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7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合集下载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背景介绍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联陷入了经济困境。

为了摆脱困境,苏联领导人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试图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这些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深刻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苏联经济在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由一个中央计划委员会统一规划和决策。

经济资源分配和生产活动全都按照预先规定的计划进行。

这种体制强调国家掌控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但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市场调节机制、低效益等。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上,而农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

国家投资大量资金进行重工业建设,特别是军工生产。

这导致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但农村地区因缺乏投资和技术支持而落后。

三、苏联的经济改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领导人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以提高苏维埃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这些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1. 更加市场化的经济体制苏联的经济改革开始于1965年。

1965年11月,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23届全会上,贝利亚被捕,勃列日涅夫和顿涅茨克尔克雷姆林宫的力量对决,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苏联各层级的领导人感到必须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以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改革的第一步是开放经济市场,鼓励农民和工人生产更多的物品和服务,并将它们出售给市场。

这些改革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优先发展轻工业和消费品在改革过程中,苏联领导人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轻工业和消费品生产,改变农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这有助于增加人们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3. 科技革新和现代化苏联领导人也认识到科技革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在高科技、能源、电子和材料等方面投入巨资,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四、对苏联经济改革的评价苏联在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问题也不少。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经济体制的过度集中和计划化,导致了产品效率低下、供应不足、质量不佳等问题。

同时,苏联对于追求高质量、卓越标准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的认识是滞后的。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共32张PPT)
——陆南泉《苏联难以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理论障碍》,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11期
优先发展 重工业
推行农业 集体化
高度集
农、轻、重比例严重 失调,农业、轻工业
中的经 长期处于落后;生产
济体制
积极性低和效率低下,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
1950 年苏联谷物总产量为 6480 万吨,1913 年沙俄 时期为 7250 万吨,同期肉类分别为490 万吨与 500 万 吨,人均谷物为 447 公斤与 540公斤,畜产品为 27 公 斤与 31 公斤。到斯大林逝世的 1953 年,牛、马、绵羊 的头数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
——李永全《苏联改革历史回顾》,《当代世 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1期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
前期主要措施
第一, 撤 销 区 域 经 济 管 理和计划机关, 企业成为 主要经济单位;恢复行业工业管理体系, 恢复全苏的、 加盟共和国的、共和国的部委和部门。 第二, 削减命令性计划指标,由 30 项指标减少到 9 项。 第三,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可以自主确定产品种 类,利用自有资金投资生产, 供销之间确立长期的合同 关系; 企业也可以利用利润形成各种基金———生产发 展基金、物质刺激基金、社会文化基金、住宅建设基金 等。
——《列宁全集》第13卷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社会主义=计划
战时共产主义措施 (遭遇挫折)
新经济政策
实质:利用商品、 市场、货币等因
素发展经济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 有市场
新经济政策关于市场的观点是苏共中央的 共识吗?
斯大林当政后, 在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过程中, 一直 到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最后形成的历史时期, 有关商品 货币关系的理论, 尽管中间有所变化与发展, 也有不少争 论, 但总的来讲, 把社会主义经济视为商品经济和承认价 值规律、市场对经济起调节作用的观点, 一直不占主导地 位, 并不断遭到批判······从而, 也就牢牢地成为斯大林计 划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 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 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 经 济 政 策 斯 大 林 模 式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解体
列 宁
斯 大 林
勃 列 日 涅 夫
戈 尔 巴 乔 夫
1991.12.21
1917.11.7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 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问题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农业 重工业 国防工业 一度促进 问题
初期效果显著,后期停滞不前
败因
内容
不同 结果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及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 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僵化的体制和政策上的失误长 根本原因: 期得不到纠正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主要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排斥市场;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 业;
(2)为支持工业, 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课件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三: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 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 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当年,斯 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 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 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 点,请说明理由。
失去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导致苏联
的最终解体。
启示录
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 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 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 的方向。 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 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
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材料一: 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64年,苏联工业年增 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显改善。赫 鲁晓夫大造廉价的五层楼房,当时圆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
材料二: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 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 区的饲料严重短缺,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 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 漠。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 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 建成共产主义。
小结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领导人
重点
结果

课件7: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7: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旧体制
B.当时美国实力过于强大
C.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D.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
主题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 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 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 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 光为止。”
【思考】上述评论针对的苏联领导人是谁? 提示:戈尔巴乔夫。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弊端仍然存在。 (2)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苏联,危机重重。 2.内容和问题:
内容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
经济
法代替行政命令(实 质:承认市场对经济
的调节作用)
政治 作为改革的重点
问题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 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3.结果:苏联解体。
【思维点击】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突破“斯大 林模式”了吗?表现在哪里?
3.(2018·全国Ⅲ·T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 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 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 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进行改革的?
(2)这些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 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 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异同,戈 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主题一 赫鲁晓夫改革
他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 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 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 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教学目标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7单元《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中的第1课,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艰难探索。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的历史有一定了解,对苏联曾经的强大和崩溃于瞬间感到十分好奇,他们对“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认识模糊、神秘,甚至有错误。

如果偏重理论的讲解未必能实现理性的认识,如果按照常规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的套路进行教学或许会令这一生动、曲折的历史探索大为减色。

鉴于此,本课设计以“在历史中对话”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从而认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设计导入:这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俄国十月革命的功勋战舰,正是这艘战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而这艘战舰正是从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驶出的,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得到了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水兵的支持,苏共领导人称之为十月革命的荣光与骄傲。

然而40个月之后,1921年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发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什么曾经俄国的荣光与骄傲将斗争矛头对准了布尔什维克党,苏俄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话一:马克思与列宁的对话师:要弄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者本人是如何阐述的呢?展示材料1: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三: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 竟高达85%。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对政府不满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 背 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 (民族问题严重)、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 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一、赫鲁晓夫改革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三) 评 价 (四) 结 局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 联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 那一幕。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 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 竟至140幅。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 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 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 这些造成混乱的局面。
项目 洲际导弹 坦克
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 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从30% 上升到80%以上,农业从55%上升到 85%。人均住房面积由1965年的10㎡ , 提高到1981年的16㎡。……
年份 1968 1978 1968 1978 美国 1054 1054 8500 10500 苏联 858 1400 32400 50000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 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 折性。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 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 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吧!” “没锅啊。” “那就烤吧!” “没柴啊。”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 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 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课件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赫 鲁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2.措施: 3.结果: 4.评价: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收效甚微


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改革 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精神。
局限性: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 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农业集 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地位日益稳固。
2.措施: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2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农业 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前期:
推行“新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 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 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 级大国。
勃列日涅夫 (1906-1982)
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9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民生产的40%
1978
坦克
1968
210 ——《世界44现0 代史》
8500
32400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B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③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略”
A.①② C.③④
④推行“加速发展战
B.②③ D.②④
10
材料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 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制头像。黑白相间 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 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位代 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 又由于历史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 而不能自拔。 ——《苏联社会主义网》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你对赫鲁晓夫的了解,你认为 为什么人们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赫鲁晓夫的墓碑? 观点一:赫鲁晓夫性格矛盾。观点二:赫鲁晓夫改革 之初取得一定成效,后期改革带来较多问题。 观点三: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冲破了传统观念的 束缚,但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战略轰炸机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054
1054 656 656 545
858
1400 121 1015 155
1978 432 135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勃列日涅 1978 11000 4500 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
D
材料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 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 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 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越来越大,人们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80年 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 左右。广大人民群众不满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渴 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思考:材料体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改革的 什么特点?这种改革对苏联产生哪些消极影响?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重工业)。人们生活水平没有提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素质;苏联成为世界强国。
(2)积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 了“斯大林模式”。不足: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 林模式”;与美国争霸,影响了经济建设。
(3)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政治改
革上,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改
4.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 主要原因是( )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 C.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片面发展重工业 【答案】D
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都
(
)
A.没有突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B.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 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D.直接导致苏联走向解体 【答案】B
2003 年3月4 日,亚历山大· 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
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
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
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 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材料二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 世纪祖国史》中对赫 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 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三 历史学家尤· 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 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
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
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
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
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二、非选择题 6.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 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高考要求】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知识梳理】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二战后,的弊端日益暴露。

①农业集体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造成。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的提高。

(2)领导地位巩固,力图改革。

(3)1956年,苏共“”召开,人心思变,革故鼎新。

2、内容:(1)农业:①取消农产品的制,实行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

②鼓励发展,扩大和国营农场的。

③大规模,提高粮食产量,提倡。

(2)工业:①将部分中央企业的下放给。

②给企业。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和个人的,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取得一定成效。

(★批判个人崇拜,具有开创性)(2)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最终失败。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1)政策调整: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在坚持集中管理的前提下,扩大的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军备竞赛: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2、结果: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时期。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速度和人民下降。

2、内容:(1)用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实际承认的调节作用。

(2)减少计划指标,代之以计划指标。

(3)调整苏联的结构。

(4)对企业实行和,并出现合资企业。

(5)部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或建立。

3、特点:(1)是用的方法代替原来的;(2)承认对的调节作用。

4、结果:经济改革未取得预期成果,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5、原因:(1)改革缺少和相应的。

(2)坚持做法,优先发展。

【疑难分析】1、如何认识赫鲁晓夫改革的意义?(1)从背景来看,改革是大势所趋,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二十一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习目标】 1、能记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 重点内容。 2、能说出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结果和原因。 3、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苏联的经济改革,并联 系中国实际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重点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及其影响。 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 【学习方法】 运用相关史料,采用问题比较法、材料分析法进行 小组学习、讨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进而得出 启示、教训。 【知识链接】1986年在苏联流传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 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 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 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 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 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 做了些什么呢?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问题 赫鲁晓夫 农业 一度促进农业发展 对原有经济体制 的修补 勃列日涅夫 重工业国防业 成为超级大国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域转向 苏联剧变并 放弃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苏共领导 政治领域 最终解体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 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 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课堂小结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 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 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2)前两者都取 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3)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 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冒然进行根本性的 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 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 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 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消极: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 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同: 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结果:都在短期内取得一些成果;但国民经 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没有解决。 ③失败主要原因: 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异:改革重点有所不同, 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影响
(2)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领 导地位确立。
2、内容及评价:
项目
农业 (改革 重点) 工业


评价
①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②扩大集体农 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开垦荒地,提倡种 植玉米.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 放;②给企业部分权利;③一定程度承认企业 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 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②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 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7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2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7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28张PPT)

开始承认
市场,用
经济方法 管理经济
重点在重 优先发 工业,使 展工业,经济结构 尤其是 比例更失 军工企 调
沙俄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1917年十月革命 1922年
1991年12月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991
战时 共产 主义
新经 斯大林模 济政 式 策
社会主义改革
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对斯大林模式的调整 ——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 不同?
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苏 俄
(联)
经 济 政 策
的 变

内外交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恢复了经济,稳定了形势
苏联成立、列宁去世
斯大林模式
B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 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 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 改死了”具体是指其( ) A.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 D.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2、内容与实质
农业 (重点)
工业
仍然忽视市场
①实行收购制 对经济的调节
②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
直接生产者仍
旧缺乏自主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联解体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苏联解体的必然性:
•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 外部原因: 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 • 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 社会主义的失败。 • 社会主义道路是复杂的艰难的曲折的!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知识回顾:
外 国 策“ 武 战 装 时 干 共 涉 苏 维 埃 政 权 巩 固 经 济 政 治 危 机 经 济 迅 速 恢 复 政 治 形 势 稳 定
工 业 化 农 业 集 体 化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国 内 叛 乱
产 主 义 ” 政
新 经 济 政 策
“ 斯 大 林 模 式 ”
材料1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 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 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 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了很多问题, 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 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材料2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 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 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 革命前居欧洲第5位下降至居世界第18位。 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劳 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 期落后。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1982)
1964年,赫鲁晓 夫在混乱中黯然下台, 继任的勃列日涅夫又 该如何诊治已经病入 膏肓的苏联呢?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小修小补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1)在企业管理方面: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 ②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在工业方面 (重点)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探究二】参考答案
积极作用:①经济:使苏联快速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②政治:苏联长期成为社会主义力量的中坚核心。
消极作用:①经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民 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实行指令性计划,使企业缺乏活力,阻碍 了经济持续的发展; ②政治:民主法制长期不健全,社会缺乏活力; ③国际: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制约其发展; ④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出发点: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取得优势地位。“冷战” 思维不利于正确看待问题,不能走向富强。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成为苏联解体的 历史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成效不大,政治改革背离 了社会主义方向,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探究二】参考答案
1.相同点 (1)背景方面:改革都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 活水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2)指导思想方面: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提出全面并行之有效的改革 措施。 (3)内容方面 ①都主要涉及了经济领域。②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都在不同 程度上承认或允许在公有制形式外,私人(个体)经济存在。 (4)结果方面:改革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习案 参考答案
一、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收购制、家庭副业、自 主权、种植玉米、管理权、物质利益、农业、斯大林 模式、科学认识。 二、集中领导、经营自主权、经济手段、重工业、军 事、军事实力、经济负担、停滞。 三、指导性、所有制、经济管理、行政命令、市场、 政治领域、失控、解体、宏观决策、重工业。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内 容:1.探究案中第一、二、三题 2.课本上的内容。 参考书目:高中历史(必修2)、《主干知识导学》、其他 辅导资料 要 求: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2)1953年,斯大林逝世(3)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结果:收效甚微(失败)4.改革失败原因(1)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

(2)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3)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上本人作风专横。

5.评价整,为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创造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难以解决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和工业发展中的矛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东欧政局动荡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勃列日涅夫进行改革的主要条件(1)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2)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走上政治舞台。

.内容1)企业管理: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②扩大国营企业经改善管理)(2)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加紧发展军事力量。

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结果(1)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苏联的经济负担,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苏联的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开始下降,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4.改革失败原因(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

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