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评讲公开课用

合集下载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优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其”、“也”、“者”等。

(3)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翻译、注释等方法,解读文言文。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理解友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

(2)理解文中深刻的友谊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马致远及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解决翻译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断句和节奏。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巩固断句和节奏。

(2)教师选取学生朗读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 完成课后练习,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表达对友谊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3.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抽象概念。

八年级语文下册适合讲公开课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适合讲公开课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适合讲公开课的文章:案例一:《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4.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方法以多样化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难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资料内容如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惩山北之塞 A.处罚B.警戒C.苦于出入之迂也 A.绕远B.迂腐C.困难指通豫南 A.指向B.手指C.一直杂然相许 A.允许B.赞成C.答应且焉置土石 A.哪里B.乃、才C.语气助词(3)一词多义方方其远出海门方七百里三、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求 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文言文 篇目和相关知识点。只有基础 扎实,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 绩。
多做模拟题,提高应试能 力
建议学生多做模拟题,通过模 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备考成果 和应试能力。同时,针对模拟 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 结和反思。
关注考试动态和政策变化
对未来文言文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01
02
03
04
深化基础知识学习
建议学生继续巩固和深化文言 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理解
能力。
拓展阅读范围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 文言文篇章,拓宽视野,增强
语感。
关注文化内涵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重 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
文化素养。
创新学习方式
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
文阅读的命题规律和趋势,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答题思路和方法总结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指导学生如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为后续答题 打下基础。
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包括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语法和句 式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解题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 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文言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 景和思想观念,提升文化素养。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复习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复习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 内容了解简答(填空)题
综合分析选择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值10分 3
4 3
27/290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题型
文言词汇解释题 文言词汇选择题 重点句子翻译题
• 内容了解简答(填空)题
综合分析选择题
《小石潭记》 分值10分 3
4 3
28/290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14/290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句子中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_大__约__(__表__示__预__计__数__)__ (2)以其境过清__凄__清__、__冷__清________ (3)不可久居__留__、__停__留_________
Listen attentively
一、(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之漂亮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 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 来,孰视之,自认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 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
1/290

卖油翁公开课评课卖油翁的评课稿

卖油翁公开课评课卖油翁的评课稿

卖油翁公开课评课卖油翁的评课稿这堂课在文言文教学中尝试作些改变:①少了课文串译这个环节,但课前通过发放字词注释、翻译等资料,学生早自习自读,班级讨论,总体感知课文依然存在,而且文中重点词句也都能一一突破。

②在学生动手表演之后,让表演者谈感想,这样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中所要揭示的道理。

③以设计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谈谈从文中学到的道理,围绕中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答案果然是丰富多彩的。

④板书设计突出中心,对联形式展示文章中心内容既全面又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堂课可以说是是在常见中阐发异见,是旧说中翻出新意,在平常处见到奇崛。

因为“熟能生巧”的道理太通俗太明了。

自以为层层深入的哲理分析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了,只不过学生毕竟是学生,他没有选择的自由,他必须听从老师的教导和指令,把熟悉当作陌生,把浅显当高深,努力配合。

但是,这之前,我曾对自己做的这一切深信不疑,现在就按着过去的思路,作一些检视。

从课后的教师评议来看,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达到了,通过浅显的文段,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学设计是科学的,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各有目标,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发散性、流畅性都得到了训练;教学内容的重组是合理的,课内截取了两件事、四个词、五个句子,落实目标,不蔓不枝,课外精选了两个文段,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借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流畅性。

但本人对这次公开教学并不满意,自觉学生参与的面并不广,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比如要求想见“睨”、“颔”、“忿”、“笑”这四个词代表的人物的心理话动时,让学生以卖油翁或是陈尧咨的口吻说出来(带表演性质),学生却只是分析其心理活动(不能身临其境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

在我的多次提醒点拨下,学生的回答才基本上扣住了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景。

如“睨”的心理:“射箭的道理和我沥油不是一样吗 ? 才十发九中嘛,又没有百发百中”。

以设计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谈谈从文中(包括课外选段和故事)学到的道理,围绕中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一目标也根本没有达到。

巧教文言文——名师公开课《杨氏之子》课堂实录逐字稿

巧教文言文——名师公开课《杨氏之子》课堂实录逐字稿

巧教文言文——名师公开课《杨氏之子》课堂实录逐字稿本文是名师公开课《杨氏之子》的课堂实录逐字稿,通过对文言文的巧妙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意义。

本课程分为三部分:导入、教学和总结。

导入: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

这篇文言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杨氏之子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道理。

请大家跟我一起看这篇文章的第一段。

教学:老师:首先,我们要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文言文的语言比较生僻,我们需要对一些古汉语词汇进行解释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

比如“杨氏之子”,这里的“之”是一个表示所属关系的助词,意思是杨氏的儿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杨氏之子的故事,进而阐释了人生的道理。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段。

这一段讲的是杨氏之子生活在家庭和睦,养成了优良习惯,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轻薄,而不被父亲认可。

这里的“自轻自薄”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自视过低,不珍惜自己的价值。

可以说,这一段是文章的开端,通过对杨氏之子的描述,为后面的故事做铺垫。

然后,我们来看第三、四、五段。

这三段讲的是杨氏之子在学校里表现突出,但是却因为轻薄和骄傲而被革退学籍。

这里的“革退学籍”是一个古代的罚款方式,意思是被学校开除。

这一部分重点是“自轻自薄”和“骄傲自满”这两个心理状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杨氏之子因为这两个心理状态而受到惩罚。

同时,这也是文章阐释人生道理的重点之一。

最后,我们来看文章的结尾。

这一段讲的是杨氏之子经过几番反思和改变,最终获得了父亲的认可,也得到了成长和进步。

这里的“洗心革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彻底改正错误。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获得进步和成长。

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总结:老师:通过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

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每个词语的意义,了解其所处的语境,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

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应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入手,指出现实意义在于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言之有理 ,符合题意即可。
│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从2023年全国各地旳中考试卷来看,文言文比较阅读在中考阅读中旳比重越来越大。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络旳古诗文加以对比分析,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了解旳阅读措施。伴随中考改革旳不断进一步,用比较 阅读旳形式考察考生分析了解能力旳题目越来越多。 文言文比较阅读选文更注重思想内容,均为浅易文言或诗词。从选文内容看,以写 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 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为人处世、伤时感怀、 抒写志趣、哲学思辨等。显而易见,在考察知识能力旳同步也关注着人文精神旳濡 染渗透。
│ 考点聚焦
综合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能够看出,比较阅读旳基本题 型大致有下列几种:
1.结合详细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给加点旳字注上不同 旳读音,对材料中指定旳语句比较朗诵节奏或标点旳异同,熟 知并能鉴别多种文体。
2.了解常见通假字旳使用方法、文言实词含义旳异同,用 课内掌握旳常见文言虚词旳一般使用方法处理文言文比较阅读 材料中相应旳问题,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旳特点找出文言 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旳句式。
环_境__优__美__;__生__活__快__乐__;__民__风__淳__朴__;__社__会__安__定__。___(意__思__对__即__可_ )
│ 中考示例
5.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体现岳飞年少有志旳? [思绪分析]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旳了解能力。在整 体感知旳基础上,合适拓展。学会从题干要求上审题,本题 “哪两个方面”与上题“哪些方面”是不同旳。它暗示了我们提 取和概括有效旳信息旳数量。其次是内容要求一种是“友好体 现”,另一种是“年少有志”(关键在“志”上)。 _刻__苦__读__书__;__苦__练__射__箭__。__(_意__思__对__即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公开课评课用语

文言文公开课评课用语

文言文公开课评课用语1. 这堂课的讲解,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之路,老师对字词的剖析那叫一个细致啊,就像在一点点拆解一个神秘的宝盒,让人沉醉其中,难道不是吗?比如讲解“之乎者也”时,那真的是清楚明白啊!2. 这公开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简直像个高明的引路人,带着大家在文言文的丛林中穿梭自如,这不就像带着我们找到了隐藏的宝藏吗?像分析文章结构时,同学们一下子就懂了!3. 哇塞,这位老师的诵读示范,真的是太精彩啦!仿佛把我们带回了古代,让我们亲耳聆听古人的吟诵,这感觉不就像穿越了一样神奇吗?就像读那篇,气势磅礴啊!4. 这堂课的氛围,那可真是热烈极了,就像燃烧的火焰,大家对文言文的热情都被点燃了,不是吗?同学们积极发言讨论,真的太棒啦!5. 老师对文言文背景知识的讲解,真的如同给我们展开了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这难道不厉害吗?比如讲解某朝代的文化时,真的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6. 这公开课上学生们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啊!就像一群茁壮成长的小树,努力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不是吗?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样子,真让人欣慰!7. 老师的教学方法,那简直就是一把万能钥匙,轻松地打开了文言文学习的大门,让我们畅通无阻地走进去,这感觉多好啊!比如用故事来解释文言文里的道理,太有意思啦!8. 这堂课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不快不慢,就像一首优美的旋律,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难道不是吗?每个环节都衔接得那么自然!9. 这位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就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花朵,让他们尽情绽放,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吗?看到学生有点紧张,老师的鼓励真的很及时!10. 整体来看,这堂文言文公开课真的是超级棒啊!让我们对文言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喜爱,不是吗?真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的好课!我的观点结论:这堂文言文公开课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色,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参与,都让人印象深刻,值得肯定和赞扬。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句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句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 ”格式。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 惠王下》)
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后面,格式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
为“中心语+数(量)词(量)词”。
与亚父。(《鸿门宴》)
值得注意是,并非全部符合上述格式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句子 ,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第18页
即学 即练
1.(1)以下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一样一项是( D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认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以下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一样一项是( D )
A.苟以天下之大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铸金人十二
状语后置句形式
例句
用“于”字组成介词结构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用“以”字组成介词结构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用“乎”字组成介词结构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第20页
即学 即练
1.以下各句中,在翻译成当代汉语时介宾短
语不能提前一项是( C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9页
类型二 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被 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所以这类句子翻译时必须注意关键词 ,翻译成“被例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师说》)
“见”字句:见+谓语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1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文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用文言写出的__就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六、课后扩展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板书设计: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弗若另一人思——射鸿鹄。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1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文言文开放性题型答题技巧——《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三篇山水游记散文,积累山水记游类散文的阅读方法和经验。

2.体会古人寄于山水名胜的政治理想和忧乐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掌握文言文中考开放性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找出并诵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写景文段,理解景物描写对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理解范仲淹“忧"和欧阳修“乐”背后殊途同归的政治理念以及张岱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教学难点: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考开放性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任务一:回顾游记山水之美)(一)导入(2分钟)师:请同学们观看这段视频。

你们觉得我们祖国的山河美不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今天我们整合学习三篇山水记游散文的经典之作,三位作者是如何写山水的呢?他们眼里的山水仅仅是山水还是有所寄托?首先我们先回顾三篇游记的山水之美。

(5分钟)1. 《醉翁亭记》写景句段选录: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醉翁亭记》写景句段选录: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湖心亭看雪》写景句段选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词汇的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特点:词语的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阅读技巧:抓住文章主旨、理解句子结构、推断词义等。

1.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举例分析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结构。

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阅读文言文,并解释生词和句子。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复习2.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复习重点文言文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解释词汇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

2.3 教学活动讲解和复习文言文词汇。

词汇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运用文言文词汇造句。

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解释词汇并练习使用。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不同句式的运用和翻译能力。

3.2 教学内容复习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分析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3.3 教学活动讲解和分析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句式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判断和翻译文言文句子。

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分析和练习句式。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理解和技巧。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准确翻译能力。

4.2 教学内容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讲解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4.3 教学活动讲解和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翻译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

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与赏析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阅读和赏析文言文。

分析文言文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5.3 教学活动讲解和复习如何阅读和赏析文言文。

文言文赏析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分析和欣赏文言文。

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分享和讨论对文言文的欣赏。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一.字 形
花容失色,谁之过?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 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 猜出与“见”有关,能够解释为“拜见”。
【字形分析法】 中文中花旳形容声失字色占,谁80%之,过形?声字旳形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种狡猾旳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 武成帝经常当面夸奖他说:“这是一种聪明旳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 可见“黠儿”为褒义
小试牛刀
1.旦日不可不花蚤容来见失项色王,谁之过?
“蚤”:跳蚤。无法了解。蚤—通“早” 2.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复”—通“覆”,覆盖 3.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擒拿,捉拿。
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从”—通“纵”,放纵,放任
小试牛刀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强”通“僵”,僵硬 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裁”通“才”,仅仅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通“缺”,中断 8.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被”通“披”,穿着 9.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信”通“伸”,伸张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名)绳之”,你 能精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用绳子捆,引申为
制裁、约束、抓住
2.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 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 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 断出“殛”旳意思吗? 杀死、诛杀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与运用重点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练习:填空、选择、翻译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与运用重点语法: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练习:改写句子、翻译3. 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复习与运用重点修辞: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练习:仿写、分析4.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复习与提高重点阅读技巧:快速抓住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含义、推断词义练习:阅读理解题、讨论5.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复习与提高重点翻译技巧:直译、意译、文化背景的了解练习:翻译练习、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的知识点。

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任务型教学:设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和辅导书:提供学生复习和参考的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质量和速度。

3.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翻译展示:让学生进行翻译展示,评估学生的翻译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活动和练习题目。

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文言文经典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相关知识点。

4. 互动环节:提问、讨论、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例如:1.亲戚 今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 关系旳家庭组员 古意:内亲外戚
例如:2.妻子 今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意:中原地域
例如:4.非常 今义:很、大。 古意:意外事故
例如:5.慷慨 今义:大方。 古意: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例如:6.不必 今义:不需要 古意:不一定
文言文阅读
之答题技巧
选文原则: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一.阅读时应注意:
1.什么人? 2.做了什么事? 3.成果怎样? 4.为何?
注意文段后旳注释, 诸多时候有提醒作用。
古今异义现象
特点:古今字形相同 意义使用方法不同
易错原因:差别细微,易被忽视 常见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感情色彩
变化,名称说法变化

读中华经典,品百味书香公开课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

读中华经典,品百味书香公开课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

读中华经典,品百味书香公开课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

1.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多读。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反复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

古汉语中的文言词分为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两大类,学习文言文,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对学好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谈谈文言实词的学习和掌握。

所谓文言实词,传统的说法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

为了学习上的方便,通常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都看成实词。

3.要学习和掌握常用的文言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式;句子成分的位置。

这类句式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句子成分的省略。

即所谓的省略句;固定句式。

4.掌握文言文一般的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就是用规范的现代普通话来翻译文言文,真正做到“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除了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配合外,还有对译、增补、替换、保留、删削、调序这六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考你
答案:A 解析: 五更计时法: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 约两小时,半夜为三更。由此推算:一更天约在19:00时至21:00时; 二更天 约在21:00时至23:00时; 三更天约在23:00时至次日1:00时;四更天约在1: 00时至3:00时;五更天约在3:00时至5:00时。“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 单位。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 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五更三 点”是“早晨5点72分,即6点12分”;“三更四点”是“凌晨1点96分,即2点36 分”。
考考你
• 4、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 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 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 名方法分别是:( )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考考你
• 7、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唐诗是汉文化宝 库中的一颗明珠,诗人众多,许多诗篇还是被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称为“诗魔”、“诗鬼”、“诗佛”、“诗仙”、“诗圣”、 “诗豪”的诗人分别是:( ) A、王维、 李白、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B、李贺、 王维、李白、 杜甫、 刘禹锡、白居易 C、白居易、李贺、王维、李白、 杜甫、 刘禹锡 D、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王维

清朝二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 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个人。
考考你
• 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 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 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 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 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 的老人岁数是:( )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
词义分,断句分,常识分,分分要抓; 选择题,翻译题,重难题,题题必做 。
课堂小结
1、实虚词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类 2、识记古代文化常识: 3、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定、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4、断句六法:弄通文意;利用对话标志;借助虚词(如发语 词、句尾词、疑问词等);通过动词明确句意(动词、形容 词常做谓语中心)借助名、代词;利用修辞定句读(如:排 比、对偶、反复、顶真等,找出其对应关系);
考考你
• 5、“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常用阴阳来取地名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 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明清两朝群臣谥号定为二字,且有严格规范,“明会典”记 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
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端、
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
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
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 方孝孺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

答案:C 解析:诗魔——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 西”,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 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佛——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 信徒,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 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 ——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 的美誉。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 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 狂”。 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 人称其为“诗奴”。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七绝 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称之为“七绝 圣手”。 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 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 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教你第四招:特殊句式要记牢,遇到万万别放过。
教你第五招:直译是关键,活用少不了。 教你第六招:留换调补删,句意信达雅。
文言断句六法
1、弄通文意; 2、利用对话标志; 3、借助虚词(如发语词、句尾词、疑问词等); 4、通过动词明确句意(动词、形容词常做谓语中心) 5、借助名、代词; 6、利用修辞定句读(如: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 找出其对应关系);
此乃硬伤也
说多了都是泪,做文言翻译去
1、立嫡之训,自古有之。然历考祖宗以来,未有虚东 宫之位以候嫡子者。 2、今欲以无礼之罪,而加之有礼于其君者,何以服人 心,昭国法?
找呀找找呀找,要找三个得分点
抛砖引玉,博采众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言翻译
法则/规则/制度 法规/规定 空着/空缺/空置 (注意知识迁移)
• 答案:D • 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 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 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 是141。
考考你
•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 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 离情。——颂白居易 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
• 答案:D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 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 是其书房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句》,作者 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 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思维活起来,成绩就能提上去
死了都要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范围太大,知识面太广,考试内容太细



文化常识之【古代纪年法】
(1)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A、天干和地 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B、天 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 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 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永和九年,岁在 癸丑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 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
• 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 章试。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 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 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 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 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 为“连中三元”。
我来了,‘分’却走了---不得不说的卷面情况
选择题
选 项 A 33人 1人 4人 B 4人 18人 19人 C 9人 16人 11人 D 5人 17人 18人 第4题断句 D 第5题常识 B 第6 题 D
气煞一村人
试问记忆谁最强, 此题能对就是行
大意失三分
翻译题: (1)得分点不译、译错 (2)大意不通顺。 (3)非关键词译错或不准确。 (4)不能巧妙运用已知,进行知识迁移 (5)书写不工整。
文言文阅读评讲
(公开课用) 2015年12月22日
• 想说爱你是件不容易的事---文言文
高考要求 • 浅显的文言文,一般学生均能读懂。 • 分值上: 19分; • 题型上:选择题三题,考查文言实词,断句,古 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的能力,理解归纳、概括 评价能力。 翻译两题,包括词义的多样性 活用 古今异义通假字 特殊句式等。

答案:C 解析:“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 阳光会从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而北面则受不 到阳光照射,所以山南为阳,俗称“阳坡”;山北为阴,俗称 “阴坡”。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东南渐低,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东流的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 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下淘,南岸相对高差 大,地势低宗以来,未有虚东宫 训 虚 东宫 之位以候嫡子者。
教你第一招:字字落实是法宝。
教你第二招:词义多丰富,选择很必要。 教你第三招:修辞常用到,解释要明了。
太子
文言翻译
使某某显明 /彰显/显扬
使某某信服
宾语前置:拿什么来
2、今欲以无礼之罪,而加之有礼于其君者,何以服人心, 何以 服 昭国法 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