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认识内能》教学设计(九上)
九年级物理上册《认识内能》教案、教学设计
1.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
2.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物质种类的关系。
3.内能的改变方式,如热传递、做功等。
4.内能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容易混淆。
2.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物质种类的关系,难以直观理解。
3.内能改变方式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理解难度较大。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内能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需涵盖内能的概念、特点、改变方式等方面。
2.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内能知识进行巩固。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内能知识的掌握程度。
练习题示例:
(1)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内能的正确概念?()
A.内能是物体内部的机械能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探究欲望。然而,在内能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以下方面感到困惑: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内能改变的方式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水平,以便在新知识教学中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4.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内能的改变。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
针对以上重难点,以下是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生动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明确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教学活动:展示热水袋取暖、搓手取暖等实例,让学生体会内能的存在和作用,通过与机械能的对比,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采用图表、数据对比等形式,直观展示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物质种类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能和热量(科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能和热量(科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则运动有什么关系呢?新课教学1.内能(1)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类比: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被拉伸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吸引而具有势能;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分子间相互吸引也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结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无关。
机械能:物体整体所具有的能,是物体动能和势能之和,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
(3)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①内能跟温度的关系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利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内能的利用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能的利用,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热水瓶、热水、玻璃瓶等。
四、活动过程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内能的利用。
我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内能,内能的来源以及内能的利用方法。
然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内能的利用。
我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利用方法,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内能的利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学生对内能的利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内能的利用方法还是不太理解,这部分学生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我也打算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在家里尝试利用内能来加热食物,以此来加深他们对内能的理解。
总的来说,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感到满意,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能的利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内能的利用时,我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内能的概念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内能的利用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
内能是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我采取了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理解来掌握内能的概念。
我通过讲解内能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然后,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内能的转化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内能的理解。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学策略
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
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
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相关推荐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教学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教具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二、内能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
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答案:选项B、C五、小结内能与温度有关六、作业P17—1、2教师引导实验比较在不同下扩散现象的快慢(对比红墨水在冷水与在热水中的扩散)引导讲评回忆分子运动论的三个基本观点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并自己得出结论: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多比较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做题探究活动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九年级物理上册《14.1 认识内能》教学设计 沪粤版
《14.1 认识内能》【学情分析】:初中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文字表达,而要悉心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的现象进行概括进而形成概念;强调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实验探究。
【教材分析】:内能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课,初中学生侧重从宏观现象理解内能。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这两大部分,其中重点是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总结改变内能的方法。
通过经历从宏观——微观——宏观的思考过程,建立内能的概念。
教材根据分子动力论或应用内能对外做功的实例,引入内能,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生活现象总结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能准确判断实例中改变内能的方法;3.能判断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情况;4.能判断做功,物体内能改变情况。
5.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建立内能概念;2.通过探究归纳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1.建立内能的概念,区别温度和内能的概念;【实验器材】:压缩空气引火器、乙醚、粗绳、铜管、橡胶瓶塞、打气筒、医用输液瓶和注射器、【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教学策略】:对于内能的概念,这里是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来定义的。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是要求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后面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
因此,应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内能、温度及其相互关系。
课标没有要求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解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但对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将宏观现象与物质的微观状况联系起来的意识,提高分析思维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堂而言,主要由五个活动组成,分两时进行第一首先通过弯折铁丝活动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
接着通过演示点火爆炸说明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然后重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让学生阅读“信息库”,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时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酒精、纸片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值的概念,并指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静态图片与动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教师:四冲程汽油机模型和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点火爆炸演示学生:铁丝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铁管靠在高速运转的砂轮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汽车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驶(录象)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被高速飞轮磨下的铁屑为什么会火花四溅?汽车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后是怎样使发动机工作的?今天的学习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学生观看、思考使学生产生凝问,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新教学1、学生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2、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应用——热机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一根铁丝,将铁丝快速反复弯折铁丝七八次,触摸弯折处,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铁丝的温度升高,说明铁丝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个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注意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师:棉絮燃烧必须要达到它的着火点,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温度和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在刚才两个实验中,铁丝和棉絮增加的内能从何而?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教案: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3.理解内能转化与守恒的概念。
4.了解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并能够应用其实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计算。
3.内能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1.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
2.内能守恒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内能的概念,提问学生物体内部是否存在一种能量,并与热相关。
学生可能会提到热能、温度等概念。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
然后,进一步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实验示范(15分钟)教师进行一个与内能相关的实验示范,例如将一杯温度较高的水倒入另一杯温度较低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高的物体冷却时热量的减少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同时,提出进一步思考:这其中是否存在能量守恒的现象?4.计算公式(10分钟)教师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即内能等于物体的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
同时,向学生解释热容量的概念,并进行例题演示。
5.内能转化与守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的问题,例如物体的内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然后,介绍内能守恒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际应用。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内能计算、内能转化与守恒的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拓展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拓展讲解。
然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课堂作业1. 计算题:如图所示,有一块质量为5kg的铁板,温度由25°C升至75°C,请计算铁板的内能变化量。
2.应用题:请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其内能转化与守恒的过程,并写下你的思考与分析。
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2、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3、知道人类改变和利用内能的两种方式;过程与方法1、类比已经认识的宏观能量(机械能),认识物体内的微观能量—内能。
2、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内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
3、通过实例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都是做功或热传递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内能及内能的改变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树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学生常见的土豆和试管做实验,引入新课。
学生思考:1、土豆具有什么能量?2、土豆的能量从哪里来的?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找到答案。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1、构建内能的概念(1)内能的概念大家对机械能并不陌生,运动的篮球、摇摇欲坠的石头、压缩的弹簧,这些物体各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为什么?分子也在运动,分子在存在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总结引入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思考:在内能概念建立过程中,你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将已知事物跟未知事物进行比较,根据它们的相同或相似,推知未知事物也可能有某种属性。
这是科学认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叫类比法。
(2)、拓展延伸篮球、石头落到水平地面静止后,弹簧恢复原状没有形变时,是否具有机械能和内能?炙热的铁水和南极的冰山有内能吗?把一壶水烧开,水的内能怎样变化?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内能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内能的大小还和物体质量、种类、状态、体积、结构等因素有关。
九年级内能教学设计
九年级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
3. 能够应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内能的计算方法;
2.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内能的应用;
2.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包括内能的定义、计算方法、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等内容;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识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
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PPT讲解内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内能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内能。
Step 3:讲解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
教师通过PPT讲解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些定律计算内能的变化。
Step 4:练习与讨论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逐个点评学生的答案,并解释正确答案的原因。
Step 5:拓展应用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内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解决方案。
Step 6:总结与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Step 7: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阅读教材,定义物体的内能。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探索物理道理的意识,并初步学习用类比的办法将不可见的事物用可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物理研究的方式。
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实验
应用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
授课教师
物理组:
课型
新课
课时
一课时
目
标
要
求
知识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出如何改变内能。
(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提出要求,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多种办法让铁丝温度升高。
请学生归纳小结改变内能的方法,教师补充完善。
说明热传递的特点,明确热传递的概念,同时给出生活中的其他例子。
教师明确指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师演示实验
探究实验:让铁丝热起来。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并归纳热传递的特点,回答问题。
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后回答。
加深对内能与温度关系的认识,同时也培养实验验证和归纳表达的能力。
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物理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也是为生活服务的,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4.1认识内能》教学设计(九上)
14.1认识内能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象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本章的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在全章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已有初步认识,但由于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理性认识建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要注意尽量以感性知识为依托,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注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机械能认识内能,领会其中的类比方法。
2、经历用做功和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活动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实例,养成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内能的概念;2.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内能的概念教学设计思想:1.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流程:展示各种热机→引入新课→类比引出内能概念→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得出结论→小结及作业学习资源与器材:(学生)铁丝、砂纸。
(教师)火柴、酒精灯、空气压缩引火仪、硝化棉、大试管、橡皮塞、烧杯、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各种交通工具,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做功的能量从何而来?教师总结:A.都需要燃烧燃料;B.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九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第1课时初步认识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2.理解并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能正确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嫦娥二号奔月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与交流.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同时也让学生为祖国成就而自豪.待学生看完后,教师提问:嫦娥二号发射、进入月球轨道三次制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靠的是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做功,把卫星送上月球.燃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这种能量有什么特点?它与前面学习的电能、机械能有何不同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学习.【进行新课】知识点1 内能的概念1.内能的概念教师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教师向学生展示教材P7页图13.2-1、图13.2-2,引导学生类比分析.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师真棒!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那么它的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上节课讲的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具有的动能也就越大.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知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而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会不会也有势能呢?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应该也具有势能.师同学们说得对,我们知道宏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而微观物体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我们叫做内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内能.板书: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师请同学们思考:是不是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有的回答是,有的回答不一定)师大家不要着急,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看教材P8页的图片13.2-3,然后分析这两幅图中的铁水和冰块具有能量吗?为什么具有?生1: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很剧烈,它具有内能.生2:冰山上冰冷的冰块,虽然温度很低,但其内部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它具有内能.教师鼓励学生,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一切物体内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那么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选D.答案:D2.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师请同学们思考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生1:机械能是宏观物体具有的,看得见,能直观感受到.而内能是微观分子具有的,看不见,只能借助它表现出来的现象感知;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内能是与分子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是与物体内部分子数、温度、分子间距离有关的能量.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动能与势能之和,是由物体质量、整个运动状态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板书:(1)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不能混淆.(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并不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如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石头便没有机械能.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内能的影响因素师内能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积极发言.生1:与温度有关,物质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运动速度快慢也会变化,所以物体内能也会变化.生2:与质量有关,对同一物质而言,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目越多,所以分子动能和势能也大,内能也大.生3:与状态有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分子间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也会变化.所以分子间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解析:在分析物体内能大小时,应注意物体的内能与三个因素有关,即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举起的高度无关,物体的速度和举起的高度影响的是机械能,而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种物质,温度相同,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故选D.答案:D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内能这个物理量,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知道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知道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知道内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温度、状态(体积),我们今天就学到这.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教师首先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在初步给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建立内能的概念.2.教师在利用分析比较法讲述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首先说明内能与物体整体的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整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构成球的机械能.球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球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还具有内能.学习名言警句:1.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2节 内能》
2.在下列的选项中,通过做功
实 现 物 体 内 能 改 变 的 是 ( )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放 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水被 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3.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认为, 在美国东海岸出现的“天空火 球”现象是由于小行星进入了地 球大气层。请同学们尝试解释这 个罕见的现象。
高”或“降低”)。当瓶塞跳起 练 习 来 时 , 可 以 看 到 瓶 内 出 现 水蒸气对瓶塞 能 ,这是因为 ,内
(填“增加”或“较 (填“升 而
少”)。温度
高”或“降低”)。水蒸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小液滴。白雾未消失时,如果 马上盖上塞子,再次向瓶内打 气,则会看到 。 参与练习,完成题目 检测教学 目标 达成 情况。
难点 教学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热量的概念。 教学 方法 教具 学具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学生实验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多媒体课件、若干根 50 cm 的细铁丝、压缩点燃演示器、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 教学过程
引入 引 入
教师活动 向学生展示三幅有关人类对
3.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 两个问题。 ①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 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 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 倾听教师讲解 新 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 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 课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 重点强调 内能 和机 讲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出的问题。 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冰山也不例外。 授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想一想,根据你所掌握的知 小组讨论。 识,如何判断同一物体内能是否 发生了变化。 本环节的设计, 主要 培养学生 对所 学知 从宏观现象推理出微观机 识的应用能力。 什么 械能的区别, 强调是 分子能量。 防止学习 困难的学 生混 淆概 念。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教案通常物理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材料。
为此,下面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学习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㈠、思考:(课本126页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我们怎么称呼这种能量? 。
㈡、阅读课本P127-129 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内能的;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5.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二、合作探究(一)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阅读课本P127 ,回答问题。
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
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
(二)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等,与物体的宏观状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情况。
●知道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养成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 ,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教学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和能量转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flash动画(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过程)、试管、水、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四冲程汽油机模型(J2255型)和柴油机模型等.学生每组准备:四冲程汽油机模型(J2255型)、四冲程柴油机模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汽车已经是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18世纪第一辆汽车问世时,速度只有数千米每小时,而目前最快的汽车速度已经是声速的几倍,达到了1678千米每小时.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世界上最快的汽车你想知道汽车是如何获得这么大的机械能的吗?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热机,将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14.1热机(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悬念,让倾听讲述。
听讲,愉快地进入新课学习。
学生感受热机的威力,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由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过程:(一)热机1、热机的原理2【演示实验】如图:在试管内装少许水,用一层红色塑料薄膜裹着棉花塞在试管中上部,利用点燃的酒精灯对封闭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当水沸腾时,水蒸汽会慢慢推动塞子向试管口运动,让学生观察现象.(提示:为节约时间,可用热水或提前加热;试管口对着空处,塞子不要塞得太紧,以防危险.)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1)看到什么现象?(2)棉花塞被顶向管口,推动塞子的能量来自哪里?(3)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从何得到?总结:在这个实验中,酒精燃烧的化学能→仔细观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认识内能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象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本章的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在全章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已有初步认识,但由于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理性认识建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要注意尽量以感性知识为依托,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注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机械能认识内能,领会其中的类比方法。
2、经历用做功和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活动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和实例,养成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内能的概念;
2.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内能的概念
教学设计思想:
1.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流程:
展示各种热机→引入新课→类比引出内能概念→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得出结论→小结及作业
学习资源与器材:
(学生)铁丝、砂纸。
(教师)火柴、酒精灯、空气压缩引火仪、硝化棉、大试管、橡皮塞、烧杯、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各种交通工具,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做功的能量从何而来?教师总结:A.都需要燃烧燃料;B.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
这些机械做功的能量来自于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
那么什么是内能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4.1 认识内能)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内能?
1、【提问:】水沸腾时水蒸气能够把壶盖顶起,说明水蒸气具有能量,那么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答:分子)水蒸气具有的能量就可能是其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那么分子到底有没有能量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复习:】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提出问题:分子有能量吗?(学生回答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填写导学单)
3、请学生阅读第66页图14-1及文字说明(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小结: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再总结所采用的方法——类比法。
4、引入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焦。
5、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1)通过观察图片,理论分析,理解“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思考:】影响内能的因素有那些?(学生猜想:质量、温度、体积、状态等)着重讲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师导入:】既然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所以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呢?(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观察教材图14-3,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使手暖和的方法:搓手、用热水袋焐手、向手上哈气、在火旁烤等)总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活动1 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学生实验:】探究怎样增大铁丝的内能(学生先猜想,总结方法,再动手实验。
)实验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演示实验:】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压缩筒内空气,增大空气的内能,使空气温度升高引燃硝化棉;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会增大。
(3)【演示实验:】加热装有少量水的大试管,水沸腾时,管内气体把橡皮塞冲出去,分析现象,讨论:①气体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
②气体是否具有能量?③管口为什么会有“白雾”出现?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管口有“白雾”出现)
讨论后得出结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会减小。
(4)学生列举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事例;
(5)【师生共同总结:】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
能之间的转化。
3、“活动2 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多媒体投影);
(2)阅读教材图14-5,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
①图中三种情况各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②三种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列举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事例;
(4)分析事例得出结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4、【演示实验:】擦火柴、用酒精灯火焰点燃火柴
【分析实验现象:】不论什么方式都可以使火柴的内能增大,
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想一想”——由学生交流完成。
三、课堂测评:(见导学单)
四、课堂小结:(学生进行内容总结和方法归纳)
五、布置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第2、3题
板书设计:
§14.1 认识内能
一、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多。
4、内能的单位:焦耳(J)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
3、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在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
4、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