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 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22.《孟子》三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2 《孟子》三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2 《孟子》三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22《孟子》三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七里之郭.()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亲戚畔.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围)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认为)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同“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里是“限制”的意思)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池.非不深也池.中之物B. 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C. 委.而去之相委.而去D. 三里之.城何陋之.有4.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译文:方圆三里的小城,方圆七里的大城。

C.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D.本文语言整齐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但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填空。

本文选自《》,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全文主要阐述了孟子关于的政治主张。

“战必胜”的条件是:。

7.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A.初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希望你时时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委.而去之(3)故.君子有不战(4)然.而不胜者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天下之所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委而去.之太丘舍去.C.寡助之至.过中不至.D.天下顺之.三里之.城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拓展阅读《孟子三章》含答案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拓展阅读《孟子三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拓展阅读《孟子三章》含答案《孟子三章》拓展阅读(一)苏武牧羊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②武:苏武。

③羝di:公羊。

④去:同"弆"ju ,收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白()单于(2)乃幽()武(3)与旃毛并()咽之(4)羝乳()乃得归2."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单于愈益欲降之B、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翻译划线句子(2分)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这段文字表现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表现出的骨气(用孟子的名言填空)。

\\你认为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2分)(二)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 (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而不闻其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故曰与善人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则商也日益增益其所不能d.与不善人居居天下之广居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管夷吾/举于/士B. 曾益/其所/不能C. 必/先苦/其心志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小题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B【小题4】C[解析]【小题1】A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其它几项改为: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小题2】C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含答案)

22《孟子》三章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下车引之.D.与民由之.答案 A 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项与例句同。

B.助词, 的。

C.代词,他。

D.代词,文中指正道。

2.下面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C.《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为“四书”。

D.古时男子十八岁要行冠礼,表示成年。

答案 D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答案(1)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3)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翻译即可,注意将重点词语落实,如“淫”“衡”“作”“喻”“拂”“出”等。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成为仁人志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2020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22.《孟子》三章

2020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22.《孟子》三章

拓展训练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22.《孟子》三章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 空乏其身(kòng) 寡助(guǎ)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C.富贵不能淫( yín) 畎亩(quǎn)胶鬲(gé))D.傅说(yuè) 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七里之郭( ) (2)委而去之( )(3)多助之至( ) (4)父命之( )(5)与民由之( ) (6)威武不能屈( )(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8)人恒过( )(9)而后作( )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B.必先/苦其心志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5.填空。

孟子,名________,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_____时期_____家,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立天下之正位父命之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2.根据提示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____________,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中心论点。

拓展训练 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22.《孟子》三章

拓展训练  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22.《孟子》三章

拓展训练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22.《孟子》三章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 空乏其身(kòng) 寡助(guǎ)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C.富贵不能淫( yín) 畎亩(quǎn)胶鬲(gé)D.傅说(yuè) 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七里之郭( ) (2)委而去之( )(3)多助之至( ) (4)父命之( )(5)与民由之( ) (6)威武不能屈( )(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8)人恒过( )(9)而后作( )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B.必先/苦其心志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5.填空。

孟子,名________,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_____时期_____家,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立天下之正位父命之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2.根据提示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中心论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22《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战必胜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B.环而攻之.而不胜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以天下之.所顺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B.地利/不如/人和C.故/君子/有不战D.战必胜/矣5.班级将举办“我所了解的孟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如果让你设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面的设计方案。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总结: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孟子》三章课堂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孟子》三章课堂作业试题及答案

22《孟子》三章课时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战必胜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B.环而攻之.而不胜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以天下之.所顺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B.地利/不如/人和C.故/君子/有不战D.战必胜/矣5.班级将举办“我所了解的孟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如果让你设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面的设计方案。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总结: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1、阅读孟子《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小题1】下面语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 必敬必戒戒:告诫C.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命:教导,训诲D. 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A. 一怒而诸侯惧B.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C.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D. 不得志,独行其道【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分析直接严肃,充满讽刺意味。

B. 本文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

C. 本文运用了排比,不仅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为天下而立大志的思想和觉悟,做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公道主义者。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A[解析]【小题1】B项,“戒”意思是“谨慎”。

故选B。

【小题2】C项,“女”通“汝”。

故选C。

【小题3】A项,“分析直接严肃”错误,孟子善于用类比来说理,此处就是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孟子善于用类比来说理,此处就是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故选A。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集训【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集训【有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一、易写错的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民不以封()之界,固国不以山()之险,()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助。

寡助之至,亲()()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重点字词解释天时..()。

..(),地利不如人和..()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寡.()助。

寡助之.()至.(),..()者.()多助,失道者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理解性默写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2.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是:3.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4.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5.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班级姓名学号一、重点字词解释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地利不如人和..(人心归向,上下..(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地利团结)。

三里之.(的)城.(内城),七里之郭.(外城),环.(包围)而.(表修饰|表顺承)攻之.(代城)而.(连词,表转折)不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2《孟子》三章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下车引之.D.与民由之.答案 A 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项与例句同。

B.助词, 的。

C.代词,他。

D.代词,文中指正道。

2.下面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C.《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为“四书”。

D.古时男子十八岁要行冠礼,表示成年。

答案 D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答案(1)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3)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翻译即可,注意将重点词语落实,如“淫”“衡”“作”“喻”“拂”“出”等。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成为仁人志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第22课 《孟子》三章(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2课 《孟子》三章(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2课《孟子》三章一、文言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人恒过____ ②而后作____ ③鲍叔终善遇之____ ④及小白立为桓公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3.读了这两篇文章,你从中分别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1.①过:犯错误②作:奋起,这里是有所作为。

③遇:对待。

④及:等到2.①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②管仲受到任用,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为他而称霸天下。

3.甲文:人要经历艰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

乙文:鲍叔的知贤荐贤让贤难能可贵,人才只有遇到知己才有所作为。

【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作”:奋起,这里是有所作为。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过”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犯错误”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训练

2020——2021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八上22 《孟子》三章同步训练(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题目。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岂不诚.大丈夫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父命.之或王命.急宣D. 与民由.之由.此观之 C. 富贵不能淫.若夫淫.雨霏霏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一怒而.诸侯惧人不知而.不愠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 往之.女家长跪而谢之.曰D. 以.顺为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景春在提出自己对于大丈夫的观点时,用一个“诚”字加重肯定语气,表现他对于自我观点的深信不疑,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张仪、公孙衍的羡慕甚至崇拜。

B.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求取功名富贵,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并不算真正的大丈夫。

C.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天下之”反复运用,极推大丈夫崇高的精神。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是从人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去分析的,这就启迪我们,只要精神凌驾于物质之上,就能真正成为“大丈夫”。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不得志,独行其道。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题目。

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有时朝发.白帝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则攸之、祎、允之任.也C. 曾.益其所不能香远益.清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既出.,得其船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困于.心行者休于.树B. 劳其.筋骨其.远而所至极邪C. 行拂乱其所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 入则.无法家拂士有仙则.名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第1段列举了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连用六个排比句引出本文论题,气势铺排,据此事实得出人才必先经过磨炼的结论,令人信服。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练习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

(1)父命之_________(2)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3)丈夫之冠也_________(4)与民由之_________(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6)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答案:(1) 教导、训诲(2) 兴起,指被任用(3) 行冠礼(4) 遵循(5) 了解、明白(6) 常常2.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畎亩()傅说( )百里奚( ) 法家拂士()曾益( ) 胶鬲( )答案:yǎn guàn quǎn yuè xī bì zēng gé3.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 同______ , _________(2)往之女家____________ 同______ ,________(3)衡于虑____________ 同______ , _________答案:(1) 曾增增加(2) 女汝你(3) 衡横梗塞、不顺4.写出下列加线词语的活用情况。

(1)所以动心忍性。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1)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撼;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

(2)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5)均为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3) 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使……改变(动摇),使……屈服。

(4) 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

5.写出下列加线字的一词多义。

(1)往送之门,戒之曰 _________必敬必戒,无违夫子________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3)母命之_________往送之门 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_________胶鬲举于鱼盐之中_________答案:(1) 告诫谨慎(2) 能够满足,实现(3)代词,代指“女子” 动词,去,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6.下列对《富贵不能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人。

人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 同步作业(含答案)

人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  同步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作业第22课《孟子》三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米粟.(sù)冠.礼(guān)淫.(yín) B.畎.亩(quǎn) 傅说.(yuè) 杵.(chǔ) C.胶鬲.(gé) 孙叔敖.(áo) 百里奚.(xī) D.空乏.(fá) 行拂.(fú) 拂.(bì)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池.非不深也池:(2)寡助之至.至:(3)父命.之命:☞(4)富贵不能淫.淫:(5)管夷吾举于士.士:(6)所以..动心忍性所以:(7)入.则无法家拂士入: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B.亲戚畔之C.安居而天下熄D.入则无法家拂士4.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B. ⎩⎪⎨⎪⎧舜发于.畎亩之中降大任于.是人也 C.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 D. ⎩⎪⎨⎪⎧居天下之.广居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概括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2)《富贵不能淫》中表现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的句子是: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6.翻译下列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课内阅读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8.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9.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10.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孟子》三章》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孟子》三章》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2《孟子》三章同步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版筑.(zhù) 降.大任(jiàng) 妾.妇之道(qiè)B.傅说.(yuè) 百里奚.(xī) 丈夫之冠.(guàn)C.畎.亩(quǎn) 公孙衍.(yǎn) 往之女.家(nǚ)D.外患.(huàn) 法家拂.士(bì) 富贵不能淫.(yín)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C.管夷吾举于士.(狱官)D.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告诫)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往之女家B.困于心,衡于虑C.入则无法家拂士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下列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三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四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5.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得志, ;不得志, 。

(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的“必先苦其心志, , , ”,目的是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 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第六单元22《孟子》三章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第六单元22《孟子》三章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 《孟子》三章知识能力全练资源拓展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jiè)。

B.一怒而诸侯(hòu)惧,安居而天下熄(xī)。

C.米粟(sù)非不多也,委(wěi)而去之。

D.所以动心忍(rě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行冠礼C.得道者多助道:道理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成为仁人志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这三个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4. 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材料二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材料三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

三年模拟全练资源拓展(2020江苏泰州泰兴实验初中期中,9—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

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

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

且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

四人踞坐金简石上。

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

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

行未数武②,半山③呼,乃余苍头④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⑤、革翁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训练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22.《孟子》三章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米粟(sù) 空乏其身(kòng) 寡助(guǎ)B.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guān)妾妇(qiè)C.富贵不能淫( yín) 畎亩(quǎn)胶鬲(gé)D.傅说(yuè) 百里奚(xī)法家拂士(bì)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七里之郭( ) (2)委而去之( )(3)多助之至( ) (4)父命之( )(5)与民由之( ) (6)威武不能屈( )(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8)人恒过( )(9)而后作( )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B.必先/苦其心志C.人/恒过,然后/能改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B.曾益其所不能C.威武不能屈D.入则无法家拂士5.填空。

孟子,名________,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_____时期_____家,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立天下之正位父命之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2.根据提示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中心论点。

3.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模拟全练(2019安徽宿州铁路中学期末,15-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敬必戒戒:_____________(2)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3)贫贱不能移移:_____________(4)劳其筋骨劳:_____________(5)衡于虑衡: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______(写作手法)。

4.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年中考全练(2018四川南充中考改编,22-2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苦其心志苦: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____(3)至于鄙鄙:____(4)卒得反国卒:____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B.被服以立以我酌油知之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D.所以动心忍性吾知所以亡矣3.请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素养全练(2017山东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

(郑燮《墨竹图题诗》)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行世间(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孟子》三章1.B冠guàn。

2.答案(1)外城(2)放弃(3)极点(4)教导、训诲(5)遵从(6)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7)选拔、任用(8)常常(9)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10)指在国内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平时学习中应加强积累。

3.D应划分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C A.“畔”,同“叛”,背叛。

B.“曾”,同“增”,增加。

D.“拂”,同“弼”,辅佐。

5.答案轲战国思想儒家解析巧记妙背积累文学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注意避免错别字,如“轲”不要误写为“柯”。

能力提升全练1.B A.表顺承/表并列。

B.代词,这。

C.助词,的/代词,指男子。

D.同“弼”,辅佐/违背。

2.答案(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写错的字,如“淫”等。

3.答案仁政(或: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解析综合来看,这三则材料都是强调君主要“仁”,即施行仁政。

三年模拟全练1.答案(1)谨慎(2)遵从(3)使……动摇(4)使……劳累(5)同“横”,梗塞、不顺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衡”是通假字,“戒”是古今异义词。

2.答案(1)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2)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往往会灭亡。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答题时,可以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词语必须翻译到位,如“淫”“入”“恒”等。

3.答案排比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甲]文语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仁、礼、义”的角度,阐述了大丈夫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乙]文中孟子站在国家的角度论证了“死于安乐”,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

据此作答即可。

4.答案①一个人应意志坚定,不能向邪恶势力低头;②不能贪图享受。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

答题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

五年中考全练1.答案(1)使……痛苦(2)同“横”,梗塞、不顺(3)边境(边远的地方)(4)最终(终于,最后)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

第(1)题的“苦”是使动用法,不要误译为形容词;第(2)题的“衡”是通假字;第(3)题的“鄙”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理解为“低俗”“下流”等现代义;第(4)题的“卒”是多义词,有“死亡”和“最后”的意思,这里取后者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