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不良行为纠正制度

幼儿园不良行为纠正制度

幼儿园不良行为纠正制度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面对各种琐碎的问题和困难,往往会出现各种不良行为。

为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幼儿园不良行为纠正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幼儿园应建立明确的规范和制度,让孩子们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例如,在幼儿园中,可能会出现抢玩具、打架、说脏话等不良行为,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应当制定相应的纪律和规则。

同时,老师还应该告诉孩子们这些规定的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其次,在幼儿园中,老师们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老师应该果断地制止并给予适当的惩罚。

但是,惩罚并非唯一的方式,老师们还应该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此外,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励表现良好的孩子,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幼儿园还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家长是孩子行为的第一监督者,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因此,幼儿园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告诉他们孩子的不良行为,并请求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在纠正不良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幼儿园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老师应该尊重和理解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和需求,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老师们也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他们在愉快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总的来说,幼儿园不良行为纠正制度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规范和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可以有效地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成长为品德高尚的人。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

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家庭环境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模式。

如果父母缺乏规范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可能导致孩子形成依赖性强、任性的行为习惯。

改进的方式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有明确的规范和界限,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培养孩子具备自控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也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幼儿园或学校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一些不良的社交环境可能导致幼儿模仿不良行为。

幼儿园中存在欺凌或暴力行为,容易影响幼儿形成积极、合作的行为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长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定期交流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孩子的情商教育,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个体因素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

每个幼儿的性格和天赋不同,对于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倾向。

一些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过于喧闹、任性等。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和合适的活动方式来引导孩子将好动的精力发泄在正面的方面上,如参加体育运动、音乐等课外活动。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家长的明确规范教育、学校的情商教育以及个体的积极引导等方面。

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是一项需要长期耐心和关注的工作,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合作共同努力,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行为纠正 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纠正  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纠正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孩子的成长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幼儿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调皮捣蛋、妄自尊大、缺乏社交技巧等。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及时纠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1. 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良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定的原因。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花时间观察、倾听和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以大声哭闹来吸引注意力,这可能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只有深入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纠正方法。

2.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这些规则应该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并且能够适应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要求。

例如,可以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吵闹打闹、尊重他人等。

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

3. 奖励鼓励与惩罚教育相结合在幼儿行为纠正中,奖励鼓励和惩罚教育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以增强积极行为的出现频率。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也需要适时进行惩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然而,惩罚教育应该注意方式和程度,不能过于严厉或暴力,以免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4. 示范和引导正确行为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经常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理解世界。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时,应该先展示正确的行为,并引导孩子学习。

例如,如果孩子经常随地乱扔垃圾,家长可以主动示范正确的垃圾分类和投放方法,并与孩子一起实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源于对情感和需求的表达不畅。

为了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尤为重要。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习得不良行为习惯的阶段。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十分重要。

那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进行改进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1. 家庭环境影响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

如果家庭环境混乱,缺乏管教,孩子就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家长经常吵架、家庭成员间缺乏沟通、家中物品摆放混乱等,都会对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

2. 同伴影响幼儿期的孩子开始接触同龄的小伙伴,他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互相影响。

如果孩子身边的同伴都是不良行为者,孩子就容易受到影响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3. 缺乏自控能力幼儿时期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控能力,他们的情绪易受外界影响而表现出不良的行为。

比如在家里受到挫折失败后,孩子可能会以打破玩具或者大声哭闹等方式发泄情绪。

4. 缺乏社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是幼儿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孩子缺乏社会化教育,那么他们就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不懂得分享、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规则等都是因为缺乏社会化教育的结果。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教育,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良好的榜样和教育。

2. 合理的惩罚和奖励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可以通过合理的惩罚和奖励来帮助孩子改正。

要注意的是,惩罚和奖励要适度,不宜过于严厉或者过于宽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强化自己的控制能力,比如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控能力,让孩子学会克制情绪,保持冷静。

幼儿时期需要进行有效的社会化教育,让孩子明白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的原则。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适合幼儿的社交活动,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如何改掉孩子的坏习惯

如何改掉孩子的坏习惯

如何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如何改掉孩子的坏习惯1、想想孩子为啥有坏习惯首先想一想,为什么你的孩子会出现这些坏习惯。

有时候孩子的这些坏习惯会表现得很平静,特别是很小的孩子,吮吸拇指和轻轻地摇晃身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无聊、焦虑、压力和紧张等也会让孩子出现一些坏习惯。

2、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坏习惯你可以尝试着去忽视孩子的坏习惯,不要过度关注,如果你对孩子的行为过度关注,辱骂孩子或者是惩罚孩子的话,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坏习惯更加严重。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些坏习惯会逐渐消失。

3、和善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如果你不喜欢孩子的行为,你可以平静地向孩子指出来,如果孩子依然改不了那个坏习惯的话,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改的理由。

因为孩子有时候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也是无意识的,只是习惯性动作或者他们还不知道这些习惯的坏处。

、用赞美鼓励孩子的好习惯赞美是一个很有效的鼓励方法,当你发现孩子做对了某些事,或者表现得很好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一点鼓励,要向孩子证明你是在意他的。

例如,当你的孩子没有把手指放在嘴里或者是鼻子里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拼图”,或者和孩子说“你画的可真好看”。

5、给孩子找一个代替品当你发现了孩子的坏习惯,你可以给孩子找一个其他的东西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当你发现孩子在挖鼻孔的时候,给孩子一个能分散他注意力的玩具。

当你发现孩子在吸手指的时候,给他一个棒棒糖。

如果你的孩子会出现焦虑、紧张或者是有压力,你可以先让他冷静下来,和他温柔地说说话,或者是用他最喜欢的玩具分散下他的注意力。

6、给孩子制定奖励制度给孩子制定一个奖励制度来鼓励孩子的行为,当你发现孩子会自己玩玩具了,不会那么依赖别人了,给孩子奖励一个贴纸。

如果你希望你的奖励更有效的话,你要在孩子刚做完的时候就立马给他奖励,这样他的印象才会更深刻。

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贴纸的时候,用贴纸换一个更大的玩具给他。

2孩子坏习惯的表现有哪些1、吃饭不老实也就半个多月的时间,这吃饭时也捣蛋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与引导

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与引导

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与引导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前班儿童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冲动、咬手指、咬衣领、拿他人的东西等。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规范,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学前班儿童的不良习惯。

首先,为了纠正学前班儿童的不良习惯,我们应该建立积极的行为引导机制。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明确行为的分别。

当学生表现得好,如不再咬手指或咬衣领,老师可以给予鼓励和奖励,如奖章、小礼物或赞扬。

这将增强学前班儿童积极行为的强化效应,使他们渐渐改变不良习惯。

其次,学前班教师应注重行为引导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不良习惯,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纠正方法。

例如,对于咬手指的问题,教师可以经常关注学生并提醒他们手的位置,或者给学生一个球或绷带,以使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

对于咬衣领的问题,可以通过给他们一个围巾或领带等物品以满足他们的咀嚼需求来减轻这种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父母沟通,共同制定纠正习惯的计划,并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保持信息的流动。

此外,为了引导学前班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游戏或角色扮演,引导他们模仿正确的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学前班儿童能够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体验到正确行为的乐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学前班教师在纠正和引导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时,应注重温和和耐心。

我们应该理解,不良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法立即获得改变。

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前班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改变不良习惯,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结起来,学前班儿童不良习惯的纠正和引导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耐心的过程。

通过建立积极的行为引导机制、采取合适的纠正方法、进行模仿角色扮演以及注重温和耐心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前班儿童改变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订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不良行为习惯经常会消失,这给家长和老师们带来了很多困扰。

要订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采纳合适的方法和人类手法来引导幼儿走向正确的道路。

我们要留意理解幼儿不良行为背后的缘由。

幼儿的行为往往受到他们的需求、心情和环境的影响。

有时候,幼儿可能由于不会表达自己的心情而实行不良行为来引起他人的留意。

因此,我们需要急躁地观看、倾听和与幼儿沟通,以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和感受。

我们应当采纳正面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幼儿。

严峻的惩处和威逼只会让幼儿感到恐惊和挫败,而无法真正理解和改正错误。

相反,我们应当赐予幼儿鼓舞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被关注的重要性。

当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准时表扬和嘉奖,激发他们乐观向上的动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规章和约束来关心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需要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行以做的。

我们可以制定简洁明白的规章,并与幼儿进行反复的沟通和解释。

同时,我们还应当赐予幼儿相应的引导和关心,关心他们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注意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热关系。

幼儿需要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当幼儿犯错误时,我们不应当对他们产生过度的绝望和指责,而应当以暖和的态度和急躁的心态引导他们熟悉错误、改正错误。

通过与幼儿建立亲热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更有效地订正不良行为习惯。

订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需要我们急躁、理解和关爱。

通过深化了解幼儿的需求,采纳正面的教育方法,设立明确的规章和约束,以及与幼儿建立亲热的关系,我们可以关心幼儿走出不良行为的逆境,引导他们走向健康、乐观的成长之路。

改正幼儿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引言: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进展的重要阶段,但许多幼儿会消失一些不良行为,如打闹、争抢玩具、撒谎等。

为了关心幼儿克服这些不良行为,我们需要实行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老师如何处理幼儿的不良行为

幼儿园老师如何处理幼儿的不良行为

幼儿园老师如何处理幼儿的不良行为幼儿园既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环境。

然而,由于幼儿的个性差异以及年龄特点,不良行为在幼儿园中时有发生。

作为幼儿园老师,如何妥善处理幼儿的不良行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讨论几种有效的处理方法,以帮助幼儿园老师更好地管理幼儿的不良行为,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一、建立良好的规则和习惯在幼儿园中,建立明确的规则和习惯对幼儿的行为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老师应该制定简明扼要的规则,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遵守。

例如,不骂人、不打架、不损坏公物等。

其次,老师应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习惯,如讲究个人卫生、礼貌待人等。

通过清晰的规则和积极的引导,幼儿将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适当的奖惩措施可以起到引导和纠正的作用。

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老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例如鼓励他们到班级公示榜上贴上自己的名字或给予小礼物。

对于不良行为,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性的措施,如罚站、扣分等。

但是,在实施奖惩措施时,老师应该采用温和的语气,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同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对幼儿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

三、有效的沟通和倾听在处理幼儿的不良行为时,老师应该注重与幼儿的沟通和倾听。

首先,老师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倾听幼儿的心声,老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其次,老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反映问题,并及时进行交流和解决。

四、示范和引导作为幼儿园老师,示范和引导是帮助幼儿克服不良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

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例如,老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耐心对待每一个幼儿,以及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示范和引导,幼儿将更容易接受正确的行为模式,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五、家校合作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家庭的作用同样重要。

因此,幼儿园老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行为管理努力。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阶段是孩子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幼儿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这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从成因和改进措施两方面讨论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个体因素。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

一些幼儿可能来自家庭条件恶劣的环境。

这些环境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积极的榜样和正确的行为规范,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孩子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或者叛逆行为。

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如果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竞争或者过于施加压力,孩子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和不适应的情绪,从而表现出不良行为。

教育者是否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心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这些特点和特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

有些幼儿可能天生就比较活泼好动,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一些幼儿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或者过动症等特殊问题,也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针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心。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变化,积极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教育者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以激励为主、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行为。

对于不良行为,要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和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

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习规则和礼仪,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幼儿出现特殊问题,比如注意力缺陷或者过动症等,教育者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给予他们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改善不良行为习惯。

纠正幼儿行为问题方法

纠正幼儿行为问题方法

纠正幼儿行为问题方法
纠正幼儿行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积极沟通:与幼儿进行积极、耐心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通过沟通,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设定明确的规则:在家中设定明确的规则,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规则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并且要坚持执行。

3.正面激励: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正面行为。

这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愿意遵守规则。

4.忽视小错误:对于幼儿的一些小错误,可以选择暂时忽视,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

这可以让幼儿自己意识到错误,并学会自我纠正。

5.使用自然后果法:当幼儿的行为导致不良后果时,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

这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学会负责任。

6.榜样示范:作为父母或教育者,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

通过自己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幼儿,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

7.提供选择:给幼儿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决策过
程中。

这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更愿意遵守规则。

8.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幼儿的行为问题比较严重或持续存在,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学家。

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以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

总之,纠正幼儿行为问题需要耐心、理解和引导。

作为父母或教育者,要关注幼儿的需求和感受,与他们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多种方法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或行为,如任性、暴躁、不听话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重视和纠正,将会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在这个阶段培养出来。

如果幼儿在这个时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及时了解和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还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他人产生影响。

如果幼儿养成了暴躁任性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导致他人与其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重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进和培养,不仅是为了幼儿个体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了解和重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只有我们认识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走向健康和快乐的人生道路。

2. 正文2.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第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行为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方法,幼儿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第二,同伴影响。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如果周围的同伴都有不良行为习惯,幼儿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形成类似的行为习惯。

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耐心和方法,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没有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导致幼儿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情绪和心理因素。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幼儿遇到挫折或者不适应环境,容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较为广泛,例如咬手指、坐姿不端正、挑食、口语不清晰等。

针对这些不良习惯,建议家长和教师采取以下对策。

家长和教师需要对不良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必须认真和耐心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解释,让他们了解到这些习惯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

要着重强调正确的习惯的重要性和积极性,给予孩子正向的激励和奖励,让他们愿意主动改正不良习惯。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习惯出现的时间和情境,找出引发不良习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如果孩子咬手指是因为焦虑,可以试着给孩子提供安全感,陪伴他们,引导他们放松情绪;如果孩子坐姿不端正是因为缺乏运动,可以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加运动时间。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针对挑食问题,可以尝试多样化的菜肴,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和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食欲和兴趣;对于口语不清晰问题,可以多给孩子提供模仿和跟读的机会,以及参加一些语音训练课程,帮助他们改善发音。

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教育工具和游戏,对抗不良习惯。

可以准备一些专门的手指咬咀嚼橡皮帮助孩子纠正咬手指的行为;可以使用坐垫、靠垫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可以通过亲子游戏和趣味活动,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家长和教师还应当关注自身的行为和言语对孩子习惯的影响。

他们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自己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和教师在引导孩子改正不良习惯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积极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和爱的态度,避免过度批评和惩罚,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方面,家长和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借助观察、沟通、激励和教育工具等手段,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有很多种,比如咬手指、挖鼻孔、拔毛发、乱扔东西、哭闹等等。

这些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纠正,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形象和健康,还会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们正确处理和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要过分担忧和惊慌,更不要用暴力的方式去纠正孩子的行为。

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良习惯是正常现象,不可避免的。

家长应该耐心引导和教育,将其视为孩子成长道路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是模仿,特别是在幼儿阶段,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学习和模仿家长的行为。

所以家长要通过自己言传身教的方式,示范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正确的行为标准。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引导纠正。

当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要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纠正计划。

选择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责备和教育,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并告诉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四,家长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

当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正向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约束机制。

家长要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不断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律和纪律意识。

第六,与幼儿园或学校进行配合。

家长要与幼儿园或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发展状况,及时了解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予以积极引导和纠正。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孩子的不良习惯往往是因为孩子缺乏关注和陪伴而产生的,所以家长要给予孩子合理的陪伴时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幼儿教育中的不良习惯是可纠正的,只要家长们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适当的引导和教育措施,相信孩子的不良习惯会得到纠正。

幼儿小朋友一些不良习惯的改进措施

幼儿小朋友一些不良习惯的改进措施

幼儿小朋友一些不良习惯的改进措施
真实案例分析:
我班的A小朋友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小男孩,但是却有一些比较不好的小问题。

他老师喜欢脱裤子,把一半的屁股露在外面,午睡也是个大问题,她总是久久不能入睡,而且很喜欢做小动作,总是把袜子脱掉玩弄,把被子扯东扯西,把席子一条条扯出来塞嘴巴里咬。

嘴巴里还会不停地嘀咕着什么。

一刻不消停,有时睡着了也已经快要起床了。

分析:
从以上的表现可以看出,A是一个多重性格的小朋友,在群众面前显得很内向,不愿表露自己的想法,但在私底下却是很活跃的一个小女孩。

导致这类性格
的原因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家庭、自身都可能有影响。

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往往都是父母的溺爱而导致的,一贯的作风使得她很难纠正过来,因此这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配合,逐步改正她的不良习惯。

措施:
1. 以尊重为原则,多与A小朋友沟通,循序渐进地改变的不良习惯。

2. 教师多观察周紫涵,抓住教育契机对她进行随机教育。

3. 家园配合,调整A小朋友的家庭教育方式。

2020年5月13日。

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时期。

幼儿阶段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没有良好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很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呢?一、制定适合幼儿的惩罚措施对于幼儿的惩罚措施必须做到力度适中、罚当其罪。

家长要明白,对幼儿过度的惩罚是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反抗情绪的。

因此,在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家长应该采取时机恰当、惩罚适当的方式。

比如,家长可以在孩子不听话、不遵守家规的时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行为在家中负责,比如自己收拾玩具、厨房用品等等。

这样,孩子就可以在清理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学习到掌控自己的能力。

二、要注重表扬和鼓励与惩罚相比,表扬和鼓励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

家长应该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及时给予语言鼓励和物质激励。

比如,当孩子好好完成作业时,可以给孩子一颗小糖果或者用语言的方式表扬孩子。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有动力。

三、保证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规范性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规范性有关。

如果家庭环境不整洁,噪音大,孩子就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如果家长言行不规范,缺乏教育规范,孩子也容易获得不良的行为模式。

因此,保持家庭环境的整洁和教育的规范,是矫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四、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互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互动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家长经常和孩子沟通,互相理解,孩子就不太可能产生不良行为。

因此,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和关注孩子的需要和意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总之,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家长有耐心、有恒心,同时要注重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采取适当的方式调整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采取过度严厉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给孩子建立最好的典范和榜样。

幼儿园宝宝不良行为纠正方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幼儿园宝宝不良行为纠正方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幼儿园宝宝不良行为纠正方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幼儿园宝宝不良行为纠正方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1. 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宝宝们开始逐渐融入社会大家庭,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宝宝们有时会展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这给老师和家长们带来了困扰。

如何有效地纠正幼儿园宝宝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2. 分析不良行为的原因2.1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园宝宝的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庭中存在着纵容宝宝不良行为的现象,那么宝宝在幼儿园中也会模仿这些不良行为。

2.2 自我意识不强宝宝在幼儿园阶段还处于自我意识发育的阶段,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3.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3.1 正面激励对于宝宝的良好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宝宝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3.2 榜样示范老师和家长们应该成为宝宝的良好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宝宝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能教育宝宝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3.3 惩罚与引导对于宝宝的不良行为,需要进行适当的惩罚,但同时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改正。

4. 个人观点在幼儿园宝宝不良行为纠正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引导。

因为宝宝们还处于成长的阶段,他们需要理解、体验和接受正确的行为观念,这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共同努力,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5. 总结在幼儿园宝宝不良行为纠正方案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全方位的任务,需要从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正面激励、榜样示范和正确的惩罚与引导,可以帮助宝宝逐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老师和家长们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宝宝不良行为的纠正,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指导。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现代社会中,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如撕书、破坏玩具、扔东西等破坏行为,不参与游戏活动、不说话、害羞及怕见陌生人等社会交往偏差行为,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行为,打人、骂人、抢玩具等攻击性行为。

那么如何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帮助小班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一、观察幼儿,寻找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幼儿时期的孩童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出现不良行为举止,所以要想有效纠正不良行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及时观察幼儿。

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孩子,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观察,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找到不良行为举止产生的原因,以便于采取对策及时处理和解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不良行习惯对其未来成长的影响。

当然,对于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幼儿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进而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在生活中也要全面观察幼儿,初步掌握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随后采取正确对策,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不良行为,否则很容易导致其他问题出现。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更应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教导他们从小要讲究卫生,讲文明,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别人喜欢的好孩子,从而实现促进我国幼儿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只有让幼儿在积极、平等、和谐、友爱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安全感,才能减少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布置温馨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幼儿的活动空间和场地,环境布置应遵循温馨、安全、富有童趣的原则,作品墙面可以适当留白,班级区角要提供足够的活动材料,物品摆放要有序。

另外,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组织幼儿如厕、盥洗、游戏等环节时可以分组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因拥挤而导致的幼儿心理焦虑和小朋友之间矛盾的发生。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习惯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习惯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例如吵闹、发脾气、不听话等。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方法来应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

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应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

这包括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记录不良习惯的具体表现以及尝试发现可能的原因等。

通过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我们能更好的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制定个别化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特点,制定个别化的行为管理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设立明确的规则和边界为孩子建立清晰的规则和边界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基础。

规则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遵守。

在幼儿园中,可以使用图片、手势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规则。

培养良好的习惯通过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

例如,用小奖励鼓励他们遵守规则、分享玩具、礼貌用语等行为。

此外,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游戏等方法,让孩子亲身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

提供合适的替代行为一些不良习惯往往是由于孩子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绪而导致的。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更合适的替代行为,例如使用言语表达需求、寻求帮助、用积极的方式解决冲突等。

倾听和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要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我们需要倾听和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减少他们产生不良习惯的可能性。

有效的应对策略针对孩子的不良习惯,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激励,鼓励他们改正不良习惯。

注意要表扬他们所做的正确行为,让他们感受到被肯定的重要性。

设立合理的惩罚措施当孩子坚持不良习惯时,我们需要设立合理的惩罚措施来让他们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后果。

但是,惩罚措施应该公平、合理并符合教育原则,避免过度惩罚或使用过于严厉的方法。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与家长密切沟通,与他们分享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行为和进步情况。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的不良习惯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的不良习惯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幼儿的不良习惯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社会的场所,也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

但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打架、捣乱、抢玩具等行为。

这些行为若久而久之,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应对幼儿的不良习惯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干预,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了解幼儿的不良习惯了解孩子的不良习惯是幼儿园教师应对不良习惯的首要任务。

有了正确的记录和观察,教师才能发现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的频率、时段、具体情境和影响因素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

记录和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日记、评估表、个案记录、视频等形式进行。

幼儿园教师应尽可能地多方位、全面地了解幼儿的不良习惯;同时,注意记录和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过于主观臆断和马虎草率。

二、了解不良习惯的产生原因产生不良习惯绝非空穴来风,往往是由某种原因所引发的。

了解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更精准和有效的干预。

1、家庭教育不当:教育能力和方法的限制是一些家长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

2、道德评价与道德情感混淆:有的家长在对孩子行为进行评价时会引入自己的道德情感,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3、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失去家人等影响了孩子情感健康和行为表现。

4、性格因素: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父母DNA传递给孩子的性格特征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也会引发一些不良行为的特征。

5、环境因素:幼儿所处的环境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如果幼儿的玩具区域不恰当,会增加孩子争抢玩具的行为。

三、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形成良好习惯1、坚持正面激励: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表扬时,一定要采用正面、肯定的语言来引导幼儿的行为,给孩子们充满唤醒脑力和兴奋营养的感受。

例如,“好样的!你今天玩得很好!”,“小朋友们,我们的教室整齐干净,很好!大家都是好样的!”2、对错分明:对幼儿的不良习惯,幼儿园教师不能忍错摆事实的态度决定幼儿的行为是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转)
一、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
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自信的孩子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也定当自立自强。

而家长包办代替一切的孩子反而会缺乏自信也很少能够自立,这样的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

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帮助他人等。

在当今社会如果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拥有了成功的钥匙。

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的: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

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

常听说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整日疲于奔命却又总是不了了之。

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依兴趣选择一到两件喜爱的技能坚持学习,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技能经过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就,也并不需要“以文补武”或“以武补文”,因为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一习惯会自然向其他技能学习领域转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了以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孩子哪个不爱?又怎会不成功呢?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八字原则
1.以身作则
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或者说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则示范表现好的行为,孩子学会不良行为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现不良行为矫正起来也较为容易。

2.赞扬为主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调皮好动,做什么都不专心,让他学书法养养性子”,有的说:“我的孩子胆小怕羞,让他学武术锻炼胆量”。

文艺武艺是各有长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特征,或外向好动或内向羞涩,气质同时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并且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也是一个人的缺点。

因此家长与教师不应逆水行舟,正确办法是发现孩子所擅长的、所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的些许进步,逐渐引导孩子发挥长项纠正短项。

试想哪个孩子不喜欢被夸,他有了自信才有胆量尝试他原先不擅长的。

比如对好动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表演得真好,妈妈再讲个新故事你来表演”,他会不会安静坐下听故事呢?对好静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画画都这么棒,跳个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励下他如果开始跳舞,家长更应立即称赞。

和开始举例的那些隐含贬义的用语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效果?试试就知道了。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孩子的每一点小小进步都需要及时地、大张旗鼓地称赞,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已是第二代,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宝宝,养育者又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孩子有所溺爱和娇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但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孩子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

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

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

正确的矫正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对待第一次
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某种不良行为的第一次出现而没有认真对待。

我的孩子在一岁半左右,上街第一次哭着要买糖,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别人东西,我都非常严肃地先告诉他这样不对,同时给予小小惩戒,比如让他独自站在一边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时间。

然后抱着他再次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次就被及时责罚,即使以后二次出现,稍作劝阻孩子就听从了,出现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会再出现。

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总抱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导致以后的矫正确实困难重重。

下面再介绍几个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孩子不良行为的矫正。

2.及时惩罚
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施以惩罚,千万不要采用有些家长的口头威胁“等你爸(或其他人)回来收拾你”。

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

相信家长一定经常发现此年龄段的孩子哭的同时转眼就笑,更不用说一个漫长白天之后他怎能记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评他的原因,而且家长自己往往也已经忘记了应该责罚孩子。

及时惩罚孩子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被责罚的,他也才明白应该改正什么错误?
3.冷处理
心理学上又称“爱的剥夺”。

比如孩子有骂人现象,一旦他脏话出口就应采取罚站并不许周围人理睬他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单独处于房间的角落,使他更深刻地体验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独难受滋味,当然之前先告诉他为什么罚他。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合适的冷处理的时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

应该是年龄几岁就罚几分钟,比如孩子三岁就应只罚站三分钟并在此期间周围人不理睬他的任何举动。

这样既让他认识到为什么被罚与体验孤独的滋味,又没有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有的家长会问:“孩子哭着往我怀里扑不认罚怎么办?”,很好办,家长在告诉他为什么之后,只要闭起眼睛不理他,到应该的时间,效果是一样的。

粗暴的打骂反而可能使孩子也具有暴力倾向,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4.教给孩子合适的行为标准
大多数家长认为责罚过孩子就完事了,其实并非如此。

孩子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

矫正的极有效的方法是,责罚之后教给孩子合适的满足自己欲望的方法。

比如孩子拿其他小朋友或幼儿园的玩具回家,不用说那些不予处理的家长会给孩子带来多么不好的影响,很多家长也是简单批评一句“不能拿别人东西”。

这种情况下责罚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明天把它还回去。

你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经过别人同意,玩一会以后要还给人家。

”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再出现错误的行为。

5.抓住重点,持之以恒
这是非常重要并不能忽视的。

听过家长如此抱怨吗?“才批评过你,又忘了,没长记性啊!”这样说倒的确是歪打正着。

事过就忘,哭过就笑正是学前儿童的特点。

况且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不良行为的形成非一日之果,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矫正。

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应先针对最不能忍受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反复责罚以使这种行为彻底消失。

不应该一会为孩子骂人、一会为孩子不写作业而不停地批评他,孩子会无所适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