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全册)
2024年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七年级上册数学的基础知识,如整数、有理数、代数式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方程、不等式等。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强调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的运算规律和性质。
掌握代数式的化简技巧和求值方法。
灵活运用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提出与新知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讲解新知识详细讲解新知识的概念、定义和性质,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通过举例、类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新知识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课堂练习与互动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练习的有效性。
4.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能力。
5. 作业与预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提出预习要求,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019-2020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80页)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教学目标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初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通过一系列数学在我们身边的图片和人类离不开数学的实例的相关图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解.1.体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2.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体会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板书课题)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1.数学伴我们成长.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与同伴合作.在学生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2.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师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用录音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第4段至第3页文字部分)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例1 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再乘以2,最后得8,问这个数是多少?(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合作小组进行交流、互补)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例 2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有人去甬江大桥下搞赌博游戏,几个围观者跃跃欲试.主持人给大家看,公文包里有5个乒乓球,其中两个球上写有大红“福”字,他吆喝着人们去摸“福”,如果一下子同时摸中这两只就能获奖.旁边贴有“海报”,上面写着:有奖摸球,摸一次2元,若同时摸中两个“福”字,奖金10元.摸中一个或都摸不中不得奖.同学们,你认为这场游戏公平吗?遇到这种场合,你会怎样处理?(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应用)通过分析,发现摸球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微乎其微,接着老师拿出教具,请几位同学试验手气,果然均难以一下子摸到“双福”.所以在这一场不公平的游戏中,摸彩者摸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晦气.赌博有害,我们不仅不要参与.而且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揭穿它骗人的本质.例3 关于课本第3页的“密铺问题”.思考:①哪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得出较完整的答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和总结各种能铺满地面的地砖的形状及其特点,教学中可让学生提出更多的实例.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可让学生的参与度高一些,多提问几个学生)四、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课以生活实际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为线,以自然现象、地砖等从各个方面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第2章有理数2.1有理数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由相反意义的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重点难点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投影展示教材第9页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使学生认识到引入新数的必要性.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通过观察图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活动1:由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教师出示温度计,安排学生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述记.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教师也可参与表演,逐步引入负数.教师出示以下问题:1.天气预报2011年12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0℃,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2.某机器的零件长度设计为1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5(mm),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3.我校教学楼楼层标志有①②③……,地下室标志有错误!,这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同学读出的刻度进行思考,积极地参与进活动中,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先独自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最后可让学生组内派出代表展示讨论的结果.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入负数的概念.通过事例引出用各种符号表示的数,让学生试着解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引入正数和负数的必要性.活动2:提出正、负数的概念,感受数0的含义师:在上面的几个问题中出现了一些新数,我们把前面带有“-”号的数叫做负数,并说明:为与负数相区别,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例如3,2,0.5等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例如:+2,+3,+0.5,+13,就是2,3,0.5,13;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师:说明0的意义,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同位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举出几个正数与负数(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气氛热烈). 学生充分记忆0的特殊性并且能说出0的含义.学生可以举例说明0的实际意义. 通过观察比较等形式,得到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体会正、负数及0的含义.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加深对0的意义的理解.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活动3:尝试解释正、负数的含义教师出示问题:(1)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2)在地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米,它表示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它表示什么含义?(3)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则收入210元可记为多少元?支出56元可记为多少元?学生先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再作出回答、然后再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组内). 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从而正确使用正数和负数.使学生体验数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四、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确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经历讨论、探索、交流、合作等过程获得新知,并能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第2课时 有理数教学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将有理数正确分类.感受有理数的广泛应用,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概括能力.重点难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入,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感受数的分类方法.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学生回答即可,教师在黑板上写.师:我们将这三位同学所说的数做一下分类.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该为哪两类?学生讨论交流.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对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感受分类思想、体验数的分类方法.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师: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分类吗?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以上分类在师生共同归纳出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理解记忆,可在小组内检查过关.三、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对数的分类的体验,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感受分类的原则.教师出示问题:1.任意写出三个数,标出每个数的所属类型,同桌交流验证.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圈内:-18,227,3.141 61,0,2001,-35,-0.142 857,95%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完成题目解答,加深学生对各类数的认识,能准确地识别出每个数的特性.每名同学都参照前一名学生所写的,尽量写不同类型的,最后由下一个同学补充.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1)学生小组内交流本堂课的学习收获、感受.(2)每一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前面同学总结过的内容尽量不要重复.(3)教师点评.五、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有理数分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亲自体验知识形成过程,避免教师直接分类带来学习的枯燥性,要有意识地突出“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渗透,明确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且分类结果也是无遗漏无重复的.2.2数轴教学目标1.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3.能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数轴的概念,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建立数轴的概念,正确地画出数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直接抛出数轴的名称,对应学生小学中已经接触过的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初步的数轴印象.师:提问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举出一些用刻度来表示物品的数量的例子吗?让学生充分讨论,明确知识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有,数除了可以用符号表示外,还有其他表示方法,从而引出新课:数轴.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学习数轴的概念,探索数轴的画法设计意图:通过教具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讨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对数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教师出示温度计,问:你会读温度计吗?温度计上的刻度与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2.教师出示图片,提出:怎样用数简明的表示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说明:将公路看作直线,将各个事物看作点.学生动手操作,感受画数轴的过程,之后,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5页上的四段话,正确规范地理解数轴的概念,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数轴的三要素.(二)学习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设计意图:会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这是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也是以后继续学习坐标系的基础.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数学直观与抽象之间的联系.师:刚才我们所描述的数轴上的点都是整数,分数或小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吗?生:思考后回答,然后完成教材练习.师:观察数轴,数轴上原点左边的数都是什么数,右边呢?生:讨论后进行归纳,最后师作点评.(三)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归纳、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观察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直观与抽象之间的联系.师:由数轴来观察,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负数.生:让学生理解,记忆.师:出示例题,按大小的顺序排列.生:让学生观察后完成.总结方法:先在数轴上描出以上数,再利用法则比较大小,或直接应用法则比较大小.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对数轴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小结:学生相互谈一谈对数的认识.四、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桥梁,教学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学习过程中也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再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2.3相反数教学目标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1.从数和形两个不同的侧面来理解相反数的真正含义,经历操作、对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重点难点相反数的概念.相反数的识别及理解与多重符号的化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出示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分成两类,说出为什么这样分类.-2,-5,+2,+5.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给予鼓励,但教师应作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较具有特征的一种分法.然后师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思考讨论:教材第19页中的做一做.再换两个类似的数试一试.归纳结论:教材第20页中的概括,得出相反数的定义.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意图: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作准备,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教师出示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练一练:教材第21页练习第1题.教师出示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学生交流后回答.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练一练:教材第21页练习第2题.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对相反数有一个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小结:说一说你对相反数的认识.学生回答,后一个为前一个去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四、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中利用数轴引导学生感受相反数的意义.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从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通过数形结合,将数学文化灵活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归纳相反数意义的多样性、概括性.2.4绝对值教学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3.理解绝对值的非负性.1.通过对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的学习,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2.通过对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求法体验对应思想.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重点难点绝对值的意义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正确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绝对值的概念.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数轴模型(数轴上白猫在表示-4的点上,黑猫在表示2的点上,花猫在表示7的点上,原点表示猫的家).猫妈妈说:今天放假,三只小猫可以到离家不超过5米的范围玩耍,否则就会就会有危险,回不了家.教师问:如果数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同学们看一下三只小猫是否都能安全地回到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相互讨论、探究.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让学生结合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师:在生活中,有些问题我们只考虑数的大小而不考虑方向,如:为了计算汽车行驶所耗的汽油,起主要作用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行驶的方向,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板书课题)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22、23页,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叫做绝对值?怎样用语言表达?其关键词是什么?(2)绝对值用符号怎样表示?学生自己看书,勾画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设计意图:针对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养成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从中体验学习乐趣.(1)初步形成概念,由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可让学生对照数轴,再说出几个正数,负数的绝对值).(2)深化对概念的理解:①绝对值的意义是在什么条件下给出的?②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由小组讨论解决:(引导学生得出:绝对值是利用数轴这一直观条件得出的.它主要是解决在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有几个单位长度(距离)的问题,这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相等)1.典例解析例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1,+49,0,-7.8,15.5 教师分析:先表示各数的绝对值,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写出结果,即“一添二去”.(添绝对值符号,再去掉绝对值的符号)解:|-21|=21,⎪⎪⎪⎪⎪⎪+49=49,|0|=0,|-7.8|=7.8,|15.5|=15.5. 反例强化:-21=21对吗?|-21|是负数吗?2.议一议:①以上各数可分为几类?请分一下.②每类数的绝对值与原数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写出它的关系.3.法则: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零.若a 表示一个有理数,则|a|=⎩⎪⎨⎪⎧a (a>0)0(a =0)-a (a<0)或|a|=⎩⎪⎨⎪⎧a (a ≥0)-a (a<0)或|a|=⎩⎪⎨⎪⎧a (a>0)-a (a ≤0) 在由符号表示数的绝对值时,学生对绝对值的性质由感性阶段上升到了理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对应思想,分类思想,还渗透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方法.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四、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绝对值的概念、表示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并会求这个数.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由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过程,体会数学上转化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步骤及各种方法的灵活选择.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学生衔接前后知识,为新知作铺垫,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师: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有理数,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2.试在数轴上画出-2,-5表示的点.让学生完成,概括得出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有利于他们概括能力的培养.1.学生分组讨论: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与这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何关系?2.概括得出: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例如:比较-34和-23的大小.因为⎪⎪⎪⎪⎪⎪-34=34=912,⎪⎪⎪⎪⎪⎪-23=23=812,又因为912>812,即⎪⎪⎪⎪⎪⎪-34>⎪⎪⎪⎪⎪⎪-23,所以-34<-23. 通过规范两个负数大小比较的解题步骤,加强对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培养.4.随堂练习: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①-1与-0.01;②-|-2|与0;③-0.3与-13;④-⎝ ⎛⎭⎪⎫-19与-⎪⎪⎪⎪⎪⎪-110. 学生分组完成,用投影展示错误,进行剖析.(通过以上练习,强化学生对法则的理解)教师出示例题:已知a>0,b<0,且,|b|>|a|,比较a ,-a ,b ,-b 的大小.分析:方法一:可通过数轴来比较大小,先在数轴上找出a ,-a ,b ,-b 的大致位置再比较.方法二:直接通过计算各数的绝对值,然后比较大小,对于a ,-b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原数也大;对于-a ,b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三、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1.比较大小,并用“<”连接.(1)-34,-712,-56; (2)-(-10),-|-10|,9,-|+18|,0.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用“>”或“<”填空.①a ________b ;②|a|________|b|;③-a ________-b ;④1a ________1b.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知识系统化.你学会了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有哪几种方法?答: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利用数轴把这些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然后“根据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来比较.方法二:利用比较法则: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五、深入练习,巩固新知《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数轴来直观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进而由浅入深地通过法则比较大小,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并体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教学中,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加深理解,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名称: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七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应用2. 整数入门3. 有理数的概念4. 代数式5. 直角三角形6. 二次根式7. 均分与相等分的认识8. 直线与角9. 几何图形和相似10.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和激发兴趣。
2. 介绍新知识,解释相关概念和公式,给出示例并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做一些例题,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发现与总结相关规律和方法。
4. 分小组或个人进行练习,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检查和讲解练习题答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并解答疑惑。
6. 设置分组竞赛或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加强学习效果。
7.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并在下节课检查。
教学资源: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和教辅书籍;2. 讲解课件和习题解析;3. 相关数学练习题和试卷;4. 小组活动和竞赛题目。
评估方法:1. 正确率和完成度:通过做题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讨论和竞赛活动,评估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3. 课堂表现:通过教师观察和学生互动,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和方法;2. 演示法:通过示范和实例演练,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和竞赛,促进学生合作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4. 评价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批改,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完善学习成果。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第一课时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教学难点: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集合。
2.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讲解集合的概念,强调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2.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让学生判断案例中的集合表示方法是否正确。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找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五、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集合表示生活中的问题?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给予点评。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1)全班同学的身高。
(2)本班所有爱好篮球的同学。
2.请学生思考: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课时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集合表示函数?2.引出函数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讲解函数的定义,强调函数的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2.讲解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函数的性质。
三、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让学生判断案例中的函数性质是否正确。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找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全册)
1.1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价值和应用意识;2.让学生通过对比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门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探索过程的学科;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在我们的周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二、感悟新知知识点:数学伴我们成长1. 感知数学:从你呱呱落地降临人世的第一天起就离不开数学,如医生检测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称你的体重、测量你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如最初的数数、拼图案、折纸飞机等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你将逐步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渗透着数学.2. 学校中学习数学:进入学校,正式开始学习数学这门学科,逐步学会简单的数学语言,知道什么是整数、分数;学会了加、减、乘、除运算;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3. 将来步入社会,你还会用你所学的知识去创造科技与财富.使整个人类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例1】某人的身份证(第二代)号码为422129************,此人今年(2015年)的周岁是( )A.35 B.36 C.37 D.38答案:D分析:身份证号码的第7位至第14位是指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此人1977年5月20日出生,所以他今年38岁.【总结】身份证(第二代)号码位数的含义:(1)第1、2位数字表示所在的省份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4)第7至14位数字表示出生的年月日;(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派出所的代码;(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也可以说是个人信息码,用来验证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至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一般由计算机随机产生.三、巩固练习1.身份证号码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某人的身份证号码是130503************,其中13、05、03是此人所属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市、区)的编码,1967、04、01是此人出生的年、月、日,001是顺序码,2为校验码.那么身份证号码是321084************的人的生日是( )A.8月10日 B.10月12日C.1月20日 D.12月8日答案:C2.小明是七年级的一名学生,他的身高可能是( )A.165 mm B.165 cmC.165 dm D.165 m答案:B3.在下列数据中,你的步长可能为( )A.50毫米 B.50厘米C.50分米 D.50米答案:B4.把长方形的木桌面锯掉一个角,剩余角的个数是( )A.3 B.4C.5 D.3或4或5答案:B四、课堂小结学习数学的意义:数学是当今世界上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生活中无一能离开数学,它的应用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是书写宇宙的文学”,对数学的重要性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数学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2)思考数学问题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生活中感知数学→学校中学习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五、知识拓展范例:计算并观察下面的几组算式:(1)1+3=__4__=(__2__)2;(2)1+3+5=__9__=(__3__)2;(3)1+3+5+7=__16__=(__4__)2;……(4)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1+3+5+7+9+11+13+15+17+19=__100__=(__10__)2;(5)一般地:1+3+5+7+……+(2n-1)=(__n__)2.六、课后作业课后写一篇关于“数学伴我们成长”的短文.1.2 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数学家背后的故事,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自身今后的数学学习有所启迪.【过程与方法】学生提前收集数学家的相关的数学小故事,并做简单的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老一辈数学家学习数学的思想精神,感受这种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数学家学习数学的精神,通过对各个小故事的总结,感受数学家给予后辈的精神指导.【教学难点】收集古今中外各个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家著名的解决问题,体会其中的精神,并且和同学分享.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从古代结绳记事,到今天发达的信息社会,伴随着数学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些的变化离不开数学家的功劳,那么,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但是也只是做一些浅表的了解,例如你只是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以及华罗庚等一些人物,下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了解更多数学家背后的小故事,以及他们背后的一些数学典型习题.二、提出问题昨天老师留了课后作业,让同学们搜集历史上的数学家的故事,现在开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然后一会找同学一起尽可能多的分享一下大家知道哪位数学家背后的故事,看哪位同学能知道的多?三、新知学习同学们昨天搜集的都很好,说了很多历史上的杰出的数学家,那么老师也来和大家和分享几个老师比较欣赏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研究最著名的领域是几何问题,他的墓碑上上就刻着这样一个圆柱形的图案,来纪念他的伟大的贡献,他最著名的故事是阿基米德的死,当时罗马士兵闯入他的住宅,看见他画几何图形,士兵命令他离开,他不肯,结果被杀死.阿基米德最著名的话: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华罗庚: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复变函数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华氏定理”就是以其名字命名的,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拿不出学费而辍学在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因此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其酷爱数学用五年的时间自学高中课程,后因疾病腿部残疾,1929年,自学之后,开始在《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后因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打破常规被清华录取.欧拉:莱昂哈德·欧拉瑞士数学家,13岁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贡献在于将整个数学推至物理领域,一生写下886本书和论文,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天文学、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很多学者认为,没有欧拉的众多发现,我们将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大学中学习最著名定理有欧拉定理.高斯:近代数学的奠基者,被认为是数学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和阿基米德、牛顿并成为世界三大数学家.后人称他为“数学王子”.(展示高斯求和公式)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最主要的研究贡献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之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他的一生都在漂泊,但是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哥德巴赫:德国数学家,牛津大学毕业,1742年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了数学界的一场革命,在和欧拉长达35年通信的讨论中未果,至今未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成2个素数之和的证明)陈景润:曾厦门大学的校长,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被调到中国科学数学研究院,并针对于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要人员,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四、课堂练习1、计算:1–2+3–4+5–6+…–100+101=.答案:–502、计算:1+2+3+…+2003+2004+2003+…+3+2+1=..答案:40160163、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答案:4.下面有一张某地区的公路分布图,请你找出从A至D的一条最短路线(图中所标最短路线为里程)答案:A→B1→C2→D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了解了很多数学家背后的小故事,但是同学们注意,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数学家们在求学路上那些背后的故事后面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同学们应该让这些精神变成学习的榜样,应该在数学家身上学习到,我们每个人都能学好数学,同学们都是潜力股. 六、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你最欣赏的数学家的文章,写出你最欣赏他哪里,你要向他学习什么精神?七、板书设计§1.2 人类离不开数学一、教师讲述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二、学生概括生活中的数学案例---------------- ---------------1.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体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数学.【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教学环节指导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1.数与式:认识、计算、解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有关计算.二、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 . 2.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某地出租车收费标准为:起步价5元,3km后每千米1.2元,某人乘坐出租车5km,应付款__7.4__元.(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D )A.①与④B.①与③C.②与③ D.①与②、③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教材P5~P7,完成下面的内容.1.点动成__线__,线动成__面__,面动成__体__;面与面相交得到__线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点__.2.三棱柱有__6__个顶点,__9__条棱,__5__个面,它的侧面的形状都是__长方形__,它的底面是__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__.3.如图,是6级台阶侧面的示意图,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适合台阶宽度的地毯多少m?分析:要在台阶上铺地毯,实际上并不需要测出每一级台阶的长度,可以把图想象为由一根绳子围成的图形,将它拉成为一个长和宽分别为3.1m和2m的长方形,所以台阶的总长就是:3.1+2=5.1(m).解:3.1+2=5.1(m).∴至少要买适合台阶宽度的地毯5.1m.归纳:(1)发展进一步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方式;(3)感受数学的价值,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做这一类题的技巧是:1.从已知中寻找突破口,发现变化的规律;2.一般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3.掌握用“加、减、乘、除”的基本形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学法指导:解决寻找规律问题的方法是:观察第2个数(或图形)与前一个数(或图形)有什么联系、变化,类推下一个,由一般到特殊.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展示重点在于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学好数学.【范例】: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4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剪成4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7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__672__.分析:本题是规律类型的数学题,通过观察,我们容易发现,当操作第n(n 为正整数)次时,共得到(3n +1)个小正方形,从而我们可以列一个关于n(以n 为未知数)的方程,解出n 的值即可.解:设操作n 次可以得到2017个小正方形,根据题意得:3n +1=2017,解得:n =672.答:需要操作的次数是672.仿例:根据前面几个数的规律填空:(1)5,8,13,21,34,____;55(2)12,23,35,58,813,____.1322分析:(1)规律:第1个数加上第2个数得到第3个数,第2个数加上第3个数得到第4个数,第3个数加上第4个数得到第5个数,第4个数加上第5个数得到第6个数…;(2)规律: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下一个分数的分子,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后一个分数的分母.变例: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准备了一些橘子给同学们,小明非常勤快,帮老师数橘子,他7个7个地数,还余4个,5个5个地数,还余3个,3个3个地数,正好数完,则老师至少为同学们准备了__18__个橘子.四、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有理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课题:1.2.1有理数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2,教科书第10页练习.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教案带教学反思。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材重难点:重点:加强数学意识;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与数学交朋友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
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当你还在母亲体内时,医生就给你听胎心、量体温,当你出生时给你称体重都用到数学,所以数学是与你的生命同在。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
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从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中数的产生过程充分说明数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举生活中善于学习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激发训练:1、设定期储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分别为2.25%,2.43%和2.88%.试计算1000元本金分别参加这四种储蓄,到期所得的利息各为多少(国家规定:个人储蓄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征收利息税,征收的税率为利息的20%).分析结果,你能发现什么?(提示: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答案:1年期利息18元,2年期利息38.88元,3年期利息64.8元,5年期利息115.2元.发现:参加定期储蓄,存期越长,得到利息越大.2、在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8位评委给某选手所评分数如下表,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请你算一算该选手的最后得分.答案:9.72三、作业巩固教学反思: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8篇)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8篇)华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篇1教学目标:1、知道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2、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则的探索及运用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的`理解及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足球赛图片,你知道足球赛中“净胜球”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口答,教师介绍净胜球的算法:只要把各场比赛的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由此揭示课题。
)二、探求新知1、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1)、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又赢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2)、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例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你能把上述结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净胜球数,从而列出算式:(+3)+(+2)= +5;(+3)+(-2)= +1,教师板书。
)(3)、除了上面所说的“赢了再赢”,“先赢后输”,你还能说出其它可能的几种情况并用加算式表示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输赢球其它可能的情况,尽可能完整地说出所有的可能,由此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板书算式:(-3)+(+2)= -1,(-3)+(-2)= -5,(-3)+0= -3,0+(+2)=+2,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3球;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最后的净胜球情况,由学生说出结果并列出算式:(+3)+(-3)= 0,0+0=0 )2、你能举出一些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学生列举实例并根据具体意义写出算式)3、学生活动:(1)、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2)、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3)、你还能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教师示范活动(1)的操作过程,学生列出算式并完成(2)(3),得到一组算式,教师板书。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华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特点与教学重、难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了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探究得出同类项可以合并,并形成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能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1)、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同类项的合并,可以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4.美育目标通过合并同类项,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悟到学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二、教学方法、手段1.教学设想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培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归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标提倡教学中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因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乐意并全身心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导语:】本文是xx为您整理的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篇】,欢送大家查阅。
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此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许俊毅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重点:加强数学意识;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与数学交朋友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
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
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三、作业巩固: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2 让我们来做数学-----许俊毅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一、让我们来做数学:1、跟我学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33 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2、试试看例:在如图中,填入1、2、3、4、5、6、7、8、9这9个数,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15。
例:在上图中,已经填入了1至16这16个数中的一些数,请将剩下的数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34。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与数学交朋友(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与观察,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
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
(板书课题)二、数学伴我们成长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 ,再乘以2,最后得8,问这个数是多少?(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例2.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
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再那根横线上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
(分别是由正反数字1—7拼成的对称图。
这个趣例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有一种敏感,也需要想象。
)例3.关于课本第4页的“密铺问题”。
思考:①那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③讨论课本第4页左下角的“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1—2页。
与数学交朋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应用意识。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 ℃和零下5 ℃,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 g,记作+0.02 g,那么-0.03 g表示什么?【例3】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A.3B.-3C.-2.5D.-7.45【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00相差135分钟.(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元) +16 +5.0 -1.2 -2.1 -0.9 +10 -2.6(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2.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或蹲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中的游戏.(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填空题:(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吨.(2)如果4年后记作+4年,那么8年前记作年.(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 kg,记作+3 kg;小阳体重减少了2 kg,则小阳增加了.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提升能力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六)课时小结1.与以前相比,0的意义又多了哪些内容?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具有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对“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2.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教与学互动设计:(一)知识回顾和理解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具有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问题1】:“零”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用正数、负数和零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零度.思考“0”在实际问题中有什么意义?归纳“0”在实际问题中不仅表示“没有”的意思,它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水位不升不降时的水位变化,记作:0 m.【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分别是什么?(二)深化理解,解决问题【问题3】:(课本P3例题)【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 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例2】(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后语: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类似的还有水位上升、收入上涨等等.我们要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会这些指明方向的量,正确地用正负数表示它们.巩固练习1.通过例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2.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1990~1995年下列国家年平均森林面积(单位:千米2)的变化情况是:中国减少866,印度增长72,韩国减少130,新西兰增长434,泰国减少3247, 孟加拉减少88.(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六国1990~1995年平均森林面积的增长量;(2)如何表示森林面积减少量,所得结果与增长量有什么关系?(3)哪个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最多?(4)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阅读与思考(课本P6)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1.直径为30.032 mm和直径为29.97 mm的零件是否合格?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甲冷库的温度是-12℃,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库低5 ℃,则乙冷库的温度是.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3.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减值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增减 -5 +7 -3 +4根据上面的记录,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类比例题,要求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体会正负数的应用.(四)课时小结(师生共同完成)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图里.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3,5.7,-7,-9,-10,0, , ,-3 , -7.4,5.2…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正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有理数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有理数数的集合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3.1416,0,2004,- ,-0.23456,10%,10.1,0.67,-89【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有理数有理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的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正确说法.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7,0.125, ,-3 ,3,0,50%,-0.3(1)整数集合{};(2)分数集合{};(3)负分数集合{ };(4)非负数集合{ };(5)有理数集合{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整数就是自然数B. 0不是自然数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 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提升能力3.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与数学交朋友(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与观察,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
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
(板书课题)二、数学伴我们成长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 ,再乘以2,最后得8,问这个数是多少?(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例2.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
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再那根横线上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
(分别是由正反数字1—7拼成的对称图。
这个趣例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有一种敏感,也需要想象。
)例3.关于课本第4页的“密铺问题”。
思考:①那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③讨论课本第4页左下角的“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1—2页。
与数学交朋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应用意识。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摘要: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与数学交朋友(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应用:如右下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l所截,(1)如果∠1=∠2,那么a∥b,则∵∠1=∠2(已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同理,如果已知∠2=∠3,则∵∠2=∠3(已知)∠1=∠3(对项角相等)∴∠1=∠2(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设疑,如果∠2+∠4=180°,是否也会有a∥b,(1)∵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a∥b(已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a∥b(已知)∴∠2+∠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例题讲解:例:1、如上图,已知直线a∥b,∠1=50°,求∠2的度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与数学交朋友(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与观察,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
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
(板书课题)二、数学伴我们成长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再乘以2,最后得8,问这个数是多少?(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第1课时数学伴我们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重点加强数学意识.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一、创设情境1.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二、探究新知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从生活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2.人类离不开数学(1)到商店买东西,算账时用到数学,生病住院对身体进行检查时所测量的指标等用到数学,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建筑物的几何图案等用到数学.(2)自然界的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的蜂房,它的表面就是由奇妙的几何图形——正六边形构成的.这种蜂房消耗的材料最少.这里竟还有一个关于节约的数学道理在里面呢!(展示蜂房图) (3)举出有关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数学实例和人类文化中的数学实例.(4)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如今用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飞船航行,任何时候都受数学的恩惠和影响,到处都体现着人类数学智慧的结晶.(展示东方明珠、长征二号火箭和“神舟”号实验飞船、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等图片) (5)我们走在人行道上,常见到由各种图案的地砖铺设成的地面.(展示有关道路铺设平面图) (6)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频繁使用.买卖与批发、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等,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而这些经济活动无一能离开数学.(展示2006年以来全国食糖销售按月统计图或其他统计图) 三、练习巩固1.某单位决定组织48名员工坐船游玩水上公园,工会负责人购票时看到如下的价目表:船型每只限载人数(人) 每只租金(元/h) 大船5 6 小船3 4 于是他花60元买了6张大船票和6张小船票,他觉得自己购买的是最划算的(即所付租金最少).请同学们帮助计算一下,这是真的吗?2.如图所示的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将它们的某条边重合,能拼成几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请你画出拼成的图形.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作业1.请你根据到银行了解到的各种定期储蓄类型的年利率计算,如果以100元为本金分别参加这几种储蓄,那么到期所得的利息各是多少?2.用六根长短一样的小棍搭摆成四个一样的等边三角形.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通过观察、思考、计算、论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2课时人人都能学会数学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一、创设情境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高斯的图片,并播放《华罗庚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二、探究新知师:数学并不神秘,不信,大家通过下面几个问题的探索,就会觉得“我也是行的”.(一)观察发现,提出猜想1.你知道少年高斯是怎样快速算出1+2+3+...+100的结果的吗?2.计算:1+2+3+ (99)2+4+6+…+100. 通过计算,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待学生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结果与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类比,给予激励性评价.(二)铺一铺,展一展(用线或长方形纸实验) 下图是6级台阶的侧面示意图,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适合台阶宽度的地毯多少米?若每级台阶宽为2米,地毯每平方米30元,问买地毯至少需要多少元?教师电脑动画演示.(三)发挥创设,巧妙构思请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电脑显示教师制作的图形与学生分享.三、练习巩固1.假设定期储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分别为2.25%,2.43%,2.70%和2.88%.试计算1000元本金分别参加这四种储蓄,到期所得的利息各为多少?分析结果,你能发现什么?(提示:利息=本金×年利率×储存年数) 2.在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8位评委给某选手所评分数如下表,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请你算一算该选手的最后得分.评委 1 2 3 4 5 6 7 8 评分9.8 9.5 9.7 9.9 9.8 9.7 9.4 9.8 四、小结与作业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收获和体会.作业在歌手电视大奖赛上,10个评委亮分之后,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大奖赛上,常常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目的是要略去评委评分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值,使得一个或两个评委的个人意愿不至于影响参赛歌手的总成绩.让我们再看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大奖赛有7名评委,他们给甲、乙两选手打的分数分别是:甲:9.55,9.55,9.55,9.55,9.55,9.60,9.90;乙:9.50,9.60,9.60,9.60,9.60,9.60,9.70. 凭直觉,你认为哪个选手比较好一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第2章有理数2.1有理数2.1.1正数和负数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难点体会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创设情境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如:0,1,2,3,…,,. 2.下面的温度怎样表示?二、探究新知1.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量:如: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温度是零上10 ℃和零下5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像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描述温度的零上多少摄氏度和________________,水位的升高和________________,现金的收入和________________,商品的买进和________________等类似的数量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问题:你能再举几个其他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3.定义: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的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 ℃表示为10 ℃,零下5 ℃表示为-5 ℃.(1)正数小学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5.5等,都是________.为了加以强调,________前可加上“+”(读作“正”)号,但一般省略不写.如5可以写成+5,+5和5是一样的.(2)负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是________.“-”号不能省略,如:-5,-0.36. (3)0既不是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0不再仅仅表示“没有”,也是正、负数的分界点).三、练习巩固1.(1)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6米记作________;(2)获利200元记作+200元,那么亏损100元记作________;(3)前进10步记作________,那么后退5步记作________;(4)上升10米记作+10米,那么-5米表示________;(5)向东记为正,则-12米的意思是________;(6)海面下-200米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2.如果规定一个只能上下移动的物体向上移动为正,那么:(1)物体移动-3 m表示什么意义?(2)物体移动5 m表示什么意义?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入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作业教材第11页练习第3,4题.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产生是高于生活的实际需要,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引导学生理解0的含义,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1.2 有理数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一、创设情境1.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下面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2.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对写出的数字进行分类,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2.总结得出“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3.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做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做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4.教师板书总结分类一:有理数分类二:有理数5.有关集合的简单知识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所有正整数与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如此等等.三、练习巩固例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数集:-18,,3.1416,0,2017,-,-0.*****,95%. 四、小结与作业小结有理数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哪几类?作业教材习题2.1. 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思维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课前预期的设计有既定的目标,这是必要的,也是要充分考虑的.但怎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顺应学生的思维,把握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有赖于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机智的驾驭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随时提醒自己,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2.2数轴2.2.1数轴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2.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一、创设情境1.请大家看,这是一支温度计(展示温度计图片),它的用途大家是知道的,但是你会读温度计吗?请同学们读出此时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这样看来,液面所在的刻度就表示此时的温度,这说明温度计上的刻度与一些有理数建立了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都表示一个有理数.2.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 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 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二、探究新知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规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观察温度计,从温度计上发现:刻度有正有负也有0.结合有理数包含正数、零和负数的特点,类比一条直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数轴,于是:因为有零,就必须在直线上取一点,用这个点表示零.(如图1)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原点,用大写字母O表示,由温度计的刻度规律可知:原点的一侧表示正数,另一侧表示负数.因而我们就规定原点的其中一侧为正方向,那么另一侧就为负方向.习惯上,当直线水平放置时,原点右方为正方向,原点的左方为负方向,正方向的一侧我们用箭头表示.(如图2)现在同学们来猜想一下,正有理数应该在图2的哪一个区域?负有理数呢?知道正数在原点的右边,那么我们用多长来表示+1呢?怎么办?我们需要规定一个单位长度.(如图3)一旦表示1的点确定了,表示其他的有理数就好确定了.我想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其他有理数点的确定.(利用成倍的关系) 2.这样能用来表示全体有理数的图形我们就找到了,我们把这种图形叫做数轴.现在我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数轴有哪几个特点?(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于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归纳数轴的规范画法:(1)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2)刻度要在直线上,且是细短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3.动手操作、感受数轴的画法、巩固对数轴的认识.教师活动设计:现在每一位同学都画一个数轴,根据你所画的数轴提出你的问题.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画数轴,在画的过程中可能有诸多问题,比如:数轴一定是水平放置的吗?原点一定在最中间吗?单位长度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长度?数轴可以画为射线吗?然后学生进行交流,得到数轴规范的画法.三、练习巩固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2.画出一个单位长度是1厘米的数轴,并用刻度尺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5, 0, 2, -2, 2.5. 3.如图:写出数轴上的点A,B,C,D,E,F表示的有理数.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2.在数轴上,正数和负数分别是怎样排列的?作业教材第16页习题第2,3,4题.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由温度计的具体形象,引出数轴的概念,总结归纳出数轴的三要素和数轴上数字的排列规律.要求学生学会画出数轴,学会在数轴上表示出有理数,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2.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1.通过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初步认识图形和数量的对应关系.重点负数和零的大小比较.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自己得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认识其合理性.一、创设情境在小学,我们已知学会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那么,引进负数后,怎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呢?例如:1与-2哪个大?-1与0哪个大?-3与-4哪个大?二、探究新知1.探寻规律(教材P17探索) (1)请任意写出两个正数,在下面的数轴上画出表示它们的点.你所写的两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观察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点,我们可以发现,较大的数的对应点在较小的数的对应点的________边.(2)生活中,同学们能判断两个气温的高低吗?①某日哈尔滨的气温为-9 ℃,泉州的气温为12 ℃,该日________的气温较高;②把温度计如下图横放,我们可以发现,________的气温会显示在右边.2.总结规律(教材P17概括) 规律1:把温度计横过来放,就像一条数轴,类似于气温的高低,我们可以知道,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________左边的数.规律2:从数轴上可以发现,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________,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________,所以,我们说:正数都________零,负数都________零,正数都比负数________.3.用“”、“”或“=”填空:1________-2;-1________0;-3________-4. 三、练习巩固1.判断下列各数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把它们写出来.(1)最小的正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小的负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大的正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小的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是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a0B.a1 C.b-1 D.b-1 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大小是怎样排列的?2.怎样利用数轴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作业教材第19页习题2.2第5,6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发现正数、零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确定了正数、零和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并能通过数轴来比较任意两个非确定数的大小,尤其是要注意掌握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3相反数1.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一、创设情境画一个数轴,并在画出的数轴上,找出表示+5,-5;3,-3;1,-1各数的点来,并标上字母.二、探究新知1.(1)观察+5与-5,3与-3,1与-1,发现这三对数有什么特点?这三对点,各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引导学生回答:符号不同,一正一负;数字相同.(2)总结归纳: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互为相反数,如+5与-5互为相反数,3与-3互为相反数等等.也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如1是-1的相反数或-1是1的相反数.2.(1)观察+5与-5,3与-3,1与-1,这三对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总结归纳:这样我们也可以说,在数轴上的原点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出相反数的意义,称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3.强调:零的相反数是零.这是因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唯一的数.4.(1)思考:在学习有理数时我们就指出字母可以表示一切有理数,那么数a的相反数如何表示?(2)引导学生观察,并自己得出结论:数a的相反数是-a,即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就是它的相反数.例如:①当a=7时,-a=-7,7的相反数是-7;②当a=-5时,-a=-(-5),读作“-5的相反数”,-5的相反数是5,因此,-(-5)=5;③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因此,-0=0. (3)观察:-a=-(-5)表示-5的相反数,那么-(-8),-(+4),-(-)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8的相反数;-(+4)表示+4的相反数;(4)你能自己总结出简化符号的规律吗?括号外的符号与括号内的符号同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正数;括号内、外的符号异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负数.(可适当表示有三个符号的数)-(-)表示-的相反数.三、练习巩固1.填空:(1)+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2)-3的相反数是________;(3)________的相反数是-1.7;(4)________的相反数是;(5)-(+4)是________的相反数;(6)-(-7)是________的相反数.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8),+(-9),-(-6),-(+7),+(+5).3.下列两对数中,哪对是相等的数?哪对互为相反数?-(-8)与+(-8);-(+8)与+(-8).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什么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3.怎样化简多重符号?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第1,2,3题.由于本节课内容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多给学生以观察思考的时间,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及时巩固,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概念,同时,要充分利用数轴的形象性特征,让学生直观理解相反数的概念.2.4绝对值1.通过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引出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概念.2.明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条件下求这个数.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重点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难点绝对值在数轴上的意义问题.一、创设情境在一节体育课中,老师组织了一次游戏.如图所示,四位同学站在圆上,比赛谁最先到达圆的中心.提问:1.四位同学到达中心的距离相等吗?2.他们的方向会影响距离的长度吗?结论:与方向无关,距离相等.二、探索新知1.找一找数轴上表示1与-1的点,3与-3的点,观察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结论:1与-1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与-3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概念讲解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6,表示数10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100,我们称-6的绝对值是6,100的绝对值是100,也就是说,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3.观察思考:通过求上面数的绝对值,观察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分类讨论,归纳出数a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4.总结归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零的绝对值是零;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三、练习巩固1.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6,-8,-3.9,100,π-5. 2.|x|=7,则x=________;|-x|=7,则x=________. 3.如果a3,则|a-3|=________,|3-a|=________.4.若|a-2|=0,则a=________;若|b-4|=0,则b=________. 5.计算:(1)|8|+|-8|-|-3|;(2)|-6.5|-|-5.5|. 6.给出下列说法: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考虑.从几何方面看,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它具有非负性;从代数方面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注意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作业教材第24页练习第1,2,3题.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非负性,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从几何与代数的角度阐述绝对值的概念,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利用各种方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体验:通过化归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养成全面分析的习惯;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体验教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一、创设情境1.我们怎样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呢?2.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呢?例如-2与-5哪个较大呢?用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来比较,就是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标上-2与-5两个点,因为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所以-5-2.但如果不用画数轴,我们就可以知道-2与-5哪个较大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上的内容.二、探究新知1.正数与负数、正数与0的大小关系是怎样?2.在数轴上表示出-3,-5与-1.3的点,比较它们的大小.3.思考:它们的大小与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吗?4.小结: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利用法则,怎样比较-2与-5的大小?分二步:①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并比较大小.|-2|=2,|-5|=5,且52;②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得出结论:-2-5. 因此得出步骤:①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华车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4篇
华车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4篇华车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篇1列代数式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2.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列代数式.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投影)(1)乙数比x大5;(x+5)(2)乙数比x的2倍小3;(2x-3)(3)乙数比x的倒数小7;( -7)(4)乙数比x大16%((1+16%)x)(应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解答本题)2在代数里,我们经常需要把用数字或字母叙述的一句话或一些计算关系式,列成代数式,正如上面的练习中的问题一样,这一点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在代数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叙述的一句话或计算关系式(即日常生活语言)列成代数式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例1 用代数式表示乙数:(1)乙数比甲数大5; (2)乙数比甲数的2倍小3;(3)乙数比甲数的倒数小7; (4)乙数比甲数大16%分析:要确定的乙数,既然要与甲数做比较,那么就只有明确甲数是什么之后,才能确定乙数,因此写代数式以前需要把甲数具体设出来,才能解决欲求的乙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的代数式为(1)x+5 (2)2x-3; (3) -7; (4)(1+16%)x(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最后,教师需指出:第4小题的答案也可写成x+16%x例2 用代数式表示:(1)甲乙两数和的2倍;(2)甲数的与乙数的的差;(3)甲乙两数的平方和;(4)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5)乙甲两数之和与乙甲两数的差的积分析:本题应首先把甲乙两数具体设出来,然后依条件写出代数式解:设甲数为a,乙数为b,则(1)2(a+b); (2) a- b; (3)a2+b2;(4)(a+b)(a-b); (5)(a+b)(b-a)或(b+a)(b-a)(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此时,教师指出:a与b的和,以及b与a的和都是指(a+b),这是因为加法有交换律但a与b的差指的是(a-b),而b与a的差指的是(b-a)两者明显不同,这就是说,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句子里应特别注意其运算顺序例3 用代数式表示:(1)被3整除得n的数;(2)被5除商m余2的数分析本题时,可提出以下问题:(1)被3整除得2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3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n的数如何表示(2)被5除商1余2的数是几如何表示这个数商2余2的数呢商m余2的数呢解:(1)3n; (2)5m+2(这个例子直接为以后让学生用代数式表示任意一个偶数或奇数做准备)例4 设字母a表示一个数,用代数式表示:(1)这个数与5的和的3倍;(2)这个数与1的差的 ;(3)这个数的5倍与7的和的一半;(4)这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的和分析:启发学生,做分析练习如第1小题可分解为“a与5的和”与“和的3倍”,先将“a与5的和”例成代数式“a+5”再将“和的3倍”列成代数式“3(a+5)”解:(1)3(a+5); (2) (a-1); (3) (5a+7); (4) a2+ a(通过本例的讲解,应使学生逐步掌握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为几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5 设教室里座位的行数是m,用代数式表示:(1)教室里每行的座位数比座位的行数多6,教室里总共有多少个座位(2)教室里座位的行数是每行座位数的,教室里总共有多少个座位分析本题时,可提出如下问题:(1)教室里有6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个座位,那么这个教室总共有多少个座位呢(2)教室里有m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个座位,那么这个教室总共有多少个座位呢(3)通过上述问题的解答结果,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总座位数=每行的座位数×行数)解:(1)m(m+6)个; (2)( m)m个三、课堂练习1设甲数为x,乙数为y,用代数式表示:(投影)(1)甲数的2倍,与乙数的的和; (2)甲数的与乙数的3倍的差;(3)甲乙两数之积与甲乙两数之和的差;(4)甲乙的差除以甲乙两数的积的商 2用代数式表示:(1)比a与b的和小3的数; (2)比a与b的差的一半大1的数;(3)比a除以b的商的3倍大8的数; (4)比a除b的商的3倍大8的数3用代数式表示:(1)与a-1的和是25的数; (2)与2b+1的积是9的数;(3)与2x2的差是x的数; (4)除以(y+3)的商是y的数〔(1)25-(a-1); (2) ; (3)2x2+2; (4)y(y+3)〕四、师生共同小结首先,请学生回答:1怎样列代数式2列代数式的关键是什么其次,教师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对于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应按下述规律列代数式:(1)列代数式,要以不改变原题叙述的数量关系为准(代数式的形式不);(2)要善于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成几个基本的数量关系;(3)把用日常生活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是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要求学生一定要牢固掌握五、作业1用代数式表示:(1)体校里男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60%,女生人数是a,学生总数是多少(2)体校里男生人数是x,女生人数是y,教练人数与学生人数之比是1∶10,教练人数是多2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一边是a厘米,求:(1)这个长方形另一边的长;(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法探究已知圆环内直径为acm,外直径为bcm,将100个这样的圆环一个接着一个环套环地连成一条锁链,那么这条锁链拉直后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分析:先深入研究一下比较简单的情形,比如三个圆环接在一起的情形,看有没有规律.当圆环为三个的时候,如图:此时链长为,这个结论可以继续推广到四个环、五个环、…直至100个环,答案不难得到:解:=99a+b(cm)华车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篇2教学目的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价值和应用意识;2.让学生通过对比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门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探索过程的学科;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在我们的周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二、感悟新知知识点:数学伴我们成长1. 感知数学:从你呱呱落地降临人世的第一天起就离不开数学,如医生检测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称你的体重、测量你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如最初的数数、拼图案、折纸飞机等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你将逐步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渗透着数学.2. 学校中学习数学:进入学校,正式开始学习数学这门学科,逐步学会简单的数学语言,知道什么是整数、分数;学会了加、减、乘、除运算;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3. 将来步入社会,你还会用你所学的知识去创造科技与财富.使整个人类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例1】某人的身份证(第二代)号码为422129************,此人今年(2015年)的周岁是( )A.35 B.36 C.37 D.38答案:D分析:身份证号码的第7位至第14位是指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此人1977年5月20日出生,所以他今年38岁.【总结】身份证(第二代)号码位数的含义:(1)第1、2位数字表示所在的省份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4)第7至14位数字表示出生的年月日;(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派出所的代码;(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也可以说是个人信息码,用来验证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至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一般由计算机随机产生.三、巩固练习1.身份证号码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某人的身份证号码是130503************,其中13、05、03是此人所属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市、区)的编码,1967、04、01是此人出生的年、月、日,001是顺序码,2为校验码.那么身份证号码是321084************的人的生日是( )A.8月10日 B.10月12日C.1月20日 D.12月8日答案:C2.小明是七年级的一名学生,他的身高可能是( )A.165 mm B.165 cmC.165 dm D.165 m答案:B3.在下列数据中,你的步长可能为( )A.50毫米 B.50厘米C.50分米 D.50米答案:B4.把长方形的木桌面锯掉一个角,剩余角的个数是( )A.3 B.4C.5 D.3或4或5答案:B四、课堂小结学习数学的意义:数学是当今世界上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生活中无一能离开数学,它的应用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是书写宇宙的文学”,对数学的重要性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数学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2)思考数学问题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生活中感知数学→学校中学习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五、知识拓展范例:计算并观察下面的几组算式:(1)1+3=__4__=(__2__)2;(2)1+3+5=__9__=(__3__)2;(3)1+3+5+7=__16__=(__4__)2;……(4)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1+3+5+7+9+11+13+15+17+19=__100__=(__10__)2;(5)一般地:1+3+5+7+……+(2n-1)=(__n__)2.六、课后作业课后写一篇关于“数学伴我们成长”的短文.1.2 人类离不开数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数学家背后的故事,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自身今后的数学学习有所启迪.【过程与方法】学生提前收集数学家的相关的数学小故事,并做简单的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老一辈数学家学习数学的思想精神,感受这种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数学家学习数学的精神,通过对各个小故事的总结,感受数学家给予后辈的精神指导.【教学难点】收集古今中外各个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家著名的解决问题,体会其中的精神,并且和同学分享.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从古代结绳记事,到今天发达的信息社会,伴随着数学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些的变化离不开数学家的功劳,那么,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但是也只是做一些浅表的了解,例如你只是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以及华罗庚等一些人物,下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了解更多数学家背后的小故事,以及他们背后的一些数学典型习题.二、提出问题昨天老师留了课后作业,让同学们搜集历史上的数学家的故事,现在开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然后一会找同学一起尽可能多的分享一下大家知道哪位数学家背后的故事,看哪位同学能知道的多?三、新知学习同学们昨天搜集的都很好,说了很多历史上的杰出的数学家,那么老师也来和大家和分享几个老师比较欣赏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研究最著名的领域是几何问题,他的墓碑上上就刻着这样一个圆柱形的图案,来纪念他的伟大的贡献,他最著名的故事是阿基米德的死,当时罗马士兵闯入他的住宅,看见他画几何图形,士兵命令他离开,他不肯,结果被杀死.阿基米德最著名的话: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华罗庚: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复变函数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华氏定理”就是以其名字命名的,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拿不出学费而辍学在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因此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其酷爱数学用五年的时间自学高中课程,后因疾病腿部残疾,1929年,自学之后,开始在《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后因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打破常规被清华录取.欧拉:莱昂哈德·欧拉瑞士数学家,13岁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贡献在于将整个数学推至物理领域,一生写下886本书和论文,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天文学、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很多学者认为,没有欧拉的众多发现,我们将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大学中学习最著名定理有欧拉定理.高斯:近代数学的奠基者,被认为是数学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和阿基米德、牛顿并成为世界三大数学家.后人称他为“数学王子”.(展示高斯求和公式)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最主要的研究贡献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之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他的一生都在漂泊,但是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哥德巴赫:德国数学家,牛津大学毕业,1742年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了数学界的一场革命,在和欧拉长达35年通信的讨论中未果,至今未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成2个素数之和的证明)陈景润:曾厦门大学的校长,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被调到中国科学数学研究院,并针对于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要人员,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四、课堂练习1、计算:1–2+3–4+5–6+…–100+101=.答案:–502、计算:1+2+3+…+2003+2004+2003+…+3+2+1=..答案:40160163、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答案:4.下面有一张某地区的公路分布图,请你找出从A至D的一条最短路线(图中所标最短路线为里程)答案:A→B1→C2→D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了解了很多数学家背后的小故事,但是同学们注意,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数学家们在求学路上那些背后的故事后面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同学们应该让这些精神变成学习的榜样,应该在数学家身上学习到,我们每个人都能学好数学,同学们都是潜力股. 六、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你最欣赏的数学家的文章,写出你最欣赏他哪里,你要向他学习什么精神?七、板书设计§1.2 人类离不开数学一、教师讲述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二、学生概括生活中的数学案例---------------- ---------------1.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体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3.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数学.【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教学环节指导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知识链接:1.数与式:认识、计算、解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有关计算.二、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 . 2.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某地出租车收费标准为:起步价5元,3km后每千米1.2元,某人乘坐出租车5km,应付款__7.4__元.(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D )A.①与④B.①与③C.②与③ D.①与②、③三、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教材P5~P7,完成下面的内容.1.点动成__线__,线动成__面__,面动成__体__;面与面相交得到__线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点__.2.三棱柱有__6__个顶点,__9__条棱,__5__个面,它的侧面的形状都是__长方形__,它的底面是__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__.3.如图,是6级台阶侧面的示意图,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适合台阶宽度的地毯多少m?分析:要在台阶上铺地毯,实际上并不需要测出每一级台阶的长度,可以把图想象为由一根绳子围成的图形,将它拉成为一个长和宽分别为3.1m和2m的长方形,所以台阶的总长就是:3.1+2=5.1(m).解:3.1+2=5.1(m).∴至少要买适合台阶宽度的地毯5.1m.归纳:(1)发展进一步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方式;(3)感受数学的价值,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做这一类题的技巧是:1.从已知中寻找突破口,发现变化的规律;2.一般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3.掌握用“加、减、乘、除”的基本形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学法指导:解决寻找规律问题的方法是:观察第2个数(或图形)与前一个数(或图形)有什么联系、变化,类推下一个,由一般到特殊.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展示重点在于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学好数学.【范例】: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4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剪成4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7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__672__.分析:本题是规律类型的数学题,通过观察,我们容易发现,当操作第n(n 为正整数)次时,共得到(3n +1)个小正方形,从而我们可以列一个关于n(以n 为未知数)的方程,解出n 的值即可.解:设操作n 次可以得到2017个小正方形,根据题意得:3n +1=2017,解得:n =672.答:需要操作的次数是672.仿例:根据前面几个数的规律填空:(1)5,8,13,21,34,____;55(2)12,23,35,58,813,____.1322分析:(1)规律:第1个数加上第2个数得到第3个数,第2个数加上第3个数得到第4个数,第3个数加上第4个数得到第5个数,第4个数加上第5个数得到第6个数…;(2)规律: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下一个分数的分子,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后一个分数的分母.变例: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准备了一些橘子给同学们,小明非常勤快,帮老师数橘子,他7个7个地数,还余4个,5个5个地数,还余3个,3个3个地数,正好数完,则老师至少为同学们准备了__18__个橘子.四、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有理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