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4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4Word版含解析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课标导航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晨读时间1、妙语连篇《论语》名句精选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中。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流行在线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多少?/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一生才不会浪费掉。

/ 我们到底重不重要,/我们是不是很渺小,/ 深藏心中的那一套,/人家会不会觉得很可笑?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边看天空,/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动,/ 还有谁可以帮助你成功。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 不要让自卑左右你向前冲,/ 每个人的贡献都不同,/ 也许你就是最好的那种。

——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3、经典素材(1)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在社会政治黑暗时,不同流合污,保持自身高洁的品行。

(2)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

4、崭新视角孔子和关公有标准像了,西门庆还会远吗?“孔子标准像”在争议声中推出不到一个月,又有媒体爆出消息称,山西运城要为“武圣”关羽制作标准像。

有位网友问:如果运城要制作“全球统一”的关羽标准像,那么杭州是否要推出“全球统一”的济公标准像,苏州是否要推出“全球统一”的唐伯虎标准像呢?当孔子标准像被中国孔子基金会隆重推出的时候,善良的人们仅仅被告知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他的博大儒雅,利于孔子文化的对外传播。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1单元 0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1单元 0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整篇课文内容来看,世人对孔子当时积极入世的态 度和做法褒贬不一。可见,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困难重 重,理想难以实现。
B.“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晨门对孔子执著精神
的赞美。 C.桀溺的“耰而不辍”,表明他当时农活很忙,没有时 间停下手中的活与子路交谈。
(1)正面体现
文中直接引用了孔子的话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境界, 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先哲形象,由人物自己的话来体现其内心 世界,说服力极强。
(2)侧面衬托 所选的这几段文字以正反两方面的衬托阐述了人物的内 心世界。在文中仪封人和晨门的话语都是正面叙述,交代出了
孔子改变天下无道现实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那种悲剧性的
3 .选文 3 中写到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嘲讽之语,表达了一 种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接舆的歌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的无奈,他对“往者”和 “今之从政者”都失去了信心,可以说这正是他选择避世的根
本原因之所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才说孔子是“何德之
衰”。
4.如何理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这一句出自有“楚狂人”之称的接舆讽劝孔子的《凤 歌》,意思是说过去的事情已无法挽回,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 改变。接舆认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做法 是徒劳的,已经过去的就算了,希望他从现在起就不要再过问
与飞禽走兽同群,而还在耕田种地,食人间烟火吗?何况,他
们不仅耕田种地,而且还“耦而耕”,二人并肩劳作,进行改 变世界的努力。反过来说,正因为天下不太平,我们才于心不 忍,汲汲于救世之道。说到底,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 的良心在作驱动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2 .在选文 2 中,孔子提到 “ 鸟兽不可与同群 ” ,那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 .是鲁孔丘与C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D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解析:选B B 项中的“与”通“欤”。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仪封人..请见(镇守边界的官) B .是知津.矣(渡口) C .植其杖而芸.(众) D .使子路反见.之(拜见) 解析:选C C 项中的“芸”通“耘”,除草。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以.杖荷蓧子路行以.告 B.⎩⎪⎨⎪⎧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C.⎩⎪⎨⎪⎧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是.鲁孔丘与 D.⎩⎪⎨⎪⎧植其.杖而芸见其.二子焉 解析:选D D 项,均为代词,他的。

A 项,前为介词,用;后为介词,把。

B 项,前为结构助词,的;后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项,前为代词,这样;后表判断。

4.与“欲洁其身”中“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B .父异.焉 C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D .见.其二子焉 解析:选D D 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A 、B 、C 均为意动用法。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植其杖而芸B .风吹草低见牛羊C .使子路反见之D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解析:选D A 项,“芸”通“耘”;B 项,“见”通“现”;C 项,“反”通“返”。

2020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背景扫描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坚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 练习 (含解析)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 练习 (含解析)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D.使子路反见之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

D 项,“反”通“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君子之至于..斯也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D.子见夫子..乎项,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B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C项,古今意义相同。

D项,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50730001)A.①而谁以易之②子路拱而立B.①对曰 “然。

”②夫子怃然曰C.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杀鸡为黍而食之D.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天之弃商久矣项,①通“尔”,你;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B项,①表示肯定,是的;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①动词,作为;②动词,做(饭)。

D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耰.而不辍A.左右欲刃.相如B.子路从而后.C.范增数目.项王D.止.子路宿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耰: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也指覆种。

刃:用刀杀。

后:落在后面。

目:用眼睛示意。

D项,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02)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隐者也D.晨门曰:“奚自?”A项,状语后置。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项,宾语前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D.使子路反见之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躲避。

D项,“反”通“返”,返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仪封人请.见(请求) 是鲁孔丘之徒.与(弟子)B.孔子过.之(经过) 是知津.矣(渡口)C.何.德之衰(怎么) 往者不可谏.(劝谏,劝阻)D.来者犹可追.(追赶) 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项,谏:匡正,挽回。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B.子路从而..后C.鸟兽不可..与同群D.遇丈人..,以杖荷蓧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B项,从而,古义:两个词语,“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表承接的连词;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D项,丈人,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4.下列对文化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全书共20篇。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子曰:“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A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项,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作业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基础巩固1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是鲁孔丘与?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解析】A项“与”通“欤”,B项“而”通“尔”,C项“反”通“返”。

【答案】D2. 对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丧:去世。

B .夫执舆者为谁夫:那,那个。

C.而谁以易.之易:改变。

D .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

【解析】A项,“丧”应解释为“失去官位”。

【答案】A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小人之过也必文B .何以伐为自伐者无功C.见其二子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D .吾与点也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解析】A项中“过”都是“犯过错”的意思。

B项“讨伐” / “矜伐” °C项“使••… 见” / “看见”。

D项“赞成” / “跟”。

【答案】A4.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子贡贤于仲尼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子路行以告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天下之无道也久矣D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D项,“而”全表转折。

A项,介词,引介对象/比,介词。

B项,介词,用/介词,把。

C项,名词,风尚/名词,德政。

【答案】D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耰而不辍A .止子路宿B.子路从而后.C.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D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子见夫子乎B •子路从而后C.鸟兽不可与同群D •遇丈人,以杖荷蓧【解析】A项“夫子”在句中指“老师”,B项“从而”在句中指“跟随而”,D项“丈人”在句中指“老年男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B)A.仪封人请见.(jiàn)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B.长沮、桀溺耦.而耕(ǒu) 耰.而不辍(yōu)C.夫子怃.然(wǔ) 趋而辟.之(pì)D.以杖荷.蓧(hè) 杀鸡为黍而食.之(sí)解析A项“见”读xiàn。

C项“辟”通“避”,读bì。

D项“食”读sì。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A.是鲁孔丘与?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解析A项“与”通“欤”。

B项“而”通“尔”。

C项“反”通“返”。

3.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D)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明日..,子路行以告C.子路从而..后D.鸟兽..不可与同群解析A项“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岳父。

B项“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C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

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

4.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何以.战C.作《师说》以.遗之D.遇丈人,以.杖荷蓧解析C项“以”为连词,其余各项皆为介词。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A.而谁以易之?B.晨门曰:“奚自?”C.孔子曰:“何陋之有?”D.子路宿于石门。

解析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各项均为宾语前置。

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最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1.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1.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及答案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D.使子路反见之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

D 项,“反”通“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君子之至于..斯也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D.子见夫子..乎项,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B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C项,古今意义相同。

D项,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0730001)A.①而谁以易之②子路拱而立B.①对曰 “然。

”②夫子怃然曰C.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杀鸡为黍而食之D.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天之弃商久矣项,①通“尔”,你;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B项,①表示肯定,是的;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①动词,作为;②动词,做(饭)。

D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耰.而不辍A.左右欲刃.相如B.子路从而后.C.范增数目.项王D.止.子路宿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耰: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也指覆种。

刃:用刀杀。

后:落在后面。

目:用眼睛示意。

D项,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50730002)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隐者也D.晨门曰:“奚自?”A项,状语后置。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 项,宾语前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答案

1.作者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

《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2.写作背景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室日渐衰微。

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

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弟子学习礼仪,一方面积极入世,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真是踌躇满志。

他最初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

先是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占领的鲁国的城池,后又诛杀了乱臣少正卯。

治理国家仅仅三个月,路不拾遗,四方之客都宾至如归。

齐国害怕孔子执政会使鲁国强大,威胁自己,所以送了一些美女给鲁君,鲁君于是耽于享乐,不理朝政。

孔子见自己的抱负难以施展,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开始了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常遭困厄,都不受重用。

最后只得返回鲁国,专心修订《诗》《书》《礼》《乐》,教授弟子。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2)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2)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译文及评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译文及评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译文及评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课文段落1【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请见(xiàn):引见(2)君子之至于斯也。

之,定语后置标志。

相当于“至于斯之君子”。

(3)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

(4)丧(sàng):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5)木铎(duó):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

”【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课文段落2【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èi)。

(5)以: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练: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答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练: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答案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45分钟,60分)一、基础应用(33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也久矣无道:不讲道义A.天下之无道..B.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过:拜访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追:追寻,追思D.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止:使……留下来【解析】选D。

A项,无道:暴虐,没有德政;B项,过:经过,路过;C项,追:改变,挽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过之.是鲁孔丘之.徒与B.问于.桀溺子路宿于.石门C.杀鸡为黍而.食之耰而.不辍D.天下之无道也.久矣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解析】选C。

A项,代词,“那个地方”/助词,“的”;B项,介词,表对象,“向”/介词,表处所,“在”;C项,都表示顺承关系;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句末语气助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从而后.C.杀鸡为黍而食.之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解析】选A。

B项,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C项,食:名词活用作动词,拿东西给人吃;D项,洁:使动用法,使……清白。

4.下列选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长沮、桀溺耦而耕③是鲁孔丘之徒与④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⑦植其杖而芸⑧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④⑤⑦⑧D.③④⑤⑦【解析】选D。

②桀,通“杰”;③与,通“欤”,句末语气词;④而,通“尔”;⑤辟,通“避”;⑦芸,通“耘”。

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沮在确认“执舆者”是孔丘之后,没有直接回答子路的问话,而是说“是知津矣”,表达了他对孔子才能的崇敬赞美。

B.“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这句话表达了桀溺对孔子的不屑!C.仪封人见孔子前称孔子为“君子”,见后赞叹“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极写仪封人对孔子的大力赞美。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达标习题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达标习题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及答案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是一位光照古今的划时代人物。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在孔子之后的近2 500年历史上,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素王‛和‚万世师表‛。

唐代大诗人杜甫形象地比喻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孔子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本课5则选文都围绕着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主题。

孔子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

天下无道,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挺身而出,这是一种异常可贵的勇于担当的精神。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百折不挠,执着于自己的理想。

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本质。

在孔子身后,勾践作为越国之君,心中不忘复国兴国的重任,受尽凌辱,卧薪尝胆;身为蜀国臣子的诸葛亮为扶持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答刘备的恩情,担负起臣子应尽的责任。

在现代,也有承担责任的典范:鲁迅,承担着拯救国民思想的责任,他用笔抨击着当时的黑暗社会,一页页华章唤醒了麻木愚昧的国民;钱学森,承担着祖国航天事业的责任,他日夜操劳,让中国更自强自信自尊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航天最重,名利最轻。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无论宠与辱,抑或是穷和通,孔子都没有放弃过他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让它走回‚有道‛的轨道上。

他在被别人非议的时候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的话,我就不参与变革了)‛这种‚仁以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激励了两千多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评价孔子时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那样,孔子成了后世文人学士心中永远仰望的丰碑。

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曰:‚为.仲由。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 .是鲁孔丘与C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D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解析:选B B 项中的“与”通“欤”。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仪封人..请见(镇守边界的官) B .是知津.矣(渡口) C .植其杖而芸.(众) D .使子路反见.之(拜见) 解析:选C C 项中的“芸”通“耘”,除草。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以.杖荷蓧子路行以.告B.⎩⎪⎨⎪⎧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C.⎩⎪⎨⎪⎧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是.鲁孔丘与 D.⎩⎪⎨⎪⎧ 植其.杖而芸见其.二子焉解析:选D D 项,均为代词,他的。

A 项,前为介词,用;后为介词,把。

B 项,前为结构助词,的;后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项,前为代词,这样;后表判断。

4.与“欲洁其身”中“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B .父异.焉 C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D .见.其二子焉 解析:选D D 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A 、B 、C 均为意动用法。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植其杖而芸B .风吹草低见牛羊C .使子路反见之D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解析:选D A 项,“芸”通“耘”;B 项,“见”通“现”;C 项,“反”通“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与?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解析】A项“与”通“欤”,B项“而”通“尔”,C项“反”通“返”。

【答案】 D2.对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丧:去世。

B.夫.执舆者为谁夫:那,那个。

C.而谁以易.之易:改变。

D.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

【解析】A项,“丧”应解释为“失去官位”。

【答案】 A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小人之过.也必文B.何以伐.为自伐.者无功C.见.其二子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D.吾与.点也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解析】A项中“过”都是“犯过错”的意思。

B项“讨伐”/“矜伐”。

C项“使……见”/“看见”。

D项“赞成”/“跟”。

【答案】 A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子贡贤于.仲尼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子路行以.告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天下之无道.也久矣D.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D项,“而”全表转折。

A项,介词,引介对象/比,介词。

B项,介词,用/介词,把。

C项,名词,风尚/名词,德政。

【答案】 D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耰.而不辍A.止.子路宿B.子路从而后.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子见夫子..后..乎B.子路从而C.鸟兽不可..,以杖荷蓧..与同群D.遇丈人【解析】A项“夫子”在句中指“老师”,B项“从而”在句中指“跟随而”,D项“丈人”在句中指“老年男子”。

【答案】 C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宿于石门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D8.名句默写。

(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________。

(2)________,而谁以易之?(3)天下有道,________。

(4)往者不可谏,________。

【答案】(1)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3)丘不与易也(4)来者犹可追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杖荷.蓧荷:背负。

B.植其杖而芸.芸:除草。

C.明日..,子路行以告明日:第二天D.行其义.也义:正义。

【解析】D项,义:道术或主张。

【答案】 D10.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子路拱而立②欲洁其身,而乱大伦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解析】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③助词,的;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1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植其杖而芸B.至,则行矣C.隐者也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解析】C项判断句。

其他三项都是省略句,省略主语:A项省略“丈人”;B项“至”前省略“子路”,“则”前省略“丈人”;D项“已”前省略“我们”。

【答案】 C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

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

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

【解析】B项,“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不正确。

【答案】 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便留子路住下来,杀鸡、做黍米饭给子路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叫来拜见子路。

(2)孔子说:“他是个隐士啊。

”让子路返回去看望他。

子路到了他家,他却走开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

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

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祇.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孔丘得据土.壤.土壤:土地B.今之从政者殆.而殆:懈怠C.景行..行止景行:大路D.学者宗.之宗:尊奉【解析】殆:危险。

【答案】 B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夫子之.道至大②夫道之.不修也B.①吾何.为于此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C.①使知者.而必行②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D.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解析】C.者:代词,……的人。

A.之:的/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何:疑问代词,什么/副词,为什么;D.则:连词,表连接/副词,就。

【答案】 C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B.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C.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D.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解析】根据画线句句意及重要字词的提示断句。

这部分的标点为: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答案】 B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

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解析】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示遗憾。

【答案】 B18.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或:动身),粮食也断绝了。

跟从(或:随行)的弟子饿坏(或:饿病)了,人都站不起来(或:许多人爬不起来/没有人能够站起来)。

(2)有这样的道理啊(或:是这样啊),颜家的小伙子(或:好小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要是你成了大富翁),我就当你的管家。

【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

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