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作文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托物言志的作文指导教案

托物言志的作文指导教案

托物言志的作文指导教案
《托物言志的作文指导教案》
嘿呀,今天咱就来聊聊托物言志的作文该咋写。

就说有一次啊,我在外面溜达,看到了一棵其貌不扬的小草。

那小草啊,就在墙角边努力地生长着。

你说它吧,没有鲜艳的花朵,也没有高大的枝干,但它就在那儿顽强得很呢。

周边都是坚硬的石头啥的,它也不管不顾,就一个劲儿地往外钻,拼命想冒出头来。

我就站在那儿观察了好久呢,看着它一点点地努力着。

咱写托物言志的作文啊,就可以像这棵小草一样。

比如你看到一只蜗牛,嘿,这蜗牛虽然爬得慢悠悠的,但它一直坚持爬呀爬,那你就可以通过描写蜗牛来表达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呀。

或者看到天上飘着的云朵,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自由自在的,那就可以用云朵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嘛。

总之呢,就是要先仔细观察一个事物,看到它特别的地方,和咱们想要表达的志向呀、情感呀联系起来。

然后呢,把这个事物的特点详实细致地写
出来,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它。

最后呢,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志向啥的表达出来,可别生硬地去说大道理哟。

这样写出来的托物言志作文,肯定就会特别生动有趣啦,就像那棵小草一样,虽然朴素,但有它自己的魅力呀。

咱教作文也得这样,让大家都能轻松学会怎么去写,能享受这个过程,哈哈!咋样,大家明白了不?。

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5篇)

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5篇)

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5篇)第一篇: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一、“托物言志”手法释义: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白杨礼赞>,为了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杨树,这才“托物言志,极出色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点:1、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2、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3、由表及里,想象深思。

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

如对枫叶作了细致的描绘(红字),作者展开想象,托物言志,赞美了枫叶的坚强、刚毅,也表现了其蕴含的精神。

4、抓住特征,象征咏怀。

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

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

简单地说就是因物抒情或因物明理。

第二篇:托物言志类作文我心中的梅花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

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

托物言志作文教学详案

托物言志作文教学详案

托物言志作文教学详案分水初中教育集团毛洪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含义及“物”与“志”的相似点。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一般的写作思路,并能初步写简单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写作兴趣,培养思考问题深度和广度。

教学重点即难点:学生能理清物与志的关系,能抓住物的特点多角度、多思维抒发情感表达志向。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9:50-9:55)今天两节课都是托物言志的作文教学课,共同的学习目标就是了解托物言志文章一般的写作思路,并初步能写简单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托物言志文章难点在于写景,刘红霞老师用教材的经典代表作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告诉我们,1、可以从不同角度写景,从生长过程、外部形体、表面色彩、形成条件、本质特征、相互关系等角度,这也是托物类作文审题立意的诱发点。

2、怎样来写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和视觉、味觉、听觉不同的感觉器官描写。

并且课堂根据方法描写老树且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做人要懂得感恩,在此我们也用热烈的掌声对刘红霞老师表示感谢。

同学们写景描摹是托物言志文章的难点,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这节课重点要理清理清物与志的关系,要抓住物的特点多角度、多思维抒发情感表达志向,即如何言志。

这类文章写法有个关键点就是如何将物与志连接起来,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注意:找准托物言志的“相似点”。

相似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

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

“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齐读:“志”因“物”而具体,可观可触;“物”因“志”而生辉,人心动情怎样来找相似点呢理清“物”与“志”关系仅仅是理论,纸上谈兵,关键在于实践与操作。

二、实践运用1:物异志异1、范文引领,奇文共赏。

(9:55-9:10)作者多角度地描写了盛开的紫藤萝,让作者感悟的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托物言志习作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习作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习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托物言志习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短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

2.分析经典托物言志作品。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4.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撰写短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相关的动物托物言志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理解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分析经典托物言志作品(20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经典托物言志作品分发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采用的托物言志手法、物象的形象描写和寓意,并向全班展示。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25分钟)5.进行托物言志习作(3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人物对物象的情感表达,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撰写一篇短文。

教师在习作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6.互评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习作进行朗读,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

教师在评价中提出问题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写作。

四、巩固与拓展: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物象为中心,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篇文章。

2.辅导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3.下一节课的导入:展示学生写的优秀作品并进行点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托物言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了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熟悉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在习作过程中也有了实践的机会。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配备更多的相关资料,如更多的托物言志的经典作品,以及丰富的写作素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此外,在托物言志写作的评价上,可以更加细致地引导学生,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写作水平。

托物言志的作文指导教案

托物言志的作文指导教案

托物言志的作文指导教案
《托物言志的作文指导教案》
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托物言志这玩意儿。

托物言志,其实就是找个东西来寄托咱的志向和情感。

比如说哈,我有一次出去玩,看到了一棵歪脖子树。

那棵树啊,长得可真是特别,它就那么歪歪斜斜地立在那儿。

边上那些直直的树都高高大大的,就它长得怪模怪样的。

可我仔细一瞧,嘿,这歪脖子树可有它的独特之处呢。

它虽然歪,但枝叶一样繁茂,而且那姿态,有一种别样的倔强。

我就在想啊,这歪脖子树多像生活中的一些人呀,也许他们不是大众眼中的那种标准的好模样,但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依然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那我们写托物言志的作文的时候呢,就要像发现这歪脖子树的独特一样,去找到一个能代表你情感和志向的东西。

然后呢,仔细地去观察它的特点,把这些特点和你的内心感受联系起来。

咱不能随便找个东西就往上套,得找到那种真正有感觉的。

比如说,如果你想表达坚韧不拔的意志,那你可能就会去找石头啊、青松啊之类的;要是你想写内心的宁静,那可能就会想到平静的湖水啦之类的。

反正就是要找到那个能和你共鸣的东西。

最后,记住喽,要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个物体描写得活灵活现的,让人一读就能感受到你想说的是什么。

哎呀,咋样,同学们,这下对托物言志是不是有点明白了呀?就像那歪脖子树一样,咱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啦!
这就是今天的托物言志作文指导教案啦,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托物言志习作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习作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习作修改教学目标:1、学习《紫藤萝瀑布》的行文结构;2、在行文中运用写景技巧;3、修改要求:一个物象、一种特点、一处细节、一种精神、一份感悟。

一、导入:习作回顾:优秀作文(44分):5人—黎盛萱、邱思芃、刘思辰、姜宜君、孙晞彤;合格作文(40分及以上):19人—李依宸、张程理、蔡鑫瑀、王若溪、彭维维、成嘉敏、唐雨萱、刘思辰、贺湘宁、周一一、汪澜、向紫晗、郭蕴涵、陈姝杏、王晨曦、张文之馨、吴欣怡、成嘉慧;加油作文(35-40分)18人—刘又慈、李泽辉、李楚翰、邹行建、邓景贤、王梓鑫、颜子博、陈王贝儿、刘诗韵、田昊、蔡昕岑、王子睿、贺思敏、罗雨诗、周佳、邹松哲、陈诺、黄宇轩;重写作文(35分以下)(7人)—黄榕、黄麓玮、黄贝希、张智捷、王肖雅康、高铭骏、邓恩博。

4、(过渡:这节课作文的修改为五个一:一个物象、一种特点、一处细节、一种精神、一份感悟。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两份优秀习作来感受这五个写作要求。

二、习作欣赏明特点(一)、姜宜君《一墙爬山虎》一个物象:爬山虎;一种特点:茂盛;一处细节:每一瓣叶都是拥着、举着地向上攀,紧紧吸在墙上的“触手”坚定地,努力地爬着,不知是什么驱使它向上生长,也许是留在屋顶的一簇阳光?我不清楚但它却是凭着自己的力量向上爬!“我在向上爬!”它嚷着。

在一片爬山虎中,泛着点点银光,像迸溅的汗水,那便是他们付出的印证把!清风一阵,绿叶也轻轻摇摆,做出轻微的响声,既不像铃铛那样脆,也不像鼓那样重,那是一向上的力量、坚强的声音。

它沉淀着力量、毅力,用持久的力量向着那阳光攀爬。

一种精神:坚韧向上;一份感悟:人生中,我也要寻找目标,用坚定、自强的力量去攀登一面面高大的墙;在乐观踏实中留下一串串足迹,终有一天,能够在阳光的簇拥下,为自己的生命添一抹色彩,用自己的汗水赢取耀眼的成功。

(二)孙晞彤《小雏菊》一个物象:小雏菊;一种特点:坚强;一处细节:狂风中的小雏菊;一种精神:坚贞不屈;一份感悟;在这散发着淡淡清香的一片小雏菊中,我不由得挺直了腰,自信地向前走去。

初中作文之托物言志教案

初中作文之托物言志教案

一对一辅导教案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语文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共()次课课时:课时教学课题第五单元托物言志教学目标1.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结构框架图2.托物言志类作文的三要点3.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写作4.一些常见事物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结构框架图;托物言志类作文的三要点;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写作;.一些常见事物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如果不想太直白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特点,是将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托:借、假托的意思)于某物。

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其他具体的物。

这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作者的个人之志,借这具体之物可更巧妙、更完美地表达,而文章的感染力也会因此增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点评:托物言志是中国历代诗文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现代散文中也常用此法。

将个人之志托于某具体之物上,于是,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物。

具体之物,使个人之志传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表高洁;泥土常表谦逊;蜡烛常颂无私奉献等。

一、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结构框架图开头:引出所托之物,表达赞美之情二、托物言志类作文的三要点1.抓特点,即准确挖掘事物的精神内涵。

选好所托之物是前提,挖掘事物之志是基础。

具体有两点:一要精心选择所托之物。

如希望永不停息地进取,可写河流;崇尚爽直高洁的品性,可写竹;赞美勤奋耕耘的精神,可写黄牛等。

中考作文写作教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写作教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写作教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设计屏显:红色字体【设计背景】写作中表情达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

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为直接表达;通过某些特殊的情景、物象来抒发情感,表达志趣,则为间接表达。

中国人崇尚含蓄美,在写作方式上习惯间接地表情达意,采用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导语明确提出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然而,大至山川大地,小至草木虫鱼,世间万物都可以是托物言志的对象,如果不圈定一个范围,则会让人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

本单元的《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想,何不以“草木”为对象,进行写作实践?【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阅读以草木为主题的托物言志类散文。

托“草木”以言“志”的名家经典散文不胜枚举,这些文章的共同之处是借助某种植物的特征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志趣。

但不同作家对同一种植物的态度不尽相同,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衬托所咏之物。

其实,草木是没有自我情感的,其精神风格都是人所赋予的。

张九龄有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们反用其诗,提出本课的主题“草木本无心,因人显其志”,在类文阅读、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命,在思考中独抒性灵。

【教学现场】一、课前准备,类文阅读课前搜集整理一些妙趣横生的主题类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受到启迪。

在给学生发放这些主题类文材料时,不妨卖一卖关子: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些文章,他们为了抬高自己喜欢的植物的身价,大都“厚此薄彼”,有些甚至“互怼掐架”!比如,《杨柳》一文将怒斥松柏白杨之流为全无良心的东西,“只顾往上长成参天大树”,不似下垂的杨柳“高而不忘本”,可谓别出心裁。

相反,《松树的风格》则看不惯倒垂杨柳那婀娜婆娑、没有风骨的媚态;《白杨礼赞》也热情高歌枝干笔挺的白杨,那是顶天立地大丈夫的象征。

托物言志教案导入模板及范文

托物言志教案导入模板及范文

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理解“托物言志”的含义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

2. 学习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托物言志”的基本概念。

- 学会分析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

- 如何通过托物言志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志向。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托物言志作文范文- 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 这幅画或这个物品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你能从中联想到什么人或事?(二)引出“托物言志”的概念:“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情感和志向的写作手法。

它既可以是借物抒情,也可以是借物寓意。

(三)教师简要介绍“托物言志”的历史渊源和文学价值。

二、范文赏析1. 展示一篇优秀的托物言志作文范文,引导学生分析:- 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 这些事物分别代表了什么?- 作者通过这些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三、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步骤:- 确定写作主题。

- 选择合适的托物。

- 描写事物的特点。

-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写作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

四、课堂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2.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及其在作文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善于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范文:《岁月的痕迹》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

岁月的痕迹,仿佛一条长长的河流,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梦想。

记忆中的那棵老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它那粗糙的树皮,记录了岁月的沧桑;它那伸展的枝叶,见证了我们的欢笑和泪水。

每当我经过那棵树,总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

那座破旧的小屋,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托物言志》教案

《托物言志》教案

《托物言志》教案托物言志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梳理描写月亮的诗文,了解明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以《月亮》为题,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完成作文。

【课前预习任务】阅读《一棵小桃树》《紫藤萝瀑布》,回顾课文怎样运用托物言志抒发感情。

【课上学习任务】1.分类梳理与“月”相关的古诗词,了解月亮特点、意蕴。

2.围绕月亮特点,从学习生活、与人交往、兴趣爱好等角度梳理可选的素材。

3.阅读习作《月亮》的修改稿,总结如何运用托物言志完成写作。

【课后作业】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查阅梳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2.细致观察月亮,捕捉月亮的特征,从不同角度观察描绘月亮。

如阴晴圆缺的形态变化,颜色、光亮程度,或者月亮与其他景物的配合等。

3.大家可以选取你最熟悉、最触动你心灵的一种月亮形态,通过联想想象,找到月亮特点与自己的情志的相同点、相似点。

再发挥联想想象,借助比喻、拟人、象征手法描写事物,表达心志。

4.从月亮特点出发立意选材。

从学习生活、兴趣爱好、与人交往等方面选取素材,然后用自己的视角再次观察月亮产生联想,争取产生自己独有的感悟。

5.构思方面,可以借鉴你读过的散文,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

比如《一棵小桃树》的双线结构,《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等。

你还可以发挥创造力,设计更巧妙的构思。

“托物言志”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教学设计

赏名著
学语文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罗贯中)
巧妙的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什么叫“托物言志”?


“托”,借助;“志”,思想感情。托物言志, 就是作者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将自己的思想感 情含蓄地表达出来。 这种写作手法多用于诗歌、散文的创作。用托 物言志写作的文章中,那个具体的事物因为具 有某种特征,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荷 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来寄托高洁的 志向;大地因为“能承载万物”,常用来寄托 广博的情怀,蜡烛因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常用来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白杨树因为……
《托物言志》教案
高其中
教学目的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感受托物言志的妙处 恰当运用托物言志进行作文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托物言志的妙处 托物言志的写作运用

教学流程

导入 理解 ,魏王曹操因病去 世,把王位传给嗣子曹丕。曹丕继 位,群臣皆竞相前来朝贺,唯独未 见其弟曹植的影子。曹丕大怒,当 即派人前往问罪……
《紫藤萝瀑布》(宗璞)

通过叙写紫藤萝花的沧桑变迁,寄 托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悟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其它许许多多的佳篇——

《在山的那一边》 《蝉》《贝壳》 《行道树》 《观沧海》 《荷叶 母亲》 ……
“托物言志”的妙处
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 得更巧妙、更唯美、更耐 人寻味、更富有艺术感染 力。
《白杨礼赞》(矛盾)

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状貌和 气质,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从而赞美了北方农民在抗日斗争 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不屈。

托物言志作文教学案例

托物言志作文教学案例

“托物言志”类作文教学案例——以桃花心木为例谈“借物喻人”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借物喻人”类的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为数不少..经典课文有许地山的落花生、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以及白杨梅花魂桂花雨等..这些文章;以叙事为经纬;以状物为核心;但终究以抒情或言志为旨归..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是其最通常的表现手法..“物”有物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只不过;此类作品中的“物”作为一种叙述对象;又不可避免地被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也就是说;它已不只是具备了物性的纯粹的“物”;也是作者情感写照的载体;它在“被人格化”后具有了普遍的象征意味..这样的“物”;也就与本质的物不能同日而语了..如此说来;这一类叙事性作品在教学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结合教学实例;浅要谈几点观感..一、言之有物:感知“物”的特性明月寄相思;菊花寓高洁;似乎约定俗成;自然而然..但这需要一定的认知阅历和言语积累..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仍需要从事物本体说起;引导学生从形貌、内质和特征等方面来认识它..因为只有对本体的了解和认知;才可以由此及彼;更完整地理解其所寄寓的“意义”..片段一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直接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师:读一读这些词语;请大家想象一下桃花心木这种树的模样;或者联系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桃花心木..生:我知道桃花心木生长在非洲;后来台湾也有了..这种木材适合做家具..生:我觉得这种树亭亭玉立;很漂亮..师:又实用;又优美..你很有审美的眼光啊……解析林清玄先生笔下的桃花心木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树种;学生对它的认知又有多少呢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自己在预习中又了解到什么;综合起来就是对桃花心木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而探寻由桃花心木某一特质而被寄寓的“寓意”;才是坚实的;否则就舍本逐未了..譬如落花生中;父亲引导我们评议花生的“好处”;并不否认它“昧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等;从而得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即“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所谓“有用”就涵盖了以上的优点..试想;不认识白杨“高大挺秀”、耐寒耐涝等特点;又如何理解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可贵品质呢所以;此类作品的教学;首先需言之有“物”;对“物”有所认知;进而寻求作者的寄寓所指..这既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础..二、目中有“人”:探究“人”的情怀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探求作者表达的主旨;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这是不言而喻的..借物喻人的作品尤其如此;其意蕴或浅显或深奥;或直白或隐晦;如之奈何这就需要目中有“人”;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连接“人”与“物”、“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探究作品寄寓的情怀;理解作品蕴含的旨趣..片段二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师:在你的理解里;“独立自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呗师:噢;假如自己的事不能解决呢生:请大人帮忙师:那还是“独立自主”吗谁可以补充生:请大人指导一下;尽可能自己去面对师:我很欣赏你们的观点..合起来;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独立完成;请别人帮忙或指导;但勇敢面对..在作者的认识里;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需要在“不确定的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大家又是如何理解“不确定的生活”的可以联系生活举例说明..生:以前是妈妈送我上学的;后来我自己乘公交车上学了..有一次我的公交卡掉了;我借手机打电话给我妈妈;让她来接;可是她没时间;让我自己解决..于是我借了钱乘车回家了..师:呵呵;你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生:其实我原来想只好自己走回去了;但很远啊;我也不敢向别人借钱..但是后来想想这经历还是不错的..师:锻炼了你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你就不会着急了..其他同学呢……解析桃花心木以树喻人;说明人需要在不确定的生活锻炼下独立自主地成长起来..作品言简意赅;学生则需要具体化乃至具象化地进行阐释和描绘;也许才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上关于中心句的教学中;从“独立自主”“不确定”等方面予以分解和讨论;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有相对准确、清晰地体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是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浅显明了;用以阐释“独立自主”;再贴切不过了;用丢失公交卡而面临的困境来说明“不确定”;由此想到多种解决方式并作出适当选择;不正是说明“经得起生活考验”;从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吗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阐释作品简约而深刻的道理;教学至此;已保无虞..事实上;诸如落花生或者其他类似作品的教学课例中;教师也往往会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理解、说明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见;此类作品主题山重水复;但放置在生活背景下则柳暗花明..三、叙之有“节”;联结彼此关系跳脱或割裂“物”与“人”之间的联系;直接指涉“寓意”;大讲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该怎么做人之类;那么;所谓的以物喻人也就堕入了说教的窘境..只有建立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现和认识过程;才可能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其间的意趣..片段三师:好的;这姿态这精气神老师仿佛看到一棵高大笔直的桃花心木;生机勃勃..请看投影“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师:眼尖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老师把其中的两组词语调换了位置..联系课文;你觉得可以吗你有何感想生:“树形优美”和“高大笔直”是写桃花心木的外貌的;而“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是写它的精神的..我觉得外貌应该放在前面……师:为什么要先描写外貌形态;而后再写内在的精神特点呢生:……师:联系课文;作者对桃花心木的认识是一步到位的吗还是……生:作者先看到桃花心木的外形;“树形优美”“高大笔直”;通过和种树人的一番对话才发现了树的精神;“优雅自在”“勃勃生机”师:是啊;这里是有一个发现的过程的是一个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发现过程现在你觉得这两组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换回来投影出示..对于作者而言;这是一次令人喜悦的发现啊你们呢再读一次生读师:先前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通过写桃花心木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人更要学会“独立自主”..一个人仅仅有体形优美的身材是不够的;更要有一颗——生:独立自主的心解析桃花心木蕴意的开掘就遵循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法则..先记述桃花心木的形貌;进而认识到其“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再由树的生长过程联想到人的养育和发展;告诉读者;“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教学中;通过语序的置换;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认识过程;也发现文章的表达程序;更为重要的是;还点明了树与人之间的对应联系..在作品和生活中同时走一个来回;出入之间;领会文章的意蕴所在..同样的;在落花生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花生的一个认识过程;而后再建立花生与人的联系——做一个不讲外表而求实用的人..至于在过往的教学中出现对桃子、石榴、苹果一类予以批判的情况;也正是对作品理解的偏颇和未建立与生活的联系所致——仔细解读作者笔下的桃子、石榴、苹果之类;是指涉“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吗所以;此类作品的教学需要打通事物表里、作品内外的联系;节节推衍;彼此关联;才不至于高头讲章空洞说教综上所述;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以物喻人类作品;因其文体的特别;在教学中需要尊重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事物本体的特点;沟通事物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特点;从而深切体认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作品蕴含的意趣;在获得人生启迪的同时;切实领悟这一文体的表达特色..。

七年级语文《学写托物言志》教案

七年级语文《学写托物言志》教案

教案:《学写托物言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和掌握托物言志的含义和特点;b.学会写托物言志的基本要领和技巧;c.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2.过程与方法:a.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b.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托物言志的含义和特点,学会写托物言志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托物的心情和情感。

【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a.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对于"托物言志"的理解;b.介绍一些有趣的托物言志的故事,如《树与鸟儿》、《花朵的告别》等,引发学生兴趣。

2.学习托物言志的含义和特点(20分钟)a.向学生介绍托物言志的含义:通过对自然界或生活中无生命有形物体的描写,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b.引导学生反思托物言志的特点:托物言志的描写中,常有拟人、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写托物言志的基本要领和技巧(30分钟)a.学生观察一段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如杯子、椅子等,以及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等,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b.引导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景物,表达景物的内心感受;c.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d.教师总结提起重点技巧:用拟人手法刻画物体的形象,用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物体的心情和情感。

4.练习写托物言志(30分钟)a.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或景物,写一篇托物言志作文;b.学生交换作文,互相阅读并提出改进建议;c.学生根据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进行再写。

5.总结与反馈(10分钟)a.引导学生总结托物言志的基本要领和技巧;b.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对于托物言志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以及从观察到表达的有效转化。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案)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案)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二章:自然景物的托物言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景物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景物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自然景物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自然景物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三章:人物形象的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四章:情感表达的托物言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4.2 教学内容介绍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五章:写作练习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托物言志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能力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学生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5.3 教学方法采用写作练习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托物言志写作手法进行写作通过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六章:生活中的托物言志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生活中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托物言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第七章:托物言志与修辞手法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托物言志写作的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托物言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托物言志的写作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示例法,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与修辞手法的关联及运用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第八章:经典文学作品解析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及其作用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作品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第九章:创意写作与托物言志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9.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进行写作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创意写作与托物言志的结合9.3 教学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和示例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进行写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内容,包括托物言志的定义、作用、各种类型及其写作手法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然景物的托物言志(第二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并从中提炼出寓意深刻的象征意义。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

托物言志作文教案第一篇:托物言志作文教案托物言志作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记叙文教学重难点:1、要选好所托之物,明确所言之志,恰当地抒发情感。

2、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恰当的描绘。

3、缘物生情,有感而发,使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达到完美的统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大屏幕出示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教师提问:这两句诗经常用来赞美哪一类的人呢?生作答:老师,比喻教师辛勤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第二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经常用来比喻老师的工作。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蜡炬”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生思考回答:无私奉献。

3、大屏幕出示三组词:蜡炬,无私奉献,老师。

学生思考其对应托物言志中的哪部分。

4、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大屏幕出示。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例文导学1、教师质疑:有位同学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了篇作文,请大家看看,他所托之物所言之志你读得明白吗?如读不明白,能帮他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吗?学生习作:伸出美丽大多数的树根和花根都不美丽,而大多数的花却光彩夺目,美丽照人。

正因为这些并不美丽的树根、花根,才有了树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红艳……世界正因为根所伸出的美丽而变得丰富多彩。

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外表只是一种装潢,而真正表现自己的是伸出的美丽。

2、学生讨论3、集体交流:① 所托之物——根② 所言之志——?③ 只描写了花,没有描写根,想通过分析根的外形特征,从而展示其内在品质这种方法行不通。

“托物言志”作文指导

“托物言志”作文指导

“托物言志”作文指导【教学目标】1.了解“托物言志”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2.明确“托物言志”的本质是“观物感人”,基本手法是比喻、拟人、象征;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作文。

3.从“致用、比德、畅神”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作文。

2.难点:如何对自然美进行审美。

【教学过程】一、了解“托物言志”1.结合欧阳斌《走,看云去》作者在“云”中寄托的主观之志。

2.揭示:“托物言志”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二、探讨“植物四君子”的文化内涵1.何为“君子”?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2.“植物四君子”文化内涵探究。

“梅花”文化内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梅花具有同人一样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兰花”的文化内涵:高洁、典雅、坚贞不屈。

“竹”的文化内涵:象征气节。

“菊花”的文化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象征高风亮节。

3.自然之物同人的心志相似相通。

三、走近诗文看“托物言志”1.《石灰吟》。

石灰的形成过程:深山采石——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下清白。

人的相似之处:陋室之人——发奋刻苦——受尽艰难——获得成功。

《竹石》。

竹:坚韧不拔,挑战风吹雨打,不畏一切茁壮成长。

人:要像竹与自然抗争一样去同生活抗争。

《登飞来峰》。

站得高看得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落花生》。

用落花生比喻人生,意味深长。

2.“托物言志”的本质探析。

抓住物的特点,展开联想,发现做人的道理,寄托人生之志。

(板书:物志)四、“小草”内涵探析1.出示“小草”图片,播放歌曲《小草》,学生谈自己认识的小草。

2.根据学生对小草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小草的内涵。

出示歌咏小草的内容。

托物言志教案导入模板及范文

托物言志教案导入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托物言志的作文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托物言志的作文方法。

2. 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1. 如何选择合适的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作文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动物、风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事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事物虽然平凡,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情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作文方法——托物言志。

3. 解释托物言志的概念:托物言志是指借助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事物的赞美、贬斥、感慨等,反映出作者的精神品质、志向、理想或抒怀。

二、范文导入1. 展示范文《荷塘月色》片段,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 提问:这段文字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引导学生回答: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分析范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使作文生动形象。

三、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动物或风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描写文字。

2. 互相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3.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托物言志的作文特点及写作技巧。

2. 作业:以“我心目中的……”(植物、动物、风景等)为题,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范文导入和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了托物言志的作文特点及写作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类作文教学案例
——以《桃花心木》为例谈“借物喻人”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借物喻人”类的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为数不少。

经典课文有许地山的《落花生》、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以及《白杨》《梅花魂》《桂花雨》等。

这些文章,以叙事为经纬,以状物为核心,但终究以抒情或言志为旨归。

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是其最通常的表现手法。

“物”有物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

只不过,此类作品中的“物”作为一种叙述对象,又不可避免地被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也就是说,它已不只是具备了物性的纯粹的“物”,也是作者情感写照的载体,它在“被人格化”后具有了普遍的象征意味。

这样的“物”,也就与本质的物不能同日而语了。

如此说来,这一类叙事性作品在教学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结合教学实例,浅要谈几点观感。

一、言之有物:感知“物”的特性
明月寄相思,菊花寓高洁,似乎约定俗成,自然而然。

但这需要一定的认知阅历和言语积累。

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仍需要从事物本体说起,引导学生从形貌、内质和特征等方面来认识它。

因为只有对本体的了解和认知,才可以由此及彼,更完整地理解其所寄寓的“意义”。

【片段一】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直接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

读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
师:读一读这些词语,请大家想象一下桃花心木这种树的模样,或者联系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桃花心木。

生:我知道桃花心木生长在非洲,后来台湾也有了。

这种木材适合做家具。

生:我觉得这种树亭亭玉立,很漂亮。

师:又实用,又优美。

你很有审美的眼光啊!
……
【解析】
林清玄先生笔下的桃花心木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树种,学生对它的认知又有多少呢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自己在预习中又了解到什么,综合起来就是对桃花心木的认识。

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而探寻由桃花心木某一特质而被寄寓的“寓意”,
才是坚实的,否则就舍本逐未了。

譬如《落花生》中,父亲引导我们评议花生的“好处”,并不否认它“昧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等,从而得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即“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所谓“有用”就涵盖了以上的优点。

试想,不认识白杨“高大挺秀”、耐寒耐涝等特点,又如何理解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可贵品质呢所以,此类作品的教学,首先需言之有“物”,对“物”有所认知,进而寻求作者的寄寓所指。

这既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础。

二、目中有“人”:探究“人”的情怀
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探求作者表达的主旨,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

这是不言而喻的。

借物喻人的作品尤其如此,其意蕴或浅显或深奥,或直白或隐晦,如之奈何这就需要目中有“人”,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连接“人”与“物”、“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探究作品寄寓的情怀,理解作品蕴含的旨趣。

【片段二】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在你的理解里,“独立自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呗!
师:噢,假如自己的事不能解决呢
生:请大人帮忙!
师:那还是“独立自主”吗谁可以补充
生:请大人指导一下,尽可能自己去面对!
师:我很欣赏你们的观点。

合起来,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独立完成,请别人帮忙或指导,但勇敢面对。

在作者的认识里,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需要在“不确定的生活”中锻炼出来的。

大家又是如何理解“不确定的生活”的可以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生:以前是妈妈送我上学的,后来我自己乘公交车上学了。

有一次我的公交卡掉了,我借手机打电话给我妈妈,让她来接,可是她没时间,让我自己解决。

于是我借了钱乘车回家了。

师:呵呵,你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
生:其实我原来想只好自己走回去了,但很远啊,我也不敢向别人借钱。

但是后来想想这经历还是不错的。

师:锻炼了你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你就不会着急了。

其他同学呢……
【解析】《桃花心木》以树喻人,说明人需要在不确定的生活锻炼下独立自主地成长起来。

作品言简意赅,学生则需要具体化乃至具象化地进行阐释和描绘,也许才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

以上关于中心句的教学中,从“独立自主”“不确定”等方面予以分解和讨论,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有相对准确、清晰地体认。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是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浅显明了,用以阐释“独立自主”,再贴切不过了;用丢失公交卡而面临的困境来说明“不确定”,由此想到多种解决方式并作出适当选择,不正是说明“经得起生活考验”,从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吗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阐释作品简约而深刻的道理,教学至此,已保无虞。

事实上,诸如《落花生》或者其他类似作品的教学课例中,教师也往往会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理解、说明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可见,此类作品主题山重水复,但放置在生活背景下则柳暗花明。

三、叙之有“节”;联结彼此关系
跳脱或割裂“物”与“人”之间的联系,直接指涉“寓意”,大讲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该怎么做人之类,那么,所谓的以物喻人也就堕入了说教的窘境。

只有建立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现和认识过程,才可能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其间的意趣。

【片段三】
师:好的,这姿态!这精气神!老师仿佛看到一棵高大笔直的桃花心木,生机勃勃。

(请看投影)“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师:眼尖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老师把其中的两组词语调换了位置。

联系课文,你觉得可以吗你有何感想
生:“树形优美”和“高大笔直”是写桃花心木的外貌的,而“优雅自在”和“勃勃生机”是写它的精神的。

我觉得外貌应该放在前面……
师:为什么要先描写外貌形态,而后再写内在的精神特点呢
生:……
师:联系课文,作者对桃花心木的认识是一步到位的吗还是……
生:作者先看到桃花心木的外形,“树形优美”“高大笔直”,通过和种树人的一番对话才发现了树的精神,“优雅自在”“勃勃生机”!
师:是啊,这里是有一个发现的过程的!是一个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发现过程!现在你觉得这两组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换回来(投影出示)。

对于作者而言,这是一次令人喜悦的发现啊!你们呢再读一次!(生读)
师:先前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

通过写桃花心木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人更要学会“独立自主”。

一个人仅仅有体形优美的身材是不够的,更要有一颗——
生:独立自主的心!
【解析】《桃花心木》蕴意的开掘就遵循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法则。

先记述桃花心木的形貌,进而认识到其“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再由树的生长过程联想到人的养育和发展,告诉读者,“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中,通过语序的置换,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认识过程,也发现文章的表达程序,更为重要的是,还点明了树与人之间的对应联系。

在作品和生活中同时走一个来回,出入之间,领会文章的意蕴所在。

同样的,在《落花生》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花生的一个认识过程,而后再建立花生与人的联系——做一个不讲外表而求实用的人。

至于在过往的教学中出现对桃子、石榴、苹果一类予以批判的情况,也正是对作品理解的偏颇和未建立与生活的联系所致——仔细解读作者笔下的桃子、石榴、苹果之类,是指涉“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吗所以,此类作品的教学需要打通事物表里、作品内外的联系,节节推衍,彼此关联,才不至于高头讲章空洞说教!
综上所述,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以物喻人类作品,因其文体的特别,在教学中需要尊重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事物本体的特点,沟通事物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特点,从而深切体认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作品蕴含的意趣,在获得人生启迪的同时,切实领悟这一文体的表达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