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第二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第三章
2、要素构成
学习情趣 学习毅力 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
三、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1、知行统一规律 2、灌输与疏导统一规律 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4、时代性规律
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不单单是要求学生掌握理论上的 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理论上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碰 到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就是教学生如何去完善自我,如何去为人处 事的,让学生掌握理论上的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认可 它,用学到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去客观公正的看 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各类事件。 如果学生仅仅掌握了知识理论,去并不从内心认可,知 与行相背离,这样子即使考试考了高分,也无法实现我 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所以,知行统一规律是我们 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则。 要求:在从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教学生 学理论,不能以学生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习效果,而应 该更加强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学生的行为中观察我 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上课,教师说,这节上“蚯蚓”课,请同学们准备一张 纸,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片纷纷上讲台盛蚯蚓。许 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地弯腰 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教师却一言不发,站在 讲台旁冷眼观望。(课后,教师对来访者说,上了一节 “蚯蚓”课,假如连蚯蚓都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 意义?) 同学们回到座位后,教师开始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请 同学们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经过片刻的观察,学生们踊 跃举手。
思想政治课进行的“灌输”是指对青年学生进行正面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教育。为了避免让灌输变成说教, 教师要运用生动的典型事例开路 。 疏导是指疏通引导,解惑答疑。即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 题给予解惑答疑,引导学生按照正确思路认识问题,以排 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 灌输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那么疏导则是解决信与不信 之间的矛盾。只有疏导成功,才能保证灌输的效果。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千万不要 因为怕麻烦而避重就轻 ;对教师的专业功底及相关素质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及时 的为自己加油充电,才能更自信的站在思想政治课的讲台 上。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导论
阅读书目
小学(2001)、初中(2003) 、高中(2004)思 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朱明光 民教育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 朱幕菊 北师大出版社 教育部(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人
课程论: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 的目标体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 课课程标准及教材介绍、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 几个问题等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课程, 认识这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处理教材的基本 要求,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 系统的要素、教学方针、教学规律等内容。主要是 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教学的要素、方 针和规律。
教学方法论:思想政治教学组织、教学基本环节、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等内容。主要是 让学生掌握优化的教学方法,知道在教学中如何操 作,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艺术论:思想政治教学艺术概述、艺术的运 用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对教学艺术有个理性认识,掌 握教学艺术技巧,解决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学科学法论:学习指导的概念、指导学习的主 要措施、学习的策略、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让学 生知道学习指导的作用及如何指导学习。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问题是学科教
学论的基本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学 与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 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在教学操作时要伴随着情 感、价值、策略等因素。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 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教学的魅力来自它的艺术。所 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 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问。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导论
学科实践论:思想政治教育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实习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习的组织和步骤、实习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任务和实习成绩评定。这是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把理论知识变成教学
能力。
A
14
五、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
1、成为合格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需要 2、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
A
15
六、思想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 的目标体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 课课程标准及教材介绍、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 几个问题等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课程, 认识这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处理教材的基本 要求,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A
11
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 系统的要素、教学方针、教学规律等内容。主要是 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教学的要素、方 针和规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问题是学科教 学论的基本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学 与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 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在教学操作时要伴随着情 感、价值、策略等因素。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 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教学的魅力来自它的艺术。所 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 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问。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思政部 陈莹
A
1
(考试科目)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和课堂表现情况。
小组作业—3人 独立完 为一组,自由 成作业 组合
无法来听课须课前请假, 否则按旷课处理,一学期 缺勤3次该部分成绩按0分 计,2次迟到相当一次 旷课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绪论: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为什么?逻辑起点是学习。
逻辑起点,就是一门学科理论开端的那个范畴。
这一范畴是从众多材料中抽象出来的最普遍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内容和灵魂,是理论研究的起始问题与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学习是这一学科的开端范畴,也是整个逻辑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要解决的最根本的矛盾和完成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围绕学习这个根本展开和发展的。
二、简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1.总的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问。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还伴随着情感、价值等因素,所以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
2.从教学构成要素来看,主要有: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学环境3、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其矛盾4、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三、叙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包括的内容。
基本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
按照逻辑方式组成一个理论结构,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包括:1.原理论、2.课程论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论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6.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论8.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9思想政治学科实践论、四、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什么意义?1、培养合格政治教师的需要2、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3、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4、是适应政治课教学改革,培养新时期“四有”新人的需要五、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那些方式?(一)理论讲授。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刘强主编)第四章-PPT
• 使学生通过深入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而取 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 参观前要做好计划和充分准备;参观时要根据教学目的提 出要求,组织学生观、听、问、记等;参观后要整理材料, 书写报告,及时总结。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比较稳定的、特殊的教学方法, 是 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 成 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典型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的 策“略学体生系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 学的指导思想。
(二)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
• 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是指课程标准规定以外 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学活动。
• 它不同于班会这一类的活动课,它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 助手段,是服务于学科的教学手段。
• 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报告会(可邀请校外专 家或校内领导,场所视情况而定)、读书报告会(事先要 选好报告人并予以指导,报告主题要鲜明,内容要与思政 课的学习内容有关,让学生自己组织)、写小论文、参观 访问、社会调查等。
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 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
涵义:“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 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 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好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更要做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变“授之以鱼”为“授之 以渔”。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目 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
1、启发式教学模式
•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主张和“道而弗 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教学原则都闪烁着启发式教学 思想的光辉。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 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 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学时: 32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二、考试目的和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
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具有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基本知识,能够区分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意义及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功能、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了解其发展历史。
3.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教法论、艺术论、学法论、评价论等。
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教什么”的基础上,真正懂得“怎么教”。
4.熟练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原理,关注国内外时事,能够运用相关原理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考试力求体现灵活性、开放性,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命题依据:《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考试主要以课程标准及教材规定的相关知识为依据,内容涵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各项实践技能训练等。
命题原则: 重点考察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体验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情感及正确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内容及具体要求(一)导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3.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具体要求】1.识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内容、研究对象2.领会: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4.综合应用:掌握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和方法(二) 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2.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3.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4.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具体要求】1.识记: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及基本范畴2.领会: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3.简单应用:继承和借鉴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和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德育思想4.综合应用:邓小平德育理论;素质教育思想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地位及作用;德育的核心思想(三)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考试内容】1.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及其价值取向【具体要求】1.识记:课程的定义;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新课程培养的目标2.领会: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学科的四种教学目标取向及其关系4.综合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内容及教学目标(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3.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4.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5.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具体要求】1.识记:教学过程的本质、要素、主体2.领会: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学方针、教学原则3.简单应用:学生的学习力4.综合应用:在正确的教学规律、教学方针、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五) 思想政治学科教法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2.启发式教学模式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法4.探究式教学模式5.案例教学法6.情感教学模式7.多媒体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8.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9.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0.说课的含义和内容【具体要求】1.识记: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模式2.领会: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案的编写内容3.简单应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4.综合应用: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说课(六)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课备课的艺术2.思想政治课组织教学的艺术3.思想政治课导入的艺术4.思想政治课讲课的艺术5.思想政治课提问的艺术6.思想政治课举例的艺术7.思想政治课板书的艺术【具体要求】1.识记:教学是一门艺术;2.领会: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及形成过程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课的各种教学艺术方法4.综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七)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学法论【考试内容】1.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2.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具体方法【具体要求】1.识记:学习指导的的概念及其分类2.领会:学习指导的重要性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4.综合应用:指导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和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八)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论【考试内容】1.教学评价的概念、对象和分类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3.评课、听课、考试【具体要求】1.识记: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对象及其分类;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2.领会:评价学生的方法;命题的原则3.简单应用:分析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改革,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评价体系4.综合应用:对听课、评课、考试等教学评价的目的、要点、方法、应注意问题等(九)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教师论【考试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2.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3.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具体要求】1.识记: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师职业的特点2.领会: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价值观3.简单应用:教师应具有的学生观4.综合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论【考试内容】1.教育实习的意义和作用2.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具体要求】1.识记:教育实习的组织和步骤2.领会:教育实习的任务;教育实习的成绩评定3.简单应用:教育实习的意义和作用4.综合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技能等五、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教学⼤纲《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程教学⼤纲课程英⽂名称:the new teaching theory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课程代码:020201208课程性质:专业课适⽤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总学时数:54 其中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总学分数:3 编写⼈:曾伟军审核⼈:王双桥⼀、课程简介(⼀)课程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门主⼲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必须掌握的⼀门基础专业知识。
(⼆)课程教学⽬标(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素质、技能等⽅⾯应达到的⽬标)本门课的教学⽬的是培养学⽣的教育教学能⼒。
要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全⾯掌握本专业的教学⽅针、原则、规律、⽅法、策略、艺术,从⽽具备备课、讲课、评课、命题、试卷分析和担任班主任等⼯作的操作能⼒,为毕业后很快成为⼀名合格的政治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应该达到的总体要求,⼀般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等)1、重点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地位、作⽤及基本原理。
2、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知识体系。
3、了解、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意义和⽅法。
(四)课程基本内容概述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思想政治学科法论、思想政治学科评价法、思想政治学。
(五)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教育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
⼆、课程教学总体安排(⼀)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按照编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期顺序列出)1、教材:新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2、参考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的艺术(三)课程考核⽅式1、考核⽅式:闭卷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20%(作业、考勤);期考80%。
思政学科教学新论讲义
思政学科教学新论讲义思想政治学科导论1、思想政治学科论的含义:思想政治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专业知识。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学习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方法性。
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5、学习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教学形式:理论讲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研究、教学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教育教学研讨、第一章思政原理论选择题:1、英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学校的德育课是有宗教、社会科学、道德教育组成。
2、法国的德育教育理论:法国始终把培养公民的责任感作为学校研究的课题,德育理念为自由、平等、博爱3、德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德育教育目标:朴素、道德、善良、教育4、中国的德育思想:孔子:仁墨子:兼爱孟子:义5、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的理想是使受教育者达到全面和谐发展。
(2)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德育工作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摆到教育工作的首位。
(4)德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达到的状态。
(5)德育的内容:第一方向性内容第二认知性内容第三有道德规范性内容(6)德育的方式(7)德育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守教学相长的原则,建立有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8)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和方法正确落实的关键6、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7、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8、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规范性功能(对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的规范)、个性化功能、9、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1)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实施者。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一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p1071、方向性原则;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7、创新性原则;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1、要求不同。
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对象不同。
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
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
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看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看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识、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4、内容不同。
说课一般是说明你要说课的理论依据,要告诉别人你怎样教和你这样教课的依据,而上课则主要是把这节课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5、目的不同。
上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
增加他们的知识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技能,而说课则是帮助教师对教学有一个比较高、比较深的层次进行了解,从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p105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教育 宗旨)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因此,任何课程与教 学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基于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 的见解,我们将典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 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 性目标取向。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所谓教学目标,是教者预先设想和拟定的,在教学过 程中学生在教室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 结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己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
教育目的(educational aims) 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s) 课程目标(curricular objectives)
概而言之,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课程自身存在的问
题,使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中央对课程改革
的指导和推动,则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强大动力和难得机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
上”。
(三)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
征相统一,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 观点教育,又要体现马克思注意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
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 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
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 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 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
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一定义在北美课程理论中较为普遍。一些学者 认为,课程不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 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这要求 课程事先制订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 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在西方课程理论中相当盛行的课程行为目标,便
论,由于以上各种对课程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对 课程定义采用一种综合的方式才更为现实。
所谓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 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 度、教学活动、教学分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 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为什么要改)
(1)普遍性目标(global purposes)
这种目标取向,给教学目标的是一般性的宗旨和原则, 而不是具体的目标,目标比较一般、比较模糊、比较笼统, 涵义不清晰。由于对教学目标的陈述缺乏具体性、明确性, 教师往往对教学目标作出一些随意性的解释;或使教师把 握不准教学目标,不知道要达到什么目的,这都影响了教 学效果。 普遍性目标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普遍性,适用于各种各 样的教学情境;二是模糊性,在表述上是模糊、不明确、不具 体的。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高层次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
1、课程的词源分析
“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在为《诗经· 小雅· 巧言》作疏:“以教护课 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这里的“课程”相当于 “教育”,但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 论学》里有“宽着期限,紧着 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等句。这里的“课程” 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课程目标是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 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 和重要因素,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学实施等后继课 程因素的设计和操作。 课程目标是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体现,是培养目 标在特定课程门类或科目中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
行为性目标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20世 纪是一个科学至上的世纪,从哲学上说,工具理性成为 20世纪的主流话语。作为这种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反 映是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心理学占主导地位,行为主义 心理学强调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强调 外显行为的变化。 而真正为行为性目标奠定理论基础的是泰勒。泰勒在 1949年发表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行为性目标 理念。泰勒认为,每一个课程与教学目标都应该包括行为和 内容两个方面,主张用行为方式表述课程目标。
• 前言——介绍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模块)
• 课程目标——总目标、分类目标 • 内容标准——必修、选修***
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 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在教学体系中 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它关系着 教学的价值,为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所以它是本章的重 要问题。
(2)行为性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
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 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 的行为变化。 行为性目标是预期的,是在课程与教学实施前所设 定的;行为性目标最终表现为外显的行为,而这种行为 的主体是学习者;行为性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与普遍性目标相比,行为性目标显示出了精确、具体 和可操作的特点。这样就能有力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把握这一理念的基本点是:必须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贯彻“少而精、讲管用” 的原则;必须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
的特点相结合,就是着眼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处理好 “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
所谓“坚持灌输”,这是相对于“推崇自发”而言, 反对“价值中立”的理念;所谓“讲求实效”,就是要贯 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群体”的原则。
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 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 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 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 2003年5月13日,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
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程标准》可分为四个部分:
2、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1)课程是指教学科目
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我国 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欧洲中世纪 初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 文学七艺。事实上,西方的学校是在七艺的基础上增加其 他学科,逐渐建立起现代学校课程体系的。 目前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众多 教育学教材也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全部 学科(即广义的课程),或者指某一门学科(即狭义的课 程)。
1、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回忆你所学过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思 考并讨论本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可以从课 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理念、评价方式等 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从总体上讲,课程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适 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仍需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方面 下功夫。
指教育要实现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和表达的 是总体的、最终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对于教育价值来讲,它具有普遍性、宏观 性、全体性。它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反映社会的意志和客观 要求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是宏观的、长远的目标,一 般是以指令性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中共中央关于教 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等) 建国以后,我国的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述和规定。
第二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 教师与学生 • 教学内容
课本→课程
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涵义 讨论:你认为课程指什么?
回忆你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学校 所开设的课程,还记得各阶段开了哪些课程吗?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2、客观形势的发展的需要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国际大背景看
*从国内环境看
*从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来看
3、中央对课程改革的指导和推动
和改
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阐明了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也是当前指导 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004年5月10日-11日,中共中央在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 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 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课程是指学习经验或体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 的全部经验或体验,是学生在学校教学计划指导下获得 的全部经验,包括课内外活动获得的经验。 这一观点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学生学 习自我获得经验的作用,突出了个人化追求,但忽视了 社会化需要。
课程的定义各有各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结
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是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如基础教育、高等 教育、职业教育等,这种教育目标具有阶段性和专业性质, 具有相对的普遍性。 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 规定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目标:“基础教育是科技兴国的奠基 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