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深情。
2、学习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2学情分析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学生理解起这篇文章来并不难。
他们能够准确抓住“国文老师”的人物特点,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国文老师”的深情,能够读懂作者所使用的幽默风趣的文字。
但是,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对他们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不会从细节处刻画人物形象,不知道如何凸显人物性格特点,也不能自如地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3重点难点
1、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
2、仿写。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走近文本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会遇到许多老师,其中不乏个性独特,让人难以忘怀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让大文豪梁实秋终生难以忘怀的老师。
2【讲授】走进文本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治华,笔名秋郎。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家、翻译家。
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著作的权威。
他一生创作无数。
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槐园梦忆》等。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问题: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
相貌古怪
打扮怪异、不修边幅。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一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字音辨读1.轮廓.(ku ò) 2.玉箸.(zh ù) 3.油渍.(z ì) 4.踱.着(du ó) 5.敷衍..(f ū y ǎn ) 6.冗.长(r ǒn ɡ) 7.突兀.(w ù) 8.矫.健(ji ǎo ) 9.怅惘..(ch àn ɡ w ǎn ɡ) 10.棱.角(l én ɡ) 11.扑拙.(zhu ō) 12.揣摩..(chu ǎi m ó) 二、字形辨识1.⎩⎪⎨⎪⎧ ch én ɡ(澄)清ch én ɡ(橙)子d èn ɡ(瞪)眼2.⎩⎪⎨⎪⎧ 香s ūn (荪)谦x ùn (逊)猢s ūn (狲)3.⎩⎪⎨⎪⎧ 选j í(辑)j ī(缉)拿作y ī(揖) 4.⎩⎪⎨⎪⎧ ji ǎo (矫)健ji āo (娇)小ji āo (骄)傲三、词语辨析1.应付·敷衍辨析⎩⎪⎨⎪⎧ “应付”态度可消极、可积极;“敷衍”态度一般为消极的。
“应付”比“敷衍”带宾语的情况更多,宾语名词也不限于一般的人或事,如“应付突然事变”,不能换作“敷衍”。
例句⎩⎪⎨⎪⎧ ①崔永元说,现在很多提案的回复是:“你提的很重要,按照国家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欢迎你继续给我们提意见。
”这些回复其实是在敷衍了事。
②上海汽车的荣威W5不同于其他SUV 车型,它能让您轻松用车轮丈量世界,应付各种恶劣路况。
2.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辨析⎩⎪⎨⎪⎧ 两个词语的共性是“很逼真”。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侧重于“极精妙,酷似原形”,多指艺术手法的精妙传神。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着眼于“像活的一样”,多指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
例句⎩⎪⎨⎪⎧ ①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高考语文 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堂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高考语文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堂教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提示】全文共12自然小节,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小节):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
第二段(2——6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第三段(7——11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
第四段(第12小节)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
2. 梁实秋把自己写成了怎样一个人?【提示】有点淘气;有点傲气;是国文老师看重的人。
(二)细节探究1. 第一节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提示】交代了写作的缘由:给我印象最深,使我受益最多。
2. 徐先生为什么给“我”“印象最深”?分条列出。
【提示】首先是绰号不雅——“徐老虎”,一旦一个人的名号与“老虎”挂上勾,就足见其凶其狠了。
再看他的“像貌”(现在一般写为“相貌”),脑袋“有棱有角”的,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这一副尊容作者概之以“古怪”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再看他的行为习惯,“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还有脾气暴躁喜欢骂人。
3. “收益最多”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
【提示】徐先生对“我”特别关心,对“我”的作文不但详批,而且还面批,他还特别传授给“我”很多作文技巧,使我受用终身。
4.徐先生有哪些独特的教学方法?【提示】第一,选辑教材方法独到。
徐先生新旧兼收的教材既显示了对传统的继承,也不乏时代气息。
第二,善于诵读。
第三,修改作文大刀阔斧。
第四,作文法简洁明了,简单实用。
5.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对这位老师的性格加以概括。
【提示】徐先生是一位相貌丑陋、行为独特、脾气暴躁但功底深厚、教学有方、关爱学生的优秀国文教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简介上大学之后,我曾经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国文老师,她的名字叫做李老师。
李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她的教学方法非常新颖,备受我们学生的喜爱。
我们选读的教材就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分发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教材和相关的辅导材料,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和准备相关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现代散文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步:教学重点教师介绍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散文的特点和魅力,重点讲解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第三步: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和作者的风格特点,逐一剖析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第四步:课堂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和互相学习。
•第五步:教学总结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对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并进行评价和展望,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现代散文,并为未来的阅读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作为一位优秀的国文老师,李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是我人生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导师。
在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现代散文的魅力和生命力,也极大地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考能力。
我相信,这份珍贵的经历将永远伴随着我,并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财富。
语文人版高中(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语文人版高中(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课标·教材·学情]本文选自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一专题。
关于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系列”,课标要求:“学习鉴赏散文的差不多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本专题盼望学生能通过专题学习掌握抓住生活片段、选择典型细节、善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深切感受到人性美和人情美。
本文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
梁实秋的文章语言幽默风趣,特别吸引人。
特别是对徐老师外貌、适应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以此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能特别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挖掘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并进一步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
最后活学活用,当堂训练,让学生运用这些描写手法进行短篇写作实践,并进行朗读交流,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重点·难点·疑点]学习这篇散文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与散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区别: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往往是真实的,在现实社会中是真有其人的;小说中的人物往往置身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故情况节往往前后是关联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故事往往是片段型的、松散型的,前后有时并无内在联系;小说往往是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而散文往往是以展现人物品格为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所刻画的人物就具备以上特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2、难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善抓特征的人物描写方法。
3、疑点:作者笔下的国文老师相貌丑陋,性情暴躁,但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缘故是什么?[自主学习过程]【一】读文章,理思路这篇文章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就必须做好课前预习。
而导学案能够起到特别好的引导作用。
首先,补充梁实秋的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中的散文精品让学生读一读。
高中语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学习目标1.把握国文老师的人物形象,学习其精神品质2.学习本文的结构特色与刻画人物的方法二、重点和难点1. 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2. 学习本文的结构特色与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学习过程活动一、自主研习分析国文老师的人物形象。
活动二、合作探究探究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
(可从结构、语言、手法等角度考虑)活动三、成果展示活动四、迁移训练在你的学习生涯中,碰到过富有个性的老师吗?请向我们描述一下。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基础。
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美化,对安土乐居、落叶归根的期盼,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味,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系列,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说课稿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课标·教材·学情】本文选自苏教版《现代散文阅读》第一专题,对于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系列”,课标要求:“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本文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
梁实秋的散文,行文简洁而幽默,想象丰富而机敏,分析精细而独到。
文章末段表明对国文老师的态度是“怅惘敬慕”的,以这种敬慕之情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情感,并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挖掘人物的精神闪光点。
【教学目标】把握作者对国文老师的敬慕之情【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作者对国文老师的敬慕之情难点:掌握欲扬先抑的人物描写手法;对先生敬慕之情的表达方式【自主学习过程】(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师: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国文老师的哪种感情?生:敬慕之情。
师:那作者是如何来表达对先生的敬慕之情的呢?生1:第一段中“我至今不能忘记他”,结合最后一段“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时间如此之久,作者依然将先生铭记于心,可见其敬慕之情;生2: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人物描写手法,第2段中提出先生有一个外号——“徐老虎”,但文中“徐老虎”只出现过2次(第2段和最后一段),其余部分皆是以“先生”称之,可见对先生的尊敬。
生3:文章题目为《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作者重点突出“我的”二字。
“我的”表明是我的归属物,可见其对先生的爱戴与拥护。
师:其实在文章题目中,我们还有一个点可以抓一下——国文老师。
作者强调的是“国文”,为何一定要突出“国文”?这需要联系历史进行分析。
当时整个社会风气是重科学类课程而轻国文,国文老师社会地位偏低,所以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公事,乐得敷敷衍衍。
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师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语文人版高中(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语文人版高中(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课标·教材·学情]本文选自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一专题。
关于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系列”,课标要求:“学习鉴赏散文的差不多方法,初步把握散文的艺术特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本专题盼望学生能通过专题学习掌握抓住生活片段、选择典型细节、善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深切感受到人性美和人情美。
本文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
梁实秋的文章语言幽默风趣,特别吸引人。
特别是对徐老师外貌、适应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以此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能特别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挖掘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并进一步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
最后活学活用,当堂训练,让学生运用这些描写手法进行短篇写作实践,并进行朗读交流,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
[重点·难点·疑点]学习这篇散文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与散文中的人物有什么区别: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往往是真实的,在现实社会中是真有其人的;小说中的人物往往置身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故情况节往往前后是关联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故事往往是片段型的、松散型的,前后有时并无内在联系;小说往往是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而散文往往是以展现人物品格为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所刻画的人物就具备以上特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2、难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善抓特征的人物描写方法。
3、疑点:作者笔下的国文老师相貌丑陋,性情暴躁,但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缘故是什么? [自主学习过程]【一】读文章,理思路这篇文章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就必须做好课前预习。
而导学案能够起到特别好的引导作用。
首先,补充梁实秋的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中的散文精品让学生读一读。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语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教学目标:1.感知人物形象,感受美好人性;2.揣摩本文的巧妙构思,学以致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导入语:前几周我们写读书笔记征文,我们有几位同学写梁实秋先生《雅舍小品》的读后感,我选了蔡懿的一篇和大家分享下。
小情怀启东中学高二(11)班蔡懿……梁公的文字是随性的。
他本雅,却也俗,用一颗雅心,用一双清高明目,用一枝幽默随性的笔,看着并悟着并素描着这本就世俗的世界。
他饱含盛情的赞扬,又老辣又尖酸的讽刺,时而张灯结彩,时而清风明月。
而所谓“小情怀”,其实就是会看生活,会体味生活。
梁公有才,却也懂得经营生活,文人气质大多清高,在那个“姑娘爱花,小子要炮”的年代,他却喜欢在风和日丽的下午放放风筝。
沾了灰的桃胡蜜饯他一概看不上,酸梅汤和糖葫芦倒是能一饱口福,一碗豆浆烧饼油条烤羊肉芙蓉鸡片满汉细点,吃遍大江南北,称得上个合格的吃货“小清怀”的另一面,则是梁公的真性情。
因为他是个真性情之人,所以在一些细节上难免有些尖酸刻薄,个人的观点与看法不免有些强词夺理,甚至逻辑不通。
他称写匿名信的人是“白胖”的“社会寄生虫”,街头雇人力车锱珠必较的是“误入仕途”媚上欺下的“帘子脸”。
这种一本正经的幽默,着实引人发笑,笑罢又让人陷入沉思,这种委婉而又尖酸的讽刺,在时代的框架下,描摹出人生百态。
让如今人们躁动的心灵,重新归于平静,体味当时人们苦中作乐的生活激情。
……过渡语:蔡懿从《雅舍小品》感受到的梁实秋先生幽默、随性、真性情、小情怀。
我们的班级书柜里就有这本《雅舍小品》,放在那儿有好几个星期了,不少同学应该读过,蔡懿说出了你们的感受吗?(一)简介作者《雅舍小品》每篇作品不出二千字,写的都是身边琐事,生活随笔。
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谈中西文化问题。
被韩寒视为“写短文的范本”。
梁先生如果生在这个时代,一定会从段子手中脱颖而出,一骑绝尘。
在书中,他讽刺溺爱孩子的现象,“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
高一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现代散文选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课方案枣庄二中高二语文吴若课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型现代文新讲课课时第1课时教具多媒体知识点认识梁实秋的平生及作品;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教能力点学教育点让学生领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目标作品叙事线索的掌握 ||。
重难点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感情 ||。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文本研习与对话)一、激趣导入 ||,检查预习说说自己眼中的老师 ||。
那些都是大家眼中的老师 ||,那么大师梁实秋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看看梁实秋笔下的老师||。
我们先来展现一下我们预习的成就:(PPT )为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并解说词语含意 ||。
1.给以下描红的字注音奸笑油渍瓢鼾声琅琅上口胡扯冗长扑拙突兀健壮孑孓玉箸2.解说以下词语:栩栩如生:有声有色:勃然震怒:栩栩如生:有声有色:勃然震怒:按捺不住:喜形于色:抑扬顿挫:突兀健壮:3. 简介作者梁实秋 (1903.1.-1987.11 .3) 祖籍浙江杭县 ||,生于北京 ||。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 ||,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梁实秋先生生于北京.从前留学美国||,归国此后曾在清华、北大等大学任教||。
1949 年他赴台湾 ||,担当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他写的《雅舍小品》在港台已经重版了50 多次 ||。
这本书确立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 ||。
作为现代散文家 ||,梁实秋沉着、通畅、风趣的性格 ||,酿成了一种独到的文调 ||,这类文调特别吻合中年人的心境 ||。
在艺术办理上 ||,繁简、浓淡、文白、雅俗他都办理得很得体||,颇具大家风采||。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 展现教课目的)1.(教师预设)自由朗诵课文 ||,剖析文本构造:第一段(第 1 小节):总写不可以忘掉国文老师的原由||。
第二段( 2—— 6 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容颜特点和行为习惯||。
第三段( 7—— 11 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地方获得的好处||。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语文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语文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四步教学法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年级组别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于国文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充分预习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不知大家预习得怎么样了,现在我来提几个常识性的问题来考考大家:(回答时不得翻看课本)1.“国文老师”我们现在称之为什么老师?(语文老师)(“国文”与“语文”的区别:“国文”顾名思义是祖国的文字和文章,而“语文”的涵盖面要广得多,“语”是“语言”、“口语”,“文”是“文字”、“文章”,因前面无“国”限制,中外的语言文字作品都可囊括其中)2.题中的“国文老师”姓甚名谁?(徐锦澄)3.作者写作本文时大概是多大岁数了?(“十八九”+“五十”,应该在接近七十岁的时候)梁实秋先生,这位台湾著名散文大师在时隔五十年之后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满怀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著名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二、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于国文老师的情感。
三、自学指导➢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后,对这位国文老师印象如何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印象。
高中语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北镇市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函数f (x )=﹣x 的图象关于( ) A .y 轴对称 B .直线y=﹣x 对称C .坐标原点对称D .直线y=x 对称2. 计算log 25log 53log 32的值为( )A .1B .2C .4D .83. 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N 为AB 的中点,且AB 上一点M 满足CM xCA yCB =+, 则当14x y+取最小值时,CM CN ⋅=( ) A .6 B .5 C .4 D .3 4. 若命题p :∃x 0∈R ,sinx 0=1;命题q :∀x ∈R ,x 2+1<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p 为假命题 B .¬q 为假命题 C .p ∨q 为假命题 D .p ∧q 真命题5. 已知某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设物体第n 秒内的位移为a n ,则数列{a n }是( ) A .公差为a 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a 的等差数列C .公比为a 的等比数列D .公比为的等比数列6. 已知实数x ,y 满足a x <a y (0<a <1),则下列关系式恒成立的是( )A .B .ln (x 2+1)>ln (y 2+1)C .x 3>y 3D .sinx >siny7. 若某算法框图如图所示,则输出的结果为( )A.7 B.15 C.31 D.638.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1,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或D.或9.由小到大排列的一组数据x1,x2,x3,x4,x5,其中每个数据都小于﹣1,则样本1,x1,﹣x2,x3,﹣x4,x5的中位数为()A.B.C.D.10.已知函数f(x)=Asin(ωx+φ)(a>0,ω>0,|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x)的解析式是()A.f(x)=sin(3x+)B.f(x)=sin(2x+)C.f(x)=sin(x+)D.f(x)=sin(2x+)11.函数f(x)=Asin(ωx+θ)(A>0,ω>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的值为()A .B .0C .D .12.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P 在线段AD ′上运动,则异面直线CP 与BA ′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 )A .0<B .0C .0D .0二、填空题13.直线ax ﹣2y+2=0与直线x+(a ﹣3)y+1=0平行,则实数a 的值为 . 14.已知函数y=f (x )的图象是折线段ABC ,其中A (0,0)、、C (1,0),函数y=xf (x )(0≤x ≤1)的图象与x 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15.给出下列命题:①把函数y=sin (x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sin (2x ﹣);②若α,β是第一象限角且α<β,则cos α>cos β;③x=﹣是函数y=cos (2x+π)的一条对称轴;④函数y=4sin (2x+)与函数y=4cos (2x ﹣)相同;⑤y=2sin (2x ﹣)在是增函数;则正确命题的序号 .16.已知i 是虚数单位,复数的模为 .17.设m 是实数,若x ∈R 时,不等式|x ﹣m|﹣|x ﹣1|≤1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8.【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设函数()()21xf x e x ax a =--+,其中1a <,若存在唯一的整数0x ,使得()00f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19.甲、乙两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培训期间他们参加5次预赛,成绩如下:甲:78 76 74 90 82乙:90 70 75 85 80(Ⅰ)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组数据;(Ⅱ)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你认为选派哪位学生参加合适?说明理由.20.(本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a n}满足a1=1,a n+1=2a n+1.(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令b n=n(a n+1),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2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为极点,x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1,M,N分别为C与x轴,y轴的交点.(1)写出C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求M,N的极坐标;(2)设MN的中点为P,求直线OP的极坐标方程.22.一个圆柱形圆木的底面半径为1m ,长为10m ,将此圆木沿轴所在的平面剖成两个部分,现要把其中一个部分加工成直四棱柱木梁,长度保持不变,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 (如图所示,其中O 为圆心,C ,D 在半圆上),设∠BOC=θ,直四棱柱木梁的体积为V (单位:m 3),侧面积为S (单位:m 2).(Ⅰ)分别求V 与S 关于θ的函数表达式; (Ⅱ)求侧面积S 的最大值; (Ⅲ)求θ的值,使体积V 最大.23.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C 2. Ⅰ求椭圆C 的长轴长;Ⅱ过椭圆C 中心O 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A 、B 不是椭圆C 的顶点,点M 在长轴所在直线上,且22OMOA OM =⋅,直线BM 与椭圆交于点D ,求证:AD ⊥AB 。
【三维设计】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应用体验之旅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第一专题第2课应用体验之旅(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玉箸.(zhù)鼾.声(hān)突兀.(wù)B.油渍.(zé) 踱.着(duó) 矫.健(jiǎo)C.斑斓.(lán)蕴.藏(yùn) 怅惘.(wǎnɡ)D.淘汰.(tài) 宣泄.(xiè) 愕.然(è)解析:渍zì。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愕然破天荒早归道山有棱有脚B.揣摩水笼头按捺不住甘败下风C.扑拙里程碑惟妙惟肖依马可待D.敷衍缉私队眉飞色舞硬朗挺拔解析:A项,脚—角;B项,笼—龙,败—拜;C项,依—倚。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________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②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________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③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________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A.过分竟然或许B.过度居然或许C.过分居然也许D.过度竟然也许解析:“过分”体现一种幽默诙谐,“居然”这里强调出乎意料之外,“也许”强调不很肯定。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错落有致....,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B.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
C.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
D.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解析:A项,错落有致:交错纷杂而有情趣。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教学设计梁实秋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及作品;2.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让学生体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作品叙事线索的把握。
教学难点: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
三、教学方式:诵读法、讲授法、探讨法、比较发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预习:1、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
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
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
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
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
1930年,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
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
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
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
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
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说课稿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说课稿引言本文是一篇以现代散文为主题的课文。
通过介绍一个学生对一位国文老师的感悟和体验,展示了教育的美好与深远影响。
该文章具有感人肺腑、情感真实的特点,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精彩的细节展示,引发了读者对教育的思考和共鸣。
一、散文背景《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一篇重要作品,由中国当代作家某某所写。
该作品以真实的故事情节和个人感受,传达了国文老师的教育情怀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二、散文的主要内容1. 学生对国文老师的第一印象散文开始以主人公的视角描写了学生对国文老师的第一印象。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老师善解人意、和蔼可亲的特点。
学生们通过轻松的交流和老师的引导,慢慢融入了老师的课堂。
2. 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特点接下来,文章详细展示了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老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设计课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他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3. 教育的力量和影响散文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影响。
学生们在国文老师的引领下,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还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感悟和领悟国文老师所传递的知识和情感,学生们逐渐成长为具有理想和追求的年轻人。
三、散文的教学目标本文作为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体会教育的力量和影响。
3. 通过散文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国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引发学生对散文主题的思考。
•分段解读,让学生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
•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并与自身经历和感悟相结合。
•辅助教学媒体的运用,如黑板、PPT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发学生对《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认知和兴趣。
2020高中语文 1.2《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梁实秋,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并理解文章教学要求:普通教室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梁实秋(1903.1.-1987.11.3)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4, 讲授课文,5, 理解文中对老师的那种深厚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教学方法.首先,徐老先生选辑教材方法独到.\'新文化运动\'掀起\'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大旗,在这种背景下,徐先生新旧兼手收的教材,既显示了对传统的继承,也不乏时代气息.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懂得课本里的内容,教师应该多涉猎一些图书,把课外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扩充更多的知识.从而指导学生去喜欢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其次,徐先生善于诵读.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息壤.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足见诵读在学习中的功效.诵读是积累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诵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诵读是形成语感的主要途径;诵读能有效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诵读,要准确而富有感染力,学生就能从老师的范读中得到许多感悟. 另外徐先生修改作文,大刀阔斧,毫不吝啬.我曾经批改过许多学生不计其数的作文,徐老先生的删削功夫我市布具备的.我总是认为,内容具体,字数较多就是好作文.殊不知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的作文出现废话连篇的现象.最叫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徐老先生的作文教法,他的作文法简洁明了,简单实用.\'该转的地方转;该接的地方接\'.\'文章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既重视教的方法,更重视学的方法.正是因为徐老先生的个人素质修养,使梁实秋受益匪浅.6,讨论:怎样的老师才是让学生难忘的优秀老师.作为一名国文老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9, 下课。
苏教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word教设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学习目标1、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深情。
2、分析文章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善抓人物特征等写作手法教学疑点:作者笔下的国文老师相貌丑陋,性情暴躁,但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这一路走来,总少不了老师的相伴,遇到困难时有老师的鼓励,有了成绩时有老师的掌声,老师帮我们排忧解难,老师给我们指点迷津,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对你一路扶持不求回报,能够给你摇旗呐喊永不喊累的,除了生你养你的父母,就是你的老师了,也许你觉得他很平凡,终其一生也只能在这三尺讲台上唠唠叨叨,也许你觉得他很贫穷,除了桃李三千只剩两袖清风了。
但是他始终关心着你的健康成长,他始终关注着你的一言一行。
就是这样一群人却总能让你念念不忘,甚至一生都无法割舍。
台湾著名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时隔五十年之后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满怀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著名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二、预习检测1、字音绰()号玉箸()两盅()按捺()选辑()胡诌()张东荪()冗()长模()样油渍()扑拙()鼾()声愕()然踱()着蔡孑()民怅惘()2、成语积累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作金石声: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
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
迎刃而解:比喻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有关问题就容易解决。
3、词语辨析传诵——传颂辨析:传诵:流传诵读,对象一般为诗文、名字等。
如:这首诗曾经传诵一时。
传颂:传扬歌颂,褒义词,对象一般为好人好事。
如:全村人传颂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
发泄——宣泄辨析:发泄:(把情绪等)宣泄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对应学生用书P4一、字音辨读1.轮廓.(ku î) 2.玉箸.(zh ù) 3.油渍.(z ì) 4.踱.着(du ï) 5.敷衍..(f ū y ǎn) 6.冗.长(r ǒn ɡ) 7.突兀.(w ù) 8.矫.健(ji ǎo) 9.怅惘..(ch àn ɡ w ǎn ɡ) 10.棱.角(l ãn ɡ) 11.扑拙.(zhu ō) 12.揣摩..(chu ǎi m ï) 二、字形辨识1.⎩⎪⎨⎪⎧ ch ãn ɡ 澄 清ch ãn ɡ 橙 子d ân ɡ 瞪 眼2.⎩⎪⎨⎪⎧ 香s ūn 荪 谦x ùn 逊 猢s ūn 狲 3.⎩⎪⎨⎪⎧ 选j í 辑 j ī 缉 拿作y ī 揖4.⎩⎪⎨⎪⎧ ji ǎo 矫 健ji āo 娇 小ji āo 骄 傲 三、词语辨析1.应付·敷衍辨析⎩⎪⎨⎪⎧ “应付”态度可消极、可积极;“敷衍”态度一般为消极的。
“应付”比“敷衍”带宾语的情况更多,宾语名词也不限于一般的人或事,如“应付突然事变”,不能换作“敷衍”。
例句⎩⎪⎨⎪⎧ ①崔永元说,现在很多提案的回复是:“你提的很重要,按照国家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欢迎你继续给我们提意见。
”这些回复其实是在敷衍了事。
②上海汽车的荣威W5不同于其他SUV 车型,它能让您轻松用车轮丈量世界,应付各种恶劣路况。
2.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辨析⎩⎪⎨⎪⎧ 两个词语的共性是“很逼真”。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侧重于“极精妙,酷似原形”,多指艺术手法的精妙传神。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着眼于“像活的一样”,多指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
例句⎩⎪⎨⎪⎧①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②古代匠人中潜隐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浪漫自由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一龛《牧牛道场》的十组牧牛图,雕琢得栩栩如生。
四、熟语释义1.有板有眼: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2.神游八表:神游,在想象中游历。
八表,八方之外,指遥远的地方。
3.按捺不住: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4.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
5.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6.掷地作金石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
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7.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解决。
8.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9.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对应学生用书P4一、走近作者梁实秋(1902-1987),现代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笔名秋郎。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院长。
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
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高雅,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二、相关背景我的国文老师当中,举人进士不乏其人,他们满腹诗书自不待言,不过传授多少给学生则是另一问题。
清华不重国文,课都排在下午,毕业时成绩不计,教师全住在古月堂自成一个区域。
我怀念徐锦澄先生,他教我作文莫说废话,少用虚字,句句要挺拔,这是我永远奉为圭臬的至理名言。
我曾经写过一篇记徐先生的文章,兹不赘。
陈敬侯先生是天津人,具有天津人特有的幽默,除了风趣的言谈之外还逼我们默写过好多篇古文。
背诵之不足,继之以默写,要把古文的格调声韵砸到脑子里去。
汪鸾翔先生以他的贵州的口音结结巴巴的说:“有人说,国国文没没趣味,国国文怎能没没有趣味,趣味就在其中啦!”当时听了当做笑话,现在体会到国文的趣味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真是只好说是“在其中”了。
(选自梁实秋《忆清华》)三、主旨把握文章回忆了徐锦澄先生的外貌特征及行为习惯等,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同时表达了对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的敬仰和深深怀念之情。
四、结构图示1.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明确:(1)丑、不修边幅:他的相貌很古怪……是狞笑,样子更凶。
(2)书呆气:①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②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3)爱喝酒: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
(4)糊涂:①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
②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
(5)真性率直、平等对人: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
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6)有趣: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7)有才气:①眼界宽,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②对作品领会深入、朗诵水平高,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③修改文章老辣,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2.作者对徐先生的教学尤为称赞,徐先生的教学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明确:(1)徐先生选辑教材的方法独到。
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既显示了对传统的继承,也不乏时代气息。
(2)能迎合学生心理,如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
(3)徐先生朗诵功底极厚,能将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都宣泄出来,念课文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
(4)徐先生改作文,大刀阔斧。
徐先生的教学方法简单实用,使“我”受益匪浅。
3.作者说从先生那里“受益最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列出。
用简洁的词语概述我对先生的感情有何变化。
明确:(1)①编教材——兴趣培养;②读课文——习惯养成;③改作文——方法指导。
(2)我对先生的感情变化:可笑——有兴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
4.文中除“先生”“老先生”“徐先生”的称呼外,第二段和最后一段都提及“徐老虎”这个绰号,这两处称呼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明确:这两处称呼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①第二段给徐先生取绰号,那是因为年少不懂事,是对先生的无礼之举。
②但最后一段再以“徐老虎”称呼,却是一种怀念,表达出作者对先生教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1.欲扬先抑,似贬实褒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2.善抓特征,描画细腻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
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
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们在古今人物画廊中从未见到过的。
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3.语言幽默,谐趣横生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文依然体现了这种风格。
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
你看他写老师的鼻子,一会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但又毫无做作之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对应学生用书P5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选段,完成1~4题。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
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
《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
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
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
……”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
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
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
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
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我仔细一揣摩,果然。
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
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