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诫子书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知
——杜甫《八阵图》
识
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累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分
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赏
句话有什么作用?
析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二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诵
读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文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言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16 《诫子书》课件 (共30张PPT)
重点探究
2.回顾我们所学的诗词文章,指出一处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说说其表达 效果。
示例: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 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 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 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这两句 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 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重点探究
探究二:分析双重否定句式的好处
1.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然后把 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2.请根据上题说说原句式的使用有什么效果。
重点探究
1.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然后把 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2.回顾我们所学的诗词文章,指出一处运用对偶手法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重点探究
1.本文运用了许多对偶的句子,请找出并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例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品德高尚的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 专一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 诫子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着岁月而消 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大多对社会没有 什么贡献,(到那时)只能悲哀的守那穷困的 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写了诸葛亮希望儿子可以珍惜时间, 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 了将来“有所为”。 “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 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 有所为。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 “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 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 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 结果是“无不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 贯穿诸葛亮一生,成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 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 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 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 《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 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 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 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整体感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整体感知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 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 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 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整体感知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 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 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 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 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 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 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 诫子书
背景链接
这是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的一 封家信,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 (元234年),蜀国后期,国势衰颓,后继 无人,诸葛亮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 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但他又清醒地认识 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他在给哥哥的 一封信中写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 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所以他写给 儿子的这封信来告诫教育儿子。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颜氏家训》
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 和颜悦色、满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 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傅雷家书》
一、定向学习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 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 谥忠武侯。诸葛亮为匡扶蜀汉 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 师表》、《后出师表》等。曾 发明木牛流马,并改造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在后 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 忠臣楷模,智慧化身,被称为 “古今第一贤相” 。
三、合作学习,翻译课文
四、展示学习 解惑提升
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 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四、展示学习 解惑提升
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或亮从哪几个方面来告诫和勉励儿子的?)
五、反馈学习——根据提示背诵全文
(将对偶句补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非澹泊无以明志,
。
夫学须静也,
二、自主学习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
1.读时要字正腔圆。 2.处理好停顿,控制好节奏。 3.把握好重读与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品读课文
说一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 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合作探究
1.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最终儿子能明志致远 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 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__形_容__词__使__动__用_法__,__使__…_…__明__确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__形__容__词_活__用__为__名__词__,_远__大__目_______ 非志无以成学__名__词__活_用__为__动__词__,__立_志_____________
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 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 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
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 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 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 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 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 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 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达到远大 目标。致, 达到。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 诫子书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记文言知识
1. 重点注释
①诫.(告诫、劝勉)子书.(书信)
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君子
..(有才德的人)之行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
④非淡泊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
⑤年与.(随同)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⑥遂.(于是,就)成枯落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⑦悲守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 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非学无以广.
才(增长) ②形容词作名词: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大目标) 3. 古今异义
夫.
君子之行 古义:f ú,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今义:丈夫
险.
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4.一词多义
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
枯落(变成,成为) 学⎩⎪⎨⎪⎧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16 诫子书
志、学、才。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无以···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
,论治点学句、:修身 、惜时句,再次品读。
治学(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正)
修身(躁)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
(4)、 惜时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 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老师寄语心中记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 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 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
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 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优美课文我背诵
五分钟时间,看哪个组能把课文熟 练的背下来的最多?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重点句子我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是用宁静来提高 自己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没办法)明确自己的 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 成就学业。
5)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享乐(放纵懈怠)就不能 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 (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家书, 是诸葛亮对晚辈的谆谆教诲, 也是他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 会。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益处,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信天才论,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①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②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③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非澹泊无以明志,( )。 夫学须静也,(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弛,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02
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03
当堂检测
(1)解释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 ) ④年与时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约束,不放纵2)节省3)少4)短小5)歉收 6)谦逊
来,表目的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远大的目标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持之以恒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 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 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XXX 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 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 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 成功。诸葛先生的阐述已经十分精辟了,结合 当前的工作实践,恐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 力:
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勤俭,一度浪费无 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补偿 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理 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 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勤俭,时刻警 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诫子书(邱民亭作品)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共42张ppt)
1.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 高尚的品德。
2.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 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
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
拓展迁移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 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说一说学习了 这课之后有什么启发。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 课文。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 节约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岁月。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
结局问题
总结论题 提出号召 诚恳告诫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谆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谆
诫
子
分析观点
书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教 诲 、 无
能治性(反)
限 期
望
殷切叮咛: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根据本课内容,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词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__连_词__,__表__目__的_,__来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__振__奋__精_神____________
古文探究
①年与时驰(chí):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②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③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⑤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⑥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用庄重、慈爱的语调读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之情。 本文朗读节奏划分 示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 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薛谈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 例证。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 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整体感知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志:以俭养德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 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研读探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含义: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不用心学 习,将来就会变成一个废人,那时就悔之晚矣。
作者从反面阐述,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成才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研读探究
1.文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疏通文意
必要, 一定要
才干
成功,
增长
成就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业
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要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法增 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 修养性情。
励,振奋。 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修养。
淫慢则不能 励精, 险躁则不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 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2.本文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 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 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 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 总结,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 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顾不上亲自教 育儿子。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诸葛亮 之兄):“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 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30年后,邓 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 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 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人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词多义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非学无以广才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歌以咏志 以
(介词,用)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古今异义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16、诫子书(教学)解析
深入探究
8、诸葛亮几千前前对儿子说的话, 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拓展:惜时诗句、故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 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 确的时间安排。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 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 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 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 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 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 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 偏能用火攻。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诫子书》
关于“学”。我明白了 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 有才干方能在社会上发挥自 己的价值。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 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 要等到年老了回顾一生时才发现 自己对社会什么贡献都没有。
课后总结
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践行者,《诫子书》是他对人 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传承。诸葛 亮劝勉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 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他以 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字字句句都是真心话,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学习之处。
根据上面的内容分析,分小组讨论本 文的思路。
小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这个高标准来要求儿 子,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接下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阐述了“静” 的价值,指出只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实现目 标。接着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 “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具 体来说,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静”;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4)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理解重点句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七年级上册语文16课生字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重点生字词解释
【重点字、词解释】:
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广:使……增广。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
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
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 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
诫:告诫、劝勉 子: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 夫,最忌荒唐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字,对 比鲜明。
论述了修身、立志、为人处世等方面; 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薛谈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 最好的例证。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 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治学:志、静-学-才 修身: 俭、静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 “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 修养上狠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 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
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我来设计板书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他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而且学习的 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 方向?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6 诫子书
分读试诵
夫 ,以 ,以 。 非 无以 ,…非 无以 。
夫须 非 无以
则不能
,须
,
,非 无以 。
, 则不能 。
连读成诵
读诵小口诀
一夫带两以,外加两句非无以 二夫跟两须,仍是两句非无以 ,后多两个则不能 三组四字句,两两成双背
展诵亮剑
用最工整美观的书写默 写你能背诵出来的语句
诸葛亮
初读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这篇《诫子书》是诸
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门两兄弟 气节万古传
◆他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 中、尚书 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西元261年后,与董殿共 同执掌蜀汉军政。西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他率军至 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他怒斩来使。在绵竹 与魏军决战时,由於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 职,惟他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他封爵,他推辞说 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国,愿终老於家。晋帝同意了他 的请求。
——句式整齐 富有韵律
自读亲文
要求:1、放声朗读
夫fú 2、结合书下注释给相 淫yín 应的字标音
3、连读三遍
范读增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练读获能
同桌或前后两人互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玄(127年~200年),东汉经学家。字康 成,北海高密(今山东)人,世称“后郑”, 出身贫苦,勤于游学,屡召不就,毕其精力潜 心著述。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遍 诠群经,建立了集经学之大成的“郑学”,在 整理古代历史文献方面贡献卓著。此信写于公 元197年,这年郑玄大病,恐一病不起,便给 独子郑益恩写下这封千叮咛万嘱咐的诫子书, 父子之情充溢满纸。信中追述平生,交托家事, 并对儿子的。行文质朴平淡,饱含深情,透示 着自知之明和先见之明。读其信,如见其人, 古稀老人的舐犊之情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2.译文
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 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 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 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 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 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 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 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 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 及!
诫子书(郑玄作品)
1原文 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 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 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 娱朝夕。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 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 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 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 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业衰落,仍有失误;案之典礼,便合传家。今我告 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 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故尝扶仗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 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 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耶! 可不深念耶?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 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 堂写定,传与其人。日夕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 饥 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高尚君子的行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 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 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 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 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 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 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 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张之洞的作品)
诫子书
▪诸葛亮作品 ▪郑玄作品 ▪邱民亭作品 ▪张之洞作品 ▪孔臧《诫子书》
一、诫子书(诸葛亮作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 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 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 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 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 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 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 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态度
以前,有不少人因为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便不再努力,甚 至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与研究方向,最终真的一事无成。对于此, 似应学习孔明先生所倡导的坚定不移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真的就可能轻言放弃,最后变得禄禄 无为。我想每个人都不想成为没有理想的人,也不想成为一个 一事无成的人,大家都在考虑以百倍的信心,千倍的热情,万 倍的努力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事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成 功远远大于失败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我们面前有了成功的榜样, 我们还会犹豫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坚定了我们的信 心,榜样带给我们前进和奋斗的力量。唯有踏踏实实,多下苦 功,才能学到扎实的知识,才能胜任我们繁重的工作;坚持经 常性的学习,经常性的知识更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 事实的实践中发挥出无尽的力量,也才能无愧于时代的要求, 不辱没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古人的教训,多年来一直为人们 所遵从,一直成为后人的榜样,年代越久远,似乎这种榜样的 力量和影响越强大,越能鼓舞每一个后来人学好、用好我们的 理论,促进理想的达成。
学习中的锻炼
当前的实际是大家的学历越来越高,无疑来到我们中间的年青 人是经过了长期的刻苦学习的,如果没有长期的努力,也不会 成为我们中的一份子。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这样一个现实, 当你来到实践中之前,你学习的毕竟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书本 上的知识是否已经足够丰富、渊博,是否能够得到应用,是需 要实践工作的检验的。公认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古今、 中外各行各业所普遍存在的,并非说说而已。如何使理论知识 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且可用,必须要做到:第一,应将 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检验,可以将理论知识的适用起到 进一步的发展作用,不至于使理论知识成为僵化的、无法使用 的东西。第二,要不断加强实践,因为理论常常是落后于实践 的,不少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就是实践的扩 展打开了空间,实践丰富了,反过来可以影响理论的修正和不 断完善,这其实也是我们人类加强自我完善的一个良好途径, 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呢!学习中的锻炼和锻炼中的学习,都在 于鼓舞人们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求得理论 的更新与发展。
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要从宁静中修养身 心,用简朴的行动来培养品德。不节俭,无从 确立自己的志向;不宁静,难以达到远大的目 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努力学 习;没有刻苦的学习,就不能得到广博的才智; 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不能学到要学的知识。沉 溺散漫,就不能激励精神;轻佻浮躁,就不能 修养性情。否则年龄随时间流逝,意志伴同光 阴消失,终于一事无成,只落得既不能继承前 人又不能有益后世的结局。到那时,在狭小的 天地里悲伤、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积累的功效
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积累和总结的,尤其值得年青 一代在自己学业的进展中应当加强知识的积累,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不 同科目、不同时期的知识,在总结中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日后的 创造和创新奠定基础。同样的,在进入工作状态后,经验的得得和总 结依然至关重要。为什么初涉裁判工作的人会有与老同志许多不同的 想法,对同类型案件的处理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实际上就差在对实践 经验的体会和总结上。如果没有取得基本的经验,肯定对同一类问题 的思考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会发生朝令夕改,甚至完全相佐的处 置意见。幸好我们所从事的是社会科学工作,有相当的弹性可言,而 如果从事的是自然科学的工作,或者医学工作,可能会由于计算数据 的错误,而导致整个工程的设计失败,也可能会将病人身体乃至生命 毁于一旦。这虽然是一些常规性的经验积累和反复检验,可以得出明 确的带有规律性的操作方案、规范,而如果有意、无意地放弃对规律 性的总结,将来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呢?无非是刚愎自用、先入 为主,将来会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地行事。这能够成就 远大理想而被社会和人民所认可吗? 是否取得成就,不完全在于个人单枪匹马地奋斗,许多场合要靠集 体的力量,要依靠前人的经验与成就的支持。任何幻想自己能够成就 某一事业的想法都是幼稚的,那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难 以成就气候。
持之以恒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 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 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 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 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 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 成功。诸葛先生的阐述已经十分精辟了,结合 当前的工作实践,恐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 力:
诫子书(邱民亭作品)
古来书香名门,达官显贵,无一不是昌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无家 财万贯,且留训导一篇,倡而行之,以图正道。 [1] 家和家道昌,心齐心相 印;修身先健身,安康福乐深;百善孝当先,积善有余庆;忍任风雨过,云 开月更明。持家勤俭,方可家大业大,志存高远,方可学成功成;博览群书, 思入云天。万物静观,悟透人世。太重资财,或致寡情少义薄父母;贪图虚 名,欺人欺世欺自身;贪杯酒场,费时损志伤身体;迷恋美色,毁誉败家误 前程;家财万贯,日食谁过三餐;纵有豪宅,夜眠谁超八尺;羡慕别人,不 如依靠自己;悔恨昨天,就该珍惜今天。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男儿与遂平生愿,守正安分苦励心;奉祖宗清白二字,教儿女读写两勤;从 政以廉,为民兴业;不该拿的拂袖不取,不该说的闭口不言;不该去的跺脚 止步,不该昏的反思立明;读学不懈,拼搏出人头地;开车谨慎,终生确保 平安;做人要慎独,守全名节;做事要慎终,名就功成。 此诫子训文,要世代相传,儿孙后辈当以此自警、自励、自勉、自强,务必 要庄敬自拓、平安发展、创辉煌人生。后辈倘因轻浮放荡、游手好闲,而致 毁业败家,或因贪黄赌毒、违法犯纪,而致辱没邱家门楣,生不是邱家人子, 所有家人永远唾弃,死不算邱家鬼魂,所有家祀不得祭拜。万世永铭!
3.文章思想
道德修养 其实,中国自古至今,从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等哲学家、 教育家,到诸葛亮及近现代的每一位伟人,均首先注重道德品 行的修炼与提高,不养成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行,则难以胜任 社会的需要,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 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 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任自己的思 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第二、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 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 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时刻保持 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 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 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