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的新表现与主权冲突协调

合集下载

国际法主权与人权关系思索

国际法主权与人权关系思索

国际法主权与人权关系思索国际法主权与人权关系思索国际法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它确保了一个国家在其领土内的独立和自主。

而人权则是所有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尊严、平等等方面的权利。

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这两个原则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们需要充分探讨和思考。

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国家主权和人权之间的关系既矛盾又互补。

国家主权强调国家对其内部事务的独立和自主,这意味着国家不仅拥有权力,而且有责任保护其国民的权利。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保护自己的人民,它就失去了其主权地位。

这是因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因此国家主权本质上是为了人权而存在的。

在一些情况下,在国家主权和人权之间存在冲突。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和稳定,可能会限制人民的一些权利,例如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可能会利用主权原则来掩盖其对人权的侵犯,例如压制异见分子和迫害少数民族。

在实践中,国家主权和人权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只有在保障人权的情况下,国家才能真正享有主权。

人权的保护是国际法的核心目标之一,因为它不仅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也对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国际法对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保护国际法不仅保护国家主权,也保护人权。

在联合国宪章中,国家主权和人权的平衡得到了体现。

宪章承认了每个国家在其领土内的独立和主权,并强调每个国家必须尊重和保护人权,包括妇女权利、儿童权利和民主权利等。

联合国体系中的其他主要法律机构也致力于保护国家主权和人权。

例如,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下属的最高法院,负责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

国际刑事法院则专注于追究犯有严重罪行的个人和政府的责任,包括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种族灭绝罪等。

同时,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负责审议和监督全球人权情况,并对各国进行评估和审查。

总体来说,国际法的目标是平衡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保护,并确保每个国家保护其国民的权利。

对主权和人权的理解

对主权和人权的理解

对主权和人的理解--主权与人权冲突的解决主权与人权的争议一直是时代发展的争论焦点,特别在当今社会,我们总会不时在各种媒体渠道得知这样或那样的消息,比如,美国的人权白皮书就经常指责除美国和美国盟友以外的国家的人权恶劣状态,这其中包括中国,因此,解决好人权与主权冲突的问题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问题。

而且涉及在各个国家交往中对于各国关系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解决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从理论上对人权与主权做好处理,不仅仅是由发达国家定义的一边倒性质的主权与人权概念,还要考虑不同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一、主权什么是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主权在国内是最高权力,在国际上是指不依赖他国,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摆布。

【1】当然,主权是从两方面定义的,即对于国内和对于国外,对于国内就是体现其为最高权力,对于国外就是体现其为独立的权力,即体现为对立的处理国内外一切事物的能力或者资格。

其内涵的丰富的,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主权,这是内容都是主权的组成要素,无论哪一个要素受到侵犯,都意味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受到侵犯。

当然,主权是国家称之为国家的四大要素之一,即居民、领土、政府与主权。

只有具备了这四个要素才能称之为国际法上的国家。

而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主权是一个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

并且根据主权的属性引起了主权平等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原则),并且由此产生了其他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所以说,主权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格要件。

二、人权什么是人权?人权是一个时代作为人所应当具有的,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社会属性为本质的人的权利。

【2】与主权一样,人权的性质内涵同样也是很丰富的,包括时代性、应然性、自然性、社会性、平等性、属人性、阶级性、共同性、国内性、国际性等。

首先要说的是人权的时代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权的条件、标准、状况是不一样的。

“权利永远不能超过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

人权国际保护和国家主权的基本关系

人权国际保护和国家主权的基本关系

人权国际保护和国家主权的基本关系摘要主权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国家主权仍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国家主权的行使受到国家的自我约束和国际社会的限制,主权权能和管理职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让渡和转移。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国际社会近年来议论和争议最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基本关系进行系统考察和深入研究,对如何达成两者的和谐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家主权人权的国际保护制约一、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历史“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并非历来就是一对矛盾。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权与主权一直是相安无事的。

因为,那时人权一直是隶属于主权范围之内的。

不论社会统治阶级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奴隶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无一例外。

一旦一国主权被侵犯,该国公民的人权必定遭受践踏。

历史上发生的诸多战争早已证明了这个事实。

这便是人权与主权关系的最初形态。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两者的关系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时的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了人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刚成立的联合国第一部《联合国宪章》中对人权作出了规定。

第1条规定:“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并将其作为联合国的宗旨之一。

第55条规定,联合国应促进“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与遵守,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

第56条规定,“各会员国担允共同及个别行动与本组织合作,以达成第55条所载之宗旨”。

尽管宪章关于人权的条款规定得比较抽象,但联合国在人权的国际保护方面毕竟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在此以后,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的内容确定为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其中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后来又被称为“人权中发展权”。

随着战后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兴起,亚非万隆会议将“尊重基本人权”作为第一项原则,并在最后公报着重指出:“民族自决权是充分享受一切基本人权的先决条件”。

现代人权法的国际实施问题

现代人权法的国际实施问题

现代人权法的国际实施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日益关注人权问题,现代人权法的国际实施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尽管世界各国普遍赞成和签署了相关的国际人权公约和条约,但人权侵犯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现代人权法国际实施的问题和挑战。

一、国家主权和人权法之间的矛盾在国际社会中,尊重国家主权是一个重要原则。

然而,这一原则与人权法之间经常存在着矛盾和摩擦。

一些国家将国家主权放在首位,将人权问题视为内部事务,不愿意接受国际人权监督和干涉。

这种情况下,人权法的国际实施遇到了困难。

特别是在一些极权主义国家,人权法的实施更显得复杂和艰难。

这些国家常常以国家安全或社会稳定为借口,限制言论自由、监禁异议人士和压制民众的基本权利。

国际社会对此表示担忧,但却难以通过国际法来对此进行有效干涉。

这是因为国家主权的尊重限制了国际社会对国内事务的干涉。

二、国际人权法的监督和实施机制为了保证人权法的国际实施,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监督和实施机制。

例如,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负责监督各国人权状况,并提出建议和报告。

此外,国际刑事法庭和其他国际法院也承担着人权法的司法实施职责。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机制,人权侵犯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一方面,这些机制的监督权力有限,不能强制国家履行其人权法的责任。

即使出现严重侵犯人权的情况,也很难通过国际法来实现司法追究。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对国际人权机制的合作和干涉持怀疑态度,限制了这些机制的有效性。

三、文化和传统对人权实施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对人权法的国际实施提出了挑战。

一些国家认为人权标准是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不符合本国文化和传统。

因此,他们对人权法的实施持保留态度。

文化和传统的差异也导致了人权标准的相对性问题。

不同国家对于特定权利的理解和权衡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人权法的国际实施变得复杂。

人权法需要通过各国之间的对话和协商,寻求共识和妥协,以适应不同文化和传统的特点。

国际人权法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国际人权法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国际人权法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引言:在国际社会中,国家主权是保护国家独立性和自主权利的核心原则。

然而,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和人权意识的觉醒,国际人权法作为保障人类基本权利的机制,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

本文将探讨国际人权法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冲突与平衡。

第一部分: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与特点人权法主要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公约和宣言组成,旨在保障个人和集体的基本权利。

国际人权法主要体现在《联合国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文件中。

这些法律文件规定了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公平审判等。

第二部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与限制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自身领土内享有独立决策权和管辖权的权利。

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国家独立、国内事务的自主性和免于外部干涉。

然而,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也受到限制。

例如,联合国宪章赋予了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高决定权,使得国家主权在必要情况下受到限制。

第三部分:国际人权法与国家主权的冲突1. 人权优先:某些情况下,国际人权法会优先于国家主权。

例如,当国家侵犯人权、实行种族隔离或大规模迫害时,国际社会会对该国施加压力,如经济制裁或军事干预。

2. 文化相对主义: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主张本国文化和价值观可能与国际人权标准存在冲突。

例如,某些国家对妇女权益和言论自由的理解与西方国家存在分歧,因为它们希望保持本国文化和传统的独特性。

第四部分:国际人权法与国家主权的平衡1. 国家承诺与国际监督:通过签署和批准国际人权公约,国家承诺遵守相应的人权标准。

同时,国际组织和人权机构对国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确保国家遵守承诺。

2. 合作与对话:国际人权法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平衡可以通过合作与对话实现。

例如,国家可以与国际人权机构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以平衡保护人权与维护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

结论:国际人权法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问题。

浅析人权与主权之关系

浅析人权与主权之关系
权 的正义事业 发挥 着积 极作 用 。
它们 并不 是一对 相互 冲突 甚至相 互对立 的概念 , 恰恰相 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由决 定其政 治地 位 , 自由谋求其 经济 、 社会和 文化发展 的权利 。
应有 的地位 , 同地为着 世界 和平 和正常 的国 际秩序 , 增进人 在 对外 关系上 , 共 为 自决权 意味 着一 国人 民不受任 何外 国影 响, 独立 处理其政 治、 经济 、 社会和 文化 问题 的权 利, 国家主权 的对 外含 与 首先 , 们应 当清 楚地认 识到 当今 的时代特 点, 我 在现 实的政 义— — 独立权 是一样 的 。 见 , 可 人权 的实 现与 国家主 权 的存 在是
十 分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关键 词
人 权 主权 中 图分类号 : 0 D8
自决权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09(0 90.9.1 10 .5220 )9300
社会生活 的 内容在不 断增加 , 随之而来 的是人们 对 自身权益 际层次上 的合 作 , 担一定 的 国际义务 , 承 但是各 国处 理其人权 事 重视程 度 的增加 。 权是 一个 人之所 以为人 的权 利, 人 主要 是指 国 际法和 国内法规 定的 , 人为 维护其权 益所必要 的基本权利 和 自 个 由, 包括经 济、 会 和文化 权利 , 社 以及 公 民和政 治权利 , 中最为 其 重要 的是生 存权 。而 主权 是指 一个 国家所 拥有 的独立 自主地 处 理其 内外事 务 的最 高权 力 , 国家 可 以以最 高权威和 独立 自主 的方 式 处理领域 内的一切 内部 事务和外 部事物 , 受任何 其他 国家 而不 或 实体 的干 涉和 影响 。 “ 发展 权是 一项人 权” 人 权 的实现和 保护 , 方面要 依靠 国 , 一 家主权 的支 持 , 权利 和 自由有赖 于 国家 的承认 和尊重 , 其 需要 国 家利用 其掌 握的 资源去 实现 , 当这 些权利和 自由遭 到侵犯 时 , 需 务的主权 权利应 受某 种 限制 。

国家主权与人权国际法的新挑战

国家主权与人权国际法的新挑战

国家主权与人权国际法的新挑战在当今世界,国家主权与人权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

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拥有最高独立权力和自治权利的特征,人权则是指个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然而,在国际法领域,如何协调国家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跨国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平衡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与人权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跨国主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受到了挑战。

一方面,一些弱势国家可能因为缺乏实力而无法保障本国公民的人权;另一方面,一些强大的发达国家可能会在维护自身利益时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

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坚持维护各国主权独立性的同时保障人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法框架下的国家主权与人权保护在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法律文书和公约规定了保护人权和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

例如《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了联合国对成员国主权原则的尊重;《世界人权宣言》则详细规定了个人享有的基本人权。

此外,各种涉及人权和主权问题的领域性公约也纷纷出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际法框架。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各个国家之间在人权和主权问题上的差异与冲突,依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新挑战:网络空间下的人权与主权之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表达意见的重要场所。

然而,网络空间并没有明确可操作性强制标准去规范其内容,因此会出现一定程度上干涉或侵犯其他主权或人权行为.结语在全球化时代,保护和促进人类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观将成为趋势。

因此,在协调处理各种复杂多变情况下,国际社会应当着眼于维护各国独立自主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和保障人类基本尊严及基本法治制度建设工作。

人权的新表现与主权冲突协调

人权的新表现与主权冲突协调
旨先 , 人权 的因 际保 护是 人 所 趋 。这 就要 求 发 展 中 国家
人权事项小质一 I _ I 属于一 内政管辖的范畴。二战后, 普遍 应 当适 时增 加 人权 内容 的立法 , 时 提 高保 护 标准 。为满 足 发 的人 权 公约 、 条 约和 文什 的签 署, 将 人权 保护 引 入到 同 际法层 展 中 国家对 资金 、 技 术. 手 } 】 生 活 资料 的 需求 , 可 以在 全 球范 围 内 面 的管 辖领 域 , 尤 以联 合 围组织 的 设立 和 《 联 合 同宪章 》 的} n 台 设 立人 权保 护基 金 , 以此 解 决发 展 中 家 的现 实 m情 与 人权 高
更 是为 人权 的 际保 护提 供 了组 织 基础 _ 乖 l I 法钥 } 依 据 。可 以说 , 标 准保 护之 间的 矛盾 。 人权 要 实现 其 f I 4 际 保护 是离 不 开土 权 Ⅲ家 的保 护 , 立 法 作为 这 其次, 限制 个 人 司法诉 讼 的提 起 。鼓 励 个人 l I J 诉 制度 和 联
保 护 的根 小 , 其在 I 当程 度_ j I l 就 决定 了具 体的 人权 保 护措 施 合 [ ! i = “ l 5 0 3 程 序” 的广泛 应用 , 并 加 以保 障 ; 支 持十 ¨ 哭组 织 、 机 构 : l 作 如何进 行 。 凶而 , 村 l 比于 脱离 现实 的 高标 准立 法而 言 , 合 建 立广 泛 的事前 预 巾和 评价 机 制 ; 建 立 人权 诚 信 系统 , 以贷 款 、 乎 …情 的 法 更 有助 于 实现 人权 的 彻底 保护 。 无 偿援 助等 形 式埘 保 护程 度较 高 发展 中 家予 以财政 倾 斜 。
发达 家 的劳 动者 , 且 收益 甚 少 这就 决 定 了其 只能 以放 任甚 的 诉讼制 度 实属 是没有 现 实 的必要 。

人权与国权的冲突与和谐

人权与国权的冲突与和谐

1 人 权 与 国 权 — — 政 治 层 面 冲 突
首 先 。 方 启蒙 思想 家 认 为 。 西 国家 权力 的来 源 是 与 自 然 权利 、 会契 约和 人 民主权 的理论 相联 系 的 : 赋 的“ 社 天 自 然 权利 ” 通过社 会契 约 的中介 。 出 “ 导 主权 在 民” 的结论 。 因 此产 生 了人权 与 国权 的 冲突 : 国家 权力 来源 于公 民权 利 的 让渡 。 权 高于 国权【 人 。按 照传 统 的政治 理论 解释 , 国家 在 和法 律 产生 之 前 . 类处 于 一 种 “ 人 自然状 态 ” 中 。 们 遵 之 人 从理 性 。 自然 法 。 有并 享 受与 生 俱来 的作 为 一个 人 应 即 拥 有 的 自然 权利 。在天 赋权 利受 到侵 犯时 。 由于人 们 自己充 当 纠纷 的裁判 者和执 行者 。因而会产 生 无法 解决 的 冲突 。 造成 混乱 。这促 使人 们相 互订 立 “ 社会 契 约 ” 每个人 都 自 . 愿放 弃 自己 的一部 分 权利 。 集合 成 为 国家 权 力 , 它 交 给 把 契 约社会 的政 府去行 使 。 自然状 态 的人们 只要 一 致 同意 联 合 成为 一 个政 治 社会 . 这点 就 能办 到 , 而这 种 同 意是 完 全 可 以作 为 加入 或 建立 一 个 国家 的个 人 之 间现 存 的 或应 该 存 在 的合 约 的 。因此 开始 组 织并 实 际组 成 这 种 政治 社 会 的. 不过 是 一群 能够服从 大 多数 而进 行结 合并 组成 这种 社 会 的 自由人 的同意 。 这样 。 且只 有这 样 。 曾或 才能创 立 而 才 世界 上任 何合 法 的政 府翻 另一方 面 , 从人 权的保 障与实 现的条 件来看 , 尽管人 权 的保 护趋于 国际化 ,然 而人权 的保障是 以国权 的实现 为基 础 的 。历 史 经 验 表 明 , 有 国权 就 没 有 人 权 。 开 了 国权 人 没 离

法理学中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法理学中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法理学中主权与人权的关系1、人权与主权并不是一对相互冲突,甚至相互对立的概念。

2、恰恰相反,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和统一性。

3、在当代的国际人权保护制度中,人权与主权也是并存的,而且都拥有应有的地位,共同地为着世界和平和正常的国际秩序,为增进人权的正义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主权原则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法所确立的重要原则,其要求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要尊重对方的主权,尊重对方的国际人格,不得有任何形式的侵犯。

换言之,国家是独立的、平等的,各国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的权利应当受到尊重,各国自行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选择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国家形式的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其他国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干涉。

现代国际法确认上述内容为整个国际关系的基础和现代国际法的基础。

在国际实践中,只有互相尊重国家主权,才能使国家主权原则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反,如果各国可以互相干涉,可以恣意侵犯,可以借口主权性质不同而兵戎相见,国际关系就要混乱,国际法也就无法存在了。

因此,将国家主权原则比作各国保护自己生存,反对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法律盾牌,是完全正确的。

国家主权原则对国家、对国际法都有重要意义。

国家主权原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特别是二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际文献都确认了这一原则,包括《联合国宪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此原则列为首位,也说明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人权与主权的真实关系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ORNJAGLAND)最近发表文章,重复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以此论证该奖干涉中国内政的合理性。

他在文章中说:“由于世界从民族主义发展到了国际主义,主权观念在上个世纪发生了变化……《世界人权宣言》说,民族国家不再拥有最高的、不受限制的权力”,“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权标准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世界共同体有责任确保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权标准得到尊重”。

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既没有逻辑上的一贯性,又不符合当代国际关系的现实,实际上仅仅反映了西方国家想要以人权为借口,继续支配和控制世界的欲望。

寻求人权与主权的和谐统一

寻求人权与主权的和谐统一

第21卷 第1期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 .21 No .1 2009年3月 Journa l of Zhengzhou R ail w ay Vocationa l &T echnica l Colleg e Ma r .2009 收稿日期:2008-11-05 作者简介李丽洁()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

寻求人权与主权的和谐统一李丽洁(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摘 要: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全球大肆宣传“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在其主流宣传中对这种观点进行大力批判。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从人权与主权的概念入手,逐步分析两者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即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但国家主权的行使受到人权保护的限制,两者是相互交织彼此联系的关系,不可将两者对立开来,最后提出了应如何寻求人权与主权和谐统一。

关键词:人权 主权 和谐统一 一、人权与主权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人权,“人权是指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1]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和最具普遍性的权利。

当今国际社会的人权概念,不仅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特别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提出和确认,使人权概念突破了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的狭隘界限,另外这些权利也是密不可分的。

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第一次提出人权概念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人权都具有国内性,属于一国国内管辖的事项,一国如何对待其本国国民,本质上属于该国的主权和内政。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权的肆意践踏和破坏,国际社会才对人权问题给予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人权原则已成为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则之一,《联合国宪章》的序言开宗明义地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国际人权保护与主权的冲突

国际人权保护与主权的冲突

国际人权保护与主权的冲突国际人权保护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它经常与国家主权之间存在冲突。

本文将探讨国际人权保护与主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分析当前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人权是指每个人作为人类共同的一部分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尽管不同国家对人权的认知和强调可能存在差异,但国际人权标准是全球公认的。

然而,国家主权是国家独立行使权力的原则,包括在其领土内不受外国干涉的权利。

二、冲突的根源国际人权保护与主权之间的冲突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对人权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差异。

有些国家主张人权标准必须符合其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价值观,拒绝接受全球一致的标准。

2. 政治因素:一些国家利用主权原则来限制人权保护,为他们的独裁统治提供合法性。

他们主张国际人权干涉是对国家内政的干涉,违背了国家主权。

3. 经济利益: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能因维护经济利益而选择忽视或抵制国际人权标准,以免对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三、现有挑战与解决方案国际人权保护与主权之间的冲突并非易于解决,然而,一些解决方案已经出现。

下面是一些当前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 人权教育:通过向公众普及人权意识和认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加强人权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国际人权标准的普适性和重要性。

2. 多边机构的作用:国际人权机构,如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可以通过对违反国际人权标准的国家进行调查和制裁,增强国家在人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

3. 对话与对抗的平衡:国际社会可以通过建立对话机制,与国家就人权问题进行对话和磋商,以避免对抗局面的出现。

4. 互相尊重与合作:建立国际合作的平台,以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实现国家主权与国际人权保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四、结论尽管国际人权保护与主权之间存在冲突,但国际社会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加强人权教育、多边机构的作用以及对话与合作的平衡,国际人权标准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国际人权主权与国际人权法的冲突案例

国际人权主权与国际人权法的冲突案例

国际人权主权与国际人权法的冲突案例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人权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不同国家的主权意识以及国际人权法对主权权利的限制,常常引发了冲突和争议。

本文将以若干具体案例为例,探讨国际人权主权与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冲突,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案例一:对于宗教信仰的限制在一些国家中,宗教信仰自由受到了限制,例如政府规定只能信仰特定宗教或者对某些宗教活动进行了禁止。

这种情况下,国际人权法明确规定了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这与国家主权意识之间产生了冲突。

解决途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通过国际人权组织的干预和调解进行解决,借助国际舆论压力改变国家的政策。

同时,国际人权法的普及与推广也是重要的手段,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国家对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认识。

案例二:对待少数族群的不公平对待在某些国家中,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对待少数族群的方式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歧视、迫害等,违反了国际人权法对待所有人平等的原则。

解决途径:国际社会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人权机构,监督国家的行为,并提出批评与制裁。

此外,国际社会还可以加强对于国际人权法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国家对待少数族群的意识,借助外部压力来改善他们的待遇。

案例三: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的矛盾在一些国家中,限制言论自由被视为保护国家安全的手段,但这常常与国际人权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产生冲突。

解决途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在国际人权法中给予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国家基于特定情况下的国家安全需要来限制某些特定的言论自由。

同时,国际社会也可以加强对于言论自由的宣传和教育,促使国家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尊重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

综上所述,国际人权主权与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复杂而且常见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冲突时,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国际组织的协调与调解,加强对国际人权法的宣传与推广,不断提高各国对人权的意识与尊重,以期达到人权与主权的平衡与协调。

论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论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国际法》作业主权与人权的理解班级:2011级法学+会计专业姓名:赵泽刚学号:1101070235主权与人权的理解摘要: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上是最高的权威,国家主权原则,早已上升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是当代国际法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但是,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制约和限制的。

人权,本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是,人权又不是纯属国内管辖的事项,人权受国际法的保护,人权原则也是国际法的重要原则,人权具有国际性;然而,人权原则尚未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一主权与人权的相关概念主权是指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一切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具体表现为国家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两个方面。

所谓“对内最高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一切人、事、物及对领土外的本国人所享有的统治权力; 所谓“对外独立权”,是指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其内外事务,并排除任何外来侵犯和干涉的权利。

主权是国家固有的根本属性,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主权就不能称之为国家。

主权与国家同时产生,同时消亡。

一个国家只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认可,才能在国际社会上立足,而这种承认其实就是对这个国家享有主权这一事实的承认。

主权是国家固有的根本属性,国家是主权的,称为主权国家,国家如果没有主权,就不成其为国家。

主权与国家同时产生,同时消亡。

主权也是国家区别与人类社会其他组织的根本标志。

否认或贬低主权,就是否认或贬低国家;否定或贬低主权, 就是主张霸权。

主权的根本属性就是国家独立地处理国内和国外事务,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侵犯。

国家主权早已上升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一项国际法原则,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但是,应当指出,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国家的主权不得侵犯,同时,国家在行使主权时也有义务尊重别国的主权,我们称之为“互相尊重主权”,国家在行使主权时不得侵犯他国的主权和干涉别国内政;国家应当遵守国际法和其所缔结的国际条约的义务,等等。

总之,国家主权也是有制约和限制的。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03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 在下列情况下,一个国家是不能用主张主权来对抗国际社会的指责或制裁的: • (1)大规模粗暴侵犯人权的行为及其影响超越一国范围,危及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 (2)大规模粗暴侵犯人权的行为构成了国际法认定的国际犯罪,如侵略罪、战争罪、反 人类罪、贩卖奴隶罪、种族灭绝罪、种族隔离罪等; • (3)国际条约明文规定可以进行国际干预的情况。应当指出,即使在这些情况下,外来 的干预也必须遵循国际法规定的程序,使用合法的手段进行;否则,它将被看作是应当承 担国际责任的国际不法行为。在一国因人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或制裁的情况下,尽 管其某一方面的主权权利可能受到一定限制,该国的主权仍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 8.其他方面的权利。
02
主权
主权( Sovereignty)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 治权力,简言之,为“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也是对内立法、司法、行政的权力 来源,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一种力量和意志。主权的法律形式对内常规定于宪法或 基本法中,对外则是国际的相互承认。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 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当今主权的概念正因为其至高无上的排他 性,外交官不断援引之;跨国组织及企业设法规避之;政治学家、宪法、国际法学 者等学者仍争论之,讨论全球化及国际及区域组织对主权概念的影响
• 人权与主权相,二者相辅相成,不存在明显的冲 突,也就是说,人权需要主权的庇护,主权也以人权的需要为存在前提; 主权不会践踏人权,人权也不会抵制主权。在这种状态下,主张人权高还 是主权高,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承认主权更高并不会对人权造成威胁或损 害,承认人权更高也不会损害主权的最高性和独立性。实际上,没有主权, 一个国家就不成其为国家,其人民也毫无人权可言,因为他们随时可能被 其他国家或民族消灭、吞并或驱逐。当人权与主权处于激烈冲突的状态— —也就是说,主权在践踏人权——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二者取其一,以作 为更高的原则和标准时,应该主张主权更高,还是人权更高?换言之,应 该主张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

论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论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论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一、人权与主权人权和主权是国际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人权是指人类作为个体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而主权则是指国家对其领士和人民的最高权力。

在国际法中,人权和主权的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人权和主权的定义入手,分析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国际法在处理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二、人权与主权的定义1.人权的定义。

人权是指人类作为个体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这些权利包括生命权、财产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人权是普遍的、不可剥夺的,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2.主权的定义。

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和人民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国家的基本属性,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主权包括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三、人权与主权的相互关系1.相互依存人权和主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权的保障需要主权的维护,而主权的行使也需要以保障人权为前提。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其主权也会受到质疑和挑战2.相互促进人权和主权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保障人权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另一方面,行使主权也可以促讲人权的实现和发展。

在保障人权的过程中国家需要行使主权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为人权的实现提供保障。

同时,在行使主权的过程中,也需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四、国际法在处理人权与主权关系中的作用1.保障人权的国际法规范国际法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来保障人权的实现。

例如,《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了人类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公约也对人权的保障作出了具体规定。

这些规范为各国在保障人权方面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指导。

2.维护主权的国际法规范国际法也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来维护国家的主权。

例如,《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国的平等权利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家领土完整原则宣言》等国际公约也对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具体规定。

这些规范为各国在维护主权方面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指导。

主权和人权的冲突与调和——国际刑事法院困境探析

主权和人权的冲突与调和——国际刑事法院困境探析
事 法 庭 采 取 的 刑 事 措 施 , 以 说 是 基 本 上 没 有 价 值 。 国 可


达 尔 富 尔 问 题 与 国际 刑 事 审判 现 实 困境
内刑 法 得 以实 施 是 需 要 监 狱 警 察 等 一 系 列 暴 力 工 具 , 当
你 发 现这 种 强 制 力 没 有 的 时 候 或 者 说 这 种 强 制 力 不 足 以
第3 1卷 第 4期 南都 学坛 ( 文社会 科 学学报 ) 人 V 13 o4 o. 1N . 20 11年 7月 A a e cF rm o a d (ora o eH m nt sa dS c l c ne ) J1 2 1 cd mi ou f n u Junl f h u a ie n o i i cs N t i aS e u. 0 1
法 院要 真 正 实 现 其 职 能 , 要 一 个 强 有 力 的 支 持 , 是 现 需 但
在 不 可 能 具 备 一 个 凌 驾 于 各 国 的 强 力 机 构 的支 持 , 际 国 法 院对 于 此 类 案 件 的审 理 真 正 生 效 是 非 常 困难 的 。
( ) 现 正 义 抑 或 阻 碍 正 义 二 实
20 0 9年 3月 4 1 坐 落 在 荷 兰 海 牙 的 国 际 刑 事 法 院 3,
威 吓 到犯 罪 者 时 , 么 可 以 说 刑 事 法 律 已 经 没 有 力 量 , 那 由
此 我 们 可 以断 定 这 个 法 律 仅 仅 是 一 纸 空 文 了 。 而 在 国 际 刑 事 法 院 的运 作 中 , 恰 缺 乏 这 样 一 种 震 慑 力 , 以 国 际 恰 所
主 权 和 人 权 的 冲 突 与 调 和
国 际 刑 事 法 院 困境 探 析

国际中的国际人权与主权

国际中的国际人权与主权

国际中的国际人权与主权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际人权和主权两个概念常常同时存在,但它们的关系却并不容易平衡。

国际人权作为普世价值和道德准则,旨在保障个体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主权则是国家的核心原则,强调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自治权和独立性。

然而,在实践中,国际人权和主权之间往往发生碰撞和矛盾,而这种矛盾需要寻找解决之道。

首先,国际人权标准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

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使国家行为受到了更加严格的约束,例如《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等法律文件规定了人权的普遍适用性。

这些人权标准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法律的约束,而是国际社会共同接受的基准。

在此背景下,国际人权标准对国家主权造成了一定冲击,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力和自治权受到了制约。

其次,国家主权对国际人权保障带来了挑战。

国家主权是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强调国家的自治权和干涉的非法性。

然而,在一些国家中,由于政治制度问题或其他原因,出现了人权的侵犯和违反,甚至涉及到种族歧视、迫害和暴力等严重违背国际人权标准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保障国际人权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国际人权与主权之间的冲突,可以探索以下几个途径:首先,通过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和强化,提升国际人权标准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国际社会可以进一步完善国际人权法体系,制定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规则和机制。

同时,加强对人权侵犯的监督和制裁,确保国际人权标准得到有效实施。

其次,通过国际合作加强对国家人权状况的监测和对话。

国际社会可以通过多边机构、国际民间组织等渠道,加强对国家人权状况的监测和评估。

同时,鼓励国家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推动各国在人权问题上建立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的机制,以促进国际人权的普遍保障。

再次,通过国际人权倡导和教育,增强人权意识和人权文化。

国际社会可以加强对国家和个体的人权意识教育,推动人权观念的深入人心。

同时,倡导尊重人权的价值观,通过国际人权教育和宣传,培养国际社会对于人权普遍保障的支持和共识。

国家主权与人权国际法的新挑战

国家主权与人权国际法的新挑战

国家主权与人权国际法的新挑战在21世纪,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愈加复杂,成为国际法领域的一个显著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国内问题往往会演变成国际关注的焦点。

同时,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使得人权问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背景下,国家主权与人权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国家主权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其领土和人民所拥有的最高治理权和完全独立的政治权利。

主权是一国存在的根本特征,涉及到国家对内和对外的所有法律、政策和事务。

在传统意义上,国家主权意味着不受外部势力干扰、拥有自主决策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主权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特别是人权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这种情况下,“主权”概念也在不断演变:一方面,各国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和自我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人权作为一个普世价值观,也在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

人权的重要性以及国际法框架人权是指所有人固有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发展权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理念被广泛接受并写入国际法框架。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人权观念开始进入国际法体系,并成为国际社会评判各国行为的一项重要标准。

国际社会通过多项条约和公约,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进一步明确了各国应遵循的人权标准。

这些法律文件不仅规定了各国政府应承担的人权义务,同时也为受到侵害的个体提供了寻求保护和救济的法律依据。

国家主权与人权之间的矛盾尽管人们普遍赞同维护人权的重要性,但国家主权与人权之间的矛盾随时可能显现。

许多国家视自身主权为不受侵犯的准绳,对于外部对其内部治理问题进行指责或干涉,多持坚决反对态度。

例如,在某些政治体制中,政府往往将“稳定”视为重中之重,因此可能忽视或者压制异议声音,以维护自身统治。

国际法与主权的冲突与协调

国际法与主权的冲突与协调

国际法与主权的冲突与协调国际法是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法律准则和原则,它在国与国之间解决争议、维护和发展国际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国际法与主权之间常常存在冲突和协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国际法与主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并分析这一关系对国家行为和国际秩序的影响。

一、国际法与主权的冲突国际法是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之上的,因此,国际法与主权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国际法可能限制了国家主权的行使。

例如,国际人权法要求各国尊重和保护人权,如果一个国家侵犯了人权,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可以干涉其内政。

这种干涉往往被某些国家视为对主权的侵犯,从而引发冲突。

其次,国际法的适用和执行也可能受到主权国家的限制。

国际法需要得到各国的承认和遵守,但有些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选择不遵守或有意回避国际法规定。

这种无视国际法的行为可能导致国际法体系的破裂,使国际社会无法有效协调和解决争端。

二、国际法与主权的协调虽然国际法与主权之间存在冲突,但它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协调。

首先,国际法通过建立国际规则和机制,为各国提供了公平、公正、平等的国际交往环境。

通过遵守国际法,各国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与交流,实现和平与繁荣。

其次,国际法通过提供争端解决机制,帮助各国在冲突中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减少冲突升级的可能性。

国际法的仲裁、调解和国际法庭等机构可以提供独立、中立的判决,促进争端各方通过和解和妥协达成协议。

最后,国际法还为各国提供了明确的国际义务和责任。

国际法要求各国履行国际合约和条约,保护和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通过遵守国际法,各国不仅可以巩固自身的国际声誉和地位,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国际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结论国际法与主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尽管国际法可能限制国家主权的行使,但它也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交往环境、提供争端解决机制和明确国家责任等方式,实现了国际法与主权的协调。

作为一个相互依存和紧密联系的国际社会,各国应积极遵守和维护国际法,保障各国的主权权益,促进和平与繁荣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权的新表现与主权冲突协调
作者:邢仁雷邱煜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当今社会,人权内涵的扩充和有关争端解决方式的多样性在促进和保护人权事业的同时,也在不断对主权国家造成影响。

因而,如何平衡两者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人权新表现主权协调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权走进立法
自《人类环境宣言》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首次将环境权引入人权范畴,此后,环境问题始终没有离开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

同时,国际贸易也不断受到以劳动权保护为由头的贸易保护的阻碍甚至威胁。

至此,人权在进入全球性立法活动之余,有关立法内容和保护标准方面的分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愈加明显。

立法内容上,财富贫乏、技术落后的国情限制,发展中国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将环境和劳动者保护更多的纳入立法。

保护标准上,短期内,发展中国家没有资金和技术实施发达国家主张的高标准。

究其原因,靠着长久以来的资金和技术积累,发达国家具备更多优势资源可以用在环境和劳动者保护上,而处于生产加工环节的发展中国家在商品贸易中只是发达国家的劳动者,且收益甚少。

这就决定了其只能以放任甚至牺牲本国的环境和劳动者利益实现本国的经济发展,况且这也是国民的生活需要。

人权事项本质上属于一国内政管辖的范畴。

二战后,普遍的人权公约、条约和文件的签署,将人权保护引入到国际法层面的管辖领域,尤以联合国组织的设立和《联合国宪章》的出台更是为人权的国际保护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法律依据。

可以说,人权要实现其国际保护是离不开主权国家的保护,立法作为这一保护的根本,其在相当程度上就决定了具体的人权保护措施工作如何进行。

因而,相比于脱离现实的高标准立法而言,合乎国情的立法更有助于实现人权的彻底保护。

执法作为对立法的真实反映,就当然地决定执法要受到人权内容的主导和影响。

相比于立法活动,行政执法不能讨价还价,只能实施立法已定的内容,这是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在立法中对环境和劳动者保护的规定就现实对主权国家本就不充裕的财政提出了要求,要分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到相关领域。

高标准的保护要求使得相关政府不得不从发达国家引入设备、人员,使得本就微薄的生产加工收入回流至发达国家。

因而,立法对人权的保护程度和内容的规定,不仅仅是立法本身的国际化问题,还是人权具体保护的国际执法活动的基础。

二、人权诉讼模式的多样化
《欧洲人权公约》有关对人权争端解决的实施走在全球的前列,欧洲人权法院突破主权国家豁免论的限制,接受三位爱尔兰妇女提起的以爱尔兰国家为被告的人权诉讼。

这是对传统个人申诉制度的突破,个人作为诉讼主体的模式取代了以往人权组织为发起人、国际性的相关机构为裁决者的人权问题框架,相对于主权国家司法豁免权的重大伤害,这是对现有人权保护制度的创新。

同时,对人权诉讼的发起来说,任何国家都可成为被诉的对象,任何个人都可以权利受损为由行使诉权。

美国《外国人侵权法令》(Alien Tort Statute,ATS)模式使美国获取了对以主权国家为被告的人权诉讼案件的管辖权,而案件审理依据却是美国国内相关法律,这就不免引起相关国家强烈的质疑和反对。

首先,根据人权事项本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的事项,是一国内政所及的范围,这是与“不干涉内政原则”相违背的。

其次,根据“天赋人权”和“主权让渡”理论,由人民让渡而形成的国家主权是当然的平等,不存在彼此的相互管辖的可能。

再次,根据国际私法原则,即使一国拥有对人权案件的管辖权,适用法律时也应当是与冲突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规定,适用美国的法律是无国际法依据的。

最后,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敌对国家都是可能存在的,这样的域外管辖模式对处理国家关系实属是威胁。

同时,世界范围内已经赋予个人的就人权受到侵害而应有申诉的权利外,又增加个人的诉讼制度实属是没有现实的必要。

三、对人权新发展的协调
首先,人权的国际保护是大势所趋。

这就要求发展中国家应当适时增加人权内容的立法,同时提高保护标准。

为满足发展中国家对资金、技术和生活资料的需求,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人权保护基金,以此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与人权高标准保护之间的矛盾。

其次,限制个人司法诉讼的提起。

鼓励个人申诉制度和联合国“1503程序”的广泛应用,并加以保障;支持相关组织、机构建立广泛的事前预审和评价机制;建立人权诚信系统,以贷款、无偿援助等形式对保护程度较高发展中国家予以财政倾斜。

最后,严格限制武力干涉人权问题。

这就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及有关人权组织除了应该及时通过决议对人权问题进行保障,严格依照决议规定实施保护,更要监督决议的有效实施,防止成为颠覆主权的由头。

文明、法治国家应当是人民权利得以充分体现和优先保障的国家,而人权的国际化发展是人权保护的必经之路,但却不能忽略主权国家的存在。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专业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学)
注释:
李庆明.论美国《外国人侵权法令》诉讼中的管辖权[J].美国研究,2012(01):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