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1. 引言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国家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危机而产生的。
明治维新指的是日本在19世纪末实施的一系列改革,目的是摆脱封建时代的束缚,加强国家实力,迎头赶上西方列强。
洋务运动则是中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推行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希望能够从内忧外患中解脱出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本文将会从历史背景、改革内容、影响等多个方面对这两个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明治维新2.1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着严重的内乱和外国列强的欺凌。
幕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国家的实力被西方列强所超越。
而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文化的冲击使得一部分日本人开始意识到实施改革的必要性。
2.2 改革内容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
政治上,废除幕府,恢复天皇的实际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
军事上,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引进西方的武器和战术。
经济上,推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政策,加强对外贸易和内部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上,开展洋学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知识。
2.3 影响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明治维新使得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日本在20世纪实现国家崛起的基础。
其次,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加强了对外关系,与西方列强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
此外,明治维新还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日本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3. 洋务运动3.1 历史背景19世纪末,清朝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内乱。
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一部分中国士人开始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以期能够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3.2 改革内容洋务运动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军事、教育、经济等方面。
军事上,引进西方的武器、战船和战术,进行军队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教育上,设立洋务学堂,培养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翻译人才。
经济上,兴办洋务工厂,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分别是中日两国近代化的开端,但差别很大,1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学习西方制度,明治维新技术制度一块学,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两国最大的不同,2目标不同,明治维新主张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洋务派主张利用洋务运动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3领导阶级不同,明治维新是中下级武士和资产阶级化的新型地主,商人领导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官僚地主领导的4结果不同,明治维新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国家强盛,洋务运动最终失败5性质不同,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结局殊异原因之探微453 次点击2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装甲近卫军于 2006-6-8 19:55:43 发布在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在西方列强优势力量的冲击下,中国与日本做了各项努力,两国所从事近代化其国家实施的诸项措施,实际上是一项极具历史意义的大竞赛,基本地影响和决定了近代很长时期内两国不同的命运。
日本在此竞赛中一度获致胜利的事实,对中国而言,尤具悲剧的性质。
笔者认为,无论从历史的角度或现实政治的角度而言,中、日两国都是命定的竞争者,我们全国上下对此应慎重持之。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就近代时期内决定两国近代化成败的某些关键性因素,予以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其意义实在是多方面的。
对于中日近代期间自强运动一者失败一者成功的事实,究竟什么因素决定性地影响了两者历史的发展?什么因素附属性地影响了两者历史的发展?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两国的地理特征日本是个岛国,实为导致其能有效应付西方挑衅的基本因素。
日本的国土狭隘,完全由一群岛屿组成,岛与岛之间交通便利,消息传递容易。
对西方所给予的刺激至为敏感。
中国则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相差甚巨,除沿海沿江部分地区外,其他地方交通向极困难,所以,即使列强发动侵略战争乃至攻陷京城,各省的内陆仍然至为安全,绝少激动起普遍的同仇敌忾的意念。
历史研究性学习:“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对比
历史研究性学习:“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对比19世纪中叶,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殖民者瓜分了拉美、大洋洲等地区。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迫切要求更多的殖民地,来倾销商品,寻找原料。
亚洲被各列强所“物色”。
侵略者蜂拥而至,亚洲国家纷纷沦为(半)殖民地。
各国有志之士都想赶走侵略者,拯救奄奄一息的祖国。
另一方面,改革之潮在欧美各国涌起,为亚洲国家改革作了范例,开了先河。
在这样情况下,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但由于各种因素,两国的运动在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有哪些差异?为什么有这些差异?从以下各方面对比可得答案:1、改革的方面:“殖产兴业”与“富国强兵”材料:1875年,日本公使森有礼在保定与李鸿昌就朝鲜问题进行会谈,其中提到明治维新有一段有趣的对话:L——李鸿章S——森有礼L:对于近来贵国所举(明治维新),很不赞赏。
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
S:其理由很简单,只需稍加解释。
我国旧有服制,正如阁下所见,宽阔爽快,极适于安逸之人,但对勤快之人并不适合,所以它能适应过去的情况,而于今日时势之下,甚感不便。
今改旧制为新式,对我国裨益不小。
L:然衣服旧制乃对祖宗遗志的追怀,子孙应当重视,万世长存才是。
S:如果我国的祖先尚在的话,无疑也会做和我们同样的事。
距今一千多年前,我国的祖先看到贵国的服装优点便加以采用。
不论何时,善于学习他国长处是我国的传统。
L:贵国祖先采用我国抚掌乃贤明之举,我国服装纺织方便,用贵国原料既能制作,如今又要模仿欧服,实在要付出莫大的冗费。
S:虽然如此,但依我观之,要比贵国的服装精美便利,像贵国头发长垂,鞋大而粗,不太适合我国人民,其他还有很多事情不能适应,关于欧服,从不了解经济常识的人看来,当然贵一点,但是勤劳乃致富之基,怠慢乃贫苦之源。
正如阁下所知,我国旧服宽大而不方便,适应怠慢而不适应勤劳,然而我国不愿意慢慢致贫,想要勤劳致富,所以舍旧就新,现在所费,将来可得无限回报。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比较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并迅速发展,其侵略性的本质决定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远在世界东方的仍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和日本无疑成了侵略的最好对象。
于是,船炮的轰隆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亚洲姊妹,两国统治者为了挽救社会危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分别进行了一场以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为主体内容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运动,并对其国家今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就来分析其中几个方面的异同点,并尝试从中找出两者迥异结局的部分原因。
㈠背景的相似与相异⑴内部环境--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加深鸦片战争后,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碎了大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地主阶级开明派逐渐认识到,中国正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变局’①,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统治措施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困境,必须改变传统,学习西方文明,才能抵御外侮强敌。
如果说中国被迫开发放是源于与英国的鸦片战争的话,日本则是由于1853年的黑船事件。
在这此事件中,美国人佩里率舰队进入日本,强迫日本于第二年和美国签订了《日本亲善条约》,开放下田和函馆两个港口,供美舰补给用。
西方列强看到了强权的威力,英、俄、法、荷等国家纷纷派出将领,率领舰队来到日本,以军事为威协,强迫与日本签订和美国相类似的条约,日本奉行了200多年的锁国政策,亦是从此被打破。
并且在这个时期,两国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仅无力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再生产,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封建统治也已开始走向没落,统治阶级的腐化及外来侵略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愈加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受到西方改革潮流影响和农民起义冲击的中、日两国统治阶级内部都发生了分化。
⑵外部环境的差异首先,在侵略者的眼中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较日本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因此中国受到了列强的瓜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四分五裂,主权丧失,这给洋务运动及后来的一系列图强救国运动带来了巨大阻力。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比较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都主张像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2.不同点:①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②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③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3.不同的原因:①经济:中日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洋务运动时,民族
工业虽然已产生,但力量薄弱,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9世纪的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②政治:两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不同。
中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在洋务运动中,顽固派掌握实权,并始终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为目标;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实力强大,并最终推翻幕府统治,掌握国家实权。
新政群为摆脱外来压迫,积极发展资本主义,为建立近代化国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对比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对比相同点:(1)背景相同。
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
(2)目的相同。
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
(3)内容相同。
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
不同点:(1)领导力量不同。
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掌握中央实权的慈禧太后在支持顽固派、洋务派之间,犹豫徘徊,致使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具体措施不同。
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
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
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阻力不同。
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障碍。
(4)结果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文明制度,最终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目录摘要:。
关键词:。
二.变革内容(1)中国(2)日本三.变革结果(1)中国(2)日本四.产生差异的原因正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日两国都处于国内人民起义不断和外部列强侵略加剧的情况,可谓内忧外患,前途凶险。
在困境中,中日两国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近代史学家把中国的这次改革运动叫做“洋务运动”,而日本的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
无论是时代背景、基础国情,还是改革目的、改革措施,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同样是“救亡图存”,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
日本的国力、经济力全面上升,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成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经济却未能起飞,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处于挨打的状态。
正如左宗棠所说,明治维新是“操舟跨骏”,而洋务运动则是“结筏骑驴”。
那么两次运动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下面从多方面对比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产生差异原因。
一·时代背景(1)政治与经济在改革前,中日两国都是封建专制的国家。
中国属于集权官僚型的政体,权利集中于皇帝一人,官僚机构庞大,民间难以形成类似明治维新中的各种社会势力,政权的社会基础难以扩大。
中国为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而日本属于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可以说是地方自治;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在“尊王”的口号下,各阶层很自然得都拥戴天皇,使天皇在实际上取得了统治权。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
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
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
(2)社会矛盾自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的衰败开始加速,政治黑暗,国库空虚,财政连年赤字,贵族、官僚、地主利用封建特权,大肆占领土地。
满清皇室和王族,以及有军功的贵族、大臣占有大片土地,而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只有很少的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贫富差距极为严重。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董以山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由于二者是发生在大体相同的国际背景之下和大体相同的时间里,更由于二者在某些口号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因此人们往往愿意将二者进行比较。
一、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是日、中两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运动
另外,日本在幕府时代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并无实权,幕府末期掌握实权的幕府统治者又不得人心,在对内对外政策上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出现了统治危机,这使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发动并且胜利。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的资产者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产者又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
日本在1603年建立了德川幕府制度,结束了日本长期的战乱状态,国内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
在农村,出现了商人阶层,他们用自己的资金或借助于城市中的大批发商的贷款,把农产品收购起来转卖给上一层的商人或城市中的大批发商,从中获得商业利润。在棉织业中也出现了“换棉”和“租机”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手工业中出现了作业分工的集中的工场手工业,1867年私营的雇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已有400多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社会中已出现了资产阶级,他们在经济上有一定势力。在幕府末年,大商业和高利贷也有较大发展,城市中已经出现了一批叫做“株仲间”的商业垄断组织。有些商人已凭借手中的经济势力参与政治。据记载仅日本大阪市富商和高利贷借给封建主大名的债款就高达六千万两黄金,每年利息就相当于大米三百万担。有此富商和高利贷者已不仅能凭借经济势力挟制大名,而且还直接参与藩政。当时已出现的资产阶级虽然经济上有了这种势力,但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被视为下等阶级。另外,日本社会还有一个中国社会所没有的武士阶级,他们是封建统治者固定的亲兵,不事生产,只能依靠禄米生活。幕府统治末期,由于财政困难,幕府和各藩经常削减和停发下级武士的禄米,使一大批下级武士和家属生活异常困苦。这迫使不少武士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法规的束缚,抛弃武士身份去从事商业和手工业,转为教师和医生等。有的甚至直接把武士身份转让给大商人,自己做商人家中的养子,直接同高利贷和商人资产阶级结合起来。这些资产阶级化了的武士的出现和他们改革社会的政治要求使弱小的资产阶级有了同盟者,而且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中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水平和组织能力方面又高于资产阶级,有些就成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和明治维新运动的领导力量。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运动的具体改革内容比较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 实行了全面的,行之 有效的改革措施。他 们不仅在器物技艺的 层次上向西方学习, 进行变革,而且在政 治制度、经济组织、 社会结构、教育制度、 财政制度及文化思想 等方面,也同样进行 了全盘性的改革而洋
主观原因
洋务运动中封建顽固派的 阻挠与反对更加强烈:日本的
运动前期主体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 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 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 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 国外新式武器 1862年(同治元年)清廷下令 都司以下军官一律开始学习西 洋武操,各省防军开始更换新 式武器,同年曾国藩在安庆设 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制炮 所,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的建 设由此拉开序幕:1864年李鸿 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 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866年 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 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 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 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 局
明治维新是将“尊王”、“攘 夷”、“维新”这样三方面的东 西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阻挡的 力量,致德川幕府于死地。 两次运动的领导力量的巨大差异 两国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不同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自然形成 了根深蒂固自尊自大的优越感, 不易发现或警觉于自己社会体系 中的缺失。然而,日本对于自己 本民族的文化与传统没有太大的 负担与牵绊,因此也更容易接受 西方的文化熏陶与新思想的教育。 改革的内容与指导思想不同
求富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 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 “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 洋务派领导人李鸿章认为泰西 各国是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 认为“求富”是“求强”的先 决条件。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 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 “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 招商局,开始了“求富”之路, 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 厂、缫丝厂、电厂、自来水厂、 织布厂、电报、铁路相继建设, 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打破了西 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为国家 回收了大量的白银,并为中国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洋务运动
领导力量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领导力量 变革措施
变革措施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 下级武士,原属于统 其势力主要不在中央, 治阶级的组成部分, 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 明治维新 而幕藩体制下其任命 洋务运动 总督和巡抚方面 官吏遵循世袭门阀原 则,严格选择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 下级武士,原属于统 政治上则毫无建树 政治:改革落后制度, 其势力主要不在中央, 建立新的体制 经济上,近代军事民 治阶级的组成部分, 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 用等企业实行衙门式 而幕藩体制下其任命 经济:日本大力进行 总督和巡抚方面 管理,贪污腐败严重 官吏遵循世袭门阀原 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则,严格选择 经济 政治上则毫无建树 政治:改革落后制度, 经济上,近代军事民 建立新的体制 用等企业实行衙门式 经济:日本大力进行 管理,贪污腐败严重 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 (1)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改革 (1)内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2)评价: ①积极作用——废除了武士对军事的垄断,建立了资产阶级常备军。②局限 性——“皇军”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宣扬武士道精神,并且有侵略扩张之 意,所以军队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工具。 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内容:①提倡新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② 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明治维新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 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 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本主义建设人才;建立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 全民义务教育制 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 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 本主义建设人才;建立 全民义务教育制 日本废除了旧时的封建 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富 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 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 日本废除了旧时的封建 极准备对为侵略扩张 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富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在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中,还是有着许多异同存在的。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为了打败当时兴起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政府派人前往欧洲先进国家进行的工业学习,总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则是为了推翻腐朽落后的幕府统治,并且在推翻之后用全新的西化来武装自己的国家,日本在明治维新的初期便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洋务运动之后却是更为稳固的封建社会。
其次便是两个国家进行维新的领导力量的不同。
日本的明治维新,其总的领导便是明治天皇,是当时在日本最有权势的人,因此他的革新十分顺利,没有人敢反抗他。
但是反观中国,中国的洋务派却主要是清朝朝廷内的一些大臣,他们有着革新国家的愿望,但是又不敢反抗慈禧太后的统治,再加上慈禧对洋务派表面上是支持态度,这些大臣们哪里还有怨言?然而谁都知道,慈禧虽然曾经支持过洋务派,但事实上她一直是个保守的顽固派,这也是洋务运动最终会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在变革方面,尽管中国似乎也有很多方面进行了改变,但是最基本的国家性质仍然存在,当时的中国一直都是封建社会,但是日本首先便是把国家的政体给改变了,模仿英国使用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这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最为重要的一步,却是当时的中国永远跨不出去的一步。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在国家的政体方面,明治天皇决定模仿西方采用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并且还把当时的日本领土总共分成了三府七十二县,采用中央集权制的方式来统一权力。
原先日本的阶层分为“士、农、工、商”,在明治维新的时候被明治天皇改成了“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虽然四个阶层已经允许进行交往,但是四个阶层之间还是存在着等级之分。
之后明治天皇更是发布了《废刀令》和《户籍法》,这也是武士阶层开始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开始用太阳历来计日。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01
内容
明治维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 领域,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推行 工业化、现代化政策。
02
03
影响
明治维新成功实现了日本现代化和国 家独立,提高了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 地位。
03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分析
政治体制方面比较
总结词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主要发生在清朝末期,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政治体制以君主专制为主。然而,明治维新发生在日本 ,此时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下,政治体制以封建割据为主。因此,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更为彻底,建立 了中央集权的现代国家。
坚持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尊重 多元文化,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体制方面比较
总结词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经济体制方面有所不同。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主要关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发展,但缺乏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关注。相比之下,明治维 新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明 治维新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更为全面和深入。
文化体制方面比较
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与反思
肯定明治维新的进步性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闭的封建社会向现代化迈进,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等领域的全面改革,使日本迅速崛起成为强国。
反思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明治维新后期的军国主义倾向和侵略行为也是需要深刻反思的。尽管日本在明 治维新后实现了现代化,但其军国主义和侵略行为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
0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评价与反思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与反思
肯定洋务运动的进步性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 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 科学技术人才,增强了国力。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心,仅凭几个地方上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
且洋务派也根本不懂得"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他们只是想借用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传统文明。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物价上涨,幕府中的将军、高官和各藩国的大名在感到"国用不足"时会压低甚至停发下级武士的俸禄,这更使下级武士恼怒。
不少下级武士生活搞起了手工业生产,从统治阶级变为小商品生产者。
这既是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是阶级属性的变化。
他们日益与资产阶级沟通并日益资产阶级化了。
与资产阶级的一致性,决定了下级武士必定要背叛幕府,成为反封建营垒的重要成员并且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
还有一些下级武士接触了"兰学"。
即西方启蒙学说。
令人振聋发聩,大开眼界。
变革措施中国在政治上则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
经济: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
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
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
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
导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文化教育:中国则仅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
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
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政治方面:日本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首先,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逐渐剥夺了旧统治阶级的特权,取消了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允许不同阶层的人民之间通婚,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19世纪70至80年代,政府还颁布了其他一些律令和法典,引进欧洲刑法、民法和商法。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区别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区别: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在对待封建制度的根本态度上是一致的。
但是,洋务派在对西方物质文明的认识上却不同于闭目塞听的顽固派,尤其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镇压,他们深感洋枪洋炮的威力,先是购买洋枪洋炮,继而创办军工企业自己制造,后来随着学习西方热潮的高涨和举办军事工业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又进一步认识到,西方之所以强大,除“船坚炮利”之外,还在于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大力举办民用企业。
但实践的结果,却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其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制定的错误指导方针。
洋务派确实无意把封建的中国改造成为资本主义的中国,他们学习西方的最终目的,也只不过是想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皮毛来维护已腐朽的封建主义的躯体。
这才是洋务派“中体西用”指导方针的实质和造成洋务运动悲剧的根本原因。
而日本明治维新则相反。
它的“脱亚入欧”的指导方针,是由那些已经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提出的。
他们从世界“变局”中清醒地看到:亚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明显落后于欧洲,日本必须抢先摆脱亚洲的固陋,尽快转向“西方文明”,把日本封建社会改造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否则,在亚洲和世界就难以有一席之地。
日本维新志士们在此种强烈紧迫感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了国内战争的有利时机,以最大的决心首先完成了对封建幕府制的改造,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由改革派武士控制的明治政权。
它尽管是一个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但革新派武士的力量却占了上风。
这就为本国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发展近代企业的不同措施洋务运动的目的既然是维护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那么洋务派的政治、经济等活动,就必然立足于保持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和生产关系。
因此,洋务派把西方近代企业引进中国时,也只能把它植根于封建的土壤之中。
即使这样,也遇到了封建顽固势力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抵制和摧残,再加上封建官吏经营管理不当,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是十分艰难的。
那些掌握实权的洋务派官僚,为了减少引进西方企业的种种困难和阻力,便以国家政权为杠杆,兴办了“官办”的军工企业和几乎清一色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比较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比较明治维新(改⾰革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建⽴立中央集权政权),颁布宪法;废除武⼠士制,施⾏行行征兵制;学习⻄西⽅方,兴办⼯工业企业;效仿⻄西⽅方建⽴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一、改⾰革背景(相同)1.1提纲·(明治)19世纪60年年代末;(洋务)19世纪60年年代末⾄至90年年代·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影响,向⻄西⽅方学习·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欧美侵略略者⼊入侵·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危险1.2详情·(时间)·⾯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许多亚洲国家,受到了了巨⼤大的冲击,并出现了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因此⼀一些国家开始向⻄西⽅方学习、改⾰革,为了了⾛走上独⽴立富强道路路。
·(明治)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行的船只。
(洋务)康熙帝⾏行行海海禁政策,为了了防⽌止台湾明郑和防⽌止汉⼈人勾结外国势⼒力力反清。
(原因)保护传统⽂文化: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力量量的影响:保障国防安全。
!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1603年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今东京)所建。
⾄至1867年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将政权归还给天皇为⽌止,历时265年年。
是⽇日本历史上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武家指武⼠士系统的家族、⼈人物)。
!1853年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马休·佩⾥里里率军抵达⽇日本,逼迫幕府签订⼀一系列列不不平等条约,最终引发倒幕运动。
1868年年德川幕府彻底垮台。
·(明治)举例例:⿊黑船事件;1853年年,美国海海军准将⻢马休·佩⾥里里率军抵达⽇日本,把美国总统⽶米勒勒德·菲尔莫尔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了德川幕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行贸易易。
简析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个封建国家在类似的历史命运下做出的相同选择, 但却获得了大相径庭的改革后果: 一个仍然是老大衰弱, 一个却从此走上中兴之途, 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近代资本主义大国。
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改革, 明治维新却是一次非常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次改革的异同点。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中国和日本文化传统相同,都属于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的东方文化,社会、政治制度基本相似,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封闭的社会. 经济基础相同,同是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封建经济, 民族命运也极相似,同遭西方殖民势力侵略。
1、中国历代统治者,特别是自汉以后都独尊儒学,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
日本早在中国隋唐时代,就曾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留学生把唐朝的行政制度、典籍文献、文学、艺术、医药、法律以及建筑、服饰、度量衡等传入日本。
日本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非常深。
2、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到清代,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而占总人口80 % 以上的农民则只有很少的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
广大贫雇农租种土地, 一般要交极高的地租,此外,还要担负各种摇役。
这种封建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无力改进生产技术和进行扩大再生产。
贵族、地主阶级获取了农民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并不用于生产,而是用于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这就使社会生产力长期不能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在日本正是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是日本最高统治者,又是全国最大的封建领主。
农民遭受严重剥削,生活极端贫困,农村人口日益减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3、在洋务运动之前, 中国贵族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 自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便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政治日益黑暗,国库空虚,财政拮据,贵族、官僚、地主利用他们的封建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大众的生活更加恶化. 十九世纪初年爆发的农民起义,遍及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历时九年。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比较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历史1301 杨倩云041301043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富国强民、实现工业现代化,中国兴起了一场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而日本也兴起了一场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
由于两者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在其他方面也存在许多类似之处,所以将其放在一起比较研究。
一、时间背景
洋务运动开始时,当时清王朝正处于英法联军入侵和天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双重打击之下,一些洋务派在与之战斗中意识到自己武器装备、操练军法等远远不如洋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运动随之产生。
而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为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统治者中的成员开始对幕府不满,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中,渐渐感到自身的不足,开始了变法维新。
由此可见,两者都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矛盾上升,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改革内容
洋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自强”为中心。
1861年曾国藩创办案情军械所,此后洋务派采取购买外国先进机器等方法,先后创办了一批官办军工企业。
第二阶段从70年代后,开始从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工业为主的“求富”阶段。
洋务派以“官办”等形式,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此外,洋务派提出发展近代化教育的要求,在企业中培养了一批近代工人和管理人才,创办各类学校,派送人才去国外学习。
明治维新,日本政府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鼓励私人办厂,引进西方先进设备。
同时一改过去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注重近代化教育,在全国普及教育,资助鼓励人们出国留学。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两个处于内忧外患的国家在19世纪60年代初为救亡图存而展开的改良运动。
在改革以前,两国的文化传统相同,都属于东方文化,社会状况也基本相似,属于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基础相同,都是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民族命运相同,同遭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但两次运动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结果:日本的国力、经济力全面上升,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成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经济却未能起飞,仍停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处于挨打的状态。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主观上:第一,改革的目的不同。
洋务运动最初兴起的直接目的是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以镇压太平天国;其根本目的和宗旨是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近代科学技术,抵御外辱维持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算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与“求强”的运动。
但并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体制,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到达复兴变强的目的。
而在同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是为了“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在以西方为楷模, 竭力将日本建成资本主义近代国家日本推行了三项基本国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
改革目的的而不同直接决定了改革的力度与方式方法,这是导致两次运动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
第二,改革方式不同。
洋务运动是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因此“洋务运动””只不过是一种量的变化,并不是质变。
国家政体没有丝毫变化,还是封建主义制度,其落后性根本不能与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先进性相比。
不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而企图搞中体西用,在腐朽的政治制度不变革的前提下,不可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明治维新”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国家政体改革,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建立了现代的教育制度、军事制度、土地制度、银行制度等等,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全面的革新,是质变。
日本正是有了这些现代制度的支撑,很快地跟上西方国家的脚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列强中的一员。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对比
明治维新的背景
1、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2、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 了社会矛盾; 3、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 严重的民族危机; 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建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 的新政权
相同点:
洋务运动经济措施
日本经济措施——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1.土地改革 2.殖产兴业
军事措施——建立新式海陆军
近代日本海军
北洋水师
兵役制,建立忠于天皇, 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
文化措施
日本倡导“文明开化”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 育体制,在生活习俗上,大 力推行西化。
最终结果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来自洋务运动——封建专制更加腐朽
明治维新——
资产阶级革命,建 立了君主立宪制
社会制度的改变极大 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历史影响 洋务运动
①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 许多变化,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 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逐 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经济发达,军事强大, ②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 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 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业化的国家。日本强大 ③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 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 富强起来,甲午战争的失败, 扩张的道路。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对比
对比
1.发生变革的背景
2.经济措施
3.军事措施
4.文化措施
5.历史作用 6.最终结果
李鸿章
洋务运动背景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 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 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 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 危机,出现了洋务派。 主要代表:奕䜣 、李鸿 章等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洋 务 运 动 积 极 意 义
两种改革成功与失败原因分析
①
②
③
领袖见识不足---洋务运动的倡导者 只看到西方“船坚炮利”的一面,侧重 改革军事,忽略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配 合;而且,缺乏全盘计划,彼此又未能 通力合作 官僚管理不善---企业建设采用"官督 商办"制度,官员管理不善,贪污舞弊, 导致企业连年亏损,许多建设的质量 都未达标准. )顽固势力阻扰---清廷中,慈禧太后 对洋务运动加以干扰,而顽固派官员 则竭力阻扰,令改革倍感困难.如慈 禧挪用海军经费来修筑颐和园,使北 洋舰队自建成以后,没有再革新和添 置装备.
两种改革比较
洋务运动
又称自救运动,该运动从1861年至 1894年。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 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洋务运动前 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 自强”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 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 工业部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太平 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 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两大阵营, 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 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方 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 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 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 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 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创办军事工业——“自强” 创办民用工业——“求富” 创建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如1862 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结果:破产 评价 性质 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员:李松霖、毛丹、唐蕊、小丫 蓝婷、严超、张延、张聪
但是 ???
,
了解世界大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48 欧洲革命大风潮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国国内背景
中国
中央高度集权,封建势力
日本
幕府统治,各地藩王势力
强大,政治腐朽,军务废 弛 两次鸦片战争 镇压农民起义 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 封建地主的危机感
较大 佩里叩关
各地起义反抗不断,面临
倒台 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
,
不同的指导方针
中国 日本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脱亚入欧” 自强 求富 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不同的措施
中国
阻力 政治:几乎无建树
日本
阻力 政治:削藩集权,实行君主
经济:官督商办
导言:
1861年开始,中国开始了富国强民之路,开始学习“师夷长 技以制夷”,开始“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 统治”的洋务运动;其后不久,日本于1868年10月23日 (旧历9月8日)宣布改元明治,实行了明治维新。 会有不同的结果,或者说,为什么人们常说, 中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而明治维新运动却成功了? 你我有不同的见解,今天我仅代表我们小组展示我们的看法
文教:新办学堂,派遣留学
立宪
经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生
政府扶持
文教:文明开化,各种西方
的知识,习俗。
,
性质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 明治维新是一场在
治者的一场自救运 动,最后失败了
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落后,谋私利)
工业文明冲击背景 下所进行的由上而 下、具有资本主义 性质的革命,最后 使日本走上独立的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领导阶级(先进,
顺应时代潮流)
反思:
中国的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因为它是“西学中用”, 就是新瓶装旧酒的模式,没有创新, 这样的结果总是失败的, 再怎么发展终究是沿着西方的路子发展的, 不会跳出这个圈子;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确实旧瓶装新酒, 利用旧的体制来改革,这是成功的, 它突破了西方的发展模式, 走上了自己独立创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