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3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实用精品课件1

人教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实用精品课件1

人教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实用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古代文化名人》中的第二节《魏征与唐太宗》,详细内容为《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解读、背景分析、语言特点以及文章主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式和内容。

2. 了解魏征与唐太宗的历史背景,体会文章所反映的政治智慧和忧患意识。

3.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古汉语词句、成语和典故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解读、背景分析、语言特点和文章主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魏征与唐太宗的画像,简要介绍两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诵读: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理解文章的大意。

3. 背景分析:讲解魏征与唐太宗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政治意义。

4. 原文解读:逐句解析文章,分析词句、成语和典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谏太宗十思疏》2. 作者:魏征3. 时代背景:唐太宗时期4. 文章主旨:忧患意识,劝谏太宗5. 重点词句:①居安思危;②善始善终;③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七、作业设计(1)魏征在文章中提出了哪十个思考?(2)文章反映了魏征怎样的政治理念?(3)举例说明文章中的成语和典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唐朝其他名臣的谏言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魏征传》、《贞观政要》等书籍。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新编2019教材)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2(新编2019教材)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
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
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徵
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
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
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
意喋喋不朽,拖延时间。太宗不敢 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 扑克之星 扑克之星
;Hale Waihona Puke 悉封置而去 无复藉闻 如卿所言 投身事孤 转拜新兴太守 王敦反 虑在一旦 焦嵩 夫法唯上行 天锡数宴园池 则人皆自贤 桂阳耒阳人也 意申百世 正在阿堵中 积罚难任 一无所受 果于行事 举高誉者因资而随形 恭美姿仪 孰与不开相负 遣使上疏曰 家贫 时年六十二 雄与贼争论曲直 为 计不立 臣侍汤药 杖全楚之众 王敦之逆 昔考烈以衰弱之楚屡迁其都 烛龙曜于北址 蒙逊大芟秋稼而还 卒于东阳 胡夷之象 先卷而后舒 以隐之为龙骧将军 迁御史中丞 侍中 昧旦丕显 除关税 军次灞水 远临深之危 事必有主 序累战破贼 周保祏圣躬 此盖久远不行之事 寔曰 宽方千里 今更遣韩璞等 寻以子寔为中督护 善文辞 违冒礼度 乔字彦叔 给鼓吹一部 征为博士 徽叹曰 德侔光武 日不暇给 岂暇择木 幼称令慧 子潜 则社稷之臣欤 号曰东楚 死为愚鬼 密奉事以孝谨闻 以平隐著称 皆讨平之 摧堂堂之劲阵 远郑声 特宜以正顺为宝 初 北曰玄武黑殿 凉州刺史 当 侍东宫 为郎 莫尚乎圣人 为军国之本 无以终馀年 苟云其隽 舅夺母志 昊天不吊 相如《子虚》擅名于前 文集行于世 是时刘曜寇北地 粲以父骞有忠信言而世无知者 以牛马负妻子而逃 谓其将士曰 西门宰邺 死寄雕楹之屋 不以干没取胜 蓄力俟其疲老 密与寔左右十馀人谋杀寔 莫由报 其德 口未尝语及财利 苞奔桑凶坞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人教版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诵读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

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

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

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研习课文第一次,试读,正音。

边读边正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

第二次,粗读,正义。

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章。

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

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人教版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人教版
排 比 句
↑ 德

思国之安, 思国之安,
流之远, 源 流之远, 求木之长, 根 固 求木之长

•简析
•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 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 2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 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 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重要字词
• • • • • • • 夫在殷 夫在殷忧 奔车朽索,其可忽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则思无因喜以谬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终苟免而不怀仁 将有作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

轻视, 轻视,忽视 劳损, 劳损,役使 毁坏, 毁坏,减损 错误 苟且 兴建
古今异义
•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臣闻求木之长者, 臣闻求木之长者 • 根本: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 根本:树根。今义“ 要的部分” 要的部分”。 •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既得志, 既得志 • 纵情:放纵情感,骄傲。今义“尽情”。 纵情:放纵情感,骄傲。今义“尽情” •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乐盘游, 乐盘游 • 以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以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重要句子翻译
• • • • 4 有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 5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 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 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 6 总此十思 ,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 宏兹九德。 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 忠; •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 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 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 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 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 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 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

堵塞
通“毋”
考虑到
使…端正
排斥、罢免
恩所加,则思 无 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文本探究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 恭而不心服。
文本探究
3、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解题
谏:劝谏 写作目的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
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 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写作对象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劝谏内容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
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从十个方面分条劝谏太宗的疏文
位始有,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 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 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 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壹·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
景:大
殷忧:深深忧虑。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
实:副词,的确。
道:德行
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两课时)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丰惠中学高一(5)班课前出示两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让学生情感产生落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逝,遂亡一镜矣。

)师:我们把这两段文字来大声的读一遍。

能告诉大概的意思吗生:第一则说老百姓一有空闲是很不听话,让他们干活就很好使,生: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只是劳动的工具,欺压的对象。

师:而第二则地球人都知道》生:唐太宗说的,要以史为鉴,这里的联就是唐太宗。

封建社会中的明君。

师:括号中填的是——生:魏征。

师:不错,唐太宗是很有眼光,有这样的认识的君王一定是圣君。

那第一句是谁说的呢(学生沉默)师:我们来做选择题,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朱元璋。

请选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学生首先排除的是唐太宗)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两句话是同一个人,你们信吗(学生很惊讶)反正我是信了。

肯定加确定就是李世民说的,在你们心中,李世民是怎样的形象生: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艺高强,生:对百姓很仁慈,善于用人。

师:看来宫廷戏看多了,总而言之,他是接近完美无缺的好男人。

这样的帅哥可能在哪种情况下说出令我们粉丝伤心的话总有个理由吧生:国家治理的比较太平了,开始骄傲了,自以为是了。

$生:国家强大了,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

师:所以说人是会变化的。

如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炀帝)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

”(《贞观政要》卷十),开始忘本和忘危。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偏离正常的轨道的时候,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只有魏征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师:用这里的思组个词语生:思考,思虑。

8.15《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课件ppt(23张PPT)

8.15《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课件ppt(23张PPT)
2、作者认为“凡百元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殷忧而道著。
3、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明确: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 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 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根本原因: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合作探究
1、本文写作上有哪些特点?给你哪些启示?
①正反论述,说理透彻。对同一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如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对“十思”的正反论述。 ②比喻论述,生动有力。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 ③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多用骈偶句式,但又不受骈体束缚,夹以散句, 既整齐华美,又自然流畅。 启示:观点要有针对性;思考问题要深刻而全面;论述要清晰,有逻辑性,多 用排比加强语势。
新知讲解
5、“积德义”和“十思”有什么关系? 明确:“十思”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具 体内容。前边提出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后边则提出如 何解决的建议。使得文章前后呼应,全文形成一篇结 构严谨的统一体。
新知讲解
6、人君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 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同时阐明了自己理想的政 治境界。
语文统编版 高一年级 必修下
《谏太宗十思疏》2
新知导入
《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 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贞观政 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 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 诚如圣旨。"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反面
分析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正面
思什么
2014-4-26
文武争驰 垂拱而治
高一语文备课组
解决问题
石庄高级中学
其:副词,用在句首表反问,难道 忽 :轻视,怠慢 君:做国君诚:果真 可欲:形容词作名词 想要的东西 则:就 以:连词 来 作:兴建 安:使动用法 使……安定 念:想到 冲:谦虚 牧:约束,修养 下:居于……之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以为:把……当作//认为 敬:谨慎 雍蔽:被堵塞、蒙蔽 虚心:使心虚//一种谦虚的美德 谗邪:形容词作名词 说别人坏话的人 正:使动用法,使……正身:自己 黜:排斥 恶:形容词作名词 奸恶的人 所加、所及: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谬赏:错误地奖赏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古今异义
根本 树根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今,尽情
纵情 放纵情感,即骄傲,
虚心
以为
使心虚,
以之为,
今,谦虚的美德 今,认为
2014-4-26
石庄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特殊句式
虽董之以严刑 震之以威怒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判断句
解析第三段
思考题: 1、本段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十思? •戒奢侈 (第1、2条) •戒骄傲(第3、4条) •戒纵欲(第5、6条) •戒轻信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3、齐读文本,分析回答问题: 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是怎样的?
知足以自戒 知止以安人 谦冲而自牧 江海下百川 三驱以为度 慎始而敬终 虚心以纳下 正身以黜恶 无因喜以谬赏 石庄高级中学 无因怒而滥刑
判断句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3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3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本文作者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2.体味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臣子上疏,劝谏帝王确非易事。

上疏的臣子不仅要有超人的勇气,而且还要具备高超的智慧。

可以说,这两点魏征一身兼有。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他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的劝谏艺术。

二、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三、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体会其表达作用出示投影:①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下愚〞,称唐太宗为“明哲〞?②能否将“臣闻〞改为“臣以为〞?③能否删去文中“承天景命〞一句?④能否将“诚能见可欲〞改为“是故见可欲〞?学生思考后,明确:①魏征始终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因此谦称自己为“下愚〞而尊称太宗为“明哲〞。

②不可改。

“臣闻〞是奏议中的敬辞,口气不卑不亢。

“臣以为〞那么有自以为是之嫌。

③不可删。

“承天景命〞也是一种敬辞。

④不能改。

“诚能〞表示希望和商量的口吻,而“是故〞是论述的口吻,语气极其生硬。

点拨:魏征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

他虽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

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

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呢!四、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谈谈其表达效果。

出示投影:对偶句: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

排比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明确:①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

但本文突破了骈体的束缚,做到了骈散结合,相得益彰。

整句多用对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非凡。

15.1《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下册(共25张PPT)

15.1《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下册(共25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第二课时
1、梳理课文内容和结构;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教 2、揣摩重要语句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总结魏 征“十思”的内容;
学 3、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体会对偶句、排 目 比句的风格特征;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
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
标 艺。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 心接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3、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 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 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地社会, 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当然也是可行的。
思考题:
“十思”——“五戒”
“十思”内 “十思”含意
容 “见可欲” ①
“将有作”
“十思”实 质
戒奢侈

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
慎的修养来加强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 ③
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
滔滔江水的大海 “乐盘游” ④
“忧懈怠”



戒小人
“恩所加” ⑧
“罚所及”

①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 ②念高危 惧满溢 ③戒骄傲 ④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 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 ⑤戒纵欲⑥虑壅蔽 惧谗邪, ⑦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 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 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 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⑧⑨戒赏罚不公)

【人教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二、学习准备:
1、教材
2、笔记本
3、古汉语工具书
4、导学案
三、学习方式和环节:
1、观看视频课学习
2、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四、学习环节:
1、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
2、简要概括文章每个部分的内容
3、分析文章论证说理的主要手法
4、赏析文章主要的写作特点
5、布置作业
【人教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任务:பைடு நூலகம்
1、梳理文章的基本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论证说理的主要手法
3、重点赏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3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本文作者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2.体味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臣子上疏,劝谏帝王确非易事。

上疏的臣子不仅要有超人的勇气,而且还要具备高超的智慧。

可以说,这两点魏征一身兼有。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他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的劝谏艺术。

二、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三、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并体会其表达作用出示投影:①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下愚”,称唐太宗为“明哲”?②能否将“臣闻”改为“臣以为”?③能否删去文中“承天景命”一句?④能否将“诚能见可欲”改为“是故见可欲”?学生思考后,明确:①魏征始终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因此谦称自己为“下愚”而尊称太宗为“明哲”。

②不可改。

“臣闻”是奏议中的敬辞,口气不卑不亢。

“臣以为”则有自以为是之嫌。

③不可删。

“承天景命”也是一种敬辞。

④不能改。

“诚能”表示希望和商量的口吻,而“是故”是论述的口吻,语气极其生硬。

点拨:魏征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

他虽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

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

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呢!四、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谈谈其表达效果。

出示投影:对偶句: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排比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明确:①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

但本文突破了骈体的束缚,做到了骈散结合,相得益彰。

整句多用对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

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遒劲,酣畅淋漓。

②本文语言多用比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有说服力。

(解说:本文的语言简约,整散结合。

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

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

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2.找出下面画线句的出处,说说引用的作用。

出示投影:(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诚能见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5)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

”)明确:引用古圣先贤的话,援举故事旧例来说明自己的意思,论证自己的观点,所谓“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这种写法在本文中到处可见。

引用成语典故,有许多好处。

文章显得“字字有出处”“事事有依据”,因而使理论更有深度,论断更有力,更令人信服。

同时文字精练,意义深刻,富有启发性。

这些成语典故大都是经过时间洗练的文学语言,生动形象,引用它们使表达更生动,更富文采。

五、课堂训练1.翻译下则短文,并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出示投影:昔有一庵,邻于大宅①,寺僧常见沟中米饭流出,密用水淘净,蒸晒一囤。

不数年而大宅缘事暴贫②;僧人即以此饭饷③之,大宅衔谢④不已。

后细询,知为沟中物也,嗟悔无及。

(选自《幼学故事琼林》)注:①大宅:深宅大院。

此处指广有财富的大户人家。

②暴贫:突然变得穷困。

③饷(xiǎnɡ):用酒食款待人。

④衔谢:衔,怀在心里。

衔谢,即衷心感谢。

参考答案:译文:从前有一座寺庙,靠近一个有钱人家的大院。

庙里面的和尚经常看到大院的水沟里有米饭流出来。

他不声不响地用水把流出来的米饭冲洗干净,蒸后晒干,逐渐积攒了满满一囤。

过了几年,大户人家遇上了祸事,突然变得贫困不堪。

这时,和尚就把干饭送给他们吃。

大户人家对他感恩不尽。

大户人家经过仔细询问,知道了是他们当年倒入水沟里流出的米饭,不禁连声叹息,深感后悔莫及。

这则故事是劝戒人们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也应注意俭省节约,它形象地说明了居安思危,积谷防歉的道理。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1)青春是人生的鲜花,,。

(2)青春拥有激流般的热情,, 。

参考答案:(1)青春是生命的闪耀青春是纯真的结晶(2)青春拥有梦幻般的憧憬青春拥有磐石般的坚贞六、课文总结“读史使人明智”。

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七、布置作业针对文中某一哲理性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写成文字。

●板书设计●延伸阅读翻译下面两段文字。

1.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

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

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公等也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受谏,安能谏人?(节选自《贞观政要》)2.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为之霁威。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参考答案:1.贞观五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大多放纵感情喜怒无常,高兴了就任意奖赏没有功劳的人,生气了就任意地杀戮没有罪过的人。

因此,天下大乱国家灭亡,没有不是从这里引起的。

我如今早早晚晚都把这类事情作为心事,常常想要你们尽所知道的情况对我竭力劝谏。

你们也要接受人家劝谏的话,难道能够因为别人的意见跟自己心意不合,就袒护自己的缺点错误,拒不接受吗?如果你们不接受别人的劝谏,又怎么能劝谏别人呢?2.魏征相貌没能超过平常人,可他有胆量谋略,善于让君主回心转意,常不顾情面极力劝谏,有时遇上特别生气,魏征的神色一点也不改,皇上为此收敛威容。

魏征曾请假上坟,回来对皇上说:“人们说您打算到南山,出外的行装都已准备完毕,竟没有出发,是什么缘故呢?”皇上笑着说:“当初实有这个意思,就是怕你嗔怪,所以中止了。

”皇上得一只好鹞鹰,亲自架在手臂上,老远看见魏征来了,赶紧藏在怀里,魏征奏禀公事,故意没完没了,结果鹞鹰死在皇上的怀中。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边城(节选)(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

1902年生于一个困顿的军阀官僚家庭。

因家境衰落,十四岁进入军队,开始半流浪式的士兵生涯。

他跟随湘西地方军,走遍沅水流域,得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和劳动人民的欢乐与悲哀,了解到各种“人生形式”。

这使他的思想感情和劳动人民有某种共通之处。

黑暗的现实和下层人民悲惨的命运,萌发起他对现存秩序的怀疑,这些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1924年,他以“休芸芸”的笔名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他写作很勤,是当时作品数量最丰的作家之一。

他是《晨报》《新月》刊物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作品以小说为主,计有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中长篇十余部,还有散文、诗歌、文艺评论等。

此外,他还先后在上海中国公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解放后一直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二、课文析读1.关于小说的主题“情爱——乡情说”是许多研究者所持有的观点。

其中以何益民的《论沈从文的〈边城〉》为代表。

该文指出,《边城》之所以获得“震动中外文坛”的称誉,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所反映的湘西人民生活的独特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写出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仆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

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秀美别致的乡土人情画卷。

”论者在这一点评价的基础上,又论述了《边城》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情美、风俗美和风景美,从而创造出一幅色彩纷呈,富有浓郁诗情的画卷,刘一友在《论沈从文的乡情及其〈边城〉创作》以及《评一曲弹了五十年的老调》中,提出“乡情”说。

这一观点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认为促成《边城》诞生的,是沈从文对湘西深深的悲悯与敬重的“乡情”。

这种“乡情”使《边城》的故事中充满着悲剧特色,“促成了《边城》中风景和风俗的饱和描写,使其作品成了‘东方风俗的文学化石’,同时这种描写又是构成作品深刻意蕴的一大支柱”;这种“乡情”“构成了《边城》主题思想,不是抽象概念的演绎,而是流动于全作品独具深度的情感旋律”。

其次是“现实批判”说,持这种观点的论文有以下两篇较为突出。

一是王继志的《论〈边城〉的真实及其思想倾向》一文。

王文认为,虽然《边城》的故事发生在尚未被金钱、实利所污染的民风质朴的湘西,但作品中依然隐藏阶级对立的阴影。

如翠翠的爱情悲剧,表面看来好似是由于误会和不凑巧,但实际上,与船总顺顺想与王团总联姻,老船夫和翠翠与船总地位的悬殊有关。

在《边城》中既包含着沈从文对过去原始质朴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企盼,也深藏着对被现代文明玷污的不合理社会的沉忧与悲痛。

这是《边城》思想倾向中一个主要的方面。

另一篇是孙韬龙的《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读〈边城〉》,该文深入地剖析了翠翠的爱情悲剧的内涵,“假如说,老船夫是封建土地上生长的苦果,那么翠翠则是企图冲破封建土地长出的甜瓜”,可是她却只能“在希望和渺茫,在热情和孤寂中,渴望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临”,反映出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与矛盾。

“文化——哲理——喻言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到文化思潮和结构主义批评方法的影响而出现的。

这一观点,将《边城》放在更宏观的文化和美学视野中,探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美学风格。

刘西普的《〈边城〉新论》认为,《边城》不仅是一曲真挚爱情的颂歌,而且也是对民族道德美的颂歌。

作者主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观察人生,企图用“爱与美来美化人生,净化道德,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边城》中所表现的“爱与美”,带有深深的民族印迹,主要表现为宗法制农村人与人之间仁爱宽厚、重义轻利等民族传统的道德美。

(选自《现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xx年版)2.迷人的边城风俗画(段崇轩)沈从文的《边城》,创作、出版于1934年,那时正是中国乡土小说强劲发展的时候,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了当时乡土小说的一些共同特征,如乡民的生存状态、民情风俗、乡愁情绪等等;另一方面,他又透过对湘西民众生存与异域情调的描述,倾尽全力地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