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
4.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 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 围内波动, 例如5 以内。 如果超出了此范围, 围内波动 , 例如 5% 以内 。 如果超出了此范围 , 在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 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所以, 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所以,要针对实 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 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 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年龄组成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年 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 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的个 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 数。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种 群 小 结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1、种群是指———————————————————————————————— 体的总和 ——————————————————。 A C H 2、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 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A C H I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 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 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 F、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G、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H、一窝蚂蚁 I、一个狼群 J、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
迁徙
迁徙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
耕种
耕种
相关 生物引起 种群密度 改变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
单选Ⅱ
【例 2】(2010 年广东学业水平)下列实验中,最适合用标志 重捕法的是(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名师点拨]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 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A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1)内容: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随机 选取若干个样 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平均值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 计值。 (2)取样方法: 五点 取样法、 等距 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
(1)内容: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
上 标记 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 重捕 ,根据
重捕到的动物中 标记个体数 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达标训练 1】一片牧场有 8 户居民,其中 6 户养了绵羊, 2 户养了山羊,共构成了多少个种群?( A.1 个种群 B.2 个种群 )
C.8 个种群
D.6 个种群
[解析]绵羊和山羊属于不同的物种,构成 2 个种群。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内容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能力要求
Ⅰ
Ⅱ Ⅰ Ⅰ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 自然区域 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4)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 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三种,分别是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第1节_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的类型:
§1.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幼年个体多
老中青比例适中
老年多,幼年少
印度人口 生殖后期 生殖期
美国人口
♂
♀ ♂
♀
♂德国人口♀Fra bibliotek生殖前期
增长型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预测
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问题探讨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中蒲公英以及绵羊的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 △★★△△ △△★★△
面积:1平方米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n
m
计算公式:
标记数 (M) = 种群数量 (N)
重捕总数(n)
重捕标志数(m)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 征或分布型。
优 秀 课 件 尽在 海波飞扬 优秀 课件 尽在海波飞扬
更多精彩:
联系作者:zhbghost@
2008
12.14
7.06
5.08
思考:计划生育对于我国人口密度有何影响?
资料分析:
1980年深圳城市人口仅为1万人,农村人口为30万人
2010年5月18日,深圳市累计登记的流动人口为1200.55 万人,加上原有的246万常住人口,深圳总人数达到了 1446.55万,其中流动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改革 开放之后,大量的移民涌入深圳,深圳的移民来自全 国各地。
含义: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求所有样方种群
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植物或
活动能力弱的
动物。
常用的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10 m
10m
2、标志重补法
第一次捕获M只,标记,放回;
第二次捕获n只,有标记的m只;
该种群的数量N?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出生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
03
遗传特征与进化潜力
Chapter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意义
遗传多样性定义
指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 异,体现在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 多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意义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种群 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机会,对保护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
进化潜力评估方法
遗传变异度评估
种群的数量变化
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以 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群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对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思考题与讨论话题
01
思考种群特征对种 群生存和发展的意 义。
02
讨论不同种群特征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对种群数量的影 响。
实例二
不同气候区域同一物种种群遗传特征变化。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同一物种种群的遗传多样 性、适应性等差异,分析自然选择对种群遗传特征的作用。
实例三
某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特征变化。分析该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 多样性、基因流等差异,探讨生态环境变化对动物种群遗传特征的影响。
04
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随机分布实例
如森林中某些树木的分布 呈随机状态,与环境资源 的均匀分布有关。
均匀分布实例
如草原上的某些草本植物 种群,为避免种内竞争而 呈均匀分布。
生态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生态学意义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种群内部的动态平衡。
应用价值
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预测种群动态、制定生态管理策略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在农业生产中 ,合理调整作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可以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特 征和空间分布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20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⑷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讨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先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蝗害”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
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等。这样就成功地打开了飞蝗综合防
治的大门,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此后,马世骏先生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研究的共同 点都是从系统、综合、整体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对象、把握过程。正如他后来高度 概括的,生态学的实质就是协调生物与环境或个体与整体间的辩证关系,协调的实
如果你要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的 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因素。
废弃的城市
冬季某城市的乌鸦种群(部分)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年龄组成的类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结论: ·讨论: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⑴实地调查与本节课“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据调查有什么异同?
⑵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⑶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黑光灯灯光诱捕法,是怎样确定种群密度的 通过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获取的种群密度虽然是 个估计值,应该说其与实际数据的偏差度是有限的, 学生也容易接受和理解。但在用黑光灯灯光诱捕法 来调查有趋光性的昆虫密度时,就凭借每晚诱捕到 的几只蛾子,似乎无法计算出密度来。其实灯光诱 捕法获取的仅是相对密度,是通过跟历史记录作对 照得出的,反应密度大小的也不是具体的数据,而 是成灾程度的多度等级,如轻、较轻、较重、重等, 比如说,通过历史记录得知每晚捕到20只左右的蛾 子将暴发严重的农林虫害,那么,在相同条件下, 今年也一晚捕到20甚至更多只蛾子时,就说害虫密 度已大到严重灾害的程度了。
态学的角度看,其目的主要是( A )
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 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
• 6、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CH)
(多选)
A· 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C· 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B· 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D· 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⑴雌雄相 当型:特点是 雌性和雄性个 体数目大体相 等。 这种类型 多见于高等动 物。
⑵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 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等动物。 ⑶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 个体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 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 107:100。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
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
比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
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 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板书〗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二.种群特征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量方法:............方法步骤:1.选取样方:原则:随机选取,不能加入人为主观因素样方大小:一般1m2五点取样:适用于非长方形区域等距取样:适用于长方形区域2.统计各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其密度。
(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的计数:计左上边及其夹角。
)3.计算出各样方的平均值,代表整个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应用对象:运动能力强的动物........方法步骤:1.第一次捕获,标记后释放2.第二次捕获,计捕获数及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数N1=N2/N0→(种群总数=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量/重捕标记个体数)(N:总数, N1:第一次捕获量, N2:第二次捕获量, N0: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如一年)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3)影响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的比率。
(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不变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总数的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具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2)类型: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雌雄相当型,如高等哺乳动物,人类等雌多于雄型,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海豹等雌少雄多型,如白蚁种群(3)意义: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繁衍,雌>雄,有利于生殖。
种群的特征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动的因素
生存
种群密度
迁移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物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都是以改变出生 率和死亡率来体现的,而迁入率和迁出 率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密度。
随机分布(介于两者之间)
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 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 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 排斥时才容易产生。
如狼蛛在森林底层,面粉中 拟谷盗分布情况
七、种群的存活曲线
存
活
人
数
量
的
对
数
水螅
类型Ⅰ(凸形) 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低,达到 后死亡率高。(人)
类型 Ⅱ (对角线形) 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水螅、鸟类)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 … … … … …死亡… … … … … … … … … … … … …。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与社会的联系:我国死亡率降低,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通过计划生育
来降低出生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
用于动物
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 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
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 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 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 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灯光诱捕法 标志重捕法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2.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 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1)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 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相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 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2)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 出生率 世界 中国 孟加拉国 印 度 印度尼西亚 22.2 16.0 27.8 26.5 23.2 死亡率 8.9 6.5 9.6 8.9 7.5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必须降低出生率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长
2015年人口出生率为12.07‰
人口死亡率为7.11‰
五点取样法
记数方法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等距取样法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2)灯光诱捕
用于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种群密度的调查。
光有一定的传播半径 可以估算出面积或体积 再通过诱捕算出大致的数量
(3)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是指: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 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 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 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 估 算 ( 取 样 调 查 )
估算方法: (1)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2)有趋光性的昆虫: 灯光诱捕法 (3)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使用范围: 多用于植物调查 虫卵的调查 行动缓慢动物的调查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密度
1.概念: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 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鼠的数量等。
2.意义: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程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出生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例: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 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2_0_%_,死亡率为_1_0_%__, 增长率为 1_0_%__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一、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有个体没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
的变化。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 如何确认放牧量,从而 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 得最好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即N∶M=n∶m, 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标志重捕法的几点提示
1、适用范围:
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注意事项(误差的原因)
(1)、被标志的动物在种群中充分混合 (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3)、被标记个体的无死亡、标志符号不脱落 (4)、个体被捕捉的机会与标志物无关
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
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 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 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 样方的直径。
• 调查 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 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 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 灯光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他们的种群 密度。
5、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 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 止。那么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
6、一位生物学者正在研究一种鸟的季节性迁 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 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A)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4.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 竞争
N:106=91:25
•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 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 需要研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其他数 量特征。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 为什么东北虎、大熊猫等动物在人为保护 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够迅速增长;而 田鼠、蝗虫等动物,尽管人们采取各种防 除措施,却让然数量繁多,屡屡为害?原 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繁殖能力的差别是重 要原因。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 群增长快。
第4章 第1节种群的特征
双子叶草本植物:1m2的样方为宜
灌木:以16 m2的样方为宜
乔木:以100 m2的样方为宜
5.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数量。
39:N=15:30得到N=78
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动物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D
3.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C.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样方面积应该取1m2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只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
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知识回顾
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C.一个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E.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杂草 F.一窝蚂蚁
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
若没有满足这些条件,都会导致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误差。
③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黑光灯看上去就好像普通的荧光灯或者白炽灯泡,但它们有些地方是完全不同的。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这是人类不敏感的光,所以把这种人类不敏感的紫外光制作的灯叫做黑光灯。
n(重捕个体数)
第四章 种 群
种群的分布型
• 分布型概念 • 类型
种群的存活曲线
第二、三节 种群的增长方式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一、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计数方法:用_____________ 血细胞计数板 进行计数 左上 2.计数顺序:_____→右上→_____→左下 右下
3.测培养液浑浊度的仪器:_______( 比浊计 或比色计)
思考提升 (1)K值一定固定不变吗?其影响因素有什么? 不是固定不变的, 其影响因素有生物 自身的遗传特点和 生存环境条件。
(2)能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有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 捕食等)和内源性因素(行为调节又称领域 行为、内分泌调节)
二、年龄结构和性比率
1.年龄结构
是指各个年龄组_________ 个体数量 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常用 ____________ 年龄金字塔 图形来表示。 2.年龄金字塔
(1)年龄金字塔的含义: ①底部代表_______________, 最年轻的年龄组 顶部代表_____________ 最老的年龄组 。 ②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_________ 整个种群 中所占的比例。 ③中线把每一个年龄组都分为左右两半,左边代表_____, 雄性 右边 雌性 。 代表_____ (2)写出图中三种年龄结构的类型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增长型 预示着种群数量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A:_______, 稳定型 预示着种群数量保持零增长。 B:_______, C:_______, 衰退型 预示着种群数量衰减。
互动关系。
2.对种群数量波动起调节作用的因素 (1)外源性因素:主要指气候、食物 _____、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行为 调节和_______ 内分泌调节。 (2)内源性因素:主要有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直接影响 直接影响 直接影响
迁出率
预测方向
种群 密度
决定大小
影响变动
年龄组成
直接影响 直接影响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 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 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和集群分布。
均匀型
分布比较均匀
随机型
个体分布没有 一定的规律可循
集群型
个体集中 在一起
练习P63-64 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1.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 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 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 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 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 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 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 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4、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 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 率和迁出率。
迁入
种群
迁出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2、意义: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密度的 重要因素
四、年龄组成 1、概念: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幼年、成年和老年)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N=(42×38)/12=133只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直接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间接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 ( 取样调查 )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记重捕法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 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举例: 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 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862%
例:一块草地中每平方米的面积内狗尾草的数量
每立方米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二)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
一、种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 (三)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估算这块草地 中蒲公英的种 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
(三)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样方法 (1)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 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再求其平 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探究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练习: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__个体多, ___个体少。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 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 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 。 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政策。
1)增长 2)幼年的 老年的 3)不断增长 计划生育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知识回顾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2. 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3. 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4. 登月湖和湘江的鲤鱼
种群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密度
(一)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 密度
思考与讨论
P63
老年个体数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第 1次
第2次
一、种群密度 2、标志重捕法
(1)、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 做上标记 (M)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 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m)占总个体数(n)的比例, 来估计 种群的密度。 (2)、计算方法
该种群的个体数N:M : N = m : n
(注意:这里的N1、N2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一、种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 1、样方法 估算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2)探究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
制定 计划
实施 计划
结论
讨论
昆虫的卵、蚜虫、跳蝻等 适合于哪些动物: 趋光性的昆虫:黑光灯诱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一、种群密度
(三)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1)概念 (2)探究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
制定 计划
实施 计划
一、种群密度
实施计划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① 样方的大小 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一般以1平方米的正方形为宜)
② 样方的数量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 近真实情况。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1)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蜜蜂、海豹等
及人工控制的种群
(3)雌少雄多型
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概念: 体的总和。
种 群 小 结
特征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出生率: 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出生(死亡) 的新个体数。 迁入率: 种群在单位时间内迁入 (迁出率)(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M×n N= m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 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N=(4+6+8+8+9)/5=7只/hm2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 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 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五、性别比例 1、概念: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五、性别比例 1、概念: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意义: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密度
3、类型:雌大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蜜蜂海豹等群体动物)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类) 雄大于雌(如家白蚁) 例,性引诱剂诱杀害虫 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4、应用: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出生率=死亡率
③衰退型:特点是老 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 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 少。新出生的个体不 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 体数。种群密度越来 越小。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年龄组成
出生率<死亡率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3、意义: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③ 取样方法
一、种群密度
③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要做到随机取样,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 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 结果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一、种群密度
统计边角的原则: 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
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样方1 N1
样方2 N2
样方3 N3
样方4 N4
…… ……
样方n Nn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增长型:特点是幼 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 年产生后代,老年个 体死亡的少,出生的 比死亡的多,种群的 个体数越来越多。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出生率>死亡率
②稳定型:特点是各 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 适中。在一定时期内 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 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 相对稳定。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
出生率 死亡率 22.2 8.9 世界 16.0 6.5 中国 27.8 9.6 孟加拉国 26.5 8.9 印度 23.2 7.5 印度尼西亚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大 3、意义: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是决定种群密度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