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昆明的⾬》是汪曾祺先⽣的经典散⽂,是⼀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章通过“⾬”串联起昆明⾬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来表达对过往岁⽉的想念,对⼈世间平淡⽣活的珍爱,着爱⾃然、爱⽣活、爱平民百姓的⼈⽂内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宁坤要我给他画⼀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些时候,画了⼀幅,右上⾓画了⼀⽚倒挂着的浓绿的仙⼈掌,末端开出⼀朵⾦黄⾊的花。
左下画了⼏朵青头菌和⽜肝菌。
题了这样⼏⾏字: “昆明⼈家常于门头挂仙⼈掌⼀⽚以辟邪,仙⼈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掌⽣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季空⽓之湿润。
⾬季则有青头菌、⽜肝菌,味极鲜腴。
” 我想念昆明的⾬。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季。
“⾬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季有多长,从⼏⽉到⼏⽉,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且并不使⼈⽓闷。
我觉得昆明⾬季⽓压不低,⼈很舒服。
昆明的⾬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动情的。
城春草⽊深,孟夏草⽊长。
昆明的⾬季,是浓绿的。
草⽊的枝叶⾥的⽔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掌。
旧⽇昆明⼈家门头上⽤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些东西:⼀⾯⼩镜⼦,周围画着⼋卦,下⾯便是⼀⽚仙⼈掌,——在仙⼈掌上扎⼀个洞,⽤⿇线穿了,挂在钉⼦上。
昆明仙⼈掌多,且极肥⼤。
有些⼈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圈仙⼈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掌,猪⽺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掌有刺,猪和⽺怕扎。
昆明菌⼦极多。
⾬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
最多,也的是⽜肝菌。
⽜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肝菌,连西南联⼤⾷堂的桌⼦上都可以有⼀碗。
⽜肝菌⾊如⽜肝,滑,嫩,鲜,⾹,很好吃。
炒⽜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晕倒。
青头菌⽐⽜肝菌略贵。
这种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的,格调⽐⽜肝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文本研读《昆明的雨》是一篇写平凡小事、抒深切真情的回忆性散文。
年过六旬的汪老回忆在昆明度过的7年岁月,在笔尖注入了对昆明深沉的热爱与怀念。
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各种情感载体,昭示了汪老散文擅长描写“凡人小事”的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淡而有味,抒情深沉动人。
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自读并不等于泛读,汪曾祺个性化的语言和抒情方式是汪老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之处,可以作为学生聚焦研读的点。
二、创意说明文章撷取平凡人事来写昆明的雨,表达对昆明的深情。
本文的抒情,正如昆明的雨一般,不急不烈,温婉节制,连绵不断,使人动情。
拟设计以“一线串珠式”展开课堂活动,紧扣汪曾祺的语言特色,辅以恰当的“朗读法”和“比较法”,让学生感受汪曾祺散文语言的个性魅力。
三、活动组织(一)导入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
——汪曾祺(二)整体感知,圈点勾画①汪老直接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②直接描写昆明的雨的特点的段落和句子。
③汪老对昆明的雨的情感载体是哪些?要求:圈点勾画上面的句子,并读读记记。
昆明的雨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它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那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肥大、浓绿,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那雨季的菌子,极多,甚是可口。
你听,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声音娇娇的,你看,房东母女送的满满的缅桂花,使我内心软软的。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
四十年了,我还忘不了那个雨天与德熙在客栈小酌的情味,看木香花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三)汪氏散文的独特抒情方式1.朴素的抒情:凡人小事中寄寓深情写昆明的雨却写了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之类的事物。
是否跑题?明确:汪曾祺心怀昆明的雨,笔下的人事景物无不笼罩在温柔细雨中,无一不透露着对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雨季的热爱。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1)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语文》第八册第四章《秋之韵》,详细内容为课文《昆明的雨》。
该课文以作者对昆明雨季的亲身感受为线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风光,表达了对昆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和赞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内涵。
重点:掌握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预习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检查: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梳理。
3. 课文精讲:(1)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氛围和情感。
(2)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描绘昆明雨季的生动语言和表达技巧。
(3)例句分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进行课堂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昆明的雨》2. 结构:引子主体结尾3. 语言特点:生动描绘、情感丰富4.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昆明雨季特点: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雨势缓和、滋润万物。
(2)例句分析:如“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撒在马路上”,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雨滴的形态和动态,使读者感受到雨的细腻和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其他描绘雨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2)组织一次“我心中的家乡雨季”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自己家乡的雨季特色。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昆明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2. 运用描写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准备:1. 课文《昆明的雨》。
2. 相关地图或图片,展示昆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3. 参考资料,介绍昆明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昆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对昆明地区产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昆明吗?大家对昆明有什么了解?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四、写作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描写手法,如如何描绘景物、如何刻画人物等。
2.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描写手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3. 教师给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运用所学描写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了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描写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多的写作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昆明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昆明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昆明的雨》。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昆明地区的雨的特点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昆明的雨》。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昆明地区的雨的特点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昆明的雨》的文本和相关的生词短语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昆明地区的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学生分享对雨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昆明的雨》。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生词和短语编对话或短文。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所描述的昆明地区的雨的特点和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雨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2)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如朗读和背诵课文,运用生词和短语等。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明的雨还有哪些其他特点和影响,如对农业、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七、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昆明的雨》。
2. 学生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明日分享。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昆明的雨》教案课题《昆明的雨》课型新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教案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3.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重点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2.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
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学与导的设计目标序号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及方式)学习指导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对作者汪曾祺先生进行了了解,那老师呢,又在汪曾祺的《自得其乐》中找到了一些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去了解汪曾祺,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目标1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的句子。
找出围绕这一情感都写了哪些景、物、人、事?(圈画并标注)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而作者却写了这么多事物,是不是跑题了?1.引导学生找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个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目标2学习任务二:细读,品味雨季之美1.找出昆明雨季的特点的句子。
2.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明亮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3.说一说昆明的雨季为什么是“丰满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自己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1)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2)A这种东西也能吃?! B.这东西这么好吃?!(在这两句前面分别加一个语气词。
从“?!”入手,体会汪老表达的不同情感。
)4.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分析句子2.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情感附着在特定词语上,注意语速和语调。
目标3学习任务三:悟情感1.读句子体会“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这一特点。
2理解文章最后一段3再次齐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
•••••••••••••••••《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明的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板书)3、请学生读读课题。
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三、理清脉络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
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这篇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
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1、指名读。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了解昆明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会将课文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了解昆明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将课文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昆明的雨》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写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昆明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昆明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词语句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学生通过造句、替换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4. 文化背景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
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昆明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5. 实践环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6.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学生整理笔记,准备课后复习。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课文昆明的雨教案
教案:初中课文《昆明的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创作背景。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2)板书课题《昆明的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感。
(2)让学生标记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全班交流:选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4. 讲解分析(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5. 朗读感悟(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6. 写作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雨的作文。
(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和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昆明的雨》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的雨季景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分析:(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描绘练习:(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尝试用语言描绘出来。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昆明的雨》,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雨季的作文。
2. 调查和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家乡雨季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描绘练习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写的关于自己家乡雨季的作文,关注其描绘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昆明雨季的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雨季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昆明的雨(名师教案)
昆明的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和雨季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昆明的雨季景象。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描述昆明的雨季景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描述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昆明的雨》、生字词卡片、图片、写作纸张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昆明雨季的了解和感受。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1)分发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用课文中的句子练习生字词的运用。
4. 描述与写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团队合作,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昆明的雨季景象。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昆明雨季的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册。
(2)完成课堂讨论的总结报告。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表现。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描述与写作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描述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昆明的雨》。
课文详细描绘了昆明雨季的景色、氛围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内容包括:雨季的气候特点、雨中的自然景观、雨季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昆明雨季的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2. 领悟作者通过对昆明雨季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腻情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雨季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b.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及难点句子。
c. 逐段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昆明的雨》。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列出昆明雨季的特点。
3. 标注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昆明雨季的特点。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景观,描述其特点并分析作者的情感。
c.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雨季的感受。
2. 答案:a. 昆明雨季特点:持续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湿润。
b. 答案示例:课文第五段中描述的“透明的雨帘”,特点为透明、细腻,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c. 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教案:《昆明的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昆明的雨》。
本课主要介绍了昆明这座城市的特点以及昆明人独特的饮食习惯。
课文通过描绘昆明街头的景象,展现了昆明人热情好客、豁达乐观的性格。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昆明街头的独特氛围。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昆明人的饮食习惯和性格特点。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诗意,理解昆明人的饮食习惯和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昆明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昆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巡视指导。
3. 学习生字词:学生汇报生字词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书写。
4. 理解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昆明街头的独特氛围。
5. 体会诗意: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诗意,感受昆明人的热情好客和豁达乐观。
6.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文《昆明的雨》昆明街头独特氛围热情好客豁达乐观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昆明街头景象。
3. 写一写你最喜欢的昆明小吃,并说明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昆明这座城市的特点以及昆明人的饮食习惯和性格特点。
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对课文内容兴趣浓厚。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充分的关注,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城市的特点,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比较它们与昆明的不同之处。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入课文《昆明的雨》。
(2)介绍作者汪曾祺及其写作背景。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含义。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5.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昆明的雨的描绘,表达自己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的?四、板书设计《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2.理解课文内容3.品味文章的语言4.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5.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作者汪曾祺及其写作背景,理解了课文内容,品味了文章的语言。
同时,通过感受昆明的雨季特点和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
昆明的雨教案范文四篇课文内容分析:《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着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以训练为主线,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
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诗词导入法营造一种美的的氛围,激起学生走进昆明的雨、走进文章的强烈愿望。
让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昆明的雨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明的雨》,让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昆明的雨》的内容介绍和分析。
2. 作品中所描绘的昆明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学习。
3.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对昆明地区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的理解和分析。
2. 对昆明地区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
3.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昆明的雨》的文本材料。
2. 收集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准备相关文学鉴赏和分析的参考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昆明的雨》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和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进行分析和讲解。
5. 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昆明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6.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或绘画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昆明地区的认识和感受。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
实用的《昆明的雨》教案4篇《昆明的雨》教案篇1【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__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__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__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比较阅读,分析不同作家对昆明雨的描绘。
尝试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对昆明雨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深厚情感,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意义。
理解作者对昆明雨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提问:你对昆明的雨有什么印象?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标注生字词。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昆明雨的特点。
3.合作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昆明雨的情感?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昆明雨的特点?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比较阅读出示其他作家关于昆明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分析不同作家对昆明雨的描绘,探讨各自的特点。
5.课堂小结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6.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家乡雨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7.课堂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雨,展示家乡的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对昆明雨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学会了分析不同作家的写作手法,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课堂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分享的内容较为简略,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建议1.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对昆明雨的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合作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昆明的雨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重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难点)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提问2: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深情品读,体会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把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深情地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意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地,自由地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
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目标导学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高尔基《海燕》节选)
提问8:同样写雨,大屏幕上的与课文中的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明确:氛围不同,雨中景不同……
提问9:如果用“豪放”与“婉约”来形容雨的话,《昆明的雨》应该属于哪一种?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婉约。
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具有一种平淡自然之美。
提示: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小练笔: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某个雨季。
三、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的特点长
不气闷
明亮
丰满
使人动情
浓绿想念
喜爱
赞美
人文民风、人情、生活
动乱年代少有的宁静与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