这种现象常被人们误认为幼儿在说谎,这是不对的。
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假如幼儿是由于记忆失实而出现言语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不能看作是有意说谎。
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而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意义。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
为此,教师不能随便指责幼儿“不诚实”,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把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区分开来。
八、思维1、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再到抽象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