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分析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分析

调研对象: 调 研 对 象涉 及郑 州 、 常 州地 区 的机 电制 造
长、 车间主 任 、 制造部 、 设计 部 、 技术 部等 部 门的主 任 、 企 业 人力 资 源 主任 、 销 售人 员、 院校 专业 负责 人 、 中原 经济 区 建设 2 0 1 1年 被纳入 国 家战 略层面 ,以河 技 术 负责人 、 南 郑 州 为 中心 的 中原 经 济 发展 区 域功 能定 位 之一 是 发 展 任课 教 师等。 调研 形 式 : 本次调 研 主 要采 用 问卷调 查 、 电话 / QQ 交 先进 的机械 制造 和现代 服务 业。; - " 7 南作 为我 国第 一人 口大 文 献检 索、 查 阅 网站等 方式 , 对包括 河 南省 郑州 市 的宇 省, 集 聚人 力 资 源 与经 济基 础 条 件 , j t - - 为推 进 中原 经济 区 流 、 海 马( 郑州 ) 有 限公 司 、 郑州 日产 有 限公 司 、 红宇 机 工业 化城镇 化 带来 重大 的战 略机 遇 。 笔者 所在 学校位 于郑 通 公 司、 江苏 省 常州市 的丰 润( 常州 ) 集 团有 限公 司、 瑞声 ( 常 州 新 区、 中原 经 济 区 、 郑 州航 空 综 合经 济 发展 区“ 三区” 叠 械 厂 : 州 ) 集 团有 限公 司等 通过 座 谈会 的方式 , 对用 人 单位 进 行 加 之地 , 与 中 牟汽 车 产业 园区 紧 临 , 在 这 一 时代 与 区域环
工 具 的特 点 , 如 材 料 方面 , 除一 般 的素 描 纸 外 , 可 尝 试 卡 练 , 同 时对于 每个 学生 个性 的 艺术语言 和 学生 潜在 的创 造
纸、 宣 纸、 有 色 纸等 ; 工具 方面 , 除常 用 的铅笔 外 , 可 试 用木 力 的塑造 与 发掘 有重要 的意义 。时代 在发 展 变化 , 素描 基 炭条、 炭 粉 笔等 。 础 教 学 的 目的 、 方 式也 跟着 在 变 , 要 使基 础 素描 教 学 适 应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专业。

文章阐述了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调整、专业教师培养、校企协作开发教学项目、“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问题分析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

而机械制造已发展到新阶段,在信息技术等影响下的机械制造学科,已经基本形成新的概念和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进步,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生产所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目前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顺势而为,及时加以调整。

一、人才需求分析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大约为60万。

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全国每年机械制造类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在550万人左右。

可见,机械制造类人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有较大需求,培养高素质机械制造实用型技能人才是迫切的、必要的。

在技术快速更新的今天,制造行业迅猛发展,所需人才在处理工作上的问题时已经不再是只靠专业知识。

因为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即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应具有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娴熟的工程经验,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效能性。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的是这类人才。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常用的读识图、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能力,相关软件的操作能力,常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还应掌握机械零件的检测与分析能力、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能力等。

同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情商的训练、吃苦耐劳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

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作 者 简 介 :何 秋 梅 , 东 K-, 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讲 师 。 广 - J f电 何 良胜 , 东水 利 电力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教 师 。 广
46
I 机床 操 作 员 l— I 机 加 工设 备 的操 作 能 力 —一
— —— ——— —— ——— —— ——— —— —一 r —— ——— —— ——— —— ——— — ——— —— ——— —— ——— —— ——— —— — ——一

应 当 遵 循 知 识 学 习 由 浅 入 深 、 能 力 培 养 由 低 到 高 的 认 知 规 律 。 同 时 , 足 三 个 基 本 要 求 , 按 照 基 于 工 满 即
l机加 工 工艺 员 l 一
r ’’ —— —————— — — ‘’ ’-一
绘 图 ; .AD三 维 造 型 ; . 件 测 绘 ; . 面 粗 糙 度 检 3C 4零 5表
验 ;. 件 尺 寸 精 度 检 验 ; . 状 位 置 精 度 检 验 ;. 6工 7形 8机
构 选 型 与 设 计 ; . 械 零 部 件 的 选 用 与 设 计 ; 0机 械 9机 1.
归纳 , 定 出 3 确 5项 职 业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 纸 识 读 , 图 手
作 、 学 结 合 ” 课 程 体 系 。 学 院 从 课 程 体 系 建 设 的 工 的 目标 与 思 路 出发 ,通 过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和 工 作 岗 位 分 析 , 建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的 课 程 体 系 , 革 构 改
作 过 程 的 系 统 化 课 程 体 系 开 发 和 建 设 。 据 技 术 复 杂 依
程 体 系建 设 改 革 与 实践 经验 。 关 键 词 :机 械 制 造 及 自动 化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改 革 ;实 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报告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报告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报告——(工业制造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面对如何建设特色专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充实专业方向内涵,我们对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的进行了走访与调研,并结合我院学科发展方向和本着学校对我校特色专业发展和建设的要求,即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厚基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做出如下总结。

一、背景分析新世纪,什么是社会前进不可或缺的动力,是科技,而科技的主导者和倡导者就是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需要呢?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呢?这些都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所必须思索和解答的问题。

其实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伴随着高等教育步入社会的中心,社会需求其实已经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就是说,高校培养人才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但其实高校在进行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地思考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真正符合社会需求呢?其实,先期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开始探索和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他们的共同点主要集中在:面向市场需求,实施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紧密;以本科教育为主,形成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实用性教育体系等。

围绕这种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建设,必须优先发展和壮大学科的特色专业,利用特色专业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和培养方式的改革,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当然必须围绕特色专业建设展开,是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背景和趋势,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遵循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并重的理念,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教学思想,通过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与学校定位、专业特色、生产实践、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课程设置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基础。


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
程则包括设计原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实践环节,设置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将理
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实践环节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例如,可以设置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自操作
和设计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如
机械制造竞赛、学生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实习实训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实习实训的内容可以包括生产实习、工艺实习、设备维修实习等,学生可
以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
设置、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等因素。

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和
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可以全面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
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打印稿)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打印稿)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打印稿)一、前言本方案旨在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深度改革,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适应未来工业4.0时代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工程实践技能。

3.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技术应用于社会发展。

三、课程改革方案1. 课程整合将传统的课程划分打破,将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学习。

2. 项目驱动以工程项目驱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重视实践环节,引入仿真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 个性化学习设置个性化学习轨道,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选择课程,开拓学生视野。

四、教学资源支持1. 教学设备更新更新实验室设备,提供先进的模拟仿真平台和实际操作设施,保障教学质量。

2. 师资培养组织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合作交流加强与企业和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丰富教学资源。

五、评估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评估机制,包括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教学效果评估、师资培训评估等,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六、实施计划1. 教学计划制定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明确课程整合方式、项目驱动模式、实践教学安排等内容。

2. 硬件设施更新年度投入经费更新硬件设施,确保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3. 教学培训组织教师参与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4. 课程评估每学期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估,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七、总结与展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在跨学科、问题驱动、实践性教学的模式下,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探讨和总结了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目标、特点及实践经验。

一、理念与目标自动化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立足于人才需求,在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目标应以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特点1. 课程多元化。

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包含有创新教育必要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教学突出。

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开展专业实训、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 学科交叉深化。

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合作,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4. 科技创新强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发明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实践经验1. 课程设置方面,开展跨学科课程和竞赛课程,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

2. 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专业实训、工程实践等实践课程,注重工学结合。

3. 学科交叉方面,举办学术讲座、交流会等活动,增强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4. 科技创新方面,开展创新项目和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总之,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与时俱进,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学论文-浅论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学论文-浅论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浅论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马蓉魏敏李霞【摘要】论文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的创新型人才,提出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从学生需求出发来开展教学改革,并给出了教改具体方案,三年的实践证明,新方案确实提高了该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Abstract】Considering characteristic of 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speciality, a new teaching reforming project according to both market demand and learners’ needs was proposed, which benifit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strong adaptability. Practice for three years proved that the new talent-training plan was effective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foster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ability一、前言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我校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开展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在传统的模式下,专业培养方案(计划)是静态的,制定一次,使用四年。

在许多应用型的学科领域,譬如机械工程学科,四年内存在较多的知识更新,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t i i g o n v t n i sr n t e e . r v d t r u h p a t e t i meh d mp o e t e q ai fta h n n ri i g r s l . r n n f n o a i s te gh n d P o e h o g r ci s a i o c h t o si r v u l y o c i g a d tan n e ut h t e s
a d z nn d s d t ur u m i it rt n pi i d I elb b i iga d c r c lm d s n f e t c igrf m, h n o igi aj t , h c r c l e a d a do t z . n t a ul n n ur uu e i rt a hn e r te s u e e i u sn g e m e h d i g o h e o
【 键 词 】 械 制 造; 程 体 系; 新; 才 培 养; 学改 革 关 机 课 创 人 教 【 中图 分 类 号 】 G 4 . 【 献 标 识码 】 A 【 章 编 号 】 10 — 7 X(0 8O — 10 0 6 20 文 文 0 3 7 3 2 0 )5 0 6 - 2
The S ca ie u s sS se f r n Pr c ie o a hi sg pe i l d Co r e y t m Re o m a d a tc fM c ne De i n z
维普资讯
2 3卷 第 5期( 第 14期 ) 总 0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ME CHANI AL C MANAGE MEN AND T DE VEL 0PMEN T
2o o 8年 1 O月

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改革及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改革及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机械制造 系列课程体系改革
以典 型主战装备 的生产 制造过 程为牵 引 ,以学 员对 知 识 的认知过程 为 主线 ,进 行机 械制造 课程 体系 、机械 制造 课程 内容 的改革 。
以典型主 战装备 的制 造为 案 例 ,以金 工 实 习为 先导 , 增强学员对机械制 造过程 的感性认 识 ,了解 武器装 备 的制 造工艺及 过程 ,掌握 机械 制造工 艺 中重 要 的加 工方 法 ,初 步 建 立 机 械 装 配 、机械 精 度 的 概 念 。
407 ,C / ) 103 h a n

Ab ta t B s d o e c aa tr t s o es n e ut a o y“ d c t n/ riig ,te p o lm f es r l O / sr c : a e n t h r cei i fp ro n l li t n b E u a o T ann ” h rb e s o e i H' h sc c v i i h t a C  ̄S o fme h nc n f c r g a e a ay e . O h s b ss te c r c l m n h O Fe c ne t  ̄fn e c a ia ma ua t i r n z d l un l n ti a i, h ur u u a d t e C U S o tns i a o n d, a d te n h c n t c o f e pa t a ae i s e gh n d o s u t n o rcil b s s t n t e e . r i h t c r K e r s y wo d :me h rc n a tr g in v t n o ot e ; p a t a b s c af a ma u cu i ; n o a o fc t s s r c c ae il f n i r il

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创新设计是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综 合素质 的重要环节 , 包括要改革教学方法 , 使课程 内容多样化 . 放手让 学 生 思 考 . 行 开放 式 教学 实 . 33工 程 实践 教 学 中贯 穿 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 创新能力 的培 养应该 从低年级开始 .在机械制造工程 实践 教学 巾, 我们提出了“ 加强基础 . 重视实践 . 培养创新能力” 的改革思路 从 培 养 学 生 工 程 意 识 、 本 工 艺 技 能 、 代 设 计 和制 造 的综 合 实 践 能 力 基 现 和创新能力培养 的高度 . 组织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容 机械制造实 1机械 专 业 人 才培 养改 革 思 路 。 为适应 2 世 纪我 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 1 在新世纪之初 . 践课程具有学习 自主性 、 实践动手特性和在做 中学 、 在学中做的教学 我们将创新能力培养溶入到机械制造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 中 教育部启动 了“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T程 ” 目, 项 要求深化教育改 特点 : 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开展人才培养战略规划研究 34建立 创 新 人 / 基 地 . r “ 新 之根 在 实 践 ”加 强 创 新 实 践基 地 的建 设 是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的 创 . 教 育 的根 本 目的 是 培 养 高 素 质 人 才 对 于工 科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而 言, 了要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 、 除 方法 的知识 以外 . 还应使其 关键 高职教育 注重手脑合一的操作 . 通过大量 的生产实践技能 的训 先 具备开拓 、 刨新的意识 、 思维和能力。 专业知识 的传授是教育的主要内 练 可 以 培 养 学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开 发 . 进 实训 室 和 文 验 室 的 建 设 可 以 更 容 之一 . 创 新 意 识 、 维 和 能 力 的 开 发 、 养 则 是 教 育更 本 质 . 核 多 地 给 予 学 生实 践 和创 新 的 机 会 。 通过 大 量 实 训 基 地 的建 设 , 可 以 而 1 思 培 更 既 同时也为学校培养 了大量 的创新 人才 . 辅助基 心的内容 创新意识 、 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 中 发挥基地生产的能力 , 不可回避 的问题 . 也是对教学改革的深层 次研究 与探索 机械类专业 础 理 论 课 程 教 学 35建设适应“ . 创新教育” 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创新人 才培养 的改革思路 总体可以归纳为 “ 依托教改环境 . 培养骨干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 、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重要环节 。 教师: 重视社会实践 . 发展创新高职” 尤其对从十几年应试教育环境中竞争直接跨人 大学 、 接受专业技术教 2机械 专 业 人 才创 新培 养 体 系 . 高职人 ‘ 的培养模式要结合社会的需求而定 . 创新技术人才 的短 育 的 学 生 来 说实 践 性 教 学 的 必 要性 尤 为突 出 加 强 生 产 实践 是 提 高 人 对培养学生的综 合与创新能 力起关键作用 。建设 缺 是 目前 丰 会 急 需解 决 的严 峻 问 题 高 职教 育 的特 点 就 是 面 向企 业 一 才素质的重要环节 . 十 适应实践教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创新人才 的培养 、 在课程体系 内容 线 . 才 的培 养 自然 是 高 职教 育 的 责 任 。 高 职教 育 的创 新 人 才 培 养 体 人 系 可 以分 为 创 新 教育 课程 、 新 实 践 环节 以及 创 新 理 论 研 究 与人 才 培 改 革 中 占有 很 重要 的地 位 创 在实施 的 “ 高等教 育面 向 2 1世纪教学 内容和课 程体 系改 革计 养 等三 个 部 分 。 、 国家骨干院校教学基地” 没项 目中, 建 围绕课程体 系与教学 内容 创新教育课程包 括人文类基础系列课程 、科学类基础 系列 课程 、 划 ”“ 对实 践 教 学 环 节进 行 了规 划 与 改 革 . 为创 新 人 才 培 养 实 践 性 机械类系列 课程和创新理论与方法系列课程 创新教育课程 旨在给予 的改 革 . 学 生 人 文 与科 学 的 熏 陶 . 予 学 生 基 本 的创 新 理 论 与 方 法 . 迪 学 生 环节 的建设打下 了一定 的基础 在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项 目建设 中我 给 启 们 从 培 养 学 生 工 程 实践 和 创 新 能 力 . 迪 学 生 的 创 新 性 思 维 . 发 创 启 开 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 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培养创新能力 . 掌握创新设计方法 , 高实践动手能力 , 提 培训 创 新 交践 环 节 是创 新教 育 中极 为 重 要 的 组 成部 分 . 照实 践 是创 新潜 能、 遵 学生1 程实践和动手能力 基地始终把培养学 生综合应用 、 : 工程实践 新之源以及事物 的认识 规律 . 创新实践环节 由创新认 识 、 创新实验与 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验 、 实践相结合 , 内与 课 实训以及创新活动三个 部分组成 创新认识侧重在理解机械原理 的基 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 规范与激 励相结合的全方位措施 , 培养高素质人才。 础上. 了解产品的设计思路 与规律 创新实验与实训 内容应该提供一 课外相结合 . 批 创新工 程训练 . 培养学生动手创新 的能力 . 开拓学生机械设计与制 造知识 的视野 创新活动包括组织参观学习、 社会 实践 以及创新设计 与制作 和创新大赛等活动 . 是对学生创新学习的全面整合 与进一 步深 化 . 生 的创 新 成 果 既 是一 种 示 范 也 是 学 习 的小 结 。 学 创新 理论研究与人才培 养将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 与模式 、 教育 教学方法 、 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理论 与实践的探讨 , 并积极与 国内相 关高校交流与合作 . 不断改进创新教育 3机 械 专 业课 程 体 系的 建设 . 31人才培养模式多样 化的创新教学体系 .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应在更高的层 面上考虑人才培养模 式 . 营造更 加柔性 、 更加生气勃勃的氛同。在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及整个 教学实 践环节中, 应注重进一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 从生产实际应用着眼 , 着 重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们规划 了实践课程模块 . 给学生传授 创造学 、 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 与方法 . 这不仅向学生提供足够 的理论 知 识. 还通过大量实际工程设计 问题 . 锻炼学生掌握与利用现代 机械 设计理念与技 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学科知识的交叉 融合 巾. . 致力 于创新 能力 的提 高 生产的本身是实践 . 制造与人类 的生产 活动密切相关 . 它创造先 进技术 . 并把各种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设计的 目的是 实现产 品的功能 , 建立性能好 、 成本低 、 价值 高的系统和结构 , 以满足人类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省教育厅希望各高校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示范效应,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项目建设有机结合,立体化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多年来,我们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专业的特色化建设,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专业特色。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过程中,我们作了如下实践与探索:制定建设目标,明确建设思路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基本定位,以工程机械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为特色,在保证机械工程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走“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之路,重点对学生进行CAD/CAM的开发和应用能力训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开发能力。

在教学改革和创新中全面推进专业建设。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方案。

自2008年11月经省教育厅审批,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以来,学院成立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的日常管理、协调、落实。

同时,确定了建设进度。

明确了年度建设任务的承担和责任。

从而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起到了保障和导航作用。

2)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在原有教学管理体系基础上,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基础建设。

包括:在课务管理标准化、考务管理流程化、教学档案管理电子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教师交叉听课制度,同时继续实施青年教师教学结对制度、开设优秀任课教师观摩课等,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实行公开课、学生评教、教学评估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评优制度,完善教学效果的检查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作者:李志永,张海云,刘俨后,司马中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4期一、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生产及过程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涵盖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生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础,因此被国家列为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之[1,2]。

本专业立足于培养各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之具有机械设计制造等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工程领域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3,4]。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开设时间最久、办学历史最长、学科实力最强的重点专业之一,先后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

为了大幅度提升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和发展专业建设,紧跟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持续不断地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其中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体系改革举措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结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点,把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

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和与兄弟学校的密切交流,结合我校的培养基础、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对该专业进行了培养计划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调整。

课程体系由原来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4大模块修订为6大模块。

修订后的6大模块分别为通识教育课模块、数学与自然科学模块、工程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模块。

(一)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识教育课旨在提高学生人文、身心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三类: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

收稿日期:2020-09-29作者简介:杨乐(1986),男,辽宁沈阳人,博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复杂工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

此文为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光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2018GJJG427)的研究成果。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杨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依据综合实践、实验教学、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环节的特点,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体系。

在综合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操作性;在实验教学方面采取开放性与创新性实验教学和自主研制实验设备;在学生实习方面采取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方式;在学生毕业设计方面通过监控不同时期毕业设计质量,达到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2-089-05一、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在教学理念上,应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将知识与能力教育协调展开。

因此,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是重点,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思维,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方面相关的兴趣爱好,增设实践课程,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在增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增加更多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机会。

依据综合实践、实验教学、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走向,图1的改革实践体系呈现出该专业教学的实践改革模式。

全部教学环节中,该改革体系可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紧密联系,依据“实际、实干、实地、实效”四个方向体现实践改革教学体系优势[2]。

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为适应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适应新的形势下传统课程改革的要求,该文以“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教改为背景,对专业课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专业课机械控制工程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类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利用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解决机械工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的一门学科。

该课程所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系统的概念,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设计方法,并为学生运用控制原理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和难点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涉及多方面的数理知识,并且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这往往使得学生感到难学、乏味,对所学内容不易消化、吸收和巩固。

如何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改难题之一;同时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如何实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教改的关键问题。

因此,对“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进行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改革,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专业知识体系都是十分必要的。

2 课程改革措施2.1 教学内容改革(1)课程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学科发展的要求。

根据专业要求体现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教材的选择、教学体系研究,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全面系统地研讨,并逐步完善。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选用杨叔子编写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一书,该书为面向21世纪课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概念、研究思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讲授。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902021年5月总第361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苏 芳 王晨升 李 渊 王明明山西大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山西大同 037003摘 要:为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山西大同大学与中国重汽大同齿轮厂签订协议,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该模式的有效性,以2017年和2018年参加实践学习的学生为样本,展开深入调查,重点关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调查结果显示,“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取得了丰厚的实践学习成果,证明了以实践为根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

关键词:新工科;“3+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作者简介:苏芳,工学硕士,讲师;王晨升,工学硕士,副教授;李渊,工学博士,讲师;王明明,工学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山西煤炭经济转型的机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编号:GH-17056);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对口升学机械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及考核方式研究”(编号:XJG20172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随着当前区域特色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具体化、精细化,因此亟须高校快速推进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整,以满足当前人才需求。

新工科和“双一流”政策的出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要求和方向[1]。

为快速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山西大同大学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基于区域优势,与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和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单位开展广泛深入的人才培养合作,快速推进我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 。纯 机而
械制造 与 自动 化 专 业 的 培 养 模 式 和 课 程 体 系 , 必
须随 时代 的发展 作相 应 的改革 与 调整 。
气、 机械 与 自动 化 技 术 、 械 与 微 机 技 术 、 械 与 机 机 光 电技术 等 的 结 合 也 越 来 越 紧 密 。然 而 , 机 械 与 行 业快 速发 展 形 成 鲜 明对 比 的是 , 械 类 专 业 高 机
ss m, n i usshw t cnt c tenw cussss m o ahn a u c r gad at a o jri yt adds se o o os ut e or yt f ciem n f t i n uo tnma e c r h e e m aun m i o n
On t e Reo m n a tc fM a h n a u a t i g a d Au o a i n Co r e S se h f r a d Pr c ie o c i e M n f curn n t m to u s y tm
YU Z e w e h n n
业, 计算 机 的 应 用 使 机 械 制 造 业 发 生 了根 本 性 的 变化 , 在 计 算 机 已经 应 用 到 了 从 设 计 、 现 工艺 、 制
经 济 发展 和满 足人 民物 质 需 求 的 主要 技 术 推 动 力 量 , 为加 速 高 新 技 术 发 展 和 实 现 国 防现 代 化 的 成
at ao a r f u o ee u m t nm j r l g . o i ooo cl
Ke r s: o re s se ;eom ; rcie y wo d c u y tm rfr p a tc s
机械制 造 与 自动化 专 业 是一 个 传 统 的工 科 专

高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高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一、引言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高校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都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深度融合。

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占比在60%以上,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体系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关键[1][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传统优势工科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成为从事设计、制造、测控和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技术人才,能够领导和推动我国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如何在工学类专业课程中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纲要》给出了具体建设目标,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当前,我国正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的中国创造因素。

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是国家重大工程中的核心力量[3]。

因此,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爱国思想、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作为顶层设计落实于课程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

同时,课程思政必须与本专业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相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以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4]。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以理论讲解、公式推导、工程设计、生产实习、实验实践等方式为主,传统的专业课程建设中缺少课程思政内容,因此,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挖掘和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不要硬性“贴标签”,应将多元教学环节作为课程思政载体,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并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结合行业现状和我校实际情况,在制定0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改革力度,把现有的三个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整合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并统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周边地区的企业调研工作。

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2009年4月24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专业主任、副主任在系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对金城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2009年5月8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专业主任、副主任在系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二、机械行业前景展望与人才需求预测2007年1-10月我国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87%,出口同比增长了40.2%,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1509.11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速5.13个百分点,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2007年专用设备和交运设备毛利率整体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通用设备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

由于公司成本控制的加强,装备技术升级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增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机械行业内企业生产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08年重工业化进程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继续维持机械行业景气。

我们预计我国机械产品未来出口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由于原材料价格的高涨以及竞争的加剧,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以及成本转嫁能力的企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我们继续看好专用设备以及交运设备未来盈利增长,通用设备我们看好机床和轴承等子行业。

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与实践

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与实践

入学” 、 “ 中职推优免试人学” 等招生政策 的实施 ,
越来越多的学 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 教学质量问 题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职 院校的学生普遍 存 在 基础 知识 薄 弱 , 自我控 制能 力较 差 , 学 习倦 怠 感、 挫折感 明显 , 学习氛围不浓等现象 , 采用传统 的课 程教学方法很 难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
在专业 、 课程与教材体 系, 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
仍然存在脱节 、 断层或重复现象 , 职业教育整体吸 引力不强 , 与加 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 的要求 尚
有 较 大差 距 。课 程建 设 与改 革是 提 高教 学 质量 的 核心 , 也是 教 学 改革 的 重点 和难 点 。为 此 , 宁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机 电 工 程 系 ( 以下 简称 : 机 电系 ) 积 极
着严峻的挑战n 1 。近年来 , 宁德职业技术学 院机电 工程 系依托 区域电机电器 、 汽摩配件 、 船舶修造等 特色产业 , 以中央财政支持 职业 院校提升专业服
务能力为契机, 积 极 开 展 机 械 制 造 与 自动化 专 业 职业 基 础课 程 和 职业 技 能课 程教 学 改革 的探 讨 与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等。职业基础课程在专业人
才培养体系中是理论课程过渡到工程实际性课程 转变的课程 , 具有承前启后 的桥梁作用 ] 。根据职 业基础课程 的特点 , 在课程教学 中充分利用现代 化教 学 设 备 , 完整的 P P T教 学课 件 和 F L AS H插播 片等方式 , 综合运用类 比 、 启发 、 讨论 、 演示 、 研究 等教学方法 , 加强学生的理解 , 并使学生尽可能参 与课堂教学 , 逐渐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 的中心 , 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在讲 授《 机械工程基础》 、 《 机 械设计基础》 课程的铰链 四杆机构 的类型和演化时 , 首先通过多媒体讲解 并演示其运动特征 , 然后列举大量实例让学生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