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

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

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不少于1000字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通过合并或收购其他企业所获得的企业营运能力、声誉或其他非物质资产的价值。

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商誉是指以超出所收购企业净资产的价值购入的产权或股权,也就是通过收购而获得的差价。

商誉在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方式是:当企业通过收购获得商誉时,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商誉列为无形资产,并将其计入合并后的净资产中。

在后续的财务报表中,企业需要对商誉进行定期评估,如果发现商誉减值,则需要将商誉按照减值的程度进行计提。

在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中,最关键的就是商誉减值问题。

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企业盈利情况和市值的重要因素。

商誉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商誉的价值,以及如何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的情况。

商誉的价值一般是通过评估方法来确定的,企业可以采用市场比较法、收益折现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商誉评估。

然而,不同的评估方法会对商誉价值的估算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对商誉进行评估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商誉减值是指商誉的持有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

在商誉减值预警机制的实施下,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商誉减值的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计提。

在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商誉减值的程度,并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

根据IFRS的规定,商誉减值应当计入损益表,从而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总之,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涉及到众多的具体细节,需要在市场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

采取科学的商誉评估方法和合理的商誉减值预警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财务透明度,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提升市值。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是在未来可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

商誉是企业并购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会计概念,但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进行思考,并探讨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以及商誉的价值和减值。

一、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属于无形资产,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商誉需要在并购交易后确认并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商誉的确认主要发生在企业收购其他公司时,当支付的价格高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超出部分就是商誉。

商誉的确认可以反映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所支付的溢价部分,也可以说明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所获得的无形价值。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商誉被计入无形资产项目,而在利润表中,商誉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经济实力,也能够说明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

商誉的确认也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吸引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

二、商誉的价值及减值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但商誉的价值也是需要被关注和评估的。

商誉有可能存在减值的风险,一旦商誉价值发生减值,就需要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将商誉价值调整至减值后的价值。

商誉的减值主要受到市场环境、行业竞争、企业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商誉的价值及减值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备受争议。

商誉的价值及减值测试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商誉的价值需要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和市场法。

成本法是指以商誉确认时的收购成本为基础,逐年摊销商誉;而市场法则是以市场价格评估商誉价值,市场法更能够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

商誉的减值测试也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要是通过比较商誉的账面价值和净现值来进行。

关于商誉若干问题的会计思考(doc 10页)

关于商誉若干问题的会计思考(doc 10页)

关于商誉若干问题的会计思考(doc 10页)在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

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传统做法上应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本文试图从对商誉定义的理解出发,对外购商誉、自创商誉和负商誉三个方面对商誉进行会计思考,并提出对商誉的理论认识和实务意见,仅供参考。

二、对商誉定义的思考⒈有关商誉性质的微探关于商誉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的看法。

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论点:(1).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无形价值。

(2).商誉是企业超额盈利的现值。

(3).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

我们认为,上述3种观点从商誉特征或性质的不同方面研究了商誉,强调了商誉的某些特征、本质和计价方法。

但三种观点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联系的,“对企业好感的价值”说明了商誉产生的原因,“未来超额收益的现值”说明了商誉的实质,而“总计价账户”则说明了外购商誉的计价方法。

2、对商誉定义的理解。

目前,会计界将商誉普遍定义为:商誉是企业特殊的无形资产。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综合商誉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商誉本质上是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无形资源。

一般来说,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是指企业购并时购并方所支付的价款与被购并方净资产公允市价的差额。

当这一差额为正时,称为正商誉。

相反,当这一差额为负时,称为负商誉。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指的外购商誉是正商誉。

外购商誉在实施合并以后,实质上就转化为外购企业的自创商誉。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一、对传统商誉会计理论的反思对商誉定义的反思人们对商誉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商誉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基索和卫根特提出的观点。

他们在其合著的《中级会计》一书中,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一是它代表并购企业获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二是它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笔者认为,上述定义存在不妥之处。

这是因为:1、这一差额的形成除包括商誉因素外,还可能出于并购企业的战略考虑。

探讨并购动机的效率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可获得财务协同、经营协同、规模经济效应等,并能实现多样化经营从而分散风险。

既然如此,收购价格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并不完全等同于被收购企业的商誉。

事实上,在实务中有许多经营不善甚至恶化的企业,也能以高于其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出售。

换言之,企业愿以高价收购目标企业,往往是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获得超额盈利能力仅仅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

2.收购价格之高低悬殊决定了商誉价值不合乎逻辑。

比如,从1989年8月至1990年3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处于被兼并的交易协商过程中,不同买主的收购价格先从对亿美元上升到67亿,后又跌至51亿,在短短8个月内,收购价格就有如此巨大波幅,倘若按价差法计算商誉,岂不也将大幅波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并购实务中,收购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交易双方的谈判技巧。

交易信息、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简单将价差归结为商誉,必然不甚准确。

3、并购溢价与并购后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并不直接相关。

自从0世纪0年代以来,并购溢价越涨越高。

1988年,菲利浦摩利斯收购克拉特公司时的溢价为90%,将如此之高的收购溢价确认为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商誉,会使投资者、债权人对并购后的公司产生过于美好的期望,甚至作出错误决策。

据统计,并购后的收购企业能从溢价中获取超额盈利能力的,只有33%左右。

可见并购溢价并不符合向全的本质,因此不能用以定义商誉。

关于商誉会计的思考

关于商誉会计的思考

关于商誉会计的思考摘要: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通常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商誉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长期积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也有的是外购的。

本文认为,只要当商誉有客观的计价依据时,无论其自身形成还是外购都应当确认。

关键词:商誉会计思考一、商誉的涵义、特点及形成因素商誉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企业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不具备独立的存在形态,只能依附企业的整体而存在。

形成商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地缘因素、人缘因素、质量因素、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等。

所谓地缘因素,是指因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而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超额利润,如地处城市繁华地段、当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人缘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拥有优质的服务、和谐的劳工关系和良好的公共关系而拥有更多的客户,由此带来的超额收益;质量因素,是指由于产品质量明显高于同行业同类产品而带来的超额收益;技术因素是指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操作人员的经验及熟练程度,先进的制造工艺及机器的良好性能给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组织因素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较好的组织经验及较好的组织才能而为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

企业商誉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形成商誉,如规模效应、垄断、矿藏的品位质量等。

企业商誉的存在没有法定的时间限制,只要企业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保持质量和技术的先进性,其商誉就可能持续下去。

在影响和决定商誉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企业能否获得超额利润,取决于企业员工能否利用有利条件创造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

二、商誉的确认商誉有的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也有的是外购的,但按照各国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只有当一个企业合并另一个企业时,所支付的价款超过取得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才能作为商誉入账。

企业自行形成的商誉不得入账,企业自行形成商誉所支付的各种款项,应在支付时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是指企业在购并其他企业时所支付的超出对方净资产的价格。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会计思考对于商誉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不能被物理上触摸或测量,因此其价值很难确定。

但商誉又是企业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是企业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区别化因素之一。

因此,商誉的处理对于企业财务表现和财务报表透明度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思考中,商誉的处理受到一些约束和规定。

根据会计准则,商誉应该每年定期评估其价值,并分类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部分。

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商誉的价值应该通过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确认。

商誉应该有下列标准进行评价:
1.业绩:商誉的价值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业绩进行评估;
2.黑天鹅:商誉评估的时候,应该考虑非常规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法律纠纷等;
3.内部控制:商誉不能与内部控制进行混淆,商誉不等于内部控制的缺陷;
4.财务风险:商誉的评估应该包含财务风险的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商誉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企业的核心业务,组织文化,实际表现等发生变化时,商誉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总之,商誉的会计思考应该注重企业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商誉应该不断地进行评估和定期审计。

商誉不仅仅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数字,也是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体现。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经营中的一种非物质资产,它是企业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管理经验、人才等方面的积累与沉淀,是企业在市场中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产生的影响力和附加价值。

商誉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然而,商誉也是有限的,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保证。

在财务会计中,商誉的处理必须遵循严格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对于商誉的计量和处理,财务会计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商誉的识别和确认。

商誉是企业的非物质资产,通常是企业因收购或合并等交易所产生的差额,但是其计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财务会计应该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仔细评估商誉的来源和价值,避免虚构企业价值和不必要的商誉支出。

其次是商誉的摊销。

商誉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被用尽,因此在预期期限内需进行摊销。

但是商誉的摊销时间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一方面考虑商誉的盈利预期和商品寿命等因素,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市场变化和竞争态势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财务会计应该在摊销商誉时需要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在摊销方法和期限上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后是商誉的减值测试。

商誉在使用和摊销过程中,其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

如果商誉的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的减值损失。

财务会计应该在减值测试中充分考虑商誉的经济环境、市场前景、发展潜力以及管理质量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减值测试程序和方法。

综上所述,商誉在财务会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财务会计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会计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优化商誉的计量和处理方法,以充分发挥商誉在企业中的价值作用。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罗丽霞河南三和气体投资有限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高新技术不断渗透到企业,企业的资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企业商誉价值也随之不断增加。

从19世纪末开始,商誉问题就引起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学界的普遍重视。

我国对商誉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

商誉会计至今仍是会计学界的一个难题。

对商誉制定出一种适当的会计方法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但我国正在完善商誉会计准则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行。

一、商誉的概念及本质特征1.商誉的概念。

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

商誉是指企业或其他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如地理条件优越、知名度高、信誉好、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等,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一个单位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的水平。

2.商誉的本质特征。

随着人们对商誉的深入了解,会计界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商誉观点:2.1超额盈利观。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

“超额盈利观”源于人们对资产特性的认识。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拥有资产是获取利润的前提条件。

而商誉是企业的一项资产。

同样能使企业具有未来的服务潜力或使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商誉的价值通过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表现出来,即形成了超额盈利观。

2.2剩余价值观,又称总计价账户论。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

在实际工作中计量商誉的超额利润比较困难,这样商誉就很难直接确定,于是间接利用企业整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扣除企业单项有形资产和单项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的差额来确认商誉,这就形成了剩余价值观。

2.3无形资源观。

这种观点认为既然商誉是由诸如优越的地理位臵、良好的企业声誉、广泛的社会关系、卓越的管理队伍和优秀的员工等构成,而这些都是抽象的,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的,故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这三种观点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商誉的本质特征,即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合并和收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代表了企业超过其净资产价值的溢价部分。

商誉在企业会计中的处理方式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其价值无法准确确定且难以衡量。

本篇文章将探讨商誉在会计中的思考。

商誉的存在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

当企业通过合并或收购来扩大规模时,它往往会为了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市场份额支付溢价。

这种溢价部分就是商誉。

商誉的价值通常是由管理层根据市场的反应和企业过去的历史记录决定的。

虽然商誉的价值不确定,但它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誉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誉的存在可以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声誉。

商誉代表了企业过去成功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这种信誉有助于吸引投资者和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商誉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例如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或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商誉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商誉的价值和存在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商誉的价值往往是基于主观估算的,容易受到管理层个人判断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这种主观性使得商誉的准确衡量成为一个难题。

商誉往往无法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流量,因此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企业在收购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商誉,但未能实现预期的盈利增长,那么企业可能需要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鉴于上述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根据IASB 第3号准则,商誉被认定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必须按照确定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即商誉应当在收购发生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可观察的公允价值测定。

商誉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必须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商誉的公允价值低于其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企业必须将商誉减值计入损益表。

商誉在企业合并和收购过程中产生,具有重要的会计和经济意义。

商誉代表了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地位,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商誉的衡量和准确确定仍然存在困难和争议。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以确保商誉的准确衡量和处理。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在会计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指企业以财务上的投入取得的不易量化的经估价后形成的财务账面价值,一般企业在实施合并、非经常性业务调整时,商誉的处理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对相关核算、处置都授权,所以有关商誉的会计思考应
该是全面,客观,标准化。

首先,企业拟定新合并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商誉及其变动,清楚了解商誉形成、
版本、变动等特点,把握商誉问题细节,如商誉量限、计提条件与冲销思路等。

针对控制权变动对商誉的影响,及时作出处理表述。

其次,要十分注意商誉的计提与折旧问题,根据当前市价来确定商誉的估价方
法与金额,以免出现账面负值或过高的商誉,扰乱财务状态的正常反映。

再次,在计提减值准备时,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准确的检测商誉价值,对影响商誉价值发生变动事项,要及时并合理采取减值准备,以保证财务数据的
充分、准确、及时相符。

最后,商誉也要受到有效的管理保护,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遵守德勤combined 报表或者非经常性报表的准则,以及,企业的相关合并账面价值的账面报表准则。

此外,要对可能对商誉产生影响的会计事实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分析及披露,以保证会计报告能客观、真实、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要在推行会计核算体制严谨,有效管理,增加市场和投资者对企业活动和
财务状况的信誉。

投资者也可以有利于了解市场,分析企业的商誉可以更好的把
握企业的商业价值,做出更精准的财务状态判断,使投资者早日变为大赢家!。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在商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是企业在并购、合并或其他业务活动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

商誉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地位、客户关系、人才团队等因素的存在。

商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了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但商誉的存在也给企业的会计处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是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商誉的确认是在企业并购或合并交易中确定的,计量则是在后续的会计期间内进行的。

商誉的确认通常需要依据专业的评估和估值报告,而在后续的计量中,则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

这个过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商誉的价值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管理团队等。

在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中,会计师需要保持审慎和客观,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估值,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或不公允。

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也是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商誉在确认后需要定期进行摊销,以反映其在时间上的消耗和价值的变动。

商誉还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其价值未受到贬值或损失。

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市场情况等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量和分析。

会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环境,准确判断商誉的价值和未来盈利潜力,制定合理的摊销和减值测试计划,以维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商誉的处理还涉及到税务和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商誉在企业并购或重组中产生,对应的税收和法律规定也各不相同。

会计师除了需要了解会计准则和规定外,还需了解相关的税务和法律法规,确保商誉的处理符合相关的法律和税收要求。

尤其是在跨国并购和重组中,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务和法律制度,会计师需要具备跨文化和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做好全面的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

商誉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会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保持对财务和商业领域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灵活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妥善处理商誉的确认、计量、摊销和减值测试等问题。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 商誉产⽣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关于商誉的本质,⽐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家精⼼准备的: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相关论⽂。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全⽂如下: ⼀、商誉的概述 (⼀)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定条件下,能获取⾼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法具体辨认的⼀种⽆形资源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外购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付的价款⾼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诸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形成最优质的组合的客观存在。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平与⾏业平均收益⽔平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商誉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等⼀些因素共同作⽤所产⽣的。

我们通过对商誉的理解,不单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区分商誉与其他资产,还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商誉。

(⼆)商誉的特点。

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我们将商誉的特点总结为:复杂性、经济性 1、复杂性。

所谓商誉的复杂性,是指商誉的形成是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作⽤⽽成的。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资源优势、⼈员素质,企业⽂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科技专业⼈才的拥有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向以及竞争中的优势。

有专家说,商誉是⼀种知识产权,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种在市场竞争中积累出来的创造性成果,不单单表现在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的评价上,更是企业发展中的⽆形中坚⼒量。

2、经济性。

商誉的经济性是指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对于⼀个企业⽽⾔,客观积极正⽽的评价就像是在海上⾏驶的帆船遇见了⼀阵东风,不单单为企业的商誉提升了说服⼒,更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锦上添花;反之,经济效益下滑,甚⾄可能严重到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恶意低毁竞争对⼿商誉的⾏为属于侵权⾏为,属于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也称为溢价。

商誉的存在是因为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和商誉产生的。

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备受争议,很多公司和投资者对商誉的核算和摊销方式存在不同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商誉的核算方式是一个争议点。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在收购交易中,应按照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金额和商誉计量金额的差额,确认商誉。

而商誉的计量是根据通过对被收购公司的合理估值来确定,通常是根据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计算的。

这就导致了商誉的金额可能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引发了商誉的准确性和公允性争议。

商誉的摊销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进行摊销,而是进行减值测试。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定期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认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则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处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这种处理方式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为商誉减值的识别和计提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商誉的会计处理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造成一定的影响。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商誉的正确处理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实力,但如果商誉的计量和摊销不合理,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误导。

商誉的存在也会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如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利润表的净利润等,这就需要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商誉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如何合理处理商誉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企业需要在收购交易中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商誉的金额,可以通过进行相关的评估和估值工作,尽量避免商誉的过高或者过低计量。

企业需要加强商誉的减值测试和识别,及时发现商誉减值问题,避免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监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也需要对商誉的核算和摊销进行更加清晰的规定和指导,确保商誉的会计处理符合真实性、公允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ACCOUNTING LEARNING91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陈荣芳 绍兴平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摘要:商誉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和无形性,从而造成了其在初始确认、计量以及后续计量方面较为复杂,而且存在通过商誉来操纵利润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核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鉴于此,本文以商誉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务工作,分析商誉在初始确认、计量和后续计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以期能够为规范商誉的会计处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誉;会计处理;减值一、商誉概述商誉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明确界定,我国企业准则20号对其界定为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这一定义虽然明确了商誉的计算路径,但是却没有揭示其真正的内涵。

因此从商誉的内涵角度来看,本文偏向于“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潜在经济价值”来界定商誉的概念。

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将商誉划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相比,其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一是商誉的构成较为复杂,即商誉的形成要素具有综合性,并非单一要素构成,二是商誉的存续具有依附性,即商誉的价值必须依附于企业实体,脱离实体即失去价值,三是商誉的价值具有动态性,即受商誉构成因素的影响,其价值是随着构成因素的变动而变动的,并非一成不变,四是商誉的价值与成本具有弱相关性,即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本投入都与形成商誉价值有关,因此商誉的价值与成本具有弱相关性。

二、商誉的初始确认、计量存在的问题分析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因其来源不同,因此在初始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因此本文在分析其存在问题时分别按照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来进行分析:(一)自创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自创商誉因为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不具有可靠性和不能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原因,所以自创商誉不进行初始确认,而只进行表外披露,而其计量方法主要有超额收益资本化法、超额收益折现法和残值法等。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是公司在并购或其他交易中支付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实际价值的金额,包括被收购公司的品牌价值、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等。

商誉是一项无形资产,通过商誉资产的计量可以反映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商誉的会计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商誉的确认问题:如果公司在并购交易中支付了商誉,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

但是,商誉的确认必须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即仅在商誉具有实际价值的情况下才可以确认。

2. 商誉的计量问题:商誉的计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商誉的情况进行具体考虑。

一般情况下,商誉应当按照收购后该商誉的实际价值进行计量,并按照相关准则进行摊销。

3. 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商誉的减值测试是一个重要的会计考虑因素,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检验。

如果商誉被认为已经失去了其实际价值,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4. 商誉的披露问题:商誉的披露应当充分、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商誉的状况、数值和计量方法等信息。

这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实际价值和商誉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影响。

总之,商誉的会计思考需要考虑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测试和披露等各个方面,以保证财务报表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是指企业在购买其他企业时,支付超出目标企业净资产价值的差额,即超额支付的部分。

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所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

与有形资产不同,商誉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和度量,但它是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商誉的会计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估值、摊销和减值等方面。

首先来看商誉的估值问题。

商誉的估值要基于合理的理由和可靠的数据,可以采用市场价格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各种估值方法。

不同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具体情况,以确保商誉的估值能够反映其真实价值。

商誉的摊销是指按照一定的期限进行分期摊销的过程。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商誉的最长摊销期限为20年,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摊销期限。

商誉的摊销要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预计的未来收益来进行,以确保商誉的摊销能够合理反映其使用寿命。

商誉的减值是指商誉价值的下降,导致其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的情况。

一旦发现商誉减值的迹象,企业必须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损失的计提。

减值测试通常包括估算未来现金流量、使用适当的贴现率进行现金流折现、和比较可回收金额和账面价值等步骤。

如果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商誉有减值的可能,企业必须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损失。

商誉的会计处理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和可靠数据进行估值、摊销和减值处理,以确保商誉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和未来的收益。

企业还需要及时进行减值测试,保持商誉价值的准确性,避免对企业造成财务损失。

只有通过科学的会计思考和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商誉这一重要无形资产。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商誉(Goodwill)是指企业收购其他企业或资产后,超过其正
当价值的部分。

商誉可以被视为一种“无形资产”,因为它是由企
业的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员工技能等不易测量因素形成的。

然而,商誉在会计处理中存在许多问题。

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
1. 商誉的价值难以确定:商誉是基于一些难以测量的资产和负
债项,包括公司声誉、员工技能、客户关系等形成的,因此难以确
定其价值。

2. 商誉计量方法的差异:不同的会计准则和公司可能会采用不
同的商誉计量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对商誉的估值存在偏差。

3. 商誉的减值:商誉存在减值风险,当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时,商誉可能需要减值,减值带来的成本也可能对企业的财务表现产生
不利影响。

4. 商誉的影响:商誉虽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但它会影
响企业的股东权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影响企业的投资价值和
股价等。

因此,商誉的会计处理是一个备受争议和研究的问题,需要企
业和会计师注意评估和评估其价值。

论商誉的会计学问题

论商誉的会计学问题

论商誉的会计学问题商誉是指企业在进行合并、收购等交易过程中,在购买价值中除资产和负债外的剩余额外支付金额。

商誉是由企业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技术等因素所产生的非物质性资产。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本文将会探讨商誉在会计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和解决方案。

一、商誉的定义与计量问题商誉可以定义为企业在购买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目标公司净资产的款项。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需要支付的超过目标公司净资产的额外金额。

购买方在收购目标公司时,可能会因为目标公司某些具有潜在价值的优势而愿意支付一个溢价。

这个溢价就是商誉。

商誉的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因为商誉属于非物质性资产,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所以其计量难度较大。

商誉的计量方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法,一种是权益法。

购买法将商誉作为收购成本的一部分并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列出。

权益法则将商誉纳入投资成本,并列在企业的权益投资中。

两种方法都存在问题。

购买法容易导致商誉被高估,权益法容易导致商誉被低估。

二、商誉的折旧与摊销问题商誉作为一种非物质性资产,具有不确定性,其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需要对商誉进行折旧或摊销。

同时,商誉的摊销或折旧时间也是会计学界的争议点。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必须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并按照折旧或摊销的方式进行计入成本或费用账户。

商誉的折旧和摊销时间应该根据商誉的预期使用寿命来确定。

但是,商誉的预期使用寿命难以确定,因此商誉的折旧和摊销时间往往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经验来定的。

三、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商誉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存在减值的风险。

当商誉所代表的资产价值较原来购买时下降时就会发生减值。

因此,会计师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的价值是否存在下降的可能性。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商誉的价值变化,防止商誉产生过高的价值。

减值测试的方法有多种,但常用的是市场比较法、收益贡献法和成本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作者:张泸月张煦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0期
[提要] 商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是当代企业的一种重要资产,但由于商誉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使人们对于商誉产生了很多不同层面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就商誉的定义以及相关认识展开论述,并提出见解。

关键词:商誉;会计准则;存在问题;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14日
一、商誉的含义及特点
(一)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

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外购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诸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最优质的组合的客观存在。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商誉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等一些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我们通过对商誉的理解,不单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区分商誉与其他资产,还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商誉。

(二)商誉的特点。

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我们将商誉的特点总结为:复杂性、经济性、依附性、长期性。

1、复杂性。

所谓商誉的复杂性,是指商誉的形成是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资源优势、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高科技专业人才的拥有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竞争中的优势。

有专家说,商誉是一种知识产权,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在市场竞争中积累出来的创造性成果,不单单表现在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的评价上,更是企业发展中的无形中坚力量。

2、经济性。

商誉的经济性是指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客观积极正面的评价就像是在海上行驶的帆船遇见了一阵东风,不单单为企业的商誉提升了说服力,更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锦上添花;反之,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可能严重到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
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属于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3、依附性。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商誉在无形资产中属于不可确定的无形资产,它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单独出售。

它只有在企业整体出售成交,或整体合并成功后,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在我国企业财务制度中有明确规定,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

商誉是由企业享有的而且不可分离的权利。

企业的商誉是社会或他人包括同业竞争者基于对其生产、经营、服务标准方面品质的总体评价,而这种评价是通过经营者日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与竞争活动逐渐形成的,是外界对企业的信用与名誉状况的客观认同。

所以,商誉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企业,离开了某一特定的企业就变得毫无价值。

4、长期性。

只有一个成熟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渐浙形成了商誉,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具有较高的商誉,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形成商誉知识产权,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广告宣传、公关活动和优质服务等一系列的长期智力投入方能形成。

而一旦形成,它又具有惯性特征,即可以在较长时间里产生无形的作用。

二、商誉的确认及计量
(一)商誉的确认。

如何对商誉进行准确的确认,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通常情况下,商誉由于来源不同被分为自创商誉以及外来商誉,因为存在差异,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计量方法以及确认标准。

1、自创商誉的确认。

所谓自创商誉,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行产生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资源。

通常情况下不做入账处理。

2、外购商誉的确认。

所谓外购商誉,是指企业在合并时,合并企业对被合并企业的良好预期,认定其在未来时期内拥有超额收益的能力,在目前会计界的处理中,外购的商誉是可以入账的,当企业合并双方对合并价格达成一致时,就可以认为这个价格是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若这个价格高于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和,则将差额确认为外购商誉。

另外,外购商誉满足相关性的要求。

外购商誉是会计报表中不可忽略的会计信息,对于决策层的决策和考核管理层的业绩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
1、自创商誉确认的会计处理。

第一,自创商誉是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自创商誉应当增加所有者权益;第二,计提商誉的减值准备。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自创商誉的减值应当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贷记“商誉减值准备”。

冲销商誉减值准备是借记“商誉减值准备”,贷记“营业外支出-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第三,自创商誉的价值重估。

企业每隔一个时期要对商誉进行价值重估,当重估没有差额时,无
需调整账面价值。

当有差额时,如果是增值,则借记“商誉”,贷记“资本公积-商誉”,如果是减值,则做相反的分录。

2、外购商誉处理存在的争论。

由于我国对于商誉的会计相关管理制度还没有建立健全,因此在会计界,评估界对于外购商誉的计量确认依旧存在着很多的争论,本文将诸多学习和观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直接冲销法。

商誉是依附于企业而存在的性质较为特殊的无形资产,有很强的依附性,因此应该与企业共存亡,不能对商誉进行无端的摊销,而应该适当的增加或者减少所有者权益冲减资本公积。

第二,分期摊销法。

商誉的价值是随着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具有长期稳定性,应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摊销。

而不是将商誉进行定期定量的设定,应该根据不同时期产生的效益进行合理的分摊。

第三,永久保留法。

商誉是依附企业存在而存在的,只要企业还在经营,商誉就继续存在,除非企业倒闭或者被兼并,商誉才可能消失。

因此,商誉具有无限的寿命,不应该被摊销,对于商誉的摊销是武断的,而应该永久保留。

三、我国商誉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我国商誉上存在的问题
1、商誉对于我国很多企业而言是一个新鲜的层面,很多企业经营者对他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往往忽视了对商誉的应用以及管理维护,因此导致了很多无形资产流出企业。

2、目前我国尚未出台较为完整的关于商誉的管理、确认的会计相关管理制度,很多时候容易在企业中呈现出一种各执己见,随心而计的现象。

因此,产生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使得企业管理者进行计划制定时受到干扰。

3、对于商誉的管理,现有企业聘请专业人才对本企业的商誉进行科学的维护和创造,很多时候没有让企业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甚至有时还浪费了企业的宝贵资源。

4、确认和计量标准混乱,企业都各执己见,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很多时候产生不公平现象。

导致很多企业产生严重的资源流失现象,甚至对很多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二)相关解决建议
1、企业经营者应当加强自身的素质,与时俱进,积极配合时代的发展做出与时俱进的决策,不浪费企业的每一份资产,争取将企业的资源做到优化配置,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

2、我国会计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多数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相对适合我国企业发展趋势的准则,对商誉的确认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重构商誉会计理论框架。

3、加强商誉的后续管理工作,并不是说一个企业有了商誉就可以高枕无忧,坐等商誉为自己的企业创造利益,因此管理人员应该聘请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对企业的商誉进行维护和管理,使商誉的发展匹配企业的发展节奏,不断地创造价值。

4、将一些业界各执己见的方面进行修正,尽量在一个公平的角度上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计量确认标准,以方便企业之间的合并等涉及商誉的行为产生时有据可依,达成双方的共赢。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商誉在我国自产生以来,在各界备受争议,尤其是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以及分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并不断走向完善。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相应地,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成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会计法规中关于无形资产的规定也从简单到复杂,顺应了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从不重要到重要的发展过程,不断取得了认知上的进步。

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化,我国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也逐步规范化,尤其是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使得无形资产的核算更加制度化。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想为自己的企业争取一席之地,就必须将企业所有的资源都调动起来,让他们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产生最大的利益,因此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都应该清楚地认知自己所存在的不足,积极向大国强国学习,但是也不能盲目模仿,应该配合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制定出一套适应本国本企业发展的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勋.也谈商誉会计[J].会计之友,2007.2.
[2]杨伟鸽.关于负商誉的会计思考.河北企业,2008.7.
[3]于淞.关于商誉会计改进的思考.2008.2.
[4]赵维.新准则下关于商誉问题的思考.当代经济,2008.8.
[5]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吴庆福,李宗刚.关于商誉的会计研究.商业经济,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