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中考语文作文系列第十七讲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教案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知识要点: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具有说明事情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
考试说明:1、写景三注意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
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
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作文指导: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含义及“物”与“志”的相似点。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一般的写作思路,并能初步写简单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写作兴趣,培养思考问题深度和广度。
教学重点即难点:学生能理清物与志的关系,能抓住物的特点多角度、多思维抒发情感表达志向。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了解托物言志文章一般的写作思路,并初步能写简单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托物言志文章难点在于写景,教材的经典代表作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告诉我们,1、可以从不同角度写景,从生长过程、外部形体、表面色彩、形成条件、本质特征、相互关系等角度,这也是托物类作文审题立意的诱发点。
2、怎样来写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和视觉、味觉、听觉不同的感觉器官描写。
并且课堂根据方法描写老树且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做人要懂得感恩。
同学们写景描摹是托物言志文章的难点,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这节课重点要理清理清物与志的关系,要抓住物的特点多角度、多思维抒发情感表达志向,即如何言志。
这类文章写法有个关键点就是如何将物与志连接起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注意:找准托物言志的“相似点”。
相似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
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
“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齐读:“志”因“物”而具体,可观可触;“物”因“志”而生辉,人心动情怎样来找相似点呢理清“物”与“志”关系仅仅是理论,纸上谈兵,关键在于实践与操作。
二、实践运用1:物异志异1、范文引领,奇文共赏。
作者多角度地描写了盛开的紫藤萝,让作者感悟的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有着怎样的相似点。
------花和人命运的相似。
也就是说都会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借物抒情》写作导学案学校授课教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回顾单元阅读教学,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结合范例,分析借物抒情的注意要点。
3、通过练笔,学会在习作中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
学习重点:1、回顾单元阅读教学,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结合范例,分析借物抒情的注意要点。
学习难点:1、结合范例,分析借物抒情的注意要点。
2、通过练笔,学会在习作中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预习导学:片段练习:在你周围选取一处风景,回想一下:当你心情愉快时,这片风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当你情绪低落时,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发挥想象分别加以描写。
(各写150字左右)习作栏修改栏心情愉快时:情绪低落时:课堂学习:一、预习展示互动评议分享片段,互动评议。
(注意:描写中的借景抒情)二、合作交流探讨写法(一)回顾课文,理解写法A、像她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魏巍《我的老师》)B、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C、鲁迅的《雪》通过描写的江南的雪,表现了作者,又描写朔方雪的的特点,抒发了。
D、纪伯伦的《浪之歌》,作者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实际上是为了抒发。
结合以上内容,我知道是直接抒情、是间接抒情。
以上间接抒情的共同特点都是采用了的手法。
这一写法,可以,使感情抒发得更加生动形象,细腻可感。
(二)分析例文,掌握写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高尔基《海燕》)(1)选文《海燕》,赞美了英勇搏击风浪的海燕,实则表达了作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借物抒情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
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1.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一、文题展示请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二、写作导航1、什么叫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2、古人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
景跟情感有什么联系?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3、课文中的借物抒情《雪》中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日》一文作者借飞蛾和夸父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PPT课件
四、过渡要自然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 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 这样写好像很散,但他却要求“神不散”, 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 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 段作为过渡。
落下来的树叶簇拥在一起,静静地 睡在了大树母亲的怀抱之下,我蹲下来, 仔细地视察,只见那枯黄的树叶在黑褐色 的泥土上,一动不动,突然看见,有的落 下早的树叶,已经有一部分逐渐融入到了 泥土之中,它们的身躯已化作养料给大树 生长的动力,等待明年春天的第二次萌发! 我顿时省悟了,枯叶不是没有价值的,它 们的凋零,只是为了第二次萌发,第二次 新生!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那些生命 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 已逝,芳香仍旧弥散。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 求生命的芳香!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教学目标
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画 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 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 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1:梅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梅的简介
▪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 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 平。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 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 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众人所 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 极多。
……
▪ 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处路牙 石边开了一束小花,淡紫色的, 在几乎没有养料与阳光的条件下 卖力地、勇敢地、坚强地生长着, 它正朝太阳的方向倔强地昂着头, 它那不畏挫折、努力地想活出自 己风采的精神让我感动。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PPT教案
五、写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 要注意
1、首先要学会观察
观察的内容:事物的形状、色彩、 味道、质地、性质、用途……当 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观察, 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观察的 结果也完全不同。“横看成岭侧 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很形 象地诠释了这第一9页/共问1是写作的基石,思考是写作的枢纽。可以说, 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没有思考就没有深刻隽 永的文章。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爱因斯 坦:“学习知识,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毛泽东: “多想出智慧。”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示例:下面就请同学们拿我们刚才观察到的事物进 行思考吧:(老师先举几个例子供学生参考)
第5页/共17页
四、托物言志作文的要点: 1、 精挑细选找准“物”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前,要进行一 番极认真极仔细的搜选,以便找 到一个足以寄托自己情感的 “物”。并且,此“物”要极生 动极形象,以便自己描写时极细 致极具体。 2、“志”“物”相通有交点 交点即所咏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
第6页/共17页
医上称可补气养血。俗话说的好“红花还得绿叶衬”,如果没有荷叶,荷花也就不 会是这样生机勃勃了。荷叶宽大,呈深绿色,让人看了有陶醉在大自然的感觉。
荷花从不和别的花争奇斗艳,也不和别的花比美,只是孤独地立在水中,默默
无闻地站着,站在水里,站在风里,站在雨里。送走一个晚霞,又迎来一个朝霞。 它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只能过一个夏季。可人们都会记住它代表正直、光明、善良 与真诚的品质。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哪有汽车的 笛鸣,哪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她)都在坚 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嗅到的是尾气的异味, 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借物抒情的作文教案
借物抒情的作文教案教案标题:借物抒情的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写出具有感情色彩的作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与学生熟悉的物品,如花、书、笔等。
2. 准备一些借物抒情的范文,以供学生参考。
3. 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音乐等,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朵鲜花,并问学生对这朵花有什么感受。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文字表达对这朵花的情感。
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借物抒情作文的概念和特点,即通过描写物品的形象和特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师通过范文的分析,向学生展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教师提醒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性和连贯性,同时要避免空洞的描述。
示范(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件物品,并向学生展示该物品的图片或实物。
2. 教师以借物抒情的方式,写出一篇关于该物品的作文,并在写作过程中解释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和建议。
实践(20分钟):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并以借物抒情的方式,写一篇作文。
2. 学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范文和写作素材,同时可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总结(5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借物抒情作文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尝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写作,或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借物抒情的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家乡或校园的作文。
3.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物品,继续练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作文教学案例
“托物言志”类作文教学案例——以桃花心木为例谈“借物喻人”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借物喻人”类的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为数不少..经典课文有许地山的落花生、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以及白杨梅花魂桂花雨等..这些文章;以叙事为经纬;以状物为核心;但终究以抒情或言志为旨归..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是其最通常的表现手法..“物”有物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只不过;此类作品中的“物”作为一种叙述对象;又不可避免地被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也就是说;它已不只是具备了物性的纯粹的“物”;也是作者情感写照的载体;它在“被人格化”后具有了普遍的象征意味..这样的“物”;也就与本质的物不能同日而语了..如此说来;这一类叙事性作品在教学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结合教学实例;浅要谈几点观感..一、言之有物:感知“物”的特性明月寄相思;菊花寓高洁;似乎约定俗成;自然而然..但这需要一定的认知阅历和言语积累..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仍需要从事物本体说起;引导学生从形貌、内质和特征等方面来认识它..因为只有对本体的了解和认知;才可以由此及彼;更完整地理解其所寄寓的“意义”..片段一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直接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师:读一读这些词语;请大家想象一下桃花心木这种树的模样;或者联系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桃花心木..生:我知道桃花心木生长在非洲;后来台湾也有了..这种木材适合做家具..生:我觉得这种树亭亭玉立;很漂亮..师:又实用;又优美..你很有审美的眼光啊……解析林清玄先生笔下的桃花心木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树种;学生对它的认知又有多少呢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自己在预习中又了解到什么;综合起来就是对桃花心木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而探寻由桃花心木某一特质而被寄寓的“寓意”;才是坚实的;否则就舍本逐未了..譬如落花生中;父亲引导我们评议花生的“好处”;并不否认它“昧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等;从而得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即“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所谓“有用”就涵盖了以上的优点..试想;不认识白杨“高大挺秀”、耐寒耐涝等特点;又如何理解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可贵品质呢所以;此类作品的教学;首先需言之有“物”;对“物”有所认知;进而寻求作者的寄寓所指..这既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础..二、目中有“人”:探究“人”的情怀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探求作者表达的主旨;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这是不言而喻的..借物喻人的作品尤其如此;其意蕴或浅显或深奥;或直白或隐晦;如之奈何这就需要目中有“人”;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连接“人”与“物”、“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探究作品寄寓的情怀;理解作品蕴含的旨趣..片段二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师:在你的理解里;“独立自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呗师:噢;假如自己的事不能解决呢生:请大人帮忙师:那还是“独立自主”吗谁可以补充生:请大人指导一下;尽可能自己去面对师:我很欣赏你们的观点..合起来;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独立完成;请别人帮忙或指导;但勇敢面对..在作者的认识里;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需要在“不确定的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大家又是如何理解“不确定的生活”的可以联系生活举例说明..生:以前是妈妈送我上学的;后来我自己乘公交车上学了..有一次我的公交卡掉了;我借手机打电话给我妈妈;让她来接;可是她没时间;让我自己解决..于是我借了钱乘车回家了..师:呵呵;你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生:其实我原来想只好自己走回去了;但很远啊;我也不敢向别人借钱..但是后来想想这经历还是不错的..师:锻炼了你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你就不会着急了..其他同学呢……解析桃花心木以树喻人;说明人需要在不确定的生活锻炼下独立自主地成长起来..作品言简意赅;学生则需要具体化乃至具象化地进行阐释和描绘;也许才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上关于中心句的教学中;从“独立自主”“不确定”等方面予以分解和讨论;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有相对准确、清晰地体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是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浅显明了;用以阐释“独立自主”;再贴切不过了;用丢失公交卡而面临的困境来说明“不确定”;由此想到多种解决方式并作出适当选择;不正是说明“经得起生活考验”;从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吗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阐释作品简约而深刻的道理;教学至此;已保无虞..事实上;诸如落花生或者其他类似作品的教学课例中;教师也往往会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理解、说明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见;此类作品主题山重水复;但放置在生活背景下则柳暗花明..三、叙之有“节”;联结彼此关系跳脱或割裂“物”与“人”之间的联系;直接指涉“寓意”;大讲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该怎么做人之类;那么;所谓的以物喻人也就堕入了说教的窘境..只有建立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现和认识过程;才可能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其间的意趣..片段三师:好的;这姿态这精气神老师仿佛看到一棵高大笔直的桃花心木;生机勃勃..请看投影“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师:眼尖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老师把其中的两组词语调换了位置..联系课文;你觉得可以吗你有何感想生:“树形优美”和“高大笔直”是写桃花心木的外貌的;而“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是写它的精神的..我觉得外貌应该放在前面……师:为什么要先描写外貌形态;而后再写内在的精神特点呢生:……师:联系课文;作者对桃花心木的认识是一步到位的吗还是……生:作者先看到桃花心木的外形;“树形优美”“高大笔直”;通过和种树人的一番对话才发现了树的精神;“优雅自在”“勃勃生机”师:是啊;这里是有一个发现的过程的是一个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发现过程现在你觉得这两组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换回来投影出示..对于作者而言;这是一次令人喜悦的发现啊你们呢再读一次生读师:先前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通过写桃花心木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人更要学会“独立自主”..一个人仅仅有体形优美的身材是不够的;更要有一颗——生:独立自主的心解析桃花心木蕴意的开掘就遵循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法则..先记述桃花心木的形貌;进而认识到其“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再由树的生长过程联想到人的养育和发展;告诉读者;“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教学中;通过语序的置换;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认识过程;也发现文章的表达程序;更为重要的是;还点明了树与人之间的对应联系..在作品和生活中同时走一个来回;出入之间;领会文章的意蕴所在..同样的;在落花生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花生的一个认识过程;而后再建立花生与人的联系——做一个不讲外表而求实用的人..至于在过往的教学中出现对桃子、石榴、苹果一类予以批判的情况;也正是对作品理解的偏颇和未建立与生活的联系所致——仔细解读作者笔下的桃子、石榴、苹果之类;是指涉“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吗所以;此类作品的教学需要打通事物表里、作品内外的联系;节节推衍;彼此关联;才不至于高头讲章空洞说教综上所述;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以物喻人类作品;因其文体的特别;在教学中需要尊重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事物本体的特点;沟通事物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特点;从而深切体认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作品蕴含的意趣;在获得人生启迪的同时;切实领悟这一文体的表达特色..。
借物抒情 教案
(2007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 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 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 “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 种什么样的情怀?
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 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10质检一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 “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1分)、颜色红 山野的闲适生活。 艳(1分)、姿态美丽(1分); “独含秋气”写秋天开 (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花( 1分);“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1分)。 (4分) 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1分)诗人以秋海棠借指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 品行高洁的人(1分)。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 析。(4分) 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 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2分)
强化练习
鹧 鸪
1阅读下面诗歌,请回答以下问题 品类 鹧 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这首诗是怎样写鹧鸪的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手法: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首联咏其形,以下 鸣声酷似“行不得也哥哥” 各联咏其声。 故古人常借其声抒写逐客游子之情怀 首联颔联绘形绘声。首联“锦翼”写出鹧鸪斑斓的羽毛, 颔联写雨后花落中鹧鸪的啼鸣, 颈联尾联侧面烘托。颈联看似写人,实则间接写鹧鸪声之 悲,尾联写鹧鸪相呼相应,以湘江苦竹作衬托,终日悲啼 到晚。 感情:这首诗写出羁旅乡思之愁,写出内心的悲苦。
托物言志教案
托物言志教案教案标题:托物言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托物言志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和技巧3. 能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创作教学重点:1. 托物言志的含义和作用2. 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和技巧3. 托物言志的实际应用和创作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和运用托物言志的概念2. 如何通过托物言志进行创作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学准备:1. 教材:包括相关的诗歌、散文或其他文学作品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音视频资料3. 课堂活动准备:包括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视频资料或展示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讲解托物言志的含义和作用,介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第三步: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托物言志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物体,通过对其进行拟人化的描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进行练习。
第四步: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托物言志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托物言志的表达水平。
第五步:总结对托物言志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托物言志在文学创作和表达情感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以便更好地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托物言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同时也能够通过实际练习运用托物言志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托物言志进行表达。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初中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一、教学目标1、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2“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二、拓展联想(一)根据下列“物”或“意”,说说可寓之“意” 或可托之“物”1、物:1“铺路石” 2“树根” 3“春雨”2、意:1“无私奉献”2“坚忍不拔” 3“奋发向上”(二)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1、“梅”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王安石有诗:咏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的内在人格美.2、“萝卜”归纳:萝卜平凡的外表的下面,是一颗红心。
怎样美丽的内心,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我们若拥有光华灿烂的内心世界,那我们就是美丽的。
三、如何写好借物抒情作文?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一)、立意要明确“托物寓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
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情是主要的,我们要由小见大,借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二)、描绘要具体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指导-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底由衷旳赞叹大自然旳神工妙手,随即花是花,人是人,
在各自旳世界里生活,辉煌也罢,衰落也罢,不会引起
我别样旳情怀.直到我见到了一品红.
❖ 第一眼见到一品红是在距它数十米之外,那烈火一 样旳红艳令我暗吃一惊--竟有红旳如此彻底旳花!走 进一看,那红旳烈火一样热烈旳“花”居然是叶子!花 非花,雾非雾.一品红从此开在我旳心里,我总觉得这 奇异旳花卉好像隐喻着人生旳某些什么.
石榴
❖ 五月过了,太阳增长了它旳威力,树木都把各自 旳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旳时候,有少数旳 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 旳最可爱旳一种。
❖ 石榴有梅树旳枝干,有杨柳旳叶片,奇崛而不枯 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 去了梅柳之短。
❖ 最可爱旳是它旳花,那对于炎阳旳直射毫不避易 旳深红旳花,单瓣旳已够陆离,双瓣旳更为华丽,那 不是夏季旳心脏吗?
“梅”
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
陆游有诗: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旳内在人格美.
❖“假花”与“真花”
❖ 归纳:假花纵使再美.再逼真.也不属于任何季 节.他没有生机.没有昨天和明天,没有凋零, 也没有希望.真花虽然不够完美.却有整个旳 成长过程.有无限旳生命活力.让我们做一枝 有灵魂.有热情.充斥期望充斥真诚旳真花!
❖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 私地向人们贡献。我喜爱它旳平凡、它旳 朴素、它旳顽强。我觉得人也需要有一点 野菊花旳精神,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索取,只是予以、予以……
❖ 荷花扎根污泥,可它却出淤泥而不染, 在墨绿旳枝干上,开出一大朵素净旳花。
❖ 荷花不单单以它旳卓绝风姿吸引着我, 启示着我,而且还以它那无私旳献身精神感 染着我。
托物言志作文
一、拓展联想
根据下列“物”或“意”,说说可寓之“意”或可托之“物”
1、物:〔1〕铺路石〔2〕树根〔3〕春雨
2、意:〔1〕无私奉献〔2〕坚忍不拔〔3〕奋发向上
银杏——古老文明松柏——坚强伟大
芝兰——正气清远百合——团结友好
合欢——消愤红豆——相思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梅花:“香自苦寒来”
扶桑:“有如旭日初升”;梧桐:“数叶迎风尚有声”。
二、习作训练
要求:1、文体不限。
2、自己选取某种事物(向日葵、小草、翠竹、青松……),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的托物言志由花草树木联想到人,质疑人类的某种行为,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形散神聚)
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托物言志的思维要点:
第一.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如毕淑敏<<素面朝天>>
第二,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墨梅图题诗>>
4、过渡要自然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这样写似乎很散,但他却要求“神不散”,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段作为过渡。
五、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注意: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指它的局部特征。
借物抒情_托物言志_详案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工笔花鸟画的赏析,了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基本技法,感悟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古今工笔花鸟画作品,使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工笔花鸟画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现代花鸟画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运用花鸟画的基本技法临摹工笔花鸟画。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
难点:掌握勾线技巧,能够自觉运用线表现形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师:课件展示六幅中国画作品生:辨别哪些是花鸟画。
观察作品表现技法,说出这些花鸟画是属于工笔花鸟画。
师:揭题《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古代花鸟画》之工笔花鸟画二、欣赏探究:1、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师:中国花鸟画具有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优良传统,借物抒情原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
例如我国大诗人杜甫,在他处于家破人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这就是借物抒情。
(课件展示《出水芙蓉图》)生:观察画面内容思考:荷花有什么寓意?——高洁清廉的品德师: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的,而是要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再加以艺术的夸张强调。
宋代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高峰期。
(课件展示《寒雀图》)生:观察画面所绘内容三、实践探究:生:临摹白描作品要求:仔细观察临摹作品,运用线条表现形体结构,表现质感,表现颜色,线条要圆润、浑厚、匀整、有弹性。
师:指导学生临摹作品。
生:展示作品,在临摹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示范。
四、拓展总结:师:课件展示现代工笔花鸟画生:欣赏作品师:画好工笔花鸟除了要认真学习基本技法外,还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观察,才能真实、生动、准确地表现美好的大千世界,捕捉花鸟虫草的千姿百态,感受鲜活生命给人带来的心灵触动。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物”尽其用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类作文指导
“物”尽其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类文章群文导写设计者:博才咸嘉学校吴辉辉群文导写篇目《白杨》《白杨礼赞》《我心中的树根》《黄山绝壁松》《夹竹桃》执教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在群文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体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类文章的表达特点。
2.找出各篇文章相关联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以阅读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类文章表达方式的特点,尝试仿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感悟群文中所借之“物”与想要表达的“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一. 学生活动《我说论语》——第19号李淳(《我说论语》是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的语文学习活动,课堂前面五分钟由学生讲论语,按照篇章和学号轮流进行,内容包括诵读、解释、小故事、赏析、拓展、背诵等,由孩子自主设计。
刚好这节课是第19号李淳同学来讲述,她讲述的是《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结:感谢李淳同学带我们走进孔子的学习境界:温故而知新,温故是下功夫,凡事不下功夫,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知新是体悟,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世间万物也是如此。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曾经学过的那些文章,看看是否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1.观察图画:它们分别出自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主要描写什么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梅花魂》《落花生》)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呢?在文章中,像这样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二.借物喻人,循文解物1.阅读《白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物抒情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
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1.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一、文题展示
请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二、写作导航
1、什么叫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2、古人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
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
景跟情感有什么联系?
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3、课文中的借物抒情
《雪》中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日》一文作者借飞蛾和夸父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
《雷电颂》这篇散文诗,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海燕》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4、老师讲解:
借物抒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物象本身,而要通过物象的特点,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
借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抒情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5、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关键要把握好“物”与“情”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
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思想、志趣或人生哲理等。
如纪伯伦的《浪之歌》,作者紧紧围绕海浪对海岸的爱情来写,实际上是为了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情感。
(二)、描写要具体
借物是虚,抒情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抽象的“情”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理解。
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情”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情”表现自然恰当。
描写“物”时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要满怀真情,使人能受到感染;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等。
(三)、议论要恰当
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
所谓恰当,一是议论不能没话找话,生拉硬扯,要做到确有见地;二是要以叙述、描写为基础,前后内容和谐统一;三是内容的深浅轻重要恰如其分,避免随意拔高;四是议论要从实际出发,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适可而止。
三、例文引路
难忘家乡小巷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周末了,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我忽然想起家乡的小巷——那个曾留下我童年记忆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小巷是美丽无比的。
它四通八达,幽深曲折,宛若一张脉络分明的网。
每一条小巷都铺着青石板,两边是低矮而拥挤的小阁楼,屋檐向前挑着,显得古朴、典雅,似乎与外面的喧闹、繁华极不协调。
当你独行在小巷,听着脚踏青石板发出的“啪啪”声和水滴敲击石板的声音,向前望,小巷尽头透着时隐时现的灯光,你会忽然感到一阵舒畅,一阵温馨。
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没有任何修饰。
小巷里的热闹景象是永远让人怀念的。
每到傍晚,当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时,听吧,小巷会奏出一首锅碗瓢盆交响曲。
接着,一股夹杂着各种味道的气味便弥漫在狭窄的小巷中了。
孩子们在天井里追逐打闹:有的逗着小狗乱窜,有的不亦乐乎地斗蛐蛐,有的蹑手蹑脚地偷摘老头们的鸟笼……嬉笑打闹一时间为平静的小巷注入了活力。
主妇们在低矮的阁楼里做饭,不一会儿,肉香、蛋香以及混杂的香气一起一个劲儿地侵入你的口鼻,令人馋涎欲滴。
老头们仰面躺在太师椅上,悠然地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戏曲,不时地哼上几句……此时,小巷又像一幅风情画,没有什么大红大绿,却透着一股朴实——朴实的人,朴实的生活。
我小时候安静地躺在奶奶怀里乘凉的情景又不知不觉地浮现在眼前。
晚上,人们大都要歇了,小巷一时显得很寂静,只有一些小虫仍然不闲着。
我依偎在奶奶怀中,望着黑洞洞的小巷,似乎没有尽头。
这时,月亮已不知不觉地爬上来,淡淡的月光泻在石板路上,像一盆水泼在上面,静静地流淌。
奶奶一边轻轻摇着蒲扇,一边哼着儿歌。
一阵微风和着花儿淡淡的清香拂过面庞,我真要醉了。
小巷仿佛是大海中漂着的一叶小舟,而我就躺在它的怀抱中。
月光为我盖上一层薄被,船在轻轻摇动,我的心也随之微微荡漾……
窗外虫声啾啾,拉回了我那遥远的思绪。
我离开家乡已好几年了,再也听不见那熟悉的声音,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小巷了。
小巷还在吗?奶奶依旧在月夜下哼着儿歌吗?小巷还在,不过奶奶更老了;小巷还在,不过我已难得再见了,只有月光依旧皎洁明亮。
我什么时候再回到家乡的小巷呢?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借物抒情的佳作。
文章由表及里,由物到人,抒发了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染力极强。
这篇文章写作上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描写细腻优美,给人以非常形象具体的感受。
文章描写小巷既调动了各种感觉来展现小巷的特点,又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突出小巷的特征,读来我们也仿佛置身于小巷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四、作文训练:
题目:_________牵动我的情思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有没有一种事物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校园中的某一种物或某一处景为题完成一篇文章。
提示:把文题填充完整,如落叶、小草、台阶、跑道……
要求:
1、多留心身边事物。
善于发现并捕捉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亮点”,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2、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善于对“物”的特征作细致描绘,抓住事物的特征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3、运用细致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描摹事物,在富有层次的描写中把感情恰当地融入到事物中,抒发情感。
4、有创意地表达,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广泛的人生现象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文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