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讲解学习共41页文档

合集下载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摘要:
1.水肿的定义和症状
2.水肿的中医分型
3.中医治疗水肿的方法
4.总结
正文:
水肿是指体内积液过多,导致组织间隙和体腔内液体增多的一种症状。

水肿可以出现在任何部位,常见的有眼睑、四肢和全身。

水肿的中医分型主要根据病因和症状来划分,常见的有风水泛滥、风热、风寒等类型。

风水泛滥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

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

证候分析:风邪袭表,肺失宣降。

治疗水肿的中医方法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膳是可以缓解水肿症状的,比如说可以喝一些青鸭赤小豆汤。

这种汤能够帮助增强身体代谢,而且还可以起到利尿的功效,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也可以喝冬瓜汤来治疗水肿,冬瓜汤可以用来缓解因为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症状。

把玉米须放在热水中煮沸,每天坚持喝也可治疗水肿。

另外,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也可以用来治疗水肿。

对于体虚引起的水肿,可以服用一些健脾补肾的药物来缓解水肿。

对于肾炎引起的水肿,可以将车前草、白茅根以及积雪草放在一起水煎成药剂来治疗。

总之,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肿症状。

治疗水肿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中医药膳、针灸、拔罐等。

水肿的辨证论治(精品课件)

水肿的辨证论治(精品课件)

水肿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阳水和阴水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

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

.......Y路顺风辨证虽然以阳水、阴水为纲,阳水和阴水有本质区别,但应注意,阳水和阴水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

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虚,水邪日盛,便可转为阴水;反之,若阴水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肿势剧增,又可表现为以实证、热证为主,而先按阳水论治。

.......Y路顺风二、治疗原则水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提出“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三条基本原则。

张仲景宗《内经》之意,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辨证地运用了发汗、利小便的两大治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沿用至今。

根据上述所论,水肿的治疗原则应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势壅盛则可酌情暂行攻逐,总以祛邪为主;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总以扶正助气化为治。

虚实并见者,则攻补兼施........Y路顺风三、分证论治阳水1、风水泛滥症状:浮肿起于眼睑,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甚者眼睑浮肿,眼合不能开,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中医内科学-水肿

中医内科学-水肿

【临床诊治要点】
一.首先要明确诊断 分清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
二.中医中药治疗水肿,主要是肾性水肿。 三.其他:特发性水肿、粘液性水肿等。
肾性水肿
一.原发性肾病所致水肿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病型、急性肾小球 肾炎。
二.继发性肾病所致水肿 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三.急、慢性肾功能减退所致水肿
4 湿热壅盛
病机: 湿热壅盛三焦。湿热内盛,湿胜脾弱。无明显 脾虚,但热象明显。
主症: 应该说与⑶型无大差别,皮肤绷急光亮与水肿 程度有关。
伴随症:湿热中阻之象,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 赤,大便干结。
苔脉: 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分利湿热。 处方: 疏凿饮子。
阴水——气虚水泛
病机: 肺脾肾气虚,脾虚为主。 主症: 浮肿,下肢为甚。 伴随症:较易外感,咳嗽气急。纳少便溏,倦态乏
2 湿毒浸淫
病机: 湿毒之邪,内归肺脾。(肺失宣降,不能通调 水道,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
主症: 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由四肢延及全身), 小便不利。
伴随症: 常先有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最近有类似病 史,或伴恶风发热。
苔脉: 舌红,苔薄黄或腻,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处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加减: 若脓毒内陷者,重用生黄芪托毒排脓。
正虚之体,容易外感。
——辨病位病势
病位在肺:头面水肿,迅及全身。恶风发热,肢节
酸楚,或见咳喘。
病位在脾:全身水肿,腰以下甚。身体困重,脘腹
满闷食少。
病位在肾:面浮身肿,腰以下甚。腰膝酸软。 心 肝
——辨病之兼夹
水肿兼喘证, 兼心悸, 兼感冒, 兼癃闭, 兼……
鼓胀兼水肿 消渴兼水肿 中风兼水肿 ……兼水肿

中医内科学水肿

中医内科学水肿
第24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风邪袭表
疮毒内归 感受水湿
饮食不节 劳倦体虚
二、病因病理
肺失通调
风水泛滥
脾失运化 肾失蒸化
湿毒浸淫
湿热蕴结
水湿浸渍
水 湿 潴 留水 泛肿 溢 肌 肤
脾阳虚衰
肾阳衰微
第25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 (一).发病特点: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 全身。
6)、清·李用粹《证治汇补》——“治水之法,行其无所事,随表里 寒热上下,因其势而利导之,故宜汗、宜下、宜渗、宜清、 宜燥,宜温,六者之中,变化莫拘”。
(7)、近代:辨证论治 扶正(健脾,温肾,益气养阴)
攻邪(清热利湿,活血利水)。
第11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病因病机】
一、回顾水液的代谢过程: (一)、《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
发热、头痛、身疼、脉浮;
内伤: 脏气亏虚,病程长,迁延反复,虚中挟
实,以本虚为主,有气血阴阳不足表现;
第30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 3.辨病变脏腑 :在肺、脾、肾、心之差异。
– 若水肿较甚,咳喘较急,不能平卧者,病变部位多在肺;
– 若水肿日久,纳食不佳,四肢无力,身重,苔腻,病 变部位多在脾;
(4)、近代:外感内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第8页,共5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3、治疗
(1)、《素问·汤液醪醴篇》
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2)、《金匮要略》 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越婢汤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防已黄芪汤
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知识讲解PPT文档共41页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知识讲解PPT文档共41页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知识讲解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医内科:水肿辩证论治。

中医内科:水肿辩证论治。

中医内科:水肿辩证论治。

细目一:概述一、水肿的概念及源流1.水肿的概念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2.水肿的源流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其病因病机,《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对于水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

《金匮要略》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

该书又根据五脏发病的机制及证候将水肿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

在治疗上提出了发汗、利尿治法的适应证:“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备急千金要方》首次提出了水肿必须忌盐。

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云:“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便多泄……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

”此外,严用和对于水肿的治疗,又倡导温脾暖肾之法,在前人汗、利、攻的基础上开创了补法,使水肿的治法更为完备。

《仁斋直指方·虚肿方论》创立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

明代李梃《医学入门》提出疮毒致水肿的病因学说,对水肿的认识日趋成熟。

二、《丹溪心法》中对阴水、阳水分类的认识;《素问·汤液醪醴论》对水肿治则的认识《丹溪心法·水肿》将本病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对于水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

三、水肿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论及的水肿主要以肾性水肿为主。

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水肿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水肿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诊断要点】1. 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类证鉴别】1.水肿与鼓胀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2.水肿阳水与阴水水肿可分为阳水与阴水。

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

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之风水、皮水多属此类。

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

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金匮要略》之正水、石水多属此类。

【辨证论治】(一)阳水1.风水相搏证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病机概要: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剂:越婢加术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等。

2.湿毒浸淫证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病机概要: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代表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

中医内科学之水肿

中医内科学之水肿
中医内科学之 水肿
演讲人
目 录

水肿概述

水肿的诊断与 治疗

水肿的预防与 调养
1
水肿概述
水肿的定义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 体积聚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水肿可以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 水肿。
全身性水肿是指全身组织间隙或体腔 内液体积聚过多,表现为全身肿胀。
局部性水肿是指局部组织间隙或体腔 内液体积聚过多,表现为局部肿胀。
A
推拿疗法:通过推拿,促进 气血运行,消除水肿
C
B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促进 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D
中药疗法:通过使用中药, 调节脏腑功能,消除水肿
3
水肿的预防与调 养
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避免 过多摄入盐分和
脂肪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等
和脂肪酸
07
适量摄入菌类, 如香菇、木耳 等,补充多糖
和氨基酸
08
适量摄入海产 品,如海带、 紫菜等,补充
碘和矿物质
09
适量摄入茶饮, 如绿茶、红茶 等,补充茶多
酚和茶氨酸
10
适量摄入中药, 如茯苓、薏苡 仁等,补充利
水渗湿作用
生活习惯调整
01
保持良好的作 息时间,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 累
02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暴饮暴食和过 度饮酒
整体观念:注重整体观念,治疗水肿的同时,也要关 注患者的其他症状和疾病,进行综合治疗。
内外兼治: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既注重内服药物的 治疗,也注重外治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预防为主:在治疗水肿的同时,也要注重预防,如注 意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的调理,预防水肿的复发。

水肿的辨证论治

水肿的辨证论治

水肿的辨证论治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

现代医学所说的急、慢性肾炎以及心功能不全所致的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水肿等,均可参照本文处理。

水肿,有阳水、阴水之分。

阳水发病急骤,多从头面部先肿,皮肤鲜泽光亮,按之凹陷易恢复,肿势腰以上为剧;阴水起病缓慢,多从下肢先肿、皮肤萎黄或灰黯、按之凹陷恢复较慢,肿势腰以下为剧。

临床辨证,当以阴阳为纲。

阳水属实,有风水、水湿、湿热之别,治以祛邪,分别给予发汗、利水、攻逐等法;阴水多属本虚标实,治以扶正祛邪,用健脾、温肾、通阳利水等法。

若因脾虚气血不足,湿邪留滞者,则宜补气养血,健脾化湿,不宜过于分利。

按语:(1)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失常密动相关。

治疗时应根据脏腑病证,灵活运用利水、宣肺、益气、温化等法。

(2)在临床上还必须注意阴水与阳水的转化。

如阳水迁延不愈或屡经反复、正气渐伤,可转为阴水;阴水复感外邪导致水肿加剧,则可表现阳水标实证。

不论阴水或阳水,若水肿不退,日益增剧,水邪上凌心肺,均可出现腹大、胸闷、喘咳、心悸等严重证候。

(3)上述各个证型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二证或者二证以上同时出现。

如水湿郁久,既可伤及脾阳,又可湿郁化热,壅阻三焦。

脾阳不振,日久不仅伤及肾阳,形成肾阳衰弱证,又往往脾肾阳虚,同时存在,而且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临证时当注意证型间的转化与兼夹,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4)当水肿消退后,应根据肿退后的临床表现给予培本,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巩固疗效。

(5)气血两虚证,多属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水肿,肿势一般不剧,治疗上以补养为主,切忌过于分利。

(6)水肿病均应忌盐及硷类食物,以利于消退水肿,并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发生,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7)水肿病经过一般常法治疗无效,有血瘀证候,如肌肤有血缕赤痕,舌质有紫气瘀斑,下肢肿硬色紫,或妇女月经不通者,可参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泽兰、刘寄奴、凌霄花、马鞭草、路路通、益母草等。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肿中医辨证论治⽔肿是⾮常常见的现象,但是⽔肿在中医的分类,也是⽐较详细的。

风邪、湿毒、⽔湿、以及湿热导致的⽔肿为阳⽔,脾阳虚衰和肾阳衰微,是属于阴⽔的⼀种,不同的病症,⽤药不同,⽐如越婢加术汤、越婢加术汤、寄⽣肾⽓丸合真武汤等。

中医将⽔肿分为阳⽔及阴⽔,各⾃都有不同的特点,阳⽔和阴⽔之间在⼀定的条件下,也是会互相转换的。

所以要⽤动态的观点进⾏辨识,因此要辩证治疗⽔肿,下⾯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下,⽔肿的阳⽔辩证论治以及阴⽔辩证论治吧。

1、阳⽔的辩证论治 阳⽔有四种症候,不同的情况,辩证有所不同。

风⽔泛滥证候主要是由于风邪袭表,多见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便不利等症。

治以疏风清热,宣肺⾏⽔,⽅选越婢加术汤。

湿毒侵淫证候主要是由于湿毒侵淫,症状为眼睑浮肿,延及全⾝,⼩便不利。

患者会出现⾆红,苔薄黄的情况,脉浮数或滑数。

治疗的时候需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选⿇黄连翘⾚⼩⾖汤、合五味消毒饮都是⽐较对症的药⽅。

⽔湿浸渍症候主要是由于⽔湿之邪,浸渍肌肤导致的,患者会出现全⾝⽔肿,按之没指,⼩便短少的情况。

观察⾆头部位可以看到苔⽩腻,脉沉缓。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以运脾化湿,通阳利⽔,⽅选五⽪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症候为⽔湿之邪,郁⽽化热或者化于肌肤,症状:遍体浮肿,⽪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渴,⼩便短⾚,或⼤便⼲结。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以分利湿热,⽅选疏凿饮⼦。

2、阴⽔辩证论治 脾阳虚衰证候分析:中阳不振,健运失司,⽓不化⽔,从⽽出现⽔肿的情况,⽔肿主要表现在腰以下部位,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观察患者的⾆苔,表现为⾆质淡,苔⽩腻或⽩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疗的⽅法⼀般选择健脾温阳利⽔的⽅法,⽅选实脾饮是⽐较对症的。

肾阳衰微症候腰膝以下,肾⽓虚衰,阳不化⽓,⽔湿下聚。

也主要表现为腰部以下的浮肿,腰部冷痛酸重,具体的治疗要温肾助阳,化⽓⾏⽔,⽅选寄⽣肾⽓丸合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