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认识论 练习
认识论练习题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已发布多个涉及“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些“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
“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请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的认识。
A 文件出台的过程及其作用,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主观能动性,说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B 文件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文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文件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说明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 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多数代表认为: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条件好的地方制定的目标可以高一些,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大一些无可非议,但如果条件还不允许,就决不能超越自身发展现实,搞“大跃进”式的民生工程。
而执政者,更不能靠拍脑袋出政策、拍胸脯定决策,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智,才能使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有实效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说明上述观点对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有何启示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实际的民生目标,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形成正确的民生决策,求真务实。
3.基于我国反腐败形势政府密集反腐出招,多措并举反腐。
反腐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
试分析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认识论专项训练含答案含答案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题1、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4、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对这种发展观的转变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全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6、、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7、下列观点与“实践出真知”相吻合的是…()A.实践只产生正确的认识B.认识来源于我们的头脑C.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D.真理第一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9、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
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10、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认识论习题
1、在庆祝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完成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嫦娥二号人物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篇章”。
“这一重大成就,对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剖析材料答:①原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材料:明确嫦娥二号发射任务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2分,如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答,给1分。
)②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次又一次的科学试验使人们对探月工程这一世界高科技领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2分)③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材料:我国探月工程还处于不断发展中。
(2分)2、材料一:2009年8月8日上午8时,首个全国“全民健身日”主会场启动仪式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
”材料二:设立全民健身日,是为满足当前日益普及的大众休闲体育运动的需要;是巩固开展了十多年的备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动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改善民众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
问:实践的作用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8分)答:①原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材料: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健身的好处促进了休闲文化的发展。
1②原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材料:健身运动好处是已被“全民健身周日活动”所证明的,所以要继续推行。
③原理: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认识论高考试题及答案
认识论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认识论1. 请阐述认识论的基本概念。
2. 论述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观点并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3. 解释直觉和演绎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4. 试述认识的源头是否可以追溯到感觉经验,为什么?5. 论述感觉和思维在认识过程中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
6. 你认为认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请阐述你的观点,并给出理由或论据支持。
7.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贡献,如何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答案部分:认识论1. 认识论的基本概念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和理论化的总称。
它探讨人类是如何认识外部世界、自身世界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 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来源在于理性思考和推导,强调理性概念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经验主义则认为知识来源于感官观察和经验积累,注重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取知识。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理性主义强调思维的先导地位,而经验主义则更注重感觉和经验的作用。
3. 直觉是指通过直接感知或直接洞察得到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常常是非理性的。
演绎则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注重逻辑的严谨性和推理的准确性。
直觉较为主观,容易受到主观感受和情绪的干扰,但它能迅速形成判断;演绎较为客观,但推理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前提条件和严密的逻辑关系。
4. 认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感觉经验,因为感觉经验是我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最基本途径。
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外部世界的刺激,然后经过感觉、知觉、思维等过程对其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5. 感觉和思维是认识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感觉是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将刺激转化为感觉心像,提供给思维进行加工和分析;思维则是通过对感觉心像进行思考、比较、分析和综合,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结果。
感觉提供了思维的材料基础,而思维则对感觉进行整合和深化,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认识论测试题
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1.、沙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办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
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①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
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回答4—5题。
4、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高考政治总复习专题突破训练:专题十五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考情分析从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从考查的形式看,本专题既有主观题形式出现,也有客观题形式出现,但以客观性试题为主。
题组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013·高考山东卷,23)“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2.(2013·高考广东卷,35)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题组二真理3.(2013·高考天津卷,8)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4.(2013·高考广东卷,34)下图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题组三认识过程5.(2013·高考海南卷,20)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1)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认识论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现实生活中,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材料中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 )A.天与人的关系问题B.名与实的关系问题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理与气的关系问题2.“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对《红楼梦》的这一评述所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认识决定实践,实践水平的不同,认识也就各不同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面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D.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一定的差异3.一段弯曲的树根,弃置荒野,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木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
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④我思故我在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成就,反过来又成为科技进步的强大助推器。
比如有些生物实验,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不仅能迅速获得结果,而且能节约器材费用,还能避免某些真正实验所具有的危险性。
上述事实说明( )A.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取代现实的科学实验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认识论练习参考答案
认识论练习题主观题参考答案2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3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3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3分)22、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2分)。
23、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分)。
在推动核电发展和应对核事故过程中,人类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和发展对核电安全的认识(4分);运用对核电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核电建设,使核电安全日臻完善(4分)。
认识论练习题主观题参考答案2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3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3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3分)22、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2分)。
23、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分)。
在推动核电发展和应对核事故过程中,人类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和发展对核电安全的认识(4分);运用对核电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核电建设,使核电安全日臻完善(4分)。
认识论练习题主观题参考答案2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3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3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3分)22、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2分)。
易错点15 认识论(解析版)
易错点15 认识论易错题【01】实践1.历史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矫正]实践是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易错题【02】认识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矫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追求真理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圆圈式循环运动。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01(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答案】B【详解】B: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B符合题意。
A: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发展,无涉及建造过程经历的曲折历程,故A不符合题意。
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认识论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 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
单项选择题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A、B
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征有: A.实践的观点 B.辨证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A、B
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 括以下环节: A.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 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 C.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 实际的实践活动 D.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 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A、B、C、D
A、B、C
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8、“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A、C、D
B
单项选择题
14、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对立统一规律 C、实事求是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单项选择题
1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C
单项选择题
16、科学家对194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 星的天文现象做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 说明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一、选择题
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D.自觉选择性
2. 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D.主动创造性
3.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
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
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①② B.①③ C.③④D.②④
4.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5.《中国科技报》报道,细胞的正常基因出现突变并不断积累会导致癌症。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调查与30种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发现了会导致癌变的22种基因变异模式。
材料主要表明( ) A.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的基础是变动不居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科学家提出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设想,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然后再根据这些模型模拟出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
这一设想进一步佐证了( )
A.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活动模拟器”建造的如期成功
B.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建造“活动模拟器”的直接动力
C.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推动认识和科技的发展
D.科学家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是推动“活动模拟器”发展的源泉
7.“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8.雷雨天气里,可以用手机吗?实验证明,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打电话、玩微信都没问题,其危险性基本可以忽略,但是有电线连接的那些电器设备的危险性比手机要大。
这说明了( )①实践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②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规律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现实条件的制约去认识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④ B.②④ C.①②D.②③
9.中国神舟十号搭载茶叶种子返回交接仪式暨福建(武夷山)航天茶叶育种基地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见证“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时刻。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都会变差。
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
上述情况说明( )
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②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④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面漫画说明,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③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探索。
十五大报告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进
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
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
布局的高度来论述。
这个过程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可以摆脱客观
对象的束缚②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
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③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
断深化,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①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论 B.百感交集 C.千虑一得 D.三人成虎
15.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
与以往不同,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
上述思路是基于( )
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B.运动的绝对性,很多事物是不能正确认识的 C.实践的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贯穿于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惊喜。
【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十八大再次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
下表是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进程。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红”遍海内外。
材料一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
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
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汇合点,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材料二8月18日,201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 A 2. B 3. C 4. D 5. B
6. B 7. B 8. A 9. C 10. C
11. D 12. B 13. D 14. C 15. D
16.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不同时期文化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国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实现了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17.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检验并丰富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