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18】市场活力

合集下载

2016中国股市政策

2016中国股市政策

2016中国股市政策推荐文章2017年中国股市政策热度: 2016影响股市的政策热度: 2016政策对股市影响热度: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小学生演讲稿征文热度: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建国七十周演讲稿作文范文热度:2016年股市新规有哪些?2016年股市新政策是什么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2016中国股市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2016中国股市政策一、IPO新规实施:先上车再补票2016年的A股市场不仅将有熔断机制的全面保护,许多交易新规也会从今天开始实施。

首先变化的就是新股申购,2016年起申购新股将取消全额缴纳申购资金的规定,将预先缴款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

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新规定中指出如果投资者在连续12个月中,累计3次中签后不缴款,那在之后的6个月内将不能再参与新股申购。

二、交易规则改变:看盘可以“晚起”10分钟了!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交易新规是,从今天开始,股指期货的开盘时间也发生了变化。

股指期货开、收市时间变为: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15:00,这也就是说,股指期货与股票的交易时间从今天开始完全同步了。

三、股市重大新闻:证监会出台“减持新规”!为实现监管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自1月9日起施行。

《减持规定》: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1、出台《减持规定》的主要考虑《18号文》出台后,因及时暂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董监高)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有效缓解了集中抛售压力,对引导股票交易恢复供需平衡、重塑投资者信心产生了正面作用。

同时看到,《18号文》是为应对市场非理性下跌发布的临时性措施,随着市场由剧烈异常波动逐步趋向常态化波动,有必要总结经验,尽快出台监管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行为的长效机制。

激发企业市场活力措施

激发企业市场活力措施

激发企业市场活力措施
1.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应加强对产品的研发和改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2. 加强品牌建设:企业应重视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品牌效应吸引消费者选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3. 创新营销策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趋势,持续改进和创新营销策略,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

4. 加强渠道建设:企业应加强渠道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和渠道网络,提高产品销售和服务质量,增强渠道的竞争力。

5. 建立客户服务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品牌口碑。

6. 加强人才培养: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

- 1 -。

国办发〔2016〕49号

国办发〔2016〕4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办发〔2016〕49号2016.6.2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发展信用经济、建设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为做好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面清理各类保证金。

对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需缴纳的保证金,除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

对取消的保证金,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一律停止收取。

二、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

对保留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建筑业企业可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

三、按时返还保证金。

对取消的保证金,各地要抓紧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于2016年底前退还相关企业;对保留的保证金,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按时返还。

未按规定或合同约定返还保证金的,保证金收取方应向建筑业企业支付逾期返还违约金。

四、严格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

工程质量保证金的预留比例上限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

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五、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

对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对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六、规范保证金管理制度。

对保留的保证金,要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证金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

对取消的保证金,要抓紧修订或废止与清理规范工作要求不一致的制度规定。

在清理规范保证金的同时,要通过纳入信用体系等方式,逐步建立监督约束建筑业企业的新机制。

七、严禁新设保证金项目。

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工程建设领域新设保证金项目。

要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信息公开,建立举报查处机制,定期公布查处结果,曝光违规收取保证金的典型案例。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Investment and stud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 and there is no better idea.国内市场繁荣活跃——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二建国5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商品市场始终保持着繁荣活跃、稳定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一、新中国商品市场发展的沿革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1、对资本主义旧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生产力低下,贸易极不发达,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当时的市场完全无法承担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改善生活的强大需求.对旧市场进行改造,建立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新市场,是摆在新中国建设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就着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含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按照当时的提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就是要把私营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国营工商业,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资本主义剥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我党提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较好地利用了在革命胜利后一定时期内,资本主义工商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限制了其消极作用,并通过改造使其逐步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这一政策获得了成功.到1957年底,全国接受改造的商业达到188.9万户, 占当时私营商业户数的比重达到82%,个体商贩也被组织起来了,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新中国商业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2、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与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一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此期间,虽然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对商业和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个体商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被遏制状态,但总起来说,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和市场的发展仍然是快速的和稳步的.据统计,由1957年到1978年底,在全国商业机构网点和人员相对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商业销售的商品总量却大幅度增加,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有474.2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1558.6亿元.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公有制经济占居绝对的主导地位.资料显示:在197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过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商业销售的零售额占到了98%,真正形成了公有商业的“一统天下”.在这一历史时期,生产资料被认为是“非商品”,只能通过计划来调拨,不能进入市场流通,生产资料市场处于“空白”状态.3、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给我国经济与市场的发展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解放思想,突破传统体制束缚,国内市场发展速度空前加快.在市场发展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流通格局在不断建设之中,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填补了生产资料市场的“空白”.非国有经济成份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公有商业的“一统天下”.这一历史时期市场发展的特点是:⑴国有商业改革不断深化.改革重点是转机建制,搞活经营,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⑵商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95%左右的商品资源通过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到5%.⑶流通领域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到目前为止,非国有经济在市场销售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左右.二、新中国市场发展的巨大成就建国5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建设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市场的建设更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解放初期满目疮痍、混乱不堪、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不见了;计划经济条件下,流通渠道单一,供应短缺、运行僵滞的市场也不见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在繁荣经济、促进商品生产与消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崭新的市场.1、多层次、全方位、多种经济成份和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建国初期,我国商品市场网点稀少,行业不全,私营企业和小商小贩占居主导地位,其店铺门面狭窄,设备简陋,规模极小.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商业网点遍及全国.据统计,到1996年末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机构网点已达到1599万个,从业人员达到4499万人.近几年来又有较大发展,据预测,到1999年末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机构网点将达到2000万个,从业人员将达到5800万人.现在,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都能够为顾客提供方便的服务.在商品流通网络不断发展的同时,商业服务设施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服务效能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在城市,一座座具有时代气息和多种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商厦不断涌现,精美的装潢,一流的设施,丰富的商品,优质的服务,使广大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着现代生活的时尚.各类商品市场的空前发展是建国以来商品流通网络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1998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5379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51660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6236个,工业消费品交易市场9335个,生产资料交易市场6202个.1998年全国城乡集贸市场交易额达19836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数百倍之多.随着商品流通网络的建设,一些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获得快速发展,如连锁经营、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电视商场等,使商业网点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市场需求旺盛,供给总量充裕,消费规模不断扩大.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获得了较快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1998年的5425元,增长14.8倍;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1998年的2160元,增长15.1倍;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是建国以来最快的时期.由于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2市场供给稳定增加.建国以来市场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运行态势,1978年以后市场总体逐步呈现出供给充裕状态,各类商品品种丰富,质量、档次大大提高.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工业生产势头良好,农业保持了连年丰收,国家通过调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菜篮子”工程取得实效,农副产品供应状况进一步好转,上市农副产品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档次上都有所提高,充分满足了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90年代轻工业生产也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随着主要轻工产品产量增长、结构改善和消费品进口增加,市场上吃、穿、用各类商品更加琳琅满目.随着市场的发展,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品种、档次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市场发展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运行也曾出现过一定波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优质名牌商品上.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糖等商品曾一度出现过结构性和地区性短缺,但市场供求格局总体呈现稳定状态.3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建国以来,市场多数时间里呈现出的都是稳定和均衡运行态势,尤其是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淡旺季节逐渐不甚分明,月度之间、年度之间没有大的波动.这表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消费品市场已初步进入成熟状态.分城乡市场看,建国以来,不论是城市市场还是农村市场多数时间里都表现出均衡运行态势.在规模上,农村市场多数时间里大于城市市场,特别是8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市场快速发展起来,到1989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40亿元,比1952年的137亿元,增长24.8倍.1990年以后,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市场增速开始加快,在规模上迅速扩大并超过农村市场.1998年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8亿元,比1952年增长81.6倍;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25亿元,比1952年增长140.9倍.从各地区市场发展看,市场规模也呈不断扩大之势.与1952年相比,各地市场均有较大增幅.3、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最快的50年.经过50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商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连续丰收,商品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短缺经济的束缚被彻底打破,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⑴多数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长期以来和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已不复存在,据测算目前市场上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 100%,供不应求的商品已很难找到.⑵物价涨幅由升转降.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多数商品实行国家定价,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商品供应紧张,价格又不断放开,致使物价指数节节攀升.近二年由于商品供求状况发生变化,物价涨幅也出现了回落走势.⑶消费者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短缺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的主要商品不是凭票就是凭证供应,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改革开放以后,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商品,并逐步占居主导地位.⑷市场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增强.过去生产者按照计划进行生产,生产与市场脱节较多.现在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市场对生产者起导向作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逐渐占居主导地位,高质量、高档次、高营养、新口味的商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般性吃、穿、用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保健等精神享受方面的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上升.消费需求在相对向名优商品集中的同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4、生产资料进入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照搬原苏联经济管理的模式,在经济建设中全面实行计划管理,建立了以计划分配调拨为主的物资管理体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均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分配调拨,并由国家统一定价.到1979年,国家统一分配物资的品种达到791种.这种体制的理论依据是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其特点是重要生产资料都通过集中的计划管理,不进入市场流通.这种管理体制适应了当时我国的经济阶段,保证了国家的重点建设,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所固有的缺乏活力的种种弊端就显露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调节相结合”等理论模式.在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理论束缚也被突破,使我国的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实践中,逐步打破了重要生产资料单纯依靠计划分配的格局,市场调节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商流和物流相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融通,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生产资料市场已初步建立,并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资料市场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特点:1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品种和数量逐步缩小.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进入市场流通,市场经济和市场配置资源已成为生产资料流通的主导形式.2多元化的生产资料市场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在全社会生产资料流通规模中,国有物资企业垄断的局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而被打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竞争并存的格局.3生产资料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到1998年,全国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已达6200多个,经营生产资料的网点更多.全国性物资贸易中心、物资配送中心、期货经纪公司、各类专业生产资料市场钢材、有色金属、煤炭、木材均有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交易所,在引导价格、调节供求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资料流通规模在波动中不断扩大,1998年与1981年相比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长12.8倍,连续四年达到3万亿元以上,保证了生产建设的需要.5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在波动中走向平稳,工业品短缺制约现象已不复存在.5、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建国5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一是调节供需,保障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50年来,我国居民购买力每年均以较高速度增长,居民消费占国内最终消费的比重约为80%左右.面对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国内市场通过购销活动源源不断地将各种商品输送到不同消费者手中.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商业职工通过组织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使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二是支持和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另一方面又需要将产品不断地输送出去,市场正是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据测算,在我国轻工业生产中有70%的原料来自于农副产品,而这些农副产品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市场采购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如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农机具等绝大部分也是通过市场供应的.流通体制改革以后,通过市场流通供应的生产原料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市场在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料的同时销售其产品,并为生产者提供需求变化信息,促进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三是积累和上缴了大量资金,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建设资金来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新中国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展望建国50年来,商品市场在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放开搞活”与“秩序混乱”相并行,流通环节剧增的问题;一些地区搞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商品流通,纵容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购买力分流、市场消费不振的问题;国有流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问题;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发问题等等.展望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市场将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市场发育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作用将更加突出,稳定发展将继续成为国内商品市场运行的主旋律,城乡市场差距可望进一步缩小,农村市场将被进一步开拓,城乡居民在整体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不同消费层次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生产资料市场在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同时,将进一步朝全方位、现代化方向发展.。

消费力释放:激发市场活力

消费力释放:激发市场活力

消费力的释放可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以下是几个方面:1. 增加消费需求:消费力的释放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当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和信心时,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产品和享受服务,从而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

这将带动企业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市场的活跃。

2. 促进竞争和创新:消费力的释放可以推动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当消费者有选择权和购买力时,他们更容易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比较和评估。

这迫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改进服务,以吸引消费者选择自己的产品。

这种竞争压力促使企业进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促进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3. 推动产业链发展:消费力的释放可以推动产业链的发展。

当消费者增加对某一领域产品的需求时,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都会受益。

例如,汽车销售的增长将带动汽车零部件、石油、金融等行业的发展。

这促使产业链上的企业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

4. 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消费力的释放对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当消费需求增加时,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这将刺激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消费者的支出也会增加企业的收入,促进经济的增长。

就业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市场活力。

5. 助推小微企业发展:消费力的释放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

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灵活性和创新能力,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订单和业务机会,从而推动市场的活跃。

综上所述,消费力的释放可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竞争和创新、推动产业链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以及助推小微企业发展,消费力的释放可以带动市场的繁荣和活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促进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促进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各国都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的压力与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成为了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探讨,以期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是持续繁荣的基石。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各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包括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行政成本、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经营环境。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鼓励科技创新,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降低企业税负、减少中间环节税费、简化税收征收程序等措施可以激发企业投资热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扶持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对于传统产业,可以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新兴产业,可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了政府的角色,市场主体也应该积极参与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承载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

为了激发市场活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遵循市场规则,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市场环境。

此外,要想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和激发市场活力,还需要注重加强区域协调和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联系日益紧密。

只有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各国还应该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活力之源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活力之源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活力之源作者:经文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13期将企业家个人品格、企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进步完美结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经济网主办的“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家”论坛于近期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企业家们表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要特别重视高质量发展,将企业家个人品格、企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进步完美结合,为解决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活力之源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财富积累和价值创造过程中最具生产力、最为积极的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令广大企业家备受鼓舞。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驱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每家国有企业成功的背后饱含着企业家的巨大付出和艰辛努力。

“走进新时代,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出来,主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走在时代的前列。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丁士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企业家群体崛起,企业家精神激荡,时代成就了企业梦想,企业推动着中国进步。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国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国企领导人、民营企业家以及来自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华外企的企业家。

这些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眼光、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和果敢战略决断力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超越的征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企业发展与人民幸福相结合新时代对中国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企业家队伍、发挥企业家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优秀企业家干事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办发〔2016〕49号2016.6.23工程建设质保金的税会处理<何广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发展信用经济、建设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为做好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面清理各类保证金。

对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需缴纳的保证金,除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

对取消的保证金,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一律停止收取。

二、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

对保留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建筑业企业可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

三、按时返还保证金。

对取消的保证金,各地要抓紧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于2016年底前退还相关企业;对保留的保证金,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按时返还。

未按规定或合同约定返还保证金的,保证金收取方应向建筑业企业支付逾期返还违约金。

四、严格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

工程质量保证金的预留比例上限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

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五、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

对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对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六、规范保证金管理制度。

对保留的保证金,要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证金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

对取消的保证金,要抓紧修订或废止与清理规范工作要求不一致的制度规定。

在清理规范保证金的同时,要通过纳入信用体系等方式,逐步建立监督约束建筑业企业的新机制。

七、严禁新设保证金项目。

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工程建设领域新设保证金项目。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分析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分析

国内市场繁荣活泼——新中国50年系列阐发陈述之十二建国5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步开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在国民经济持续、不变、快速开展的大环境下,商品市场始终保持着繁荣活泼、不变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新中国商品市场开展的沿革我国商品市场的开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1、对本钱主义旧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一个混乱不胜、出产力低下,贸易极不畅旺,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

当时的市场完全无法承担国民经济快速开展和人民改善生活的强大需求。

对旧市场进行改造,成立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新市场,是摆在新中国建设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当局就着手对本钱主义工商业〔含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按照当时的提法,对本钱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就是要把私营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国营工商业,变出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本钱主义抽剥。

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我党提出对本钱主义工商业采纳操纵、限制与改造的政策,较好地操纵了在革命胜利后一按时期内,本钱主义工商业对经济开展的积极作用,限制了其消极作用,并通过改造使其逐步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

这一政策获得了成功。

到1957年底,全国接受改造的商业达到188.9万户,占当时私营商业户数的比重达到82%,个体商贩也被组织起来了,这标记着我国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底子完成和新中国商业开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

2、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成立与开展时期。

对本钱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成立与开展打下了初步的根底。

在此根底上,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开展,以方案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与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开展。

这一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在此期间,虽然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对商业和市场的开展起到必然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个体商业的开展,底子上处于被遏制状态,但总起来说,以方案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和市场的开展仍然是快速的和稳步的。

2016年中国股市回顾

2016年中国股市回顾

2016年中国股市回顾2016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波的震荡和调整,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一年,沪深两市的股指出现了多次大幅波动,投资者的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年中国股市的发展。

一、起起伏伏的市场2016年初,中国股市延续了2015年的下跌趋势,股指持续低迷。

然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市场逐渐企稳,并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

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市场情绪也逐渐好转。

然而,这一波反弹行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市场在7月份再度大幅波动。

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压力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纷纷选择出逃,市场再度陷入低迷。

二、政策利好推动市场为了稳定市场,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其中,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成为了市场的重要利好。

注册制改革的实施,为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府还加大了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投资者情绪的起伏2016年的股市波动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不少投资者经历了重大的亏损,甚至有人倾家荡产。

这一波波的市场震荡,让投资者的情绪起伏不定,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然而,也有不少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保持了冷静和理性。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选择了具备潜力和价值的优质股票进行投资,最终收获了可观的回报。

四、对未来的展望展望未来,中国股市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压力。

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转型的压力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都将对市场带来较大影响。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市场中的机遇。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为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投资者应保持冷静和理性,抓住机遇,进行科学的投资,才能在市场中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总结起来,2016年中国股市经历了起伏不定的一年。

在市场的波动中,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也有人通过理性投资获得了可观的回报。

市场活力迸发

市场活力迸发

市场活力迸发(原创版)目录一、市场活力的内涵与意义二、市场活力的表现三、市场活力的迸发原因四、市场活力对我国经济的作用五、如何保持市场活力正文一、市场活力的内涵与意义市场活力,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市场要素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生机与活力。

市场活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场活力的表现市场活力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活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产业升级。

2.创新能力:市场活力体现在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上,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3.市场竞争:市场活力体现在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公平性上,充分竞争能够促使企业不断优化自身,提高市场占有率。

4.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活力体现在资源配置效率上,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市场活力的迸发原因1.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2.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创新,为市场活力的迸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技术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也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4.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市场活力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市场活力对我国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市场活力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增加产值,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提高生产效率:市场活力能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3.优化产业结构:市场活力能够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4.增加就业机会:市场活力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五、如何保持市场活力1.深化改革: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营商环境。

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且活力四射李克强总理两会记者会释放重磅经济信号

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且活力四射李克强总理两会记者会释放重磅经济信号

82019.04为市场松绑,为企业腾位,为百姓解忧记者会甫一开场,李克强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颇为“犀利”。

“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否比之前预想得更为严重?如果经济放缓继续持续下去,中国是否会考虑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英国路透社记者问道。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刚刚将今年GDP 增速预期目标定为6%-6.5%。

事实上,今年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在纷纷调低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

”李克强在3月15日的记者会上坦诚回应道,“现在世界经济都在放缓,中国适度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

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可以说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他指出,面对新的下行压力,一种办法是搞量化宽松,超发货币、大幅度提高赤字率,搞所谓“大水漫灌”,一时可能有效,但萝卜快了不洗泥,会带来后遗症,所以不可取。

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且活力四射—— 李克强总理两会记者会释放重磅经济信号◎ 本刊两会报道组编者按: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李克强总理释放的最明确经济信号是什么?有评论概括:“一言以蔽之,就是更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两个半小时的记者会,全部18个问题,李克强总理提到“市场”两字就达29次。

而整场记者会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话是:“政府的改革要围着市场做文章,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让市场做什么,而是要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

”“我们还是要坚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顶住下行压力。

”总理说,“现在中国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亿户,把他们的活力激发出来,这个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如何“激发市场活力”?李克强表示,“政贵有恒”,要继续推进减税降费、简政、培育新动能、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为市场松绑,为企业腾位,为百姓解忧。

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

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
灵活性
市场经济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 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
激励性
市场经济中,企业通过盈利来获得回报, 这有助于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 量。
效率性
市场经济中,资源会流向效率更高的企业 和行业,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02
CHAPTER
市场经济的优势
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最大化
04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06
CHAPTER
未来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与展 望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发展
总结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和 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市场经济的未来趋势 。
VS
详细描述
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生产、分配、交换和 消费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市场效 率和经济效益。智能化发展则通过智能制 造、智能物流、智能金融等技术手段,优 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 质量和竞争力。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关 系,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 的地方,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减少浪费
市场经济鼓励企业提高效率,减少 浪费,从而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创新驱动
市场经济能够激发企业创新,推动 技术进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技术创新
竞争压力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面临激烈竞争,为了保持竞争优势, 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
目录
CONTENTS
• 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 市场经济的优势 •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 市场经济的挑战与应对 •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实践 • 未来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与展望

市场活力迸发

市场活力迸发

市场活力迸发摘要:一、市场活力的表现1.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2.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3.企业创新的活跃二、市场活力的原因1.政策支持与改革2.科技进步与数字化转型3.创业环境的优化三、市场活力的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增强国家竞争力正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迸发。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创新愈发活跃,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政策支持和改革为市场活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

此外,政策对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扶持,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市场活力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消费需求逐渐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转向追求品质、个性化和多样化,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创新的活跃是市场活力的关键因素。

在科技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为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市场活力的迸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市场活力的增强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的扩大和企业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市场活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多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最后,市场活力的增强有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总之,市场活力的迸发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活跃资本市场重磅政策来袭的原因

活跃资本市场重磅政策来袭的原因

活跃资本市场重磅政策来袭的原因1.市场需求驱动活跃的资本市场受到投资者和市场机构的需求驱动。

投资者寻求高回报,市场机构追求市场份额和盈利,这促使市场保持活跃。

重磅政策的出台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活力。

2.产业结构调整重磅政策的出台可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

政府可能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资本市场向某些特定产业集中投资,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也会带动资本市场的活跃。

3.国家政策导向国家的宏观政策对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具有直接影响。

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重大政策来引导资本市场的发展,例如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创新创业、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

4.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创新是推动资本市场活跃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鼓励金融业创新的政策,比如放宽资本市场准入、优化金融监管、鼓励科技创新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激发市场的活力,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5.国际环境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产生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政策出台的原因。

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政策来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以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国家利益。

通过对这些原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活跃资本市场重磅政策来袭的背后逻辑和动力。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理解这些原因对我们把握市场走势、把握投资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活跃资本市场重磅政策来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也受国家政策导向、金融创新推动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我相信,在不断学习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会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

活跃资本市场重磅政策来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也受国家政策导向、金融创新推动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些原因,并深入分析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与作用。

首先来看市场需求驱动。

活跃的资本市场受到投资者和市场机构的需求驱动。

提升市场经济活力与效率的策略研究

提升市场经济活力与效率的策略研究

**提升市场经济活力与效率的策略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市场经济的活力与效率,通过深入分析市场经济的内涵、面临的挑战及影响因素,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市场经济;活力;效率;策略一、引言市场经济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式,其活力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等。

因此,如何提升市场经济的活力与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价格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等调节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主决策: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作为经济主体,具有自主决策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进行生产和经营。

2. 竞争机制: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竞争,企业能够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价格机制: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信号,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市场经济面临的挑战虽然市场经济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市场失灵: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垄断等因素的存在,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 创新能力不足: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视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3.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而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则发展滞后,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四、提升市场经济活力与效率的策略针对以上挑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1.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市场活力迸发

市场活力迸发

市场活力迸发市场活力的定义市场活力是指市场中的各种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展现出的活力和创造力。

市场活力的迸发意味着市场上的各种活动和交易繁荣起来,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创新和创造力得到释放。

市场活力的重要性市场活力的迸发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市场活力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创新能力。

市场活力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市场活力迸发的条件要实现市场活力的迸发,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充分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活力的基础。

只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才会积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竞争的监管,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2. 完善的市场机制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市场活力迸发的保障。

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关系、信息流通等。

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节,确保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

3. 创新和创业环境创新和创业是市场活力的源泉。

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创新和创业环境,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和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降低创新和创业的风险。

4. 开放的市场开放的市场可以促进市场活力的迸发。

政府应该加强对外开放,降低贸易壁垒,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

市场活力迸发的影响市场活力的迸发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经济增长市场活力的迸发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市场上的各种活动和交易增加,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人民的收入增加,经济总量也随之增长。

2. 创新能力提升市场活力的迸发可以提升企业和个人的创新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来提高竞争力。

市场活力的迸发可以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潜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3. 就业机会增加市场活力的迸发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市场上的各种活动和交易增加,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需求,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业率。

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市场发展活力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

市场发展活力是指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竞争力,以及市场环境的持久稳定和发展韧性。

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全球竞争力、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一个较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营商环境,需要关注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为重要的监管部门必须要开展的监管、监察、监督工作和以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监管,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张空间。

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度,保障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政府应该采取简化流程,快速办理,推进审批制度,简化注册流程,让市场主体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经营管理。

二、发挥市场激励机制市场机制是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循序渐进地推动市场化改革,放宽行业准入、深化竞争政策、优化价格机制等,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发展自由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此外,还应该建立各种市场主体的融资支持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并全力推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公平竞争促进市场发展市场竞争力是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促进市场的正常竞争,应该建立维护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

政府应该强化市场的监管能力,并立即处理和纠正市场上的不正当行为,防止市场竞争的不公平行为。

另外,还应该发挥包容性和容错性,鼓励市场主体进行合理的试错,在创新和发展中积极探索,为市场发展贡献力量。

四、加强企业职工的全面素质培养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虽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除了企业业主和管理团队的素质之外,企业职工的培养也是市场发展活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政府、社会力量应该为企业职工的全面素质提供支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让职工在不断扩大的知识领域中不断增长,为企业的新产品和服务贡献思路和创意,提高企业发展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平竞争,激活每一个市场因子(人民时评)
“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着并要超过它,就不会疾驰飞奔。

”有人曾用这样一句名言,来描述竞争对于激活市场活力的关键作用。

的确,没有竞争,何来市场?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永远是保持市场肌体健康的“基础设施”。

保护竞争,一定意义上也是保护生产力。

“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和退出条件”“不得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活动”“不得违法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政策”……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要求政策制定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从市场准入和退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对将出台的政策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18个“不得”,在为行政权力套上法治辔头的同时,也为打破地方保护、区域封锁,消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清扫了路障。

市场是发展的强劲推动器。

使每一个经济的因子都呼吸到发展的氧气,兴奋起来、活跃起来,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市场的意义,正在于此。

也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才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而市场的本质在于竞争。

让“无形之手”起决定性作用,说到底,就是要充分发挥竞争的作用。

“我们不需要政府补贴,我们就希望公平。

”一位企业家在参加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说的这句话,也道出了无数企业家的心声。

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才不会成为造成市场失灵的“坏孩子”。

然而现实中,有的地方政府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了保护地方企业,人为设限,看似大门敞开,实则“隐形门槛”高筑,让外地企业望而却步;有的“看人下菜”,重大轻小、重公轻私,歧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对其随意“贴标签”;还有的政策措施不落实、不同步、不到位,让企业有优惠政策却“春风吹不着”,政策“温差”不小,甚至重新设限,松绑了企业家的脚,却送来磨脚的鞋。

公平的环境被破坏,充分的竞争受到限制,很大程度上都与滥用行政权力有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重要意义,那就是,“规范政府有关行为,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真正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生态。

近来,民间投资增速放缓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

据统计,今年1至5月民间固定投资同比增长3.9%,比全部投资增速低5.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比去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

这从侧面反映出,民营企业的确存在投资意愿不足的情况。

究其根源,恐怕仍在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高企,政策“最后一公里”梗阻仍在。

而这18个“不得”,正是要打掉梗阻、消除痛点、疏通堵点,在降门槛、同规则、同待遇方面下功夫、动真格。

可以说《意见》的出台正逢其时,既给民营
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也吹响了公平竞争的集结号。

一本名为《穷城市富城市》的书中,有过这样一个发问:“富有创造力的企业会选择在哪些城市?”理论上的答案有很多,但一位长期在地方工作的干部的话,或许可以作为一个现实的回应:“优质企业选择在哪里,不是着眼于土地、政策、优惠,而是希望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言以蔽之,公平竞争,才能吹皱经济的一池春水。

(via人民日报)
民企需要更积极的“政策供给”
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曾明确指出,企业活了,未来经济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解决新增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更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尤其在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势下,亟待更为积极的“政策供给”助推民企早日脱困,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要切实把减税减负惠企政策落到实处。

近年来,中央推出了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的优惠政策,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到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电价以及物流成本,可谓抓住了企业负担的关键。

减轻企业税费成本负担,需要各级政府真正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上看齐中央,真正让中央的政策落地,为企业创造宽松的财税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要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不能以任何理由在落实惠企政策上打折扣,坚决不收过头税,不能“寅吃卯粮”。

同时,认真梳理涉企收费项目,压缩检查评比项目,防止变相新增收费或罚没项目。

要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一旦发现有相关部门越权违规征税征费等问题,要及时纠正并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要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

改革开放38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不断推动生产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层次发展。

改革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垄断,弘扬竞争的过程。

但是时至今日,各种有形无形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依然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存在,妨碍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

一些部门甚至通过不断扩权,严重压抑了市场成长空间。

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的直接管制,以及垄断企业的隐性补贴,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对市场的替代,导致信号失真、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

支持民企发展,需要切实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两只手”各就其位,“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各级地方政府要制订完善并落实“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破除资源配置的制度性障碍。

基层可成立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统一各部门间认识,严格按照中央部署,进一步取消和调整不是特别必要的行政审批
项目。

特别是加大对民间投资、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审批项目的清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要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企业兼并重组。

新常态下,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企业不景气,面临“退出”。

“退出”并不意味着资源浪费,而是为资源的重新整合创造了条件。

通过重组并购,能形成一种集中度、效率、水平更高的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经济质量。

近年来,我国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但是仍面临审批多、融资难、负担重、服务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困难等诸多现实问题。

国务院2014年已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可以说,顶层设计已经基本搭建。

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抓好政策宣传,完善配套措施。

一方面,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在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逐步依法倒逼“僵尸企业”有序退出。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资产重组、并购收购、资本运作等,扩大规模做大做强;设立工商税务“绿色通道”、简化土地过户、无形资产承接等手续,消除企业并购中的各种“梗阻”。

同时,下更大力气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并购中的金融服务难题。

要支持民企创新升级实现“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是对较早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而言的,是有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如何向更高层次过渡,再创辉煌的问题。

不可否论,许多民营企业在急剧扩展的时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模仿、粗制滥造的问题,对品牌、商誉注意不够。

然而今天,塑造自己的品牌和商誉、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已经刻不容缓。

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作为重要工作,要有前瞻性的谋划、科学的规划、精细的运作,努力搭建高端的平台、提供高端的政策和服务,推动民营企业跨越发展。

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上下游产业以及同类行业,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退低进高”、“退小进大”等方式,解决现有条件下空间要素制约的矛盾,推动民企从“小低散”、无序发展向链条式、组团化发展转变。

要着力支持民营企业建立高效技术创新机制,完善研发条件,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对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企业管理创新行动计划,对上规模企业积极开展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为重点的精细化管理咨询,有条件的组织申报国家、省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对“小微”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初级辅导培训,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via光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