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讨论

合集下载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初探的开题报告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初探的开题报告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师生互动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变革。

高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历史教学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

本次选题旨在研究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探讨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1)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构建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探讨师生互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4)阐述师生互动在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5)借鉴国内外优秀历史教学案例,为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提供有益经验和思路。

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进行:(1)文献法,对高中历史教学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师生互动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法,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师生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师生互动程度,挖掘实际问题。

(3)观察法,到实际的高中历史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加深对师生互动的认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三、预期目标与意义:1.预期目标:(1)明确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探讨建设科学的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理论支持;(3)深入探讨师生互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4)阐述师生互动在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2.意义: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探讨历史教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发现科学的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

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


多角度 变换 , 问题有趣 、 使 新颖 、 具有思辨性 , 才能激发
学生 的兴趣和思辨 的热情 。
3 注意设 问的知识前后联系和类 型比较 。在对《 、 启 蒙运动 》 一章进行讲解 时 , 问 :启 蒙运动对 中国近代 我 “
”+ ”— - 一一+ - 一 + -+ -—f - 一-+ - 一 + ”+
【 教改创新 】
谈谈高 中历史教学 的课堂讨论
黄旭东
( 东省佛山市三水 区实验 中学 , 广 广东
佛 山 580 ) 210
摘要 : 堂讨论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课 教师课 堂 高质量的设 问、 学生课 堂讨论 的积极参 与度 , 是课 堂
讨论有效性的关键 ; 师课前 的充分 准备是课 堂讨论 的前提 ; 新课 标 , 教 贯彻 学生以主人翁的 身份参 与是搞好课 堂


+ 一— 一 + 一 +- +
一+ 一+・ —一 —一+ ・
・ ・ +
一 +
一 + 一 +
* +
” +
一 +


’ n -一”— 一 ” 一-— 一 —+ - —+ + +一-+ -— ” 玩 中学 嘲 。
五、 注重教师与“ 师傅 ” 的一体化培训
讨 论 的核 心 , 而 大 大提 高 了课 堂 效 率 。 从
关 键词 : 堂 讨论 ; 心设 问 ; 分 准备 ; 课 精 充 主人 翁 中 图分 类 号 : 3 .1 G63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一 文 章 编 号 :64 92 ( 02 0 — 19 0 17 — 34 2 1 )7 0 1— 2
参考文献 :
【】 1褚建 立.计算机组 装与维护技 能实训教程【 . M】 北京 : 电子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然而,由于历史知识的庞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明确教学目标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等方面。

历史知识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掌握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重要文献等内容;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辨别真伪能力等;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价值观念和文化自觉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的时代范围广,题材繁多。

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重点和难点的讲解。

在讲授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分模块进行,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故事、真实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既要注重讲解与讨论结合,又要注重课堂实践与实践结合。

在讲解与讨论结合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既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又让学生通过讨论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实践与实践结合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找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历史研究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高中历史课堂的氛围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高中历史如何发挥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如何发挥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如何发挥课堂讨论的积极作用摘要: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比比皆是,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积极地学习,是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直摸索和探究的问题。

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讨论积极作用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104所谓课堂讨论,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某些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共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讨论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全班进行。

课堂讨论的关键性在于学生在商讨和辩论中,可以相互启发,从而达到研究和探求真理目的的教学模式。

课堂讨论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适当且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可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争辩和讨论中思索,对于所掌握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和准确,且对于某些领域的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么,如何发挥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方法:第一,精心命题,明确讨论目标。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

”由此可见,教师要想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讨论题目,既要避免过于抽样,又要难易适度,这就取决于教师对于讨论目标的定位。

命题的首要原则是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牢牢把握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对于所要讨论的题目,教师应当明确重点和难点,以及讨论后学生所能掌握什么知识,对于学生的能力有哪些方面的提高等等。

总之,教师对于所要讨论的题目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明确讨论所能达到的目标,能够灵活地控制讨论的整个过程,避免因意外情况出现偏差,从而使讨论达到理想的结果。

高中历史课堂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中历史课堂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中历史课堂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历史学习在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历史课堂学习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

一、现状分析1.历史教材冗长繁琐目前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庞杂,冗长繁琐,学生识记压力较大。

尤其是在地理环境、名人事迹、时间走向等方面的历史详细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和厌倦。

2.历史教学缺乏趣味性现行高中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许多历史故事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3.学生记忆方式单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记忆式教学法,要求学生背诵大量概念、事件、日期等。

这种单一的记忆方式使学生容易出现记忆遗忘和局部记忆而缺乏整体理解的问题。

4.历史教学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高中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度分析和批判性思考较为欠缺。

学生更注重形式化的知识记忆,忽视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导致历史教学效果一般。

二、对策分析1.精简历史教材内容可以通过重新编写教材、筛选教材内容等方式,减少历史教材的冗长繁琐。

注重历史知识的梳理和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突出历史的内在逻辑和关键问题。

2.注重趣味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历史文化之旅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采用适当的幽默、讲故事等方式,使历史教学更有趣味性。

3.推动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综合作业、课堂互动等,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强调批判性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度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堂讨论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堂讨论


三 、以教 师 为主导 。学 生为 主 体是 搞好 课堂 讨论 的核 心 问

生 。 ”命 题 的原 则 是要 摆 脱应 试 教育 的影 响 ,以提 高学 生素 质 为宗 旨 ,贯 彻教 学大 纲 ,着重 于对 基 础知 识 内涵 的理 解 和掌 握 。命 题 的 范 围应 是有 影 响 的重 大历 史 事件 、历 史 现象 和重 要 历 史人 物 ,以及 与 当前形 势和社 会发 展联 系密 切 的热点 问题 。 在 命题 的技 巧 上 ,笔 者 的主要做 法 是 : ( 一 )注 意 命 题 的 综 合 性 。如 “ 1 9 世 纪 后半 期 和2 O 世 纪 初 ,西方 国 家 的资 产阶 级 已走 向反动 ,而 东 方 国家 的资 产 阶级 却 表 现 出极 大 的革命 性 ,试 结 合史 实 分别 指 出这 种 反动 性 与革 命 性 的表 现 ,并 分 析其 原 因 。”此 题 涉及 教材 《 世界 近 代现 代 史 》和 《中国近 代 现代 史 》中六 章十 节 的相 关 内容 ,这 就 帮助 学 生 打通 因教 材 章节 所 带 来 的知 识 割裂 ,使 相 关 的知 识 体 系
此 ,笔 者 首先 引导 学生 回忆 资 本主 义 的发展 史 ,着力 揭 露美 国 无 法解 决 的 内在矛 盾 ,认清 周 期性 的经 济危 机 是资本 主义的 本
与 政 治 、语文 及地 理联 系密 切 ,命 题 时充 分利 用这 种 联 系 ,将 知识 的触 角 延伸 到 相关 学科 和 现实 生 活 中去 ,以推 动 学 生思 维 的迁 移 、融 合 和 借 鉴 ,加 大知 识 贮 量 ,使 之 为 创 造 性 思 维 服 务 。如 通 过 对 苏 联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和 列 宁 新 经 济 政 策 的讨

对高中历史课堂师生问答交流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历史课堂师生问答交流的几点思考

推翻 了两千年 的封 建帝制 , 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 心 , 布 使 颁 《 临时约法》 是近代政治 民主化的里程碑 ;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推 翻了三座大山 , 为后来的民主政治提供 了保 障。 教师点评 : 很好 , 这位同学基本理解 了题意 , 较完整地 回答
了这个题。回答这个题 目首先要 抓住 “ 政治 民主化” 这个概念 ,
直接 回答 出与人民 日报社社论相近的答案 , 是因为在前面看过

张幻灯 的展示 , 内容是 :3 3E下午 1: , “ 月 l 50 全国政协十一 0
届 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开幕会。贾庆林说 , 按照 中共 中央 的部
署要求 , 以振兴 中华 、 民族 复兴 为主要 内容 , 举行辛亥 革命 10 0 周 年纪念大会。引导各党派 团体 、 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人 民
谈谈一孔之见 , 请大家斧正。


案例 1过程及反思
问题 1 1 1 , :9 2年 中国建立 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14 9 9年 , 伟大 的中华人 民共和 国诞生 。根据所学知识 , 概述两 个共 和国的诞 生对 中国政治 民主化的进程各有何 重大的推动
作用?
学生声音很轻地回答 ( 教师走近学生 才能听清 )资产 阶级 :
二、 案例 2 过 程及 反 思
更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历史教师该如何进行课堂提 问, 如何进行师生问 答 交流 , 笔者结合 自 的教学实际 , 身 通过几则 案例 , 师生交 流应 该 探讨 注意的事项 。 有效 的师生问答 , 有助于培养学生注意历史发展 的纵向联
系能力 , 历史地 、 辩证地分析问题 的能力 , 用已学过 的知识理解 、 分析当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讨论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讨论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1、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

”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

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在命题的技巧上,笔者的主要做法是:1.1注意命题的综合性。

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

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1.2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1.3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2、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

并事先确定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坐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

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是一种旨在通过讨论和互动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话题选择
在进行历史课讨论式学习之前,老师需要事先确定讨论的话题。

话题的选择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与课程内容相关。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来确定话题的难易程度,确保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资料准备
在确定了讨论的话题之后,老师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例如历史事件的背景资料、相关的文献资料、图片或视频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讨论的话题,并且为他们提供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讨论引导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好讨论的引导工作。

他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发资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老师需要确保讨论的过程不陷入僵化,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四步:观点交流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辩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等方式来交流观点,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思考。

第五步:总结归纳
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需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他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总结观点、梳理讨论的主线等方式来对讨论内容进行概括。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讨论的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初探“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

引导学生进行调查、思考、讨论的探究性学习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中尤以讨论为极其常见的方式。

历史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如:“怎样评价李鸿章的历史价值,李鸿章究竟算是伟人还是卖国贼?”“鸦片战争可否称为商业战争?”“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维新运动会成功吗?”等等。

讨论较典型的过程:概念检查——复习相关资料——引入讨论——提炼问题——提升认识——引向行动——总结——布置新任务,教师要把握讨论的进程,随时解答处理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问。

讨论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才能取得它应有的效果。

一、命题好坏是保证课堂讨论成效的关键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和当前局势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热点、焦点问题。

1.评价历史事件、人物时进行讨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书本的定论,允许得出与课本不同的结论,只要是以事实为依据,讲得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允许多元思维并存,这无疑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

比如,对晚清李鸿章的评价:由梁启超先生所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引出讨论,以“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结束本次讨论。

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全面评价李鸿章,既应该肯定李鸿章为晚清近代化所做的贡献,客观地纪念这位开展洋务运动、创立多项实业、创中国现代外交的老前辈,也要否定他在晚清历史中所做的那些“有辱国体”的行为。

2.从历史事件中得到启示时进行讨论学习历史,不能只在旧纸堆中打转转,了解昨天是为了今天和明天,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起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辨别和认识是非的能力。

浅析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良性作用

浅析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良性作用

【 关键词 】 高中历 史教 学 课堂讨论 良性作 用 【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5 1 【 文献标识码 】 A
课 堂讨 论 是 近几 年在 教 学 中新 兴 的 一 种教 学模 式 , 它改 变 了以前僵 硬 死板 的教 学模 式 . 它不再 是 老 师在 讲 台上 自 顾 自的讲 课. 学 生在 下 面埋 头记 笔记 的老 样 子 , 而 是通 过 在课 堂上 与 同学 互动 、 讨论 的 方 式传授 知 识 , 解答 疑 问 。 在 历 史教 学上应 用课 堂讨 论的方法, 不仅 可 以活 跃课 堂 气氛 , 还 可 以激 发 学生 对 学 习历 史 的兴 趣 。 提 高历 史教 学质 量 。 在 新课 改 的 大教 学 背景 下 , 高 中的历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o 8 9 ( 2 ( ) 1 3 ) 1 2 — 0 0 4 9 — 0 1
系融洽 和谐 。
史教 学背 负了更重的要 求.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 力. 还 要 注重 学生素 质和 人格 品质 等人 文 方面 的修 养 。为 了完成 历 史 学科 上 的这 一 重任 , 课 堂讨 论 必 须要 应 用在 教 学 中 . 并 充 分 发挥其知识与素质修养 同时培养的作用。 改变 死板 教 学模 式 。 活跃 课 堂气 氛 历 史这 门学科 本 身涉及 的 内容 就 很 广 泛 ,从 中 国古代 史到


近代 史 、 现代 史 , 然后 是各 国的历 史, 方方 面 面 , 内容 宏 达 , 知 识 精 深. 也 正是 这 一特 点 , 在 历 史课 本 的编 排 过程 中 , 文 字的叙 述 也 是 大篇 大篇 的 , 让人 眼 花 缭乱 , 目不 暇接 。 高 中的 学 习生 活又是 紧张 而急 促 的 , 老 师要 按 时 完成教 学任务 , 难 免上 课 的 时候 过 于 死板 , 导致课 堂 气氛冷 淡 , 学 生兴趣 缺 缺 。 而 通过 课 堂讨 论的 方 法 , 可以 让 学 生在一 个 比较 轻松 和谐 的环境 中学 习 ,进 而 掌握 历 史知 识 。 在讨 论 中 , 摒 弃 了过 去 那 种 死 气沉 沉 的课 堂 气氛 , 取 而代 之 的 是 学 生欢 快 的讨论 历 史知 识 的氛 围。这 种方 式 的教 学 , 不仅 是 对 传 统教 学模 式缺 陷 的一种 补 充 ,更是 为 它注入 了一股 新 鲜的 动 力 , 完善 的 教 学方 法也 减轻 了老师 的教 课任 务 , 让 所有人 都 能 够轻 轻 松 松 的 完成 学习 目标 二、 激发 学 生学 习历 史 的兴 趣 俗话 说 的好 , 兴 趣是 最好 的老 师 。只有 学生对 历 史这 门学科 有 了兴 趣 , 才 能 最 大限 度 的接 受吸 收 老 师讲 解 的 知识 , 进 而应 用 实践 学习 的历 史知 识 。在历 史课 上 应 用课 堂讨 论 的教 学方 法 , 可 以 让 学生进 行 交流 性 学 习 , 在 学 习的过 程 中 , 无 论 是 学 生之 间的 讨论 。 还 是 学 生 与老 师 之 间 的谈 论 交 流 , 都 可 以激 发 学 生对 历 史 这 门学科 的 学 习兴趣 。历 史本 身就 可 以被 当作 故 事的 一种 形 式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_基于一个案例的思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_基于一个案例的思考
历史教学问题 2006 年第 1 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
— ——基于一个Βιβλιοθήκη 例的思考浙江金华一中 夏楚楚
问题讨论法无疑是历史教学应该大力提倡、值得深入 开发的教学方法。然而,问题探讨过程中的种种变数与应 对策略却往往出乎教师的知识素养与驾驭智慧之外。许多 教师在尝试问题教学之后,因事与愿违折而回头“满堂 灌”。因此,如何更好地设计、组织和引导问题讨论,是 当前历史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试结合以下教学 案例来说明:
就本课而言,以“我心目中的林肯”为论题,符合学 生对林肯的浓烈兴趣和探究心理。为了保证主题讨论的顺 利进行,重组教材极为关键。比如,教材中的重点之 一— ——“美国内战的起因”势必要淡化。反之,要充分利 用两个补充材料,挖掘材料的内涵,为讨论主题作铺垫。 恰恰相反,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走出课本和“教参” 的藩篱,忘掉了原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内战的 起因”上花了近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所给材料也成了一 纸空文。另外,教师的期望已经激发学生的足够准备,教 学也有预设性的方案,但期望效应没有被充分利用,教学 方案对讨论过程的形成性因素,如支持性条件、学生的见 解等,也没有加以充分预测。
(下转第 50 页)
110
历史教学问题 2006 年第 1 期
参考文献: [1] 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2]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 杉山正明.游牧民展史中的元代社会[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5). [5] 宋濂.元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6. [6] 李治安.元代蒙古人的等级结构[A].元代政治制度研究[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 李治安.忽必烈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 元典章[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影印元刻本),1998. [9] 钱穆.国史新论[M].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4.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近年来,新课改已然走进高中课堂。

高中历史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科目,如何解决高中课堂错在的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通报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教学质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脱节,乏味无趣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由此可见,学习历史是为了服务于现实生活的。

而我们很多老师鉴于我们的学生“国语差”、“底子薄”、“理解能力低”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只讲述史实,大量的采用教材中的材料或观点来串讲历史,缺乏新的材料和举例,缺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使历史变得枯燥乏味、支离破碎,学生“不愿听”,老师“干着急”。

(二)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鉴于以往的教学经验,也可能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或是为了减轻备课的压力。

许多老师依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授课,发挥书本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依旧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书千秋”,“老师以领导者的身份掌控间课堂的实施” [1]。

而学生上课“一双眼睛,两只耳,挺直腰板记满篇”,被动的听课,下课死记硬背。

这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最终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大大折扣,不利于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历史素养和创新维能力难以提高,也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理念,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力。

(三)教材总量偏大,课文较为浓缩,知识密度较大,内容覆盖面较广我们选用的统编版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教材总量偏大,课文较为浓缩,难以完成教学进度,《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有10个单元29课,加活动课1节,按照1节课2课时来算,共需要60课时;《中外历史纲要(下)》,共8单元,按照1节课2课时来算,按照高一课时/周,共需要34周完成。

且高一年级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所以想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是有难度的。

二是单元跨度大,知识密度较大,内容覆盖面较广,教学内容难以取舍。

高中历史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

想象一下,历史课堂就像一座宏伟的桥梁,连接了学生与过去的历史长河。

如果这座桥梁单靠一条单一的道路,它将无法承载历史的复杂与多样。

互动,就像是桥梁上的多条支撑索,为这座桥梁提供了稳定性和灵活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和理解历史。

互动在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历史往往被视为一种静态的学科,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些事件和人物距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很远。

然而,通过互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辩论,历史的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他们可以通过模拟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质疑历史的不同解释,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其次,互动促使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

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学生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面性。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对历史学习有帮助,也对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决策大有裨益。

此外,互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许多互动形式中,如小组项目和团队讨论,学生们必须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也帮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尤为重要,因为历史研究往往需要综合多种视角和资料。

通过互动,学生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和分析信息,从而得出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互动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参与讨论和辩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种参与感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在课堂上发言和交流。

同时,良好的表达能力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清晰地传达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研究成果。

最后,互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讨论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讨论的探索与研究


三 、 以教师 为主 导 ,学 生为主 体是 搞好 课堂 讨论 的核 心 问

生 。”命 题 的原 则是 要 摆脱 应试 教育 的影 响 ,以提高 学 生索 质 为宗 旨,贯 彻 教 学 大 纲 ,着 重 于 对 基 础知 识 内涵 的理 解 和 掌
讨 论 时 ,教 师 要 善 于 启 发 和诱 思 ,高屋 建 瓴 ,掌 握好 火 候 。当 出现沉 默 时 ,老 师要 拨开话 题 ,打破 沉 默 ,启 发 学生 发 言 ;当讨 论 进入 高潮 ,特别 是 出现争论 时 ,教 师要 因势 利导 ,
握 。命题 的范 围应 是有 影响 的 重大历 史 事件 、历 史现 象 和重 要
历史 人物 , 以及 与 当前 形势 和社会 发展 联系 密切的 热点 问题 。 在命题 的技 巧上 ,笔 者的 主要做 法是 : (一 )注 意 命 题 的 综 合 性 。如 “ 1 9 世 纪 后 半 期 和2 0 世 纪
关 于高中历史 课 堂讨论 的探 索与研 究
重庆 潼 南柏 梓 中学 张 洪
摘要 :课堂 讨论 是在 商讨 和辩论 中 互相 启发 ,从而研 究和 探 求真理 的教 学模式 。它强 调在 教 师教 与学 生学 的关 系中 ,改 变教 师 言堂 ”的传 统方 式 。变学 生被 动接 受知 识为学 生主 动地 学 习 。并去 研究 和 探求 真理 ;在学 生与教 学 内容的 关系 中 ,改 变学 生机
却表 现 出极 大 的革命 性 ,试 结 合史 实分 别指 出这种 反动 性 与革 命性 的表现 ,并 分 析其 原 因。 ”此题 涉及 教 材 《 世 界近 代现 代
的 规 律 勇 于探 索 ,即使 有 不 妥 之处 ,得 出的某 些 结 论 不 尽 成 熟 ,甚 至走 人 “ 误 区 ” ,教 师也 要 满腔 热 情 地 肯 定其 创 新 思

历史课堂讨论特点与方法

历史课堂讨论特点与方法

历史课堂讨论特点与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堂讨论的特点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历史课堂讨论的特点和方法展开讨论。

一、特点1.开放性历史课堂讨论强调学生参与,师生之间是平等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老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开放式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2.多元性历史课堂讨论要求学生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多元思考。

通过多种资源和资料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和多角度的历史认识。

3.启发性历史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兴趣。

二、方法1.问题引导老师在历史课堂讨论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案例分析通过历史事件和个案的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形成交流碰撞的思维火花。

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

5.全班讨论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安排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某个历史问题,通过集思广益,激发出更多的观点和见解。

全班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历史课堂讨论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放性、多元性和启发性的特点,以及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全班讨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高中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授课笔记八讨论的组织

高中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授课笔记八讨论的组织

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授课笔记八:讨论的组织课堂讨论是历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

讨论的开展能否顺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讨论的主题,二是讨论的组织。

这里,谈谈历史课堂讨论的组织问题。

我在中学听历史课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讨论的题目后,班上有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老师叫了三四个学生,他们的回答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讨论就结束了。

这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吗?如果从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说来,当然是有的。

首先,这只是少数学生参与的讨论,而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动起来,他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见解,并没有机会显示出来;其次,这只是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回答,是一种单项的回应,学生是被动的,而且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交流;再次,这只是对讨论问题进行观点上、概念上的议论,学生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没有事先去寻找和分辨支撑论点的证据;又次,这只是对固定的、现成的一种答案的认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并没有展开不同见解的交锋,老师对讨论题目是有预设答案的,学生只需按着老师或课本的思路说出答案就行了,而不必思考其他的观点和意见。

这里,涉及到教师在组织讨论时所应考虑到的基本要件,这主要包括:(1)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讨论中来;(2)教师与学生是以平等的地位进行讨论;(3)尽可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4)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要有背景知识;(5)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论题相关的资料,以使自己的推论有说服力;(6)不一定非要寻求绝对正确和完美的答案,应容许有各种解答,只要是有道理;(7)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以使讨论深入下去,等等。

如果忽略这些讨论的要件,课堂讨论就可能只是走走形式,达不到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所应有的功效。

那么,怎么样才能组织好真正的讨论呢?尤其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全班学生都被调动起来参与讨论呢?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可行的方式,例如,较为常见的办法是先让邻桌的学生进行议论,在此基础上然后再展开全班的讨论。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
听课议课总结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本次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活动于X月X日举行,参加人员包括历史教研组全
体成员和部分学生代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听到了三位历史教师的授课,他们分别讲授了《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三门课程。

三位教师的授课风格各异,但都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他们也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在议课环节中,我们针对三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三位教师的授课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比如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互动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服务。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参与到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中来,共同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

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历史听课议课总结一、历史听课的重要性1.启发思考,拓展视野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展示历史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与影响。

2.培养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水平通过历史听课,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信息,迅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促进团队合作,增进交流交流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愈发重要。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观点,扩大自己的历史认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二、历史听课议课的实施1.引导学生解析历史事件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事件的完整认知。

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认识深度。

2.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研究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研究活动,邀请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参与历史实践等,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3.鼓励学生进行议课活动通过课堂上的议课活动,老师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讨论、发言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1.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听课议课活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通过历史听课的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得到了明显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高中历史思辨性讨论教案

高中历史思辨性讨论教案

高中历史思辨性讨论教案概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思辨性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教案旨在引导教师们设计和实施具有思辨性的讨论课,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教案结构1. 引入部分•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并明确本次讨论课的目标。

•活动:•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们表达自己对该问题或情境的感觉和疑问。

2. 知识储备•目标: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更多参考依据。

•活动:•介绍相关历史事件或概念,并解释其重要性与影响。

•分发相关资料或指定阅读材料,提供额外信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议题确定•目标:选择一个明确的历史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使学生集中于特定议题并展开讨论。

•活动:•在学生中间进行投票或简短辩论,选出最适合讨论的议题。

•确定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关键问题,并共享给全班。

4. 团队合作•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激发集体智慧。

•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立场或观点。

•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以收集相关资料、组织观点和准备辩论材料。

5. 讨论与辩论•目标: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有条理、深入的辩论和思考,并促进参与度高的讨论氛围。

•活动:•设定规则和时间限制,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监督并引导整个讨论过程,鼓励积极参与和提供证据支持观点。

6. 总结与评估•目标:总结本次思辨性讨论内容,并评估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如逐组给予反馈或采用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和收获,并提出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思辨性讨论教案的注意事项•确保课堂秩序:教师应确保课堂秩序,引导有序而深入的讨论过程,并监督时间分配。

•尊重不同观点:鼓励学生尊重并接受其他人的不同观点,避免争吵和攻击性行为。

•注重语言表达:提醒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倡导理性辩论、听取他人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甚至走 入 “ 误区 ”,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 出不足,分析原因,走 出 “ 误 区”,变 不足 为 圆满,变错误 为正确 ,使
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 ,命题 时充分利用 这 种联系,将知识的触 角延伸 到 生。要特别 鼓励 学生对 书中或前人 的一些传 统 观念提 出大胆质疑 ,对 前
而研究和探 求真理 的教学 以科学 的态度投身社会 。 崇 尚科学 已成为人们更加全面、 准确 地认识 社会 、 模式 。它 强调 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中,改变教师 “ 一 言堂 ”的传统 参 与社会活动 的重要精神力量 ,或 者说 已经成 为当代人文精神 的重要 组 方式 ,变学生 被动接受 知识为学 生主动地学 习,并去研究 和探求真理 :
在学 生 与教学 内容 的关系 中,改变学 生机械地接 受知识 的观念 ,让学 生 科 学 内涵鲜 明的时代特 点,决定了崇 尚科 学的教育、科学精 神的培养成

精 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 的关键
苏 格拉底 说: “问题 是接生婆 ,它 能帮助新思 维的诞生 。”命题 的
原 则是 要摆脱应试教育 的影响 ,以提高 学生素质为宗 旨,贯彻教学大纲,
切 的 热 点 问题 。
正确分析 、选择 、判断 的价值 观念、思维方 式和行为准 则。它毫无疑 问 应 当属于人 文科学的范 畴,属 于人文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
在命题的技巧上 ,笔者 的主要做法是 :
( 一 )注意命 题 的综合性 。如 “ 1 9世 纪后 半期和 2 0世 纪初 ,西 方 上 讲,它应是充 分重视人 的科 学精神 的培养 、完善人格 的教 育,是一种
精 神,科学知识 是人们在社会 实践 中关于 自然、社会、思维 等学科客观
着 重于对基础 知识 内涵的理解和 掌握。命题 的范围应是有 影响的重大历 规律 的总结 ,它属 于知识体系 ,而科学精神是人 们在接受 了科 学知识 的 史事 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 史人物 ,以及与 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 教 育,在科学知 识的不断积 累过程 中,尤其 是在 社会实践 中形成的一种
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
而走 资本 主义道 路;三是捷 共出现邓 小平式的领袖 人物,坚持社会 主义 发 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 ,学生普遍反映: “ 课堂讨论一 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那么整个世 界历 史将可 能 重新改写。 “ 一石激
起 千 层 浪 ” ,学 生 们 创 造 性 思 维 的火 花 就 这 样 被 点燃 了 。
( 二) “ 逼 ”得 学生带着 问题 去细细咀 嚼教材,认真查 阅资料,写
好发言提纲 ,并积极争取 发言 。这样, 既动 了脑 ,又动 了手,还动了 口,
二、师生双方 的充分准备 是搞好课 堂讨论 的前提
教师事 先公布讨 论题 ,提 出 目的和要求 ,布置 必读的参考 资料,提
多问 “ 为什么 ”。

成部 分。而这种崇 尚科学的人类文 明意识 的普 遍提升, 自 然 决定了人文
为人文教育 的重要 内容 。 其次 ,从科学知识与科 学精神 二者 的关系看 ,科学知识积 累的多少 , 是内化为人 的科 学精神 的不可 缺少的条件 ,但 科学知识 并不 等同于科 学
国家的资产阶级 已走 向反动 ,而东方国家 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 对 人的终身教育 。 命性, 试结合史实分别指 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 , 并分析其原因。 ”
此 题 涉及教材 《 世界近代现 代史》和 《 中国近代 现代史》中六 章十节的
三、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 主体 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联 开 除 出社会主 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 改革的深化 ,资产阶级 自由化泛滥 ,捷共领 导人把握不住社会 主义方 向 道 路,改革 获得 极大成 功,给社会 主义国家提供 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
学生 的认 识产生质 的飞跃。如在讨论 美国的罗斯福新 政时,有学生将 我 罗斯福新政。对 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 资本主义 的发展史,着 力揭 露美 国无法 解决的 内在 矛盾,认清周期性 的经济危机 是资本主义 的本质
( 三) 注 意命题 的多角度 和新颖性, 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 、 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从各个 角度 、种 种联系 中进行分析、 比较和辨别 , 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之春 ’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 你 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 向何处 去?” 讨论中,学生们对苏联若不 出兵,
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如下效果:
捕捉其规律性 ,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 如“ 试 国 目前的经济 困难与美 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 国的
捷 克斯 洛伐克 的前途提 出了三种设想 :一是改革取 得较大成效 ,但 被苏 所 决 定 的 。
( 一 )开辟 了宽松 的民主 教学环境,充分体现 了学生的主体 性,激
讨论时,教师要善 于启发和诱 思,高屋建瓴 ,掌握 好火候 。当 出现
特 别是 出现 争论时 ,教师 要因势利导 ,紧扣主题 ,将讨论 引 向纵深 ,最
相关 内容 ,这就帮助学 生打通 因教材章节 所 带来的知识 割裂,使相关的 沉 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 ,打破沉默 , 启 发学生发言;当讨 论进 入高潮 ,
知 识 体 系 化 、 网络 化 。
( 二 )加 强命题 知识的横 向联 系,即学科联 系。因为历史 与政治、 相关学 科和现 实生活 中去 ,以推动学 生思维 的迁移 、融合和借鉴 ,加 大
知 识 贮 量 ,使 之 为 创 造 性 思维 服 务 。
后做 好总结 。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 高、进步快 的学 人 尚未揭示的规 律勇于探 索, 即使有不妥之处, 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