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隧道防坍塌方案
隧道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隧道施工安全防护措施1. 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活动,需要在地下挖掘或围护的条件下进行。
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如坍塌、地质灾害、气体积聚等。
因此,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2.1 坍塌风险隧道挖掘过程中,地下土壤和岩石受到破坏,容易发生坍塌。
为了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护网或挡土墙,防止土壤掉落。
•使用钻孔、锚杆和喷浆等技术加固周围土壤和岩石,增加稳定性。
•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现场的围护结构,确保其稳定和完整。
2.2 地质灾害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地质灾害,如地震、地面沉降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评价,了解地质条件和可能出现的灾害类型。
•根据地质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方案,包括加固地基、采取减震措施等。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3 气体积聚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气体积聚的情况,如瓦斯积聚或有毒气体积聚。
为了防止气体积聚引发事故,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在施工前进行气体检测,了解地下存在的气体种类和浓度。
•根据气体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通风、排气等。
•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包括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2.4 火灾风险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的使用、施工材料的堆放等原因,可能引发火灾。
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严格控制现场用火,对于必要的焊接和切割工作,应使用防火毯和灭火器进行保护。
•对临时电气线路进行合理布置,避免电路短路引发火灾。
•对易燃物品进行储存和运输时,要采取防火措施,如使用防火罐等。
3. 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除了以上防护措施,还应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隧道坍塌的防范及处理措施
隧道坍塌的防范及处理措施作者:李爽来源:《商情》2014年第34期一、隧道坍塌预防措施1、发生坍塌的原因(1)地质因素:①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
施工时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掌子面前方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岩石走向垂直、岩石间有渗透水、岩层间有泥夹层、前方出现断层带等,这些不良地质极易引发塌方事故。
②地下水、渗透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①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不合理,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②喷锚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③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连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④有时抽换支撑不当,或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时未及时加固;⑤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⑥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3)支护材料用料不足、施工缺乏规范、引起支护强度降低造成的隧道塌方。
当支护不足以承载上部围岩压力时,即引发隧道坍塌事故。
(4)施工中不遵循施工原则也会引起塌方事故。
(5)其他原因:不及时衬砌,围岩暴露过久,片帮与掉块,坑壁无支护等。
2、坍塌前兆:(1)量测信息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或数值超过允许值;(2)喷射混凝土产生纵横裂纹和龟裂;(3)在隧道顶部或侧壁发现不断掉下土块、小石块或构件支撑间隙不断漏出砂、石屑;(4)岩层层理、节理缝隙变大、张开;(5)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楔子压扁压劈,支撑发生破裂声;(6)隧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
3、容易坍塌的位置:(1)洞口10m以内;(2)正洞与人行横洞交叉处;(3)隧道顶覆盖极薄处;(4)小范围的地质突变,如沙层、特松散层、透水层、小段的断层等。
4、预防坍塌的施工措施:(1)先排水。
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的水截于隧道之外。
隧道防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防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篇范本:一、施工背景隧道防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旨在保障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坍塌事故,保护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工程概述1. 工程名称:隧道防坍塌安全专项施工2. 工程地点:XXX隧道3. 工程范围:包括施工前的勘察与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与控制、施工后的巡视与维护等。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勘察与设计a) 进行地质勘察,了解隧道周边地层情况。
b) 结合勘察结果,制定相应的隧道设计方案。
2. 施工材料准备a) 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
b) 对采购的材料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3. 施工人员培训a)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b)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培训,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四、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与控制1. 施工现场管理a) 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划定警戒线,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b) 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即将采取措施处理。
2. 安全设施保障a) 根据施工需要设置安全网、防护罩等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b) 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情况。
五、施工后的巡视与维护1. 巡视a) 定期对已施工完成的区域进行巡视,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b)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2. 维护a) 对已施工完成的隧道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功能性。
b) 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提高隧道的使用寿命。
以上为隧道防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全文结束。
注释:1. 安全网:起到防坍塌、保护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作用的设施。
2. 防护罩: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对脆弱地层进行保护的设施。
本文档涉及附件:1. 地质勘察报告2. 隧道设计方案3. 施工人员培训记录4. 巡视报告5. 维护记录第二篇范本:一、施工背景隧道防坍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为了保障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坍塌事故,保护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而制定的。
隧道防坍塌方案
目录0 编制依据 .......................................................... - 1 -1 工程概况 .......................................................... - 1 - 1.1 工程概况 ....................................................... - 1 -1.2 地质及水文 ..................................................... - 1 -2 隧道坍塌原因分析 .................................................. - 1 - 2.1地质因素........................................................ - 1 -2.2施工不当因素.................................................... - 1 -3 隧道防坍塌施工方案 ................................................ - 2 - 3.1隧道暗挖施工原则................................................ - 2 - 3.2严格按设计组织施工.............................................. - 2 -3.2.1隧道开挖前洞顶施工措施...................................... - 2 -3.2.2隧道开挖设计................................................ - 2 -3.2.3临时支护.................................................... - 2 -3.2.4超前支护.................................................... - 2 -3.2.5系统支护.................................................... - 3 -3.2.6工序紧密衔接................................................ - 3 - 3.3信息化管理...................................................... - 3 -3.3.1测量管理.................................................... - 3 -3.3.2量测管理.................................................... - 3 -3.3.3超前地质预报................................................ - 4 -3.4应急准备........................................................ - 4 -4 隧道防坍塌施工注意事项 ............................................ - 4 - 4.1开挖施工注意事项................................................ - 4 -4.2支护施工注意事项................................................ - 4 -5 隧道出现坍塌险情时处理方案 ........................................ - 5 - 5.1坍塌的形式及危害................................................ - 5 - 5.2隧道坍塌前征兆分析.............................................. - 5 - 5.3坍塌处理原则.................................................... - 5 -5.3.1首先........................................................ - 5 -5.3.2其次........................................................ - 5 - 5.3.3最后........................................................ - 6 - 5.4坍塌处理措施.................................................. - 6 - 5.4.1掌子面坍塌处理措施.......................................... - 6 - 5.4.2侧墙或拱顶坍塌处理措施...................................... - 6 -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暗挖过环市西路段防坍塌专项方案0 编制依据⑴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二、隧道坍塌原因分析 (4)2.1 自然因素 (4)2.2 人为因素 (5)三、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6)3.1 加强地质勘探 (7)3.2 优化设计方案 (8)3.3 提高施工质量 (9)3.4 完善应急预案 (11)四、隧道坍塌应急处理流程 (12)4.1 应急响应 (13)4.2 现场处置 (13)4.3 救援与疏散 (14)4.4 事故调查与处理 (16)五、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17)5.1 堵塞物清除 (18)5.2 衬砌加固 (20)5.3 支护结构修复 (21)5.4 隧道排水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总结与展望 (24)7.1 实践经验总结 (25)7.2 未来发展趋势 (26)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地质和环境问题,其中隧道坍塌事故尤为严重。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实用的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处理方案旨在针对隧道坍塌事故,明确应急处理原则和目标,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南。
该方案还将对隧道坍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本处理方案中,我们将充分考虑隧道坍塌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确保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将在方案中强调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提高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整体能力。
本处理方案将为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1 编制目的本处理方案的编制目的在于明确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原则、步骤和措施,以确保在发生隧道坍塌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通过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为现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确保各项救援措施的有效实施,也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一、总则1.1 演练目的为提高我单位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单位负责人副组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2.2 演练指挥部指挥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成员: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2.3 各应急救援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工作。
(3)警戒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疏散和交通管制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筹备和供应工作。
(5)通讯联络组:负责演练过程中的通讯联络和信息传递工作。
三、演练场地及时间3.1 演练场地选择我单位隧道施工现场作为演练场地。
3.2 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演练时间。
四、演练内容及程序4.1 演练内容(1)隧道坍塌事故现场模拟;(2)应急救援小组的集结、分工及行动;(3)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和转送;(4)事故现场警戒、疏散和交通管制;(5)应急救援物资的筹备和供应;(6)通讯联络和信息传递。
4.2 演练程序(1)发布演练指令;(2)应急救援小组集结;(3)现场救援组进行救援行动;(4)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5)警戒保卫组进行现场警戒、疏散和交通管制;(6)物资保障组提供应急救援物资;(7)通讯联络组进行信息传递;(8)演练结束,进行总结评估。
五、演练效果和评估5.1 评估标准(1)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2)应急救援小组的配合程度;(3)受伤人员的急救效果;(4)事故现场警戒、疏散和交通管制情况;(5)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情况。
5.2 评估过程记录演练结束后,由演练指挥部组织评估组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隧道防坍塌应急演练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对坍塌事故的能力,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坍塌事故,包括隧道洞口坍塌、隧道内坍塌、隧道洞室坍塌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隧道防坍塌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负责整个应急演练的指挥和协调工作。
(2)副指挥长: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等担任,协助指挥长工作。
(3)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施工人员等组成。
2. 隧道防坍塌应急小组(1)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2)警戒小组:负责现场警戒、疏散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
(3)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员救治、现场救护等工作。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供应、现场后勤保障等工作。
(5)技术保障小组:负责现场技术支持、事故原因分析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1. 隧道坍塌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发布应急响应等级,组织相关小组进行救援。
3. 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到位,开展救援工作。
五、救援措施1. 救援小组(1)现场救援:组织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救援。
(2)人员搜救: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设备进行人员搜救。
(3)伤员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往医院。
2. 警戒小组(1)现场警戒:设置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2)人员疏散:组织人员有序撤离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3. 医疗救护小组(1)现场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稳定伤员情绪。
(2)送往医院: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 后勤保障小组(1)应急物资供应: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如食品、饮用水、帐篷等。
(2)现场后勤保障:提供现场所需的照明、通讯、交通等后勤保障。
5. 技术保障小组(1)现场技术支持: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如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
(2)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
xx隧道防坍塌方案精品
xxx 隧道防坍塌方案一、工程概况xxx 隧道为小净距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41+412~ZK41+828,长416 米,右线起讫桩号为K41+425~K41+828,长403 米。
二、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介绍1、地形地貌隧址区总体属低中山构造剥蚀地貌,沟谷斜坡地形,隧道通过的斜坡最高点地面高程为1124.64m,隧道进口段地面高程1145.36m,出口段地面高程1133.93m,相对高差90.71m。
隧道近似切向穿过山脊南侧斜坡,斜坡总体坡度15°~40°,隧址区发育两条冲沟,第一条位于隧道进口斜坡下约30m处;第二条为大河沟,位于隧道斜坡的坡脚处,距离五道河公路约200m。
隧道进口处位于五道河公路以下斜坡上,斜坡坡度25°~30°,轴线与地形线斜交,出露的地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洞顶与五道河公路高差约15m。
隧道出口位于五道河公路以下约45m斜坡处,斜坡坡度15°~20°,轴线与地形线基本垂直,表层覆盖残坡积含低液限粘土,局部为公路开挖弃土,下伏岩层为三叠系砂岩,洞顶与五道河公路高差约22m。
2、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地表水主要为 2 条冲沟的地表水,隧道入口西侧北南走向的冲沟内水流量约为-4 m3/s ,隧址区南侧大河沟内水流量约为 2.8 ×10-4 m3/s,地表水受大气降水补给,5.6 ×10最终汇入金沙江。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空隙型潜水主要分布于覆盖层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沿斜坡向下游排泄,部分下渗补给下伏基岩。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隧址区各类岩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和上覆层入渗补给,沿斜坡向下游排泄。
3、地层岩性隧止区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宝鼎组泥质粉砂岩、元古康定群大田组混合岩、华立西期~印支期花岗岩。
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层: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处冲沟两岸斜坡及右岸的厂房区、五道河公路外侧斜坡和大河沟右岸山脊上。
隧道防坍塌措施
基坑防坍塌措施一、基坑边坡支护措施开挖边坡坡比为1:1,采用锚网喷支护。
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0,厚10cm,分两次喷射;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度为3m,间距2m,梅花形布置;钢筋网采用φ8钢筋,间距为20×20cm。
施工期间,开挖边坡线外侧3~5m附近设置临时排水沟,沟宽30cm,沟深40cm,材料采用M7.5浆砌片石。
二、排水1)、将基坑范围以外的地表水设置成环形截水沟,使水流出基坑区域以外。
2)、妥善处理生产、生活、施工用水,严防水的浸入。
3)、将不稳定的陡坡部分削去,以减轻滑坡重量、减少滑坡的下滑力,从而达到滑体的静力平衡。
4)、严禁随意切割滑坡体的坡脚,同时也切忌在坡体被动区挖土。
三、边坡的塌方和防治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严禁挖机停在坑顶边作业。
严禁挖掘机挖斗碰撞坑壁及支护体系,导致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破坏。
1)开挖过程中,安全员要随时注意降水及土壁变化的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落现象,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施工负责人员通知设计、业主、监理共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作业人员上下坑应沿着专用通道,不得从上跳下或踩踏土壁及其支撑上下。
3)基坑周边严禁堆土或堆放其它建筑材料。
1、挖出的土要随挖随时运走,不得在坑边存放。
2、边坡上部不准堆放弃土和材料设备等,堆放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不得小于4m,临时材料不得小于2m。
四、边坡监测1)监测工作是整个基坑施工过程的重要部分,整个监测工程应本着准确、及时、有效的原则,突出重点,强调重点对象重点监测。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对周围环境的不同影响程度,加以区别对待,在关键阶段加密监测频率。
2)本工程监测内容:开挖过程中主要监测基坑围护土体的深部和浅部侧向变位,四周建筑物、道路的沉降、监测地下水位变化。
3)监测要求:每次观测数据要及时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绘制成相关曲线,并要根据已有数据对其作出发展趋势分析,对基坑是否安全作出评估,编制监测简报。
隧道塌方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隧道塌方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监控措施
1、建立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健全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工程进度,查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2、完善检测设备,安装国家规定或行业标准的探测设备,定期对隧道温度、湿度、压力、振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发生塌方。
3、监控工程抽水,厌氧抽水,若出现渗水及岩体破坏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关闭工程,避免发生塌方事故。
4、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把控施工质量。
5、及时对施工建筑物进行维护,确保环境安全。
6、定期检查隧道周围地形及地质条件,及时发现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塌方。
7、安装及时防护系统,如雨水流量、地震报警等,及时警报,预防发生塌方。
二、应急预案
1、建立应急预案,实行安全责任制,对可能发生塌方的工程组织专家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发生塌方。
2、严格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检修等防止发生塌方。
3、制定防灾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严格执行,定期演练,准备应急救援物资,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塌方情况。
公路隧道塌方治理方案
公路隧道塌方治理方案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交通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还对交通运输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公路隧道塌方的治理方案非常重要,下面我将提出一种综合性的治理方案。
首先,要做好隧道塌方事故的预防工作。
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可靠。
特别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地管理,确保土方的均匀掏挖和支护工作,防止土方的不平衡导致隧道结构不稳定。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隧道存在的风险。
监测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震监测、应力监测等等,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隧道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预警和预防。
第三,针对已经发生的隧道塌方事故,应采取迅速和有效的应急措施。
首先是保障受困人员的安全,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其次是临时疏导交通,通过设置临时通行路线或者协调其他交通运输工具,尽量减少交通堵塞和人员伤亡。
同时,还要调集抢险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处理,清理塌方物,修复隧道结构。
最后,要加强对隧道塌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善管理和治理。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深入研究,找出问题所在,进一步完善隧道设计和施工规范,提高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对隧道维护和管理的力度,定期检查隧道结构,及时发现隐患,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加固工作。
另外,还可以加强隧道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总之,针对公路隧道塌方的治理方案应包括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和改进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降低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公众的安全出行。
防坍塌专项整治方案范文
防坍塌专项整治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增多和老旧建筑的维修和改造工作也越来越频繁。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建筑物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为了提高城市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制定了这份防坍塌专项整治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健全城市建筑防坍塌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原则:从源头上预防、规范建设、及时整治,加强监管,严查违法行为,依法严惩违规者。
三、措施和方法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建筑物验收制度。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工地的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3. 加强建筑物维修和改造工作:对老旧建筑进行全面维修和改造,加固已有建筑物的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4.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对防坍塌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5.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确保施工操作规范和质量。
6.加强对工地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工地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提高工地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7. 建立坍塌事故报告制度:对于发生的建筑物坍塌事故,要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形成坍塌事故报告,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以警示其他工程建设项目。
四、预防措施1. 建筑设计阶段:加强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核和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
2. 施工阶段: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操作规范和施工质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3. 工程验收阶段:建立完善的建筑物验收制度,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建筑物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预防和减少隧道坍塌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4.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2003)5.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三、工程概况1. 隧道总长:XX米2. 地质构造:XX3. 隧道围岩等级:XX4. 施工单位:XX5. 施工地点:XX四、防坍塌安全措施1. 施工前准备(1)对隧道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了解隧道围岩等级、水文地质条件等,为施工提供依据。
(2)制定隧道施工方案,包括隧道支护、爆破、排水、通风等。
(3)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施工过程控制(1)严格执行爆破作业规程,控制爆破震动和飞石。
(2)加强隧道支护,确保围岩稳定。
(3)做好排水、通风工作,防止水患和缺氧。
(4)定期检查隧道支护结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应急措施(1)成立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2)制定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响应、救援、疏散等。
(3)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如挖掘机、生命探测仪、救护车等。
(4)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1. 应急响应(1)隧道发生坍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救援小组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现场勘查。
(3)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 救援措施(1)对被困人员实施紧急救援,确保生命安全。
(2)对坍塌区域进行清理,为救援工作创造条件。
(3)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送往医院。
3. 疏散措施(1)对隧道内施工人员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对周边区域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六、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隧道坍塌事故的发生。
各参建单位应严格执行本预案,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案范文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坍塌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工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坍塌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隧道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安全总监成员:技术负责人、工程部长、安全部长、质量部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2.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隧道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长:安全总监副指挥长:工程部长、安全部长成员:现场指挥员、救援队伍、医疗救护人员等。
四、预防措施1. 施工前勘察(1)对隧道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隧道围岩等级、水文地质条件等。
(2)对隧道施工区域进行现场踏勘,确认隧道施工环境、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
2. 施工过程控制(1)严格执行隧道施工规范,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2)根据围岩等级,合理选择隧道施工方法,严格控制爆破施工。
(3)加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排水、防尘、防毒等安全防护措施。
(4)对隧道施工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 隧道坍塌预警(1)建立健全隧道坍塌预警机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
(2)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隧道坍塌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加强隧道施工区域周边环境的监测,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五、应急处置1. 紧急撤离(1)隧道坍塌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紧急撤离。
(2)撤离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避免踩踏、拥挤等事故发生。
2. 现场救援(1)救援队伍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2)对被困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3)对坍塌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3. 事故调查与处理(1)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
(2)根据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隧道防坍塌专项方案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雅康高速公路C14合同段隧道防坍塌专项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雅康高速公路C1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目录隧道防坍塌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C14标段隧道全长9412m,其中前碉2号隧道左线长566m;前碉2号隧道右线长562m;前碉3号隧道左线长1839m;前碉3号隧道右线长1661m;大柏牛隧道左线长2348m;大柏牛隧道右线长2423m。
二、隧道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隧址区属构造、剥蚀高中山地貌区,区内地貌多形成高山、峡谷。
沟谷多呈“V”型,谷底陡窄,沟床坡降大,水系呈树枝状。
山脊最高约1680m,沟谷最低约1250m,地形总体变化大。
2、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和岩浆岩裂隙水。
(1)松散孔隙水松散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顺地形向沟以及沟下游排泄,并部分补给下伏地下水,具有补给条件差、径流距离短的特征,地下水不丰富。
(2)岩浆岩裂隙水岩浆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的裂隙中,埋藏分布于风化带裂隙和构造裂隙中。
其丰富性和透水性较好。
本次降水未见泉水出露,但在雨季时季节性泉水出露,泉水多沿破碎裂隙处渗出,泉水量小,约。
3、地层岩性场地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及元古代基底构造层。
(1)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主要由坡残积层成因类型的碎石及粘土组成,在隧道地表零星分布,对拟建隧道无影响。
(2)元古代基底构造层花岗岩类:为肉红色斑状,灰白色花岗岩类,中~粗粒结构,块状结构;局部可见流层状构造。
风化后颜色呈褐黄色、黄色,局部可见铁锈。
工作区大面积出露。
4、地质构造工程区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龙门山、大巴山台缘断褶带之西南端,西邻康滇地轴,东接四川台坳,西北侧相邻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
构造部位上处于NE向龙门山断裂带和NW向鲜水河断裂带及SN向安宁河断裂带构成“Y”字形构造交汇部位东侧,具体构造部位处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端内。
隧道防坍塌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2)2.1设计概况 (2)2.2工程地质及水文 (2)2.2.1地质特征 (3)2.2.2水文特征 (5)2.2.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5)3 隧道施工坍方原因 (7)3.1地质因素 (7)3.2水文因素 (8)3.3人为因素 (8)3.3.1施工工艺 (8)3.3.2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 (8)4隧道施工预防坍塌措施 (8)4.1隧道坍塌前征兆 (8)4.2隧道坍方预防措施 (9)4.2.1地质超前预报措施 (9)4.2.2围岩监控量测及洞内观察 (9)4.2.3隧道防坍塌施工措施 (10)4.3施工中坍方及预防措施 (12)5 隧道坍方应急预案 (13)5.1应急资源 (13)5.2应急组织机构 (14)5.3工作程序 (16)5.4后续处理 (17)6安全保障措施 (17)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保山至瑞丽段土建3标保山隧道防坍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J721-2007);(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4)保山隧道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和地勘资料;(5)保山隧道设计地质水文情况、设计初始风险评估意见、设计不良地质情况、设计施工方法;(6)云桂云铁工〔2014〕118号文云桂铁路云南公司关于发布《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细则》的通知;(7)保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2 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保山隧道位于保山~霍家寨~蒲漂区间,霍家寨车站位于隧道内,设计时速140km,除霍家寨车站范围采用车站衬砌外,其余均为单线。
隧道进口里程D1K136+600,出口里程D1K152+697,全长16097m。
隧道最大埋深1010m。
全隧除进口D1K136+600~D1K137+162.92段位于半径R=2800m的左偏曲线上,洞身D1K152+017.45~D1K152+692.70段位于R=5000m的左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
XX隧道防坍塌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1 编制依据 (3)2 编制原则 (3)3 工程概述 (4)3.1 工程概况、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4)3.2 自然地理特征 (4)3.2.1 地形地貌 (4)3.2.2 工程地质 (5)3.2.3 不良地质现象 (5)3.2.4 地震烈度 (5)3.2.5 气象条件 (6)3.2.6 水文条件 (6)3.3 建设、交通运输条件 (6)3.3.1 建设条件 (6)3.3.2 交通运输条件 (6)3.3.3 周边条件 (7)3.4 工程特点、安全风险重难点 (7)4 XX隧道塌方防治 (8)4.1 隧道塌方原因及判别 (8)4.2 坍塌处理一般程序 (10)4.3 XX隧道易塌方段及专项处理方案 (10)4.3.1 极小净距浅埋段 (10)4.3.2 小倾角岩层 (13)4.3.3 岩爆地段施工 (15)5 XX隧道塌方处理 (15)5.1 处理原则 (15)5.2 小塌方发生段 (15)5.3 大塌方发生段 (16)5.4 塌顶发生段 (16)5.5 塌腔处理 (16)XX隧道防坍塌施工安全专项方案1 编制依据1)XX到XX高速公路(XX段)XX合同段施工设计图纸、工程勘察报告;2)《XX市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控制强制性要求》(试行);3)《XX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试行);4)《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交通运输部公路局);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T D70-2004);7)《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9)《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1)《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3)“平安工地”建设考核验收办法和实施细则;14)国家、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
隧道防坍塌预警方案第一部分:安全隐患在不良地质段和特殊岩土地段的隧道施工如施工不当,就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塌方,造成安全事故。
造成隧道塌方的原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管理因素和施工因素三大类。
自然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如断层破碎带、互层围岩、强风化围岩、层理面软弱、砂质围岩、涌水段,其次连续强降雨对浅埋隧道或黄土隧道也有影响;管理因素有:地质资料不详,施工方法及措施欠缺,技术交底不清,现场指导不力,材料及加工构件供应和加工质量差,施工制度、责任制度不健全,工序不衔接,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不及时或未得到重视,不按设计要求,随意修改爆破参数等。
施工因素有:施工方法不当,在断层带中拉中槽、抢工期大断面开挖、大进尺,忽视地质因素,不良地质条件下长距离不衬砌,破碎岩层中不设超前支护,支护不到位、不按设计施工,出现塌方迹象时不即使采取措施,这些都是造成坍塌或使坍塌扩大的原因;第二部分:预防措施在造成隧道坍塌的三大原因中,自然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避免和防止坍塌的发生。
一、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程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应做好以下工作:1)认真进行施工调查、核对现场地质资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如隧道洞身通过山谷区、凹地,易形成堆积松散区、破碎区,由于地质构造作用易形成断层带,而且在有水出露地段更容易产生坍塌,项目总工程师必须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施工调查,并编写调查报告。
2)设计文件审核时,要认真熟悉隧道设计的地质勘探资料,并随时与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相对照,比较洞口的位置、复核洞口仰坡的稳定性,进行技术条件、设计原则、施工条件的分析。
研究、讨论、确定隧道进洞的方案、加固方法及隧道通过软弱围岩的技术措施。
3)要详细审核不良地质地段(断层、软弱破碎围岩、岩溶等)的设计方案,研究制订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隧道防坍塌方案一、工程概况xxx隧道为小净距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41+412~ZK41+828,长416米,右线起讫桩号为K41+425~K41+828,长403米。
二、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介绍1、地形地貌隧址区总体属低中山构造剥蚀地貌,沟谷斜坡地形,隧道通过的斜坡最高点地面高程为1124.64m,隧道进口段地面高程1145.36m,出口段地面高程1133.93m,相对高差90.71m。
隧道近似切向穿过山脊南侧斜坡,斜坡总体坡度15°~40°,隧址区发育两条冲沟,第一条位于隧道进口斜坡下约30m处;第二条为大河沟,位于隧道斜坡的坡脚处,距离五道河公路约200m。
隧道进口处位于五道河公路以下斜坡上,斜坡坡度25°~30°,轴线与地形线斜交,出露的地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洞顶与五道河公路高差约15m。
隧道出口位于五道河公路以下约45m斜坡处,斜坡坡度15°~20°,轴线与地形线基本垂直,表层覆盖残坡积含低液限粘土,局部为公路开挖弃土,下伏岩层为三叠系砂岩,洞顶与五道河公路高差约22m。
2、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地表水主要为2条冲沟的地表水,隧道入口西侧北南走向的冲沟内水流量约为5.6×10-4 m³/s,隧址区南侧大河沟内水流量约为2.8×10-4 m³/s,地表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最终汇入金沙江。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空隙型潜水主要分布于覆盖层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沿斜坡向下游排泄,部分下渗补给下伏基岩。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隧址区各类岩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和上覆层入渗补给,沿斜坡向下游排泄。
3、地层岩性隧止区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宝鼎组泥质粉砂岩、元古康定群大田组混合岩、华立西期~印支期花岗岩。
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层: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处冲沟两岸斜坡及右岸的厂房区、五道河公路外侧斜坡和大河沟右岸山脊上。
其中厂房区填筑土为厂房场平弃土,成分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石及碎屑,厚1~2m;五道河公路以下的斜坡上的填筑土为修公路是弃土,主要由强~弱风化花岗岩、辉绿岩、混合岩、砂岩碎块石构成,结构不均,厚度一般为3~6m;大河沟右岸分布的填筑土主要为矿渣。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主要分布在隧止区两条冲沟内,进口处冲沟内主要成分为低液限粘土,厚度约2~3m;大河沟内成分主要为卵石土,石质成分为花岗岩、混合岩、辉绿岩等,粒径20~200mm占60%,大于200mm占20%,沙粒粘粒填充,厚度约4~8m。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段斜坡,主要成分为碎石含低液限粘土,含约20%~30%泥质粉砂岩碎石,粒径一般20~60mm,分布不均匀,含少量少量强风化砂岩角砾,厚度约3~6m。
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宝鼎组泥质粉砂岩: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粉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受倮果断层影响,岩体破碎,岩层多呈大倾角状产出,主要分布在隧道出口段,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
元古康定群大田组混合岩: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分布于k41+535~k41+720段,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
华立西期~印支期花岗岩: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少量闪脚石,中粗粒结构,块状结构,主要分布于隧道入口段,根据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
2、地质构造隧址区域构造上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西侧与滇、藏“歹”字型构造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以南北向及北东向构造为主,东西向及北西向构造次之。
倮果断裂在隧道出口东侧约70米处通过。
受倮果断层影响,出口段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岩体在裂隙的切割状先成块状,隧道洞口施工时易受到坍塌、掉块的影响。
三、隧道坍塌原因1.地质因素(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承压快、围岩失稳而坍塌;(2)、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3)、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节理密集带等碎裂结构地层中,岩块间互相挤压钳制,经开挖则失稳,常见围岩掉块、坍落。
在软弱结构面发育的情况下,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4)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薄层岩体形成的小这种褶曲、错动发育地段,施工中常常发生坍塌;(5)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大降低.因而发生滑坍;(6)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1)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
各工序间距拉得较长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招致坍方的发生;(2)喷锚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3)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联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4)有时抽换支撑操作不当,或者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而来及时加固;(5)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6)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四、防坍塌方案1、施工原则隧道施工严格遵循超前地质预报先行,围岩破碎段“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加固、早成环、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2、超前支护2.1大管棚隧道进口及出口30米采用大管棚作超前支护,大管棚采用A108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cm,壁厚6mm,环向间距40cm。
两段钢管采用“V”型对焊或丝扣连接,钢管上钻孔径为12mm注浆孔,间距15cm,呈梅花型布置,尾部3m不钻孔作止浆段。
管棚安装完成后插入4根B16钢筋制作的钢筋笼,注浆采用1:1纯水泥浆,水泥强度等级为42.5,注浆压力0.5~1.0Mpa。
施工顺序:套拱范围环形开挖→临时开挖支护→导向墙及套拱施工→钻机就位→钻孔→扫孔→插入钢管→孔口密封处理→管棚钢管注浆→开挖及支护→进入开挖支护循环钻孔:采用地质钻机钻进,并顶进长管棚钢管,开孔时低速低压。
钻机纵轴方向准确定位,保证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即顶进一根钢管,注一孔浆。
管棚插入:钢管节采用“V”型对焊或丝扣连接,为确保同一横断面内接头数量不超过50%,相临钢管的接头错开量不小于1m,施工前先确定每节的顶入长度,编排好每孔管节顶入顺序,采用机械顶进,并做详细交底。
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
注浆时做好记录,根据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确定终止时间。
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见下图1“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框图”。
图1 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框图主要技术措施:a.注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在注浆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b.注浆前,在洞外将管路全部接通,进行试压,试压可用清水进行。
在试压时,如管路不通或接头有漏水现象,予以排除,保持管路系统各部件完好畅通。
c.注浆完毕后,清除管内浆液,用水泥砂浆紧密充填,以增强管棚的强度和刚度。
认真清洗干净所有的机具设备,特别是搅拌机、注浆管、接头、阀门、贮浆桶等,以备下阶段注浆时使用。
2.2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采用A42热轧无缝钢管,长4.5m、壁厚4mm,管壁应钻孔注浆,孔径8mm,间距10cm呈梅花型布置,尾部30cm不钻孔作止浆段;小导管前端应从钢架腹部穿过,导管就位后应焊接在刚加上,搭接长度不小于1m;注浆采用1:1纯水泥浆,水泥强度等级为42.5,注浆压力0.5~1.0Mpa。
表1 超前小导管每延米工程数量表施工顺序:测量放样→钻孔→清孔→钢管插入→封口→注浆→与钢架焊接。
采用风钻钻眼,并将钢管顶入孔内,钢管尾端与钢架或系统锚杆焊接在一起,必要时加环向钢筋。
注浆根据压力状况和跑浆情况确定终止时间,确保注浆效果。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2。
图2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超前锚杆施工方法和系统锚杆一样,施工时根据岩体节理产状确定锚杆的最佳方向,并保持不小于1m的搭接长度,尾部焊接在钢架。
3、隧道开挖本隧道丽江端洞口地形陡峻,隧道偏压,施工场地布置不易,隧道掘进从金江端独头掘进。
考虑隧道为小净距段隧道,地形偏压,掘进顺序为先施工右洞,待隧道先行洞通过隧道上方公路完成二衬后在进行左洞开挖。
针对小净距隧道施工开挖、爆破监控量测的措施如下:表2 小净距隧道其他措施3.1施工要求(1)、施工原则:左右洞施工时先超前支护、后开挖,开挖后及时支护;开挖工序至上而下,衬砌工序至下而上。
(2)、两隧道开挖掌子面之间距离不超过50m。
(3)、先行洞初期支护完成并进行仰拱浇筑后方可进行相邻后行洞爆破开挖。
(4)、双洞爆破不可同时进行。
(5)、V级围岩爆破开挖时,中岩墙靠先行洞一侧拱腰位置处最大震速不可超过5cm/s,IV级围岩的最大震速不可超过10cm/s;周边相对位移值基本稳定后才能开挖相邻位置的后行洞掌子面。
(6)、隧道爆破开挖前,必须根据开挖段围岩的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爆破材料等因素编制详细的爆破设计。
钻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炮眼的布置、数目、深度和角度、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等。
爆破人员应按爆破设计图表及说明严格施工,并根据爆破效果及时修正有关参数,以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
(7)、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分布开挖时可采用预留光面层光面爆破。
光面爆破的参数应根据工程类比法或现场试爆确定,在软弱围岩中开挖时,一次进尺应根据开挖宽度和围岩自稳时间严格控制;在坚硬完整的围岩中开挖爆破时,应考虑有利于控制超欠挖因素综合确定进尺。
另外,软岩爆破时周边眼间距应控制在40cm以内,中硬岩爆破时周边眼间距不宜大于50cm。
(8)、开挖时可能对周边建筑物产生影响,应监测围岩扰动范围和震动速度,爆破开挖时必须预留足够的变形量,避免侵界。
3.2监控量测(1)洞内施工监控量测项目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A类)和选测项目(B类)。
必测项目是用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经常性量测。
选测项目是用以判断隧道围岩松动状态、喷锚支护效果和积累资料为目的的量测。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见表3。
表3 围岩量测项目表注:×××—必须进行项目;××—应进行项目;×—必要时进行项目。
(2)测点布置量测断面测点布置见下图。
图3 监控量测点布设断面图(3)量测注意事项①量测项目的初次读数必须在安装后12小时内完成,并在下一次开挖前完成。
②量测断面间距净空变形,拱顶下沉量测间距S 应符合下表要求:Ⅳ级围岩不大于25m ;Ⅴ级围岩应小于20m 。
围岩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的起始地段增设拱顶下沉测点1~2个,水平收敛1~2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